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材料
户部寨乡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材料
自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加强了课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由校长亲自抓,确保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制度整改,条件保障,舆论宣传,对改革过程指导和调控。我校课改实施的基本指导原则是“立足本校,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全力推进”。
一、大力深化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光辉成就,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几年来,我们细心钻研“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研究各类有关课改的刊物、资料,细心聆听专家讲座,使全体教师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了初步的认识: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科目本身和缺乏事例的现状,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老师们有了这样的课改理念的基础,为下步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改革
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1、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一堂课,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讲课”,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关注了以下几点:(1)根
据学生的“学”设计教师的“教”。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而不是突出自己的“讲”,要看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教学定位是学生的“学”,要根据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案。
(2)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不仅注意培养优生,更关注对学后进生的指导,不仅让他们“学会”而且要让他们“爱学”、“会学”,不仅让优生吃得饱,而且让学困生吃得好,真正做到教学面向主体学生的发展。(3)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从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新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丧失了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关注了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质疑创新精神。
三、使学校管理科学化
首先,通过制度化建设,真正实现量化考核,全面评估每一位教师。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其次,使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学校管理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强调合作与交流,为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示范性的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更新了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为适应课程改革,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不断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为课改配备了实验设备,这些都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其社会效益和教育成果将会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社会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新课程实验是一个探索、创新的教育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持久的、持续的发展过程。自实施以来,我们已经少了些课改实验前的激情与猜想,更多的是对课改实施所进行的冷静分析与理性思考。我们决心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用爱心、用真情,去实践、去思考、去创造,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户部寨乡中学
2008年11月1日
第二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
农村课堂教与学的探索与突破
——九运街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自2007年召开了阜康市课改经验交流会至今,九运街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走过了四年。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中结合我校特点不断摸索和创新,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前提:摸清学生学习动态,正视问题,把握农村课改方向。
我们选择了初
一、初二和初三年级的部分学生,就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进行调查。
从统计情况来看,喜欢、开心、成功、有趣这些体验正随着学校学习时间的增长而枯萎,学生学习的动力正无可挽回的消退。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学习,学科教学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原因所在。新课程强调把学生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引向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为此,学校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课堂教与学的探索。
在这四年里,我校制定了完备的系列活动计划,围绕课堂教学,广泛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新课程优质课评选、听随堂课及研讨活动。其中“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制度化并经常化。
(一)、认识到位,完善机构和制度,为校本教研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提供组织保障。
1、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长:陈万新。副组长:张克俭。组员:陈文斌、陈连伟、蒋凌立、熊伟、马军、何刚。
2、制定和完善了《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组评比制度》《教研组长听课制度》《学校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听课,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制度》等相关制度,坚持教研活动点名,检查制度。
(二)、组织培训,认真学习,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
利用星期二业务学习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先进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如农村远程教育网培训,各学科教法、学法培训、综合实践方法类和主题类活动培训等。让教师联系教学实际以及自己课堂教学情况展开研讨并进行反思,研究和制定出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包括:
1、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概念和基本科学规律,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促进差生的发展。
(三)、以赛促教,互动交流,开展中青年教师示范课评比活动,激发教师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教学实践的主阵地,在赛课活动中提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相互渗透,涌现出了许多在课程学法和教学方面有自
己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点面结合,推进课堂教与学的探索。“以科研促课改,以课题带课改”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怎样研究课堂教与学,怎样让日常的教学研究变得更加科学有序,并能不断深入来指导教学,学校先后立项了国家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研究》并于2010年7月结题;自治区课题《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初探》;昌吉州课题《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成长》以一定的理论指导老师们的研究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课堂教学质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搭建三个教研平台,促进实验教师深层次研究课堂教学。
第一研究平台
实验教师的实验平台在课堂,要求全体实验教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课题实验教学与行动研究,设立子课题并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其一,备课。要求做到“三个主动”:主动研究发展性学习目标;主动研究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动研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其二,上课。要求做到“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实验课要体现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新理念、新措施和新方法。
其三,反思。要求做到每课一反思,在反思中形成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过程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等并写好心得和反思日记。
第二展示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开展的课题要进行展示,激发教师研究课题的积极性。展示课包括:校级公开课和观摩的评选;做课题汇报交流等。
第三交流平台
借助交流平台开展的活动有:课题研讨会,;实验研究阶段总结
及成果汇报会;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课件交流会。
从2007年至今课题实验研究期间,我们多次举行课题教学研讨活动,三次市级大型课题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实验教师做公开课10余节,参加教学观摩研讨的教师达100多人次;2010年市课题教学主题类和方法类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蒋凌立老师和熊伟老师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并获奖。目前,《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已通过中央教科所结题认定,但研究还在继续。农村课堂教与学的探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构建了“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理论体系,包括: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学习回顾、评价体验——开拓时空、课外延伸。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借助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架起学习与现实生活、抽象与具体之间的桥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围绕探索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开放地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让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最后促进达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结论。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引导学生将探索学习活动中所学到、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综合运用于实践,在探索中解决简要的实际问题。学习回顾、评价体验:是对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拓展时空、课外延伸:这一阶段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的一种冲破。
课题研究推动农村课堂教与学改革取得成效:蒋凌立老师的语文综合实践课《走进青春》获自治区视频说课三等奖;唐鹏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泥塑》获昌吉州综合实践三等奖,四年来20多位教师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在市级、州级获奖。7位教师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论文、案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系列丛书中发表。2010年5月,我校课题组代表阜康参加自治区课题组组织的全疆综合实践课题结题活动,并做课题结题报告。在学科教学中要
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思路,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三、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常态实施。
我校对综合实践课高度重视,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效地实施常态管理,从教师任课,校本研训,奖励评价,档案管理等方面落实到实处,而且有自己的地域性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以两种方式在学校开设,一是纳入学校常规课程,以劳动与技术、科技与艺术等为主要内容,整合学科教学,开展综合学习。如:在劳技课堂中我校以科技教育为本,结合手工制作的要求,重视学科整合应用,设计有如:模型设计课(如设计“笔筒”、“风叶”、“鸟巢”);美劳结合课(如雕塑的新设计、服装的搭配、麻编)等等探索。同时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建“自主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启动学生思维,促使自主参与,自主管理”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科学素养。二是利用本地特色开发校本教材。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开发了《魅力新疆》,主要包括七年级《新疆名人》、八年级《新疆旅游》、九年级《新疆特产》三本校本教材。《魅力新疆》这本教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既是学生用书,也是学生活动指导手册,我们把历史课、地理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等,进行学科整合性和交融性的自主开发。以活动课为主的实践课,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有关介绍新疆的历史书籍,多唱多跳新疆的民族歌舞,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魅力新疆”体现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喜悦,给学校带来了特色办学的空间。在“两基”国建验收中同学们的水粉画《饮水思源》、油画《秋天》、剪纸画《闻鸡起舞》、《窗外》,布贴画《时尚》、黑白装饰画《出征》等得到专家的好评。给学校楼道文化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为了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在上新台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在教学学法的道路上探索更好的捷径。
第三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材料
文昌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立足实际 稳步推进 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13个教学班,733名学生,教职工37人,专任教师37人。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遵循“建设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学生”的办学宗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立足本校实际,靠学习促进解放思想,靠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连年保持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教学示范学校、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学习先行,不畏困难,稳步推进,任重道远。
一、让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使学习成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算是有智慧。我经常提醒全校师生,妹冢初中地处乡镇农村,和城市无法比拟,即便是和县城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提升自己的根本就在于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品位。因此,我们按照“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的办学理念,始终抓住全体师生的学习不放松,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强化学习,致力于打造“妹冢初中学习共同体”,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在教师层面上,一是参加活动随时学。学校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舍得在教师培训上投入,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观摩课、研究课,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定期给每位教师发一本教育专著,如霍林姆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郑杰的《给教师的的一百条新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等,一本本教育专著使老师们深受震撼,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蓄积了前进的动力。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了大量充满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努力向研究型转变。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与同仁交流,与大师对话。
二、创新管理体制,走出规范办学之路
创新是时代的特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与改革密不可分的,创新未必成功,但失败也有价值,不创新绝没有出路。因此根据我校实际,对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1、实行日常管理三级督导制。由值班校长、办公室、年级分别进行检查,一天一总结,第二天上午汇报并公布各处室情况。
2、实行教学管理四级督导制。一级督导是校长;二级督导是教导处 ;三级督导是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 ;四级督导是备课组长,督导情况在每天的年级反馈会上公布。
3、实行“生生学科长,师师科主任”的管理育人模式。将教师所承包学生的综合成绩纳入考核。
4、实行311育人新机制:即每天上下午课间操、课前进行1次集体宣誓,每天午饭后的激情演讲,每天晚饭后的书写训练。
5、宿舍管理领导人带班制。学校每天晚上有一名领导人带领专职寝室管理人员和各年级值班班主任,从学生就寝开始到起床,不间断地进行检查,宿舍管理班主任与各班班主任建立一日一交流制度,把就寝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
三、落实好“三维”目标,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始终认为,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继承传统为辅,以扬为主、以弃为辅;必须稳步推进,循序而改,改中有变,变必有果。
为了落实好“三维”目标,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我校创立了“一三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即一个目标、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三个保障机制。其中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自主、互动、拓展”三个环节。围绕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首先从结构化备课入手,推行四级备课。一是教研组集体备课,二是备课组集体备课,三是科主任个人复备,四是科主任与学科长的集体备课。课前,学科长组织检测学生结构化预习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情况,课中,学科长负责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小组成员依据问题生成评价单进行自主学习,引领、带动组员们在组内组间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在教室四面黑板上展示成果。科主任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高效点拨、高效总结、高效拓展。通过四级备课制度,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领导班子带头上公开课、全体教师上达标课。通过“领”、“推”、“扶”三种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实施目标激励,抓好课堂教学监控,坚持好教师候课制度,坚持“说、讲、评”、“推门听课”和“达标”制度。课堂评价首先是看老师们教学时是否做到了“三个还给”:一是将时间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二是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课堂上,会出现学生潜心自主学习和学科长组织热火朝天的互动交流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概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调控者、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讲解点拨;三是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先是组内学生讲,遇到困惑问题,而后组间学生讲,最后才是老师启发。整堂课以学生自主、互动为主,以学生教学生为主,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课堂上,老师做到真心让学生表达、耐心听学生回答、细心观察学生交流、精心指导学生互助。
现在,我们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启动思维,学生会自学了,会主动思维了,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真正阳光了,同学们“飞”起来了,“动”起来了,每个学生是演员,每个学生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尽情地说、写,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特长。课堂少了老师的霸气,多了学生的灵气。老师们这样说:“过去上课是乏味的、无奈的,现在上课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是主动的,是欲罢不舍的。”学生如是说:“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展示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
四、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是营造和谐校园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学校积极营造安全校园、人文校园、自然校园、艺术校园,把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思路、教育理念渗透其中,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努力做到让“每块墙壁会说话,每处环境都育人”。在知行路、格致路两边树立着12只灯箱,每只灯箱的两面都是优秀学科长、优秀科主任的头像和“心语”,随时激励着学生们努力拼搏、进取;在知行路南面墙上设有“美中书香苑”,是教师书写的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体会他们的博大情怀;教学楼西墙上的巨幅励志寄语,教学楼前的陶行知每天四问,楼道横梁上的师生“名言”和经典古诗词等,楼前的文化广场设计精美的宣传栏,于无声处净化着学生的心灵,激励全校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二是开展多彩文化活动。多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标语征集、教师课堂用语作业批语综合评语创作评比、铁胆铁嘴铁手三铁训练行动、读书演讲比赛、趣味体育活动、师生篮球比赛和学生读书活动等。如学校每学期定期分别组织“科主任学科长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等,就拿科主任学科长座谈会来说,“生生学科长,师师科主任” 的实施,拉近了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让每位学生都有了给自己指导的贴心科主任,每个学生都有了小灶,在学习、生活上的指导就更有了针对性,也更容易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
五、课程改革迈出新步伐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我校建立健全了“校长——分管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科研机构,各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科室积极开展工作,学期之初制定周密的教科研计划,学期末及时进行总结。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具体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针对性强,符合学校实际。为把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到实处,使教学教研更加扎实有效,学校组织了很多不拘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坚持集体备课,加强理论学习,观看名师教学录像并进行研讨、组织专题讲座、举行外出学习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举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及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等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有效地帮助老师们提高了理论素养,把新课改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搭建教师校内教研交流平台,学校编辑刊印了《教科研》内部交流刊物,让老师们发表自己的论文,谈班级管理经验,调动了老师们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改探索的积极性,在老师们之间建起了一座切磋技艺和互学共进的桥梁。但是,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还很重,道路还很长,必须进一步拓展视野,深度思考,扎实实践,才能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有明确的理论指引,高起点推进改革。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以《纲要》为引领,创造性地落实《纲要》精神,才保证了我们的新课改进展顺利,稳步推进。二是要善于博采众长,高水平引领创新。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注重学习借鉴,善于学习创新,敢于探索尝试,不断丰富了我们的课改实践。三是要紧密结合实际,高质量打造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注重在改革中形成自身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坚定了学校推进课改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改进办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立足实际,稳步推进,不懈探索,改革创新,以更加扎实的课改成效,努力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
第四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华东师大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观摩公开大赛各区
第一名”葛樱老师的课中所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核心是素质教育。
那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来看,葛樱老师的课不仅完成了对知识的讲授,让课堂轻松有趣,更重要的是她还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了成功育人。值得我们准老师学习的地方就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改革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角色。在葛老师的课上,她让学生唱英文歌、表演哑剧、给外星人回信,使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也具有趣味性,也就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在讲新知识点的时候给同学们展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让知识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讲新结构water is in…/use…to do something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去学习,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他们得去联想。
第二:课程改革力求改变现有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葛老师遵循这一点,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带着实际生活体验去学习这一门与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程,并且注重的是他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技能的一种提升,因为他们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成功举一反三,处理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他们的言语能力,这就体现了课程学习的工具性。
第三: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葛老师的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在讲how do we use water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有关水污染的图片,旨在引起学生对水污染和水保护的关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带着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种把实际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正确价值观。这就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因为仅仅教授学生死板生硬的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才是一种升华。育人也就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葛老师的这堂课在这方面就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当然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人文性。
另外老师对于教材的选取也是改革的一个方面,这堂课的water是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而水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堂课讲下来,我相信学生都达到了一些目标,那就是他们的学习都没有孤立,他们学到了知识,并且是与时俱进的,是有实际效用的,而他们的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所以,我认为葛樱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当然,作为准老师,我们无疑应该向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并做得更加出色。从我们自身的学习经历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这门课学下来,我觉得当好教师是不容易的,是辛苦的也是光荣的。从遵循课程改革来说,我们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一个也不能落下。
外2011级5班 罗颖
1104020514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今年,我们开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这门课程,一听题目就以为是那种十分枯燥十分无趣的课程,不过老师把那些抽象的东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形象的向我们解释,让这门课变的生动起来,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对中国近年来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所做出的成果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也明白了还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一起去完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大事,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教育”这个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教育更多的倾向于填鸭式教育,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因此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给他们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严重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得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因此,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改革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值得我们去反思,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首先是老师的待遇问题,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般情况来说工资是逐渐升高的,可是他们付出的与所收获的是不成比例的。大学教育现在问题最严重,由于没有合理的体制,大学老师拿的工资最高,但是却是最悠闲的,每天只需要去上课,至于讲课的成果怎样却是不用考虑的,因为这与他们无关,好又如何,不好又如何,没人会去评判。他们的心思
都放在科研上,有几个人会把心思放在教育上,因为科研一旦出成绩,那将是名利双收,但全身心投入教育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这就需要我们去反思,我们的大学体制究竟问题在哪里。反过来,小学老师永远是最辛苦的,他们有上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处理不完的琐碎小事,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着,就像诗里所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为教育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收获的真的很少,所以,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给他们应有的一些待遇,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投入其中并且无怨无悔。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因为一个孩子真正的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所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打好这一仗后面的才能顺利进行下去。让我们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这种现状,去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去完善。
说完了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就不得不说一下学前教育,现在的家长真是苦不堪言,孩子上幼儿园特别难,学费也是惊人的贵,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已经超过了供一个大学生的水平。现在社会上传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所以家长就算倾尽所有也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去。其实,学前教育的确很重要,但是社会上的人利用这个来大肆宣扬,以此来获得暴利,这种行为很让人气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学前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来管理,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过,现在有消息称,国家正在积极去做这件事,在未来的几年内就能实现。我很期待,希望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有学可上,也上得起学。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会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人。老师常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他以此来警示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渗入到每个老师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用心去关爱学生,去真正的教育一个孩子,让他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一个呆呆傻傻只会课本东西的人。老师常给我们举今年的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的例子,因为他知道这部剧真实的写出了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爱情观,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都代表着年轻人中的一类。而我们又与他们年龄相仿,因此看那部剧就能让他更好地了解我们,明白了我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称职的老师,一个愿意真正的去了解我们,帮助我们的人。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时过境迁,对于老师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授业解惑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需要自己用心去探索去努力。只有好老师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尤其是我们作为师范生,真的是“教育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努力把教育事业更好的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