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字题教学三法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国内外数学改革的经验也证明: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分为抽象、符号变换和应用。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数学却以单纯处理中段为原则,这导致了数学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和数学应用已成为改革数学教学刻不容缓的当务之争。
一、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抽象是指由具体事物中抽取出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及关系等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抽象则根据被抽象对象的特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由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另一类是对数学的定义、概念进行演绎推理,再抽象出纯数学的量,即数学的“建构”。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需要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认识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
1.在抽象中认识数学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
如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学生第一次接触12 8×3这类题目时,“为什么要先做乘法,再做加法”教师是直接把运算顺序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其效果不大一样。笔者在新授这一内容时,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展示生活情景,出示一个标价12元的铅笔盒和1本标价8元的书,询问“这两样物品多少钱?”。然后又出示2本书,标价也都是8元,询问“现在这些物品多少钱?”学生列式是12 8 8 8或12 8×3。第二步,讨论“12 8×3”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12与8的和,再乘以3;有的说先算8与3的积,再加上12。经过讨论,当学生意见趋于统一时(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结果推算运算顺序)。教师立即又追问:“为什么先算8与3的积,请根据具体事例说明。”最后学生搞清楚在计算两种不同的物品的总价时,首先要分别知道书和铅笔盒各多少元,然后再计算他们的总和。第三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运算顺序,而是又一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购买两种物品的情景,和计算总价的方法,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再如角的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师做法是: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不同的角,问学生这些叫什么?学生答:“角”,然后出示角的概念,让学生背诵。接着安排一些判断题让学生练习。这种教学看似较为简洁,几分钟后学生就能诵出角的概念,但这个概念的产生却脱离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记住的仅仅是一段数学术语,而无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撑,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堆砌的只能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教师先询问:“你们见过角吗?”然后让学生动手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各种物体中的角,接着问“角是否与颜色有关?”;“是否与材料有关?”“那么,什么叫角呢?”;“请小朋友根据你手上的实物形状,画一个角”在学生画角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实物角的顶点、边长,最后,概括出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所看见的各种各样的角,从而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
2.在抽象中渗透数学思想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小学数学基本思想是指:渗透在小学数学知识与方法具有普遍而强有力适应性的本质思想。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可以分为转换思想、对应思想、归纳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石,也是数学通向科学殿堂的桥梁。因此在抽象中仅仅认识数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抽象中渗透数学思想,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如低年级学生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按以往的教学,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是解题方法,知道这一类型用减法,那一类型用加法,根本无数学的对应思想而言。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如5条裤子和8件衣服等,让学生讨论这些服装可以配成几套,并把每一套用笔构廓出来,告诉学生这每套之间是对应的;接着可以出示类似的物品让学生直接说说有几套是对应的。在学生对大量的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教
师可以把这些实物直接抽象成线段图,再让学生讨论哪一部分的线段之间是对应的;最后可以出示一组线段图,让学生根据线段图来举例说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物的对应关系。因为每一线段图都可以表示无数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应,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对应思想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他们的头脑之中。
再如数学的化归思想,它是把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
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求得解决。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在学生的讨论中,一定会出现“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或“把橡皮泥放在水中”等想法,这时教师同时将学生的想法演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橡皮泥是怎样变形的;接着可以出示一杯水,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这杯水的容量。最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橡皮泥与水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在讨论中抽象出这些物体的转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将未知归结为已知的条件中去。
二、在数学应用中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系统论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信息反馈,要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为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1.在应用中认识生活实际
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不断反复机械地操作下,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中、差的学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期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只能培养出少数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所以,在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如在教轴对称图形后,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马路旁,让他们仔细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呈对称图形的。学生在观察中显得十分的投入,有的说:“房子”、有的说“汽车”、有的说“蜻蜓”……。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但又没有意识到是对称图形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更为有意义的是,当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看见数学教师后竟蜂拥而上,围着教师要说说家中看见的对称图形。学生的这种自觉的参与,大大丰富了他们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很近。
2.在应用中参与社会生活
从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数学教育既是一种科学教育,又是一种文化教育。虽然科学也是文化,但文化不一定是科学,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文化的数学是不完全一样的。文化的数学既包括纯数学,也包括数学科学以外的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行为、观念和态度。这种行为、观念和态度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接受。
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教师安排一个课后作业,让三四个学生组成一组,利用课后,到某路口收集某一时刻的交通工具的客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教师眼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组学生别出心裁,去收集行人、自行车、助动车遵守交通法规与违规的信息。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锻炼。
再如高年级学生学习了应用题后,笔者在周末安排了这样一道作业:“如果你是一个旅行家,有500元要到三个旅游点去旅游,怎么样安排可以既经济又实惠。”当星期一在课堂上讨论这题时,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利用双体日,有的去旅行社询问旅游价格;有的打电话询问火车与轮船的价格;有的询问住宿的价格;……。这些学生平时从不关心的问题,却成了他们交谈的热点。当具体讨论线路时,又常常为线路的合理与价格的优惠而争得面红耳赤。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应用题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他们又从中了解了社会。
一、用缩句法判断运算顺序数学和语文两学科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在解答文字题时,可根据文字题中的语法结构,分清主语、谓语、定语和宾语,并运用语法知识把文字题进行缩句,突出基本数量关系,判断运算的先后顺序,正确列式解答。缩句时,先把题中带有“的”的定语成分找出来,暂略去。剩下主语,谓语,宾语部分(既所求问题)。再看主语、谓语部分的数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数,就要先求出来(在这儿可以考虑是否要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变为已知数后方能继续计算。如:“18与24的和除以34与27的差,得多少?”可先将带“的”的定语部分暂略去,缩句成:“和除以差,得多少?”由于“和”与“差”都是未知数,运算顺序是先求“18与24的和”,“34与27的差”,最后求“‘和’与‘差’的‘商’”。如果在求“和”与“差”的算式部分不加上小括号,那么按四则运算顺序就要先算除法,不符合题意,所以要在求“和”和求“差”的算式部分加上小括号,列式为(18+24)÷(34-27)=6。
二、根据文字题的问句判断运算顺序文字题的结构与应用题的结构基本相同,具备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在判断运算顺序时,可看问题出现的是“和”、“差”、“积”、“商”中的哪个字,那个字在问题中出现,有关这个字的运算就是本题计算的最后一步。如:
(1)12加18减去7,差·是多少?
(2)12加18减去7,和·是多少?
第(1)小题的问题是求差,运算顺序是先求12加18的和,后求差,列式是12+18-7。第(2)题的问题是求和,运算顺序是先求18减7的差,后求和,列式是:12+(18-7)。以上两题的已知条件相同,但问题不同,因此,运算顺序、列式都不相同。
三、根据题目中的“再”字判断运算顺序“再”应理解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表示又一次怎么样。如果文字题中出现“再”字,在判断运算顺序时,“再怎样”就是后边计算的步骤。如:“18加9再除以3,得多少?先要求“18+9”的“和”,再计算‘和’除以3的商”。列式为:(18+9)÷3=9。
第二篇:少儿声乐教学“三法”
少儿声乐教学“三法”
【关键词】 少儿;声乐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0―0064―0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艺术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少家庭把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甚至将孩子前途的提前定位也放到了重要位置。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有很多家长来向我咨询训练孩子科学发声训练的方法。
目前在中小学音乐美育教学中,歌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很多少年儿童喜欢唱歌但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在课堂上又好表现自己,惟恐自己唱得声音小了别人听不见。他们在没有正确的发声方法的状态下,一味地追求音高、音量而损伤了声带,使声音嘶哑,使将来也许是一名歌唱家的歌喉早早就夭折了。作为一名声乐教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少年儿童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唱歌,因为让少儿接受科学的声乐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掌握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培养、激发其唱歌兴趣
教师要掌握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心理特征,和他们交朋友,从情感上沟通、交流,营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和提高他们的歌唱兴趣和热情。因为很多少年儿童是仅凭一时的热情来学习声乐的,一般很不稳定,因此需要教师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歌唱兴趣。教师在上课时不易讲得太深、太多,要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最形象化的比喻口传心授,同时让他们观看欣赏一些优秀的少儿演唱及录音资料,让其模仿,培养其艺术感觉。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来增加他们对歌唱的兴趣与自信心,切不要让他们产生恐惧抵触心理。
二、在保持童声特有音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发声方法的训练
声乐教学在不同的年龄段要有所差异,特别是少年儿童时期的声乐训练更为重要。少年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声带很稚嫩,如果没有科学的歌唱方法会导致他们声带受损,因此,进行因材适教,进行科学的发音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一定要保持童声特有的自然、甜美、清脆的音色,千万不可将成人的一套训练方法死搬硬套在他们身上,因为如果让他们模仿大人的声音状态和音色来歌唱,失去童声特有的音色,其结果反而会出现撑喉头、压舌根、装腔作势等情况,这种训练方法很不科学。保持童声原有的甜美、清脆、明亮的音色,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正确的一条重要标识。
三、帮助少儿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气息
1.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对初学唱歌的少儿来说尤为重要。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使歌唱的各个器官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歌唱是艺术创造,也是人体全身协调的运动,只有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使整个人体自然、协调,才能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增加形体表现力,使歌声更加动听。
2.在掌握正确歌唱姿势的基础上,自如正确的歌唱气息是歌唱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具备自如正确的歌唱气息,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气息包括:呼吸与气息控制。中国传统的唱法讲究:“气沉丹田”、“气沉于底而声灌于顶”,与西洋唱法讲究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相同的,气息如江河之水,声音如水上之舟。在歌唱的过程中,气息始终要托着声音走,都贯穿着一个横膈膜控制的理论。
3.在声音的高位置安放上成人与少儿是相同的,都讲究高位置、高集中。在共鸣扩音的问题上,都讲究运用共鸣来扩大声带基音,都力求找到共鸣而解放声带。在少儿练声曲中可多采用“哼吗”练习,“哼吗”是儿童发音的强项,通常比成人更容易找到和运用。如张嘴哼鸣和闭嘴哼鸣,通过此练习可以达到训练高位置、高集中头腔共鸣的目的。歌唱就是带着音乐的朗诵,可以在其自然声区进行带有歌唱状态的朗诵、念白,这些练习对提高歌唱水平非常有帮助。总之,成人与少儿虽有年龄差异、音色差异,但生理心理情感是相同的,所以,运用不同年龄段的歌唱器官去完成同一审美目的或情感情绪时,必然有着共同之处,但少儿在具备正确的歌唱姿势、气息、共鸣的同时,一定不能失去童声所特有的自然、甜美、清脆的音色特点。
再者,家长要对孩子的声乐学习负有监督和监护的责任。孩子的生活习惯、作息制度、饮食起居,日常生活中说话音量、音质的控制和轿正等都与变声区的平安过度息息相关。
总之,少儿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作为教师要掌握声乐教学的规律,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编辑:王金梅
第三篇:三法习题
产品质量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A.抽查 B.出厂检查 C.全面检查 D.重点或反复抽查
2.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者的首要义务是()。A.生产安全产品 B.保证产品质量 C.不生产淘汰产品 D.保证标识符合规定
3.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受害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后,未行使赔偿请求权,便失去了胜诉权。A.1年 B.2年 C.20年 D.4年
5.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产品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的,受害人应当向()要求赔偿。A.销售者 B.产品生产者、销售者
C.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产品运输者、仓储者 D.生产者
8.根据《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对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有决定权的部门是()。
A.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所认可的机构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
9.王某在某商场购得一台“多功能榨汁机”,回家试用后发现该产品只有一项功能,遂向商场提出退货,商场答复:“该产品说明书未就其使用性能作明确说明,且产品本身无质量问题,所以顾客应向厂家索赔,商场概不负责。”对此,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A.王某只能向生产者要求退换。B.工某应当要求销售者给予退换。
C.因未当场认真检验商品,所以王某不能要求退换。D.王某可选择向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要求退换并给予赔偿。
二、多项选择题
4.《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承担()。A.医疗费 B.伤者伤前抚养的人的必要生活费 C.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D.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5.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它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有下列情形的,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A.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B.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上述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 C.产品投入流通时尚未发现缺陷存在的
D.将产品投放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克服该缺陷的
6.对()等情形,若给购买产品的用户、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A. 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B.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C.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D.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且该责任属于产品生产者的责任,但消费者向销售者提出赔偿要求的
7.()不是作为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A.颁发生产许可证的方式 B.抽查方式 C.舆论监督的方式 D.普查的方式
9.销售者承担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的方式包括下列几种()。A.修理 B.更换 C.退货 D.赔偿损失
三、案例分析题
李某今年初买了一台彩电,其父亲不同意,要他退货。李某嫌麻烦,便将彩电卖给了邻居王某。一个星期后,电视机爆炸,正巧李某在场,李某和王某都被炸伤。王某要求李某赔偿,理由是李某卖给自己的电视机有问题;李某要求王某赔偿,因为电视机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王某。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问题](1)此案的受害人应向谁索赔?(2)法律根据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5.C 8.B 9.B
二、多项选择题
4.ACD 5.AB 6.ABCD 7.ACD 9.ABCD
三、案例分析题
(1)此案的受害人应向销售电视机的商店或电视机厂家索赔。
(2)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本案中,李某不具有法律规定的销售者主体资格,王某也不是侵权行为主体,也就是说,李某不能向王某要求赔偿,王某也不能向李某要求赔偿,此案的受害人应向销售电视机的商店或电视机厂家索赔。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A.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B.季节性降价 C.明示给对方折扣或中间人佣金 D.最高奖金为5000元的有奖销售
2.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A.某商场销售商品时,表示逢国家法定假日购物八折,如实入账 B.甲撮合乙和丙的一笔生意,乙和丙分别付给甲佣金300元,并如实入账 C.某商场在冬季时降价处理了一大批夏季服装,该售价低于商品成本 D.某商场告知顾客,凡购买进口彩电的必须在该商场同时购买国产麦克风一支
3、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正当竞争行为的是()。A.投标者串通抬高或压低标价的行为
B.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C.某市政府发文规定,由于最近本市连续发生多起煤气中毒事件,因此各单位必须统一安装使用本市宏达煤气公司所生产的煤气安全阀,否则不予以供气
D.甲公司为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在其产品说明书中指出甲公司的保健品质量上乘,而乙公司产品内含防腐剂、色素等,经查乙公司产品不含上述物质
9.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等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A.在商品上伪造产地 B.假冒他人非注册商标
C.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使人误以为是他人商品 D.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包装而以假乱真
二、多项选择题
1.经营者有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主要有()。A.罚款 B.赔偿损失 C.没收违法所得 D.吊销营业执照,2.商业秘密是指()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A.具有实用性 B.不为公众所知悉
C.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D.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5.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所规定的“搭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搭售”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护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自主选择权,变相增加了购物成本
B.经营者利用其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在销售商品时强迫交易相对人购买其不需要的商品的行为属于“搭售”行为
C.“搭售”以违背购买者的意愿为前提
D.经营者利用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在提供服务时强迫交易相对人购买其不需要的服务的行为不属于“搭售”
6.商业贿赂的形式可以是()。
A.提供出国考察、国内旅游等 B.解决子女就业问题 C.提供色情服务 D.为其免费装修房屋
7.下列关于是否侵犯商业秘密的正确表述为()。
A.权利人虽掌握了商业秘密,但他人经自行摸索,研究出了与权利人同样内容的技术并公布于众,此人的行为不属于侵犯商业秘密
B. 第三人在得知该商业秘密是通过违法行为获取的后,仍然从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人处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的,不应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C.本单位职工利用跳槽的机会,将商业秘密泄露给新公司,此行为应是侵犯商业秘密 D.以盗窃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是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8.下列行为不属于滥用行政权力的有()。
A.国家行政主管机关对社会上泛滥的“棉花大战”,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行为 B.某地政府以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为由,限制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某牌面包车在该市销售及行驶
C.某地近来连续发生恶性煤气泄露事故,经查是因煤气阀门质量低劣所致;该市有“大成”私营和大风”国有两家企业所生产的阀门质量合格,市政府限定各单位阀门一律更换为“大成”私营企业产品
D.某地方税务局为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本地经济而依税法有关规定采取了一些减免地方税收的优惠措施
9.下列情况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A. 季节性降价 B.销售鲜活商品降价
C.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降价 D.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10.商业秘密的特征是()。
A.秘密性 B.实用性 C.保密性 D.技术性
三、案例分析 [案例1] 为争夺市场,某市甲、乙、丙、丁四家企业通过下列行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甲企业首先降价,利润为零;
(2)乙企业自恃财大气粗,不甘落后,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3)丙企业慌了手脚,忍痛附赠奖品,价值为购货款的5%;
(4)丁企业认为甲、乙、丙的做法太笨。该企业声称:凡购买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均抽奖机会,最高奖品是价值10万元的小轿车,事实上该奖品根本就不存在。[问题] 请问企业的哪些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案例3] 甲乙两厂均为某市生产饮料的企业,商标分别注册为A和B。其中甲是老牌企业,乙是后起之秀。由于乙厂饮料质优价廉,销路很好。甲厂为在竞争中取胜,在电视台做了广告:称本市其它饮料均为甲厂仿造品,与本厂饮料在质量上有根本区别,因为本厂A牌饮料有保健功能,并提请消费者谨防上当。广告播出后,乙厂生产严重滑坡,造成近10万元损失。于是乙厂向工商局反映,要求处理。
[问题](1)甲厂行为的性质是什么?(2)工商局应如何处理?(3)乙厂是否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如何计算?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9.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5.ABC 6.ABCD 7.ACD 8.AD 9.ABCD 10.ABC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1](1)第一种行为是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甲企业销售产品,利润为零,没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2)第二种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乙企业销售产品低于成本的价格,且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
(3)第三种行为是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①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②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③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丙企业的有奖销售不属于上述行为,是合法的。
(4)第四种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中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丁企业的有奖销售最高奖品是价值10万元的小轿车,而且事实上该奖品根本就不存在。因此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例3](1)《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它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依据本案的事实和法律规定,甲厂的行为既是引人误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诋毁他人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它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工商局应根据上述规定,责令甲厂停止播放广告,向乙厂道歉,并可在法定幅度内处以罚款。
(3)《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根据上述规定,乙厂的10万元损失可以要求甲厂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退货。在保修期内()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退换。A.一次 B.三次 C.四次 D.两次
2.下列关于消费者组织职权表述不正确的是()。A.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 B.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C.可以营利为附带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D.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与检查活动
3.对下列各项中的哪一行为,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按照其购买价款的一倍要求经营者支付赔偿?()A.销售的商品上没有注明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日期 B.销售的商品上没有标明生产厂名和厂址 C.谎称某国产电器为“进口原装”电器进行销售 D.向消费者出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
4.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表述中()是正确的。A.农民的消费活动,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B.农民的生活消费活动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时不适用该法 C.公民的所有消费活动均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行 5.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不属于消费者知情权的范畴。A.知悉产品的价格、性能和等级 B.知悉产品的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 C.知悉产品的全部成份、有效期限和使用方法 D.知悉产品的售后服务及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
6.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不能通过()方式解决。A.与经营者协商 B.向消费者协会申诉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8.刘某在个体摊贩王某处挑选皮鞋,王某介绍一双皮鞋让刘某试穿,刘某感觉不合适,便脱下来要走,但王某执意要刘某买下这双鞋。王某的行为侵犯了刘某的什幺权利?()A.自主选择权 B.知悉真情权 C.维护尊严权 D.保证安全权
9.甲经销乙厂生产的名牌针织衫,租赁了在当地很有影响的丙商场的柜台,甲在销售时采取的下列措施合法的是()。
A.以乙厂厂家销售的名义推销其名牌针织衫
B.所雇佣的销售人员均身着丙商场的工作服,佩带丙商场的标志 C.以明示的方式给购买者价格折扣,但不入账 D.标明甲自己的企业名称和标记,进行让利销售
二、多项选择题
1.消费者权利中“自主选择权”的具体内容包括()。A.自主决定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 B.自主选择购买者
C.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 D.自主比较、鉴别、挑选商品或服务 2.消费者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要求赔偿。A.可以向销售者 B.消费者应分清责任,向责任者
C.可以向生产者 D.依法只能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可向生产者
3.对下列情形中(),若给购买产品的用户、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A.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B.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C.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D.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且该责任属于产品生产者的责任,但消费者向销售者提出赔偿要求的
4.下列属于消费者的权利是()。A.知悉真情权 B.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利 C.依法结社权 D.获取知识权和依法求偿权
7.()等行为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A.某快餐厅实行先交费后用餐的制度
B.某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推荐优质西服,不收任何费用 C.某商场拒绝开具发票
D.某玉器厂在某百货商场租赁一柜台,但未标明厂名厂址 10.下列各项中,销售者应当承担产品侵权责任的情况有()。
A.某商店从甲厂进了一批饮料,在销售过程中店员李某发现柜台下面有些瓶子没贴标签,于是就找了一些饮料的标签贴于瓶子上,一顾客喝了饮料后气绝身亡。经查,该瓶里装的不是饮料而是颜色相同的毒药
B.某药店将一药品卖于一患者,患者吃错药而过敏抢救无效死亡
C.某家电商店从某公司推销员贾某处以低廉的价格购得一批电视机,该批电视机系属三无产品。顾客王某明知该电视机不合格,仍从该商店买了一台电视机,搬回家后在开电视时因短路引起火灾
D.李某从一商店购得一瓶硫酸以备汽车电瓶之用,但该瓶上无警示标志。李某从商店把此瓶子拿回家,在其去找笔准备写警示标志之时,其邻居以为该瓶里装的是洗涤剂,致使造成严重烧伤
三、案例分析 [案例1] 王某承包了市清真饭店,进行装修后,打出清真饭店的牌子开始营业。一天,回民李某在该饭店用餐时,发现王某并未以清真的方式和要求进行经营,违反了回民饮食禁忌,李某感到很气愤。
[问题] 李某是否有权起诉?其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案例2] 张某于1999年1月从某百货公司购买了1台秋实电视机厂生产的“秋实”牌彩色电视机。使用两年后,由于显像管质量问题,电视机无影。张某找到百货公司要求修理,但百货公司称这是生产厂家的责任,与百货公司无关。可是秋实电视机厂远在外省,张某只好自认倒霉。3个月后,百货公司附近建起了生辉电视机厂,是秋实电视机厂与辉朋电视机厂合并后成立的。张某又到生辉电视机厂提出修理电视机一事,得到的答复是:“秋实电视机厂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是新的电视机厂,对以前的事我们概不负责。” [问题](1)百货公司应否对张某的电视机负责修理?(2)生辉电视机厂不负责修理的理由是否成立? [案例5] 百花商场在四楼开设服装自选市场,并租给个体户李某经营。消费者王某于2月8日在李某处以4000元购得皮衣一件,回家穿了几天后发现该皮装是以旧皮服刷漆方式制成的假冒产品,于2月21日到商场找李某退货时发现李某已因租赁期满而迁离商场。[问题] 王某应当怎么办?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D 6.B 8.A 9.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CD 4.ABCD 7.AB 10.ACD
三、案例分析 [案例1] 李某有权起诉。李某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尊严权受到了侵犯。依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本案中,李某作为消费者,当然享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
[案例2](1)百货公司应该负责修理张某购买的电视机。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或者其它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2)生辉电视机厂不负责修理的理由不能成立。因为企业法人合并在法律上则表现为企业权利义务的概括性转移。这就意味着原企业可能在实体上消灭了,但其义务并不当然消灭,而由合并后的企业法人享有和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担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因此,生辉电视机厂有义务承担修理责任。[案例5] 王某可以要求商场承担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8条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消费者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
第四篇:领导干部监督三法
最近集团公司组织我们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条例》第六十七条:“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就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本人认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固然重要,但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更重要,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督、有利的监督,领导干部就不可能健康成长,就不可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因此,认真学习贯彻《条例》精神,强化干部的学习、教育和监督,对预防干部腐败,确保干部廉洁自律,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强化教育增意识。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是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应当着力于从三个方面进行教育:一是开展科学发展观的灌输教育,牢固自我监督的思想基础。如集团公司廉洁从业实施细则的下发,对加强领导干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措施,通过开展“扬清风正气,促跨越发展”,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从业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意识;二是开展正面典型的激励教育,强化自律典型示范作用。集团公司通过开展廉洁从业模范的评比,使我们看到身边的典型,用典型的力量带动廉洁教育的开展;三是开展反面案件的警示教育,增强严格自律的自觉性的紧迫感。如这几年矿通过组织到邹城市监狱参观,通过一些领导干部的犯罪事实教育干部,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到廉政、勤政和优政。
——突出重点建体系。突出“预防为主,正面引导”这个重点,构建干部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双向监督的科学机制。矿通过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在全矿形成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体系,把权利放在阳光下操作,形成了较好的监督体系。二是要把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搞好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另一方面领导班子要通过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以积极的方式解决班子集体或领导干部个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三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对业经查实、作出处理的腐败事件,要给予曝光,引以为戒,对廉洁自律的正面典型,要大力宣传,树立学习榜样。
——创新方法拓渠道。不断丰富手段、拓宽渠道,讲究策略、创新方法,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水平。在开展一般监督工作的同时,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财务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营、煤炭销售、招工等重点工作的监督。要坚持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通过建立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使监督工作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要坚持八小时内监督和八小时外监督相结合,全面掌握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及生活作风情况。在坚持整合监督资源,在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重视发挥职代会监督、职工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在全矿形成领导干部监督的强大氛围,使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愿意接受监督,做大有效监督、监督有效,从而保证领导干部能够廉洁从业、用心工作、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促进北宿煤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银行三法学习体会
银行三法学习体会
“三法”的出台与实施,无疑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打造了基本法律框架,对于银行业依法审慎经营,银监部门依法审慎监管,有效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贷客户权益,稳定金融,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笔者通过对“三法”的学习与调查,结合通山工作实际,谈点不成熟的认识与看法,仅供参考。
一、对“三法”构架的基本认识
首先,“三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商业银行法》、《银监法》、,还是《人行法》,虽然“三法”各自调整的角度、范围、对象有所不同,可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立法的目的来看,“三法”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为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其次,“三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整体。从人行与银监两个部门的职责看,法律已作了明确分工,但从其调整的范围和对象方面,有所交叉,甚至有些行政规章的制定者是央行,执行者是银行业机构,而监管者却是银监部门,如存贷款利率是由央行制定,可监管查处却由银监部门负责,这就需要和人行加强协调与配合,确保货币政策的传导顺畅与利率政策的正确实施。从银监与银行业机构来看,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银监部门为其打造一个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较为宽松的从业环境,使银行业依法有序运行,安全有效经营,规避经营风险,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盈利水平,从而增强敢与国外银行业同台竞拼的实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银行业严格依照《商业银行法》规范操作,审慎经营;又需要银监部门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再次,“三法”的实施急需认知。今年是银监部门的“三法”学习年,笔者认为,“三法”的实施,首先需要执法人、法律调整对象做到知法,只有真正了解了法律的要义,弄懂“三法”内容的内涵,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这就需要加大“三法”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抓好“三法”学习与培训辅导,让银行业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通过“三法”学习,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理念,提高社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对银行“三法”的认知度,让广大客户和政府部门理解、配合与支持银行业机构的工作,为“三法”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对“三法”学习的几点存疑
通过“三法”学习与调查,初步发现部分法律条款规定与实际操作执行存有疑惑。
1、商业银行资本的确定性疑惑。《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第(四)款: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疑惑一: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没有资本金,有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原资本金调整为营运资金科目,在监管中,如何确定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资本金?
疑惑二: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单户贷款比例是否需要列入监管项目?如列入监管项目,应以什么作为单户贷款比例计算参照物?
疑惑三:贫困地区农信社资本充足率均为负数,如国家不给相应政策帮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在允许的一定期限内将很难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而到时达不到,将意味着其违反了法规,会受到处罚。如银监会最近出台的农信社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中要求,对农信社限期内达不到静态和动态风险预警目标值的,将依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五条、第八十九条和《银监法》第四十五条、四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2、高管人员所负债务数额较大确定的疑惑。如《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商业银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中:第四款规定: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这里称的“数额较大”究竟以多少为限,是一万、五万、还是百万,或是以其个人或家庭年收入或综合偿还能力来确定?
3、储蓄原则与法律规定除外的疑惑。《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储蓄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同时,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执行过程中,很多银行业营业网点对查询、冻结、扣划个人储蓄存款时,觉得这里所提的“法律另有规定”比较模糊,不好操作与掌握。
4、依法收贷执行难的疑惑。《商业银行法》第七条规定:商业银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贷款本金和利息,受到法律保护。
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和信用社采取依法起诉进行清收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一是法院受理不管是否清收成功,先要收执行费,贷款收不回法院也不能善始善终。二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地方主义,行政干预就象一只无形的手,导致有法难依,法院执行难,银行正当权益得不到真诚的维护。
5、“关系人”的疑惑。《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前款所称关系人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亲属。
本条规定与实际不相符合。因为银行、信用社干部职工有一部分家属生活在农村,并从事农业,他们有时也需要贷款,对小额农贷实行担保抵押也不现实。如关系人在属地信用社,并且贷款额度符合小额信用贷款权限,经信用社调查、评级、发证,且有偿还能力,这样的信用贷款是否就属违法?
6、对担保贷款抵押物处置的疑惑。《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借款人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商业银行依法亨有要求保证人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或者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