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班级管理艺术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总是板着脸孔说教,或批判式地训话。这种说教与训话,既丧失了教师的威信,又降低了教育效果。新时期素质教育是愉快教育,它呼唤幽默教育。本文结合教育实践,粗浅地谈谈班级的幽默管理艺术。
一、班级幽默管理艺术的含义
幽默是一个美学名词,它的美学特征在于通过影射、讽喻、双关语、漫画、动作、表情等形式,诙谐、委婉、含蓄地批评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使人们在愉快的欢笑声中得到美的启迪,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在社会认知、知识积累等方面有所提高。班级幽默管理就是将幽默艺术运用于班级管理并以此启迪和教育学生,提高教育管理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幽默艺术可以提高管理效果,这是有其心理依据的: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只有大脑左右两半球协同活动时,活动效率才能大大提高。把幽默艺术引进班级管理,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基础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接受语言信息,得到一个生动逼真的形象,使学生的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也就能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毫无疑问,班级幽默管理是文明的启发,是友善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有效地思考,促进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
二、班级幽默管理艺术的功能
1.营造和谐氛围,淡化教育痕迹。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首先是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行为的管理。而最有效的思想管理形式就是创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进行民主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情绪低沉和郁闷时,思路阻塞、动作迟钝。“幽默代表了知罪而又宽谅的心,一种严于责己、轻于责人的宽容。”(林语堂语)而这种“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憾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幽默艺术,可以营造出和谐、宽松、欢乐的教育氛围,既避免了教育过程中正面交锋的唇枪舌剑,也消除了由此可能引起的对抗和反感,从而使一些严肃的思想教育变成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
“管理”二字的真正含义,从现代管理思想来看,除了必要的“管”之外,还有十分重要的“理”——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幽默管理淡化了约束性的“管”,着眼于“理”,有助于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管理才有效。
2.抚慰学生心灵,促成师生心灵相容。
幽默管理不仅能激励教师博学多识、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而且可以鼓起学生参与管理的勇气。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学习失败时,班主任运用幽默管理艺术,就可以抚慰学生的心灵,以诙谐而不嘲弄、善意而不讥讽的语言和表情减轻学生心灵的负荷,除去他前进的障碍,使他在沮丧中重拾自尊、自信和勇气。同时,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受着教育。幽默管理可以使师生的心灵相容,互帮互助,共同推进班级管理。
3.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管理意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谈到:“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在孩提时期,在神经系统幼年期,使美成为德育的有力手段,成为真正人性的源泉。”幽默管理艺术不仅要求教师按照教育规律育人,按照管理规律管人,更要借助于美的规律塑造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幽默管理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教育
性,是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教育,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的含蓄美。幽默管理艺术是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把幽默艺术运用于班级管理,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巧智奇思的智慧之美、情操高尚的品格之美、含蓄高雅的艺术之美。在教师良好的幽默品质的耳濡目染下,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幽默品质。幽默管理艺术以审美的形式提升班级管理的意境,把班级管理变成一项轻松风趣、生动活泼的智力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教育。
三、班级幽默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1.树立幽默意识,掌握幽默艺术。
海特说:“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只有树立幽默意识,才能自觉地追求和创造幽默,才能实现班级幽默管理。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1)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改善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2)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是如何把握、运用幽默的时机、场合的。(3)平时注意积累、搜集富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故事、笑话等材料。(4)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夸张、借喻、影射、双关等修辞手法去实践幽默。
2.善于观察,捕捉并把握幽默因素。
教师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捕捉并把握班级管理中的幽默因素,并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内化为自觉行动。例如,开学初学校组织大扫除,班干部事先没安排好,我就说,这次劳动为志愿者活动,说完后就走出教室,躲在拐角处,观察谁先走出教室,准备逃避劳动。很快有三人从后门溜了出来,我迎上去说:“你们三人表现真不错。”并请他们回到教室,对大家说:“这三位同学刚才率先向我报名,要求参加今天的劳动。我高兴地宣布他们为第一批志愿者。”真正的志愿者哈哈大笑,这三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从他们手中接过打扫工具。
3.随机应变,巧用幽默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常会碰到一些未能预料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巧用幽默艺术,这是一种高超的班级管理手段,能有效维持课堂秩序。有一次快下课了,有些同学开始习惯性地收拾课桌上的文具。文具盒发出碰撞声,此起彼伏,扰乱了课堂,这时老师微笑着说:“请同学们再坚持几分钟,安慰安慰你们的文具,就说老师的讲课马上要结束了。”同学们会心一笑,教室马上恢复了平静。正如法国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幽默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感悟,在看似不经意的教育中深思顿悟,在笑声中反省不足。
4.情景交融,善用无声幽默。
幽默艺术可分为有声幽默(口头语言)和无声幽默(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在运用有声幽默的同时,还可以用无声幽默。国外社会学家曾指出: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无声语言起55%的作用,而有声语言只起45%的作用。由此可见,无声幽默有时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最常用的是书面语,如,批语、评语等。比如:“你的文章写得真好,又一个余秋雨,这只需时间验证。”“如果有人说:„请你去珠峰山顶为我取一杯温泉来好吗?‟全世界大概只有你会回答:„好的,我马上去。‟你真是个热心的老实人。”等幽默的书面语,给学生的教育是长效的。
幽默的体态语言若运用得好,会让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比如,有一次,一位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把班上学生叫到小树前,耳朵贴在树上,对学生说:“小树对我说,有些同学老欺负它,用石头砸,用小刀刻,让它怎么长大?”老师的这个动作,学生开始感到好笑,然后立即收起了笑容,领悟到老师的意图。
四、运用幽默管理艺术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要有效地发挥幽默管理的作用,在运用幽默艺术时,要把握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就是要适时、适境、适量。幽默管理艺术的运用必须适应特定的交际环境,从对象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以共同的认知背景为基础,否则就会冲淡主题甚至刺伤学生。幽默艺术的运用必须以激趣、启思、促悟为本,趣味性指向教育性。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幽默管理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幽默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合乎时代的幽默管理。管理的幽默不同于生活的幽默、文学艺术的幽默,它是教师在教育管理中依据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的需要,为达到一定教育目的而随机应变创造的幽默,具有创新性。点到为止的幽默管理必能抛砖引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的幽默管理当然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3.庄谐统一原则。
幽默管理是以诙谐、形象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科学的教育管理的,是亦庄亦谐的管理。没有庄重,幽默就会失去健康、积极、进取的品质;而没有诙谐,庄重就会成为呆板枯燥的说教,幽默也就消失了。当然这个“庄”要体现管理的科学性,给人以教育,使人受益,这个“谐”要给人以娱乐的感受,加强“庄”的效果。真正的幽默管理艺术就在于把深刻的教育内容以生动而浅显的幽默形式表达出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毕竟班级幽默管理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新式的民主管理。如何才能把幽默管理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产生真正高效高质的教育,还是一条漫漫求索之路。
第二篇: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
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
有人说,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不完整的教师。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集体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因素和生理特征,大多数学生在性格上都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作为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确立远大志向抱负为中心,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要注重艺术性。
一、要用心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班主任要培养学生注重实践,使道德在实践中深化,让优良道德铭刻在心,并化为自觉的行动。不论是教育学生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庭做好孩子,还是在社会上做好公民,都应注重实践。初中生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可通过组织或指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进行讨论、写观后感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还可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举行“放飞梦想”、“理想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一告别”、“五远离”和“三个一”活动,即:告别不良卫生习惯,远离毒品、邪教、暴力、网吧、游戏厅,提倡学生每月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读一部优秀图书,学唱一首优秀歌曲,并利用家长会架起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班主任每学期都要精心组织家长会,开办“家长课程”,开展“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等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家校联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问题,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也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推进了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工作。班主任还要在学生中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通过开展“孩子眼中的家长”活动的调查,评选“优秀家长”,促进良好德育氛围的形成。
二、要用心做好环境育人工作
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班主任要结合学校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的活动,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内张贴醒目的班风、学风标语和名言、警句、名人画像及行为规范图解,在黑板报上开辟引人注目的“班级光荣榜”专栏,使助人为乐、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尊敬师长、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热爱集体、坚持锻炼等各方面取得成绩的同学榜上有名,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教育学生争做“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形成人人为班级作贡献、个个奋发争先进的热潮。首先,班主任要对教室、宿舍的卫生及物品的摆放有明确的要求,给学生创设一个整洁卫生的环境。其次,班主任要营造一个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教室、宿舍的文化布置要美观、大方、高雅,力避凌乱、品位底下。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布置时应尽量注意不要分散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三、要用心平等对待学生
用心对待学生,必须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对全班所有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优差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的学生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
平等地对待学生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个学生的进步。班主任时刻要以学生的事迹感动自己,并将这种心态传染给学生,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何等地重视他们的进步。
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是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是班主任和学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会主动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班主任要真正走到学生中,与学生平等交流,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
平等对待学生,班主任不能有家长的专制作风,要倡导班级的民主气氛。在制定班级各种规章制度时,多倾听学生的建议,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必须让绝大多数学生同意,才能顺利实施。努力倡导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风尚,形成班级中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局面。
四、用心管理规范学生
班主任不要担心学生违纪、犯错误、闹矛盾,应以积极的心态捕捉这些时机,想办法设计适当的活动,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将坏事变好事。另外,班主任是学校各项校规校纪的贯彻者、落实者,但班主任在执行时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将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补充与调整。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应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成绩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为此,要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从预习到复习。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要与提高学生的成绩紧密结合,向学生讲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和保证。
五、用心沟通和激励学生
班主任与学生相互理解、信任,形成共识,才能形成心灵上的沟通。因此,班主任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位学生,以自己言行为表率,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时时留心,处处用心,捕捉时机,选准火候地对学生进行信心教育,要将宣誓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一是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将这种热情引导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掀起班级的学习热潮。二是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借外出踏青、社区活动等适时开展教育活动。三是借助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四是以班主任自身的一些交往及经历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想办法设计活动,想点子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真正燃烧激情。
总之,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门艺术。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而应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办法,新经验。
第三篇:浅谈初中班级管理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的和谐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教育体制到课堂教学无不时刻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前沿,理所应当承担和探索与时俱进的新方法、新思路。在以往我的头脑中,班主任就是忙、累、烦的代名词,缺少自由,毫无乐趣。诚然,谁都不会否认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可我们的悲哀也正是产生与此。跟早操、大课间,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布置学校下达的各种任务等等,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以至于把这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把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变成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事务,靠体力打拼的舞台。这种被动的忙让我们忘记了思考,这种机械的忙使我们倦怠、麻木。我们感到身心疲惫正是因为只想去“管”,只会去管,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个整天忙忙碌碌的体力劳动者。偶尔体验的是完成任务的放松,而很少享受一个思考者的乐趣。而学生也是在被老师管来管去中无奈下忙着应付每天的作业,偷工减料,早读赶作业或抄作业,干脆不完成作业。学习缺乏主动意识,能偷懒就不积极,能不做就懈怠。师生双方都是在被动的为完成任务而在完成任务,何谈什么效率呢?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对管理缺乏明确的科学认识。什么是管理呢?著名管理大师泰罗说管理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① 另一名管理大师法约尔说:“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②彼得·德鲁克说:“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③我们知道管理是一种行为,作为行为,首先应当有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即谁对谁做,其次,还应有行为的目的,为什么做。因此,形成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有管理主体,即说明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其次要有管理客体,即说明管理的对象或管理什么的问题;再次要有管理目的,即说明为何而进行管理的问题。有了以上三个要素,就具备了形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还应想到,任何管理活动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必须要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简言之,管理的四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目的和组织环境与条件。最终要有成果。
班级管理也如此。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客体是学生;组织目的是班级目标;组织环境与条件就是班级文化建设。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是硬的一手,就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和督促;“理”是软的一手,就是思考、研究、尝试、引导和完善,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和鼓舞。同时“理“还包括协调、理顺的意思。那么,-1-
面对初中孩子的特点,如何实施“管”呢?“理”又是如何理顺班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呢?在实践探索中,在阅读管理的书籍中,使我有所感悟。“管”的侧重点在于依靠权威推动别人,而“理”的侧重点在于依靠思考改变自己。“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态度和魄力,决定着工作的广度和宽度;而“理”体现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决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其实就是有目的学习,有计划的创新。“管”好比是低头苦走,而“理”就是抬头看路。“管”和“理”有效配合,管理才能有成效,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如何管理有效呢?我认为首要是:如何激励班级学生中的每一名同学。借用《圣经》里《传道书》的一句话:“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成功和生命的重要成就属于那些获得激励的人。
如何快速激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习热情?——激发动力。动力是带来行动的力量,就像推动车子前进的汽油。你也许拥有一部高科技结晶的千万跑车,但若没有汽油,就哪里都去不了。而动力就像成功的汽油。有些人也许机智聪颖、才华横溢,机会唾手可得,但若缺乏动力,这些能力就无法发挥。我们班现在就有这么一名同学,他非常聪明,动手能力很强,当我刚接触他,我就觉得他不同一般,我把他推荐到学校科技队,参加机器人培训。在很短时间内科技队教练对其评价就不一般,非常欣赏他。很快成为了科技队的主力选手,甚至都超过了本队的高中选手,很令我欣慰。本想以此为动力激发他在学习的动力,但遗憾的是我的设想失败了,在学期末考试中他却成为我们班倒数第一名,落到了年级后一百名。看来在其身上动力是不能转换的。在拼装机器人方面,我帮她找到了动力所在,力显成效,但其学习动力仍然未能激发出来。我在苦闷中思索,是什么原因呢?多次跟他谈话,收效不高,好一阵,很快又回到了原点。通过我阅读管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我有了些新的认识:核心在于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就是开篇所述“管”和“理”的关系没有理顺。下面改用班规和合作竞争方式来激发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1、制定班规,就是“管” :实施“管”的制约性手段的有效性原则是:具体、可行、双方可接受、在学校制度范围内、多层次统一。上学期班规是我一手编撰的,这学期我一改以往做法,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如果这个班规不是来自学生而仅仅是来自教师,这样的班规是不会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的;而且,制定班规过程应该成为民主启蒙的过程。班规量化。
2、班级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及标准:
3、分组竞争是促进班级量化有效性的可行性途径
将班级学生分组,按成绩分成四组,以成绩为主,品德为辅把各组学生按1~6编号,各组1号为组长兼轮值班长,副组长小组自行安排(以责任心为主),各组实行捆绑式管理,即每组中学生表现好坏与小组的其他成员量化挂钩,特别是各组中的小组长、班委、相应纪律、学习、卫生的当值组长作为连带责任人进行量化。各组相应编号的同学学习能力相当,进行横向竞争,也是相互的赶超目标生之一,各组的1~6号实行纵向竞争,每人自设赶超目标,这样的竞争策略,让学生明白了自己在班级中、小组中所处位置,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的的良性竞争氛围。
4、建立班级考核日志
班级量化考核日志
—年——月——日轮值人:
注:轮值班长每周一次,统计公示,并在班会上小结。
5、制定“量化管理,分类推进”奖惩制度
(1)、学期量化总分前两名,直接参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总分前十五名,才有权作
为“三好学生” 候选人。其他按分值,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评选学校及班级的其余各类奖项。
(2)、周累计前两名的学生,将姓名写入后黑板“表扬栏”,总分后两名的写入后黑板“戒行栏”,以示警示,(此栏酌情添加)
(3)、学期考核总分后五名的同学,将与家长沟通,加强双方监督和教育力度。(4)、短时间内行为特别恶劣,上报教育处,征求处理意见
(5)、期中、期末考试前十名保持着,每人每次奖励量化分10分,学生每前进一个名次,加2分,每后退5个名次以上者,减3分,加减总分不超过10分。
(6)每周按总分评出一个优胜小组,每人外加+2分,最后一名每人减1分,小组长双倍加减相应的分值,学期结束,小组长,轮值班长每学期按工作表现奖励5~10分。
(7)、对于获得奖励的学生,每人还可以得到班级准备的小礼品一份。
(8)、每学期得分和表现计入个人成长档案,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的依据。
班级量化考核情况统计分析表
以上就是系统的班规制定程序,通过全体同学一致通过,并签上自己的姓名,严格遵守。这不仅仅出台一纸班规,而更着眼于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唤醒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让学生遵规守纪,更着眼于我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不仅仅达到民主管理的结果,而更着眼于民主教育――把班规制定的过程同时变成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启蒙和民主实践训练的过程„„这就是我的追求!
6、“理”即班级文化的建设,这里的班级文化也分为两个方面:显性和隐性。
(一)1、班训:信心无畏、恒心无敌。
2、班级墙面文化的建设,张贴立志、促学的宣传海报;各类生活、学习手抄报;
3、后黑板,各类主题鲜明的板报文化;
(二)1、每周一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2、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学生:感恩父母——我想对您说----、班主任对孩子阶段性评价、家长会信息反馈、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对我工作的看法、优秀的教子心得)等
3、结合学校和年级开展的各种比赛激励学生。
4、除此之外,结合每周的量化,有计划的找各类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感受和思想的波动、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有待改进的不足:班级管理的两个方面应双管齐下,不偏不倚,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大执行力度很重要。我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对于后进生在量化细则中表现不尽人意时,执行力度不够,从而让管的效果打了折扣。不过,从另一方面,我觉得,如果量化细则对某些学生的约束力效果不明显,那就应该加大“理”的教育作用。因此,“管”与“理”从表面上看,是一视同仁,看似很公平,但因为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管”是原则,是底线,“理”应变通,灵活运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理顺” 班级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关键纽带,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探索方向。
参考书目:《激励》【美】塔玛拉·罗威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今天怎样管学生》李茂编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
注释:
①[美]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团结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韩放译第104页 ②法约尔原著,曹永先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团结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韩放译,第7页[美]③彼得·德鲁克 ,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第7页
第四篇:初中班级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之我见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班级管理方法。
1.了解学生,确立班级目标
我认为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先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档案,档案上应该包括学生所有的基本信息和资料。班主任力争在两周内熟悉这些材料。然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和每个学生聊天一次,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进一步掌握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以便在以后的管理中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当然,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很不容易。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有些学生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成绩突然下降等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教育工作。
班级目标是班级的航船灯塔,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它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没有目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就没有动力源泉。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目标定位的作用。管理班级一定要有目标,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这个法不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目标大家定,体现了民主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2.细心倾听,耐心沟通
在班主任工作中,“倾听”同样是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鼓励学生关心、爱护班集体,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客观评价,真心关怀
学生需要关爱,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班主任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怀。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关怀和关心,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学生遇到困难、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学生受到挫折时,班主任应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这时的学生就会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与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
同时,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前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对于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这种做法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只有对后进生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011年12月6日
第五篇:浅议初中班级管理
题目:
作者:
工作单位:朱 德 友
年6月23日 参考性论文 浅议初中班级管理昭通市盐津县普洱中学2012
浅议初中班级管理
云南省盐津县普洱中学朱德友
摘要:因不同的经济、文化、思想、精神、生活方式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无形的影响、熏陶着学生心灵,以造成了不同的性格、个性、品质、心理等方面的这些差距。这一系列现象鞭策着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 班级 管理 沟通
因不同的经济、文化、思想、精神、生活方式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无形的影响、熏陶着学生心灵,以造成了不同的性格、个性、品质、心理等方面的这些差距。这一系列现象鞭策着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但在目前的中学班级管理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此,我将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和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全面了解学生,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转化的基础。我在调查了解他们时,通过观察调查、谈话等不同方式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了解他们,重点放在这几方面:
1、个人一般情况,像行为动机、时间安排、生活习惯和父母的关系等。
2、学生心理特点,像兴趣爱好或特长;喜欢看哪类书刊,喜欢参加什么活动;自卑感、逆返心理、性格特征等。
3、学生方面。(1)思想品德、对劳动、班级集体活动的热心程度;对人的态度;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表现等等;(2)各门功课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和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或学习时间安排;(3)个人卫生习惯等。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对他们的转化。
二、处理好与学生间的沟通
(一)沟通从学生开始。爱是相互的,没有爱就谈不上沟通。你对学生的关心是出于爱,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如果你对学生充满了爱,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你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你不可能做让学生伤心落泪的事。你不可能在伤害了学生后而不去安慰他;不去让他破涕为笑。老师不是神,师生间的磨合让学生更加的相信你、依赖你。总之只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那么你的一切沟通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对学生能够产生教育效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重要的是沟通质量。沟通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如果学生是个紧闭的盒子,可以用黑色、顽固、冰冷形容,然后我们用力敲打,结果他会封闭得更紧;也可以用红色、柔软和火热形容,然后我们进入其内部,和他一起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决定的,即沟通面对全体学生。如写周记是大部分老师常用的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好方法,关键是我们老师能否坚持用心去对待它,是“心灵有约”的周记活动让我和学生由陌生到熟悉再到成为朋友,这个过程的长短,效果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真诚付出。在周记评语中有的放矢地针对问题类型细致、耐心的给予学生指点和帮助。通过周记,我发现初三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例如:师生关系、亲情关系、友情、爱情、面对中考的压力等,很需要老师给予细心的疏导与呵护,尤其是给一些难以面谈的话题带来了方便。“问题学生”往往对老师有禁闭心灵的大门。例如,我班有一位女生,由于成绩差,一直很自卑,不愿与任何人交往,她在周记中就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愿写周记,因为我不愿把内心的秘密告诉任何人,我也不愿说谎话骗人。我在评语中表扬了她的诚实之后,又以朋友的口吻头切地询问她最近一段时间为何心情不好呢?我猜测了几个原因,期待着她能下次问答。其实,我已经掌握了真正的原
因,她暗恋班上一个优秀男生,我不愿说破,怕她心灵的大门关闭得更紧,她并没有按我的引导思路往下发展,我们间的关系弄僵了四个周。在这几周里,她的周记大多是应付差事的话,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写周记评语经常都是好几行。一次她在一篇作文中委婉、细腻地流露出了少女暗恋的悲切情怀,我抓住这个机会和她作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我肯定她这篇作文写的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在语言表达运用方面也有较大进步,是本次作文中优秀作文之一。她听了我的评语后,很开心,还主动提出让我说写的不好的地方,我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让她自己想一想,她犹豫了一阵,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中学生不应该想爱谁,喜欢谁的事,我们应该用心的学习。我回答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知道你长大了,懂事了,但老师更关心的是你是否快快乐乐的生活和学习,老师真的不希望你整天沉溺个人感情的悲伤氛围中,既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学业,又伤心伤神,发展下去,注定你们永远走不到一起,你说对吗?你这种爱法只能是悲剧,解决的方法一是走出悲剧,二是靠自己的努力改写悲剧,该怎么做,我相信你会按自己的心愿做出选择,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开开心心的生活和学习,她变了,变得开朗了,也乐观了。
(三)细心倾听,耐心沟通
在班主任工作中,“倾听”同样是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学生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关怀和关心。如: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学生遇到困难、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学生受到挫折时,班主任更应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真心关怀学生,客观评价学生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这样的爱,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
奉献这种爱。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相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我们要把爱奉献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如果我们把教师的灵魂比做土壤,把教师的爱比做土壤中的种子,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土壤是否肥沃关系到种子是滞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因此,教师的灵魂是培育爱的土壤,是照射爱的阳光,是滋润爱的雨露,那么,教师用怎样的土壤培育爱,播种爱和耕耘爱,不仅关系到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人生道路转变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毫不保留地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或者说,将神圣的师爱一视同仁地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灵,以感染他们、教育他们,锤炼他们,造就他们。
(二)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前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人无完人,不要用尽善尽美来衡量学生,这样显得太苛求与不公正,尤其对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面子思想,老师就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找到积极的评价理由。只有对后进生倾注满腔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1)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求每一个学生都得高分,但一定要做一个诚实、正直、自信的人,这不仅仅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得具体地体现现在一言一行上。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朝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学生,是看问题表面而又情绪化的学生,作为班主任不能仅以学生现有的表现评判学生,认为好的学生总是好学生,差学生不会变好,用这种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长处和特点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都可能会被扼杀或泯灭。(2)班主任常常以成绩的好坏、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标准。把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视为一族,把那些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成另类,进而把学生分为优、劣两种,这种评价太偏激,也不科学全面,用单一的标准去塑造学生,用固定的框架剪裁学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的片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师生沟通的艺术》,唐思群、屠荣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张向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3]《教学的艺术》,董远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教学与管理》(理论版),石敬珠,2010.[5]《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