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推荐)

时间:2019-05-15 15:2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推荐)》。

第一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推荐)

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

单位:迁安市蔡园镇孟官营中学

姓名:张敬生

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

孟官营中学 张敬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

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第二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

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生。

作为一位教师,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推敲。

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能给学生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学生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班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学生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社会,流行团队合作。真实这一观念也可以引入到班级管理中。通过我这几年我试行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挺显著的。其实真正自觉的学生不是很多的,真正让他做到每天都能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情,好像不是很简单。况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现象,不求上进,只求一般,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很淡。怎么样采取措施改变这些现象呢?道理学生也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好像不是那么简单。为改变这一现象,可以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评价表。从遵守纪律、完成作业情况、班干部组长完成工作、劳动、卫生方面,分别说明各项的加减分情况。另外,通过抽签形式,分成5人一组为一团队,各个学生的表现加减分,不光和自己有关,也和自己所在的团队有关。每月评选一次,分别给予团队总分第一名,个人总分第一名奖励。奖励的钱是班上每月积攒下来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换来的钱。这样一来,有些作业拖拉、不认真的学生,进步许多,因为他扣分,他所在的团队会相应扣分,因此他的团队成员就会批评他,督促他。其实学生还是要面子的,这一招比老师批评强。而且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公平的。因为你做得好,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分,且为自己的团队加分。避免一些学生以前的一些想法“这么认真有什么用,不也是一样做作业吗,只要不是最差就行了”。现在学生做任何事,都是想方设法做得更好,因为在他们心时时刻想到:做得好有加分,还能得到团队成员的肯定和赞扬,做得不好就减分,还要拖团队的后腿。团队里的各个成员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争取第一。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2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读完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冯先生的报告让我感受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对于高效课堂,他通过传统课堂和高效课堂的对比,提醒我们:

(一)关注差异,创造适合的教育。

思考如今我们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是培养精英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所以我们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班级学生的情况要了解,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而是走进享受。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读书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教师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我们不仅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是一个能做最好自我的老师。

(三)关注差异,寻找适合的方法。

在教育手法上不能一刀切,我们不光要重视智商上具有优势,学习品质良好的学生,对待品质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更要用时间去帮助他们,对中间这部分最容易忽视的学生其实要更多的予以关注,但是如此庞大的一个班级集体,靠教师一个人是不能全部照顾的到,所以合作教学、互帮互助尤为重要。结合自身合作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在小组活动中,虽然采取了小组成员课堂发言积分单并规定组长最多只能发言两次。这样一来小组要拿高分主要靠其他成员的参与,调动了全组积极性。但个别学生由于本身水平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环节。因此还需要教师更细致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师生形成合力,共同进步提高。

所以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其次为幸福人生奠基——实施实效德育

目前整个民族存在四大道德缺失:公德、法制、感恩、诚信。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深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洪先生说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关注而是让学生感到,如何做到,有两点:规范和负责。建立规范的制度约束学生,让学生掌握规范,学会负责。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

躬身自问:从教十多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泰戈尔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信念会让我们的孩子都有一个理想的命运的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3

近日,在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中我有幸听到了冯恩洪教育专家的报告,收获颇丰。精彩绝伦的报告中透着他深厚渊博的学识、国际化的视野、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儒雅大气的人格魅力。听着讲座,我时常会被冯教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回家之后,我又继续观看了讲座视频,细细体会,慢慢品味,觉得冯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举例生动,听了他的报告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听了冯教授的讲座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冯教授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漏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讲座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我点燃了一盏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听着冯教授的讲座,给学生“适合学生的教育”,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作为特殊教育的一名老师,我决心一定要做到给学生“适合学生的教育”并做到最好。虽然这个“最好”可能永远达不到,但我坚信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会汇成我自己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给学生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听完冯教授的讲座之后,我记住了这句话。“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是多少次用来形容老师的句子,一想到老师就是兢兢业业、舍小家顾大家、自己的身体累垮了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难道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悲惨下场吗?在冯教授看来,这是多么悲哀得一件事,教师不仅要照亮别人,更要学会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大海,源源不断的不断的给别人提供养料,只有不断吐故纳新,给自己充电,才能为教育做更多的事。

冯恩洪校长给我们讲了《老虎当校长》的故事,老虎当校长后,想让他的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很快学生们一个个退学了,最后学校只能关门大吉。老虎百思不得其解,解开老虎谜团的还是鸭子,鸭子告诉老虎学习爬树的时候,差点要了它的命了。老虎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善待差异,优秀的校园更要包容差异。

教师不教学生已会的东西,不教学生教了也不会的东西。冯教授说:“教育不是把学生管住,是要让学生远离忍受,告别难受,走进享受”。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品位的'人格素质。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

“要做适合自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哪壶先开了提哪壶”这些富含哲理的话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真所谓不虚此行。

老师可以年复一年地重复教学,但学生的学习生涯只有一次,“一个孩子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晚年的幸福”,如此任重而道远的教育,我们能不做最好的老师吗?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冯教授为榜样,从小做起,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4

一、教育要有针对性

所谓的教育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差异,让孩子选择他们适合的教育,也就是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从而使教育把学生个性发挥到极致。因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特长”方面都分别得到发展。如何避短扬长,是我们教育者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而作为学校,应该“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

二、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

创建积极的第三课堂,使我们对教育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以前,我们面对第二课堂都做得不是很到位,我们只顾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了,而忘记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感受体,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无知。第三课堂在育人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引起教育同仁们的关注。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小学生主要是学会做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在和平年代里,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三、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是这些年我们教育者都常说的一句话,我们认真反思一下,这句话对吗?全面吗?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劳动作为中介来实现的,难道教师不应该得到发展吗?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决定学生更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成熟不仅是教学技术的成熟,人格的成熟,更应该有知识的更新和教育主动性的培养。一个教师,即使是已经成长为特级教师,如果失去了教育积极性,那么,这个教师也再是一个优秀教师,因为没有积极性,没有爱的教师,如何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呢。所以,教师的积极性的保护,以及教师再学习再发展,是摆在当前教育的面前的一个主题。

同时,教师间的合作也很重要,教师间要学会合作,做复合型教师。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5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考。我们传统课堂往往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如今,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6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冯恩洪教授的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以下的思考与感悟。

身为教师,都曾学习过关于教育的理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遗传、环境、学习难易、教学教法等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在挑选适合学生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学生,不如研究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收获,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他就能从厌学到乐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只有他能够听懂,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独属于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的教育可以去引导、促进和帮助孩子们,而不是去限制他们。正如冯教授在书中阐述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要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来实施有效教学,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成就感和愉悦感。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拨开眼前的迷雾,让阳光射进孩子们的心房,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引导他们按自己的优势发展,成为那一个独特而又成功地自我。“合格加特长”正是教育艺术的真谛,它让那些孩子看到的自己的希望。有了希望,孩子们就会努力地去奋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分享鼓励着作者的一首诗,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这首诗的题目的播种:“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7

近期我认真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读后感悟颇深,对自己的教育触动很大。该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读冯教授的书,不仅是感受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更能领悟他深邃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美国美术课《画马》,山东教师的“8分数学生举手”和冯老的钓鱼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教育的真谛是:实现在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信心。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我们从事教学的.课堂担负着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任务,课堂由“谁来教”是校长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自己过去的课堂,讲授偏多,学生的合作和独立思考偏少,虽然我的教学学生感觉还算轻松的,但读了冯教授的这本书,更坚定了我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的决心,尽力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课堂上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真正在课堂落实好差异教育,让学生享受自己的课堂,变讲授的课堂为合作的课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也因为三尺讲台而精彩。

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学生是享受,如果老师走上讲台的感觉还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么课堂注定是无法精彩,学生也是无法享受的,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是难受,让学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而教师要发展自己,就两条路:一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后者,更显得必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教育的每个对象都是全新的,不可能重复。这就需要老师有满腹的才思来应对各种学生的教育需求。

冯教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一名教师的成长秘诀,他一生勤于读书,作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始终坚持无论自己多忙,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对于我就惭愧有加了,自己虽然爱看书,但没有像他那样坚持天天读书,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睡觉等每天生活必须的事了。

我以前读书,纯粹是把看书当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少做批注和写心得体会,看了冯教授的书后,我才感觉到作为教师看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读书当成教师职业的必需。唯有读书,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去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只有读书,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阅读伴随一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8

最近阅读完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感悟颇多。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冯教授的例举的一个“老虎办学校”的寓言故事:

老虎年过半百,吃了百鸡宴。庆祝完50大寿后,他回顾前半生,真实也喜也忧。喜的是前半生混得还可以,好歹也成了百兽之王。忧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教育,喊响了科教兴国,又叫亮了尊师重教。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角色。这个职业,老虎没干过,有点遗憾。于是他痛下决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

老虎去学校自荐上岗,很遗憾,没有一个单位敢聘请一个人人都怕的角色来做第一把手。正好这个时候《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积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积蓄来毁家兴学,圆我的校长梦。就这样,森林动物学校开张了。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在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紧接着,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 “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这时候,一个不识相的小报记者找老虎校长作名人专访,问它: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脸色严肃,从牙缝里就挤出一句话:校长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当校长了。

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启示:每个孩子他来自不同的家族,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他的兴趣点不同,他的阅读量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代一去进步,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对时代是不排斥的,他们的步伐是与时代同步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每天孩子在成长,每个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我想这都是正常,说明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以前学生出现过的经典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当我发现这些新情况时,我喜欢挤时间把这些新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我在慢慢地的过程中,我也会逐步明白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会慢慢明白了我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寻找可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写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红了》。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种后果。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处,我想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咱们管孩子以理服人。

我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的情况我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个学生我就是单独找他谈,了解学生未交作业的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把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出来,和家长朋友们商量,讨论。

通过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愿意听我的话,知道江老师是在为他好,当天他及时补完了昨天的作业,那几天的作业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认真!我作为教师也没有因为学生的一次不交作业而气得头痛。

我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性格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发现孩子一点的错误就不放,而是声嘶力竭地劳心劳肺地苦苦挣扎,这样老师伤身体,学生也伤心。

做一名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将是我在教育事业是不懈追求的主题。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9

假期初,我参加了县第x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0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验,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就会成功。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进可以更好的事情。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对于做教育,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除了读书和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这里说的合作除了教师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合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研究学生。我已经打好了十足的精神来迎接一切挑战,一定要做一位有知识,有能力,带给学生温暖的老师!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1

泰戈尔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一直以来自己非常信奉这句话,而冯恩洪老师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我更深刻体会了这句话。假期中虽然继续教育很快考完了,但自己又把这本书从头读了一遍,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

一、实实在在做教育

与快乐同行,从教师到校长。想要让学生尊敬你,就要走入学生的心中,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轨迹。对学生应该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因此帮助学生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卓越不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也不代表全面优秀。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二、学生的发展

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听熟了“全面发展”这个词儿,自己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但同时也迷茫着: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看看眼前为学习而累的孩子们,有时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怜呀!但自己却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落后,为了“全面发展”这面旗帜,我们在痛苦地努力着。

冯教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加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强势智慧发展。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强势发展区吧!

三、比分数更重要的

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另外,学生是有激情的,他们是有感情需求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们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语文老师。同时,学生是有有待释放的潜在能量的,而他们也是渴望成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70%的学生领到奖状,让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自己的肯定,从而更好地、更自信地发展自己。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每个孩子自信快乐地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2

假期,阅读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如沐春风之感。全书语言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冯校长将深刻的教育理论寓于明白如话的故事中,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反复地阅读。

冯校长认为,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给有差异的人提供有差异的、适合他们的教育,合适的比标准的更重要。面对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包容个性、善待差异。学生要在“差异中发展”。他特别讲了《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虽说是冯校长自己编的,但是却不无辛辣地讽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现状,那就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怎样改变这一现状?

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引出结论: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在阅读中,在体会故事的幽默时,我想到我们班的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身上难道没有优点?难道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作为老师,有义务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在最适合的发展区域中发展。我们面对的是许多个有差异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用无差异的教学方法去教育他们呢?冯校长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冯老师的书和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六十八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3

在读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时,不禁又到网上搜索了一下他的其他事迹及著作。认真读来,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思,每一个案例都透露出他作为一名教育人的独特见解。

1、做一名高尚的职业人。

这是冯校长在伦敦经历的一个案例。

有一次在英国酒店事先预定了出租车去机场。到了约定的时间出租车却没来,当他正不知怎么办时,酒店老板告诉他,他约的出租车司机正在找他。当他见到那个人时,他吃了一惊。那人穿的西装折合人民币约十二万多的西装,开着一辆豪华的房车。正当冯校长疑惑时,那人解释说自己是出租车公司的副总裁,由于公司出租业务繁忙,所以只好用自己的私家车来接冯校长。并且非常谦恭地帮冯校长灵拎箱子。当冯校长表示感谢时,对方的回答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这样做。由此,冯校长感受到的是作为一名职业人应具备的素养。

听到这个案例时,我便反思自己,自己具备职业修养吗?每天按时上下班,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对学生实行分层评价……做到这些就具有了职业道德了吗?如果按时上下班是因为学校的纪律要求;如果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担心领导的抽检;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考一个好分数为自己争脸……如果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职业道德岂不是变成了法律条文?

《道德经》谈到,德行遵从于“道”,而“道可道,非常道”,于是德就是在尊重规律中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德,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它是自然中的一种自觉,是自觉地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假如每天按时上下班,是因为自己对事业的敬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对教学的敬畏,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因为尊重生命,那么,这就是一名职业人所应有的高层位修养,是一种“秀外慧中”地对“道”的尊崇,对“德”的践行。

2、做一名高雅的读书人。

冯校长在谈到读书时有这样的观点“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他说他对教育改革的认识过程来源于读书。“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书的不读书,还有什么人来读书?教书的不被书香浸淫,书的魅力如何传扬?冯校长儒雅的举止、博学的言谈,传递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气度,而这样的气度本该是教师都要拥有的。

反思自己,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人。也喜欢读书,但读书时激发出的灵感却总不能被记录下来,更不能有效地实施。

“脑袋富裕比口袋富裕更重要”,我该如何让自己的脑袋更富裕呢?这是我的目标。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4

国庆抽空拜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掩卷沉思,我们当前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弊端,是在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5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各种活动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快快乐乐的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第三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的倡导下,我有幸地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先生的大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是一本教条式的书,没多大意思。当空闲时间打开时,才发现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深刻、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谈心般的交流。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感受良多。

冯恩洪先生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书中讲述了他教生涯中的点点滴滴,他的所感所悟,他的经验与反思。冯恩洪先生离我很远很远,可能我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和他当面交流,可是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感悟离我很近很近。同样身为教育工作者,他遇到的很多难题,很多困境,很多疑惑,我也遇到过。可是,我没有先生的胸怀,没有先生的睿智,也没有先生的勇气。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如果我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有意识去多读读这样的好书,那么我想我在第一届的班主任工作中会减少很多的遗憾。

在这里,我很荣幸地把我的读书心得与大家交流。书中金玉良言颇多,发人深省,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读书报告中很多同事都会谈到,所以今天我只想谈谈一句话,这一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很久。

冯恩洪先生说:“教育是一种享受。”“如同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一把刀,一个好的演员是一出戏,一个好的老师则是一堂课,一个优秀老师的每一堂课是用一生心血上出来的。”什么是心血,我的理解,除了竭尽全力更重要的是无怨无悔。这就是“享受”。最初读到这句话时我揣摩了良久,很多往事涌上心头,有点心酸,有点遗憾。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教学充满了激情,满腔热血,因为我是真心地喜欢这个职业。我每天坚持听课,每天中午留学生写单词,每天很晚下班回家。一学期之后,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主任。想到这,我觉得非常愧对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因为,渐渐地,我就觉得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了。原因有很多,因为班主任的工作太繁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时间好好休息。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学任务重,学校要求高。也因为教师的绩效工资实在不算高,特别是班主任,他们的付出与收获相差太远。回想初为人师的前三年,我真的不觉得教学是一种享受。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太计较得失,太看重结果,反而输掉了过程。尽管我所带的班级高考成绩不错,但我总觉得在过程中我丢失了很多东西。三年之后,当我重新站在高一的讲台时,我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我不会再说“这道题刚刚讲过,你们怎么又不会做了?”我不会再说,“这个单元的单词今天必须写完,写不完罚抄写。”我也不会再布置很多很多的作业,我不会再拖堂,我也不会再一口气讲完两节课。我明白了,我的工作对象不是物,是人,是会不断犯错,会偷懒的孩子们。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多给学生一点宽容,一点时间,学生也会多给教师一些感动,一些尊重。记得中秋节的时候学校发放月饼,每个学生只有两个,却有好几个学生拿来送给了我,怎么推也推不掉。记得半期考试之后,有个学生在我的办公桌里偷偷地放了张纸条,真诚地感谢我她的英语成绩进步了。记得有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孩子现在喜欢上英语课了。我才明白,教育是一种享受,享受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握在手中的一团沙,握得越紧,反而流失得越快。摊开手心,打开心怀,包容生活中的不足,享受生活中的感动,这就是幸福。

从09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我看到我们年级有很多年轻教师当上了幸福的妈妈。我看到了她们孕育生命的艰辛,我看到了她们抚育孩子的繁琐,有时她们也会抱怨带孩子实在太辛苦。可是,每当我看到妈妈们谈论起她们的孩子时,她们的眼睛是明亮的,是发光的,那是按捺不住的欢喜与幸福。我想当孩子第一次开口叫妈妈时,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深情的母亲,当这个母亲把孩子交给学校的时候,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妈妈。妈妈不会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妈妈更多关心地是孩子的身心健不健康,孩子的生活开不开心,孩子在校有没有用功读书。所以,我认为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教师的价值体现,也是教师的亲人,是教师的幸福源泉。当学生在过道上真诚地道一句“老师好”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幸福的,我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不去眺望远方的高山,而用心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过程的美好。

一本好书的作用在于逼人深省,这本书做到了。从冯恩洪先生身上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我看到了生活的态度。感谢学校把这样一本好书发到我的手中,我会不断的汲取精神食粮,在教育战线上和学生共同成长。

谢谢大家的倾听。

第四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验,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就会成功。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进可以更好的事情。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对于做教育,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除了读书和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这里说的合作除了教师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合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研究学生。我已经打好了十足的精神来迎接一切挑战,一定要做一位有知识,有能力,带给学生温暖的老师!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2

只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教育不是按设定的同一个模子对所有人进行塑造,不是把一些知识灌进孩子稚嫩的头脑。教育是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悟到真理,而不是把所谓的真理强加给他们。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应仅仅是对他们进行说教。教育过程是一个培养人、开发人的过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学生作无原则的迁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时代发展到今天的需要所决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步一步的开掘和充分的体现,那么,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就会成为一桩差事,成为一种负担,厌弃学习,厌弃老师。

我们不能埋怨教育的差异,应该研究差异。学生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学生是有情感的,有心理需求,有尊重的需要,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工作中一直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是在课堂上,如临春风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只要学生喜欢还愁纪律学习上不去,的确我们不能埋怨学生的差异,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结合自身合作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在小组活动中,虽然采取了小组成员课堂发言积分单并规定组长最多只能发言两次。这样一来小组要拿高分主要靠其他成员的参与,调动了全组积极性。但个别学生由于本身水平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环节。因此还需要教师更细致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师生形成合力,共同进步提高。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3

近日,在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中我有幸听到了冯恩洪教育专家的报告,收获颇丰。精彩绝伦的报告中透着他深厚渊博的学识、国际化的视野、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儒雅大气的人格魅力。听着讲座,我时常会被冯教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回家之后,我又继续观看了讲座视频,细细体会,慢慢品味,觉得冯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举例生动,听了他的报告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听了冯教授的讲座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冯教授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漏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讲座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我点燃了一盏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听着冯教授的讲座,给学生“适合学生的教育”,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作为特殊教育的一名老师,我决心一定要做到给学生“适合学生的教育”并做到最好。虽然这个“最好”可能永远达不到,但我坚信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会汇成我自己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给学生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听完冯教授的讲座之后,我记住了这句话。“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是多少次用来形容老师的句子,一想到老师就是兢兢业业、舍小家顾大家、自己的身体累垮了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难道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悲惨下场吗?在冯教授看来,这是多么悲哀得一件事,教师不仅要照亮别人,更要学会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大海,源源不断的不断的给别人提供养料,只有不断吐故纳新,给自己充电,才能为教育做更多的事。

冯恩洪校长给我们讲了《老虎当校长》的故事,老虎当校长后,想让他的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很快学生们一个个退学了,最后学校只能关门大吉。老虎百思不得其解,解开老虎谜团的还是鸭子,鸭子告诉老虎学习爬树的时候,差点要了它的命了。老虎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善待差异,优秀的校园更要包容差异。

教师不教学生已会的.东西,不教学生教了也不会的东西。冯教授说:“教育不是把学生管住,是要让学生远离忍受,告别难受,走进享受”。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品位的人格素质。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

“要做适合自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哪壶先开了提哪壶”这些富含哲理的话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真所谓不虚此行。

老师可以年复一年地重复教学,但学生的学习生涯只有一次,“一个孩子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晚年的幸福”,如此任重而道远的教育,我们能不做最好的老师吗?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冯教授为榜样,从小做起,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4

偶然的机会,在假期重新拾起这本书。

首先,从了解书的作者开始。《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代表著作。冯恩洪先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等。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这样一位高起点、高标准的教育家,他的著作会不会晦涩难懂?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字里行间也极力在寻找着自己和书中阐述观点的契合点。

全书共分为九个主题,其中第五、六、七个主题,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集中体现了冯恩洪先生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合格加特长的核心理念。

我先是大致浏览了一下全篇,认真摘抄了其中的条框纲领,第二次细读书中的.案例,再结合着不断闪现的金句,深刻体会到了冯恩洪先生的远见卓识——他真是一位艺高人胆大,充满激情的教育实践家。

主题五:特长和选择——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指出,走进21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接班人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合格的时候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强调规范的时候不要忘了帮助学生用选择支持特长的发展。

合格的要求是首先是做人的合格,激情导行,严格训练,言中有情,言中有理,言中有序,言中有方,言中有格。

要培养学生具有规范意识: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祖国负责。

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我们需要独具慧眼,多观察,多关注,多倾听孩子,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平台,让孩子的特长,在合格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发挥展现。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孩子用特长跟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这个孩子就会幸福一生。

主题六: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老师三尺讲台上的事情平凡、具体、琐碎,但是具体、平凡、琐碎的日常事务,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三尺讲台没有死角,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孩子们的注视之下。一瞥注视的眼神,一句提示和鼓励,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可能会影响孩子一天的关注度,一天的好心情,甚至一段时间他的心理变化,乃至于影响他一生的价值取向。所以说,我们多么重要,面对三尺讲台,要珍惜,要热爱,要享受,要想大道理,做小事情。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谁到位,谁就能享受讲台,就能体会到这为人师表的崇高与快慰。

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当我们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上三尺讲台时,我们就会欣喜地感觉到原来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热爱教育,才能享受教育。只有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书中给了我们四点建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5

近期我认真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读后感悟颇深,对自己的教育触动很大。该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读冯教授的书,不仅是感受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更能领悟他深邃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美国美术课《画马》,山东教师的“8分数学生举手”和冯老的钓鱼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教育的真谛是:实现在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信心。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我们从事教学的课堂担负着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任务,课堂由“谁来教”是校长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自己过去的课堂,讲授偏多,学生的合作和独立思考偏少,虽然我的教学学生感觉还算轻松的.,但读了冯教授的这本书,更坚定了我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的决心,尽力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课堂上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真正在课堂落实好差异教育,让学生享受自己的课堂,变讲授的课堂为合作的课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也因为三尺讲台而精彩。

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学生是享受,如果老师走上讲台的感觉还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么课堂注定是无法精彩,学生也是无法享受的,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是难受,让学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而教师要发展自己,就两条路:一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后者,更显得必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教育的每个对象都是全新的,不可能重复。这就需要老师有满腹的才思来应对各种学生的教育需求。

冯教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一名教师的成长秘诀,他一生勤于读书,作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始终坚持无论自己多忙,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对于我就惭愧有加了,自己虽然爱看书,但没有像他那样坚持天天读书,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睡觉等每天生活必须的事了。

我以前读书,纯粹是把看书当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少做批注和写心得体会,看了冯教授的书后,我才感觉到作为教师看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读书当成教师职业的必需。唯有读书,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去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只有读书,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阅读伴随一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6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7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关注差异。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

冯恩洪校长的《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在美国小学的一节算术课上,一个黑人孩子结结巴巴告诉他的老师3加5大概等于7,面对这样的低级错误,老师反而鼓励孩子“你太了不起了,离成功只差一步了。”当老师鼓励完孩子不久,他又主动举起手,说老师我刚才的答案错了,5加3大概等于8。他回过头来问中国的校长我的回答对吗?一旁听课的校长说:“孩子如果你能把大概两个字去掉,你就更了不起。”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发是学生是有灵感的,回答错误的学生也有追求自我尊重的需求,精神需求,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

联想到我们的课堂,小学的.课堂里学生拼命举手,生怕老师叫不到自己,老师如果真的不叫自己,还不高兴,还与同学较劲!初中刚入学时,孩子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每节课手都举得高高的,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的人数明显减少,热情明显下降,有时还低着头,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有的学生甚至会也不举。长此以往班级里上课就笼罩着死气沉沉气氛。

反思我们的教学,鼓励性的语言太少,老师太吝啬了,把学生的积极性都给扼杀了,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是落实在课堂上,我们的课堂要让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如临春风,尊重情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我上的这堂课,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情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8

假期初,我参加了县第x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9

最近阅读完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感悟颇多。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冯教授的例举的一个“老虎办学校”的寓言故事:

老虎年过半百,吃了百鸡宴。庆祝完50大寿后,他回顾前半生,真实也喜也忧。喜的是前半生混得还可以,好歹也成了百兽之王。忧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教育,喊响了科教兴国,又叫亮了尊师重教。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角色。这个职业,老虎没干过,有点遗憾。于是他痛下决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

老虎去学校自荐上岗,很遗憾,没有一个单位敢聘请一个人人都怕的角色来做第一把手。正好这个时候《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积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积蓄来毁家兴学,圆我的校长梦。就这样,森林动物学校开张了。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在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紧接着,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 “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这时候,一个不识相的小报记者找老虎校长作名人专访,问它: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脸色严肃,从牙缝里就挤出一句话:校长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当校长了。

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启示:每个孩子他来自不同的家族,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他的兴趣点不同,他的阅读量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代一去进步,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对时代是不排斥的,他们的.步伐是与时代同步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每天孩子在成长,每个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我想这都是正常,说明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以前学生出现过的经典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当我发现这些新情况时,我喜欢挤时间把这些新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我在慢慢地的过程中,我也会逐步明白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会慢慢明白了我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寻找可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写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红了》。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种后果。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处,我想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咱们管孩子以理服人。

我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的情况我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个学生我就是单独找他谈,了解学生未交作业的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把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出来,和家长朋友们商量,讨论。

通过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愿意听我的话,知道江老师是在为他好,当天他及时补完了昨天的作业,那几天的作业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认真!我作为教师也没有因为学生的一次不交作业而气得头痛。

我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性格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发现孩子一点的错误就不放,而是声嘶力竭地劳心劳肺地苦苦挣扎,这样老师伤身体,学生也伤心。

做一名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将是我在教育事业是不懈追求的主题。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0

面对书柜中的众多教育读物,我选择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对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探寻教育的真谛,其次,是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完善,作为教师,不能固守着一滩死水,这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同时吸引我的,还有这本书的教育事例和叙述口吻,是口语化下的一幕幕活泼生动有趣的场景,活灵活现,源于实际生活,却从中折射出不一样的深刻体会。

这本书的作者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他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主张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实践中探索了建平模式。

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冯恩洪先生强调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从心中有书走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以及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

其次是积极建设教育环境,改善课堂效率。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讲授为主,讲述教学有好处,他的知识有系统性,它的逻辑性组织的很严密,但是讲授教教学有它的缺点。书中有一个令人深刻的例子,就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哲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在北京做的一份十万初中生的取样调查,其中一道题目是“初中语文老师不讲,你自己能看懂多少?”最后取出的平均值是:初中语文老师不讲学生能看懂95%。通过这个实际例子,很明显的是想告诉大家,初中语文需要老师讲的仅仅只有5%。所以在今后的教育过程当中,要注重由讲授走进合作。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在丰华学校,课堂上为什么老师们讲的少,学生们做的多了,初中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们就可以通过自己或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得到深刻理解。

再者,德育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预适合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生。面对孩子们的德育工作,要寻求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重视谈话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要意识到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这让我想到,在丰华学校总会给学生们布置德育作业,要求帮父母做一件事,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孝顺父母,体谅父母。

想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师不仅仅是要对教育有着正确的认识,对课程的研究和对学生的研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学会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不断自我完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更需要责任。

第一,要热爱讲台,享受讲台。每一个老师都想上出自己最满意的好课,上出这样的课,其首要条件是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如何热爱讲台,享受讲台,那就要珍惜讲台。珍惜讲台就要做最好的自我,不断的发展自我,改变自我,才能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精彩课堂。第二,要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大方向考虑,老师三尺讲台上的事情频繁,具体,琐碎,但是具体频繁琐碎的日常事务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往下再看,站在三尺讲台,面对的是几十个家庭的希望,是几十个孩子的未来。作为老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学习和生活而负责。第三,要学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说到底就是知识的补充,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教师应该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在每一节课后,能够积累经验,学会反思,同时,不忘合作教学,实现共赢。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经验分享,虽说是有了基本的理解认识和经验累积,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不足。要使这些经验积累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我还需要不断潜心研究和学习。最后,借用冯恩洪先生的话来和大家共勉: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1

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试想,“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十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2

假期,阅读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如沐春风之感。全书语言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冯校长将深刻的教育理论寓于明白如话的故事中,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反复地阅读。

冯校长认为,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给有差异的人提供有差异的、适合他们的教育,合适的比标准的更重要。面对差异,教师应该正视、包容个性、善待差异。学生要在“差异中发展”。他特别讲了《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虽说是冯校长自己编的,但是却不无辛辣地讽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现状,那就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怎样改变这一现状?

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引出结论: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在阅读中,在体会故事的幽默时,我想到我们班的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身上难道没有优点?难道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作为老师,有义务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在最适合的发展区域中发展。我们面对的是许多个有差异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用无差异的教学方法去教育他们呢?冯校长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冯老师的书和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六十八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另外一点,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3

在读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时,不禁又到网上搜索了一下他的其他事迹及著作。认真读来,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思,每一个案例都透露出他作为一名教育人的独特见解。

1、做一名高尚的职业人。

这是冯校长在伦敦经历的一个案例。

有一次在英国酒店事先预定了出租车去机场。到了约定的时间出租车却没来,当他正不知怎么办时,酒店老板告诉他,他约的出租车司机正在找他。当他见到那个人时,他吃了一惊。那人穿的西装折合人民币约十二万多的西装,开着一辆豪华的房车。正当冯校长疑惑时,那人解释说自己是出租车公司的副总裁,由于公司出租业务繁忙,所以只好用自己的私家车来接冯校长。并且非常谦恭地帮冯校长灵拎箱子。当冯校长表示感谢时,对方的回答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这样做。由此,冯校长感受到的是作为一名职业人应具备的素养。

听到这个案例时,我便反思自己,自己具备职业修养吗?每天按时上下班,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对学生实行分层评价……做到这些就具有了职业道德了吗?如果按时上下班是因为学校的纪律要求;如果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担心领导的抽检;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考一个好分数为自己争脸……如果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职业道德岂不是变成了法律条文?

《道德经》谈到,德行遵从于“道”,而“道可道,非常道”,于是德就是在尊重规律中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德,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它是自然中的一种自觉,是自觉地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假如每天按时上下班,是因为自己对事业的敬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是因为对教学的敬畏,认真辅导每一名学生是因为尊重生命,那么,这就是一名职业人所应有的高层位修养,是一种“秀外慧中”地对“道”的尊崇,对“德”的践行。

2、做一名高雅的读书人。

冯校长在谈到读书时有这样的观点“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他说他对教育改革的认识过程来源于读书。“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书的不读书,还有什么人来读书?教书的.不被书香浸淫,书的魅力如何传扬?冯校长儒雅的举止、博学的言谈,传递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气度,而这样的气度本该是教师都要拥有的。

反思自己,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人。也喜欢读书,但读书时激发出的灵感却总不能被记录下来,更不能有效地实施。

“脑袋富裕比口袋富裕更重要”,我该如何让自己的脑袋更富裕呢?这是我的目标。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4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动的教育,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你是老师,你的责任就是让你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你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工作缺位了吗?”是的,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要让学生快乐,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人都是有潜能的,教育要释放学生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弱势智慧,总分倒数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强势智慧。教育不允许嫌贫爱富!哪一个老师能发现总分不高的学生身上的强势智慧并且创造环境让人的强势智慧充分燃烧,那么这个老师在他的学生心目中是视为恩师的。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老师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让我们的课堂关注差异,尊重情感,让学生享受课堂!

一、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一个教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恐怕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将终身面对差异。面对差异不应该埋怨,埋怨会让学生变得灰头土脸,埋怨会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与其埋怨差异,不如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需要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他伸手够不到,但是跳起来能抓到的目标。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样他在课堂上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了。

二、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学生是有灵感的。回答错误的学生也有追求自我尊重的需求。如果面对一个14岁的学生他回答3+5大概等于7,你会怎么做?可能会无语、可能会暴跳如雷。而文章中的美国老师却说出了让我们终身难忘的一句话,“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每一个老师都会说,都会写,但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该有多么艰难。如果你这样做了,学生就会告别如坐针毡的课堂,走进如沐春风的课堂了。

三、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倾诉衷肠的环境。

学生有青春的烦恼,有成长的烦恼,我们的校园怎样才能有一个倾诉衷肠的环境呢?需要我们老师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倾听。我们老师要做到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光像老师,既做良师又做益。做老师就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会对你倾诉衷肠。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师生之间才能以美好的心灵互相映照,以坚定的信念互相温暖,以整齐的步伐走向明天。

四、释放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享受讲台。

享受讲台,就要热爱讲台。教师的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其实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我们需要想大道理,做小事情。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教师要找准定位,自觉到位,主动补位,不能越位,不得错位。

珍惜讲台,才能热爱讲台。珍惜讲台就要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角色。老师的魅力有三种:权利赋予的魅力,学术赋予的魅力,人格产生的魅力。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用学术魅力、人格魅力迷倒学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激活讲台,享受讲台。

五、释放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实现自我提高。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我们要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向三尺讲台,不断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学生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况且我们老师呢?!另外从教师自身的良性发展层面看,读书也同样是一种提升自我,充实人生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阅读文学来培养爱心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专业理论来培养求真务实的技能本领。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以往所不知道的世界。才能把阅读的成果灵活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之中,才能提升课堂驾御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学术赋予我们的魅力。

所以,阅读之于教师,其实就是划分教书匠和艺术家的一个分水岭。一辈子教学,尽管勤勤恳恳,但从不或者极少阅读教辅材料之外的书籍的老师,终其一生,最多也还只能是一个熟练“技工”而已。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今天的教师想要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二)做最好的自己,需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般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自己已经上过的课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把教学反思变成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而不是靠“规定”来完成。

(三)除了读书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学会合作。

有效的教学出路只有一条——走出讲授,走进合作。加拿大学者富兰指出:“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我们能学到多少东西是有局限的。合作的能力不论在小范围还是大范围内,在后现代社会正在成为十分需要的能力之一。只要他思想开放(即提倡探索),个人的力量与有效的合作相结合将变得更为巨大。”由此想到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师团队,更需要合作的力量。一所学校,没有合作的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想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善于合作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个闪光点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节优质好课。除了师师合作,还有师生合作。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都是到学生当中去备课。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讲台走不出首富,但讲台有独得之乐,讲台可以让人青春永驻。21世纪人类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要学生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我们教师必须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懈追求,使三尺讲台不仅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场所,而且成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让学生因三尺讲台而快乐!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15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冯恩洪教授的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以下的思考与感悟。

身为教师,都曾学习过关于教育的理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遗传、环境、学习难易、教学教法等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在挑选适合学生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学生,不如研究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收获,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他就能从厌学到乐学,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只有他能够听懂,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独属于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的教育可以去引导、促进和帮助孩子们,而不是去限制他们。正如冯教授在书中阐述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要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来实施有效教学,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成就感和愉悦感。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拨开眼前的迷雾,让阳光射进孩子们的`心房,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引导他们按自己的优势发展,成为那一个独特而又成功地自我。“合格加特长”正是教育艺术的真谛,它让那些孩子看到的自己的希望。有了希望,孩子们就会努力地去奋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分享鼓励着作者的一首诗,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这首诗的题目的播种:“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

第五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文思理,用心成就极致

一、淋漓尽致的读书感觉:

今年寒假我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口气读了下来,其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还有一些是冯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道理明确又精辟,读来浅显易懂。让我不禁感慨冯老教育的大智慧,真谓天下无敌!

二、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

在细细的阅读中,所感动的是那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0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三、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

同理,我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倾听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 “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设备,遥远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却停留在梦想中。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不能真等到这一天再来怨天尤人,我想我们真的要有那么一点点危机感。我们在平时可以更多地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技能的书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一些课件制作的本领。让自己时刻处于前进的状态。

用心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对自己还没有放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读文思理,用心成就极致

城北中学小教部

张甜甜

下载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感想(合集)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这本著作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实验中学 王金秀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 通过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深知教育是一项......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1 从今天开始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作者冯恩洪是远伤害建平中学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让我收获颇多。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

    用心浇灌,花满枝头----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用心浇灌,花满枝头 ——读《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 有时觉得自己的生活像墙上的挂钟,周而复始,天天重复着一样的摆动;有时觉得教师的工作像电脑程序,一步又一步,预设而成。机械的心......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精选5篇]

    读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心得体会 暑期再次拜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真是开宗明义受益匪浅。冯先生在书中以记实的写法诠释他的教育变......

    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报告有感大全

    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报告有感 临沂一小 范淑霞 7月12日早上7:00整,我们临沂一小的全体班主任老师在郭向芹校长的带领下,乘坐大巴旅游车来到上海的双拥大厦聆听著名教育专......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_学习体会

    用心成就极致 王立荣 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 在细细的阅读中,做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