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定稿)
2013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期中)
政治考试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参加人数为150人,平均分为69.7,一卷均分为45.5,二卷均分为24.2,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34分,优秀率1.33%,及格率为46.7%,B率为56.67%,有效B率82.86%,有效B*率97.14%。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为第15题,其次分别为第2题、第11题、第16题、第18题、第29题、第33题等,主观题得分低的为第35题,第36题。
二、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错误
(一)知识性错误
第36题第一问,有部分学生因为对“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民主共和制的代表性国家”这一知识识记不牢,或者对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的区别不清导致失分,因为对德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还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不能准确判断导致失分。第二问,照搬国际组织的作用而不结合材料,或只写积极作用忽视消极作用导致失分。
(二)非知识性错误
1、审题不严。对题干要求还没有看准就仓促做题,导致选项错误;对主观题的审题马虎,而没有看懂命题者对命题要求,没有准确地依据材料进行作答。如,34题第一问,没有能借鉴第二问中“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关键字眼来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第一问,导致答题过程中稀里糊涂乱写一气。大部分学生均是泛泛而谈,没有紧扣设问分析作答;第35题,没有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即“劳教改革,人权先行”来谈谈看法,而武断地将政府、党的相关知识生搬硬套。
2、基础不牢。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仍有许多不足,暴露出同学们在复习中基础知识上有漏洞。例如,第35题第一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也就那几个,大部分学生没有想到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司法改革的必要性;第34题主要错误:(1)纯粹照搬和堆砌原理,不顾题中的关键词“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2)分析层次不清,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这些步骤不全。
3、思维能力不强。第37题,第一问,我们以前曾经做过“人的认识为什么不同的哲学分析”这类题目,部分学生换了问法,不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要求,习惯思维的影响较大,不善于将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平时识记的问题和以前做过的题目。
4、答题技巧不全面。对于“认识类”、“评析类”、“分析类”、“意义类等主观题,解题思路不明确,不能找到准备的切入点。
5、卷面不洁,错别字较多。学生对答题纸不习惯,没有在指定位置答题,而且还有在答题线以外答题的现象。文卷面不洁,乱涂乱画,字迹不清,用笔颜色不当,错别字太多等等。
三、今后教学措施
1、强化基础。扩大基础知识的积累,建构体系,整合知识,特别要牢固掌握书本主干知识。强化背诵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熟、背准,会变通。特别是第二轮,如果不去下大功夫强化基础知识的把握,就很难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默写工作恒常化,基础梳理力求细实,重视知识点的当堂记忆,近点疑点的比较辨别,关键处关节点交待到位。能力培养给力,要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比较辩别能力、拓展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建议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时梳理以供学生当堂识记、当堂巩固、当堂检测。
2、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先读懂题干要求,然后再进入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遗憾。
3、加强对卷面和书写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卷面意识和书写规范的意识,要求学生尽量保持卷面整洁,用笔颜色要符合要求,字迹要清晰,字体要规范、工整,书写不能超出答题线,切忌信手涂鸦。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一些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篇:2012届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分析
2012届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试卷以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科《测试说明》为指导,以人教版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思维能力和思想素养的综合考核。整个试卷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
我们学生大部分对课本不熟悉,知识点遗忘较多,答题情况总体不理想,达B率约百分之30,均分53分左右,低于市均分约3分左右。从客观题和各主观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还不扎实、不牢固,对历史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记忆层面,对知识的掌握还欠系统化、结构化,对基本的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理解不准确、不到位,阅读、提炼材料信息、审题、归纳、概括等学科能力方面还较为欠缺。
三、下一阶段复习的建议:
1.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掌握主干知识,夯实知识基础。
2.加强史料研读,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3.加强多维度考察分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适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5.加强针对性训练,努力提高解题技巧。
总之,就教师而言,我们只有进一步主动学习,更新观念,关心时政,关注社会,充实自我,创新复习教学方法,科学利用教材资源,才能进一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构建复习教学的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多方面参与学习过程,亲身体验学习经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科素养,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从而在6月初的江苏高考中赢得胜利!
第三篇:高三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政治试卷分析(4)
刘文波
一、调查对象
我本次试卷分析,数据的来源是:各校派出的参加本次县抽考的全体学生共775人的政治政绩,以及我对20本抽考试卷中的5本试卷(共162个学生)的各小题得分情况进行的抽样统计,不知是哪些学校哪些同学的,试卷号分别是1、8、12、16、19。
二、试题结构
(一)试题范围
本套试卷考试范围是必修一和必修四的内容。必修一总分49分,其中客观题24分,主观题25分;必修四总分51分,其中客观题24分,主观题27分。试卷分数的分布与了高考试卷的分数分布一致:选择题48分,问答题52分。
(二)试卷内容涉及面广又突出了重点。
24个选择题中,必修一和必修四各占12个。必修一第一单元5个,第二单元3个,第三单元2个,第四单元2个;必修四第一单元1个,第二单元4个,第三单元5个,第四单元2个。问答题中,经济生活和哲学各3问。考必修一的问题都是比较开放的问题,不局限于课本,其中“嫦娥工程”的“经济意义”9分,表格和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7分,解决能耗高问题的“经济措施建议”9分,基本上都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考必修四的问题中,第三单元“量变与质变关系”内容有8分,“创新”内容有12分,“认识的发展”内容有9分。
整个试卷从分数分布来看,把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内容、第四单元的科学发展观内容,以及必修四的辩证法等内容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所占分数分别是:10分,25分,30分。
总的说来,考试内容分布和分数分布是比较合理的,(三)注重联系实际和热点
100分的题目中,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考知识的,或直接考“对现实生活问题思考”的题目有96分,只有第1小题和13小题是考课本上的死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考查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有78分(13个选择题,和全部问答题)。其中联系的热点有:公务员考试、十二五规划、建设两型社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个、刑法修正案、“嫦娥工程”、降低能耗物耗等 这符合高考“考能力”的要求,说明命题者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运用,重视时事的积累。做题时,要求学生的解题思路从学考型向高考型转变,面对题目,不是简单的思考“对”或“不对”,“是”或“不是”,而是要去思考有没有道理或符不符合题意要求。
(四)各种题型比较全面
选择题有单选题(3个),也有组合选择题(21个),有读文字材料、读图、读表、看漫画等,问题设置注重了不同角度,有经济意义、经济现象、经济措施,还有如何体现、怎么样等问题。考察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符合近年来的高考“考能力”要求。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
1、第3小题的图中箭号、d1、d2不清楚,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答题。2、15小题的备选答案④“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表达错误,应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如不改正,会导致部分学生首先排除这一点,而选其他没有把握错的答案,因为这一点的表达是错误的,是应排除的。
3、本次考试范围是必修一和必修四,与我县复习的进度不太一致。我县各学校基本上是按必修
一、必修
二、必修
三、必修四的顺序安排复习的,考试前,大部分的高三老师都只复习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有些复习了必修三的部分内容,有些在接到教研室通知后,临时改为复习必修四,但也没有复习完必修四,只是复习了必修四的前一个或两个单元。结果是学生考试分数普遍不高。
三、学生的得分情况
(一)试卷难度系数
如果只计算参加县抽考学生的成绩,本套试卷难度系数(参加考试的人平均分除以试题的总分)是0.63,但如果计算全体参考学生的成绩,难度系数可能0.52左右。低中高难度比估计为3:6:1,高考的难度系数一般在0.55—0.62之间,低中高难度比一般为3:5:2。按道理本试卷的难度系数不会比高考试题小,但根据学生成绩统计的难度系数却不高,原因可能是考试范围与我县各校的复习进度都不一致,必修四内容都没有复习完,有些学校还完全没有复习到。
(二)学生答卷得分情况及失分原因分析
1、总分
按参加县抽考全体学生775人成绩统计,人均分63.6,最高分88,最低分34,80分以上只有17人,及格人数531,40分以下3人。
以下各个小题得分统计是按162个抽样学生成绩统计的
2、一大题(选择题)48分: 本题难度系数为0.67,最高得分44,40分(含40分)以上的10人,最低分12,30分以下34人,平均得分32。失分最多的是哲学部分的16、18、19、20小题。这与我们各校必修四没复习完有关,也与试题的难度稍大、混淆性较大有关,还与我们在学考前,为应付学考,匆忙结束哲学新课进行学考复习,基础没打牢有关。不知兄弟学校的学生反应如何,我校的学生大多反映必修四是政治内容中最难学的。我们是否要引起重视,是否在后阶段的第一轮复习中将必修四时间多花一点,练习多做一点,老师耐心讲一点。
3、二大题综合题(52分): 25题
第一问:嫦娥工程的经济意义(9分)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74,较容易得分,学生的最高得分9分,6分以上的同学有88人,最低份2分,人均分6.67。本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联系材料。
第二问:材料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8分)
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68,最高分8分,最低分2分,人平分5.44分。学生最普遍的问题是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内容讲不清,更谈不上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体现”。
第三问:评析“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在循环往复中前进和发展”(7分)学生得分最高8分,最低1分,平均得分3.79分,难度系数为0.54,学生答案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基础不牢固,原理内容讲不清,对题意理解不明确。26题
第一问: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7分)
学生得分最高7分,最低2分,平均得分4.43分,难度系数为0.63。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材料较长,信息量大,学生审题习惯还没有很好养成,看题不够耐心细致,对材料分析不深入全面,不能概括材料的主旨。
第二问:为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提建议(9分)
学生得分,最高9分,最低1分,平均6.8分,难度系数0.76,也是较容易得分的题目。本题是开放性较大的题目,只要能找到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所在,根据问题想办法,肯写敢写,就不难得分。所以学生失分较少,大半同学得满分,但也有一些同学找不到问题所在,或不肯写,或写得不得要领,得分较低。
第三问:创新和改革怎样推动我国经济发展(12分)本题难度系数为0.42,学生最高得分12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得分5分,差距大,许多同学答案不得要领,对创新的重要性内容或记不得,或不理解而不会运用。
(三)给我的几点教学启示
参加抽考阅卷的老师,在阅完卷后,填写了一张“阅卷情况记载” 表。根据表上反映的情况及原因分析,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启示:
1、复习首先要夯实基础,稳打稳扎。在复习中,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对重要的观点、原理、概念,要求学生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该理解的要理解。不能好象就那么回事,差不多了。不管是做客观题还是做主观题,失分的主要原因都是基础知识把握不准,观点原理记忆不清,结合分析方向不明,导致主观题不能判断正误,客观题不得要领。
2、通过练习培养审题习惯。引导学生答题前必先看题,题目信息多了也要看清,看清了才能方向正确。写答案时要与题意的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到应得的分,空谈理论会失去得分机会。
3、继续加强选择题训练。这是学生喜欢做的题目,也是高考中容易得分又容易失分的题目。通过训练,让学生争取做到选择题不失分。
4、加强对开放型材料分析题的练习。这是考学生综合素质的,是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要鼓励学生,只要思路开阔,肯写敢写就好得分。
第四篇:七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七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新课程的理念,试卷结构简约活泼,试题灵活开放,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份试卷。
一、试卷结构和难度
1、考试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内容: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一至七课的内容。
3、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56分。
二、试卷具体特点:
1、依“标”扣“本”,注重双基。命题面向全体学生,无偏题、怪题和过难题,进一步减低了难度,符合目前新课改的精神。
2、突出能力,特别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卷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进一步减少了纯知识和机械记忆类的试题,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3、突出实践性和开放性。试题注重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创设活动平台,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谈如何做,体现了实践探究性。
三、考情统计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平均分75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分,及格率80%。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基础知识薄弱。许多学生考前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该记住的东西没有复习到。
2、政治术语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3、审题不认真。
4、答题没有条理,缺乏逻辑性。
5、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文化素养差。
四、教学改进措施:
1、提高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能力训练。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3、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陵头一中九年级政治二调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包括8个单项选择题、1个辨析题、2个材料分析、2个活动与探究。分析如下:
选择题:
道德教育占了两道题(比平常少了一个),涉及自力、自信、自强和诚信的传统美德,难度不大,平常训练较多,干扰项又少,失分较少。
法律常识占了三道题,涉及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和依法治国。其中第6题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答题技巧基本不会困扰到学生做出正确判断,第7题是反向选择题,学生要粗心大意容易选错,第10题错误的干扰项较多,要不仔细分析辨别,基础较差对课本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学生较易犯迷糊,但总体得分率较高。
国情教育占了三道题(比平常多了一个),涉及了环境保护、巨大变化、传统文化和科教兴国。其中,第8和第11题只要稍加注意被选项里太绝对的几个词(只要…就,必须之类),不难判断出正确选项。但第9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又过于粗心的学生,做出错误选择的几率大大增加。第12题,在整套题里应该算是个难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强,好在干扰项非常明显,材料也很明晰,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只要放松心态,反倒更能自信地做出正确选择。
选择题总体状况较为理想,这除了试题本身不太复杂外,还应该和学生平时认真复习准备,老师每次详细的试题讲解有直接关系。但对于失分较多的同学,除平时书本知识掌握不够准确,答题技巧也不够熟练,对知识的领会还不够深以外,还应该和老师平时的不严格要求,不积极鼓励和不主动询问有很大关系。希望今后能对这部分同学给予特殊照顾,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训练的难度,能从心理和技术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
辨析题
考察内容本是学生很熟悉的部分,但由于对题意的误解和缺乏知识的灵活运用,加之语言组织的不系统不科学,最容易得分的一道题反而失分较多。当然,应该和老师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缺乏大题的专题训练有很大关系。
材料分析题:
虽然材料不同,但考察的主要知识点基本一样,学生只要掌握好基本的国策和战略,围绕这一主题失分较少,其它小问题也是常见的主观发挥题,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组织科学,大部分学生都拿到了主要的分数。只是国情教育的主体还没复习到,有个别知识点(非公有制经济)学生平日里本就很少在意,对课本的熟悉度又不高,即使翻找大部分同学还是没能答完整。
活动与探究
这道题里也暴露出了我们平日的教学太过死板,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很少进行大题的专题训练有直接关系。就算学生态度端正,找准了知识与课本的对应点,也还会因为语言组织的不科学而拿不到主要的分值。
总体来说,本次试卷,难度适中,综合分析理解虽占了一定比重,但纯粹识记的内容也不少,甚至在大题中有了重复的考察点。学生在还没有系统复习国情教育这个主要模块的前提下,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也算不容易。但考试终归是为了发现和提早解决问题,现将暴露出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如下:
1解题能力薄弱。学生不能把准题目要求,不善于分析把握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审清题意,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2分析问题不全面,草率作答,条理不清。
3语言组织不到位,很多同学不善于用书面语言答题,语言口语化普遍。
4极个别学生态度不够端正,字迹潦草,敷衍了事 为了改变以上几种状况,今后我在教学中将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认真备课,关注生活,关注时政,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增强政治课教学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2、注重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答题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4、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帮助其认识思想品德课学习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主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争取每次考试都能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