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答案解析一
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答案解析一
核心提示: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答案解析一...材料分析题
1、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2、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解析】(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
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解析】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材料分析题
1、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解析】(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他们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动作和语言是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少年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做适当而必要的引导。
2、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间,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过吗?”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老师进而问“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学们静了下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布置预习:你最能成功抵制的诱惑是什么,抵制的方法是什么,什么诱惑使你最难抵制,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抵制诱惑的。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学会拒绝”。
请结合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谈一谈你对该教学案例的认识。
【答案解析】本材料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品德形成加以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关注到了学生思维训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不再只重所谓的“结果”。设计体现出了开放性和创造性。活动设计,一方面是宏扬主题,另一方面也有引出不同意见的意图,进而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新要求,激发了学生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小组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实现信息与资源交流,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健康成长。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人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整个教学活动不能被“神圣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赏识者,不是教育教学的垄断者和包办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外实践活动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对课内教学与教材做必要有益的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2)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3)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4)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材料分析题
1、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解析】(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他们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动作和语言是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少年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做适当而必要的引导。
2、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间,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过吗?”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老师进而问“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学们静了下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布置预习:你最能成功抵制的诱惑是什么,抵制的方法是什么,什么诱惑使你最难抵制,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抵制诱惑的。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学会拒绝”。
请结合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谈一谈你对该教学案例的认识。
【答案解析】本材料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品德形成加以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关注到了学生思维训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不再只重所谓的“结果”。设计体现出了开放性和创造性。活动设计,一方面是宏扬主题,另一方面也有引出不同意见的意图,进而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新要求,激发了学生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小组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实现信息与资源交流,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健康成长。新
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人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整个教学活动不能被“神圣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赏识者,不是教育教学的垄断者和包办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外实践活动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对课内教学与教材做必要有益的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2)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3)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4)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材料分析题
1、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解析】(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他们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动作和语言是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少年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做适当而必要的引导。
2、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间,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过吗?”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老师进而问“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学们静了下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布置预习:你最能成功抵制的诱惑是什么,抵制的方法是什么,什么诱惑使你最难抵制,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抵制诱惑的。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学会拒绝”。
请结合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谈一谈你对该教学案例的认识。
【答案解析】本材料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品德形成加以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关注到了学生思维训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不再只重所谓的“结果”。设计体现出了开放性和创造性。活动设计,一方面是宏扬主题,另一方面也有引出不同意见的意图,进而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新要求,激发了学生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小组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实现信息与资源交流,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健康成长。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人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整个教学活动不能被“神圣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赏识者,不是教育教学的垄断者和包办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外实践活动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对课内教学与教材做必要有益的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2)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3)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4)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第二篇:2013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3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
1.()的诞生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7.“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活动。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9.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l2 ÷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6.()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Yao_page]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A.后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转换
21.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l2,实际年龄为l0,这位同学属于()。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1.A [解析]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A[解析]学校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5.B[解析]中小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c [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
7.C[解析]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倡导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8.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
9.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10.D[解析]略
11.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12.c [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13.B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4.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15.C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1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17.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8.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9.B[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20.C[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
21.A [解析]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22.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23.C [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24.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l20。智商在80一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
25.C [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一„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
6.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C)。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8.下列命题是柏拉图所描述的是(A)。
A.学习即回忆
B.人性本善
C.教育遵循自然
D.教育是经验的成长
13.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14.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6.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17.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的绩效
D.政治影响
1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0.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2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B.间接的C.一般的D.特殊的
2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4.()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2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6.()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28.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6.C[解析]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有历史性。
8.A[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13.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
14.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16.A[解析]美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先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培
养学生审美感和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17.C[解析]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尺度就是学校的绩效。
18.D[解析]略
20.C[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21.D[解析]学校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选择、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
22.B[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3.D[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24.C[解析]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25.C[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2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8.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第三篇:经典《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
6道经典《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中,材料分析题占有不小的分值,材料分析题能考察考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中学
材料1
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
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参考答案
答: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
(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的“我”被激发了学习动机,找到自信后,能够从“最差”变为“优秀”,并持续努力学习。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们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材料中语文老师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材料中语文老师当堂宣读作文,分析优秀之处,并让学生站起来接受大家“惊奇”、赞赏的注目礼,体现了对学生的尊总和关怀。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材料中的语文老师虽然无心插柳,但这种既往不咎,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
材料2
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将文中的“神荼郁垒”(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的“荼”读成“图”,并严正板书,强调不能与“茶”混淆。该学生当即指正,说不该读“图”,应读shū,与“如火如荼”的“荼”读法不同,并说是爷爷教自己的。这位老师脸上一阵发烧,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可能有这种读法”。另一学生连忙查新华字典,说上面并无shū的读音,为老师解了围。后来这位老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应是“ shēn shū yù lǜ ”,四个字自己竟然读错了三个,受到强烈震动。第二天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慎重订正,并坦诚叙述了自己从不知到知的经过,检讨了怕“输面子”的内心活动。学生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候好几位学生对教师说:“我们知道您读错了音,但就是不敢向您讲。”这位老师深有感慨,并就此公开发表了题为《为教戎装》的体会文章。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职业道德的要求:
(1)为人师表。材料中老师能够勇于承认自己错误,检讨自己“输面子”的内心活动,这样的做法很好的起到了表率作用,使学生得到感染。
(2)终身学习。材料中语文老师在看电视节目时,能够不断汲取知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订正,并以此为素材发表体会文章,说明老师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3)关爱学生。材料中学生当堂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虽然没有意识到错误之处,“装出若无其事”,但并不因此批评学生,事后也能够改正错误,说明老师能够尊重、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老师不仅在知识上教导学生,而且能够剖析自己,反省错误,说明老师不以知识为唯一导向,还注重学生品质的引导。
小学
材料3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的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14分)答:通过材料,我认为老师应当树立以下学生观:(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王老师突发奇想的“自设作业”,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也证明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能够在主动作业中闪烁出创造和智慧的火花。
(2)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这份信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在学生中“生了根”,这些充分说明,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信任,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3)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设作业的核心在于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发展,学生在此情景下,产出的“丰富多彩的作业”,也体现出他们的不同。这也启示我们要在教学中多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材料4
小威和小蕊是蒋老师班级的一对孪生兄妹,可是,他们兄妹二人的关系却并不那么融洽,在一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中,妹妹小蕊这样写道:“我最大的烦恼,便是一直和哥哥在同一个班,在家里的情形已经让我难以忍受了,没想到在学校还是这样!”
看到这段话,蒋老师很是疑惑,找小蕊谈心扉,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便对他们时时进行比较,引导两人凡事必竞争。每次考试后,成绩好的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而落后者却一无所有。小蕊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大多数时候总落后一点儿。看着哥哥时常获得奖励,而自己却只能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嫉妒开始滋长,并对哥哥产生了一肚子怨气。她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哥哥的存在,所有的好事都是她一人的,哥哥简直太可恶了!因为嫉妒,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小蕊都变着法子与小威作对,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比如把小威写完的作业撕掉,偷偷把他的课本、文具藏起来,在同学中说小威的坏话等等。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看到这对孪生兄妹整天像仇人一样,他们的父母也感到非常苦恼。蒋老师该怎么做呢? 问题
请根据教师道德的要求,为蒋老师出谋划策。(14分)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根据这些要求,蒋老师可以这么来做:(1)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妹妹小蕊谈心,引导她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行,成绩不是唯一,好的品行更加重要。
(2)关爱两兄妹,尤其对于妹妹小蕊,多关心她的心理。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并找到小蕊身上的闪光点,多加鼓励,让小蕊认识到,她有好多方面比哥哥小威要出色。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蒋老师自己先做到不以分数为重,多发现小蕊的优点并表扬,然后通过家访,引导家长改变观念——奖励小孩儿不仅仅只是成绩方面,还要注重品行、特长等方面。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一些学生心理、学生发展方面的书籍,全方面的认识、了解学生,进一步通过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
幼教
材料5
班上的幼儿总记不住饭后漱口,一天早上刘老师找了两个透明的塑料杯,放在桌上,其中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干净的水,早饭后刘老师让小朋友接水漱口,并让他们把漱口水吐在空杯子里,并让全班小朋友过来观察。孩子们纷纷议论:“这两杯水不一样,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那个杯子里面的水有东西了”。刘老师问:“这些脏东西原来藏在哪儿啊?”他们纷纷说:“藏在小朋友的嘴巴里,藏在舌头底下,粘在牙上的,藏在牙缝里的。”刘老师把装着漱口水的杯子放在盥洗室。午睡后,孩子们去盥洗室解便洗手,佳佳捂着鼻子说:“房间里是什么味道,好难闻”,这时,放杯子的地方围着几个小朋友正在讨论着,孩子们指着杯子问:“这是什么呀,真臭”,原来漱口水已经变臭了。这时刘老师走过来,见到孩子们一脸的惊讶问到:“大家想想这些东西在嘴里会怎么样?”有的孩子说:“也会变得这么臭,生出许多细菌来”,还有的孩子说:“原来我们的牙齿就是这么被弄坏的呀”!“那吃完饭得把嘴漱干净”,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完饭后也漱口”,自从那次观察活动后,孩子们漱口再也不用老师提醒了。问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刘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教育观:(1)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提倡帮助、引导启发。刘老师对于学生不能做到饭后漱口,不是用强制要求的方法,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转变观念,进而改变自己行为。
(2)从师生关系上,刘老师能够尊重、赞赏学生,和他们民主互动。刘老师对于学生的“发现”,适时互动,巧妙引导,并借机夸奖,说明刘老师能够平等对待学生。
(3)学生升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在刘老师的引导下,不单自己认识到不良的行为,愿意改正,还表态要让自己的家里人也要改变,说明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刘老师民主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关怀,这些不仅给学生树立了待人接物的榜样,还促使学生积极改进自己不足,更好的发展。材料6
性格文静的馨馨午睡时总是睡不着,为解决这个问题,黄老师耐心的告诉她天天午睡的好处,黄老师还联系家长,请家长配合,让馨馨在家里早睡早起,以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可总是收效不大。
经过观察,黄老师还发现,馨馨不好运动,到午睡时精神饱满,不觉疲倦,于是黄老师调整策略,首先增加馨馨的活动量,如户外运动后引导她跑几圈,跑完后发给金牌,让她和运动量较大的小朋发一起游戏玩耍,其次,舒缓馨馨的情绪,午睡时不催她,还在耳边轻轻说:“没关系,如果睡不看就闭上眼睛躺一会儿吧。”待她睡看后,在她枕头下藏一朵小红花,等她醒来给他一个惊喜……慢慢的,馨馨每天都能睡得着了。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黄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职业道德:(1)关爱学生。黄老师关心爱护同学的身体健康,为了让馨馨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是采用粗暴要求的方法,而是通过家访、观察学生、了解引导学生等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教书育人。黄老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说明他能够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终身学习。黄老师发现馨馨没有午休的习惯后,通过多种方法来改变,先是家访,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后,黄老师又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找出了好的引导馨馨的方法。
(4)爱岗敬业。黄老师能够这样全心的指导学生,和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密不可分。
第四篇:2012年河南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八解析
2012年河南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八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4分)
1.()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加涅提出的学习效果,即学习类型不包括()。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情绪因素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段话出自下哪篇文章?()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4.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5.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A.人的培养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6.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A.位置记忆法
B.死记硬背
C.缩简和编歌诀
D.语义联想法
7.吃过梅子的人一见到它的外形、闻到香味,就会有“望梅止渴”的反应,这是一种()。A.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8.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9. 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这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0.学习兴趣、求知欲属于什么动机?()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辅助性动机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年编写的。A.1903
B.1908 C.1913 D.1924
12.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A.社会实践
B.遗传 C.教育
D.成熟
13.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A.场独立型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15.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因素有()。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环境
D.教育内容
16.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认知者的经验
B.认知者的性格 C.认知者的品质
D.认知者的需要[page] 17.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前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有()。
A.自主感对羞愧感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8.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A.智慧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9.教育影响 20.巩固性原则 21.离差智商 22.全身松弛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3.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24.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25.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26.简述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27.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8.某日报报道:面对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挽回学生的向意识,校长曾经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试分析该校长的做法。
29.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问题: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30.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们窃窃私语。
问题: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六、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1.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32.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对“壬寅学制”进行了修改,于l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2. D [解析]加涅提出的五种学习效果,即五种学习类型,包括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因此,答案为D。
3. D[解析]《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比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4. D[解析]略 5. A[解析]略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6. B [解析]就记忆术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几种: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和语义联想法。
7. C [解析]人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8. B[-N解析]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对象从背景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9. D [解析]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它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10.B [解析]内部动机是指学习动机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其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11.D[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2.C [解析]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
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
13.C[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的表现即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
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
14.A [解析]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5.ABD[解析]略 6.ABD [解析]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会影响社会知觉,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17.ABD[解析]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早期面临的发展任务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排除C;其他选项均是18周岁前的发展任务。
18.AB [解析]加涅按学.--j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学、智慧技能学、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
三、名词解释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9.答案:教育影响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0.答案: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21.答案:所谓离差智商是将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上的成绩和同年龄组的平均成绩比较而
得到的一个相对分数。
22.答案:全身松弛法,或称松弛训练.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四、简答题
23.答案:(1)教学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2)教学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24.答案: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5.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6.答案: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时,学习活动才会产生最佳效果。学习动机的
最佳水平往往因课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
机的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因学习强度的增加而降
低;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27.答案: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五、案例分析题
28.答案:案例中校长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其初衷是想挽回学生们的向学之心,但其做
法并不恰当。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个性、有创造力和幸福感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应具有这些品质。教师没有思想,便不能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没有独立人格,学生更无从谈起;教师有理想和尊严,才能培养出有理想和有尊严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会适得其反。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校长的做法,教师的人格不再神圣,而如果学生对教师不再尊重,教育便会产生危机。校长的这一跪。很可能会把学生推得离教育更远。只有教师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有了较高的地位,才能站直了腰杆教书。
不跪着教书,教师要做的是树德,以崇高的师德激励自己、感化学生、影响社会;要有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内涵.多读书,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教师应有自己的品格,不能让狭隘的功利左右自己的教育观,为了外在可见的利益丧失了个人的原则。
29.答案:(1)以上实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世,甚至轻生,这是违背“排名”初衷的。(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得好一些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得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使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差考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差考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主要是记忆、理解书本知识)的名次。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显然是不科学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他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他方面的智能好。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30.答案: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的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或被教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间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论述题
31.答案: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Y-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32.答案:(1)以人性为本位的教学目的观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人本主义强调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创设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心理氛围,保证学生在充满满足感、安全感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安排的合适的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的价值、意义,使学习者成为充分发展的人。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2)彰显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人本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习的过程和学.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的材料,激发学生从自我倾向性中产生学习倾向,培养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的学习。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第五篇:2014年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航帆网祝大家学习愉快
某村村民吴某因家里人口多,住房紧张向乡政府提出建房申请。经乡人民政府土地员刘某批准后,即开始划线动工。周围左邻申某与右邻崔某发现吴某占用了自已使用多年的宅基地,即同吴某交涉。吴某申辩说建房是按批准文件划线动工,不同意改变施工计划。
1.下列关于农村村民的宅基地说法正确的是()。
A.归国家所有
B.归本村集体所有
C.村民个人享有所有权
D.村民个人享有使用权
2.县级人民政府对登记造册,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属于()。
A.行政许可
B.行政授权
C.行政确认
D.物权行为
3.如申某与崔某申请复议,应当向下列什么机关提出?()
A.乡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B.县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C.县政府土地管理局作为复议机关
D.县政府法制局作为复议机关
4.经过复议后,谁有可能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A.如果维持原决定,申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B.如果维持原决定,崔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C.如果改变原决定,吴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D.如果改变原决定,土地管理员刘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5.如果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对此事应如何处理?()
A.受理,因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B.不受理,因土地权属纠纷属于民事纠纷
C.受理,可以行政诉讼附带解决权属纠纷
D.受理,但只解决行政纠纷,对于权属纠纷,告知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BD。解析: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2.【答案】C。解析=《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可见行政机关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属于行政确认而不是行政许可。
3.【答案】BC。解析:《行政复议法》第13条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本题中,批准行为的主体是乡政府,而其行使的职权是土地管理权。县政府是上一级政府,而县土地局是主管土地行政的政府工作部门,都可以作复议机关。本题中,不可能由乡政府自己复议,由法制局复议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4.【答案】ABC。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三)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四)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因为申某、崔某作为复议申请人要求改变原行政许可,如果复议维持原决定,二人自可提起行政诉讼。而依上述第二项的规定,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政许可,吴某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即ABC项可选。
5.【答案】AC。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本案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A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
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本案中乡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属于实质上是对吴、申、崔三人宅基地使用权的一种裁决,因此法院可以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因此C也正确。
2006年1月甲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乙研制出一种节油装置,完成了该公司的技术攻坚课题,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6年2月甲公司将该装置样品提供给我国政府承认的某国际技术展览会展出。同年3月,乙未经单位同意,在向某国外杂志的投稿论文中透露了该装置的核心技术,该杂志将论文全文刊载,引起甲公司不满。同年6月,丙公司依照该杂志的报道很快研制了样品,并作好了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甲公司于2006年7月向我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书。
2006年12月丁公司也根据该杂志开始生产该节油装置。2009年5月7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2009年7月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分别要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1.在丙公司已研制出样品,丁公司已开始生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发明为何仍因具有新颖性而被授予专利权?()
A.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内公开B.因该发明在申请日前未在国际上公开使用C.因该发明的核心技术在论文中被透露未经甲公司同意
D.因该发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甲公司能否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A.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B.甲公司有权要求丙公司停止侵害,但无权要求赔偿损失
C.甲公司无权要求,因丙公司有权在2010年5月7日前制造该专利产品
D.甲公司无权要求,因丙公司有权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该专利产品
3.丁公司实施甲公司发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A.构成侵权行为
B.不构成侵权行为
C.2009年5月7日后的实施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D.2009年7月后的实施行为构成侵权行为
4.甲公司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申请诉前禁令
B.申请诉前先予执行
C.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D.申请诉前证据保全
5.甲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管辖权的法院有()
A.甲公司所在地法院
B.丙公司所在地法院
C.丁公司所在地法院
D.丙公司研制样品生产地法院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C。解析:《专利法》第24条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①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②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③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C项正确。
2.【答案】D。解析:《专利法》第6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②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3.【答案】C。解析:《专利法》第39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发明专利自公告之日起生效。2009年5月7日甲公司取得专利权。因此,C项正确。
4.【答案】ACD。解析:《专利法》第61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AC项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追索劳动报酬的;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先于执行应当限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并以当事人的生活、生产经营的急需为限。据此,B项措施不适用。根据该法第74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甲公司可以在起诉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故D项正确。
5.【答案】BC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5条规定:“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被控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制造、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实施地。上述侵权行为的结果发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