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张淑丽
新课标实施已经十多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特别是本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在认识中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是以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为出发点,以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依据学生不断面临的学习适应、青春期过渡、学习分化、升学与就业选择、未来规划、承担社会责任,有机地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不再是分块地割裂地来学,在教材的整合处理上,新课程标准从学科、课程标准、学生生活三个角度,根据学生现实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不同学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安排教材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突出地表现出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伴随成长所带来的问题这一特点。
不同时代不同家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他们在这一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引导。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2,它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与自我实践自我感悟中,使学生得出正确的但不是唯一的观点,激发了学生勇于思考,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学生易于把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明显地不同于以往的说教式,因此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它给学生以很大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每一单元均设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体验、视野拓展性的资源链接、富有启迪性的名人名言。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2011版)》的学习培训,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
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不同于以往,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新教材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4、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即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新课程使学生的心扉慢慢向你敞开,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7、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学生感悟到的事物还应上升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听。这对品德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提升。同学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也在这多彩的生活中敞开来,教师才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更好地引导他们。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程改革以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为出发点,以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依据学生不断面临的学习适应、青春期过渡、学习分化、升学与就业选择、未来规划、承担社会责任,有机地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不再是分块地割裂地来学。
在教材的整合处理上,新课程从学科、课程标准、学生生活三个角度,根据学生现实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不同学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安排教材内容。
1、它突出地表现出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伴随成长所带来的问题这一特点。不同时代不同家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他们在这一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引导。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2,它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与自我实践自我感悟中,使学生得出正确的但不是唯一的观点,激发了学生勇于思考,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学生易于把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明显地不同于以往的说教式,因此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它给学生以很大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每一单元均设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体验、视野拓展性的资源链接、富有启迪性的名人名言。
我有几点体会: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不同于以往,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新教材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4、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即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新课程使学生的心扉慢慢向你敞开,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7、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学生感悟到的事物还应上升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听。这对品德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提升。同学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也在这多彩的生活中敞开来,教师才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更好地引导他们。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张淑丽
新课标实施已经十多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特别是本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在认识中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是以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为出发点,以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依据学生不断面临的学习适应、青春期过渡、学习分化、升学与就业选择、未来规划、承担社会责任,有机地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不再是分块地割裂地来学,在教材的整合处理上,新课程标准从学科、课程标准、学生生活三个角度,根据学生现实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不同学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安排教材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突出地表现出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伴随成长所带来的问题这一特点。
不同时代不同家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他们在这一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引导。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2,它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与自我实践自我感悟中,使学生得出正确的但不是唯一的观点,激发了学生勇于思考,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学生易于把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明显地不同于以往的说教式,因此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它给学生以很大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每一单元均设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体验、视野拓展性的资源链接、富有启迪性的名人名言。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2011版)》的学习培训,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不同于以往,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新教材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4、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即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新课程使学生的心扉慢慢向你敞开,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7、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学生感悟到的事物还应上升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听。这对品德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提升。同学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也在这多彩的生活中敞开来,教师才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更好地引导他们。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2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冯莉红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听得很认真,为了进一步把新课标精神落实教学中,现把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让我知道了课标的重要性
在我教学的初期,我只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就比较重视,这两天听了吴夏虹等几位老师的讲解之后,才意识到对课标认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我们的很多教学行为是不是恰当,只要参照一下新课程标准,我想我们的心里就有数了。
二、培训让我明白了新旧课标的不同之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十年来首次大规模修订,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较,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共九个内容的重大修订,即: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3)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4)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概括起来讲,主要是要增强生命教育、相处之道、网络文明、民族团结、劳动观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三、培训让我明确了实践新课标的方向
1、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不同于以往,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
2,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新教材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4、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即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新课程使学生的心扉慢慢向你敞开,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7、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学生感悟到的事物还应上升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听。这对品德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提升。同学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也在这多彩的生活中敞开来,教师才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更好地引导他们。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这次学习中的一些主要收获使我却受益匪浅。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人将会继续加强对修订后思品课标的学习,让思品课标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推荐)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2011年12月28日由国家教育部印发,这是继2001年印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国首次修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2年9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十年来首次大规模修订,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较,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共九个内容的重大修订,即: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3)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4)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概括起来讲,主要是要增强生命教育、相处之道、网络文明、民族团结、劳动观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一、生命教育
1、强化生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生命健康权的地位。生命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是一个人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也要求公民不要以任何理由侵犯其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2)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未成年人是我们家庭、社会、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需要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司法机关等方面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自己也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
(3)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现在,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有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现象,有的还显得尤为突出,像校车安全、不发分子拐卖妇女儿童、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都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2、强化生命健康教育的措施。
(1)落实每周一节的生命健康教育课时和内容。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初中阶段每周开设一节生命健康课,有专门的教材,安排专职进行施教。生命健康课教师要与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联系和配合,整合好教育资源,拟定好各自的教学视角和重点。
(2)强化课堂教学。如:校车安全、劣质奶粉事件、地沟油问题等内容都可以进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
(3)做好讲座或专栏。生命健康教育史一个永恒、全方位的主题。进行生命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全体的职责,特别是班主任的职责。学校可以举办生命健康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可以举行以生命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像逃生演练、疾病的防治、交通安全讲座、水火电安全板报等活动。
二、相处之道
1、强化相处之道教育的必要性。
(1)初中生成长的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是按照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步展开的,在培养学生交往品德上,安排了与父母的交往、与老师的交往、与朋友的交往等内容,这正是初中生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的品德。
(2)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我们现在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因为家庭式社会的细胞。我们教育学生要“爱人民”,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热爱一个学生,长大后又怎么去热爱其他的人?再者,现在的初中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思想的人大有人在,有的朋友关系紧张,有的不懂寻找真正的友谊,所以,强化人与人关系方面的知识传授很有现实意义。
(3)要体现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影响着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由于生活背景、年龄特征等差异,使本该和谐相处的亲子关系也出现了不和谐;由于身份、地位、看问题的角度的差异使师生关系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矛盾;现在不少的初中生由于交友的不慎,而误入歧途。我们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对初中生的交往注入新的内容和方式。
2、强化相处之道教育的措施。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现在是一个大变革的社会,父母在外务工的比较多,学校的留守学生比较多,学生的亲情比较缺失,这时我们更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特别是在节假日,在学生父母回家的日子里,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感受家的温馨,学生亲身感受是在课堂上学不来的。
(2)开展好单元活动。
(3)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所以实效性比较差,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始终在学生的心灵之外徘徊。在教学时,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师生联谊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教学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的认知特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适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三、网络文明
1、强化网络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网络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标志。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每一件事情。网络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带来了便捷,但也不可否认有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成了网络的俘虏,这时,父母和老师就成了“谈网色变”,一概地批评网络的出现与存在,这是错误和偏激的观点,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网络,利用好网络,给网络一个正确的定位。
(2)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网络的信息容量很大,有关部门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也不是十分的到位,所以,网上信息真假难辨,好坏俱在,一些不良的信息、图片对心智不很健全的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3)不少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意识不强。我们上网要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做到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但有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暴力色情等,有的从不良行为发展到了犯罪行为,所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强化网络文明教育的措施。
(1)举行“网络利弊谈”辩论赛。
(2)配合班主任开好“远离网瘾”主题班会。初中生沉迷于网络,是许多家长、班主任感到头疼的事情,为了发挥好教育的合力,做到思想品德老师、班主任、家长对戒除学生网瘾的齐心协力,思想品德老师可以与班主任联合开好“远离网瘾”主题班会,上号戒除网瘾的团体辅导课,还对网瘾特别大的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
四、民族团结
1、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个民族的人民在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快乐地生活。国家统一,民族兴亡,是所有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的世世代代的追求。“爱好和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来。
(2)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国际上,敌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有人在,他们居心叵测。在国内,以“台独”、“藏独”、“疆独”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不可低估,他们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从事分裂国家和民族的活动,我们要高度警惕,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3)初中生的知识体系要求。初中生的知识面比较窄,认识问题还没有那么深刻,并且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进行民族团结内容教育,可以让他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各民族的特点以及我们各民族的相互关系,还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熟悉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他们将来捍卫民族团结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
(1)运用多媒体整合教学内容。
(2)举办民族团结的专题讲座。举办有关民族团结内容的知识讲座,特别是在每年“两会”召开期间,针对“两会”的代表和委员的民族结构状况、代表和委员所提出的关于“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建议或议案,开展一些讲座,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3)开展图片展或者办板报。每年的十月为我国的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各个班级可以利用这个契机,举办我国各民族发展的成就展,或者办一期“爱国”的黑板报,其中可以加入一定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学生是喜闻乐见的。
五、劳动观念
1、强化劳动观念教育的必要性。
(1)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我们获取食物的源泉,劳动成果是我们劳动的结晶。我们要树立劳动光荣,不劳而获是可耻。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职业的分工不同,每一个劳动者都拥有同等的尊严。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不要铺张浪费。
(2)就业从“做事”开始。现在大学生就业很紧张,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眼睛朝上看的,想找劳动强度小的,工资又高的工作,不愿意下基层,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干活。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就要从“做事”开始,从小事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
(3)青少年劳动观念比较缺失。现在的初中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父母和长辈都百般的宠爱着的,除了读书之外,没有其他的体力劳动,从而养成了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在学校里你爱劳动,在家里更是不想劳动,长此下去,这样很危险。
2、强化劳动观念教育的措施。
(1)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的一天,在自己家里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这一天里,要负责家里的买菜、做饭、洗衣、卫生、接待客人、照顾老人、采购物品等事项。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出活动后的感受。
(2)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在班会开始之前,让学生收集一些与“劳动”、“劳动模范”、“劳动成果”相关的资料,还可以约请当地的劳动模范、普通的劳动者、本班劳动积极者谈体会或经验介绍。
(3)开展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有零花钱,有的还比较多,初中生的零花钱都来自父母给的。到底初中生是怎样使用零花钱的呢,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零花钱使用情况的调查,针对学生消费中不太正确的现象,我们要进行引导,让初中生的消费做到合理、环保、绿色、维权、节约,从小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六、法制教育
1、强化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我们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养成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习惯。青少年从小要具有法制观念和意识,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2)危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青少年的年龄都比较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太强。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上是不是出现侵犯青少年合法的事件,这时青少年要依法维权,依法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青少年学法、用法很重要。
(3)某些初中生的法治观念淡薄。由于青少年的是非观念不强,还收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初中生不能严格自律,喜欢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沾染上了一些不良行为,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渐走向违法犯罪的泥潭不能自拔。所以,初中生要自觉学法,提高守法的自觉性。
2、强化法制教育的措施。
(1)整合初中阶段法制教育的内容。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在进行法律知识传授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新授课时有些地方根据需要还要补充一些法律常识。
(2)请法制副校长进行专题讲座。现在的初中学校一般都有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平时要解答学校师生的法律疑惑,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至少每一个月要开展一次法制讲座,特别是新颁布、新修订、与师生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要进行重点、全面地讲座,以扩大师生的知识面,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
(3)举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法制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竞赛促教学,每学年可以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分七八年级进行评比,竞赛题的范围以教材为主,占80%左右,教材以外的法律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以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面,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