树立和保持班主任权威“四招”(共5篇)

时间:2019-05-15 15: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树立和保持班主任权威“四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树立和保持班主任权威“四招”》。

第一篇:树立和保持班主任权威“四招”

树立和保持班主任权威“四招”

1.以德立威,严以律已

俗话说“德可以服众,威可以慑顽”有高尚品德的人本身就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所以要树立班主任的权威就不能不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应是班主任具有的美德之一,如果班主任嘴上说得很动听,而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那换来的将是学生的蔑视。其次要尽量说到做到,处理事务要客观公正。这是让学生信任的必要条件。

培养学生,教师要把自己当作一面镜子,以自已的遵纪守法来鞭策学生,以自已高尚的品德去感召学生。

再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开朗的心胸,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平衡的心态从事教学教育工作。不要动不动发脾气,喜怒无常,垂头丧气,损害自已的形象,威信更无从谈起。

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

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

2.以才增威,获得钦佩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用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和敬佩有能力、有本事的老师。

对于一位班主任,他应该意识到参加工作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这就决定了老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知识和不断追求新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教育能力。

如果一位班主任知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办事有条不紊,他就能赢得学生信赖。这就要求班主任不断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

著名的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指出教师必须具有以下的知识:第一,本体性知识即精通自己所在的学科。(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第二,文化知识。第三,实践性知识即教学经验的积累。第四,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每一个有志于当好班主任的教师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调整完善自已的知识结构。

3.以情育威,严慈相济

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学生。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人格结合起来。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中有这样的一则故事:学员谢苗逃离文工团后又回来,马卡连柯信任他让他到离校较远的财务处领取500卢布,谢苗不知所措,但迅速如数取回。

又过了两个星期,马卡连柯又令谢苗去取两千卢布,还给他一支枪,一匹马。谢苗与马卡连柯有这样一段对话。“两千?要是我取了钱不回来呢?”“你少说这种傻话,既然把委托书交给你,你就去取。”“你不可能这样信任我。”

马卡连柯说:“你年轻力壮,马又骑得好,同时我知道你做人跟我一样诚实。”于是谢苗又一次忠实完成任务。谢苗由于受到信任的鼓舞增强了上进信心。终于成为优秀的学员。后来成为马卡连柯教育事业的接班人。马卡连柯教育的成功就是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人格结合起来。

在我们的日常班级管理中,每一个班主任都可能遇到调皮的学生,当他们一再犯错误时会认为他不可救药,于是单方面采取严格要求的做法。结果事与愿违。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种潜在的积极意识,只有当他的人格受到尊重信任,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

尊重学生的人格首先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热爱。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其次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他体会到关切和信赖。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

这样,在严师面前,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4.以干树威,落到实处

就是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以务实的精神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不要纸上谈兵。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一切计划,命令,指示等都属于出主意。使一切主意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班主任也是一位领导者,所以要在出主意,用干部上下功夫。

第一,班级管理分为学习管理,德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三大部分。要相应制定周密的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开展德育工作,学习目的教育,指导组织活动,联系家长工作等。

第二,组织一个办事有效率的班委会,领导班委会开展工作,抓好学生干部,在选择,培养,使用上下功夫。对每个成员既信任又要严格要求,以达到以生治生的目的。

第三,指导组织班会等班级活动为其设计程序,制定计划,分工布局。

第四,通过日常的观察和家访等方式研究学生。做好学生的个别的思想工作。

第五,通过班级常规管理,抓好班风,形成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团结向上的空气,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第六,做好和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齐抓共管。

当班主任通过积极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带领班级取得各项荣誉,学生的成绩提高时,其威信也就自然提高了。

综上所述,可见一个班主任,只有在努力当好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及教育发展的步伐,同时提高其领导组织能力,将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建设一个良好的集体,唯有如此,才能树立和保持较高的权威。

第二篇:保持军人信念,树立良好形象

保持军人信念,树立良好形象

公务员虽是一种职业,但有别于一般职业;虽是一个群体,但不同于一般群体。公务员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国家和人民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实施者和服务者。着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期盼,是时代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呼唤。作为部队培养多年,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军转干部,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带头树立公务员良好形象,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保持军人本色,做理想坚定的公务员

作为部队培养多年的军转干部,思想上自当事事处处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具有更大的理想、更高的目标、更强的信念。而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始终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更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我们军转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后,更应该保持军人本色,把自己的一生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紧密相连,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紧密相连,正确对待人生、社会和价值,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去,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矢志不渝努力,追求卓越功绩,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大价值而奋斗。只有这样,才会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岗位,无愧于人民的厚望重托,无愧于组织的培养信任,才会生而有幸、活而有劲,才会创人生最大价值,露真正英雄本色,受人民称颂爱戴。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要能顶得住歪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

于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一些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行,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二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并且特别注意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因为社会发展总有个过程,总要经过从少数人富裕到共同富裕的阶段,但这个阶段我们党员干部绝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先富起来,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三要抗得住诱惑。要严格坚持自重、自盛自警、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还要慎重交友、慎重用权;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拒腐蚀、保原色,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入世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做真情为民的公务员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为人民服务则是固本强基、民心所系,贯穿广大公务员整个工作生涯的一项大事,只有全心全意的服务人民,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在各项社会建设事业中披荆斩棘,共建和谐小康的现代化社会。每一个公务员,都必须牢牢记住: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公务员必须时时事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一个有良知的公务员干部,必然会对人民、对组织常怀感激之情,自觉心系群众,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心甘情愿地服务群众。一是

心系群众,善于倾听群众呼声。领导干部要乐意听、耐心听、带着感情听群众呼声。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听出责任和义务,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听出方向和动力,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听出鞭策和警戒,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当作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依据,认认真真思不足,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服务群众,努力实现群众利益。在社会经济不断加快发展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做到心系群众、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服务群众,不断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推动工作和事业的发展。三是依靠群众,激发群众发展热情。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只有把群众的热情激发出来,才能使工作事半功倍。

三、提高内在素质,做道德高尚的公务员

公务员应在提高内在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树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百行德为首,德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个人修养的领导,必然会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必然会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要做道德高尚的干部,必须注重修身养性。人生的道路漫长,但关键的只是几步,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决反对口言善而身行恶。从善如登,一步又一步,而从恶如崩,一念之差身败名裂,一失足成千古恨。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始终保持高尚品性,使自己清醒头脑,避免错误的发生。要做道德高尚的干部,必须反对思想庸俗化。邓小平同志曾经警告说:“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庸俗化就是一个

危险的起点。”思想庸俗化表现为放弃理想信念,放纵自我,以在那些藏污纳垢的地方度过业余生活为“潇洒”,把低俗当有趣,视堕落为崇高。自古以来,纸醉金迷、荒淫无耻,从来都是没落腐朽的象征,必然走向衰败,走向毁灭。与共产党人提倡艰苦奋斗,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格格不入。

实际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参加工作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切实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慎交友。一要慎独。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党员干部不仅在公开场合、集体活动和有人监督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远离组织、其他场合和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不放纵、不越轨,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二要慎欲。弱水三千,取饮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始终保持“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品行,不为欲所困、为欲所左右。三要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领导干部第一次面对钱权诱惑,不论大小多少,一定要持定守节,把住底线,正所谓“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四要慎交。交朋友,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

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同时要学会拒绝,学会包公的“黑脸”,不被人情和面子所累,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搞好团结协作,做与人为善的公务员

对作为机关干部的公务员来说,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一是把团结作为一种素质来锻炼,作为一种品德来培养,作为一种能力来强化,作为一种境界来追求,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以改革发展的大局为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二是一个懂团结、会团结的干部,必定会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同心同德、合作共事,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拍、事业同干;三是一个懂团结、会团结的干部,必定有容人容事的胸襟、互谅互让的气度、闻过则喜的修养,产生分歧能坦诚相见,发现问题能及时提醒,见有不足能互相补台,在合作共事中加强理解,在团结奋斗中实现共同目标。

和谐出效益、出成果、出人才,也出好心情和好身体。要创造和谐,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人际关系不要刻意和刻求,而要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上下功夫,坚持一高一低,即高能低调;一多一少,即多做少取;一重一轻,即重工作轻名利。遇挫折,与其怨天尤人,莫如发愤图强。对别人失望不如自责。人际关系应在法规和制度的框架内调整,既不能无原则地一味谦让,也不能不讲分寸地无休止争斗。要坚持按政策、规矩、原则和程序办事。清代学者

顾嗣协曾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好了,将会为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营造一个宽松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气氛。

第三篇:论树立我国宪法权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定稿]

论树立我国宪法权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张霞

【摘 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权威。我国宪法经过了多次修改至我国现行宪法。但是我国宪法长期以来处于原则性和纲领性的地位,我国宪法最高权威实际上还没真正树立,这种状况不利于宪政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设。目前树立我国宪法权威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为进一步推动宪政发展、建设法治国家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宪法 发展史 必要性 可行性 【目 录】

一、宪法权威的定义及其作用

二、我国宪法的发展史

三、我国宪法权威的现实状况

四、树立我国宪法权威面临的现实阻碍

五、树立宪法权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现如今我国进行法治主义社会见识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就是依宪治国。因此,宪法应该具有最高的权威。我国宪法虽然经历了多次修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不断完善我国宪法并切实树立我国宪法的权威对维护窝火公民的利益,使宪法真正起到“母法”的作用是可行的同事也是是非必要的。

一、宪法权威的定义及其作用

从宪法的地位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它是据以制定其他法的法律基础。

从其产生来说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由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的,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权。从阶级实质来看,现代宪法基本上分为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大类型。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类型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法律化,其作用是是全面体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意志,确保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真正当家作主,享有最高度民主、最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社会主义宪法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制约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宪法,更是执政党自觉制约权力依法执政的宪法,是人民群众约束和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治国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这部宪法除序言外,有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徽、首都等四章。它的基本精神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综观当前我国宪法学界对于宪法的定义和宪法的本质的认识,几乎众口一词形成所谓权威通说:即认为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反映阶级力 量或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认为宪法本质上和别的法律一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甚至认为不是一般的表现,而是集中的、最高的表现。

二、我国宪法的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从1954年起,我国先后制定、颁布过4部宪法,即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49年秋,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是年9月21日召开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国策和总任务等。由于当时人民革命战争还在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广大新解放区尚未进行,人民群众尚未充分组织起来,故不具备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并制定宪法的条件,只能以《共同纲领》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最高准则。因此,《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刘少奇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9月20日,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是建国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54年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在我国确立以来,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10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宪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直到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始全面恢复在我国曾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社会主义宪法制度。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由于这部宪法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修改制定的,加上“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致使它存在着严重的错误。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特别是恢复被“四人帮”破坏的宪法原则。197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修改1975年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修改过的宪法。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1978年宪法仍然没有能够摆脱“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保留了1975年宪法的痕迹,是一部有着明显缺陷的宪法。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它正确总结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以及建国后30多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注意吸收了国际上的有益经验。1982年宪法自施行以来,已做过三次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共2条,第1条是对宪法第11条作了增写,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第2条是对宪法第10条第4款作了修改,容许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了第3条到第11条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1.序言第七段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并将原来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2.序言第十段增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3.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4.删去原有的“农村人民公社、农业街道生产合作社”,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5.把原来规定的计划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将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由原来的三年改为五年。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12条到第17条宪法修正案。修宪的主要内容是:

1、序言第七段增加“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宪法第5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宪法第6条增加“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宪法第8条第一款修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5、宪法第11条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

6、宪法第28条将“反革命”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2004 年3 月14 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庄严地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所确立的一系列宪法原则和宪法规范, 内蕴着现代宪政、民主、法治、人权等基本理念, 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三、我国宪法权威的现实状况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宪法权威的树立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的权威性并没有像其自身规定的那样,缺乏应有的权威。具体表现为:

一是普通公众对宪法持一种陌生和冷淡的态度, 缺乏宪法意识。宪法在我国只是一个属于宪法学家讨论的问题, 对普通百姓来说则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宪法的运用局限于宪法条文和理论研究方面。长期以来, 我国不少人习惯于把宪法看成一种文献, 当作政治纲领, 而没有把它看成真正的“法”。忽视了宪法作为最高权威法的根本保护,宪法意识不强。所以对他们来说宪法是不需要他们去关心的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与生活有关的普通法律。

二是我国修宪频繁,缺乏稳定性。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正式颁行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颁布的二十多年间,国家组织进行了四次局部修宪活动。宪法的稳定性是宪法权威的基础,宪法作为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频繁地被修改,势必会影响公民宪法信仰和宪法权威的形成,破坏宪法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稳定性。而美国自1787年,在费城召开会议制定了宪法,其后虽经历一次次修正但是会议上制定的美国宪法一直沿用至今,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三是宪法自身制度不完善影响宪法权威的树立。我国宪法在司法领域不被运用, 没有发挥根本大法的作用。宪法被违反了,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被侵犯了, 只要这种违反, 这种侵犯没有具体法律规定责任, 司法机关就不能对之过问。同时我国至今仍未明确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和违宪审查机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承担着立法职能和违宪审查职权,在制度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宪法监督、宪法解释等制度不完善,导致出现违宪行为后,缺乏明确可行的救济途径。同时我国对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审查不力。这使得行政部门超越、规避宪法规定行使职权的事件屡见报端, 随意解释宪法甚至无宪法授权式的立法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 损害了宪法的权威性。最后, 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不顺, 有损宪法的权威。从某种意义上讲, 政策是制定宪法的基本依据或方向。然而, 政策毕竟不等于宪法, 二者在意志属性、规范形式、实施方式、调整范围和稳定程度上均有所不同。因此, 宪法与政策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两者的统一性体现在宪法本身蕴含了某一时期政策的基本价值和倾向;两者的对立性则体现在宪法一经产生, 就有了其自身生命力, 独立于政策, 具有无上权威, 不再随意地随政策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但在现实中, 要么政策直接取代于法律, 要么法律跟随于政策, 甚至有学者以政策性修宪来描述我国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四、树立我国宪法权威面临的现实阻碍

(一)从经济层面上来说:发达的市场经济的缺失,使得宪法权威失去了经济基础的有力保障。对于我国而言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不平衡,自然经济并未在新中国成立后完全被取代,建国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又人为地扼制了市场自身的发育与完善,使得统一市场和统一市场活动准则进展缓慢,即便有宪法,也仅是具有形式权威的宪法。改革开放后,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个社会也逐渐呈现出权利本位、契约自由、主体平等的法治景象。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还刚刚起步,距离发达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宪法实质权威的出现必须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由于发达市场经济形态的缺乏,使得我国宪法权威失去了经济基础的有力保障,徒有其表。

(二)从政治层面上来说:发达民主政治的缺乏与政党制度可操作性的空白,使得宪法权威缺少了政治上的维护。我国也是实行政党政治,而在政党政治中,最为核心的当属政党制度。,政党制度在政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上的规定是非常笼统的,而且对权利行使范围和程序,违反有关规定应负的相应责任等问题根本并未涉及,使得政党制度缺乏了实际的可操作性,从而导致政党的活动,特别是执政党的活动直接影响到国家权力的运行,甚至可以说直接操纵国家权力的运行,进而对宪法产生影响,有可能损害宪法权威。

(三)从思想层面上来说:宪法意识和宪法信仰的薄弱,使得宪法权威缺乏了人们的思想保障。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虽已被结束,但封建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使得人们心目中只有权力意识,而缺乏宪法意识。从宪法权威生成的终极机制而言,它来源于社会主体的人对宪法的信赖和信仰,也即来源于人们的宪法信仰。宪法权威根源于其所代表的正义,而这种正义则来源于宪法信仰。只有在人民内心里存有宪法信仰,宪法才具有权威性。而在我国,因为历史的原因使得公民的宪法意识与宪法信仰都很薄弱,因而使得宪法权威缺乏了人们的思想保障。同时,宪法对于我国来说毕竟是一个西方的“舶来品”,其成长有着固有的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代表了一定的精神价值和历史传统,在我国还没有培育起宪法成长的土壤时,社会公众往往对宪法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宪法得不到其应有的崇敬,宪法的权威就不可能在中国得到真正的确立。

(四)法律层面上:违宪审查制度可操作性与司法实践的回避,导致宪法不能进入诉讼,无法在诉讼中树立权威,使得宪法权威失去了实践的保障。首先,尽管现行宪法规定了违宪审查制度,却缺乏专门的违宪审查组织机构,使得违宪审查成为空文。全国人大常委会虽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但在1982 年宪法以来,还没有行使过宪法监督的职责。这个事实表明,宪法规定的宪法监督体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难以正常运作并发挥监督作用的问提。宪法监督能力的不足,违宪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使得宪法权威的树立无从谈起。其次,现行宪法及宪法性文件所规定的违宪审查制并不完整,这也减损了实际上的可操作性。我国违宪审查制度操作性上的空白,使得违宪审查进退不得,无法履行其应有权力义务,而不能从制度上对宪法权威加以保障。

(五)从宪法本身上来看:我国宪法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宪法权威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从1954年起,我国先后制定、颁布过4部宪法,即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平均5年多修改一次。如果只算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则平均3年多修改一次。宪法频繁修改必然会损害宪法应当具备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因为真正的权威是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内心确认和承认的基础上,而人们内心真正承认宪法、信仰宪法,其基本前提就应当是它的最低限度的稳定性。

五、树立宪法权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限制权力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宪法至上提供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它反映了国家统治阶层对不同经济关系所持的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产品经济和趋向单一化的所有制形式。由于计划经济主要靠行政命令、长官意志, 在本质上即权力经济, 它内在地、本能地要求行政权力的至上权威。可以说计划经济是人治的最好土壤, 而限制权力经济是根治“人治”顽症的釜底抽薪办法。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权利经济,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 要实现宪法至上, 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宪法的明确规定,可以从法律上赋予了各种经济形式合法化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及其实现形式,保障市场经济法令的一致性,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宪法对经济的保障作用,主要是通过宪法所具有的根本法的法律权威来保障经济制度和经济原则的存在和发展。缺乏宪法权威,意味着失去了宪法对经济发展的最高法律保障,发展经济、促进国强民富将无从谈起。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法的关系, 建立合理的“权利—— 权力”结构,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为宪法至上提供赖以生存的政治条件。尽管市场经济是宪法至上的决定性因素, 但只有当市场经济原则转化为政治上的民主制以后,这种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同时宪法本身即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宪法至上的基本特点亦即宪法的实际运作状况。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不健全, 民主政治不发达, 宪法也就不可能顺利实施, 宪法的应有权威也就不可能真正树立。因此, 要从根本上保证宪法的至高无上地位, 使宪法真正成为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至关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三)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 加大宪法的宣传力度, 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 树立宪法权威最重要的就是树立公民对宪法的一种信仰,培养人民对宪法崇高、神圣的信仰。要培养人民的宪法信仰首先要使人民认识宪法,知道宪法是什么,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尤其是宪法文化教育,让宪法的限制权力、保障人权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使公民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有力的法律武器,提高他们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要剔除传统文化的槽粕, 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为宪法至上提供赖 以生存的思想文化条件。这是体现宪法权威, 走向法治之路、建立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此外, 还有一点前面已经谈到, 必须努力健全宪法监督机构, 完备相关制度, 为确立宪法权威提供制度保障。

(四)建立健全违宪审查机制是保证宪法实施, 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条件 宪法在我国不能有效实施, 宪法权威得不到落实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宪法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宪法监督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和健全违宪审查制度。目前, 我国法学界对违宪审查问题非常关注, 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积极的设想。根据我国的法治现状, 很多学者主张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之下, 建立一个宪法委员会, 宪法委员会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生产, 其组成人员要由具有较高资历的法律官员和杰出的政治、法律专家担任。宪法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宪法解释提出意见, 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是否与宪法相一致进行审查, 对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提出意见,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做出具体的处理决定等等。同时宪法委员会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否则, 当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违宪时, 它将难以公正地进行审查。

(五))改进修宪方式,维护宪法稳定

如前所述,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我国宪法修改频繁。因此,必须改进我国的修宪方式,提高修宪技术,在修宪过程多采用修正案的形式,避免直接对宪法条文修订。宪法权威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审慎对待,必须坚持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和从我国实际出发相结合,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从而推动我国宪法权威树立和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许崇德.中国宪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2] 周叶中.宪法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正来译.论宪法.河北法学.2006 [4] 叶露熙.关于我国宪法发展过程中的宪法权威保障问题.2011.7 [5] 王星举.关于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法制与社会.2010.3 [6] 商继政.论胡锦涛同志的宪法权威观.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11 [7] 陈尚龙.论树立我国宪法权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法学研究.2012.02 [8] 季涛.论宪法的功能障碍及其消解.浙江大学学报.1999.12 [9] 刘登桥.论宪法的权威及其落实.铜陵学院学报.2006 [10] 王峰.我国宪法权威缺失的原因.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5 [11] 马英娟.我国宪法权威弱化的原因及对策思考.云南法学.2000 [12] 李曙光.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中宣部.时事报告.2003.12 [13] 贾亚莉.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权威.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2 [14] 刘茂林.中国宪法发展的趋势及途径.长城在线.2005.8 [15] 许崇德.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与中国宪法的发展[J].法学家,2001.6

第四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

四个意识

(党在新时期的新要求)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是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早提出来的。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文名

四个意识

提出时间

2016年1月29日

目录

1.2.3.4.5.6.1 具体内容

▪ 政治意识 ▪ 大局意识 ▪ 核心意识 ▪ 看齐意识 提出意义

具体内容

政治意识

要求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意识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研究制定政策要把握政治方向,谋划推进工作要贯彻政治要求,解决矛盾问题要注意政治影响,发展党员、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对各类组织要加强政治领导、政治引领,对各类人才要加强政治吸纳。

大局意识

要求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核心意识

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看齐意识

要求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经常和党中央要求“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有没有“看不齐”的问题,主动进行调整、纠正、校准。

提出意义

“四个意识”是一个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3]

第五篇:苹果四招(共)

苹果, 营销四招定乾坤

文化营销:创新时尚

有着这样一种创新理念: 将每种科技发挥到极致, 既能让人们吃惊、兴奋, 又知道如何使用它。回顾苹果公司走过的历程, 创新个鲜明的印记: 优越的性能、独特的外形和完美的设计。在许多人看来, 苹果电脑意味着特立独行, 意味着我行我素的文化。

乔布斯力图让每一项产品都符合消费者心目中的苹果文化印记。因为要求苛刻, 以至于苹果每年只能开发出一两款产品, 但几乎每款都让消费者欣喜若狂。为了促销产品和推广苹果品牌, 乔布斯倡导着一种“ThinkDifferent(另类思考)”的广告宣传方式, 这些独特的广告宣传, 不仅让消费不断地进行创新。消费者心目中重塑了一个创新性苹果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科技、创造力和高端的时尚文化。

产品营销: 用户为本

原本的技术往往会加速新技术的普及。由于具备高超的设计能力, 苹果拥 有抗衡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但是, 苹果公司并没有把设计摆在第一位, 而 是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一切看似复杂的技术面前, 苹果公司往 往能化繁为简, 让消费者轻易使用。在创新时尚的企业文化指引下, 苹果公 司不再是原来那副特立独行的模样。苹果, 营销四招定乾坤苹果能在营销上屡屡出奇制胜,都是基于能创造出以用户为本的优质

产品。

服务营销: 集成捆绑

“ 集成经营”的新经营思维, 打破了传统分工理论界限, 要求企业经营 管理更重于综合和整体分析, 从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策略不断创新, 使企业从市场经营单兵突击和专业分工转向了集成, 建立一个包括消费者、供应 商和制造商在内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生态系统”。

联合营销: 资源整合随着企业多角化战略的不断应用, 不同行业的企业往往在目标消费者上出现交叉, 对于相同目标的追求成为双方联合营销的基础。当两个不同的企业, 能够用同一个产品维护各自的老客户, 同时又能吸引更多新客户时, 其创造的效益往往比两个品牌单独创造的效益之和还要好。而苹果公司正是有效使用了联合营销的种种技巧, 实现了品牌1+1>2 的效果。

下载树立和保持班主任权威“四招”(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树立和保持班主任权威“四招”(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树立创优意识保持先进品质

    树立创优意识保持先进品质 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争创一流业绩,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备品质,是干事创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作风,能够进一步激发全省供销系统和广大党员干......

    班主任中途接班有四招-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中途接班有四招凡是班主任可能都会遇到中途接班的事,班主任中途接班管理难度大,劳动强度高,操心的事也多。在十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中,我中途接班多次,逐渐摸索出了中途顺利接......

    树立和保持正确的荣耻观(精选五篇)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荣与耻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再次引入到我们面前。讲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

    树立宪法权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汇编)

    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课程考试 树立宪法权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标准答案 判断 1. 改革必须做到于法有据,保证合法性。 YN 2.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拥有多元的社会治理主体,而......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

    权威解读(共5篇)

    权威解读 问:为什么要制定该条例? 答:近年来,我国燃气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燃气的普及应用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

    缅怀老前辈,保持先进性、树立荣辱观演讲稿

    缅怀老前辈,保持先进性、树立荣辱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点滴感人心,高风亮节留世间 XX年2月21日,春节后第一场洁......

    树立五有形象保持队伍纯洁

    赖馨正:树立“五有”形象 保持队伍纯洁纪检监察干部形象看似无形,百姓眼里却有形;纪检监察工作看似抽象,百姓的心中却很具体。在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反腐败斗争进入攻坚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