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高职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的探索
中高职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的探索
摘要中高职课程研究是随着中高职发展而来的新课题,由此派生出其体系与目标的研究。本文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强化实践教学等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索微机原理指令系统教学方法寄存器
凡是学过程序设计的高级语言,都会有高级语言“易学好用”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些高级语言的语句是面向数学语言或自然语言的,因此容易接受、掌握,而汇编语言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计算机硬件特性的语言,相对来说,汇编语言比高级语言难学,既然如此,为什么至今还要学习和使用汇编语言呢?这主要是它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学习和使用汇编语言可以从根本上认识、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因为一台计算机执行一个任务,归根到底就是执行一个计算机机器语言程序。通过用汇编语言编制程序,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计算机是怎样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程序设计人员更能充分地利用机器硬件的全部功能,发挥机器长处。
2、现在计算机系统中,某些功能仍然是靠汇编语言程序来实现的。例如机器的自检、系统的初始化等等,至今仍然是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来完成的。
3、汇编语言程序的效率通常高于高级语言程序。这里的“效率”是指程序的目标代码的长短和程序运行的速度,如实时过程控制,常常是用汇编语言来编制程序。
鉴于以上理由,现在许多高级语言都设置有与汇编语言程序接口的功能,以便于用户用汇编语言编制某些子程序,完成与机器联系紧密的特定功能,提高高级语言程序的效率。中高职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一般以8086/8088为主要机型,它主要涉及机器内部的构造,特别是寄存器、寻址方式、指令系统、程序设计的方法、中断等内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中断的内容,是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汇编语言的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一、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根据我们对全校3000多名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调查表明,94%以上的学生希望教师政治素质高、知识面广、业务水平硬、谈吐儒雅、与学生关系融洽。因此,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认真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拓宽
知识面,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知识高度。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还要了解生产,了解市场,同时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言传身教,利用网络等先进的媒体及时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并掌握其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而且随着信息的多渠道畅通,学生接触的事物也相对很多,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拓宽,这就更加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及时了解新的事物、新的动向。“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学改革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提高,同时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是上好课的前提。
二、合理分析教材,确定教材的难点与重点
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依据。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本课程各种进制数的转换、指令系统、利用程序设计的三种方法编写简单的程序、中断系统、存储器和有关实践内容是教学的重点;而指令系统和简单的程序设计是本课程的难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本相同,只是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的指令编写较为复杂的程序。一本好教材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不对教材详细的分析,学生不清楚重点、难点,好如没头的苍蝇——到处乱奔,这样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三、因材施教,探索教学方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根据课程与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方案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规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从中心到边缘的改变,从传递者到促进者的角色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控制者、传递者,不再是学生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只有既注重教又注重学,才能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寓教于学。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努力地让学生主动地学起来的同时,依然需充分地发挥教师应有的导学的作用。“导”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挥班级学生的特长(团队精神),相互取长补短,各抒己见,逐步训练,并形成能力。
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2、优化教学设计,恰当使用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势在必行,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和谐融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形象教学法、归类比较法、归纳总结法、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在程序设计教学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每题力争用多种方式讲解,再评价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尤其是一些大程序,先用传统方法分析编程,然后引入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把大程序分块,重点训练模块间参数的传送方法和模块连接方法,加强程序之间的相互协作,为学生今后的工程化程序设计打下基础,同时注重强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蓬勃发展,迫使我校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程与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这对我校从事计算机教学事业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逐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袁可风,汇编语言程序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刍议,高等工作呕教育研究,2001,4:95~96 2 李斌汇编语言中寻址方式课堂教学设计浅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79~80 3 耿秀华 浅谈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山西科技,2003,5:70~71
作者简介:男,中共党员,江苏省扬州市邗江职教中心计算机教师,学生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2005年在东南大学参加江苏省四新培训,2006年在江苏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参加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
电话号码:0514-82985523
电子信箱:ZHANGJUNTXLH@YAHOO.COM.CN
单位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60-1号(邗江职教中心)
邮编:225009
第二篇: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电力工程学院
苏幸烺编
第一讲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1.微处理器、微型机的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1-2.微型机模型的组成|
重点:掌握微机系统概念
学习目的:
1.掌握微处理器、微型机的基本概念
2.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教学重点:
1.掌握CPU运算器、控制器、其中的主要寄存器和堆栈的概念。
第二讲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2.微型机模型的组成| 1-3.微机系统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系统概念 学习目的
1.了解微机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2.了解微机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I/O接口的概念。2.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
3.了解微机内部结构 第三讲:
第2章 微机硬件结构(6学时)2-1.微机主要功能特点
掌握内部存储器结构特点,特殊功能寄存器使用,构,内部 I/O 特点。
2-2.微机内部结构分析
2-3.微机的引脚功能
2-4.微机的存贮器组织
2-5.CPU时序
2-6.低功耗运行方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结构特点。学习目的:
1.了解 微机主要功能特点
2.掌握 微机内部结构分析
3.掌握 微机的引脚功能
4.掌握 的存储器组织
5.掌握
CPU时序
CPU 结内部 教学重点:
1.掌握 微机内部的五大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2.掌握PC、PSW和SP的作用。
3.掌握 微机引脚功能。
4.了解 的工作方式。
5.深刻理解 访问片外存储器的时序。第3章
指令系统(8学时)3-1.指令系统概述
3-2.指令的寻址方式
3-3.指令系统介绍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指令特点。
学习目的:
1.掌握指令与指令系统
2.掌握 指令的寻址方式
教学重点:
1.了解 指令的格式和指令的3种表示形式。
2.掌握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和各字段的语法规则。
3.掌握8条伪指令的语句格式和指令功能。
4.掌握指令字节数、指令分类和指令中所用符号的含义。
5.学会判别 指令的寻址方式。6.掌握相对寻址指令的真实含义。
7.掌握每条数据传送指令的功能,学会灵活使用它们的方法。
9.重点掌握堆栈操作指令执行时堆栈指针SP和堆栈的变化规律。
第14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学时)4-1.概述
4-2.简单程序
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
教学重点:
1.了解程序设计步骤。
2.了解简单程序设计问题,重点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第15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3.分支程序
4-4.循环程序
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2.掌握汇编语言简单程序设计方法
3.掌握汇编语言分支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程序设计步骤。
2.了解简单程序设计问题,重点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第16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4.循环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4.掌握汇编语言循环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3.重点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第17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5.查表程序
4-6.子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查表程序设计方法
6.掌握汇编语言子程序的设计及其调用方法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正确编写查表程序的方法。
2.深刻理解子程序特点、使用场合和编程方法。
第18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6.功能调用及程序举例
本章重点:掌握单片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
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系统功能调用的设计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汇编系统功能调用的设计。
2.重点掌握运算程序算法和编程技巧。
第19讲
第5章 8088总线操作和时序 5-1.概述
5-2.两种模式
5-3.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本章重点:最小模式 学习目的: 1.了解两种模式 2.掌握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两种模式的基本结构。
2.掌握两种模式不同应用范围功能。
4.掌握最小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第20讲
第5章 8088总线操作和时序 5-3.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5-3.最大模式时序分析
本章重点:最小模式 学习目的:
1.掌握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2.了解最大模式时序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最小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2.最小模式的读写周期和中断响应周期时序。3.了解最大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第5章 存贮器系统设计(6学时)5-1.微机存贮器系统配置
5-2.程序存贮器扩展设计
5-3.数据存贮器扩展设计
本章重点:学习如何根据CPU时序来扩展外存贮器。
学习目的:
1.了解 存储器系统的配置
2.掌握程序存储器扩展设计方法
3.掌握数据存储器扩展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两种基本结构。
2.掌握2764存储器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3.了解静态和动态RAM存储信息的原理。
4.掌握6264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5.掌握基本地址和重叠地址范围的确定方法。
6.掌握 对存储器的连接方法。第6章
串行口及中断系统(8学时)6-1.串行口
6-3.微机中断系统
五个中断源,两极中断嵌套,中断标志,中断控制字设置,中断响应、中断撤除,中断初始化。
本章重点:主要介绍 微机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及中断系统的硬件结构、编程方法及应用。
学习目的:
1.掌握 定时/计数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 定时/计数器的寄存器功能及设计方法
3.掌握 串行口结构、功能及应用方法
4.掌握 微机的中断系统
教学重点:
1.弄清 对内部定时器的控制功能,学会用程序控制它们的方法。
2.掌握 内部定时器的4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和设定方法。
3.掌握定时器时间常数的计算方法,学会 内部定时器的使用技巧。
4.弄清 串行口结构,熟悉发送和接收电路工作原理。
5.掌握 串行口四种工作方式。
6.学会 串行口通信波特率的设定。
7.弄清串行口在方式0下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8.掌握串行口在方式
1、方式2和方式3下的应用方法。
9.掌握软件中断型主从式多机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
10.熟悉分布式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和通信过程。
11.了解中断的作用,建立正确的中断概念。重点掌握中断系统的功能。
12.牢记 各中断标志位及含义。
第7章 并行I/O接口电路扩展设计及应用(6学时)7-1.概述
7-2.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 7-3.编程RAM/I/O扩展器8155/8156 7-4.用TTL芯片扩展简单的I/O接口
7-5.显示器与键盘接口
7-6.并行打印机接口
本章重点:学习如何扩展常用的并行I/O接口的方法。
学习目的:
1.了解 I/O接口扩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的结构及设计方法
3.掌握可编程RAM/IO扩展器8155/8156的结构及设计方法
4.掌握用TTL芯片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5.掌握显示器与键盘接口设计方法
6.掌握并行打印机接口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外部设备编址和I/O数据的4种传送方式。
2.掌握8255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方法。3.掌握8155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方法。
4.掌握74LS377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5.掌握74LS373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6.掌握74LS244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7.掌握 对行列式非编码键盘的接口原理,学会编写按键扫描和识别程序方法。
8.掌握 对LED显示接口的设计方法。
9.掌握8279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方法。
第三篇:微机原理及应用 电子琴课程设计
科技学院 微机原理及应用 课 程 设 计
设计名称: 设计模拟电子琴 模拟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设计者姓名:-----专业班级:自动化 学 号:----------设计时间: 2012.6
摘 要:本文通过 8255 和 8253 来实现电子琴模拟,主要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为输入部分和发音部分。输入部分:主要是由 8255 和 8 个常开型开关来完成。发音部分:CUP 通过对定时器 8253 的通道 2 进行编程,使其 I/O 寄存器接收一 个控制声音频率的 16 位计数值,端口 61H 的最低位控制通道 2 门控的开断,以 产生特殊的音响。本文用到的是 8253 的方式 3——方波发生器。关键词: 关键词:8253 定时器;8255;电子琴
1.引言
引言 :8253 芯片是常用的可编程计数器,在微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常用于事件计数器,单稳态触发器,分频器,方波发生器,硬件触发的单脉冲发生器 等。计数器/定时器 8253 包括 3 个独立的 16 位计数器通道,而每个计数器都有 6 种工作方式,可以按二进制或十进制(BCD 码)进行计数。本文用到的是 8253 的方式 3——方波发生器来实现了简易电子琴的设计。
2.1 8253 简介
8253 为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一片 8253 上有 3 个独立的 16 位计数器通道,可以作为定时器或计数器使用,每个计数器都可设定为按照二进制或 BCD 码进行 计数,计数速率可达 2MHZ,每个计数器有 6 种工作方式,可编程设置和改变。
如下图为 8253 的内部结构图。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8253 主要是由数据总线 缓冲存储器,读写控制电路,控制字寄存器和 3 个通道 4 部分所组成。
8253 内部结构【1】(如图 1 所示)及外部引脚【1】(如图 2 所示)
图 1:8253 内部结构图
图 2:8253 引脚图
8253 的控制字和编程【1】 如图 3 所示
图 3:8253 控制字 2.8253 的工作方式 3——方波发生器【1】
方式 3 的波形如图 4 所示,它的特点是:
(1)输出为周期性的方波。若计数值为 N,则输出方波的周期是 N 个 CLK 脉冲 的宽度。
(2)写入控制字后,输出将变为高电平,当写入计数初值后,就开始计数,输 出仍为高电平; 当计数到初值的一半时,输出变为低电平,直至计数到 0,输出又变为高电平,重新开始计数。
(3)
若计数值为偶数,则输出对称方波;如果计数值为奇数,则前(N+1)/2 个 CLK 脉冲期间输出为高电平,后(N-1)/2 个 CLK 脉冲期间输出为低电平。
(4)
GATE 信号能使计数过程重新开始,GATE=1 允许计数,GATE=0 禁止计数。停止后 OUT 将立即变高电平,当 GATE 再次变高以后,计数器将自动装入 计数初值,重新开始计数。
图 4:8253 工作方式 3 波形
3.8255 的简介【2】
8255 是一个 40 引脚的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按功能可把 8255 分为三 个逻辑电路部分,即:口电路、总线接口电路和控制逻辑电路。8255 共有三个 8 位口,其中 A 口和 B 口是单纯的数据口,供数据 I/O 使用。而 C 口则既可以作数 据口,又可以作控制口使用,用于实现 A 口和 B 口的控制功能。总线接口电路用 于实现 8255 和单片微机的信号连接。其中包括:数据总线缓冲器,读/写控制逻 辑,控制逻辑电路。
内
部的结
构
如
图
所
示
图 5:8255 结构图
8255A 的方式控制字如图 6 所示
图 6:8255A 的方式控制字
4.用 8235 和 8255 设计简易电子琴
设计任务与要求 以 K1-K8 接 8255 的 A 口做为电子琴的键盘分别输入静音、do、re、mi、fa、sol、la、si 的音,以 8255 的 B 口作为输出。用 8253 定时器产生频率 控制扬声器发生。1.以 8255 接八个开关 K1-K8,做电子琴按键输入。2.以 8253 控制扬声器,发出相应的音阶。要求: K1—静音 K2—发 si 的音 493Hz K3—发 la 的音 440Hz K4—发 sol 的音 392Hz K5—发 fa 的音 349Hz K6—发 mi 的音 329Hz K7—发 re 的音 293Hz K8—发 do 的音 261Hz
设计原理【3】:通过 8255 和 8253 来实现电子琴模拟,主要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为输入部分和发音部分。
输入部分:主要是由 8255 和 8 个常开型开关来完成。
发音部分:CUP 通过对定时器的通道 2 进行编程,使其 I/O 寄存器接收一个 控制声音频率的 16 位计数值,端口 61H 的最低位控制通道 2 门控的开断,以产 生特殊的音响。当定时器接收的计数值为 533H 时,能产生 896Hz 的声音,因此产生其他频率的计数值就可由下式计算
计数值=533H*896/f=1234DCH/f
当通道 2 用于发声时,采用的是模式 3,在模式 3 下,输出线为“1”和为“0” 的时间各占计数时间的一半,因而产生一系列间隔均匀的脉冲。从定时器输出的方波信号,经功率放大和滤波后驱动扬声器。送到扬声器的信号 还受到了从并行接口芯片 8255(端口地址为 61H)来的双重控制,端口 61H 的最 低位控制通道 2 的门控开断,以产生特殊的音频信号,端口 61H 的 PB1 位和定时 器的输出信号同时作为与门的输入,PB0 和 PB1 位可由程序决定为 0 还是为 1。显然只有 PB0 和 PB1 都是 1 时,才能使扬声器发出声音。控制音长的时间可以简 单地通过反复执行指令来得到。执行 2801 次 LOOP 指令约需要 10MS 的时间。因 此用 10MS 的倍数值来控制扬声器开关的时间间隔,就可控制发声的音长了。(1)程序流程图(2)程序流
程
图
如
图
所
示
:
图 7:流程图
(2)程序清单
发音部分程序源代码如下
把计数值送 8253 前,必须先把 8253 进行初始化,使其选用通道 2,工作在 方式 3 下。MOV AL,0B6H
OUT 43H,AL
;43H 为 8253 的控制字端口
计算计数初值,计数值送到 8253,用以产生需要的发音频率利用定时器发 声。这里是通过硬件即 8253 定时器产生声音。CUP 通过对定时器的通道 2 进行 编程,使其 I/O 寄存器接收一个控制声音频率的 16 位计数值,端口 61H 的最低 位控制通道 2 门控的开断,以产生特殊的音响。当定时器接收的计数值为 533H 时,能产生 896Hz 的声音,因此产生其他频率的计数值就可由下式计算: 计数值=533H*896/f=1234DCH/f MOV DX,12H MOV AX,348CH
DIV DI
;(DI)=频率
OUT 42H,AL
;42H为8253的通道2端口 MOV AL,AH OUT 42H,AL
送到扬声器的信号还受到了从并行接口芯片 8255(端口地址为 61H)来的双 重控制,端口 61H 的最低位控制通道 2 的门控开断,以产生特殊的音频信号,端 口 61H 的 PB1 位和定时器的输出信号同时作为与门的输入,PB0 和 PB1 位可由程 序决定为 0 还是为 1。显然只有 PB0 和 PB1 都是 1 时,才能使扬声器发出声音。
IN AL,61H MOV AH,AL OR AL,3
OUT 61H,AL ;开扬声器 ;
控制音长的时间可以简单地通过反复执行指令来得到。我们知道执行 2801 次
LOOP 指令约需要 10MS 的时间。因此用 10MS 的倍数值来控制扬声器开关的时间 间隔,就可控制发声的音长了。LOOP1: MOV CX,2801
;发音时间 10ms JMP LOOP2 LOOP2: PUSH AX LOOP3: IN AL,61H AND AL,10H CMP AL,AH JE LOOP3 MOV AH,AL LOOP LOOP3 POP AX
DELAY: LOOP DELAY
;延时 DEC BX JNZ LOOP1 输出 61 端口的值
MOV AL,AH OUT 61H,AL
5.结论
结论:
达到题目要求内容,以 K1-K8 接 8255 的 A 口做为电子琴的键盘分别输入静 音、do、re、mi、fa、sol、la、si 的音,以 8255 的 B 口作为输出。用 8253 定 时器产生所需音阶频率控制扬声器发音。
第四篇:《微机原理及应用》试卷及其答案
《微机原理及应用》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计算机中,对带符号数的运算均采用补码。带符号负数1100 0011的补码为__________。
2、单片机通常采用“三总线”的应用模式,芯片内部设有单独的、_____ 和控制总线。
3、当使用80C51单片机时,需要扩展外部程序存储器,此时EA应为__________。
4、若(A)=B3H,(R0)=A8H,执行指令XRL A,R0之后,(A)=_______。
5、在80C51单片机中,带借位减法SUBB指令中,差的D7需借位时,______=1,差的D3需借位时,______=1。6、80C51单片机中,在调用子程序前,用_________指令将子程序中所需数据压入堆栈,进入执行子程序时,再用___________指令从堆栈中弹出数据。
7、在十六进制数与ASCII码值的转换过程中,当十六进制数在0~9之间时,其对应的ASCII码值为该十六进制数加_________。
8、外部中断和有两种触发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在单片机串行通信中,依发送与接收设备时钟的配置情况,串行通信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0、若累加器A中的数据为0111 0010B,则PSW中的P=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单片机是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了以下部分,除了()A、微处理器
B、存储器
C、I/O接口电路
D、串口通信接口
2、一个机器周期包含多少个晶振周期()
A、2
B、6
C、8
D、12 3、80C51单片机有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其中与串行口相关的有以下几个,除了()A、SBUF
B、TCON
C、SCON
D、PCON 4、80C51系列单片机具有4个8位的并行I/O口,其中哪个口工作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A、P0
B、P1
C、P2
D、P3
5、寄存器中的内容为地址,从该地址去取操作数的寻址方式称为()
A、寄存器寻址
B、直接寻址
C、寄存器间接寻址
D、变址寻址
6、源地址为1005H。目的地址为0F87H。当执行指令“JC rel”时,rel为()。A、7EH
B、80H
C、82H
D、84H
7、若(R0)=30H,(30H)=75H,(75H)=90H,执行指令MOV A,@R0后,(A)=______。A、30H
B、75H
C、90H
D、00H
8、下列哪个语句是起始地址设置伪指令()。
A、ORG
B、END
C、DW
D、EQU
9、在80C51单片机中,各中断优先级最低的是()。
A、外部中断0
B、外部中断1
C、定时器0
D、计数器1 10、80C51单片机的中断响应时间至少需要()个完整的机器周期。A、1
B、2
C、3
D、5
11、在80C51单片机中,在不带进位加法ADD指令中,当_________时,溢出标志位OV=1。A、D7、D6都向前进位
B、只有D7向前进位 C、D7、D6都没有向前进位
D、只有D3向前进位
12、当累加器A中的低4位(高4位),出现了非BCD码时,需要用十进制调整指令DA A,即在相应的低4位(高4位)加______,以产生正确的BCD结果。A、2
B、4
C、6
D、8
13、若(P0)=1011 1100B。执行指令SETB P0.1后,(P0)=_______。
A、1011 1101
B、1011 1110
C、1111 1100
D、0011 1100 14、80C51复位后,PC与SP的值分别为()。
A、0000H,00H
B、0000H,07H C、0030H,07H
D、0030H,00H
15、下列哪条指令是正确的()。
A、PUSH R2
B、ADD R0,A C、MOVX A,@DPTR
D、MOV @R0,A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什么是堆栈?堆栈中入栈、出栈的过程?(10分)
2、列举出80C51单片机的5种寻址方式,写出每一种方式相应的一条指令?(10分)
四、程序阅读题(15分)
设(A)=38H,R0=28H,(28H)=18H,执行下列程序后,((A))=________。(5分)ORL
A,#27H ANL
A,28H XCHD A,@R0 CPL
A
2、阅读下列程序段,写出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并说明此程序段完成什么功能?(10分)
MOV R1,#30H;(R1)=________,MOV A,#64H;((A))=_______,ADD A,#47H;((A))=_______,(CY)=________,(AC)=________,DA
A;((A))=_______,(CY)=________,(AC)=________,MOV @R1,A;(R1)=_______,(30H)=________。
五、计算题(10分)
若要求定时器T0工作方式1,定时时间为1ms,当晶振为6MHz时,求送入TH0和TL0的计数器初值各为多少?
六、编程题(25分)
1、若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试用循环转移指令编写延时100ms的延时子程序。(10分)
有一变量存放在片内RAM的30H单元,其取值范围为00H~04H。要求编制一段程序,根据变量值求其平方值,并存入片内RAM的31H单元。(15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试卷A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011 1101
2、地址总线数据总线
3、低电平(或者0)4、1BH
5、CY AC
6、PUSH
POP 7、30H
8、电平触发方式边沿触发方式
9、异步通信同步通信10、0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
D D B A C
6-10题
B B A
D
C 11-15题 B C B B
D
三、问答题(20分)
1、简述什么是堆栈?堆栈中入栈、出栈的过程?(10分)
堆栈是在内部RAM中按“后进先出”的规则组织的一片存储区。入栈操作时,先将SP的内容加1,然后将指令指定的直接地址单元的内容存入SP指向的单元;出栈操作时,先将SP指向的单元内容传送到指令指定的直接地址单元,然后SP的内容减1
2、列举出80C51单片机的5种寻址方式,写出每一种方式相应的一条指令?(10分)第一、寄存器寻址,MOV A,R0 第二、直接寻址,MOV
A,50H 第三、寄存器间接寻址,MOV A,@R0 第四、立即寻址,MOV A,#50H 第五、变址寻址,MOV A,@A+DPTR 第六、相对寻址,JC 50H 第七、位寻址,CLR ACC.0
四、程序阅读题(15分)
设(A)=38H,R0=28H,(28H)=18H,执行下列程序后,((A))=__E7H______。(5分)ORL
A,#27H ANL
A,28H XCHD A,@R0 CPL
A
2、阅读下列程序段,写出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并说明此程序段完成什么功能?(10分)
MOV R1,#30H;(R1)=___30H_____,MOV A,#64H;((A))=___64H____,ADD A,#47H;((A))=___ABH____,(CY)=____0____,(AC)=____0____,DA
A;((A))=___11H____,(CY)=_____1___,(AC)=___1_____,MOV @R1,A;(R1)=____30H___,(30H)=___11H_____。
五、计算题(10分)
若要求定时器T0工作方式1,定时时间为1ms,当晶振为6MHz时,求送入TH0和TL0的计数器初值各为多少?
解:由于晶振为6MHz,所以机器周期Tcy==2。N=t/Tcy=110-3/210-6=500 X=216-N=65536-500=65036=FE0CH 即应将FEH送入TH0中,0CH送入TL0中。
所以,TH0和TL0的计数器初值各为FEH和0CH。
六、编程题(25分)
1、若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试用循环转移指令编写延时100ms的延时子程序。(10分)
答:分析:一个机器周期=12个晶振周期=1,执行一条DJNZ指令需要2个机器周期,即2。采用循环计数法实现延时,循环次数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并选择先执行后判断的循环程序。汇编程序如下:
DEL:
MOV R7,#400
;1
DEL1: MOV R6,#123
;1
NOP
;1
DEL2: DJNZ R6,DEL2
;2,共(2*123)
DJNZ R7,DEL1
;2,共((2*123+2+2)*400+1),即100.01ms
2、有一变量存放在片内RAM的30H单元,其取值范围为00H~04H。要求编制一段程序,根据变量值求其平方值,并存入片内RAM的31H单元。(15分)程序如下: ORG
1000H START: MOV
DPTR,#2000H
MOV
A,30H
MOVC A,@A+DPTR
MOV
31H,A
SJMP
$
ORG
2000H TABLE: DB
00,01,04,09,16
END
第五篇:2007微机原理及应用模拟试题A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已知X=68,Y=12,若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则[X+Y]补= 01010000B(或50H),[Y-X]补=11001000B(或0C8H)。
2.逻辑运算11110101B和10101110B相“或”的结果是 11111111B。3.串操作指令规定源串在 数据 段中,用 DS:SI 来寻址源串;目的串在 附加 段中,用 ES:DI 来寻址目的串。
4.以CX寄存器内容为计数对象的指令有 循环控制指令、串操作重复指令。5.8086内存的前 1024(或1K)个字节,即00000H~ 003FFH 建立了一个中断向量表,一共可以容纳 256 个中断向量。6.输入/输出指令间接寻址必须通过 DX 寄存器。
7.8086直接可以访问的内存空间是 1M(或220)B,它的一个段最大空间是64K(或216)B,一页空间是 256(或28)B。
8.CPU与外设传送数据时,输入/输出方式有程序控制传送方式,中断控制传送方式,DMA方式。
9.硬件中断可分为 可屏蔽中断 和 不可屏蔽中断 两种。
10.某8086CPU应用系统需要扩展程序存储器128K字节,选用EPROM2764(8K×8),则需要的芯片数目为: 16。
三、问答题
1.8086/8088微处理器内部有那些寄存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8086/8088微处理器执行部件有8个16位寄存器,AX、BX、CX、DX、SP、BP、DI、SI。其中AX、BX、CX、DX一般作为通用数据寄存器。SP为堆栈指针寄存器,BP、DI、SI在间接寻址时作为地址寄存器或变址寄存器。总线接口部件设有段寄存器CS、DS、SS、ES和指令指针寄存器IP。段寄存器存放段地址,与偏移地址共同形成存储器的物理地址。IP的内容是下一条将要执行指令的偏移地址,与CS共同形成下一条指令的物理地址。2.8086 基本总线周期是如何组成的? 各状态中完成什么基本操作? 答:8086基本总线周期由4 个时钟(CLK)周期组成,按时间顺序定义为T1、T2、T3、T4。在T1期间8086发出访问目的地的地址信号和地址锁存选通信号ALE;T2期间发出读写命令信号RD#、WR#及其它相关信号;T3期间完成数据的访问;T4 结束该总线周期。3.什么是接口? 接口具有哪些功能? 答:接口就是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是CPU 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接口具有以下功能:(1)数据缓冲功能;(2)接收和执行CPU 命令的功能;(3)信号转换功能;(4)设备选择功能;(5)中断管理功能;(6)数据宽度变换功能;(7)可编程功能。4.简要说明中断返回指令IRET与RET指令的不同之处。
答:IRET为中断返回指令,可使压入堆栈的断点地址及程序状态字弹出至CS、IP和F寄存器,继续执行原来程序;RET为子程序返回指令,只恢复IP或CS、IP的内容。
四、阅读下列程序段,指出程序完成什么功能
1、程序段1 DATA SEGMENT BUF DB‘swjtu’ DATA ENDS CODE SEGMENT ┆ MOV SI,0 MOV CX,10 MOV AL,20H NEXT: SUB BUF[SI],AL INC SI LOOP NEXT ┆
答:该程序段功能是将小写字符串’swjtu’转换为大写字符串’SWJTU’。
2、程序段2 VARX
DW A1 VARY
DW A2 RESULT
DW ?
┇
MOV DX, VARX ADD DX, VARY MOV CL, 3 SAL
DX, CL SUB
DX, 1000H SAR
DX, 1 MOV RESULT, DX
┇
结果为:RESULT=[(A1+A2)×3-1000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