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专题一学习评价班级管理方案设计
班级管理专题一学习评价班级管理方案设计
一、本方案的目的本班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纪律,按时上下学,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可以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书写端正,但是也有小数几个同学,平时贪玩,上课总不能按时到学校,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晚自习老师不在时经常早退,他们欠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争取能够让他们明白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与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1人,他们皆来自周边附近的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也有个别学生来自乡镇干部家庭,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
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良好,学习刻苦,进取心强,但也有十来个学生学习懒散,进步不大,班级里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此外,班里个别同学不爱学习、有较强的厌学情绪,性格孤僻,经常沉迷于电子游戏,在家也不听长辈的话,成为人们眼中的双差生。因此,作为班主任,既应该继续加强转化差生的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要帮助学生脱离阴影,重新专心于学习。
二、步骤、任务与方法及保障措施
(一)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英国思想大师怀特海说道:“我们现在仍坚持认为,发展的本能来自内部,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做出的,纪律是自我约束,成果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首创精神。”那么教师做什么呢?怀特海说:“教师具有一种双重作用:他们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的环境。他的作用是避免浪费。”他的意思是教师的作用与责任是创造环境,创造一个以自己的人格精神和个性激发学生热情的发展环境,创造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与促成学生发展的环境。这是一个人为整合的环境,所以,这个环境能够避免浪费。而在我们中国的学校里,这种整合环境的责任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班主任的身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是胜过父母,班主任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的言语就是圣旨。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认识自我是人对自己本身的反省和认识。少年儿童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指导学生,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比如,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写写阶段总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及如何改进;自己这段时间在哪方面有进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或者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互相交流。让学生对班上的每位同学轮流进行优缺点点评,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自身的优点,树立信心,让每位学生明白,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是有闪光点的,也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同时也令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缺陷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进。
2、创造机会,让学生查找不足,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行为的自我约束,在“规矩”中去成就“方圆”。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努力创设民主的管理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管理。可在班级内实行班委负责制、全员岗位责任制与值日生负责制相结合。班主任可以把班级的各项任务细化,全员参与,让全班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管理好班级的事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事。值日生工作细化整理后打印上墙。实行“人人有权,人人有责”。这样使全班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工作能力,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自我管理意识。对于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应起指导者与保护者的作用,学生做得不好的要耐心讲解,教给他方法,学生有了难题给予帮助,有了委曲可以倾诉,作为一个爱学生的班主任,本身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班主任要勇于为班级的过失承担责任,保护学生,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为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创造宽松、安全的环境。
3、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塑造自我,激励自我自我激励是行为的内化过程,它把学生的自我目标变成持久的约束力,从被动实现目标
转变到主动实现目标。这一阶段班主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途径的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几次大的班级的活动。首先可开展朗读比赛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的习惯。通过一些优秀生的上台演讲,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还可以举行绘画比赛,为平时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好的作品贴在墙上并予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信心。
4、评价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重新认识
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自我评价不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最终环节,它既是上一循环过程的总结,又是下一循环过程的开始。通过学生与班主任的评价与反思反思后,学生认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后制定改进目标,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二)做好转化“特殊生”(差生,包括双差生)工作
所谓“差生”,就是在学习上或思想品德及行为上与同龄的孩子比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要正确对待“差生”,就必须正确认识“差生”。学生后进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把后进生教育好。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后进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按照班集体和教师的教育影响的强弱和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与否,他们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为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其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1、热爱学生,使其消除疑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后进生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后进生尽管不断出现问题,不断承认错误,有时也有进步表现,但本人并不一定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性质、危害以及克服缺点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为此,班主任可向他们提供有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到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特别是要用身边的,他们熟悉的一些人的转化事例来教育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是非之心。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班主任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别人笨,自己一定能够学好。其次,经常与课任教师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争取到课任教师的配合,为他们“开小灶”、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当他们只要有一点的进步,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能逐渐地提高
4、班主任应该注重培养和保护“特殊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集体荣誉感,消除阻碍其进步的心理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头来走路。”这就是要使每个人都看到自身的力量、价值、对未来都有希望,充满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特殊生往往缺乏这种心理。如:犯过错误或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都有一种态心理,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即使自己尽力做了好事,别人也不会说自己好,因而存在“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像这种学生我班上就有好几个,那么,在学习上我就放低要求,只要他能尽力去完成就行了,对
行为方面就要认真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苗头,就给予表扬,倍加爱抚和扶植,这样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信任和支持,从而迸出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同时,班主任还必须使后进生在增强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鞭策他们珍惜荣誉、改正错误行为。
5、建立新型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因素并不主要,学生中的智力区别并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周围人群的评价。师长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教师的目光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亮。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从而对其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就要强一些。相反,如果所获得的评价多是消极、否定的,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因此,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奋斗之火,使他们懂得,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自己的命运也是由你自己掌握的,告诉自己,人不同于其它物种,人生来就具有一种特权-----选择权。
(三)采取激励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来帮助孩子度过厌学难关
学生厌学,是我们身边普遍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家长老师的压力等情况下,产生了厌学情绪,情况有轻有重,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要考鼓励、减轻负担来帮助厌学孩子,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对于有轻微厌学的学生,长期这样反而助长了其懒惰心理,心安理得地不努力学习。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与各种教育因素密切相关,帮助厌学的孩子,就应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厌学的情况,班主任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搞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原因可以从下面四方面来分析:一是教学因素,课程负担过重,作业压力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首要原因。二是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偏爱、授课枯燥无味、教师不恰当批评引起反感等导致学生厌学;三是家庭方面的因素,父母强迫学习、家庭不和、打骂引起委屈愤懑等等;四是来自自身因素,因为生理缺陷、自感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信心等因素导致。
搞清楚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从老师的角度,都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所以,我们要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处处细心观察,留意孩子在学习上的一道道“坎”,帮助孩子跨越过这些“坎”,学生就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这是动力,是激发兴趣的起点。例如当他要举手发言时,一定及时给机会,并适时地给予适度的激励,让学生在激励性的语言中找回自信;当他主动质疑时,应耐心认真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当他不注意听讲时,应有亲切的目光暗示他集中精力;当他不能按时交作业时,应先考虑一下学生当天作业是否偏重;当他对批评有抵触时,应首先分析教师对他的批评是否符合实际;当与他谈话时,应首先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当他思想出现反复时,应首先防止教师自身的急躁、怨恨等情绪;当他接触新老师时,应先向师生双方介绍各自的优点,增进他们的好感;当见到学生家长时,应肯定孩子的优点,协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对那些厌学已经发展到整天迷于游戏的程度的学生,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先分析原因
1、孩子是因为厌学才沉迷游戏,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学习并不是百分之百枯燥的,文字的艺术,物理、化学的奥妙,数学的变幻莫测都很有趣的;
2、如果是因为讨厌学校才沉迷游戏,老师则应该建议家长给他换换环境;
3、孩子是因为沉迷游戏才厌学,教他玩一些知识性强一些的游戏,把他引导到学习中来。
找出厌学原因之后,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所有这些都需要家长不但做好计划,还要在时间上做出牺牲,并有足够的耐心;
2、家长联系老师一起交接控制、约束孩子课余时间的活动;现在这孩子已经基本失去自制力;
3、用引导孩子参加其它活动(各种可能的体育、文艺、集体趣味)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直至达到转移孩子兴趣的目的;
4、苦口婆心讲沉迷于游戏的害处:如体质差,长不高,视力差难看,成绩差将来自己
生活差等(有时找一些较为极端实际案例讲)。贵在家长、老师自己要持之以恒,要有在此过程中孩子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
5、要学会正确的引导他,玩游戏是他的兴趣,你就要想办法从这方面入手,让他对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在都是在玩电脑游戏,你可以尝试让他自己开发小的游戏让别人来玩,当然,他若不会你可以找个会电脑的人教教他。让他从这方面知道学习及知识的重要性。
(四)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处理部分学生的不当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一般人们认为,不当行为与个人的贫穷有关,但是在学生中不全是这样。
从心理上分析,初二年级学生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但同时,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甚至一些家庭条件很好的女孩子也有这种行为,和常识中认为她们胆小不敢做事的想法不同。
除了心理原因之外,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致使孩子见到什么新奇东西都想据为己有,某些家长纵容孩子贪小便宜,也容易诱发不当行为。
教育预防方法:
1、批评教育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任何不当行为的产生都有一个特定的动机,因此,批评教育学生一定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性格、身心状况、家庭背景等,并找准不当产生的直接动因,做到有针对性地批评教育学生,同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信任感化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任,则会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学和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会像纸牌搭的小房子一样轰然倒塌。教育学生改正不当的错误甚至违法行为也需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3、扬长避短法
有不当行为的学生在性格上有这样的基本共性:胆大、心细。胆大、心细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它既能使人走正道也能使人走邪道。教育有不当行为的学生,如果充分发挥其胆大、心细的敢为性、慎密性的长处,较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不当行为的可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从根源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在发生。
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我们要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四、效果监测
通过上述的奖励及机制以及定期的班会课来检测效果,尤其是在班会课上要进行学生间的互评与自评,让学生们自己来总结这一段时间内同学和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有缺陷,并将这些做成成长记录表,让学生亲自感受自己的成长。
第二篇:班级管理学班级管理方案设计
班级管理方案设计
班级文化简而言之即: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于其思想、行动、言论的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和。班级文化是隐形的课程资源,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第一部分:本方案的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第二部分:步骤、任务与方法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条件
1、班级整体面貌好。重点看广播操的集队、进场、做操、退场的精神面貌。
2、班级日常管理较好。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讲台、墙壁无乱画迹象;服装规范,发型规范,无人戴首饰,无人带手机课堂。
3、班级有书柜和一定量的书刊,学生读书气氛浓;
4、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受大多数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室内布置应本着清新、简洁、明快、教育性强的原则进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使班级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体现出集体个性,为班集体注入生机和活力,避免形式主义,避免应付了事。教师职责
各班级的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班主任老师要加强指导,认真听取学生汇报,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搞好本班文化建设。任何班级不经班主任同意不得擅自组织活动,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一)准备与设想
1、选择班级文化特色
新生入学后,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我们的班级一般以城市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2、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们的学生构成以城市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于是,“提升和完善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二)实施细则
1、静态文化建设。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主要措施:
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②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
④在课桌指定位置贴上“自我激励卡”,内容包括:姓名,爱好,理想大学,喜欢的名言,班主任寄语。
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班训。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
⑥后墙设计黑板。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换,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通过富有新意的板报创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⑦教室后黑板的两边可以贴些学生的自创“名言”,理想宣示,或贴些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等,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展示个性,定期更换。⑧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和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也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⑨在班级后面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小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来源可以自订、班订、教师提供、学生捐献等方式。
⑩学生设计班级口号,评选班歌,定期征集作文、美术、书法作品,在班上展示。
2、动态文化建设
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措施主要有:
①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②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完成学校的要求,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如:“我的人生设计”、“文明与素质”、“勤学与巧学”、“我赞赏,我希望”、“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让友谊之树茁壮成长”等。
③上好“阅读课”,养成读书习惯,多写读书笔记,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④分组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⑤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搞好两个活动,可以这样设计:单周是“炫出自我”才艺展示活动;双周是“读书会”活动。
⑥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⑦编辑班级学生优秀作品集,争取一学期一本。
(三)操作说明
①让学生自己动手。各班学生自己参与设计与布置,如黑板报的主题诞生于班级学生集体的智慧;板报的题材来自于学生关心的话题。参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与班级小岗位结合进行包岗到位的,将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几组进行轮换。②让学生自己讲解。让每一个设计都会说话,让学生懂得所说之话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介绍。随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讲解的要求,如明确栏目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作用;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介绍;知道作品来历与作者意图;通过介绍,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增进对集体的热爱与同学的友爱。③让学生自己评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班级在布置过程中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评比,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我们还将组织各班参观交流,研讨借鉴各班的经验。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第四部分:效果检测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加强“立体化”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构建适合课程改革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相信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体本身一定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
第三篇:五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案设计
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案设计
——某乡村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4人,他们皆来自周边附近的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如吴同学(男)和杨同学甲(女)都来自乡镇干部家庭,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
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良好,学习刻苦,进取心强,但也有十来个学生学习懒散,进步不大,班级里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此外,班里个别同学(杨同学乙)因其父母闹离异而变的不爱学习、有较强的厌学情绪,性格孤僻,经常沉迷于电子游戏,在家也不听长辈的话,成为人们眼中的双差生。因此,作为班主任,既应该继续加强转化差生的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要帮助学生脱离阴影,重新专心于学习。
本班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纪律,按时上下学,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可以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书写端正,但是也有小数几个同学,平时贪玩,上课总不能按时到学校,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晚自习老师不在时经常早退,他们欠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争取能够让他们明白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与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在第一学期中期考试前,学校按照县教育局的指示,接收了两名外县的男同学的暂读申请,但由于多个原因,在很长时间内,他们也没能被全班同学所接纳,没能和班级里同学打成一片。
学校晚上规定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要上晚自习,结束后学生自行回家。班级里有小部分学生在回家路上喜欢玩水玩火,男同学在半路上吓唬女同学的情况。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偷人家果园的桃、瓜等,被抓后被告知学校,影响学生自尊心和班级荣誉。
面临人生中第一次升学,为了在初中学校更好的“保护”自己,开始在班级里自行组织自己的小团体,拉帮结派、桃园三结义,各成员间相互请客以联络交流“感情”,男同学喜欢讲哥们儿义气,班里开始出现个别“小罗汉”(小流氓),偶尔有同外校和别班同学打小群架事件发生。
随着学生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例如部分学生(吴同学和杨同学乙)间出现类似或者就是早恋的情况,且在班级里是公开的事件,影响同学关系的正常维持与发展。青春期的教育和辅导显得越来越明显。此外,本班有部分(李、王、张))学生劳动的意识差,不愿主动参加劳动。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做好转化“特殊生”(差生,包括双差生)工作
所谓“差生”,就是在学习上或思想品德及行为上与同龄的孩子比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要正确对待“差生”,就必须正确认识“差生”。学生后进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把后进生教育好。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后进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按照班集体和教师的教育影响的强弱和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与否,他们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为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其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1、热爱学生,使其消除疑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后进生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后进生尽管不断出现问题,不断承认错误,有时也有进步表现,但本人并不一定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性质、危害以及克服缺点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为此,班主任可向他们提供有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到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特别是要用身边的,他们熟悉的一些人的转化事例来教育他们。通过这种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班主任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别人笨,自己一定能够学好。其次,经常与课任教师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争取到课任教师的配合,为他们“开小灶”、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当他们只要有一点的进步,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能逐渐地提高
4、班主任应该注重培养和保护“特殊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集体荣誉感,消除阻碍其进步的心理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头来走路。”这就是要使每个人都看到自身的力量、价值、对未来都有希望,充满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特殊生往往缺乏这种心理。如:犯过错误或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都有一种态心理,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即使自己尽力做了好事,别人也不会说自己好,因而存在“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像这种学生我班上就有好几个,那么,在学习上我就放低要求,只要他能尽力去完成就行了,对行为方面就要认真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苗头,就给予表扬,倍加爱抚和扶植,这样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信任和支持,从而迸出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同时,班主任还必须使后进生在增强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鞭策他们珍惜荣誉、改正错误行为。
5、建立新型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因素并不主要,学生中的智力区别并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周围人群的评价。师长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教师的目光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亮。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从而对其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就要强一些。相反,如果所获得的评价多是消极、否定的,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因此,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奋斗之火,使他们懂得,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自己的命运也是由你自己掌握的,告诉自己,人不同于其它物种,人生来就具有一种特权-----选择权。让这些“差生”选择“我还行”,“我还有希望”。不要选择“我不行”,“我没有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最好的决定就是立即行动:每天给我10分钟,早晨2分钟向导语:“今天,我开始新的一天。„„”;2分钟阅读:读一段书或读一段英语或读几个英语单词;中午2分钟做题:做两道数学题;晚上2分钟写反思:①我今天是否完成了小目标?②我今天又学到了些什么?③我今天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④今天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⑤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睡觉前2分钟锻炼:俯卧撑、仰卧起坐或练左手写字。
感悟: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给学生对一些鼓励,不断总结,是自己不在班级管理工作时间不断成长。转差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我们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作为班主任在转化差等生时既要注重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要有耐心和信心完成这一工作,否则要做好此项工作只能是一个字“难”!
(二)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英国思想大师怀特海说道:“我们现在仍坚持认为,发展的本能来自内部,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做出的,纪律是自我约束,成果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首创精神。”那么教师做什么呢?怀特海说:“教师具有一种双重作用:他们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的环境。他的作用是避免浪费。”他的意思是教师的作用与责任是创造环境,创造一个以自己的人格精神和个性激发学生热情的发展环境,创造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与促成学生发展的环境。这是一个人为整合的环境,所以,这个环境能够避免浪费。而在我们中国的学校里,这种整合环境的责任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班主任的身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是胜过父母,班主任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的言语就是圣旨。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认识自我是人对自己本身的反省和认识。少年儿童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指导学生,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比如,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写写阶段总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及如何改进;自己这段时间在哪方面有进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或者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互相交流。让学生对班上的每位同学轮流进行优缺点点评,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自身的优点,树立信心,让每位学生明白,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是有闪光点的,也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同时也令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缺陷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进。
2、创造机会,让学生查找不足,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行为的自我约束,在“规矩”中去成就“方圆”。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努力创设民主的管理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管理。可在班级内实行班委负责制、全员岗位责任制与值日生负责制相结合。班主任可以把班级的各项任务细化,全员参与,让全班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管理好班级的事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事。值日生工作细化整理后打印上墙。实行“人人有权,人人有责”。这样使全班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工作能力,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自我管理意识。对于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应起指导者与保护者的作用,学生做得不好的要耐心讲解,教给他方法,学生有了难题给予帮助,有了委曲可以倾诉,作为一个爱学生的班主任,本身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班主任要勇于为班级的过失承担责任,保护学生,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为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创造宽松、安全的环境。
3、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塑造自我,激励自我
自我激励是行为的内化过程,它把学生的自我目标变成持久的约束力,从被动实现目标转变到主动实现目标。这一阶段班主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途径的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几次大的班级的活动。首先可开展朗读比赛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的习惯。通过一些优秀生的上台演讲,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还可以举行绘画比赛,为平时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好的作品贴在墙上并予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信心。
4、评价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重新认识
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自我评价不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最终环节,它既是上一循环过程的总结,又是下一循环过程的开始。通过学生与班主任的评价与反思反思后,学生认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后制定改进目标,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三)采取激励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来帮助孩子度过厌学难关
学生厌学,是我们身边普遍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家长老师的压力等情况下,产生了厌学情绪,情况有轻有重,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要考鼓励、减轻负担来帮助厌学孩子,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对于有轻微厌学的学生,长期这样反而助长了其懒惰心理,心安理得地不努力学习。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与各种教育因素密切相关,帮助厌学的孩子,就应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厌学的情况,班主任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搞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原因可以从下面四方面来分析:一是教学因素,课程负担过重,作业压力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首要原因。二是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偏爱、授课枯燥无味、教师不恰当批评引起反感等导致学生厌学;三是家庭方面的因素,父母强迫学习、家庭不和、打骂引起委屈愤懑等等;四是来自自身因素,因为生理缺陷、自感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信心等因素导致。
搞清楚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从老师的角度,都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所以,我们要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处处细心观察,留意孩子在学习上的一道道“坎”,帮助孩子跨越过这些“坎”,学生就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这是动力,是激发兴趣的起点。例如当他要举手发言时,一定及时给机会,并适时地给予适度的激励,让学生在激励性的语言中找回自信;当他主动质疑时,应耐心认真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当他不注意听讲时,应有亲切的目光暗示他集中精力;当他不能按时交作业时,应先考虑一下学生当天作业是否偏重;当他对批评有抵触时,应首先分析教师对他的批评是否符合实际;当与他谈话时,应首先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当他思想出现反复时,应首先防止教师自身的急躁、怨恨等情绪;当他接触新老师时,应先向师生双方介绍各自的优点,增进他们的好感;当见到学生家长时,应肯定孩子的优点,协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对那些厌学已经发展到整天迷于游戏的程度的学生,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先分析原因
1、孩子是因为厌学才沉迷游戏,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学习并不是百分之百枯燥的,文字的艺术,物理、化学的奥妙,数学的变幻莫测都很有趣的;
2、如果是因为讨厌学校才沉迷游戏,老师则应该建议家长给他换换环境;
3、孩子是因为沉迷游戏才厌学,教他玩一些知识性强一些的游戏,把他引导到学习中来。例如:《大航海时代3》能用到二元一次方程。
找出厌学原因之后,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所有这些都需要家长不但做好计划,还要在时间上做出牺牲,并有足够的耐心;
2、家长联系老师一起交接控制、约束孩子课余时间的活动;现在这孩子已经基本失去自制力;
3、用引导孩子参加其它活动(各种可能的体育、文艺、集体趣味)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直至达到转移孩子兴趣的目的;
4、苦口婆心讲沉迷于游戏的害处:如体质差,长不高,视力差难看,成绩差将来自己生活差等(有时找一些较为极端实际案例讲)。贵在家长、老师自己要持之以恒,要有在此过程中孩子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
5、要学会正确的引导他,玩游戏是他的兴趣,你就要想办法从这方面入手,让他对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在都是在玩电脑游戏,你可以尝试让他自己开发小的游戏让别人来玩,当然,他若不会你可以找个会电脑的人教教他。让他从这方面知道学习及知识的重要性。
感悟:“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擅长雕刻的国王,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期望投在雕塑美丽少女的形象上,结果雕像真的复活了。而这个故事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就是说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爱,在老师的关爱下他们会朝着老师的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老师应该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热情和期望投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希望,并会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奋斗。对待优秀生如此,对待困难生更应该如此。
(四)“早恋”问题,分清真假,宜疏不宜堵
遇到学生的“早恋”问题,无论家长或教师,都是十分棘手的事。
早恋产生原因
(1)早恋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容易产生朦胧的性意识。但是早恋是单纯和冲动的产物。早恋者出于冲动,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理智,缺乏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理智思考。
(2)早恋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现象,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张扬个性”的口号,使部分青少年丢掉了传统的含蓄与矜持,接纳了西方开放的性观念。(3)早恋是当今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的苦果。社会(包括网络)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性信息使学生产生模仿的冲动。
(4)早恋是不恰当教育方法的附生物。管制过分严格,或方法不当,缺乏爱心关怀,学生感到压抑,易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
(5)早恋又是压力的产物。学习成绩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产生早恋机率大些。他们利用两性交往,寻求同龄异性的关怀,来缓解压力,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6)电视剧的影响,让学生产生对爱情朦胧的向往。
如何正确对待小学生早恋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避免早恋?
其实“早恋”不可怕,“早恋”分真假,细心辨真假,宜“疏”不宜“堵”!(“真性早恋”和“假性早恋”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辨别不清,容易将事情推向反面。)在处理小学生早恋、引导学生避免早恋问题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追根溯源,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实施生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目前,全国上下都相当重视青春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青春期卫生保健的知识,从而减少对异性的朦胧感和冲动感,有着减少早恋比例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早恋问题之根本。
2、要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自尊自爱。部分早恋同学在公共场合有着较亲密的行为。现在学生中堕胎现象逐年增加,特别是放假期间。这些可以说都是青春惹的祸。对这一问题,我们教师千万不能以异样的眼光看早恋学生,相反要教育他们积极向上,懂得自尊自爱,如果真正懂得自尊自爱,就会积极向上,就不会沉溺于早恋。
3、要理解,切忌粗暴干涉。人们会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男孩或女孩学会与异性交往是一件大好事。大文豪歌德曾说:“哪个少女不怀春?”不要夸大问题的实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在青少年心理卫生讲座中讲到:“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你越是压抑他的欲望,那种偷偷摸摸的爱情,反而让他觉得更具诱惑力,所以,你要允许他有适当的接触。”
4、学会尊重学生,尽量丰富学生的社交。相当数量的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如果设法扩大其交往的队伍,而不是单独与某一个异性伙伴独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酸涩的早恋。
6、家校密切配合。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往往相当重视早恋问题,但是学生的家庭不一定重视,有时是有心无力,有时是有力无心。这样给早恋问题带来了隐患,甚至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不再是难题。当然,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对此起到积极的作用。
7、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做。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进行个别的谈心教育,寓教育于谈心之中;有的只需通过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则需要进行悄悄地说理;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有说服力的批评;有的还可以巧妙地进行“冷处理”。总之,千万不能“热处理”——当众训斥,搞得学生抬不起头来。
感悟:
在处理对待小学生早恋的问题上,我们作为班主任和老师一定要谨慎为妙,不可鲁莽处理,分清缘由,区别对待。既不要任其发展,也不可影响学生学习和同学间的和睦、有好的友谊。
(五)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处理部分学生的偷盗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一般人们认为,偷窃行为与个人的贫穷有关,但是在学生中不全是这样。
从心理上分析,五年级学生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但同时,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甚至一些家庭条件很好的女孩子也有这种行为,和常识中认为她们胆小不敢做事的想法不同。
除了心理原因之外,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致使孩子见到什么新奇东西都想据为己有,某些家长纵容孩子贪小便宜,也容易诱发偷窃行为。
教育预防方法:
1、批评教育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任何偷盗行为的产生都有一个特定的动机,因此,批评教育学生一定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性格、身心状况、家庭背景等,并找准偷盗产生的直接动因,做到有针对性地批评教育学生,同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信任感化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任,则会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学和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会像纸牌搭的小房子一样轰然倒塌。教育学生改正偷盗的错误甚至违法行为也需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3、扬长避短法
有偷盗行为的学生在性格上有这样的基本共性:胆大、心细。胆大、心细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它既能使人走正道也能使人走邪道。教育有偷盗行为的学生,如果充分发挥其胆大、心细的敢为性、慎密性的长处,较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4、写信沟通法
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谈论偷的事实,有时让学生很难堪,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就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教师应尽量避免在大众场合处理偷盗问题,特别是不能把学生的偷盗问题作为自己的“破案”成果来宣扬。否则,学生会被孤立起来,想改正的愿望破灭,失去改正机会。尝试着用写信之类方式与学生的心灵取得沟通。使学生的自尊心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初次偷盗的学生改正错误。
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偷盗行为的可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从根源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在发生。
(六)正确引导班级小团体,首先看一组数据: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步发现在兴趣、活动方式、态度等方面相互接近和相容的对象,形成同伴关系,同伴之间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逐渐提高,便发展成小团体。心理学研究表明,班级中的小团体,每40人左右的班中有8~10个,50人左右的班中有10~12个,60人左右的班中有11~13个。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小团体数也就越多。班级中的小团体规模以2~3人为最多(占68%),4人规模的小团体占18%左右,5~6人及以上的小团体在小学高年级才出现。
通过以上班级基本情况,我从中找出了几点班级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和好的现象并且附上解决的想法。
首先,他们如果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情感的话,作为班主任就要注意了,他们对如何保护自己的理解是有误区的,并且现如今在自己班里是缺乏安全感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过早的接触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那种对于小学生来说,原本天真烂漫、童年无忧的思想情感已经过早的被颠覆了,但是由于年纪还小,他们对于如何融入社会(集体),对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同学关系不和谐,师生关系不坦诚,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等。作为班主任,我应该高职学生我们的生活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老师,父母,同学都是爱我的,在这里,班主任作为一个沟通老师、家长、同学的桥梁,是他们感情的传递着,旨在让学生对生活的环境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增强他们对周边的自信心,从而信任老师、家长、同学对他们的保护;另外,教学学生应该自力更生,只有强大起来了,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们。我们的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团结起来就无所不克。
其次,学生对于升学有一定的压力。班主任应该想办法如何帮助减轻学生升学的压力。人往往会因为无知才害怕,对于他们来说,升学的压力也许应该只是一点点,将来的路还很长,考中学是必然的事,上大学也是必然的事,我们应该无所畏惧。作为班主任,我会在班会课上给同学们传达一些升学的知识,并且在日常的管理中,给大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室的布置,课外活动的开展,带领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等。
再次,搞小团体主义,拉帮结派这些词用在学生身上,似乎真的显现出来的现象是班集体分裂,班集体不团结,但是换一个词,寻找知音、桃园三结义,或许了一些词性,我们对于学生的理解有时另外一个层面了。我们提倡学生在保证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形成铁哥们亲姐们,甚至闺密、兄弟,朋友交的多,也应该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大体上还是不应该把学生想得很坏。五年级的学生,若是犯错误,也应该大部分归结于年少无知。作为班主任,我回开一个主题班会“大集体和小集体”告知同学班集体和小集体的关系,并且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最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告知教育我们的学生,集体的含义。
最后,班里开始出现个别“小罗汉”(小流氓),偶尔有同外校和别班同学打小群架事件发生。这个事件,的确负面影响很严重,不管是对于这些学生本人,对于班级对于学校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班班主任是应该极力规劝的。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既面临着升学又面临着青春期,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硬碰硬的。首先得找出学生这么做的原因,是出于年少无知更多,还是被关爱得太少更多。一般学生会很有激情参与这样活动,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父母要求他这么去做,是父母给的教育给的关爱太少,试想一个有家庭温暖的孩子,他哪来的闲余时间去外面拉帮结派?多会沉于在家庭的温暖当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习不理想,班级地位低,老师关注少。在这种多维的情感忽视下,为了寻找平衡而投入到他认为他能如鱼得水备受重用的组织当中去,于是他选择了校外的群体帮派当中去。作为班主任,在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上,可以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决方法:
1、班主任应该进行家访,跟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一定是背着孩子的,作为学生,很担心老师和父母背着自己说些自己的事情,不管是什么事,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私,学生也一样。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并且嘱咐不要打骂等过激的教育,而是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以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做好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2、班主任应该在班级里将一些易于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们,然后当众表扬,满足学生的虚荣心。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温暖,知道老师同学是器重他们的,并没有抛弃他。
3、鼓励同学们跟他玩,劝他不要再去外面打架了,有时候同辈群体的一句规劝,胜过老师家长的一席唠叨。
4、在班级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充实起来,不要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去结识外面那些不良少年。
5、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找回学习的自信。
最后,如果某个小团体的活动影响了成员的学习、健康或者违背了常规,教师必须及时地提出明确要求和必要的限制,并向他们说明道理。对于少数受社会不良分子影响而出现违法行为的小团体,则要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他们与不良分子的社会联系,并加强法制教育。感悟:
小团体的存在能满足小学生归属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由于小团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活动目标和行为规则,因此,小团体的存在对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小团体是一个群体,所以,教师既要了解和尊重个人,更要了解和尊重群体心理,与他们接近,同他们交流,充分利用教师的权威和人格力量,利用班级的力量,把各种小团体的活动纳入健康的轨道,充分发挥小团体在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七)让插班生融入到集体中来
一个人来到新的生存环境里,一切都感动十分陌生,一个成年人都会有这种感受,更何况一个小学生。因此,他们最渴望的是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最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最愿意在新的班集体里表现自己,从而迅速将自己融入新的学习环境里。如果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忽视了这一点,孩子们思想上必然会产生新的隔膜,心理压力必然会与日俱增,从而产生厌恶之感,导致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这样下去,对于一个孩子将是多么严重的后果!所以每当有插班生进班时,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邓旭这样留守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学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插班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他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我们要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总结
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工作方法有成千上万,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方法,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归纳总结出适合班级的管理方案,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篇:班级计划管理方案设计
高二四班期中考试家长会计划
活动目的:与家长一起交流分析期中考试成绩,探讨可能导致学生成绩退步的若干原因,如:玩手机,早恋等。找出解决办法。
活动内容:
1、学生家长签到、下发期中考试成绩单以及学生奋斗目标
2、班主任致言并作简单自我介绍
3、家长观察分析成绩单,班主任介绍可能造成学生成绩退步的原因
4、家长思考,互相交流
5、家长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单独交流
6、结束
时间安排:
1:30-1:50准时签到,统计与会家长人数,下发期中考试成绩单以及学生奋斗目标 1:50-2:30班主任致言并作简单自我介绍
家长观察分析成绩单,班主任介绍可能造成学生成绩退步的原因
家长思考,互相交流
2:30-3:00家长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单独交流
人员分工:
语文老师提前在黑板写好欢迎词
两名走校生贺文杰和张晶洋负责签到及下发成绩单、学生奋斗目标
题材准备:
年级统一准备
效果评价:
家长与会率不到百分之百,但大部分家长到了,并和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进行了交流,整体所用时间比预期长,我忽视了兄弟班的学生家长对学生化学成绩的关注问题(我担任兄弟班化学教师),以后还需注意时间上的安排。
第五篇:班级学习管理
班级学习管理
何丽娜
这一学期开始,我迈入了教学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个九年级班主任了。九年级学生的变化当然没有八年级时变化那么大,但是,学生的波动还是很大的。有句话这么说的,到了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然,这是指学习成绩。我也反思过,哪些东西会影响学习成绩。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单单在那里思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对《班级管理案例》的自学,我逐渐明白有以下的因素影响学业成绩:教师期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能力、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课堂纪律。当然,最不用讲的是课堂纪律。因为这点,基本上老师们能达成共识,就是课堂的纪律如果失控的话,那么,这门课的考试成绩肯定是很糟糕的。当然,这里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区别的。书本中列举了好几种策略,如:规范并完善课堂纪律、积极发挥教师和群体作用、有效安排课堂任务、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以及五大原则:以人为本、最小干预、预防为主、因材施教、发展性原则。其实,理论上这么说,还需实践的琢磨,我始终坚信一点,一个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老师,而且课堂上如何安排设计是很有讲究的,备得精彩,学生自然会认真听,很无聊的课,学生自然不愿意听。当然,还跟老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期望,其实就是讲皮格马利翁效应,当然,期望要有的,但是要适当的期望,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落在最近发展区里。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功课感兴趣,自然而然地,会用心读书。我想作为一名任课老师,其实,培养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浓厚的兴趣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会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但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呢?当然,幽默、风趣、上课精彩等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比如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对这门功课也逐渐喜欢上,叫做爱屋及乌吧。这点,小学和初中生是非常明显的。书本除了谈到老师之外,还讲到一些方法,比如学习活动,尤其是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建立,从语言和行动上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比赛和与他人比赛,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都能培养兴趣。
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其实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学生会更喜欢这个老师,更亲近这个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啊!所以,那天在听李镇西的报告时,说到童心,其实,一个老师要是没有童心,他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一颗童心,一颗真善美的心,是很难的,甚至有些学生都已经丧失了这颗童心,真是悲哀。
我们也都知道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益终身。还有一句话叫做“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其实,优秀这个东西,很难界定的。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它能把我们对学生的外在的强制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要求,这是把外在的规范内化的过程,所以,初一阶段,我们一直强调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行为习惯的基础,就是学习习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给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方法。这句话,是从这本书中摘录的,很有道理。但有一点,我们要认识到,习惯是能培养的,而且是能改变的。只要是习惯的问题,肯定是能改变的。甚至有种说法,说21天能培养人的习惯。那如何养习惯呢?它经历了引发动机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启发自觉阶段。当然,如果是行为习惯的话,还可以在开始的时候采用适当的强制性措施来实行,这点是有用的,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形成一个习惯了。这时候,是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强制性问题了。当然,道德的约束、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还是在的,但它内在已经生根发芽了。对于学习,其实,一开始,稍微有些强制是可以的,但是关键还是兴趣的激发和思想内在的对学习的重视。
我不想多讲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和学习能力。因为学习态度很多时候是三方面的综合作用,学校(老师、班级)、学生自己和家长的共同作用。有些时候,我们做老师的很无奈。学习意志力的培养,说实在话,跟现在的孩子,很难培养。现在的孩子,有几个是做家务活的,有几个是经常帮忙做事的,又有几个是敢于与困难斗争的。学习能力是逐渐培养的过程,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至今想想,仍十分有趣。有些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很害怕,不知如何去解应用题,甚至根本理解不了题意。这位老师怎么办呢?他后来编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生活问题册,讲生活中的数学趣题,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对问题的把握和理解上了一个层次。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吧。但可惜市面上,这种书,根本看不到,要是有这样的一本,该多好!
学习计划,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要想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就得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比如对时间的安排,对一门功课该怎样做的安排。我上次在看高考状元写的经验之谈的书籍中,我发现每一位状元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而不单单是跟着老师走。因为老师的计划是针对全班的,而个人的计划是针对自己的。这有很大的差别。
学习方法,这个我们谈了很多了。具体每门功课,有每门功课的方法。关键还得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其实,理论都是摆在那里的,它指导着我们的实践活动,但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还得看看理论。想起了哲学老师的话,从实践中来,回实践中去,与所有班主任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