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教育理论研修演讲稿
生本教育理论研修演讲稿
我近期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深受启发,收获颇多。我懂得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考虑儿童的天性,尽快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目标。生本教育,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按学生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我们要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学习潜能,认识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的精神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要明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具有独立性。生本教育强调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最后动作者。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现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坚定地履行生本教育理念,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学生谋取最大的幸福!
第二篇:三生教育与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感悟
三生教育、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感悟
昭通市昭阳区西城一小 马三永
“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基础价值是成长成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使人幸福。”
——罗崇敏
盛夏的昆明以她温暖、宜人的气候于2012年7月22日迎来了全省各县区100多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即“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的学员,7月23日上午受到了罗崇敏厅长(三生教育的创始人)的接见。这次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月23日至24日在省教育厅培训中心学习三生教育理论;第二阶段是在三生教育处处长潘光伟的带领下于7月25日至8月1日在广东学习、实践生本教育,观摩生本课堂,感悟三生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力所在。
此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三生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成长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三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让接触到它的人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接触到它的人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感悟之一:对“三生教育”的再认识
当前,部分师生对 “三生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及家长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认识肤浅,甚至是教育工作者也同样对“三生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到位,眼睛只看到课本或按传统思路教学,没意识到“三生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竟争压力的加大,总有那么一些人面对生命无法正确对待,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极端手段来结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是帮助师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师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避免轻生或剥夺他人生命的现象发生。人的生存之道——笑傲人生。
生存教育是帮助师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与感悟,使师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帮助接触到它的人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利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我们不仅要适应生活,更要努力创造幸福生活,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总之,走出“三生教育”的误区,有利于让师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从而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感悟之二: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体系。它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和观摩知道了生本教育历经了14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许多薄弱学校因此改变面貌,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教真育爱,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下面介绍一下生本教育的几个观点:
一是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二是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激情飞扬的学习。
二是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四是生本教育的评价观: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五是生本教育的德育观: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听的三节课分别是小学语文、英语和高中数学,课堂真实并为之感到神奇,真是难于让人想象,共同点是教师没有象传统课堂那样说教,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合作者,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它对我的思想冲击较大,我也曾经几何的探索教育教学的方式,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真正应验了那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通过生本教育学习、观摩、感悟,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最好例证,它的课堂教学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系统工程,是一个方向性工程,是一个解决长期问题的决策性工程,是一个可落实和实践的工程,是一个容量巨大,风光无限的工程,是一个解放教师的工程。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一种真正以生命为本,关注人生存、生活的教育。
参考资料:
[1]《教育的价值》,罗崇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 《生本教育》,郭思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第三篇:生本教育理论基本观点
生本教育理论基本观点
生本的教育观。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人的智慧的发展延续着亿万年生命发展的过程,人的起点非零。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教育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也是根本途径。
生本的学习观。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的课程观。建立以符号实践本体取代符号研究本体的课程观,真正实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生本的教师观。教师应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对普通的基础教育而言,教只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新认识为教师成长提供新的目标和途径。
生本的德育观。德育不是抽象的说教。它的真正基础是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情感、意志,塑造人格。教育和教学的生态对德育有重要的意义。
生本的学校管理观。生本教育的学校管理要适应学校的生本化的发展。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尊重学生的智力之外,还要依靠学生进行管理。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素质教育和考试的矛盾。遵循生命发展、成长的自然规律,使每个人得到正常的、愉快的发展,素质教育目标实现了,在考试的竞争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说“生本教育”还是在校长到广州学习归来。通过校长的讲解和有关资料的补充,使我初步的认识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接近学期末,我们语文剩下的课文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两课的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上的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第四篇:生本研修心得体会
生本研修心得体会
生本研修心得体会1
参加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生本教育高级研修班”已经结束,虽然四期的培训我只参加了三期,但通过聆听教授的报告,亲历了生本课堂,还是让我感触良多。其中最强烈的感觉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那么多年工作下来,越来越感到现行教育有急待改进的地方(但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而自己的教育工作并没有很大的起色,慢慢开始有点安于现状了。就好像一个在黑夜中潜行的人,一开始最大的希望就是想找到光明。随着光阴的`流逝,四周依然是漆黑一片,寻找光明的希望眼看就要幻灭了。但参加了“生本”培训以后,依稀感觉到光明好像似乎又离我们不太远了。我感觉又有了那么点收拾心情继续前行的动力了。思绪很多,很想表达些什么,各种想法不断在脑海中涌现,一闪即逝,很难把握,最后我想还是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浅谈一下参加生本培训的小小体会吧。
生本教育本身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我觉得如果放在语文教学上,要把握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两点很关键:一是要实现从依靠教到依靠学的转变;二是落实生本语文教学的核心(推进阅读了吗?)而开展教学。除一年级识字为中心落实认字近两千字外,其他年级一是通过单元整合,确立阅读主题,阅读方向,阅读书目,二是以课文为载体,落实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以读引写,以读引研,三是通过活动实践分享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四是通过评研解决知识点的问题。单元整合的思路,使得课堂上实现大阅读,大积累,大表达,大作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提升就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生本研修心得体会2
任教十余载,回头一想我感慨万分。刚毕业那会儿,多数老师都只知道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一节课下来,老师喋喋不休地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得精疲力尽,结果授课效果并不太好,老师也一愁莫展。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一轮接着一轮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也逐渐尝试在课堂上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并且教学手法与授课方式也有了巨大转变,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一切为了学生能自主学到知识而授课。我认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课堂气氛一定要热烈。当然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活跃,而不是教师领着学生做“秀”,同时要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而不是处于等着“喂”知识,是去主动寻觅自己要掌握的知识。
在《生本教育》一书中,郭思乐教授说:“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一句话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内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读到这儿,我自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跃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读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先“主体”后“主导
生本教育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里表面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先“主导”后“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后“主导”,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因而我们说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教育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现代教育注重学习的交互与分享,教师通过尽快让学生主动参与,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将可托付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自行完成。这种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学生,重视学生资源
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他们是知识和技能的最终接受者。无论学生学习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靠自己的内化和消化。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是教学过程中宝贵的资源。学生具备丰富的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教育的基础资源。其他的教育资源只有与学生的`资源相结合或融合起来,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益。依赖于学生的资源进行教育,可以事半功倍。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多教一些,有时候少教一些,有时候先教后学,有时候先学后教,甚至有时候完全不教而完全托付给学生自主学习。
深入研究学习生本的相关理念,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在本班的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突破:1.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布置丰富多样的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优秀的语文作品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渠道。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观点和独立思考。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和评价方式。通过拓展阅读、写作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4.注重情感价值的培养:通过选取具有情感共鸣的文本和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责任、友情等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5.强化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供大量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机会。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以上是我计划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突破,我将不断学习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指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会结合学生们手中的《语文读本》、《小学生天地》等书籍布置课外阅读作业。通过家长签字、摘抄词句、评选读书之星和进行讲解等形式,与学生交流他们在阅读中的收获。同时,老师也会努力安排每天早晨和中午各10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享受阅读的乐趣。
2、加强写话的练习。
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们鼓励学生多练习写作。可以在教科书上写一两句话,而更专题性的写作则可以记录在作业本上。我们鼓励学生每周坚持写一篇作文,以提高写作能力。
3、加强学生字词的掌握练习,在上新课之前听写前一课的生字,并做到及时批改、订正。
4、坚强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提倡学生互相交流、探讨。
生本研修心得体会3
在校长的带领下,我和十几位同事有幸到蕉岭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本次学习中,我们聆听了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广州骏景小学陈武校长,重庆凤鸣山中学龚雄飞校长的报告,还在蕉岭县小学听了语、数、英三节生本公开课。每一场报告都让我感受到进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生本教育的成果;每节生本公开课都那样精彩地传递了先进的生本教学理念。两天的学习充实有效,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阔了眼界,收获甚多。其中骏景小学的陈武校长也讲到他们学校的课堂模式,对我们学校现在研究的学科课堂模式有一定的启示。下面摘录一些陈武校长的观点跟大家分享:
生本教育的三个转变: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全面依靠老师教转变为全面依靠学生学;把教育从控制生命转变为激扬生命。
依靠学生的课堂基本模式:
语文: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
如何推动阅读?
课前:根据主题确定阅读书目或篇章,人人确定研究的方向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兴趣点,做好汇报的准备。
课中:展示、交流、交锋、交融
课后:继续新一轮的阅读、思考、研究
数学:根本、核心、具体(带例子或方法)。整体模块,把教材变学材。将教材由厚到薄,由薄到厚。
单元备课三种层次:
总理式备课:下载新课程标准各年段教学目标,作为这个年段的总纲,了解、熟悉。
将军式备课:把一册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整理成一张纸,正面为知识整理,背面为单元评研。
士兵式备课:就是备课前小研究——先学,这个过程就是将单元目标要求逐一化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材有薄到厚的过程。先学:简单、根本、开放、高出。
英语:剧本教学,以演促说,以演促读,以演促写,以演促研。
剧本哪里来?模仿、改编、创编。
剧本怎样分工?分工合作,角色扮演,体验提升。
剧本教学效果:表达流畅,熟练运用,积极欢乐。
教师的导体现在哪里?做学生的帮学者。
什么是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学。
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与学,模式与理念,效果与结果。
生本研修心得体会4
郭xx教授提出了关于“生本教育”理论的观点。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将过去主要依赖教师教学的方式转变为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应该退居二线,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对教育理念进行深刻变革的体现。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深入贯彻了教育改革的理念,现代教育改革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与传统教学方式有着明显区别。如今,尊重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之上,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其热情高涨、积极预习、阅读并收集资料,乐于在课堂上展示所学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我们学生何时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他们整天被一大堆作业所困扰,在给予他们一点自由时间后,他们恨不得尽快抽出时间去玩耍,哪里可能还有心思去学习呢?这也是老师面临的最大难题。老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不要灌输给学生生活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通过新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他们有疑问,并激发他们在课下探索的兴趣。成长应该放在首位,而成绩则是随之而来的自然结果。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是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体现。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应该如何实施“生本”呢?我们是否应该全盘接受它呢?当我们试图提出“生本教育”这面旗帜时,我认为我们应该仔细考虑。我们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如“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我们不需要放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研究,我们只需要不断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还是其他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催化剂。这让我想起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实际上,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我们需要做的是抛弃陈旧、落后且对学生发展无益的观念和行为,接纳先进且对学生长期发展有益的新观念和行为。像“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理论使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呢?也许这将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一个新局面!
“路兮漫漫长修远,我将上下求索。”愿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能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热情,像浇灌花草树木一样,用汗水和激情滋润每一片绿叶,聆听花朵绽放的美妙声音。
生本研修心得体会5
近期,重庆教师对我校语数英教师进行了一次生本教育培训。这次培训中,我亲身体验了三年级两节课的教学,观摩了四年级的语文课,并聆听了重庆一线生本教师的报告。通过这次培训,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内心深处到思想上,我真正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创造。它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培训期间,我给学生上了一堂关于《角的初步认识》的新课。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学习有关角的概念。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角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他们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设计了一个课前小研究,以此作为引入新知识的方式。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些疲惫,并不像重庆的石老师所说的:“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密老师和石老师的讲解,我对于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课前小研究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课前小研究的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一堂课的效率,学生通过小研究的学习、讨论、展示,对本节课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自我的见解。所以课前小研究应做到如下几点:
⑴把握课堂重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结合生本课堂上体现的教育目标:思想、知识、能力。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在把握课堂重点的前提下,要充分从学生的思想入手,通过学生运用知识,获得能力。
⑵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有思考和研讨的空间。
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⑶注重能力迁移,体现自由化的思想。
在生本教育的.每一节课中,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不同而灵活地增加内容。他们完全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能够获得自己选择路径上的成长与学习。让学生在自由发展的环境中尽情探索,从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时间、形式、内容。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通过三种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分别是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交流展示和小组班内交流展示。交流展示不仅仅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也是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的一种方式。
⑴保证交流的时间。
这是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因为生本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并不单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所以应和一般的课堂发言区分开来。因为生本课堂是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问题知识的一个汇报,对于其它同学来说是学习,对自己来说是提高。同学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的完成学习的任务。
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
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展示,然后由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对于非常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⑶交流的内容要有数。
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以三个左右为好,我认为不宜多,应该是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如果过多会被解决问题所累,课堂上的问题会缺少深度,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为生本课堂上,学生是在自己运用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的。
再次,教师引导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参加“生本课”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在课堂上应该说些什么,而又不该说些什么。一开始,我认为学生应该生成本节课的知识点,所以我尽量避免多说话。然而,后来我意识到老师应该学会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而不是完全保持沉默。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好一个度,恰当地发表观点和指导学生。
⑴精。
我们课堂上的一个原则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究来得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知。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这种引导必须精准,并且与通常的讲解方式有所区别。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同学们通过努力和思考,以正确理解这个知识。
⑵简。
在精的基础上,要力求简单,坚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离不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如何建立小组,怎样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小组之间的任务均衡问题,小组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等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我校实行生本教育已经半年多了,我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的幸福感与成功感了。
第五篇:生本教育
生本课堂,幸福教育
在许多“过来人”的记忆中,读书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满堂灌”,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生往他设计的路上走,课堂基本波澜不惊。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激情,只能被动地接受,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推行生本课堂后,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在课堂中起引导的作用。生本课堂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学校的“幸福课堂”,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和发展的幸福。学校改变学生、老师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预习了,完全有可能产生比老师更精妙的解法,创新思维的机会多了,教师功底的锤炼就从演讲与表述方面转化到启发和点拨上,如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掌握,课堂秩序如何调控,怎样运用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本课堂是指依托班级的学习小组,实现充分的课前预习与生成,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实现学生作主的课堂交流、展示,让学生感觉自主的幸福;实现课堂的及时检测、反馈,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实现学生能力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感觉发展的幸福。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暂时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如此之小的“单位时间”,“群体参与”的层次,“大容量”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的“周密部署”、“即时点拨”,以及“临场应变”、“即兴发挥”都至关重要。这样,老师“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不复存在,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舒展英姿,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果!
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担当课堂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校采取加强小组合作和白板展示的办法,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思考,主动担当责任的好习惯,实现幸福课堂,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白板展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要实施高效课堂必须进一步做好三个解放:1 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2 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说起来;3 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想起来。必须进一步做到三个还给:
1、还给学生时间。
2、还给学生权利。
3、还给学生自主。老师对学生的规定不要太多,只要保证人身安全,学生实在听不进去了,即使搞点小动作也没什么关系。其实想要控制学生也很简单,将孩子的智慧引导到学习上去。通过“幸福课堂”,还他们空间和权利。如果一个人在自由的空间里做着自己觉得幸福的事,就不可能做不好!生本课堂大家各听各的,相互不受影响,学生很快乐、很自由、很幸福。由于学校实行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们寓爱于教,寓情于教,营造出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的角色转变。组间互动中,学生表演栩栩如生,讲解落落大方,辩论激烈缜密,探究淋漓尽致,或坐或站,动中有静,活而不乱。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慢慢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课堂上每一分钟都不要浪费,他们的灵气和活力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展示,学习效率事半功倍,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实效。后来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这样的课堂我们真的很有兴趣,再也不觉得找不到事做了。
教育是幸福的,课堂学习也是幸福的、高效的。付校长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呆在课堂上,学校实施全新的课堂模式——生本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幸福,还要让老师也幸福!
感受生本教育 收获幸福课堂
作者: 韩爱琴(小学思想品德
张掖市小学思品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397 发表日期: 2011-12-10 20:12:05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那么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呢?
一、前置性作业 1.设置目的
前置性作业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让学生在完成对前置性作业时能预计和把握到下一节课的主要脉络。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2.设置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我实践中的感悟,我认为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低入原则。“低人”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理念。我在布置作业时遵循“ 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布置前置性作业任务细化,要求明确,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完成。
(2)趣味性原则。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 方式新颖, 内容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之情绪高昂, 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 思维更活跃, 反应更灵敏, 所以作业要适应学生心理, 形式多样化, 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3.设置内容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把握好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保证。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留于形式,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所以,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方面,一般分为这几个板块:字词、文章理解、拓展延伸。在设置内容时,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本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利用好前置作业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先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作业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提倡有自我的构建更有小组的合作与展示,力争让作业“活”起来, 让学生做作业时乐起来,真正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实践证明: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前置性作业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二、学习小组组建 1.成员的确立
小组确立一般由四人组成。为了确保小组力量的均衡,每一小组包括: 1A(一个优等生)2B(二个中等生)1C(1个学困生)。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2.组长选配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为每组选配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必须具有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3.组长培训
要使组长真正发挥领导作用,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通过培训,让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1)小组长要提前收齐本组所有成员的前置性作业,依据书写和完成情况评判出相应的等级。(ABC)
(2)小组讨论时,组长迅速组织本组员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最终小组长汇总本组解决不了的,可以在以下的交流中向其他组请教。(3)迅速分配展示任务(板书、展示、点评、质疑、补充、完善等)(4)指导本组成员在他组展示时,补充完善好自己的前置性作业。
三、学习小组的评价与交流 1.完善小组评价机制
为了激励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我把每组的序号贴到黑板两边,随时加分奖励。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只是给勇于上台展示的小组加20分,但后来发现台下的学生的积极性很受挫,也没有认真倾听。于是改变策略,凡是在台下也能有精彩补充、质疑、交流的同学同样能够为本组加台上一样多的分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台上台下的互动效果。这样的积分一周总结一次,获得前两名的小组,我借助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宣布评比结果,并给前两名小组的所有成员发放喜报。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真正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2.交流展示方法
前置性作业的展示要给每个孩子机会。交流展示时,先在组内展示,组长迅速组织本组员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然后是全班交流展示,上台的小组根据组长的安排完成自己的任务(板书、展示、点评、质疑、补充、完善)。在该环节中,先由组长向大家报告自己是第几组,他们汇报的内容是什么,以便其余小组内心明确,然后再由小组成员逐一展示,最后由组长引起和台下的同学互动交流,如: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或疑问?同学们只要有不同想法,可自由地上台质疑,每到此时学生总是抢着上台、争着发言。遇到疑难杂症,大家就会一起奋力攻克,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由于各路豪杰,粉墨登场,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变成剧场,学生变成演员,老师变成导演。
四、生本教育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
生本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挥,激发生命原动力,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中也不容忽视,教师决不能采用放羊式,而对学生不管不问。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归纳。
记得荆志强老师在报告中曾说他能在课堂上什么都不做,甚至喝茶都可以。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刚实践生本的时候,老师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我们虽然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无所事事。相反,课堂上我认真倾听学生畅谈,对于学生的认知有误差或思路打不开时,我就随时进行启发、引导。2.编制学习目标达成检测
目标达成检测是检验孩子们学习效果的手段,在设计检测试题时,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以下板块:
第一,我会写或我会认。完成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字词。
第二,我会填。感受人物特点,明白写作目的,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作为考查的题目。
第三,我会写。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3.取得家长的支持
要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家长了解生本是实实在在对孩子有利的一种教育方式,我在上了几节生本课之后,就及时地给家长发信息,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真诚的交流、沟通,如:最近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不知孩子是否向您谈起,我的宗旨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主学习,那将会受益一生。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果您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主动性比以前增强了或者是兴趣比以前浓厚了,我希望和您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通过该教师的能力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总之,在实践生本的过程中,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我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给了我无限的精彩,学生也是幸福的,愿我们大家都在这条的幸福的路上实践、反思、改进,收获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