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之研究报告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之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指出“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地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应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则又取决于他们主人翁意识的激发和确立。
现在,班级中的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父母宠爱,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滋长着不少学生骄纵任性的行为作风。作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自我中心现象非常严重,产生了光想自己,不顾他人的不良心态。在一个班集体里,同学之间往往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告状”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他们集体观念淡漠,集体意识不强,习惯于置身事外,推卸责任。
为了让学生真正适应集体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自主成长环境,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现代班集体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就是从培养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出发,让学生学会做集体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探讨小学阶段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
3、通过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和协作,培养学生对人、对己、对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与主人翁意识培养的关系,探讨营建一个民主、开放、自主的新型育人环境的方法,通过形成一个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校内为主、校外结合”的育人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所负的责任的认识,带动学生遵守规范、履行义务的主人翁的自觉态度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规范的形成与巩固。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一个阶段的施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在学生身上施用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辅以运用以下方法:
1、比较研究法。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多个班级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同时,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级,同一对象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为课题研究深化提供思路和理论框架。
2、实验研究法。选择相关学科,班级开展实验研究,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作好实验设计和实施,提示因果关系。
3、个案研究法。在研究中,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及其良好行为规范培养的效度。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
(一)、遵循规律,制定学生发展目标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自我和人我关系的认知发展速度不同,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先于对人我的认知,因此,我们应遵循“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制订小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目标和操作体系,并将小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若干方面,分阶段设计培养的目标,并按目标制订小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操作方法,从而使本课题研究有比较明确的方向。作为低年级学生,我们主要侧重学生与自我相关方面的责任心的教育,做好自我服务和诚实守信,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事情,如学习、生活和游戏等负责:写完作业后自己收拾好,自己整理书包,按时完成作业等,对于老师交给的任务,自己记住并负责完成,答应别人的事也要努力做到。同时,在教育中还把知识与行为结合起来,并且更注重后者,要求他们保持行为的一致性。
(二)、培养学生做集体的主人
改革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意识。自我服务意识是建立在主人翁意识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岗位的确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内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负。具体做法是:
1、搭建自主管理的平台
在班级建设与发展中,我们让学生参与讨论了班级管理所需要设立的服务岗位。通过大家的出谋划策,在班集体中创建了“纪律监督岗、图书管理岗、卫生检查岗、学习记录岗、生物角护理岗”等特殊的岗位。这些岗位确立以后,小朋友们都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纷纷“毛遂自荐”,应聘自己喜欢的岗位。通过这些服务岗位的确立,班级的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在班级中有声有色地开展起工作来。
2、开展活动,拓展自主管理的空间
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整个班集体充满活力、凝聚力。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行发起、自由组织、自主安排,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再一次感受到自己成了集体的小主人。在班级里,我们以校德育活动为龙头,分别开展了“我与诚信手拉手、献出一份爱、出一分力、尽一分责”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于
每项活动的开展,事先都征求学生的意见,活动的时间、方式、内容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责任教育”活动中,学生们自发开展了一次“救书”行动。通过对图书角中破损图书的救护,学生们感受到了因自己的不爱惜给图书带来的“伤害”。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行动上的锻炼,受到了认知方面的教育。在接下来的一些主题活动中,学生们相继开展了“我送妈妈几句话”、“妈妈,让我拥抱一下”、“说到做到、攀登目标”等自主活动。对于每一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兴致勃勃,积极主动,而班主任则俨然成了一名普通的参与者。
3、打造“形象”,创设自主管理的氛围
学生置身于班级之中,班级形象工程建设既是学生集体意识的表现,又是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特别重视班级形象和文化环境建设,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班级环境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体现学生的个性。“小能手”展示区张贴着小朋友们的毛笔和国画作品。“从小勤学、长大成材”几个娟秀挺拔的毛笔字时刻激励着班级中的每一个小朋友前进。“七彩梦”栏记载着小朋友们优秀的作文、日记。在每期版报展示出来以后,一群小画家们总要争先恐后地为版报添一笔,还常常自我陶醉,希望老师能把其作品保留下来。当得到老师的认可后,他们服务于班集体的劲头更足了。通过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孩子们的自主建设,班级中呈现出了一个积极向上、美观温馨的“家园”。而所有这些班级文化建设,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增强了他们集体的自豪感,强化了集体的自主意识。
4、放飞心灵,激发自主管理的热情
传统的教育管理下,总是对孩子不断地要求,对孩子不停地限制。为了让小朋友们产生自主管理的欲望,激发自主管理的热情,我们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特别注意调整并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班主任,不再是学生活动的指挥者,不再做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做集体中的一员,做活动中的一员。在把自己放入班级的同时,我们还努力要求自己成为一名榜样。德国哲学家黑格儿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为了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我们努力地做着、尽情地“表现着”,当看到走廊或教室里的废纸片或塑料袋时,我们会弯下腰来把它拣到纸篓里,看到教室里的物品,扫帚显得凌乱了,我们会去把它们整理好……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和同学们共同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在学习上我们也对他们严格要求,认真上课,关注每个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每个眼神,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耐心辅导,不嫌其烦的讲解。我们在用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行动来感动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三)、坚持突出课堂教学的作用
作为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基础——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它的主阵地在学校,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所有学科的教学都会遇到非常个体化的学习问题,诸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学习性格等非智力方面的心理活动,以及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智力因素的心理活动,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责任感的培养。要通过改革评价制度入手,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我们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学习习
惯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用学生喜爱的评价介质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激励性语言、亲切和谐的动作,增进师生情谊,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及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四)、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1、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这两者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首先要通过班主任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形式主动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家长明白指导孩子学会做主人及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充当家庭小主人及小帮手,通过设立家校联系本,加强沟通和联系。在此期间,我们开展了“成长的足迹”记录活动和“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自我、对父母的责任,还提高家长素质及教育的水平,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使下一代健康成长。
2、拓宽社会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和一些社区联系,不断开拓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献爱心活动。许多队员纷纷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主动为社区清理垃圾,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校地处方城县广阳镇佟庄村,有在校生500多人,有教师22人。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当地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的提出和论证。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 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因此,实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注重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
2、注重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养成。
3、注重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养成。
4、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从我做起,树立自信心”的活动。
5、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6、机会留给每个孩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近期目标
(1)通过课题探讨实验,掌握小学生在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的现状,确立学生个体和整体提高的发展目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2)在校内外探索培养小学生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刻苦学习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养成积极、主动、向上的良好习惯。
2、远期目标
(1)构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行为能力和素养,为孩子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继续探索提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之路,使各班级得以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调查了解分析: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中深入家庭、班级,进行座谈,掌握了解各班实施情况。
2、分段指导:根据低、中、高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各段实施方案,结合各段学生实际,进行研究实施。
3、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品德行为、个体差异情况,分三个等次指导,逐步达到整体提高。
4、加强强化训练,以培养学习兴趣,良好行为习惯为重,对个别差生进行强化训练。
5、耐心引导:针对少数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卑心理强,在实施过程中,要耐心引导,以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讥讽为着眼点,增强他们克服心理自卑的能力。
6、相互探讨交流: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各科教师要认真总结探讨经验,形成书面论文,相互交流,用典型对学生进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养成教育。
7、开展竞赛活动:根据各段实际,分段开展诗歌朗诵、演讲、作文和各类主题队会、文体活动,增进交流,增强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意识。
8、搞好阶段总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方法。
9、抓好培训:抓住典型经验,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从典型经验着手,在教师中相互交流学习,相互促进。
10、抓教师业务提高:加强教师业务技能的提高,要求教师在研究实践中积极倡导主动、自觉、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不断增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意识。
11、家长联系制:在研究中,要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家访、家长会、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习惯情况,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搞好课题研究实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
1、确立研究课题,制定方案,撰写报告。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3、向教师通报研究课题意图、方案及报告。
4、确立课题研究对象。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组织学习有关经验、理论,深入班级开展调研。
2、分段深入讨论,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研究途径,形成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08年10月)
1、全面进入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
2、指导、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实践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第四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1、总结完善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培养途径,形成书面课题研究实验获得成果、经验。
2、撰写研究及成果报告,收集整理、汇编、经验文章。
3、申请结题。
七、课题实施策略
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三年来,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0余次,同时形 5 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
2、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
行为规范训练指导由教研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全面进行指导训练。
3、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4、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生、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此外,学校还深入社会调查监督,包括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全面了解学生在社会的表现,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我校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值周值日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制度》、《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学生奖励制度》、《学生在校内外活动行为的安 全规定》、《学生文明行为规范要求》、《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重视艺体学科,专职老师组织校乒乓球、合唱、绘画、舞蹈、英语等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牵大手”、“我是清洁小能手”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4、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多年来开展了六•一“歌唱祖国”歌曲竞赛、舞蹈比赛、“百年校庆”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中所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自主打扫活动;以“我为学校添光彩”、“我用小手扮亮母校”为内容进行画画、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加强配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建立了实践基地。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
三是开展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衔接座谈会。不定期举行例会,相互交流了解,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形式。让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达成了共识。
(五)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年多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 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
1、评价内容多元。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四大类,每期定时进行评价。除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外,我们每周进行了“文明班集体”评价,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表彰。每学期末,我们还进行全校的评优,评优种类多样,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队员、体育尖子等。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2、评价方式多样。
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处,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
八、成效分析与问题思考。
(一)摸清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找出了学生在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大量不良行为习惯。
(二)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10(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中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7)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重视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礼貌待人,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2、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
3、劳动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4、安全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各种行为准则得以有效落实。
总之,三年来,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验课题的研究,我校制度更加完善,学习风气更浓、校貌大为改观,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响良好,多次得到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取得了较大进步,涌现了一批书法、唱歌、舞蹈、绘画、体育小能手,学校获得了县“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的称号。
(四)、参加实验的相关人员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步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学校全体教师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宁城县汐子镇总校二龙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深刻地变革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的倾向,个人价值的突出又使人的拜金主义、重利轻义的思想抬头。
2、在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一些反动、淫秽的文化产品随之而来,并且影响着学校学生的管理,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体的快捷和传播面的增大,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冲击。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能够解决在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中学德育面临的新任务,构建一个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德行形成规律的德育体系,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目的。
(三)课题起始时间
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
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
3、结题时间:2009年3月
(四)研究的目标
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行为习惯、心理要求转化为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行为习惯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融合,使中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使学校德育成为各文化课学习的强大动力,成为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五)基本内容
1、学习上进行养成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保证学习上的良好秩序是任何学校都必须做到的,否则,学习任务的完成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学阶段是学生有学习任务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也是完成中学的学习任务所必须的。我们从“学习用品摆放、上课、书写及其它”四个方面来落实学习上讲秩序。
2、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德”的意识的形成,是通过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不断修正其行为,从而不断地获得相关的体验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学阶段除了基本的学习活动外,其他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其实,除了学习活动,其他活动实质上是相关社会活动的主要缩影,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简单实质上意义重大的活动中扮演好角色,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让学生的人格核中积淀优秀的元素,这才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真正打好基础。我校从“集会、散会、课间活动、读书活动、自行车存放、劳动”等方面来落实活动中讲秩序的要求。
3、生活中进行养成教育
“德性”在生活中体现,特别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展现。校园中的学生生活都是人一生中的生活细点,积累生活就是要从校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受用终身。我校从“用水、吃饭、上厕所及其它”四个方面来要求学生讲秩序。
4、让学生自觉地相互评价,使他律向自律转换
让要求在学生的行为中体现,并持之以恒,是我们的最终期望,也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评价、影响是使要求变成行为的十分重要的强化因素,正确的影响起正强化作用,否则,只能起负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就是要全体学生都认同要求,接受要求,趋同于要求,并首先在集体中按照要求去做。通过长期的集体教育影响,使学生达到独处时也能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从而实现他律向自律转换,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成长成材,最终承担起社会、家庭责任。
5、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语言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声调值、沉稳度、艺术性。是否全面准确,课间活动中语言卫生等。
6、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课余行为表现。
包括活动形式、喜好、表现方法、协作精神、客人接待技巧等。
7、学生在校生活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包括:参加升旗仪式、集合、集体演讲、社会实践劳动。
8、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研究过程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14至17岁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关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
2、教育学、心理学等其它著作文献。
3、有关专家的学生行为管理方面的论著。
4、来自于经验丰富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介绍。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相关性文献的查阅,对照本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探讨,研究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常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2、观察记录法
通过制定学生日常行为检查记录,依照相关理论,分析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行为产生的后果及影响,类比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否有相同之处,由此归纳总结出其共性特征,为学校学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3、调查法
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的心里要求,思想观点,通过调查者亲身经历记录事件、记载、反思,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理论,可以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全体与个体结合,书面与口头问询结合,当面与侧面结合的方法。
调查,本着长期性、及时性、针对性、策略性、科学性的原则,力争取得较为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使之形成的结论更具权威性、可信性。
4、经验总结法
以调查的原始材料为基础,以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了解的情况为参数,以相关的教育理论,心里学理论为基本理论,客观的进行总结,总结的形式包括个例性总结、阶段总结和实验全过程总结。总结做到客观、及时、准确有效。
5、统计法、根据平时调查的人数,项目,类别等进行详细而准确的统计,避免失真。为叫结报告提供真实的依据。
(四)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阶段性原则
3、相对持久性原则
4、反复强化原则
(五)操作要领
1、宣传灌输
2、典型引路
3、评价激励
4、互动强化
(六)步骤
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
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
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1)每学期设计两次调查表,进行全校性学生的调查。(2)专项性调查,综合性调查各一次。每学期做一次阶段性总结。(3)每学期召开一次有价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4)做好研究笔记、测试评估和阶段总结。(5)依据调查材料及阶段总结,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七)采取的工作措施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强化领导。
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龙中学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刘占军
副组长: 张会民 孙继德
组 员 :赵立军 张学江 刘艳红 李然 白永成 各班主任
2、加强常规教育管理
(1)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坚持一日常规制度化、规范化。按时起床,参加早、晚自习,每天早晨宿管员、班主任、值班老师深入寝室检查学生起床情况,学生会、学工部值班老师检查早、晚自习出勤,纳入班级管理考核细则中。
(2)坚持按时就寝熄灯,铃声停寝室静,严禁爬窗外出,宿管员每天坚持检查登记,并纳入班级考核。
3、学校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各班开展以“学守则、践常规、讲文明、提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作为中学生要有“奉献、服务”意识,人人争做青年志愿者,增强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检查内容:班级卫生、纪律、安全、物摆
宿舍卫生、纪律、安全、物摆
课上课间的纪律、安全
担当区卫生
检查人员:带班检查:负责全方位检查 值周教师检查:负责检查教室内外卫生、纪律、安全等,每天至少两次
学生会检查:分成五个部,学习部、卫生部、纪检部、治安一部、治安二部,每天至少检查两次
门卫教师检查:出勤
舍务教师检查:宿舍卫生、纪律、物摆、安全
课任教师检查:课上安全、纪律
检查方式:每扣1分,随时公示(公示表张贴在办公室走廊上)
一周一总评,一周一公示
开展此活动的目的: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由监督变为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2)通过节日活动
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四月份“清明节”扫墓 五月份开展爱劳动教育 七月份爱党教育 八月份爱军拥军教育 十月份爱国教育
(3)能过特殊事件进行教育活动 在汶川地震期间、南方大雪灾期间,①组织学生捐款献爱心 ②向英雄少年学习③进行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迎奥运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了,如当小志愿者活动、奥运征文活动、义务宣讲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①寝室是我家,温馨靠大家。学生作风是否过硬,关键点看寝室内务建设水平。学生会坚持每天检查评比,“三个一”检查标准贯穿始终,即被子成块,床单成面,物品摆放成线。学校领导坚持一周一次抽查,每周对每个寝室确定一个综合评价,定出等级,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一定奖励。
举行校园寝室文化节,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和各班特点,每个寝室精心设计,要做到寝室清洁、温馨、和谐、整齐、有序。评出各自特色寝室:温馨寝室、和谐寝室、文明寝室、新颖寝室、清净寝室等各具特色的寝室,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②学校设立宣传橱窗,内容有学生活动展览、表现突出学生事迹等,文明寝室评比,班级板报评比等。
(5)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懂礼仪,做文明礼仪的大中专学生,结合学雷锋活动,评选校园文明礼仪标兵。
(6)加强学生文明修养,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创宁城教育管理品牌
一个学生的形象就代表了学校的基本形象,注意学生外在形象要求,坚持学生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仪表端庄,女生不烫怪发,不化浓装,不穿奇装异服,保持青年学生青春靓丽形象,坚决制止学生在公共场所吸烟、酗酒,坚持教育与考核并重。每周检查一次教室桌椅摆放与桌椅内卫生情况,并纳入班级管理考核中。坚决杜绝男、女生混寝现象,男寝女生止,女寝男生止,班主任加强教育,宿管员、值班老师加强检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习惯贵在坚持,难在养成,抓好平时教育管理,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学习自觉,行为规范,生活自理。
4、能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1)我们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动态,与家长进行交流(2)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监督我们的工作,让家长看一看我们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采取的方式是否合理,提出宝贵意见。
(3)家长学习班:讲解如何教育孩子,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中,家长应注意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4)为了方便家校的沟通,我校通过家校联系卡,方便学校、教师、家长的沟通。
5、把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首先重点实施“星级”评价养成教育模式(1)“星级”教育模式
①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提高“星级”教育活动的指导能力“星级”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是班级所有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指导能力。为此,政教处对所有班主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班主任对“星级”教育活动的每一个实施步骤和方略都能了如指掌。
②开展月份主题活动,实现“星级”教育活动的局部突破“星级”教育活动是一个涉及养成教育活动内容的整体性活动,从短时间里是难以体现出它的实效性。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每学期初针对学生所有存在产问题先定出“薄弱星”,然后开展以月份为单位的主题教育,通过月份主题活动达到“薄弱星”的转化,即实现“星级”教育活动的局部突破。
(2)“星级”教育模式的评价手段
开展“星级”教育活动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它会成为“星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的一个有效措施。在对每个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阶段性评价思路,力争做到评份的客观、全面、公正。
①诊断性评价阶段
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初进行,政教处将《评价标准》发给每个学生,让师生双方都了解在“争创星级”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为今后的活动和实施评价提供参照点和客观依据。诊断性评价结束后,可将学生获星情况填写在统一的评价表上。
②形成性评价阶段
一般放在每月底。评价采用学生个人自评(每周)、小组互评(每周)、教师评(双周)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将对自己获星的情况填在评价表上,学生根据评价情况,进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争星局面。(学生通过写养成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知错必改)③总结性评价阶段
总结性评价放在每学期的期末。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我评价,再小组评议、家长评价(每月),最后班主任评定的程序,对每个学生的争星情况进行总评,并评出“星级”行为规范示范员、示范班进行表彰。
具体细节操作说明:
要改正或加强的行为习惯的选择:
根据本班学生的整体行为习惯的水平及不足,由班主任确立大主题,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由学生自己确立本月应注意和改正的小主题,如一个习惯一个月未能改好,可以延长时间。
方式:
自评、互评:每周一次 师评:每两周一次 家长评:每月一次 结果呈现方式:
表格中的评价内容自评、互评每周一次,教师评两周评一次,家长评每月评一次每项目标都分为星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四个星级,得8个以上★者,总评等级为优;各项评价内容的等级加在一起得8个以下,4个以上★者,总评等级为良;四个以下★者总评星级为可。
为了增加效果,让学生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便于更好的去改正,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某些习惯的养成过程及效果进行反思,这些习惯可以与月主题有关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的对自己一些急需养成的习惯进行反思。
其次班级管理体现在其它方面有:
(1)实施了班级物品包保制,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2)利用班会课这个主阵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孝亲敬长主题班会、感师恩主题班会、感谢他人帮助我主题班会、感恩祖国培养我主题班会,使学生受到的感触很深,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6、能过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帮助孤寡老人、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义务清扫大街等。
7、其它方面
(1)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语言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声调值,沉稳度,艺术性。是否全面准确,课间活动中语言卫生等。
(2)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课余行为表现。
包括活动形式,喜好,表现方法,协作精神,客人接待技巧等。学生在校生活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包括:参加升旗仪式,集合,集体演讲,社会实践劳动。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八)预期成果
1、学生在校生活,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形成一套教师教师优秀论文集。
3、形成一套学生成长记录袋。
4、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
5、形成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示范校经验材料。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课题产生的实际效果
1、验证了“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的正确性
秩序教育是在“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的大的假设背景下提出来并加以研究实施的。通过研究实施,反过来又验证了“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通过养成教育,没有削弱学校的德育,反而使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学校德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高瞻远瞩,把握教育的大方向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但是,解决了教育的方向性并不一定就解决了它的实效性,如果在教育的具体措施上唱高调,不是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操作策略和方法来具体落实,德育的效果是无法保证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后果,贻误后代。德育需要培养生成的要素可以说都是非智力因素。我校通过养成教育,以突出习惯养成来统摄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感到工作实在,落到实处,教育的凭借恰当,措施具体易操作,教育效果好,学校风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秩序意识的养成和秩序习惯的习得,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向上,学习成绩名列广汉市乡镇中学前列,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2、充分证实了当前中学养成教育的主题应是“责任、秩序、礼貌、友爱、上进”。
我们虽然只是重点进行了以“讲秩序、遵守纪律”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研究,没有将上述几个主题全面的进行研究。但是,“责任、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主题都是在相同的儿童心理机制和教育总体要求条件下提出来的,只不过各个主题所反映的角度不同而已。从积淀学生人格的要素来看,机理是一样的,这些主题都是儿童人格中需要积累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既然“秩序”要素能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自然地培养习得,日积月累,终成品质,其他要素也能“修成正果”。
3、构建出适合我校特点的“讲秩序、遵守纪律”教育内容体系
我们把中学养成教育分解为三大块:即学习上、活动中、生活上。每一块又列出若干条目,每块、每条都是在良好习惯养成的统摄下,为突出“讲秩序、遵守纪律”服务的。学校将这些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宣讲、展示,让学生熟悉它,理解它,在学校生活中践履它,长期规范,经年积累,学生的秩序意识逐渐形成,秩序习惯逐步养成,为良好校风的形成、保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建构了适合中学特点的秩序教育操行评定体系
我校为了突出“秩序”教育,将对学生的操行评定规范化,在评价上突出自觉习惯养成教育主题。
(二)课题所获得的经验和发现
现实中学校教育强调德育为首,强调养成教育。中学养成教育的依据和最终目标是《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早就明确了的。在校内,虽然每天、每月、每学期都在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问题在于包括中学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多年的养成教育,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行为习惯虽说并非全与国家、社会的要求相对立,但至少可以说没有达到国家、社会的要求水准。关心社会的人都感到社会上许多人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少人的思想品德也差。全国的学校都在抓养成教育,且是常抓不懈,可国家、社会对行为的规范要求,较难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表现,学校养成教育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疲于应付。我们期望的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进展是那样的缓慢,效果并不使人满意。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探索。
1、养成教育成效不大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能不说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要求,但它又是一个大而全的要求,范围广、要求全,不便于记忆。养成教育要“照章行事”,教师不记住把握其内容,又怎样对学生进行指导;养成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训练实践,学生不记住掌握其要求又怎能自我实施、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更正?学生间又怎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况且日常行为养成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要求在层次上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不可能一次性讲解学习就一成不变。现在也强调渗透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也十分注意了渗透,但在现实中养成教育是一种泛化的渗透,主题不鲜明,效果不佳。
心理学中知觉的原理告诉我们:在知觉印象形成过程中,构成印象的各种品质所占的分量是不同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被称为中心品质。中心品质的特性是能统摄有关的非中心品质。对《守则》、《规范》的学习把握实际上是一个知觉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养成教育中《守则》、《规范》的要求看成一个个品质,那么《守则》、《规范》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一组具有层级 关系的相互联系的品质性要求。我们科学地分析研究,挖掘出《守则》《规范》要求中的中心品质,以中心品质为养成教育的鲜明主题,开展养成教育,师生对其内容易于把握,实施的方向性明确,指向性集中,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肯定《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科学性,并不是肯定了《守则》、《规范》的要求本身具有应用性。即科学的要求本身并不一定自然解决了自身的应用推广;目标、目的并不能代替实施的方式、步骤。本文有一条基本的假设:即现实中养成教育成效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而全的要求下的主题不鲜明的养成教育模式。主题不鲜明,将最终目标当作现实的阶段性目标,导致养成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养成教育的主题突出且鲜明,即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求问题的实质性解决。
2、现阶段中学的养成教育究竟突出哪些主题为宜呢?
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学的养成教育主要突出以下主题为宜。
(1)强化“责任”教育
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除了基本的素质外,就只能靠“责任”立足。一个人无论他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他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感,社会的规范、要求就一定能在他身上得到体现,得到贯彻。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实施时应提出不同年级的教育要求,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实效。
(2)狠抓“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师生生活方面的秩序,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人员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提出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3)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实施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具体的礼貌要求,分布骤实施,积累滚动,形成规范。
(4)落实“友爱”教育
友爱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正确处理与别人交往中的关系。友好的行为要靠强化才能增进,一是外部强化,即提供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友爱行为健康发展的措施,促使其“友爱”;二是内部强化,爱只有在心中,才会产生自觉的友好行为。
友爱教育效果的检验基地最终在家庭中,在学生居家的邻里之间,在社会交往之中。
(5)促使“上进”教育
上进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上进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上进意识的培养除了宣传引导外,更主要的是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行为。
养成教育的功夫不仅在细微处见精神,更在于鲜明主题的牵引力量上,确定适合于相应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主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着力点。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相联系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养成教育,一定会有更好的视角、更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剩下的就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了。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以期突破一点,窥见一斑,为中学养成教育探索一条科学实用的工作之路,为学生的人格成长积淀良好的素养元素。
五、讨论
(一)秩序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要创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就必须要求人人都要有良好的秩序意识并努力实践它。秩序意识的培养一定要从小着手,强化训练,经年积累,形成习惯。中学打基础,中学、大学强化之,才能最终养成习惯,回报社会。秩序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但秩序意识是永恒的。教育中既要紧紧把握住教育的内容,避免空洞,又要时刻牢记秩序意识的培养才是最终落脚点的观点,“凭借内容形成观念,运用观念统摄内容”,使秩序教育永远保持在良性的状态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养成教育对象的不可对比研究性
对比研究是教育科研中常用的方法,许多研究运用它,都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在秩序教育对象研究中它是不可用的。因为,即使没有重点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的学校、班级,决不可能放任自流,不要秩序;就是在重点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的学校,也不可能某些班级搞研究就讲秩序,另外一些班级不搞研究、有意地与搞研究的班级对比而不讲秩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研究实施的对象至少是一所学校的全体学生。如果一定要采用对比研究法,只能在秩序的内容、组织实施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决不能让一些学生有意地不讲秩序来衬托突出讲秩序的学生,以体现所谓的研究成果,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
六、附件及参与文献
《班主任工作心理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教育学》、《心理学》。
第四篇: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教案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这次教育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你们猜猜,我到底是谁 ?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和你最亲密。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我最听你的话。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坏蛋。→习惯
老师寄语: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子都有偿还不了的债务。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有偿还不了的债务。老师提问:我们的校园和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在发生?
二、老师提问:我们的校园和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在发生? 1.随手扔垃圾。2.被乱涂乱画的电脑。3.被整容的桌面---在桌面上刻画,写字等。4.被逼的奋笔疾书---抄作业。5.学习“太累”了,“休息”一下---上课睡觉。6.学习“太累”“活动活动”筋骨---在墙壁上印上自己的脚印。,7.“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绿化带中乱踩。8.“我的地盘,我做主”---翻越栏杆。
三、习惯的定义: 所谓“习惯 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等,好习惯习惯”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 好习惯”顾名思 所谓习惯 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等,“好习惯 顾名思 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义,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
老师寄语: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构建成功人生。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构建成功人生。
三、谈谈自己
1.从小到大,你有什么“好习惯”曾让你倍受赞赏、取得小胜利或取得一些事情上的成功?给同学们 说说,大家来分享、学习一下。2.思考别人的这些习惯你有吗?
老师寄语: 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要创造精彩的人生,就要让自己的思考习惯、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要创造精彩的人生,就要让自己的思考习惯、行动习惯、情绪习惯中属于好的比例与日俱增,坏的比例逐日减少。习惯、情绪习惯中属于好的比例与日俱增,坏的比例逐日减少。
五、为什么自己管不住自己呢?原因在于如下: 1.不长记性,总是重复在同一个错误里。2.原谅自己,在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就放弃了,然后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3.意志薄弱,下决心要控制自己,可是总是在最后的关头又坚持不住了。
六、改掉的方法: 1.用写日记来管住自己。2.交一些能够管住自己的朋友。3.用写座右铭,挂字画等来提醒约束自己。七、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拥有以下几方面的良好习惯: 1.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 2.锻炼习惯 锻炼习惯 3.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 4.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 5.处事待人习惯 处事待人习惯。
八、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校园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清静,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为此发出以下倡议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 养,是一种财富。细化目标: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 细化目标: “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 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 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 崇高的“人格力量”。细化目标: 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 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细化目标: 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 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 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细化目标: 细化目标: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 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 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细化目标: 细化目标: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 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 母的养育之恩。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细化目标: 细化目标: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 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细化目标: 细化目标: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 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细化目标: 细化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细化目标:。
2、学习运动常 细化目标: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做好“两操” 识,做好自我保护。
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 险性较大的活动。
(十)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细化目标: 细化目标: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 果皮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第五篇: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活动时间:2011/12/5
地点:报告厅
主持人:罗然、莫璐
到会人员:1110班全体同学
活动目标:以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奏唱班歌、生活实例窥探、行规讨论交流、反面案例启示、、文明倡议书签名等一系列程序活动对本班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规范来指导本班学生平时的言行。树立初一年10班的良好集体形象和个人影响。
活动要求: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秩序,联系实际。
活动过程:
一、奏唱班歌《明天会更好》
师: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中学生应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两位主持人闪亮登场!
罗然、莫璐: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莫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养成习惯。”罗然:“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够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一个坏的习惯,也会干扰和影响一个人的学习与工作。”
莫璐: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让好习惯主宰你一生》
罗然:原来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并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之路,说说你有什么习惯呢?
莫璐:先别说我,我们且来看看同学们的一些习惯吧!
二、生活实例窥探
罗然:让我们有热烈的掌声有演员们上场
场景:话在课堂
(下午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正准备开始上课,唐际涛和张彪一前一后急匆匆地跑到教室门口,两人进来坐下后神思不集中,书也没拿出来,东张西望一会儿,又趴在桌上)
唐际涛:现在想睡觉了,你困不困啊
张彪:正起劲呢,不过瘾,我们下午下课后再去?我那个对家太窝囊了,还没开火就死翘翘,他妈真够郁闷
唐际涛:那我们联合,好好疯狂一下,我还琢磨着多赚点钱呢,昨天用低价买了很多废弃的二手货武器,50万进来,300万出去,爽
(他们就这样喋喋不休讲个没完)
三、行规讨论交流
师: 我们先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请大家讨论一下,1.你认为张彪和唐际涛同学违背了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哪些条例,请选择:①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
②不顶撞老师
③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
④语言有礼貌,不讲脏话
⑤穿着得体,不盲目追求时尚
⑥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扔纸屑
⑦勤俭节约,不浪费水电资源,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
⑧不与社会上行为放荡分子来往,不上网,打游戏机
⑨不抽烟,不喝酒
⑩不斗殴打群架
⑾不迟到、早退、旷课
⑿工作认真负责,不走逃跑主义路线
学生大胆发言
四、播放《诚实的考核》视频
师总结:有些家长带孩子出去串门,孩子看到别人家的东西就会上去乱翻,其实这无可厚非,因为爱翻东西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但是如果没有人对他们这方面进行正确的教育和疏导的话,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坏习惯,也许长大后,他们就会在这个方面上栽跟头。
莫璐:好,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和大家的言语讨论中,我们认识到了不光是小李和小林,其实很多同学都存在类似的毛病,我们也学到了应该怎样规范甚至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想必大家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总归一点就是先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罗然:因为好的习惯可以让大家受益,自身存在的坏习惯无形当中会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
莫璐:那我们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坏习惯呢?
全体同学大声喊:“有”
罗然:愿意站起来当着这么多的领导、老师们的面说出来吗?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师与学生互动
罗然:坏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让我们来看看一个人的坏习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吧!
五、播放《坏习惯让人终身受害》
• 师总结:坏习惯常常使人与幸运失之交臂,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所以说,我们一旦染上坏习惯就会终身受害
• 莫璐: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功人士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请看 《好习惯主宰人一生》
师总结: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名人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并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之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渴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如果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但光说不作是没有用的,关键要拿出行动,要有决心,更要有毅力,有恒心。
将1110班——“十个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自我评价进展表发放给每位同学
罗然:那么我们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呢?
莫璐:第一、正确认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倡议书签名
罗然:确实坏习惯危害大,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习退步,班心混乱。莫璐: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缺点为集体争光。
罗然、莫璐:同学们:良好的习惯影响你的一生,如果播种行为,收获的是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的是性格,那么播种性格,收获的将是人生。为了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我们班委会发出如下倡议:
①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顶撞老师
②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
③语言有礼貌,不讲脏话,语气和蔼
④穿着得体,不盲目追求时尚
⑤心中有他人,不自私,多为他人着想
⑥后进生有进步,要不甘落后,奋起直追
⑦讲究卫生,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上无刻划,门窗无破损 ⑧勤俭节约,不浪费水电资源,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
⑨不与社会上行为放荡分子来往,不上网,打游戏机
⑩不抽烟,不喝酒,不斗殴打群架
……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以实际行动点燃好习惯的心灵之灯吧!现在请全体起立跟我大声说:“我一定要改掉坏习惯,走向成功!”口说无凭,我们决定1110班全体成员上来签名和坏习惯说拜拜!
(签名过程)
莫璐:人们常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今天通过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和大家的积极参与,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我们认识到了不仅在社会上更是在学校里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行为规范的学生,我们相信好的习惯,行为规范标准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主持人合)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唱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