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教师的119个故事读后感
沐浴书香,我们能赢得时间;沐浴书香,我们能充实心灵;沐浴书香,我们能拥有快乐的人生。——题记
开卷有益沐浴书香
———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
湖南省边城高级中学高二年级蒲宏清
开学之初,向校长给全体教师送了一份新学期的礼物《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书中拉家常式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触膝相谈一样亲切。读起来竟然爱不释手!认真地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一些知识和方法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看完这本书,我有几个想法迫切地想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加以实践,努力让自己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
作为老师,我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
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如果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都以与教师唱对台戏为荣,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有真情实感的人。
自我反思一下,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的确存在着一些应付性的思想,对后进生不太关注,对班级管理过于强调纪律,而忽视情感的作用。所以,作为老师,我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 1
去感化学生、感动学生、影响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一定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他们。
作为教师,“心中有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心中有学生,才能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每当我接一个新班时,我首先做的就是“紧跟”学生。课上课下与学生紧紧相连、交谈,同欢乐,同忧愁。几天时间就让他们感到教师不是可怕、令人生畏的,而是和蔼可亲的。我对学生关心备至:成绩不好的我坚持补课;对生病的学生,我半夜十二点带他们看医生、打针;寒冷突袭时,我把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对于智力发育较晚的学生,我从不歧视,甚至对他们照顾得更加周到。我相信这样做,一
定会给这些学生的心灵带来安慰和温暖。当教师在心灵上和学生融为一体,在情感上和学生协调一致,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真诚倾听,积极引导,善于调控,主动沟通,利用和引导学生的活水,时时清纯来自学生的水源,再淳清自己的心灵,师生互清,师生互动,就一定会形成一股活力,汇成一片汪洋,为教育打造出一汪沐浴灵府的深潭!
用一位学者的话说“用心灵构建的桥梁,不会坍塌,不受时间、距离、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像一根红线,需要时召之即来,不要时挥之即去。她像一道彩虹,存在于师生之间的心里。”
作为教师,我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同样,在这方面,我做的还很不够,对部分学生的违纪行为总是看不惯,喜欢用处罚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没有注意“包容”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偶尔违纪行为,还是要注意方法,用博大地胸怀去包容去教育。教师有了博大的胸怀,学生然会受到影响,从而树立更高的理想与目标。
作为教师,永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诗人林庚先生说过:“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这也是教育箴言,因为教育本身也是诗,如同每一位诗人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一样,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的理想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培育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者做有心人,肯付出,能持之一恒,并且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就有可能为理想的实现一步步前进,不要因为各种潜规则的存在就冷却了自己的工作热情,“即使什么都看透了,也不放弃理想”。
教师有理想,学生才有理想,并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理想;教师没有理想,学生就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持久的行动去让理想变为现实。有理想的教师,才能传递一种信心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更自信。
作为教师,我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
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
汰。所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更好的懂得爱,体会爱,体会温暖,体会教育的酸甜苦辣。
开卷有益,多读书,多宽容,多教育,才会有更多地方式方法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坚信:一切的一切总会有快乐的收获。
第二篇:《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没有看到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说教,她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就这样,我被感动着、震撼着。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师生之情。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教育读本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这本书纳括了最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119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看完这本书后,点滴感受记录其下: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教育教育,为育而教不是为教而育。”从教60年的霍懋征这样诠释教育。“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她对学生的八字方针。她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个学生成功。
这本书让我知道,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三篇: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读后感
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心得体会
《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这本书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就这样,我被感动着、震撼着。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师生之情。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教育读本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这本书纳括了最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119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看完这本书后,些许感受记录其下:
一、我摘录几句本书中的部分精彩语句与大家共享: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
者管理的方便。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二、谈谈我的点滴感想: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张仁贤老师写的《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各位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吧!
张仁贤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
1、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我们天天念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常常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制度上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总不能如愿(举例:我班中的一些调皮生就是这样,在我面前表现还是不错的,可一离开我的视线,就不自觉了,这可能就是我平时太严所造成的吧)。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更多地去做一名温情的教育者,还是做一名
严厉的管理者呢?
2、做一个聪明的“严师”,理智地施展“师爱”。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张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张仁贤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张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张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3、用欣赏的眼观看待每一个学生
如果你用心欣赏,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
4、与学生互相尊重
书中的《掌声里的自信》、《自尊无价》、《难忘的八个字》等文章在我看来就是在叙述着尊重的主题。《掌声里的自信》所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周老师关爱残疾学生的良苦用心,其与班干部们共谋了一个假抽奖,主人公固然得到了激励,但多数同学却被蒙在鼓里,这是有失公正。《最自尊无价》讲述对“55分”的呵斥和羞辱使一个知道上进的孩子无地自容,道出了“自尊无价”。《难忘的八个字》讲述的那种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出爱如己出的关怀能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学生在感激老师的同时选择了自己的未来、闯出了自己的事业更拥有了自己的幸福。而作为他们的老师,等的何尝不是能有一天,或在街头路口相遇时,从他们成熟的声音和从容淡定的眼神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成功。“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这些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这些教师一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们”,他们的教育故事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之果。
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代课老师也有它的价值。让我知道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当教师就要努力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四篇: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读后感
热水小学
康建华
《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这本书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就这样,我被感动着、震撼着。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师生之情。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教育读本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这本书纳括了最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119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某一方面的高超艺术。看完这本书后,些许感受记录其下:
一、我摘录几句本书中的部分精彩语句与大家共享: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二、谈谈我的点滴感想: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张仁贤老师写的《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各位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吧!
张仁贤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
1、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我们天天念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常常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制度上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总不能如愿(举例:我班中的一些调皮生就是这样,在我面前表现还是不错的,可一离开我的视线,就不自觉了,这可能就是我平时太严所造成的吧)。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更多地去做一名温情的教育者,还是做一名严厉的管理者呢?
2、做一个聪明的“严师”,理智地施展“师爱”。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张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张仁贤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张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张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3、用欣赏的眼观看待每一个学生
如果你用心欣赏,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
4、与学生互相尊重
书中的《掌声里的自信》、《自尊无价》、《难忘的八个字》等文章在我看来就是在叙述着尊重的主题。《掌声里的自信》所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周老师关爱残疾学生的良苦用心,其与班干部们共谋了一个假抽奖,主人公固然得到了激励,但多数同学却被蒙在鼓里,这是有失公正。《最自尊无价》讲述对“55分”的呵斥和羞辱使一个知道上进的孩子无地自容,道出了“自尊无价”。《难忘的八个字》讲述的那种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出爱如己出的关怀能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学生在感激老师的同时选择了自己的未来、闯出了自己的事业更拥有了自己的幸福。而作为他们的老师,等的何尝不是能有一天,或在街头路口相遇时,从他们成熟的声音和从容淡定的眼神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成功。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这些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这些教师一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们”,他们的教育故事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之果。
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代课老师也有它的价值。让我知道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当教师就要努力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五篇: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寒冷的冬天是难熬的,但今年的寒假却因为一本书,让我的心一直很温暖,这本书叫《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从书名不难看出,这是一本会触动人的内心的书籍,它讲述了很多教育过程中感动的故事,对我来说,也产生了不小的震撼。
平时很少能够仔细地阅读某一本书,因为工作忙碌,也因为对长篇大论没有耐心好好品味,而这本书却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将一个个不平凡的教育思想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虚伪的说教,用最平实的故事,用最贴近教学的故事,把我这个年轻教师的心真正的感动了。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真心体味教育的意义,把自己的心交给教育,用自己的心去教育,用自己的心去感动孩子们的心灵。
其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老师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她为全班每个学生都取了一个绰号,但与以往带有批评、讽刺意味的绰号不同,她取得绰号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有点而取的,很受学生欢迎。比如唱歌好的叫“百灵鸟”,喜欢画画的叫“小画家”,爱讲故事的叫“故事大王”,跑得快的叫“小刘翔”……这些绰号把每个学生的主要特点都描述了出来,都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赏识,不仅学生受到了激励,获得了自信,而且还使他们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希望得到认可,学生也不例外,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导师,不仅要努力塑造好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也要懂得欣赏每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鼓励代替批评,用心灵感动心灵,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优点,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实很多故事的背景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能遇到的,但最终的效果却很少能像书里说的那样,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过程不同。教育绝对不等于批评,而批评,也是需要潜心学习的艺术。面对尚未成年,处在心灵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们,自制力差,不懂事等问题确实存在,如何更好地引导,将犯错的孩子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老师们平时应该思考的问题。《咱班没有小偷》中一个学生的钱不翼而飞,老师没有把做错事的孩子的行为公诸于众,而是在他进步的时候鼓励他,给了他更多的机会。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从心灵的最深处感受的老师美好的心灵,并对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让一双双纯净清澈的眼睛,不仅看到歪在的缤纷世界,更能窥测到内在的复杂灵魂。而能够让一个孩子自觉、自省,并进而消除心中的尘埃与晦暗。我们老师要懂得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开启心灵的智慧。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抹明亮的微笑,一次诚挚的夸赞,都可以成为那帆船,引领着学生的心灵,渡过湍急的河道,驶抵那平稳开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