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后感
汪发余
今年暑假,学校为了给我们教师充电的,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英国教育学家贾奇〃特布尔的专著《高效能教师的九个习惯》。它是教师的职业成长圣经,揭示了高效能教师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来以为又是一本说教的书,就抱着怀疑的态度顺手翻了几页,谁知刚看了前言,就爱不释手了,感觉作者的思想真能给我们不少的启迪。
作者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个管道工在用锤子敲打完水管之后向他的客户所要50块工钱。客户质疑价钱并要求解释,管道工开了这么一张清单:用锤子敲管子收5块钱;知道往哪儿敲收45块钱。作者说‚虽然写这本书花费的时间不多,但‘知道往哪儿敲’却需要一生的经验‛。贾奇•特布尔告诉我们她的经验是她通过多年教学、参加各种培训、讲学与自学逐步积累起来的,也和她多年中学校长并担任威尔士教委委员的经验是分不开的。就像我们国家的李镇西、刘京海、魏书生等等一系列教育名家,他们的经验也是多年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取得成功的结果。
说那些教育名家可能离我们太远,那么对于我们教育一线的普通老师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借鉴‚他山之石‛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富有实效,让自己少走弯路,更要让我们的学生不走弯路。‚要让学生知道往哪儿走‛,我们教师就必须清晰地知道‚往哪儿引‛。要提高我们教育教学的实效,我觉得关键就是要知道‚往哪儿敲‛。我们知道,一个教师要成为特色教师,不是像小鸡长成老鸡,只要熬上年头就行了。有的老师教一辈子学也未必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教书匠‛。可能因为‚管子不同了‛,那么老师就不知道‚往哪儿敲‛了。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
我们对‚习惯‛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学校里天天讲‚养成教育‛,养成什么?当然是好习惯。一般而言,这里强调的多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然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养成好习惯,对于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育人必先育己,非凡即平凡之坚持,教师同样需要寻求自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而只有自觉养成并坚持好的习惯,才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不凡的业绩。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行为方式,都在教学生涯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习惯。有鉴于此,作者在书中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以教师积极的人生意义及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以教师的人性为基点,从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的社会理想等方面详细介绍了9种好习惯,让每位阅读此书的教师都能从中受益,继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掩卷沉思,那9个好习惯强烈地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让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习生活上,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师们之所以优秀,成为高效能教师,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因为他们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并且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好习惯引领他们走向了成功。
曾经,我也努力面带微笑,可是没有将这种表情作为一种习惯带进课堂;也提前三分钟进过教室,却没把这样的行为化为一种习惯;在课堂上也有过创新,可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此时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普通,主要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和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所致。其实,一种行为如果长期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而好的行为一旦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好习惯。
今天,我终于明白:只有把好行为坚持下去,好习惯方能养成。我将追求创新,教出个性;我将坚持‚反思‛,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我将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每一天;我将更加用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领导及同事的指导;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
总之,我还要更加认真的研读贾奇•特布尔的这本书,还要以这本书为指导,既要努力经营自己,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使自己成为一名高效能的教师。
第二篇:《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书笔记
贾奇·特布尔用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作为开头,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有个管道工在用锤子敲打完水管后向他的客户索要50块工钱。客户质疑价钱并要求解释,管道工给他开了这么一张清单:用锤子敲管子收5块钱,知道往哪儿敲收45块钱。作者说她写这本书花费的时间不多,但“知道住哪儿敲”却需要一生的经验。我们教师就如同一个个的管道工,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与课堂,要想知道该往哪儿敲,就跟着作者好好学学吧~
习惯一:开始独立思考
开始独立思考意味着你准备好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角色,并且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理解思考“什么”,也要理解“怎样”思考。一个人如果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就标志着他将摆脱蒙昧,逐步高效、自如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说,开始独立思考是成为优秀教师漫漫长路之起点。
教师职业本身是一个爱恨交织的职业。在困惑袭来之时,是否会怀疑我们原来怀有的崇高理想?而反思我们的工作体验有助于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理清头绪。
对于像教师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对于自己的职业都有着巨大的付出和投入。所以当我们遭遇到挑战或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或许很难退后一步用逻辑和理性去思考这个处境。高效能的教师会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作一个现实的评估。他们知道哪些是自己胜任的领域,并清楚有待提高的区域,能够接受更有经验的同事们的建议。他们以将批评看做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人身攻击,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角色之间的区别有着清醒的认识。
辨别身份和角色之间的区别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身份对应的是意义,而角色对应的是功能。
最优秀的教师知道何时就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有勇气践行自己的价值,改变他们认为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优秀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和教学上的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还能审视自己的价值是否贯彻在职业行为之中,是否贯穿在与学生和同事的互动方式之中。这些信仰和价值是他们坚强的精神后盾,这让他们的职业行为连贯。值得我们学习的高效能教师的一些价值观:
教育除了培训学生使他们就业这人功能之外,它还有朴素的道德追求和社会功能。
智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培养的,它不是一种固定的特征。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是个人特有的。 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学习,其原因是老师尚未能找到一把能让他学习的钥匙。 老师能为孩子做的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是鼓励他们自尊自强。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有助于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形势或问题:例如,当学生们走进教室时,他们看到的是不是一个有趣、能启发他们的环境?你能否引入有趣的内容为学生创造一种能认真学习的气场?你怎么做会让学生都满意?
根据思维习惯因材施教。人们在理解事物时,通常都要用到三个主要的思考形式——图像(视觉)、声音(听觉)、或想起的某种触觉。我们可能偏爱一种方式胜过其他,这就会渐渐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发现自己的思维舒适地带对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和促进自我完善是十分重要的,一流的教师并不会止步于此,他会更进一步。他会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和他人互动时的灵活性,反过来也使优秀教师更职业化。结论: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我们分清身份和角色之间的区别,树立一处清晰自信的职业身份感,从一套信仰和价值体系出发思考问题。重要的是,你要思考自己的信仰和价格同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有信心将它们实践到你的教室里。
高效能教师能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也能让自我日趋完善。开始独立思考,就是要帮助你改变自己,改善职业状况。
习惯二:如何建立自信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保持自信、善于沟通的态度。习惯二就是要增加大脑和身体的灵活性,让我们有能力做到优秀。
建立自信是职业自我完善不可少的基础。老师不仅仅要让孩子们为随时在天翻地覆的世界生存做好准备,在教师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变化也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同时也变得更为脆弱,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建立自信需要培养直觉。在多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利用自己的印象、直觉和感觉。事实证明,直觉在职业发展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可以当之无愧地同理性和自省相提并论。优秀教师明白正确地使用自己的直觉可以增强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还能拓宽他们职业行为的广度。
如果说直觉是“认识和学习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有两个基础性的因素值得重视。它们是感觉敏锐度——一种认识方式,以及反馈——一种学习方式。
培养直觉的要素:感觉敏锐度。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聚焦我们的注意力,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个活动上时,我们就过滤掉了关于周遭环境的其他所有信息。我们会用定势和成见看待人和事。直觉是由经验发展而来的,只有我们对自己的经验保持批判的清醒,直觉才会变得可靠,由直觉产生的职业判断才会有稳固的基础。建立自信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它要我们更细致地关注我们关注到的事物,不要对我们眼见、耳闻、心觉的事物想当然。高效能的教师深谙学生的千差万别,能够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由于知道学习因人而异这个道理,他们不会只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去教学生。他们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也是多样的。在沟通中,他们变化自如、灵活应对,因为他们能明白别人的各种回应,并且清楚自己说的话能被别人理解。
反馈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我们获取反馈最觉的办法就是别人的反应。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
发现能管住自己的“触觉锚点”。作者的感觉很细腻、敏锐,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有这样的感觉:像一条缆绳的小船一样,在狂风与恶浪中失去了方向,迷失掉自我。这时我们需要一些“船锚”,将自己的从繁杂的干扰中“弹回”原来的情感或状态。我们需要给自己安放一个“触觉锚点”,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回复到自信、有自我控制力的感觉中去。一件物品、一张图片,就是我们管住自己的“锚”。高效能的教师能应对不同的情况,显示出多方面的行为灵活性,但却不会因为别人对他们的要求而偏离自身轨道。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总能有效地利用内在资源,使自己安定下来,进入一种适宜的心理、情绪和身体状态。
结论:教师的工作生活是复杂的,任何一天都可能要做出一千个决定:怎样去响应某个学生;怎样给一个同事提建议;怎样对一堂早已安排好的课进行调整使它更能满足不同的学习习惯„„我们选择将自己沉浸在紧张、程式化的工作之中,我们也可以选择建立自信,把自己的感官打开,抓住机遇,培养思维和行为的灵活性。建立自信要求我们关注感官收集的信息,培养依靠直觉灵活行事的能力。我们要意思到并且响应学生和同事中的差异性。建立 2 自信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己内在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有效地应对各种要求和挑战,使自己能在一个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里面高效能地工作。
习惯三:正确处理压力 处理好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反应,作者在此部分更像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当你视工作为乐事,生活就是享受;当你视工作为差使,生活就是奴役!我们是选择的享受还是受奴役?
教师是个压力山大的职业,教师职业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表示自己承受着高度的压力,这个比例远大于公共部门的其他职业。作者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失去控制”时,才会感觉到压力和情绪紧张,变得意志消沉。高效能的教师有能力应对和处理引发压力的工作条件,养成了两个重要的习惯:从容把握时间和养成用行为制造影响的能力。从容把握时间指的是能优化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就要学会抓紧时间,劳逸结合。而自信果断地与他人打交道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避免压力的技巧。
压力的影响:短期看,紧张积累会导致身体疼痛、头晕、胃不适。长期看,会影响身体免疫力,导致更严重的症状。高效能教师总能采取行动,使自己永久地摆脱“压力事件——自动反应”的循环。
思路一:认清选择
一些充满压力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多数事情是有选择的,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没选择对。作者举了下面两个事例,我被这两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
戴维是一个高效的教师,还具备一名优秀校长的潜质。但是戴维认识到,对他而言工作的满足感来自与学生的互动,来自向这些年轻的心灵传授有益于他们成长的知识。他认为自己能给学生施加一种正面的影响,使他们能养成自尊和自信的品质。戴维觉得对他来说,这才是他职业角色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他做出明确决定,不去谋求任何管理职位。
和戴维不同,盖纳是一名校长。对她而言,晋升到校长这个职位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她也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她却尝试着去承担她所在小学的管理和领导工作。她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从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得到什么,也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相反,她寻求晋升,仅仅是因为她相信就应该那样做。在实现后,她从日常的工作中得不到一点儿满足感。相反,她总是为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而备感苦闷,她抱怨自己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因为不能依赖任何人,她向她的下属倾诉和那些难对付的学生家长打交道的细节。最终,她在长期压力下病倒了。
戴维和盖纳都曾是优秀的教师,他们的不同结局源于不一样的选择。我们要跳出自己狭窄的范围,认准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要做明智的戴维,不能当可怜的盖纳。
“大棒”和“胡萝卜”虽然都可以激发我们向着目标前进。但两者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更多的是压力,后者却要积极得多。
思路二:改变灯光
作者认为,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心理。“世上的事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是我们的想法让它们有了好坏之分”。例如,面前有半杯酒,一个怨愤的人往往会坚持认为是有人喝掉了里面的酒。如果没有采取有效行动,消极的情绪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一件很小的事儿很容易就会演化成你所认为的“人格侮辱”,哪怕一开始与所谓有 3 侮辱毫无关系。
作者给盖纳提出了换个思路的建议:可以将面临的困难看作是挑战,这些挑战可以激励她不断向前,积累更多的经验,拓展自己的技能,学会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职业人士,这样她的酒杯就会满溢着芬芳的美酒。
灯光的话题源自于剧场,同样的人物,同样的背景,却会因为灯光的不同,给观众制造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用相同的策略把那些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更有利于自我完善的情绪。只需要启动“换灯”按钮,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从而改变对一个情况的理解,进而改变感受。而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扳动开关,改变想法,是这个思路的关键。
改变感觉:把它写出来
在消极想法挥之不去的时候,一个有用的办法就是“把它写出来”。比如写日记,写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它让我们能够诚实地自我表达。为了写出自己的情绪或忧虑,你首行要去思考它们,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情,并且与之达成妥协。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其它的两种“写出来”,包括写信,都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
找到自己的“福乐境界”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完全投入自己的工作并且愈战愈勇,这是一种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里的体验,对正在做的事全神贯注,这是一种不费力气做事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里充满了各种体验,而所有的这些体验都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这就是作者所讲的“福乐境界”。一个处于“福乐”之中的人,他的意识已经没有杂念和不相干情绪的空间。虽然自我意识消失了,但他却感觉自己比平时更加强大了,时间感也在这里变形了,几小时的时间仿佛在几分钟里就流过去了。我们不能奢望“福乐”每天都有,不过当“福乐”发生的时候,那肯定会是一种适合我们“锚定”的最佳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这种感觉来提升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
结论: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处理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不会放任它们继续存在。他们明白一份高要求的职业还能为他们带来具有高度挑战性又引人入胜的经历。
习惯四:从容把握时间 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太多的事要做,而时间却总不够。”“我感到压力、心烦,从早到晚,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我想过那种快乐、丰富、平和的生活。”教师承受着巨大的时间压力。作者介绍说她有一个小本子,在里头记一些待办事项,用以管理自己的时间,给每个需要完成的任务都设置了最后期限。每当完成一件事,都从本子上将它划掉,从中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凡是答应了别人并且记在了本子上的事,就不用担心会忘记。在开会之前,不但会核实会议开始的时间,也会核实结束的时间。还会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把会议重点在脑子里过一遍,记得带上会议所需要的文件和材料。如此从容把握着时间。
有的人将工作看成是一件应该尽可能快、尽可能高效地去完成的事,对他们来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应该将其忘掉,将来怎么发展才是最需要关心的。另有一些人将过去看成是压在身上的一种负担,经历的时间越长,事情越多,压力就越大,最终无法承受。还有一些人则毫无时间观念,他们糊里糊涂地生活,视时间为身外之物。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时间线,充分理解活在“当下”,即百分之百地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去,而无需劳思费神地一会儿担心昨天发生过的事,一会儿担心明天可能会发生的事。那样只能将你分散注意力,偏离现在的事。
我们所有人都有拖延的习惯,而且会给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其实,当我们自欺欺人地去找借口时,浪费的是自己的心理能量。“没有什么比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一个未完成的任务更令人筋疲力尽的了。”与其让自己持续地处于压力之下,不如换一种方法生活,变得容易许多。
要想高效地处理好事务,还要判断好事务的紧急和重要程序,作者介绍了“紧急/重要矩阵”,将所有要做事分成四类:紧急且不重要的——移交它;非紧急且不重要的——别管它;非紧急但重要的——计划它;紧急且重要的——现在就做!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目标:一个考虑周详、符合自己价值、实事求是、积极正面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但本身具有吸引力,更能不断地促使你实现它。当你一想起它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一股强大的、无法抗拒的兴奋和力量从心底涌起。
正直意义上的时间管理,是实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良好平衡。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自己的“黄金时间”,即一天当中感觉精力充沛、能力非凡的时间段。努力倾听自己身体的节奏,不要与自然的身体节奏对抗,将黄金时间的潜力最大化。保持生活的平衡还意味着你要能安排出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恢复和更新。高效能教师总是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稳定区以使自己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结论:从容把握时间,合理掌控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对最重要的事。
习惯五:构建和谐关系
我们渴望与他人能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话顺畅,相互之间没有误会,可以毫不拘束地谈话,有一种信任感在彼此间存在。高效能的教师认识到,建立联系的第一步是构建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和谐关系有着不同的层次,建立恰当层次的关系很重要。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跟某人建立一种和谐关系,这样做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一步:配合。“穿着别人鞋走路”是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最简单快捷地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比喻。想要有意识地建立和谐关系,需要对其有高度的重视。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是我们都向和我们相似的人做出回应。可以选择与他的任一方面保持一致:姿态、姿势和动作、声音、呼吸都可以加以模仿,用潜在的动力创造理解和依赖的气氛。
第二步:让谈话默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不一样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不一样的思维舒适地带。注意别人说话时采用的词或短语可以有机会接近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我们拓展自己的认知,这也是解答自己脑中时常出现疑问的最有效的方法,甚至能改变与别人沟通的方式。语言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建立和谐关系的另一个机会。高效能教 5 师懂得人们在思维上会有视觉、听觉或动觉上的倾向性,因此能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需要。
第三步:步调一致与引领向前。构建和谐关系需要前后一致、持之以恒。身边会有一些处在管理岗位的教师以为单凭他们的地位就足以认别人遵从他们的领导,但是,如果缺乏一种和谐的关系,他们从员工那里得到的回应可能会是异议、反对和不满。相反,如果这种关系对位了,那么与你一同工作的人就会跟随你向前——他们能从你的身体语言、你的口头语言和你的观点中与你配合默契。对于任何工作关系来说,最好的结果莫过于以共识的方式做出决定。
结论:成功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和谐”是这种关系的基础。高效能的教师不会采取操控式、独裁式、作威作福式的方法。
习惯六:用心倾听很有效
真正的倾听是一个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过程,我们除了能听到话语的表面以后,还能注意到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弦外之间、言外之意。缺乏效率的倾听是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有研究表明,倾听学是让孩子学会有效交谈的更强效的手段。可是,许多人的倾听仅仅是表面的“伪倾听”,他们的心里在想着另外的事。我们需要有技巧的倾听让有效沟通进行下去,同时还能增强对方的自尊感。
倾听——主动而非被动。有人际交往中,有93%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因素传递的,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仅凭借一张嘴的话,我们必将损失大量的有用信息。所以,我们要调动一切的有效交流的要素:体势、手势、眼神、语音、语调等,全身心地倾听。
在看中听。作为一个高效能的倾听者来说,我们要看见可以看见的,听见可以听见的。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他们眼睛的移动方向可以反映出他们独特的思维舒适带,这是判断他们思维的最容易辨别的外部线索之一。
倾听即听见。我者有个很有意思的忠告:小心使用“为什么”,用不好就给我盘问的感觉。使用“发生了什么事让你那样做?”比“你为什么要那样做?”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另一个谈话的技巧是将谈话用作激励工具,利用提问强迫对方改变思考模式。以下是一段精彩的提问,帮一个人成功摆脱消极的思维:
“我考试从来没有考好过。”
“从来?真的人来都没有?” “呃„„只有一次考得还不错。” “啊——那一次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对那一科真的感兴趣。”
“具体地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那时学习很努力„„” 要注意交流过程中少用“不能”、“不应该”、“无法”、“做不了”这类的说法,这些语词意味着你在不合理地限制着别人的行为。
倾听即感知。用心倾听,不仅仅是听见。“听见”是用自己的意思在理解别人所说的话。用心倾听要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或立场去感觉事物。这些立场包括:
第一立场:从自己的立场对别人话进行思考。
第二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别人的情况,体验别人的体验。第三立场: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
结论:培养倾听技能,可以提高理解他人立场的能力。还能弥合对方言语上的空缺,通过精确提问去促进自己的理解并帮助他人摆脱消极思维的恶性循环。
习惯七:用行为制造影响
教师的身处一个复杂、极富挑战性的环境,你必须跟他人并肩合作,在这个环境里,别人的行为可能无法预测、飘忽不定或者难以对付。作者坚持一个信条:“世上没有难对付的人”,哪怕对方是一个来势汹汹、固执己见的家长。
果断自信是对那种试图欺负、操控、恩惠或批评你的行为的一种有效回应。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外在的技巧,更是可持续生效的来自于我们内在的改变。
什么是果断自信?挑衅和顺从看上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根源。它们都是自尊程度处于低位的人展示出来的行为。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他们不能做出与自己价值协调一致的行为。人们对这种行为只能是愤怒、回避和不尊重。果断自信要求我们用一种直接、诚实和得体的方式与人沟通,能够在争取自己权利的同时诚心诚意地照顾到别人的利益。这是一种讲求原则的行为,它能让你最大限度地获取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果断自信的关键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要求上:
1、价值观。要对自己的权利有价值心中有数,挑战各种不一致和不平等的行为。
2、感官敏锐度。当别人实施充满成见或操控性的行为时,你能敏锐地察觉到。
3、管理“状态”。给自己锚定一种掌控局面、充满自信、拥有控制力的状态。
4、身体意识。保持一种放松的、开放的坐姿或站姿,声音语调尽可能平和均匀,适当的眼神交流,让别人更容易注意到你要表达的意思。
5、获取信息。使用精确提问的技巧,与对方建立更加开放和坦诚的交流。
6、灵活性。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改善与他人的交流。
7、良好的自我感觉。自吹自擂、盛气凌人的表现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的不自信。自我感觉并不等同于自吹自擂或是不健康的自以为是。这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现实评估。
回应他人的行为。采取果断自信的立场,通过创造开放和“安全”的氛围来促使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承认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者介绍了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的,我听到你说的是。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让会议陷入僵局。如果换成另一个方式“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么你有没有从这个角 7 度考虑过„„”,将会营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方将有可能认真考虑你的观点,因为你没有用“但是”将他们的观点置之不理。
说服自己果断坚定。消极的自我对话会限制你做出积极、有原则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有一套坚定果断的思考方式,走出消极的状态。
循序渐进。从小处入手,勤于练习。
习惯八:扩大影响力
这个习惯关注的是理解群体动态以及将普通群体与一个高效团队区分开来的要素。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将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影响群体工作和改善团队表现当中去。
有人希望可以“逃离这一切”,为自己找到一些独处的空间,但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你要不断地与各种人群互动。一个群体必须在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之后才能演化成一个富有成效的团队。思索你的团队目前正处于怎样的阶段,以便确定适宜的领导方式是很有益处的。
团队的领导者不仅仅要具备有序、自信,持久和幽默的人际技巧,还要对团队的发展阶段作出策略性的判断。当一个群体日趋成熟,发展到接近一个团队时,它的领导者要能判断出这一点,这样的领导方式才能转变到相应的发展阶段。团队形成的四个阶段:形成——风暴——趋于常态——表现。
一个群体的氛围同群体成员的情感状态联系极为密切,一个群体的社交氛围能够像天气一样影响人的情绪。领导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感受群体或团体氛围的能力。通过理解他人的感受,领导者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论是驱散恐惧、平息愤怒或是鼓舞士气。在这些技巧中重要的是控制感情状态。不管你在一个群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自我意识和控制情感这两个特质将让你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影响这个群体的氛围。最终,一个领导者最有意义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控制他们自己的心态。
要让一个群体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团队,领导者必须要满足一些特定的要求: 任务的要求:要有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团队维系的要求:要有一种互相支持的宗旨。
团队中会有个人需求:领导者需要认识到不同成员会有不同的要求。要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思想和行为的灵活性有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灵活性是领导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创造一个高效的工作氛围,使团队成员精诚合作、达成目标,意味着领导者要在任务和关系行为这两个方面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就算仅仅做一名老师也需要灵活性。
领导力不仅仅属于领导者,而是属于在任何一个层次上以某种方式领导他人的人。花一些时间思考一下自己团队的状况和团队行为的有效性将会帮助你培养有效的领导技能。
习惯九:深化影响力
老师要在教室和学校的执教活动当中吸收从教育、心理以及社会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我们要在不失去自己宝贵个性的前提下学会同其他个体联合,从而与其他习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通过理解对事物赖以做出结构性的解释能够让你获得一种洞察力。理解一个系统意味着你可以意识到能够引发改变的行为。不论一个组织是多么的庞大复杂,组成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使它得到维系。
现在“企业精神”是一种思考和行为的方式,具有企业精神的行为不仅局限于开创和运 8 作一家企业。人们可以在各行各业表现出企业精神来,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员的行为的一方面。即使没有一个清晰的模式,人们通常仍然认为企业家们在行为中展示出了一定的特性和模式。我一直认为企业家是那些能够将洞察机会的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人。同时,这些能力也能够让高效能教师提升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世界在前进,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过去,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在一个“盒子”里进行教学,今天我们不能再将自己局限在教室里,我们要走出这个舒适圈,认识到同其它专业人员、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并对社会大众进行回应的需求。要意识到现在和将来,学校会面临着许多挑战,要适应明天的学校,老师们需要拥有一种新形式的职业精神。
高效能教师也在全球背景下看待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角色。对于他们来说,学校的围墙是能够穿透的。他们试图理解外界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和影响,却不会对它们产生憎恶情绪。他们寻求拓宽自己对于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改进自己的课堂,也是为了成为全球教师联盟的贡献者。
第三篇:高效能教师9个习惯个人心得体会
《高效能教师的9个习惯》读书笔记
贾奇·特布尔用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作为开头,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有个管道工在用锤子敲打完水管后向他的客户索要50块工钱。客户质疑价钱并要求解释,管道工给他开了这么一张清单:用锤子敲管子收5块钱,知道往哪儿敲收45块钱。作者说她写这本书花费的时间不多,但“知道住哪儿敲”却需要一生的经验。我们教师就如同一个个的管道工,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与课堂,要想知道该往哪儿敲,就跟着作者好好学学吧~
习惯一:开始独立思考
开始独立思考意味着你准备好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角色,并且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理解思考“什么”,也要理解“怎样”思考。一个人如果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就标志着他将摆脱蒙昧,逐步高效、自如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说,开始独立思考是成为优秀教师漫漫长路之起点。
教师职业本身是一个爱恨交织的职业。在困惑袭来之时,是否会怀疑我们原来怀有的崇高理想?而反思我们的工作体验有助于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理清头绪。
对于像教师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对于自己的职业都有着巨大的付出和投入。所以当我们遭遇到挑战或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或许很难退后一步用逻辑和理性去思考这个处境。高效能的教师会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作一个现实的评估。他们知道哪些是自己胜任的领域,并清楚有待提高的区域,能够接受更有经验的同事们的建议。 老师能为孩子做的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是鼓励他们自尊自强。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有助于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形势或问题。根据思维习惯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和他人互动时的灵活性,反过来也使优秀教师更职业化。
结论: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我们分清身份和角色之间的区别,树立一处清晰自信的职业身份感,从一套信仰和价值体系出发思考问题。重要的是,你要思考自己的信仰和价格同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有信心将它们实践到你的教室里。高效能教师能认识到开始独立思考,就是要帮助你改变自己,改善职业状况。
习惯二:如何建立自信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保持自信、善于沟通的态度。习惯二就是要增加大脑和身体的灵活性,让我们有能力做到优秀。
建立自信是职业自我完善不可少的基础。老师不仅仅要让孩子们为随时在天翻地覆的世界生存做好准备,在教师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变化也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同时也变得更为脆弱,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建立自信需要培养直觉。在多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利用自己的印象、直觉和感觉。事实证明,直觉在职业发展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可以当之无愧地同理性和自省相提并论。优秀教师明白正确地使用自己的直觉可以增强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还能拓宽他们职业行为的广度。
如果说直觉是“认识和学习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有两个基础性的因素值得重视。它们是感觉敏锐度——一种认识方式,以及反馈——一种学习方式。
培养直觉的要素:感觉敏锐度。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聚焦我们的注意力,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个活动上时,我们就过滤掉了关于周遭环境的其他所有信息。我们会用定势和成见看待人和事。直觉是由经验发展而来的,只有我们对自己的经验保持批判的清醒,直觉才会变得可靠,由直觉产生的职业判断才会有稳固的基础。建立自信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它要我们更细致地关注我们关注到的事物,不要对我们眼见、耳闻、心觉的事物想当然。高效能的教师深谙学生的千差万别,能够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由于知道学习因人而异这个道理,他们不会只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去教学生。他们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也是多样的。在沟通中,他们变化自如、灵活应对,因为他们能明白别人的各种回应,并且清楚自己说的话能被别人理解。反馈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我们获取反馈最觉的办法就是别人的反应。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
发现能管住自己的“触觉锚点”。作者的感觉很细腻、敏锐,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有这样的感觉:像一条缆绳的小船一样,在狂风与恶浪中失去了方向,迷失掉自我。这时我们需要一些“船锚”,将自己的从繁杂的干扰中“弹回”原来的情感或状态。我们需要给自己安放一个“触觉锚点”,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回复到自信、有自我控制力的感觉中去。一件物品、一张图片,就是我们管住自己的“锚”。高效能的教师能应对不同的情况,显示出多方面的行为灵活性,但却不会因为别人对他们的要求而偏离自身轨道。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总能有效地利用内在资源,使自己安定下来,进入一种适宜的心理、情绪和身体状态。
结论:教师的工作生活是复杂的,任何一天都可能要做出一千个决定:怎样去响应某个学生;怎样给一个同事提建议;怎样对一堂早已安排好的课进行调整使它更能满足不同的学习习惯„„我们选择将自己沉浸在紧张、程式化的工作之中,我们也可以选择建立自信,把自己的感官打开,抓住机遇,培养思维和行为的灵活性。建立自信要求我们关注感官收集的信息,培养依靠直觉灵活行事的能力。我们要意思到并且响应学生和同事中的差异性。建立自信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己内在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有效地应对各种要求和挑战,使自己能在一个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里面高效能地工作。习惯三:正确处理压力 处理好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反应,作者在此部分更像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当你视工作为乐事,生活就是享受;当你视工作为差使,生活就是奴役!我们是选择的享受还是受奴役? 教师是个压力山大的职业,教师职业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表示自己承受着高度的压力,这个比例远大于公共部门的其他职业。作者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失去控制”时,才会感觉到压力和情绪紧张,变得意志消沉。高效能的教师有能力应对和处理引发压力的工作条件,养成了两个重要的习惯:从容把握时间和养成用行为制造影响的能力。从容把握时间指的是能优化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就要学会抓紧时间,劳逸结合。而自信果断地与他人打交道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避免压力的技巧。压力的影响:短期看,紧张积累会导致身体疼痛、头晕、胃不适。长期看,会影响身体免疫力,导致更严重的症状。高效能教师总能采取行动,使自己永久地摆脱“压力事件——自动反应”的循环。思路一:认清选择 一些充满压力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多数事情是有选择的,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没选择对。作者举了下面两个事例,我被这两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 戴维是一个高效的教师,还具备一名优秀校长的潜质。但是戴维认识到,对他而言工作的满足感来自与学生的互动,来自向这些年轻的心灵传授有益于他们成长的知识。他认为自己能给学生施加一种正面的影响,使他们能养成自尊和自信的品质。戴维觉得对他来说,这才是他职业角色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他做出明确决定,不去谋求任何管理职位。和戴维不同,盖纳是一名校长。对她而言,晋升到校长这个职位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她也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她却尝试着去承担她所在小学的管理和领导工作。她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从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得到什么,也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相反,她寻求晋升,仅仅是因为她相信就应该那样做。在实现后,她从日常的工作中得不到一点儿满足感。相反,她总是为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而备感苦闷,她抱怨自己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因为不能依赖任何人,她向她的下属倾诉和那些难对付的学生家长打交道的细节。最终,她在长期压力下病倒了。戴维和盖纳都曾是优秀的教师,他们的不同结局源于不一样的选择。我们要跳出自己狭窄的范围,认准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要做明智的戴维,不能当可怜的盖纳。“大棒”和“胡萝卜”虽然都可以激发我们向着目标前进。但两者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更多的是压力,后者却要积极得多。思路二:改变灯光 作者认为,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心理。“世上的事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是我们的想法让它们有了好坏之分”。例如,面前有半杯酒,一个怨愤的人往往会坚持认为是有人喝掉了里面的酒。如果没有采取有效行动,消极的情绪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一件很小的事儿很容易就会演化成你所认为的“人格侮辱”,哪怕一开始与所谓有侮辱毫无关系。作者给盖纳提出了换个思路的建议:可以将面临的困难看作是挑战,这些挑战可以激励她不断向前,积累更多的经验,拓展自己的技能,学会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职业人士,这样她的酒杯就会满溢着芬芳的美酒。灯光的话题源自于剧场,同样的人物,同样的背景,却会因为灯光的不同,给观众制造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用相同的策略把那些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更有利于自我完善的情绪。只需要启动“换灯”按钮,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从而改变对一个情况的理解,进而改变感受。而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扳动开关,改变想法,是这个思路的关键。改变感觉:把它写出来 在消极想法挥之不去的时候,一个有用的办法就是“把它写出来”。比如写日记,写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它让我们能够诚实地自我表达。为了写出自己的情绪或忧虑,你首行要去思考它们,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情,并且与之达成妥协。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其它的两种“写出来”,包括写信,都是值得借鉴的好方法。找到自己的“福乐境界”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完全投入自己的工作并且愈战愈勇,这是一种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里的体验,对正在做的事全神贯注,这是一种不费力气做事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里充满了各种体验,而所有的这些体验都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这就是作者所讲的“福乐境界”。一个处于“福乐”之中的人,他的意识已经没有杂念和不相干情绪的空间。虽然自我意识消失了,但他却感觉自己比平时更加强大了,时间感也在这里变形了,几小时的时间仿佛在几分钟里就流过去了。我们不能奢望“福乐”每天都有,不过当“福乐”发生的时候,那肯定会是一种适合我们“锚定”的最佳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这种感觉来提升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
结论: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处理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不会放任它们继续存在。他们明白一份高要求的职业还能为他们带来具有高度挑战性又引人入胜的经历。
习惯四:从容把握时间
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太多的事要做,而时间却总不够。”“我感到压力、心烦,从早到晚,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我想过那种快乐、丰富、平和的生活。”教师承受着巨大的时间压力。作者介绍说她有一个小本子,在里头记一些待办事项,用以管理自己的时间,给每个需要完成的任务都设置了最后期限。每当完成一件事,都从本子上将它划掉,从中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凡是答应了别人并且记在了本子上的事,就不用担心会忘记。在开会之前,不但会核实会议开始的时间,也会核实结束的时间。还会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把会议重点在脑子里过一遍,记得带上会议所需要的文件和材料。如此从容把握着时间。有的人将工作看成是一件应该尽可能快、尽可能高效地去完成的事,对他们来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应该将其忘掉,将来怎么发展才是最需要关心的。另有一些人将过去看成是压在身上的一种负担,经历的时间越长,事情越多,压力就越大,最终无法承受。还有一些人则毫无时间观念,他们糊里糊涂地生活,视时间为身外之物。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时间线,充分理解活在“当下”,即百分之百地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去,而无需劳思费神地一会儿担心昨天发生过的事,一会儿担心明天可能会发生的事。那样只能将你分散注意力,偏离现在的事。我们所有人都有拖延的习惯,而且会给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其实,当我们自欺欺人地去找借口时,浪费的是自己的心理能量。“没有什么比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一个未完成的任务更令人筋疲力尽的了。”与其让自己持续地处于压力之下,不如换一种方法生活,变得容易许多。要想高效地处理好事务,还要判断好事务的紧急和重要程序,作者介绍了“紧急/重要矩阵”,将所有要做事分成四类:紧急且不重要的——移交它;非紧急且不重要的——别管它;非紧急但重要的——计划它;紧急且重要的——现在就做!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目标:一个考虑周详、符合自己价值、实事求是、积极正面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但本身具有吸引力,更能不断地促使你实现它。当你一想起它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一股强大的、无法抗拒的兴奋和力量从心底涌起。正直意义上的时间管理,是实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良好平衡。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自己的“黄金时间”,即一天当中感觉精力充沛、能力非凡的时间段。努力倾听自己身体的节奏,不要与自然的身体节奏对抗,将黄金时间的潜力最大化。保持生活的平衡还意味着你要能安排出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恢复和更新。高效能教师总是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稳定区以使自己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结论:从容把握时间,合理掌控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对最重要的事。
习惯五:构建和谐关系
我们渴望与他人能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话顺畅,相互之间没有误会,可以毫不拘束地谈话,有一种信任感在彼此间存在。高效能的教师认识到,建立联系的第一步是构建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和谐关系有着不同的层次,建立恰当层次的关系很重要。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跟某人建立一种和谐关系,这样做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第一步:配合。“穿着别人鞋走路”是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最简单快捷地建立和谐关系的一个比喻。想要有意识地建立和谐关系,需要对其有高度的重视。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是我们都向和我们相似的人做出回应。可以选择与他的任一方面保持一致:姿态、姿势和动作、声音、呼吸都可以加以模仿,用潜在的动力创造理解和依赖的气氛。
第二步:让谈话默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不一样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不一样的思维舒适地带。注意别人说话时采用的词或短语可以有机会接近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我们拓展自己的认知,这也是解答自己脑中时常出现疑问的最有效的方法,甚至能改变与别人沟通的方式。语言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建立和谐关系的另一个机会。高效能教 师懂得人们在思维上会有视觉、听觉或动觉上的倾向性,因此能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需要。
第三步:步调一致与引领向前。构建和谐关系需要前后一致、持之以恒。身边会有一些处在管理岗位的教师以为单凭他们的地位就足以认别人遵从他们的领导,但是,如果缺乏一种和谐的关系,他们从员工那里得到的回应可能会是异议、反对和不满。相反,如果这种关系对位了,那么与你一同工作的人就会跟随你向前——他们能从你的身体语言、你的口头语言和你的观点中与你配合默契。对于任何工作关系来说,最好的结果莫过于以共识的方式做出决定。
结论:成功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和谐”是这种关系的基础。高效能的教师不会采取操控式、独裁式、作威作福式的方法。习惯六:用心倾听很有效
真正的倾听是一个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过程,我们除了能听到话语的表面以后,还能注意到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弦外之间、言外之意。缺乏效率的倾听是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有研究表明,倾听学是让孩子学会有效交谈的更强效的手段。可是,许多人的倾听仅仅是表面的“伪倾听”,他们的心里在想着另外的事。我们需要有技巧的倾听让有效沟通进行下去,同时还能增强对方的自尊感。倾听——主动而非被动。有人际交往中,有93%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因素传递的,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仅凭借一张嘴的话,我们必将损失大量的有用信息。所以,我们要调动一切的有效交流的要素:体势、手势、眼神、语音、语调等,全身心地倾听。在看中听。作为一个高效能的倾听者来说,我们要看见可以看见的,听见可以听见的。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他们眼睛的移动方向可以反映出他们独特的思维舒适带,这是判断他们思维的最容易辨别的外部线索之一。倾听即听见。我者有个很有意思的忠告:小心使用“为什么”,用不好就给我盘问的感觉。使用“发生了什么事让你那样做?”比“你为什么要那样做?”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另一个谈话的技巧是将谈话用作激励工具,利用提问强迫对方改变思考模式。以下是一段精彩的提问,帮一个人成功摆脱消极的思维: “我考试从来没有考好过。”“从来?真的人来都没有?” “呃„„只有一次考得还不错。” “啊——那一次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对那一科真的感兴趣。” “具体地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那时学习很努力„„” 要注意交流过程中少用“不能”、“不应该”、“无法”、“做不了”这类的说法,这些语词意味着你在不合理地限制着别人的行为。倾听即感知。用心倾听,不仅仅是听见。“听见”是用自己的意思在理解别人所说的话。用心倾听要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或立场去感觉事物。这些立场包括: 第一立场:从自己的立场对别人话进行思考。第二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别人的情况,体验别人的体验。第三立场: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
结论:培养倾听技能,可以提高理解他人立场的能力。还能弥合对方言语上的空缺,通过精确提问去促进自己的理解并帮助他人摆脱消极思维的恶性循环。
习惯七:用行为制造影响 教师的身处一个复杂、极富挑战性的环境,你必须跟他人并肩合作,在这个环境里,别人的行为可能无法预测、飘忽不定或者难以对付。作者坚持一个信条:“世上没有难对付的人”,哪怕对方是一个来势汹汹、固执己见的家长。果断自信是对那种试图欺负、操控、恩惠或批评你的行为的一种有效回应。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外在的技巧,更是可持续生效的来自于我们内在的改变。什么是果断自信?挑衅和顺从看上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根源。它们都是自尊程度处于低位的人展示出来的行为。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他们不能做出与自己价值协调一致的行为。人们对这种行为只能是愤怒、回避和不尊重。果断自信要求我们用一种直接、诚实和得体的方式与人沟通,能够在争取自己权利的同时诚心诚意地照顾到别人的利益。这是一种讲求原则的行为,它能让你最大限度地获取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果断自信的关键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要求上:
1、价值观。要对自己的权利有价值心中有数,挑战各种不一致和不平等的行为。
2、感官敏锐度。当别人实施充满成见或操控性的行为时,你能敏锐地察觉到。
3、管理“状态”。给自己锚定一种掌控局面、充满自信、拥有控制力的状态。
4、身体意识。保持一种放松的、开放的坐姿或站姿,声音语调尽可能平和均匀,适当 的眼神交流,让别人更容易注意到你要表达的意思。
5、获取信息。使用精确提问的技巧,与对方建立更加开放和坦诚的交流。
6、灵活性。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改善与他人的交流。
7、良好的自我感觉。自吹自擂、盛气凌人的表现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的不自信。自我感觉并不等同于自吹自擂或是不健康的自以为是。这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现实评估。回应他人的行为。采取果断自信的立场,通过创造开放和“安全”的氛围来促使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承认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介绍了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的,我听到你说的是。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让会议陷入僵局。如果换成另一个方式“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么你有没有从这个角
度考虑过„„”,将会营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方将有可能认真考虑你的观点,因为你没有用“但是”将他们的观点置之不理。说服自己果断坚定。消极的自我对话会限制你做出积极、有原则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有一套坚定果断的思考方式,走出消极的状态。循序渐进。从小处入手,勤于练习。习惯八:扩大影响力
这个习惯关注的是理解群体动态以及将普通群体与一个高效团队区分开来的要素。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将学到的技巧应用到影响群体工作和改善团队表现当中去。有人希望可以“逃离这一切”,为自己找到一些独处的空间,但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你要不断地与各种人群互动。一个群体必须在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之后才能演化成一个富有成效的团队。思索你的团队目前正处于怎样的阶段,以便确定适宜的领导方式是很有益处的。团队的领导者不仅仅要具备有序、自信,持久和幽默的人际技巧,还要对团队的发展阶段作出策略性的判断。当一个群体日趋成熟,发展到接近一个团队时,它的领导者要能判断出这一点,这样的领导方式才能转变到相应的发展阶段。团队形成的四个阶段:形成——风暴——趋于常态——表现。一个群体的氛围同群体成员的情感状态联系极为密切,一个群体的社交氛围能够像天气一样影响人的情绪。领导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感受群体或团体氛围的能力。通过理解他人的感受,领导者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论是驱散恐惧、平息愤怒或是鼓舞士气。在这些技巧中重要的是控制感情状态。不管你在一个群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自我意识和控制情感这两个特质将让你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影响这个群体的氛围。最终,一个领导者最有意义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控制他们自己的心态。要让一个群体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团队,领导者必须要满足一些特定的要求: 任务的要求:要有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团队维系的要求:要有一种互相支持的宗旨。 团队中会有个人需求:领导者需要认识到不同成员会有不同的要求。要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思想和行为的灵活性有可能是最关键的因素。灵活性是领导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创造一个高效的工作氛围,使团队成员精诚合作、达成目标,意味着领导者要在任务和关系行为这两个方面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就算仅仅做一名老师也需要灵活性。领导力不仅仅属于领导者,而是属于在任何一个层次上以某种方式领导他人的人。花一些时间思考一下自己团队的状况和团队行为的有效性将会帮助你培养有效的领导技能。习惯九:深化影响力
老师要在教室和学校的执教活动当中吸收从教育、心理以及社会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我们要在不失去自己宝贵个性的前提下学会同其他个体联合,从而与其他习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通过理解对事物赖以做出结构性的解释能够让你获得一种洞察力。理解一个系统意味着你可以意识到能够引发改变的行为。不论一个组织是多么的庞大复杂,组成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使它得到维系。现在“企业精神”是一种思考和行为的方式,具有企业精神的行为不仅局限于开创和运作一家企业。人们可以在各行各业表现出企业精神来,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员的行为的一方面。即使没有一个清晰的模式,人们通常仍然认为企业家们在行为中展示出了一定的特性和模式。我一直认为企业家是那些能够将洞察机会的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人。同时,这些能力也能够让高效能教师提升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世界在前进,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过去,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在一个“盒子”里进行教学,今天我们不能再将自己局限在教室里,我们要走出这个舒适圈,认识到同其它专业人员、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并对社会大众进行回应的需求。要意识到现在和将来,学校会面临着许多挑战,要适应明天的学校,老师们需要拥有一种新形式的职业精神。高效能教师也在全球背景下看待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角色。对于他们来说,学校的围墙是能够穿透的。他们试图理解外界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和影响,却不会对它们产生憎恶情绪。他们寻求拓宽自己对于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改进自己的课堂,也是为了成为全球教师联盟的贡献者。
第四篇:高效能七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一)感谢公司领导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经典书籍。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通过阅读此书都会有质的提高。本书不仅洞察了我们内心关注的东西,同时用精辟的语言阐述了自身修养和公共领域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个人及企业发展的高效指南。
作者从人类面临的普遍挑战为例,诠释了强调原则与流行文化的不同。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永远都建立在普遍、永恒、不正自明的原则之上。作者潜心研究从强调从以“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等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及圆熟的技巧。这种思潮朝着两大方向发展: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还有一些却在玩弄手段,甚至欺骗。其实通过玩弄手段使他人投己所好,为我卖力,因我发奋。一旦品德缺陷暴露出来,如:言不由衷、虚情假意等,做任何事情都会被看做是别有用心。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赋予人际关系技巧以生命。当然,也有品德有余却沟通技巧不足的人,但即便人际关系的质量因此受到影响,也是瑕不掩瑜的。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从长远来讲,那些靠伪装和小技巧获得的关系和利益根本无法长久,更无法在工作事业上取得真正的成功。斯蒂文一针见血的在书中指出,我们要想真正的成功,就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进行思维转换。思维定式就好像一幅地图,当你拿着一幅图名为合肥的地图,是无法找到洛阳伊洛大道8号的,你收获的只能是沮丧和无助。因此要抛弃品德决定论和个人魅力及技巧至上的思想,转而坚持原则。原则不同于实践,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和普遍的。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用不同的实践方法来应对任何局面。只有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抛弃那些“特效药”,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才能在工作中坚实稳步的提升,迈向成功之路。
人的日常生活中,90%的行为出自于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他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着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作者给出了成功者
所必备的以产生高效能和实现螺旋上升成长为目标的习惯。同时阐述了“产出/产能”平衡的原则,并举出了伊索预言中生金蛋鹅的故事,贪婪的农夫为了得到更多的金蛋,杀死了下金蛋的鹅,却永远失去了得到金蛋的机会。正向有些人急功近利,只重眼前利益,忽略长足发展,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弄得一败涂地。要获得高效能,必须控制产出/产能的平衡。
习惯
一、积极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和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流的三种决定论有“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这三种理论都是基于巴普洛夫的“刺激——回应”理论。然而这种理论却忽视了我们作为人最重要的自我意识,即选择的自由。犹太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二战期间落入纳粹魔掌,饱受凌辱,历尽酷刑。但他的自我意识确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控制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自我选择回应刺激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面对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可能会精神崩溃,甚至选择自杀。可是这位坚强的教授凭着想象与记忆,不断修炼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超脱了纳粹的禁锢。他强大的内心力量感化了其他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意义,寻回了自尊。弗兰克尔的故事很好反击了环境和社会决定论。也彰显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自我意识”和“想象力”。正像有些人面对压力选择退缩,甚至逃避现实,特别是外界的流言蜚语,他人的恶语中伤以及领导不理解而受到委屈时,我们应该像佛兰克尔那样,控制“自我意识”,强化自律能力,迎难而上最终实现公司及个人目标。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同时意味着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抉择,而不是外部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外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责任感就是选择回应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空,外部环境对他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关键因素,如果认定工作第一,即使外部环境再恶劣,敬业精神依然不变。他们的理智胜于冲动,能够慎重思考,选择价值观作为行动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易受外部环境驱使感情用事。在当前社会浮躁的环境下,很多人无法沉下心来做好工作,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企业或社会身上。对他们而言,惟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就得承担
风险,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些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从未想过从自身查找原因,做出改变。我们应该“由内而外”的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要时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
其实伤我们最深的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他将影响以后发生的事件,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错误并且加以改正,避免殃及后来,同时我们的力量也会得到恢复。我们应该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只能被动的让环境来决定你的一切。公司及全体员工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结合创造力,在内部营造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避免逃避责任,凡是往外推的心里,通过集思广益来培育共同价值观和目标。作者举了一个参加某行业检讨会的例子,会议的前两天大家都在抱怨经济衰退,行业前景黯淡。终于在第三天,作者提出为什么我们不想想应该怎么办呢,结果会议的气氛立即扭转,大家热烈讨论出若干可行的途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化被动为主动,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努力将自己变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圈”和“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力所能及的事,利用积极的能量,使影响圈不断扩张和成长。而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工作靠“背”和“推”,最终一事无成。我们要对力不能及之事坦然处之,对能够掌握之事则全力以赴。要经常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坚信自己可以做到,用积极的话语来鼓励自己。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你认为行,那么你就行,如果你认为你不行,那么你肯定不行”。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掌控人生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作出承诺,并信守承诺;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对习惯及其原则的修养完善,最终实现平衡而高效能的幸福生活。
生产部深加工车间
王哲
2013年11月5日
第五篇: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
以终为始,做自己的领导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佑圣展开编程张利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经过依赖期到独立期,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去实现这个过渡期,这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详细的阐述了实现这个跨越,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做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从而实现我们个人领域的成功。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主要包括三个处事哲学,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前段时间经过学习了积极主动之后,迎来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二以始为终的学习,以始为终是实现依赖期到独立期的一个很重要的习惯,认真学习对我们实现这个跨越有很大的帮助。读了“以始为终”这个习惯之后,我对高效能人士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我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二“以始为终”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一,制定目标,两次创造原则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这句话强有力的证明了目标的重要性,既是天才如果没有树立目标,也会在路途中南辕北辙,徒劳无功。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树立目标,认清方向,事先想好想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好,经过一番思考,揣摩,洞察力将会大大改善,然后才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行为与目标才能一致。“以终为始”里表明:任何事都是两次創造而成,也就是先从脑中构思,运量,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从脑海中拟定目标和愿景,主动地,有意识的,凭借自己独特的天赋,认知和想象去审视各种第一次的创造,事先做到尽善尽美,以免亡羊补牢。
二,做自己的领导者
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像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以终为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我领导,领导必须先于管理。皮得。德鲁克和华伦。贝尼斯说过:“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则是坐正确的事。”我们做人就要做自己生活中的领导者。明确自己在人生剧本中扮演的领导地位,不要被外来不合宜的价值观与其他制约,由此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与方向,并用此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以终为始”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用此来表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即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并以此来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源泉,他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制定此宣言必须以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利用想象力制定我们渴求的人生目标,确定奋斗方向和目的,利用我们独特的聪明才智和贡献手段为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营造源泉。确立了个人使命宣言后,我们就能随即应变,不必带着成见或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让我们能够据此高效能的利用时间,精力和才能。
三,以原则为中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亲友,同时也担付不同的责任。人人都有生活的中心,有以配偶为中心的人,有以工作为中心的人,有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也有以享乐为中心的人等等,有些人往往在这方面顾此失彼。比如说,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只知埋头苦干,即使牺牲健康,婚姻,家庭与人际关系也在所不惜,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他们的人生方向取决于工作的需要,而智慧与力量也只限于工作领域,无益于其他生活领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在诸多角色中给人以安全感与力量,在渴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怎样才能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原则为生活中心,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迷新的。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能决定他的态度和行为,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和其他因素的干扰,终观全局,深思熟虑后作出正确的选择。遵从原则,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中心。
生命只有一次,选择有多次,如何才能在茫茫大海中去寻找正确的目标与方向,我们需要在脑海里深思熟虑后,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则来领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