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初中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 一个班集体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班主任的统筹管理,如何了解班级和学生动态,如何分析班级现状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的、合理的、民主的管理班级成为了当今初中班级管理的重头戏。
[关键词]管理,和谐,个性,评价引言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的德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要通过班级来进行。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的背景下,班级管理的问题尤其重要,这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班主任应积极迎难而上,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自由的班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及其指导思想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把和谐管理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现代,和谐社会已成为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和谐”二字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流行语。和谐管理思想具体是指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包括个体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和与社会的和谐,建设一个团结互助、管理民主、平等公正、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和谐班级。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育。班级管理现状
初中班级管理的整体状况是比较好的,是值得肯定的,如班级学生团结友爱,师生关系融洽,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等。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3.1 缺乏个性培养
目前初中觉得多数教师的思想观念依旧停留在老套的模式上,对于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分和定义依旧很片面和主观化。如果学生按照老师所说的,循规蹈矩的去做,就会被视为好学生或是优等生,受到赞扬和奖励;而那些超越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去做事的学生就会被视为坏学生或是差等生,受到批评和惩罚。初中生仍处在智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段里,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很难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新能力也被扼杀在摇篮中。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才能的挖掘。再者,升学压力或是应试教育致使初中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很容易只重视为教学服务,为升学服务,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需要。学生从没有机会学会独立思考到懒的去独立思考,再到依赖他人给出思考结果,这个过程致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逐渐流失,个性和创新精神也不复存在。
3.2评价体系不健全
首先,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的遵纪守法、思想道德、考试成绩等方面,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兴趣爱好、创新能力等;其次,评价手段单一,评价的主体应当多元化,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参与评价,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再次,评价学生主观化,班主任通常以学生的外在表现来评判学生,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潜力、求知欲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评价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学生发展的片面化,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3管理方法传统
很多初中班级中班主任依旧扮演权威的角色,专制性强,民主性弱,形成了班主任下达任务要求,学生逆来顺受的班级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施展。学生很难培养创新意识,相互协作能力和统筹组织能力薄弱,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造成上述主要班级管理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从班主任角度来看,班主任观念落后,缺乏对学生的心理关注等;从外界因素来看,社会不良因素、学校管理因素、应试教育的影响等也是不容忽视的。班级管理策略
针对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初中班集体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使得班级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民主化。
4.1构建班级集体
一个班集体的构建,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即坚强的班级核心。没有这个核心,班级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所以班主任要挑选并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班干部队伍,且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和完善自己。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人力交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还有利于各种班级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得整个班级形成一个向心力,促进班级更好的发展。
另外,“班主任和学生关系的好坏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构班集体的先决条件”。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热爱和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优等生,还要注重培养一般生,更要给予特殊生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其次,班主任要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多多交流沟通,增进彼此感情,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可以信赖和依赖的,也是可以交朋友和谈心的,如果师生都能敞开心怀,彼此真诚相待,那么班集体的构建已经成功一半了;再次,班主任要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偏心,对学生也不能存在偏在,要公正的处理学生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威望和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师生合唱比赛、歌咏大赛等形式来促进和维持。
4.2培养班级日常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方面,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并且督促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来学习,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上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对疑难问题做出标记;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就不懂问题向老师提问,寻求指导和帮助。纪律习惯方面,班主任要时刻提醒学生要有纪律意识,不能我行我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分子,只有全班同学深知纪律的重要性,这个班集体才能正常开展活动。上课时禁止交头接耳,传递纸条,课后不得大声喧哗,考试时不能作弊等等。
卫生习惯方面,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其他好习惯的养成。班
级大扫除需要学生共同完成,是学生树立“劳动最快乐”的意识;平时日常生活要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理发,衣服保持干净整洁等。
4.3组织班级各项活动
班级管理要取得成效,必须努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争取让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使得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来之不易,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就会很快形成。活动前,班主任引导学生积极准备,认真对待并及时给予帮助;活动中,班主任亲临现场,与学生一起呐喊助威,融入学生群体中;活动后,班主任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适时表扬和称赞学生,并表达对学生更高的期望。这样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促进班级的良好快速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结语
初中班级管理问题有着很大的提高和进步空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班主任认真分析班级特点和学生特点,统筹规划,具体实施,使得每项管理行为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及时弥补和更正,班主任要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使得班级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使得所有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努力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Zrpoli,Thomas·J.《学生行为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M].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2004,9
[2]钟启泉.《班级管理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
[3]傅兆兰.和谐班级:班级管理新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4
[4]贾秋侠.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5
[5]张惠梅.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5
第二篇:初中班级管理问题论文
如何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
安徽省长丰县车王中学甄华丽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它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如何做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有效呢?根据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我们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我们要勇于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
二、班主任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应努力改变自我,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较高的管理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起着关键作用。
1.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在政治观上,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在人生观上,必须养成“多做贡献,少讲索取”;在职业观上,做到时刻为学生服务,对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有敬业精神;在道德观上,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模范。
2.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①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水平。即充分了解、研究和掌握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多学习有关教育、心理及管理学的理论知识。②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实践能力。
3.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①改变自己的心理认知。即在管理实践中应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角色,要掌握初中学生心理,会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等。②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③完善自己的个性。④建立和谐、互爱、互尊的师生关系和互帮互助的教师关系。
三、完善和加强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还有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加强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碰触年轻的心灵。”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有有效沟通。班主任要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学生成长的需要走近学生,欣赏学生,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
2.尊重个性。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其特长是做
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点,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
3.自我管理。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就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激励机制。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班主任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实行目标激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定目标,要联系自身实际情况。第二阶段实现目标,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力,鼓励学生把目标落实在勤学敏思的实际行动上。第三阶段评价目标,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5.约束机制。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是尊重人、开发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最佳方式。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重,这势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建设有着一定负面的影响。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坚持原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善于用班规班纪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坚持教育和处理并重,先教育后处理的原则,努力实现严宽结合、情理并重,引导学生走健康的成长道路。
6.营造和谐、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编织着自己对未
来的美好梦想,但同时也可能出现与班规、校规相悖的举动。这时,教师不要贸然地去对学生的举动进行横加指责,要以师生平等的身份去问清缘由,要用饱满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感化,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赢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
7.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意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有良好工作作风和具有示范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作为团结和教育全体学生的核心力量,去影响、调动其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对于工作不得法的班干部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三、结论
班级管理工作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因此作为每一位班主任都要认真思索并总结管理中的经验和方法,探索适应新时期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他们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优良品质,为将来走向社会、面对竞争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第三篇:初中班级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之我见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班级管理方法。
1.了解学生,确立班级目标
我认为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先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档案,档案上应该包括学生所有的基本信息和资料。班主任力争在两周内熟悉这些材料。然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和每个学生聊天一次,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进一步掌握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以便在以后的管理中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当然,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很不容易。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有些学生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成绩突然下降等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教育工作。
班级目标是班级的航船灯塔,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它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没有目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就没有动力源泉。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目标定位的作用。管理班级一定要有目标,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这个法不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目标大家定,体现了民主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2.细心倾听,耐心沟通
在班主任工作中,“倾听”同样是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鼓励学生关心、爱护班集体,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客观评价,真心关怀
学生需要关爱,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班主任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怀。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关怀和关心,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学生遇到困难、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学生受到挫折时,班主任应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这时的学生就会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与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
同时,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前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对于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这种做法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只有对后进生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011年12月6日
第四篇:社区外国人管理问题探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扩大和加速了与全球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入出我国国境的外国人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同时,在我国长期居留和定居的外国人口也越来越多。1996年,公安部针对境外人员只能就住涉外酒店或其他接待单位的住宿限制取消,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社区居住,逐步形成了社区化散居状态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还出现了一些规模大小不等的外国人聚居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来华外国人数量少停留时间较短,大部分以旅游探亲或留学为目的,与此不同,现今来华外国人中在驻华机构任职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的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停留时间也越来越长。对外国人的管理工作从以往重视入出境边防口岸的查控延伸到对境内外国人居留管理的加强,对社区内外国人的管理也成为公安工作的一个新的任务和课题相形之下,我国有关外国人入境及居留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多已有十年二十年的历史,内容滞后,不能适应外国人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外国人社区居留现状及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入出我国国境的外国人数量的急剧增加,在华外国人的分布和居留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2006年9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在全国32个城市中组织的调研表明,外国人来华居留事由日趋复杂,由以往主要从事旅游探亲留学,扩展为以在驻华机构任职从事务工经商访问等活动为主,人数达到来华外国人总数的90%以上.而据统计,2008年,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外国人入境4800万人次,是20年前的30倍,全国各口岸出入境人员达3.5亿人次,约是20年前的倍12年,仅京、沪、穗三地公安机关登记在册常住外国人已超过27万,临时居留外国人90多万而到了2009年仅上海一地,外国人常住人口即已达到15万之多。
1996年,公安部针对境外人员只能就住涉外酒店或其他接待单位的住宿限制取消,从此以后,进入社区居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以上海市为例,1998年,散居地区的境外人员为44107人,比1996年上升44倍外国人在华居住地范围迅速扩大,形成散居状态。据公安部2006年9月在32个城市不完全统计,来华外国人中相当部分散居在出租房屋、公寓、亲友住宅,乃至自购房屋居住,其中租房居住的外国人达到11万人、自购房屋的也有近3万人 外国人在华居住和活动日趋社会化,开始与中国社会全面融合。
来华外国人数量与日俱增和实行境外人员社区化居住的结果,一是有外国人居住的社区越来越多,同时,外国人聚居区开始悄然出现 我国江浙、福建、广东等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都出现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外国人聚居区,在京 津、沪、穗等特大城市,更形成了上规模的国内知名的外国人聚居区 例如北京麦子店街道、“韩国村”望京社区、涉外使馆区东直门街道、建国门外街道、上海虹桥、广州天河地区等。
应该注意的是,除了上述这些特大型城市中形成的主要以外交、商务人员构成的高端外国人社区外,目前,还出现了一些主要由来自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来华 “淘金”人员构成的低端外国人聚居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日益成为移民的目的地国,其中不乏大量来自贫穷发展中国家的偷渡人口。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调查结果表明,在广州留学或者是工作,滞留期超过个6月的非洲人在2008年有2万人,但是如果把非法滞留及频繁短期出入境的人加起来,“实际人数”应该在20万左右,这相当于广州户籍人口的2%。广州市若干地方已经形成不少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城”的以非洲人为主体的居住区,成为广州治安管理的热点区域。
在来华外国人数量不断增长,层次成分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治安管理问题和风险开始凸现。2009年7月15日,广州发生了上百名黑人冲击派出所的涉外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传统的“三非”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另一方面,外国人在华刑事犯罪有增无减,境内外国人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问题和隐患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看,外国人违法犯罪数量呈不断上升。来自公安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外国人在我国境内从事走私、抢劫、诈骗、盗窃、拐卖妇女、组织偷渡等等违法犯罪活动呈逐年上升,治安问题增多,一些重点城市“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问题有新的发展。目前,公安部规定将进入社区的外国人纳入区内实有人口管理,基本要求是“底数清,管得住,服务好”,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各地治安管理工作中对本地外国人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漏管失控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形成有效防控“三非”外国人的长效机制,对外国人居留管理的能力有待增强。
二、社区外国人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相关法律问题
(一)现行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现实情况
我国目前对外国人居留管理的法规主要有三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以及《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此外,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在华外国人参加演出活动管理办法》等涉及外国人在华事务管理的法规多部。根据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公安部和外交部为主管机关,以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旅游局、民政部等部门为辅助管理机关,我国不同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其业务内的外国人管理工作,形成对在华外国人多头管理的态势。在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下,权力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责任,而负责管控的部门没有明确的审批权,权责分离,难以做到源头控制,加之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信息不能共享,很容易形成管理脱节内外衔接失控的情况,造成部分外国人入境后失去管控,形成治安管理隐患。
(二)管理手段单一 滞后,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我国现行对境内外国人的管理,是重申报,轻查验。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我国对境内外国人的居留管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长期居留和短时住宿。在我国长期居留的外国人包括持D字签证即来中国定居的人员、Z字签证即在中国任职或者就业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X字签证即在中国进行个6月以上学习、实习的人、J-1字签证即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这些人员须自入境之日起30日内到居住地市、县公安局办理外国人居留证或者外国人临时居留证,一旦住所发生变迁,须于10日内向迁入地公安局办理迁入登记。对于短时住宿来说,则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9、30、31条规定,在宾馆、饭店、招待所及其他中国机构内住宿的,须出示有效护照或者居留证件并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在中国居民家中住宿的,视城镇或农村分别于抵达后24小时或72小时内由留宿人或者本人到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在外国机构内或者外国人家中住宿的,同样须于抵达后24小时内申报。总的来说是不管长期居留还是临时住宿,都以自觉申报为主。这种管理方式在早期所有来华外国人限定居住在宾馆、涉外酒店等接待场所时尚可适用,因住所单一,只要接待单位做好登记工作即可,而在取消境外人员住宿限制、境外人员大规模进入社区居住的今天,留宿人即通常为房屋出租人及住宿人即外国人本人出于经济利益或者怕麻烦的考虑,往往拒绝申报或不能及时申报,在缺乏有效查验和管理手段及渠道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辖区内外国人失控,形成管理空白,从而产生治安及其他社会隐患。
一方面是自主申报情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作为其制约和保障,对于违反居留申报管理的行为的现行法则又显得过于“软弱”。根据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43条规定,持居留证外国人住所变迁后未按规定办理迁居登记的,可处500元以下罚金;对于违反外国人住宿登记管理规定的,根据第45条规定,则不区分留宿人和本人,对责任人处以警告或者50元以上、元500以下罚金区区几十元或者数百元罚款,在经济收入水平已获极大提高的今天,已显微不足道,不能起到震慑作为。
(三)对外国人社区管理存在制度空白和盲点
外国人社区自身的特点,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显示出制度空白从1996年取消境外人员住宿限制后,公安部确定出入境管理工作业务下沉,社区内境外人员按片内实有人口管理,纳入基层警察局、派出所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范围,对境外人员的管理工作进入社区化阶段。
与传统社区居民状况比较稳定,便于追踪和掌握了解情况不同,在外国人居住数量较多的社区尤其是外国人聚居区,境外居民居住情况多样,来源复杂,组织松散,对他们的信息采集和掌握以及对相关人员的归口管理都成为一个难题。
现有社区外国人居住状况不一,人户分离情况较为普遍。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外国人管理、户籍管理和外来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办法,暴露出许多与现实不相适应的方面。例如,购入公寓、商品住宅后长期居住而又不迁入户口的,是按常住人口管理,还是按暂住人口管理;或者,买房后并不入住,而是委托别人代管或私下出租,是按出租房屋管理,还是按常住人口管理;还有,对外国人以中国人名义购房并居住的,应如何管理,都是需要认真加以规范的问题。
此外,作为治安管理的基础,社区外国人、尤其是外国人聚居区中境外人口信息采集和数据掌握难,也是一个大问题。现有居民区中境外居民居住状况不一,流动性高,短期或长期借宿、租赁房屋居住乃至自购商品房居住等各种居住形式交错复杂,人户分离情况较为普遍,构成相当多居住人与产权人不一致的情况。人户分离门难进,如何收集和掌握社区人口的真实情况和资料,单凭公安部门一己之力已难奏效,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从效果看,加强业主的责任,实行对境外人员居留住宿的业主申报问责制可以起到一定弥补作用。落实业主的申报责任,也符合保护业主利益的需要。对于达到一定期限的境外人员的租赁、借宿情况,可以考虑由现行留宿人员(包括业主)选择性申报责任改为义务申报责任。
相对来说,在社区人口的动态信息数据和情况掌握方面,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充分挖掘物业管理部门的潜力,发挥其在社区外国人管理中应负的的义务和作用。实践中外国人管理工作做得较好的地方,大都挖掘了这些部门的潜力例如,南京抓外国人管理的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包括物业管理人员、社区保安等的涉外安全管理联络员队伍,从而保证了三年来南京市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社会面申报率达99%。现在的问题是,物业管理部门并无辅助治安管理工作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公安部门对其仅起指导作用,相关工作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形成制度化保障。如何挖掘和激发物业管理、社区保安部门在协助公安机关进行户籍、治安管理以及外国人管理和安全防范方面的潜力和功能,尚待摸索和研究。
三、社区外国人管理工作待解决的法律法规问题
对外国人的社区化管理包括外国人聚居区的管理工作已成为我国社会治安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我国现行外国人管理法规的制订大多已有十多年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初 期,这些法规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国门洞开、经济及社会条件都已发生巨变的今天,面对大量境外人员进入社区、外国人在华居留发生巨大改变的现状,现有外国人管理法规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总的来说,为做好社区外国人管理工作,在法律法规上,尚需解决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
(一)整合外国人管理法规,改变管理脱节内外衔接失控的局面
整合外国人管理法规,改变现行对外国人在华事务多头管理、各司其政下形成的管理脱节、内外衔接失控的局面。在我国无统一的移民事务管理部门的情况下,可以将出入境管理部门设定为中枢部门,或外国人在华各项事务管理的收口部门,保障境内外国人信息的汇总集中,实现对其动态追踪和全面把握。
(二)建立科学的外国人信息收集和管理机制
根据外国人大规模社区居住的现状,改变我国现行出入境法规中关于外国人居留和住宿自主申报为主的规定,补充强化外国人居留和住宿处所业主问责制,并增加对外国人居留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查验的内容,建立多环节、多渠道的外国人信息收集和管理机制。
(三)加大对违反外国人居留管理规定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反外国人居留管理行为的罚金额
现行入出境管理法规中对于违反外国人居留管理规定行为的罚责普遍较轻,例如,对于违反住宿申报管理行为规定上限为500元人民币的罚金。这些规定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与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极不相符,不能起到震慑作用和处罚结果。相形之下,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外国人非法居留的罚责都作了严厉规定,例如,香港地区对于非法逗留的外籍人员最高刑罚为罚款港币25,000元及监禁3年。因此,我国应提高罚金水平,同时,行为责任人即违反规定的外国人以及租住或借宿情况下其居所业主应承担连带责任,实行双处罚。
(四)补充修订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对社区外国人管理和治安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包括现有户籍管理规定对各类人口的重新划分和管理方式的调整、城市社区相关法规的完善补充,添加涉外社区内容包括居民自治、管理组织建设等内容以及物业管理部门行为规范的制订包括明确物业管理部门在协助公安机关进行户籍、治安管理以及外国人管理和安全防范方面(主要是信息统计和行动协调等)的功能和责任等,是现实所需,也会形成多方位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五篇:初中班级管理经验总结
初中班级管理经验总结
我是一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至今已有13个年头。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无私帮助下,在自己多方学习、执着探索和锐意创新下,也在所教学生齐心合力的配合下,我所任班主任的班级无论是在校、镇、县组织的历次文化课考试中,还是在校、镇、县组织的各种文体比赛中,文化课班级总成绩和文体比赛成绩,均收获可喜成绩,因而多次被评为校、镇优秀班主任。我就将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一、爱心感染,文化熏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小草向给予“三春晖”般母爱的太阳发出的深情呼唤,更是游子向慈母表达的无限感激之情。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虽不是学生的亲生母亲,表达爱心的内容方式或许有别,但所体现出的爱心和情感,应当不亚于亲生母亲,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班主任的爱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体现为什么呢?应体现为职业的高度无私的责任感。六年来,我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匆匆骑车赶到校园班内,迎接学生,安排事宜,直至卫生打扫完毕,班内书声朗朗后,我还守着,守着,直至上晨读的科任教师就位,我才悄然离开.当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等出现反常情况时,我往往食不甘味,放心不下,忧心忡忡,于是自觉不自觉地牺牲了班空、饭空的休息、吃饭时间,叫来学生或走进班内与学生亲切交流。在和学生轻松、自然和谐的交流中,我往往惊喜地找到了解决反常问题的原因和办法。当学生和你亲密无间、无拘无束的时候,你的忧虑就化为了他们的忧虑,你的渴望就化为了他们的渴望。此时此刻,他们就会为你主动分担忧虑、分担责任;主动出谋划策;主动想方设法去化解反常情况,于是就会出现了许多令人心潮澎湃,眼睛湿润的一幕幕:同学劝同学别再来晚了,别在自习课上打闹了,别在课上做“三闲”了,别再穿奇装异服了,别再留怪异发型了,别再戴不适合学生身份的发饰、首饰、衣饰了,别再上网彻夜不归了,别再动不动就冲动打架斗殴了,别再“春情萌动”偷偷谈情说爱了,别再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痞子频繁交往了、、、。我发现,真心投入他们,真心关爱他们,真心解决他们渴望解决的事情,真心急他们之所急,忧他们之所忧,他们的帮助、支持竟然是那么地善良、真挚、热情和无私,甚至是无畏!
我深深感到,只要老师献出慈母般的爱心,纵使具有铁石心肠的冥顽不灵的狂放不羁儿,也能用恒心将他们征服!我知道,这份爱心的成分并不单一,否则,用单一材料制作的“爱心”蛋糕,就不那么丰富、多彩、多姿、“美味可口”了,就会让不同的学生“吃”起来,都觉得芳香四溢,鲜美浸脾了。这份“爱心”蛋糕需用拳拳慈母般的爱心作主料,再添加“公正、公平、尊重、适当的宽容、理解和和风细雨般的教育话语”以及严父般之铮铮铁骨之严心等五颜六色酸甜苦辣咸的添加剂作辅料,制作成能适合众生口味、众生爱好、脾气的“爱心蛋糕”,这样众生才能喜欢“吃”,“吃”得好,“消化”得彻底,营养“吸收”得充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爱心蛋糕”的保健营养作用,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他们真正快乐成长。
爱心虽然是基础,是根本,是内容,但爱心的表达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老用单一的方式表达爱心、传达爱心,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们谁都会厌倦反感的。我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尝试丰富表达爱心的形式,其中最见成效的首推“文化熏陶”。
幼儿园里的孩子喜欢多姿多彩的图画、物品,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动、植物艺术品。初中的少年们喜欢什么呢?经过我与学生的长期“亲密接触”,我发现一个秘密:中学生喜欢洋溢着浓郁文化气息、表现形式多姿多彩的精神食粮——“班风”、“班训”、“班级励志图画”、“信心激励誓词”、“格言”、“警句”、“谚语”、“名句”等。为满足同学们渴望“美化教室环境”的愿望,我想法设法,多方筹集资金200多元,通过个人关系取得某打印社的支持,创新设计了独具一格的班级文化氛围:教室正前方有写真版版面,上书“感恩、责任、自信、努力”八个刚劲、凝重的大字,以此作为今年我所任班主任的汶口一中九年级二班的班训。教室内后面与两侧都设计几块警示性写真版面,上面分别印有:“不比家境比学习,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博一个春夏秋冬,换一生无怨无悔”、“天道酬勤,恒者无敌”的警示性、激励性标语。庄严、凝重的班级文化情境,渲染了初中毕业班时间紧、任务重的紧迫氛围,极大地鼓舞了九二全体同学的斗志,凝聚了九二强大的战斗力,拼搏力!开学至今已成为汶口一中乃至汶口镇中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另外,班内还精心张贴了我个人撰写的《我对毕业班的认识》,《我与大家共勉》,《现阶段学习应注意的问题》,《我想对大家说》等几篇小文章,结果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的思想共鸣!
二、法制护航,活动激励。
我对班级的爱心化为了有所为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仅直接将爱化作为细雨普降,不仅通过文化建设烘托班级文化氛围,还善于通过“法制”保驾护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励同学们的士气。
首先来看“法制护航”。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班级管理中更是要强化“法制”意识,因为我深深感到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现在的初中生跟以前的相比,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放,行动更洒脱。班级是个“小社会”,班主任个人的意志代表不了每个学生的意志,也左右不了每个学生的意志行为,所以我认识到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规范的制定实践中。班级规范的制定由全班同学参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班风正、学风浓、环境洁、校有名”的奋斗目标写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班级规范的原因,再由班委成员汇总整理分类,从而形成初稿,分发给每位同学展开讨论,最后定稿,张榜公示,进行量化实施。这样在每位同学参与下的班级规范就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公众性,才能畅通实施。
不仅班级管理规范的出台由学生全员参与,而且班干部的产生也让全体同学参与进去,实现真正的民主选举。选拔班干部时,我采用公开竞聘演讲的方式进行选拔,因而所选班干部既有权威性,又得到同学们的信服和拥护。不仅如此,我还实行“班级轮换值日制度”,实行“全生皆官”,使“班级兴亡,有我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因而班级人人有事做,实施有人做,使每一个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中分享到了酸甜苦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意识。
其次,来看“活动激励”。我发现依法治班固然成效显著,但却难以持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很快腻烦了规规矩矩、呆呆板板做人的约束机制,从而缺乏持续维系的生机与活力。于是我尝试探索了教师率先垂范、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激励,特别是利用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来加以激励的做法,结果成效显著。每周我们利用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了小组拔河比赛、朗读比赛、演讲、50米、800米中短跑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振奋了学生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意志,激发了学生冲天的学习干劲,也保证了民主形式产生的班级的各项法规的持续贯彻执行。
二、小组合作,班级自治。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至高境界,其表现形式为小组合作自理,班级合作自治。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由于它在活跃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形成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随即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行为。结合课改的时代精神,我的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就是小组合作量化管理,最终实现班级自治。班内的一切事物均由各个小组分别来完成,班主任只做指导性工作。将每位组长定位为“副班主任”,直接对班主任负责,各小组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到纪律、卫生、学习、活动和财务等五大块,组内人员相对固定,按纪律、卫生、学习、活动来计分累计分数,分数有加有减,组内成员也有计分名次。每四周进行一次汇总,按小组排名先后,依次挑选本组在班内的座次,成员挑选组内的座次,这是学生合作小组管理的源动力。每学期学校、级部各种评优选模活动中,直接利用了小组累计分数和成员组内累计分数,进行提名。每学期根据班级量化管理方案,对各小组进行两次奖惩。各小组就是一个责、权、利实体,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和常规管理中,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全班上下如今形成了“比、学、帮、超”的竞争局面。通过细致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的评价赋分,小组优势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确实在班级管理中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本上实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
总之,班主任工作既需要爱心、细心,更要有管理策略和技巧。当班主任老师教育得法,学生就是“鼓满风帆的船”,学生是一艘怎样的“船”,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会道者一缕青丝牵大象,盲道者千钧力棒打蚊子。”六年来,我逐渐摸索出了以上爱心感染,文化熏陶;法制护航,活动激励;小组合作,班级自治等三石一鸟、多管齐下的管理方法,使已管理过的班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管理的班级正大放异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不懈努力,大胆探索,不断完善这套班级管理方法,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寿 县 马 集 初 级 中 学
班 级 管 理 经 验 总 结
方江峰
2016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