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评课标准[本站推荐]
小学数学评课标准
一、课堂真实,不做课
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情趣是一种高于兴趣的,内在的学习品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学生有思维的碰撞、有争论、有遇到困难的迷茫、有顿悟后的豁然开朗等等。
二、善于创设趣味化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打破了学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如在教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时,我故意穿着扣错扣眼的上衣走进教室,顿时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我装作莫名其妙的样子问学生:你们笑什么啊?一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的上衣扣错扣子了我追问:你们为什么觉得这样穿不好看?因为衣服上的纽扣是配对的,像老师这样乱扣就会很难看,谢谢你们的指正,要想好看就要扣在对称的位置上。接着我就引出轴对称图形,再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正面,说出哪些是对称的,并指出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对称特征的图形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回归学生生活,让数学课具有生活味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学生对“面积”的了解虽说并非一片空白,但也只是停留在“词”感觉上,并没有和数学产生联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之初,我就让学生摸身边物体的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面。在建立面积单位大小表象这一环节又开展了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如,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再如,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的面。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的道理,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就会切实地感受到。同时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
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学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引导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育中显得犹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新课标下的教育。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
五、要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所有学生在上数学课时都学有所得
七、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化解上课时遇到的一些难题,让学生高兴地“笑”。
教师不但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兴地笑起来,往往会有超出预料的效果。
总之,教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有不同的方法,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凡在教学中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相信,随着我们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们的数学课堂将活力焕发,课堂将更加精彩。
第二篇:小学数学评课
小学数学评课模板
()年()月()日,区举行了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本节课中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这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老师的《
》这节课中,教师依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地创设情境:课前
,引导学生
,从而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中
选择等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时,一定要关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
》一课,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
。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的过程中,体验
。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又如,也是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个学习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以“
”的学具为载体,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有几种
方法,再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摆一摆,最后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得
方法。在引导搭配的表示方法时,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在纸上用数字、字母、文字等形式来表示,并用连线的方法连接起来。这些都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悟的。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了学习活动,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经历了实物操作(摆一摆)到图形符号(即用数字、字母、文字等连一连)的过程,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而且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并且能充分地感悟:只要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搭配找出来。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设计以下练习:
„„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练习设计具有趣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老师都精心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等形式的练习。设计这样的游戏类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作业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第三,练习设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如,“
”这一道练习题:
,考查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也是课堂数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今天这节课中,老师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如,教师在提问时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
” 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此外,教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总之,在这节课中,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三篇:小学英语评课标准
一、课程标准
首先,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定义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描述,不是对教学的具体规定。它是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应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
按照国家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参照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我们可将小学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以及我省少数民族多,教育落后的具体情况,暂时分为: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为第一阶段;五年级到六年级为
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到: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口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文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能努力达到: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相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的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方面的具体目标描述是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小学阶段强调的是听、说、读、表演能力。语言技能的目标是学生在各个阶段“能做什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第一阶段具体目标在听做能力方面: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在说唱方面: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能根据表演猜意思、说词语,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语。在玩演方面: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表演简单的英文歌曲和童话剧。在读写方面: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协助下认读所学的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第二阶段具体目标在听说读写做能力方面: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在说方面: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能应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在读方面: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和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和短文。在写方面: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在玩演视听方面:
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能表演英语歌谣或简单的英语诗歌3卜40首(含第一阶段要求),能唱英语歌曲3卜40首(含第一阶段要求)。
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方面的具体描述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方面的内容。第一阶段的具体目标是学生学会模仿英语的发音,简单词汇的发音,会用简短的句子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的具体目标是学生应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则,了解单词有重音,学会读音清楚,语调自然,学习有关第二阶段知识范围内的600一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知道动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道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
课程标准在学习策略方面的具体描述是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第一阶段的具体目标描述是教师起主要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有意识地帮助下逐渐了解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二阶段的具体目标描述是学生能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能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对所学习的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尝试阅读英语故事以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课程标准在文化意识方面的具体描述是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也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具体目标描述是在学习中学生应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艺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日。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判断行为。这一定义说明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课程评价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和形成,不是鉴定和选拔。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已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判断,测定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它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如果评价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相反,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学生的学业评价包括: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编制学业评价的试题;实施以测验为主的评价活动以及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几个方面。英语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有许多(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和笔试。听力测试在考试中的比例应不少于是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辩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3—6年级英语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3—4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察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5—6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听和读的技能,形式应尽量生动活泼。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也能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四篇: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符合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
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在 课堂中的行为规范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学习效果。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3.本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四、语文教育特点。
1.注意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2.注意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3.根据汉语言文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识字写字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和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3.引导在语言实践中运用。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
1.加强朗读教学,注重感悟的阅读方法。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表达
1.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3.有具体过程和方法的指导。4.重视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5.关注儿童生活实际。
五、教师教学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 4.板书工整简洁、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进行评价实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其次,评价要适当注意灵活性。评价指标既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考虑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当地教师的实际水平,避免操之过急。同时,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评价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比如评专题研究课,就应紧紧围绕专题进行评价,非专题性的问题可以适当从略。又如,有的课用的是带有实验性质的某种教法,评课时就要围绕该教法的要求来衡量。再如,对较差的课,要多从教学常规方面挖掘一些优点,建议方面的要求不宜过高;对较好的课,则重点抓住教改方面的优点予以肯定,提建议时要求可高一些,促使教师精益求精。如果评课时不注意评价的策略,则很难取得评课的实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 价 项 目分 值得 分
一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40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3 对教材理解准确,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4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注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 师生关系融洽,有多向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
语文学科特殊要求7 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教学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现文道统一,语言、思维和情感统一。9 能根据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符合语文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应要求。教学基本功 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普通话标准,朗读能力强。11 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点拨、诱导,善于应变。12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含板书),目的明确,操作得当,效果明显。教学效果13 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20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够提出问题,善于发表见解,乐于参与,敢于创新。15 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和到应有的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篇: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听课与评课
无论是传统教研,还是目前大力倡导的校本教研,听课与评课都是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但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在听课、评课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听、评课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效地听课、评课,需要正确的方法和程序。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的特点,就听、评课的操作方法、技术和相关程序做一些探讨。
一、听课
(一)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克服听课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此,听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做细相关的准备工作。
1、明确听课目的
首先,要弄清听课的类型。一般来说,听课大概有三种类型。一是优质课,二是研究课,三是随堂课,四是辅导课。
然后,要根据课型确定听课的目标。
――听优质课。优质课的献课人大多是骨干教师,主要是骨干、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输出。对于这类课,听课人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吸收授课人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
――听研究课。这类课往往带有实验、探究的目的,听课人要以积极参与的态度,对教学中变革、探索的成分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检讨教学中的得失。
――听随堂课。这类课一般是常态课。听常态课时,听课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取舍,注意发现经验和亮点,增加自己的教学积累。
――听辅导课。这类课一般是指“师傅带徒弟”的课,学校往往确定了“以老带新”的结对帮扶成熟教师或骨干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主要通过听课、评课来实现。听这类课,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新手的有点,更要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辅导课可以“师前徒后”,也可以“徒前师后”。
2、了解教学内容
听课前要对本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规范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重点要了解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同时,还应对听课班级的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一些了解。
3、准备相关材料 ①课本。
②本节课的教案(由授课者提供。如没有印制,听课人应课前参阅听课人的教案,或课后翻阅授课人的教学设计)。
③听课笔记。
④课堂评价量表。
⑤相关记录工具:如“时间和活动过程双向记录表”、学生活动微格记录表等
(二)课堂观察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观察既要观察教师,也要观察学生。
1、观察教师的教
观察教师的教的重点内容: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准确,教学目标如何实现;(2)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3)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如何展开教学过程。这是重点内容,重要的是观察教学过程如何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5)教学目标达成度。既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还要观察教学任务的生成与转化。(6)课堂教学氛围。
(7)体现的教学理念,渗透的教学思想。(8)教学表达与板书。
2、观察学生的学
(1)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的长度。(2)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与长度。(3)学生的积极探究状态与长度。(4)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
(5)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把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达成的学习目标作为课堂观的关键点。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否被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受到积极的影响。如果有条件,听课过程中或课后,听课人可对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测试(抓关键,以口头测试为主)。
(三)课后反思
听课人不是旁观者,听课的目的,一是提高自己,二是帮助别人。因此,听课的过程中和课后一定要积极思考,既要积极吸纳别人的经验,又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课后的反思进行有序的整理,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评课
评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还是专家引领的重要阵地。评课既要反对只讲好话,相互奉承,也要反对只说缺点,相互诋毁。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授课人共同进步。评课前要充分准备,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轻重不分、条理不清。重点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设定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还应在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设计明确的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评价这节课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处理。但教学资源整合较之教材处理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对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评课时要从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取舍、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学生现有经验的有效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评价一节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展开
教学过程的评价要点,既要看教学过程的预设,还要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应变、生成与发展。
1、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五看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发挥。
2、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指教学环节或步骤。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是评价教学结构的主要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问题为核心”。
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以讲授新课为例,通常应有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教学小节、课堂训练(练习)等环节。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应十分注重给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练习安排较多的时间。如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整节课教师的讲授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的自学、自悟、讨论时间安排15-20分钟,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安排5-10分钟。也有学校规定,课堂练习必须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并完成配套教辅上的部分练习。
同时,还要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难点,是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是否有效的前后转换与连接,是否根据课堂突发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时间与环节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条件和手段校际差异大。因此,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即使同一节课,也要根结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阶段总会有许多瑕疵和不足,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评课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不要囿于惯性思维横加指责。
4、教学手段与工具的运用。既要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同时也要肯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使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技术。要客服片面强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倾向,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装潢门面而滥用。教学条件和工具的运用,关键要看是否适时、适当、有效。
(五)教师基本功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课堂教学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评课,要透过教学过程,看到授课人内在的教学基本功。
1、板书:一是看板书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画龙点睛;二是看板书字迹,是否工整美观,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强调书写的规范、美观;三是看简笔画,是否具备必要的简笔画技能。
2、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态的基本要求。对教态的较高要求,教师还应该仪态优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语言:准确清晰、精当简练、语调适宜、快慢适度,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课堂教学效率,即单位时间取得绩效,达成同样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学生学得越轻松越好、学习过程越快乐越好、学习负担越轻越好。
二是看目标达成度,主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这里要强调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仅看学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要看学生在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等方面收获。
三是看学生受益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益状态,从不单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各上层楼。
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结合听课时当堂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评课有理有据、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