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水乡歌》评课稿
《水乡歌》评课稿
清远小学许秀芳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诗歌,作者抓住了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美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洪艳老师上了这节课,给我的感受是:整体设计上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了在情境中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以读为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朗读感悟,从而体会到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注重角色的转变
整堂课上,洪老师仪态大方,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体现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洪老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教学者转向引导者,不是满堂灌,而是循循善诱,师生共同学习,相互影响、提高。
二、创设情境,重在激发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洪老师至始至终引导学生投入到情境之中。上课开始,老师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欣赏水乡的美景,说说自己对水乡的感受,这一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在学习课文时,蔡老师更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入江南水乡的情境,让学生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利用图片让孩子理解了“渠、驳”的意思。这一情景的创设,学生如临其境,教学难点更是迎刃而解。
三、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朗读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写技能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住了什么语文能力。在教学课文第一小节,感悟水乡水多时,洪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水多?学生不仅从文字中感受到水多,而且体会到水美。
四、教学流程紧凑自然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注重写字教学。蔡老师注意搭建平台,迁移运用。教学最后,蔡老师布置了仿写的作业,让学生仿照所学诗歌的形式,当回小诗人再写一段话,鼓励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了桥梁。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这种延续的探究活动源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激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总之,本文语言美,意境美,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了“美”,也突出了 “美”,学生领悟了“美”,也读出了“美”,我们听着同样也获得了“美”的感受。
第二篇:水乡歌评课稿
水乡歌评课稿
在语言文字间生动而平实地行走
——《水乡歌》听课有感
杨广珍老师在教学展示周上执教了《水乡歌》一课。
本课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三个小节:第一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
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学生学习的丰富土壤,语言文字的学习就是学生有待吸取的营养物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学生学习中的阳光雨露,有了它们的滋润,语文的学习园地才会充满希望。纵观杨老师的《水乡歌》一课,正是切合了语文学科的大目标,整堂课体现了语文的生动的显性和平实的隐性,活而有序,灵动而扎实。
(一)平实
1、课堂教学结构是本课稳固坚实的骨架。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对《识字1》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着手,引出对“水乡”的回忆,依据着《识字1》的思路,走进诗歌的意境。初读环节,抓住水乡“三多”,理清课文脉络,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线,对文本结构有了明确的把握。
2、抓关键字词感受水乡美丽富饶。
围绕水乡的水多、船多和歌多,诗歌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而要感受这份诗情画意,就要从读懂“三多”开始,从“多”中感受江南水乡的富饶美丽,水乡人民的勤劳幸福。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杨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文字,来读懂水乡“水多”。紧接着,老师又抓住“水多”,让学生再次细读语言文字,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了水的多?通过对文本文字的细读揣摩,学生对“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等关键字词品读深化,从中不但读出水多,更读出水美,这时,老师再次借助图片升华情感,视觉享受带动学生的思绪飘飞,对水乡的热爱便溢于言表,对水乡的歌颂也声情并茂。
3、灵活多样的语言文字理解方法。
在“千条渠,万条河”和“”千只船,万只驳“这两个句子中,“渠”和“驳”分别是本课的两个二类字,也是句子理解的难点所在。米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方法可谓灵活实用。理解“渠”一词,用的是查字典的方法,告诉学生,我们在遇到生字时可以借助字典,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来帮助我们掌握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一步步地指导学生去查去理解去运用,这实在是学生受用无尽的好方法。在理解“驳”一词时,用的是前后联系的方法,杨老师让学生联系“千只船”来推想“万只驳”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教师再用图片“驳”来肯定学生的推断,孩子们的前后联系法得到了肯定,非常高兴。这也是理解字词的妙方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杨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是实用到位了。
(二)生动
1、教师以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这首诗歌景美,文更美,为让学生尽快的入情入境,教师对教学时的过渡语和小结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图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所见所闻中,享受美的情趣,成为学生学习的范本。例如在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的家乡江南江南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自由交流后,老师小结导入:“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让人回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乡,去领略水乡的美吧!”在引入第一小节的学习时,老师引导:“水乡当然离不开水,也正因为绿水清波,使得水乡生机勃勃。谁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总结课文、指导朗读时,老师又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小朋友,水乡不仅水多,船也多,看看湖面上,好热闹,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水乡人民以他们的辛勤和汗水谱写着水乡新的赞歌,让我们再来歌颂美丽的水乡吧!”
2、抓住关键词,灵活地构建独特阅读表象
在教学时,老师精心设计提示语,提出了例如“水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水多?”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水乡的印象,再从问题出来,重点找一找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进行品读。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词语,学生既能兴趣盎然,又能更加精准地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来品读,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水乡的美读出来。并且大胆放手,允许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各自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因此,学生才有了自读自悟的机会,课堂上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3、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完整首儿歌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了水乡水多、桥多、船多、歌多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水乡的美景。在此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启发学生思考:水乡还有什么多?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想到了水乡的树多、云多、鱼多等等。于是老师再借机引导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并举行了诗歌创作大赛,学生兴趣浓厚,纷纷创作起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充分利用文本,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结合文本作了适当拓展,尊重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水乡歌》复习资料
二年级语文《水乡歌》复习资料
【原文】
水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青波。
水乡什么多?
船多。
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水乡什么多?
歌多。
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
【字词学习】
字:渠、河、荡、船、驳、飘、歌、箩、咱
词:水乡、池塘、云朵、生活
【重点句子】
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青波。
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
【主要内容】
《水乡歌》主要写了水乡的水,水乡的船、水乡的歌。赞美水乡一个连一个的池塘,飘满湖面飘满河的船和装满一箩又一箩歌。表达了作者热爱水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练习题】
一、拼音写汉字
shuǐxiānɡ
hùhù
báifān
dànɡqīnɡbō
()
()
()
()
piànpiàn
zhuānɡǎn
huánzhī
piāǎnhé
()
()
()
()
二、填上合适的词。
一船一白云一歌曲一红宝石
一河一白帆一池塘一丹顶
【参考答案】
一、拼音写汉字
shuǐxiānɡ
hùhù
báifān
dànɡqīnɡbō
(水乡)
(处处)
(白矾)
(荡清波)
piànpiàn
zhuānɡǎn
huánzhī
piāǎnhé
(片片)
(装满)
(船只)
(飘满河)
二、填上合适的词。
一船一白云一歌曲一红宝石
一河一白帆一池塘一丹顶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假如》评课稿
时间:第四周上午第三节
地点:二年级教室
活动人员:王娜、裴爱苏、陈江霞、李秀萍。
授课人:陈江霞 评课过程:
王娜: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注重思想熏陶。阅读教学法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教师在低年级就要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李秀平:整堂课上,陈老师始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教学时,陈老师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如:利用图片指导朗读、教师引读、体态语言,以动作促朗读。篇二: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教师:
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一株紫丁香》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图片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场景中,让学生在图片观察中进入本科学习,调动学习兴趣。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张老师让学生先听配乐朗读,让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情感体会氛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自读诗歌,在这样的情感体会氛围中,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初步理解了诗歌。
识字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他们划出不认识和比较难懂的字词,接下来给予字音准确读法的指导与训练;又如生字部分的教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写字教学等等,这样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在课堂上并不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符合语文教学的原则,充分展现了教师正确引导下学生自主的有效学习形式。
三、教学功底可圈可点
课堂中,张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授课。微笑,会化解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会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让学生很快喜欢上你。他的微笑,并不虚假,并不娇柔做作,并不勉强,而是让孩子们倍感亲切,让听
课者为之赞叹。从某一种意义来讲,学生喜欢上这一门课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老师。
四、作业的布置紧扣目标
本堂课是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初步感知了诗歌后,张老师布置的作业除了写字练习外,他还根据诗歌内容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认真预习课文,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学生在自主朗读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老师更多的引导,他们的朗读还是没有结合到实际情感的体会上。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具体。由刚开始的图片引导到诗歌朗读感知并没有很好的衔接,似乎在听读和自读过程中学生也并不知道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二年级语文课—
《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教师: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一日篇三:小学语文二年级评课稿
《我叫“神舟号”》评课稿
托里县第三中学:李敏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篇四:二年级语文主题阅读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主题阅读评课稿
今天上午,聆听了廖老师的一节精彩的主题阅读课《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听完后,有很多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这节课之前,廖老师就让孩子们在课外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朗读的那一句句春天的好句,都是来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使学生紧密结合实践的体会去感悟春天,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特点。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开始廖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孩子们,听,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歌,会唱的同学一起唱起来吧!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老师活泼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教师采用的不是传统的讲解,而是在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动手圈,画,读,更好地学习各种课文。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廖老师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春天,品读春天,描绘春天。
四、以读代讲,训练语感安排得合理,恰到好处。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五、廖老师上课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这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也是一大优点。篇五:二年级写字课评课稿
写字课评课稿
听了韩钰老师执教的写字课,我收益颇多。这节课,对于引领大家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写字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具体而言,这堂课有以下优点:
一、创设优化的情境 这两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创设了优化的情境,分别以“调皮的口”和“木 字宝宝”这两个生动有趣的形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使教学环节流畅连贯,而且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得富有情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趣味盎然。
一、教学手段多样,激发写字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目标中指出,让要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写字教学中让学生有主动写字、主动写好字的愿望便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但是,写字课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往往会出现教师细细苦讲,学生被迫苦练的现象。但今天的课堂上,个人认为学生学得轻松,趣味盎然。我想,这得益于韩老师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复习背诵写字歌强调写字姿势要标准;卡片出示例字对比,明了写字要不仅要正确,还要写美观;引导细致观察讨论,体会如何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巧妙地小结写字的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迁移运用;通过展示、互评、教师点评、盖奖励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巡查点拨写字的注意点,表扬进步之处,及时发现并纠正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佳作展示,看故事,激发写好字的愿望等等。尤其是韩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细致的解读,让我记忆深刻,如“反犬旁”与“提手旁”对比观察时,强调提手旁的提要比横长,反犬旁的弯钩运笔由轻至重。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是解决写字疑难点的关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写好字的方法。
二、训练由浅入深,扎实有效
课堂上,韩老师指导训练有侧重点,她从难点字 “满”字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识字字型,要求记准确,然后再引导观察笔画,注重写匀称,在此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正确摆放在田字格里,引导写美观。其余的重点字指导也是如此,指导从基本笔画入手,再到间架结构,要求也从正确到匀称、美观,这样的训练
做到了循序渐进,有梯度,有实效。拥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韩老师在教学中时时注意提醒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由为注重学生书写姿势的训练。
三、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民主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成效的关键。魏书生曾这么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民主、平等、互助的关系。在韩老师的课堂中,不再是我写你看,我说你听,而是明确书写重点后,教师写,学生监督,而且还可以对教师写的字进行点评,这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民主的、融洽的课堂氛围,老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得到成长,提高。
小小建议:
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在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评价时,学生说“点写短了”“横写歪了”,本该是互助的评价却变成了“吐槽大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如,先引导孩子说“你觉得他哪里写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这样,让学生“好”“坏”两个方面较为公正地进行评价。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上册 水乡歌教案 冀教版
水乡歌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好“渠”字。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读懂、读好课文。认识生字,记住字形。
2.课难点是: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录音磁带。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查找有关江南水乡的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小朋友,你们去过水乡吗?水乡是什么样的,想去看看吗?(教师放音乐,出示水乡风光图,师轻轻地念课文,给图配上旁白。)
点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氛围的营造,不是单靠教师的语言功力就能达到的,它还需要教者借助其他的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诸如音乐艺术、美术图案„
2.学生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
1.同学间互相推荐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水乡的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多
船多
歌多
三、细读课文
(一)1.谁对水多的这部分课文感兴趣?就来读一读。
2.指导读好问话、答话。
3.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水多的呢?先读一读,小小组再讨论讨论。
点评: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文章本身要有吸引力以外,还应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使学生能真正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此我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恰时采用小组讨论,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使生与生、师与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4.根据学生学习汇报情况,教师相机出词:“渠”以及“水渠”的课件。
指导读“千条渠”“万条河”“一个连一个”等词语,感受水乡水多。
5.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再次渲染情境,和学生一起读读这段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水多。
(二)1.谁对船多的那部分内容感兴趣,就来读给大家听。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学习情况相机出词:“驳”以及“驳船”的课件。
“像”,为什么说“白帆片片像云朵”?说说你的看法,小小组交流。
3.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再次渲染情境,和学生一起读读这段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船多。
(三)1.课文最后一部分讲了歌多。自己小声读一读,能不能读懂?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来研究。
2.学生读后,质疑:“什么是新生活?”
“新生活能唱吗?”
“歌怎么能往箩里装呢?”
师: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边读书、边讨论你们提出来的问题。“生活”是什么意思,小朋友都懂,在“生活”前面加了个“新”字,说明生活的怎么样?
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生:生活改善了。
师:(引导学生读书、看课件、回忆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你们从哪里知道现在水乡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改善了呢?
生:我从课文前面讲了“千只船、万只驳,飘满湖面飘满河。”可以想象出水乡人忙碌的场景,不难看出他们生活改善了。
生:《大海》那课有一句话可以用在现在水乡人身上——“摇过去白帆点点,摇过来鱼虾满船。”
师:学习后面的词语能主动结合前一段课文,甚至将前面学过的课文联系起来,是我们理解字词的好方法。
生:我从图上看出,水乡人现在盖上了新楼房,知道他们生活富裕了。
生:我还看到楼房旁边架起了电线,说明他们已经通上了电。
师:你知道以前水乡人住的是什么房子吗?
生:我听爸爸说,他们小时侯住的是瓦房。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水乡人以前住的还是破草房呢。
师:从住房的变化可以看出水乡人生活的确有了改善。这就是他们的——
生:新生活!
师:除了住房有变化,水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生:我来补充刚才××同学说的,水乡通了电,不仅用上了电灯,还用上了电冰箱、大彩电,甚至有的人家还买了电脑呢!
生:我课前查找了有关资料,现在水乡人养鱼技术越来越棒!养的鱼数量多,品种多,运到城里还能卖个好价钱!
师:对!这就是科学养鱼,产量高,品种优。
生:以前水乡人到什么地方去办事一般靠步行,现在用上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有的人家还买了私家车!
生:我很小的时候,穿不上的衣服都送给我乡下的表弟,现在小表弟已经不接我的衣服了,他妈妈给他买了很多漂亮衣服。有一次,衣服买大了,表弟还把它送给了我。
师:是啊,水乡人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水乡人的——
生:新生活。
点评:对“新生活”一词理解分三步。第一步仅从字面上理解,重点在“新”字上下功夫;第二步借助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自我结合课文语境,进一步理解 2
“新生活”;第三步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去发现、去领悟“新生活”一词深刻含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师:其他两个问题能解决吗?小小组讨论交流。
生:我们知道“唱咱水乡新生活”的“唱”就是“歌唱”、“赞扬”、“夸奖”的意思。
生:我们知道说“歌往箩里装”,是来说明歌多的。
3.齐读全文。
四、学习字词
1.带拼音读词。
2.去拼音读词。
3.你记住了哪写字的字形,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写好“渠”字,通过演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写好这个字右上方的“巨”字的竖折和下面“木”的一竖出头是个关键。
第二课时
一、背一背课文
1.和学生一起回顾课文。
2.自己找一个合作伙伴,试着把课文背一背。
3.你对那一段感受最深,就大胆站起来把这段背背。
点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这样使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中学习心得得到共享,情感得到共鸣,激发了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主动参与的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给他们创造了展现个性的机会,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字词积累
开展扩词比赛。
三、说一说
水乡除了“水多”、“船多”、“歌多”,还有什么多?想一想,试着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四、写一写
将第一课时没写完的字在习字册上认真写完。
五、查一查
还有哪些赞美祖国、家乡的诗?请同学们查一查,有机会大家进行交流。
点评: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来自课内,70%得自课外。具体的比例各人可能有所不同,但课外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这一点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因此,从“大语文教育观”出发,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应市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就是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
综合评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倡导自主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在《水乡歌》一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 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气氛环境。
二、鼓励质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