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6:0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新课改学习心得与体会

奎屯市第四中学刘梅

作为一在校教师,我参加了我校新课改的培训,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了很多新课改的资料,使我获益良多。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为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下面我前谈几点我自己的体会:

首先,创造情境,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同时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达到语文知识融入生活的目的其次,奖励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让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语文知识。

在课程改革中,主要是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所以更加要求老师能够从平时生活入手,加深知识与课本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看到生活中的物理,找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体现。

最后,认真做好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是我对教学评价的的基本体会。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即“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要积极做好思想转变。教师应确定自己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具体我认为要从以下及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教学,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而这又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什么样?教育承担着怎么样的职责和使命?如此一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就远远不止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程教学模式等等问题,而更应该关注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为什么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

程?这就是新课程中的教师发展应关注的根本和核心。

第二.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精选公文范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而广东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要提高,应该怎样提高?在我看来,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几点就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搜寻信息 博览群书

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时,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语文兼顾 训练驾驭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三、左右逢源 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精选公文范文----------------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学习,我深有体会,新课改的主体学生已被卸去了束缚的枷锁,在课堂中他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增强了自信心;教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感觉责任重大。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也将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现象,让我不得不深思,新课程到底要塑造什么样的人才,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未来的主人,就坐在我们的课堂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社会。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让新课程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课堂上逐步繁茂起来。我们全体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给学生营造一个新的成长空间。为此,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于集中学习的生命活动时期的儿童。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他们自己却并不完全认识其价值。他们缺乏生活体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这个时期,又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因此,对学生的热爱和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关注,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二、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控制教师讲授时间,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使之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也许有人会质疑:教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够理解呢?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所花时间虽不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会呈现质的变化,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活动”是可以做到的。表面看,时间优化降低教学强度,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学的综合实力不仅未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三、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传统的教育体现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观,其衣钵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智育第一”,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在课堂教学中主张权威式的管理,教学论偏重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上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教育观点,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及点拨。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并搜集、制作教具;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四、合理运用教材

课程和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程标准为中心,以一本教材为主,参考多方面资料。比如人教版必修3免疫引起的疾病这部分内容中对超敏反应及过敏反应的叙述容易产生误解,综合人教版及多本教学参考后,在教学中将过敏反应定为外源性超敏反应,同时超敏反应还包括自身免疫疾病。作此调整后,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育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以直观的形式将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且将枯燥的言语转化为丰富的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以及学生自主性主要通过学生自订学习计划来进行。学生在学校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在学校提供的课程之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自行拟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自主选课和自订学习计划是学生主体性提升的表现。自订学习计划避免了统一课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决定发展的意识。当然,学生制订的学习计划不是盲目的,它需要成人的指导。这种指导是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学生自订的学习计划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高中新课程要求实行学分制管理,这是与学年制管理不同的弹性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六、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

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改变以往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功能。以往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实际上是评价功能的窄化,是对评价某一方面功能过度重视,而发展性评价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评价的功能,它包含以往评价的合理性。课程改革也要求改变传统的高考决定学校发展和学生质量的状况,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内部评价机制。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最易了解学生发展状况的地方。校本评价制度的建立,把评价的权利归还学校,学校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这样使外部评价和校本评价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在评价方式上,转变以往的量化评价为主的形式,逐渐走向质化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把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和学生成长过程的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功能。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自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年轻教师,在知识水平以及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数学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数列学习时,我让学生先了解银行的复利公式和其他的存款利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如何理财,处理自己的压岁钱开始研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第五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什么是文化?按学术界的通行做法,概念可以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狭义文化则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体中的人们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套文化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湎价值观念系统则是其核心。要探析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无疑当取后者。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文化底蕴?主要指中华民族几干年来积淀的文化传统和当代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情感、心灵意识,包括狭义文化所指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就教育的本义来说,也是教育的终极意义,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语言中人文主义情怀、智慧和创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担当着传递汉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没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语文教育。表面看来,任何教学所传播的总是文化,而且是在形态上多种多样的文化,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教学的文化追求不就成了无的放矢吗?其实,传播文化并不意味着你的教学就是有“文化”内涵的。因为我们所追求的“文化”,诚如众多文化学家所说,不是那些可见的、物态化的符号、图像或行为,而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只对孜孜叩间它的人才会彰显的内在意义,一种人们用于解释经验、创造世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性、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信仰。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圣、爱等方面的丰富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感和人生情慷。

一定的文化从孕育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创造、积累、模式化的过程。这就是文化的积淀。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通过从其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传统的哺育和滋养,在与传统的对话和晤谈中渐渐形成超越生物机体亲性的完整人格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亘古不息的长河。河水滔滔,不舍昼夜,孕育了浩瀚悠远的华夏经典,涌现了诸多的文化巨匠。汉语文化形象丰瞻,情趣盎然,神韵饱满,愈义遥深,具有极为独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汉语的文化特性,借助开拓阅读的报域,来开拓文化视野,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多元文化,让历史文本在现实的语境中辐射出积极的存在意义,在继承与发展中熔铸学生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品格。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倾向,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我们的语文教学。

下载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这几天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心理准备,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范文大全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林泉小学陈芳经过一天的观摩与学习,是我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管是在上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还是下午于老师的讲座,我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思想......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5篇范文)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一、思想上增强了对高中新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1.课程与课程改革学生读什么书,做什么作业,这是一件大事 ⑴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

    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5篇范例)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此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更加深入地理解新课改下 课程教学的具体定位。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这一次的观摩学习中,授课的三位......

    新课程学习心得

    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新课程学习心得

    新课程学习心得 汪昭海新课程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