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生态[范文]

时间:2019-05-15 16: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生态[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生态[范文]》。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生态[范文]

什么是“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没有被特殊雕琢,没有人为的加工成份。“原生态”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更多的应该是体现一种“儿童视野化”,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的收获与体验,而不是人为地为这个案例添加“成人化”色彩,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有些部分尽显孩子们的成长,而有些部分又不可能是孩子之作。这样的案例无疑是不尊重孩子研究成果,也间接反映一种不成熟的教育思维。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下成长的教师,大多都是包办一切苦力活,仅仅着重于让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现有知识。正是在这种思维的长期奴化下才有了这种尴尬的作品产生。

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生成性等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再让落后的习惯束缚着学生活动的“手脚”,因此呼吁尊重学生研究,回归“原生态”,无论学生的研究成果多么不成熟,我们都给机会让他们去展示属于自己的东西。

一、回归的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的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①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国家在定义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已经提醒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与自身知识去开展这个课程,如果开展的过程当中没在做到尊重学生的实际研究成果,没有让学生对自已的作品产生浓厚的认同感,创作的激情感,没有让综合实践活动回归“原生态”,这样的效果只能说是低效的,甚至有背教改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教师要做到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定,到位不越位,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②我们再次看到这种强调老师不能把学生变成自己的研究工具,做一个只有学生参与“表演”,却没有他们实际深入研究的案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设计的一门课程,它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所以我们把一个以学生这主体的学习过程变成自己做“作业”的另一种手段,这完全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

姜平老师在谈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存在课题选择过分社会化、成人化,与学生思维及知识水平不相适应的研究课题。③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探究和体验。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主题的现象严重,学生研究的主题过分社会化和成人化。

二、回归的参考做法。

我们一般把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几个阶段去开展,分别是主题确定阶段,主题分解阶段,活动策划阶段,实施阶段交流,总结交流阶段。下面谈谈如何在这几个阶段当中把原生态有效地进行。

1、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开展得真正有价值,主要应该开发一个属于孩子自己喜欢研究、探讨的主题,这才是“源头”。主题确定阶段是学生开展活动研究的兴奋点,如果老师在这个环节特意为他们选择,就会影响到活动研究开展的实际效果与成果。如研究性学习《关于“东部城区的合理开发”的调查方案》、《走进我们身边的民营企业》,我们试想一下,孩子对身边的开发区和民营企业会有一点兴趣,但要展开这个研究性学习,须要为学生解释很多经济学名词、经济现象,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对一个初中生来说的确有困难可想而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学生会在遇到重重困难之后,变得兴致不再,老师就会人为地加入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在里头,冠以学生研究的名义发布,最后孩子拿着“自己”的作品时,也会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

《秋天的树叶》、《小小收藏家》、《“喜鹊为什么在高压线架上做巢”的调查研究》、《走进菊的世界》、《影响屋顶垃圾在斜面上滑落的因素》这几个案例就让人有十足的信任感,想必学生是真正地喜欢而去研究,它的“原生态”味浓。

需要强调的是:

一、在主题确定之前,教师要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在实践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有位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一次“下海活动”,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进行社会观察与调查,随后,教师在主题确定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不规范运用汉字问题、不文明经商问题、街上的流浪狗问题、交通线路不便等问题等。这样,由于问题来源于实践的情境,研究的主题将更有针对性。

二、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能力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学情调查不可少。

学生姓名

想研究主题(待定)

idea来源

对此主题你已有的了解

你还想研究的其他问题

通过简单的学情调查,老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此课题研究的兴趣来源,了解学生在此课题研究能走多远,最重要的是他是如何产生这个研究主题。

2、上下求索,左右勾连——主题分解阶段里,老师要尊重学生“自主”生成的思想,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最珍贵。以《探秘生活中的广告》案例为说明。④老师通过不断地层层引导,让学生提炼出子课题:广告的表达艺术,广告的种类与特征,中外广告探趣,广告的利与弊。由于学生在一个大主题下提出希望研究的子问题是不系统的,五花八门,老师应尊重他们这些问题,所做的是教育学生把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让小组活动开展时更有组织性,可行性,合作性。但更“原生态”的做法是,能让学生单独开展一个独立子课题(张华教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现状考察》一文中就指出一种为“独立研究”做法,它是从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选取超出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范围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研究的过程,这与上所述有类似)因为总会有些学生想别人所想不到的研究方向,这种尊重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研究能力与兴趣,多鼓励学生完成,并做好此过程的指导工作,正因为他所创作的是独立作品,老师对他指导的针对性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尊重。

在主题分解阶段里,最好向学生指导使用概念图的方法,拓展他们内心的认识与思维习惯,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不断生成新的问题(由于概念图方法辅助主题分解的综述很多,本文不在此细说)。

3、自由空间,和谐包容——活动策划阶段:在活动策划阶段一般有四步,一、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二、学生将本组方案计划在全班汇报交流。

三、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计划情况展开讨论。四,学生根据讨论情况完善计划。要让策划做到“原生”,无他,就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事,包括小组起名号、活动口号、修改或添加老师提供的撰写活动计划的表格等等,特别是在小组起名这一环节上,有些案例是以研究内容作为出发点,定下组别名称,如《杏林春凉茶的探究》⑤的案例当中,老师在实行阶段将学生分为三个活动小组:“公司摸底组”、“市场研究组”、“点子谋划组”。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学生起一些自己喜欢的,却与研究主题没什么关联的名号呢?

指导老师可以在起组名一事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组名要健康向上,有一定的寓意,通过取名,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几个人是一个小集体,树立自信心,产生荣辱与共的思想。如有些案例当中的活动小组就有“发现组”、“牛顿组”、“创新组”、“胜利组”、“探险组”等等。⑥

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看看学生给自己小组起的名称: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⑦

4、带疑交流,激发活力——阶段交流阶段:阶段交流,主要是学生汇报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通过教师指导和同学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汇报交流。其课堂活动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1、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

2、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引导学生发现生成的主题,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很讲究活动的“生成性”,特别是问题的生成性,所谓生成性其实就是“原生态”,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最原始的东西,我们可以做点小积累,把每次活动或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生成的问题,用“小课题”辅导的方式来单独完成,做微型课题的研究。

5、分享快乐享受学习——总结交流阶段:

(一)分组汇报式活动总结交流

(二)答辩式活动总结交流。这个阶段当中学生把前期所做的一切汇集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展示,但我们却看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

论文题目:诗歌阅读四部曲

体验式阅读初探

作者:严元荣

单位:郭河镇郭河初级中学

古诗阅读四部曲

体验式阅读初探

内容摘要:古诗教学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诗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的方法,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古代诗歌体验式阅读可以从听音、感物、融情、意游这四个方面去探求。让学生从声音到意象,从情感到意境,层层深入,把握住诗歌带给我们的深层次的美。

关键词:古诗阅读

阅读方法

体验

情感

意境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灿若星河诗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发出夺目的光彩。而现代中学生受年龄、阅历等限制,对于古诗阅读往往把握不住方向。读不出诗歌深层次意境来。故在平时教学中,我尝试以下几点阅读诗歌方法,希望能对学生品读诗歌,有所帮助。

体验之一

听:跳动的音符

音乐美是诗歌的第二生命,诗歌如果失去了音乐美,就很难称其为诗。古典诗歌追求声律之美,诗人在作诗时往往运用各种表达技巧使文字符合抑扬顿挫的特点,其中主要手段是讲究诗句的押韵、平仄与对仗。郭沫若在《论节奏》中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型,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①很多人喜爱诗歌,有的便直接来源于诗歌在形式上产生的一种韵律美。

有规律的运动可造成节奏,诗歌形式的构成就符合一定规律,从而形成节奏。例如,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上用“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停顿方式。这些音节组合方式,诗人刘大白在《中诗外形详说》中认为比较接近形式美的“黄金分割律”,从而产生一种欣赏的愉悦感。同时诗歌的押韵,平仄和叠韵、叠字、叠句的恰当运用也达到了音调的和谐,从而产生一种美感。

古代诗歌情感的传达是通过精妙的韵律表现出来的,在诗词语言上,古人呕心沥血,“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声音韵律”的涵泳体验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首要之义,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诗歌生动传神的语言进行品评鉴赏。对古诗这种独特形式的漠视,也不等于消解了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精粹的文字内涵,必然难以深入古诗词鉴赏的堂奥。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古代诗歌那么严格规定诗词的格律,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借助声音的艺术量,使诗词变得更有意义。”②

从作品最表面的声音来说,美的力量是能震撼人心的。比如李清照《声声慢》的声韵特点很明显,入声压韵,短促凄婉。并没有平仄相间的抑扬顿挫,很多地方连用仄声,“平平上上仄仄”的格式使整句的音律从高滑向低,从长走向短,注意这一韵律的特点来强化品读,可以十分有效的体验词作的沉重哀伤。教师范读声情并茂,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口惟心诵,体验浓厚的诗味。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的读为根本,又作具体有效的诵读指导。

诵读的法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教学效果呢?关健是有“听”的因素在里面。当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导歌唱也是吟诵涵泳的题中之意。刘国正先生曾写过一位教他学诗的先生;“一概让我自己读。但他常常吟诵,让我静听或者跟着哼,吟诵到好句子,他就停下来,仰起脸来晃晃头,说声;“好呀,嗯!”没做一字解释,是忘情地沉浸到诗境中去了。他是在体验,把学生也一起带进了诗境,让美好的心灵在诗境里远游。

体验之二

感:具体的形象

诗歌审美教育的另一个前提和基础就是感知形象美,各种艺术表现情感,都有充满生命的情感载体。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后凝神闭目一想,即刻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逼真的画面,不但嗅到残留的酒味,而且还好象亲手抚摸到肥润的新绿和疲弱的花枝。透过这形象的画面,我们感受到女词人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对自已青春将逝的苦闷。

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教学中要揭示出诗歌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注意有声有色的语言,根据诗中的内容,借助想象和联想在大脑里构成生动的画面。形成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引导他们联系自已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再现诗情画意。如描写边塞风光,范仲淹的《渔家傲》词中这样写道;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而王维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两幅画面的比较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都有烽烟和落日,只是背景分别是连绵的群山和浩渺的沙漠。都描绘出壮观的景象,但是前者因“孤城”紧闭,所以更显悲凉。在感受“孤城”这个形象基础上,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为他们配上一幅插图。当然,对于有些学生难以想象的画面,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资料会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把握。

意象是有“张力”的,能换起鉴赏者的想象,唤起丰富的情感。比如《雁门太守行》不太容易理解,学生收获不仅是文本的解读,更在于获得一种古诗阅读的方法和乐趣。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更好的理解了文本。

体验之三

融:真挚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阅读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诗词内在的情感都会与与学生曾有的生活相互作用,与学生曾有的情感相互激荡。正如鲁迅所说,鉴赏体验是与作家对象“共同着生命”。体验式古诗教学如果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与诗歌情感相联系的通道,就能让诗歌美好情思与生活发生直接的联系,进而养育并提升这富有诗意的、纤敏的心灵,富有良知的、充溢着真情的善性。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体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心理活动。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观总是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提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远的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就是体验活动强烈的情感性。

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情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白描描绘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艰难独行。作品中前三句全是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股悲凉。这首小诗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景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融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将悲秋与乡愁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整个画面给人以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站在面前。

体验之四

悟:完美的意境

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一首诗中的意象所组成的系统,但意境不是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存在于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画面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特点就意里象外,咫尺万里,诗中所描写的具体、个别、感性的物或事,都不能止于这些物象境界本身,而要求它所传的意象情思比它所描写的具体、个别事物深远的多。这就有了“象外之象”,就是意境,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想象所构成的不同于原来任何一个意象的整体。

诗歌的意境要是没有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是把别人写过的意思在写一遍,人云亦云,既没有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看不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那诗就没有意境了。有意境的诗歌作品和一般的诗歌作品区别在于它能揭示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例如陶行知的《饮酒》结庐在要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诗人感观见到的是南山、飞鸟,可生发出的是心灵复归自由后的无比轻松与愉快。当人们有感于尘世的纷扰时,更多的是意会到“此是有真意,欲辩已无言”的境界了,这也是人生感悟。

意境的基本特征,概括的说就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意象把欣赏者引入能够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从而使欣赏者能够领悟到较之艺术形象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获得“寻绎不尽”“味之无穷”的艺术美感。中国古典诗歌不是再现的,写实的艺术,而是表现的艺术,是写意的。意境要讲究“空白”,诗人把话说尽了,也就没有了诗歌的审美性。也就没有读者什么事了,那也就是彻底取消了鉴赏。

学生充分的想象补充了字面所缺的景物形象,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意境。“想象---写境”教学模式以写促读,能调动读者的想象和联象,与作者展开跨时空的对话,同时也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比如,在教学王维《山居秋暝》时,先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这首诗后,交流体会。然后提供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再让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对话,当堂成文。通过学生自己的描绘,在头脑中开形成生动逼真的生活图景,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雨后的天空格外明净,皎洁的月光泻于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从清石是缓缓流过,宁静的自然之美和空明的心灵之美,在这里完全融为一体。这么美好的形象,一旦展开描写,学生能不为之动情吗?

古代诗歌阅读是一种“体验式阅读”,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而古诗审美层次的运用,相关教学知识的开发,其意义在于改变传统课堂上利用形式到内容的简单分割的方法。从而由表及里,从声音到情感,从意象到境界,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知,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最终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的阅读诗歌的方法,这还不够,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郭沫若:《郭沫若文集》第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255页

②闻一多《诗的格律》1926年老5月13日《晨报》副刊第7号,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

《认识你,大中国》

一、活动背景

国庆节到来之际,合肥市瑶海区大兴中心小学 六

(一)班决定为迎接国庆,给祖国妈妈献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即开展了“认识你,大中国—拼图识中国”的比赛活动。这也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规划之一,旨在联系生活实际,在点滴中向学生们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二、活动主题

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本次“认识你,大中国—拼图识中国”比赛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拼图比赛。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动手拼地图的活动方式去了解感受我国基本的地形地貌、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以此加深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结合钓鱼岛事件,深情勉励孩子要理性爱国、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油然而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强大而不懈奋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手动拼地图,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方位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地图,拼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以及各省份的简称,进一步认识我国各个省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和形状。

4、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5、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他人协调共进,互相帮助。

6、通过本次活动并结合钓鱼岛事件,教育孩子要理性爱国、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爱祖国、爱家乡。

四、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

◆事先给予学生一周准备的时间,其中包括准备好比赛要用拼图,以及制作中国地理知识小卡片(包括中国各个省份的简称,省会等)。

◆教师应提前将班级分组分好(四人一组,共十组同学),以及在班级公告栏上张贴好此次拼图比赛的活动实践表(包括活动流程,如比赛时间,形式、规则,细节等)。◆比赛前在黑板上做好板报宣传(包括一张大的中国地图的宣传海报),以及比赛过程中主持人、计时员、裁判员的事先安排。

◆教师应准备好奖状奖品,及总结发言。

注:比赛规则:每组成员必须完整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分散的拼图拼成一张中国地图,还要将知识卡片上的省份简称及省会的小标签贴在地图相应的省份上,谁用的时间短且拼出来的地图完整漂亮,谁就是冠军!

(2)活动级阶段

◆首先由教师激情演讲作为此次活动的开场,起到振奋人心,活跃气氛的作用。

◆接着是小主持人宣讲比赛规则等细节,使各个计时员、裁判员等活动人员就位准备。

◆接下来由老师宣布“认识你,大中国—拼图识中国”比赛开始,各组开始比赛。

◆各组同学开始拼图比赛,按照活动流程有序进行。预计三十分钟各组成员可完成比赛。

◆由计时员公布各组的用时,裁判员和老师检验各组的作品的完成情况,最后评出冠亚季军。

(3)总结阶段

1、将学生们做的的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给大家欣赏。

2、师生共同点评获奖作品,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借鉴。

3、由老师给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和奖品,以及获奖的同学对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想。

4、赛后大讨论→对伟大祖国新的认识,给学生们一个空间来分享在本次活动课上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5、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你想对祖国说什么?”以此学生间的讨论作为活动结束前最后的高潮,激起所有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总结与评价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目的性强、动手操作性强,通过拼地图比赛的方式既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给了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民族自豪感,也让广大同学对祖国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加之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教会了学生要如何理性爱国 要为民族的振兴而奋发上进,努力学习。

从总体来看,通过本次爱国教育主义活动的实施,学生们爱国激情增强了,班级学生爱国、爱家乡的风尚浓了,许多思想落后的学生逐渐感悟到:少壮须努力,为人须正直,成功靠奋斗,报国早立志的道理。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做到了:爱护家园,从点滴做起。

10级初教中文

汪 贝 贝(09号)2012/10/21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

一、活动背景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二、活动对象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知识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4、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

1、看报到,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让孩子看了一则报到:

“ 白色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郑州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的张处长,他说,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置的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据绿东村工商所的史建军所长介绍,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2、收置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搜集、查找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资料;

(3)查找有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3、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4、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说明: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于此,活动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二)自主研究阶段

1、组织交流研究。

(说明: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对于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表示高兴。)

2、小组组织学习。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说明: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二)汇报评价

1、师:在这次“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说明: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的同时,我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而听取汇报的一方,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信息。然而,这两方面的优势在一个活动中程度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汇报方式和内容的选择。而这恰是一个难点,孩子们常毫无选择地通读资料或连续性的展示图片,其效果不佳。鉴于此,我在同学们研究汇报的准备阶段就提出明确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在汇报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

2、同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形式多样,有展示图片、照片的,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3、师小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五、评价和反思

1、这一节实践课,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和研究学习、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然而在这一课中我又加入了一个互通信息的“交流研究学习”。从效果上看,它既是对前一阶段自主研

究中资料收集方法的一个指导,变“收集”为“搜集”,又在学生的情感和意识能力方面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2、在课题研究中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开展调查,以及调查材料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小论文的撰写等工作,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在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他们有一种冲动和渴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感跟他人分享。由学生自己组织一次课题汇报课:各课题小组的活动介绍、成果展示,正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而且在相互交流中,还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另附:学生汇报材料,除了有大量的图片和照片之外,还有具体的内容即以下三方面:第一小组汇报:什么是白色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塑料制品的在大量使用,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些塑料制品尤其上大量的废旧地膜,包装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带来了很大破坏。由于废塑料制品大多是白色,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第二小组汇报:“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做为环境污染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和特殊的来源,对环境主要有两种危害,一种是视觉污染;另一种是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剌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潜在危害是指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机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第一,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第二,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屡见不鲜。第三,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料制品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自然降解需用100——200年的时间,会长时间占有土地。

第三小组: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这些方式每一种都有效果,但至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怎样减少“白色污染”已摆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杭州是我国最早制定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城市,之后,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天津、上海、沈阳、呼和浩特等城市,都相应地出台发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文件。从“白色污染”现状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防治“白色污染”应实行“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精优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对“白色污染”进行有序治理。在全国上下掀起了防治“白色污染”的高潮。

呼吁:

治理“白色污染”需要大家的热情,更需要大家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更加健康,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克服自己的少许不便,坚持每天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为治理“白色污染”尽一分力,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创造一个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学习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朱小平

组员:李辉明周夕中刘国勇

张卫华戴留松

罗村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蹲点领导:朱小平

组长:张卫华

组员:陈静茹朱洪明鲍梅英武留华柴松青吴永前

傅光辉夏春梅杨春华章卉吴粉珍马旺平

六、具体安排

周次

主要内容

参与实施人

①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开学工作会;

09-10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生理财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重点子课题“利用当地资源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的引领下,学校系统实施,整体推进,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年级 活 动 重 点 参 考 主 题 从小学理财;计划消费

指导老师 张仕进 肖月彪 孙爱群 练东华 杨加好 吴正龙 万连祥 王彩红 陆开友 陈玉红 杨俊佩 初 一 以“人与自然”为重点,依托校本教材《初中生理财实践活动》,以技能创意为主

“向国庆献礼” 手工制作

走近家乡名人 河蟹的烹饪方法研究 “豆腐”的制作过程 创设安全的校园环境的研究

计划消费;当家理财

初 二 以“人与社会”为重点,结合使用《初中生理财实践活动》,以关注家乡自然与人文的实践为主

家乡的民风民俗研究 漫游水乡的文化长河 河蟹的生长习性 “三腊菜”的科学制作

安丰豆制品的种类与特色研究

计划消费;学会分享

以“人与自我”为重点,结合使用《初中生理财实践活动》,以养成自我管理的实践活动为主

做生活的主人,规划自己的未来

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走近父母

河蟹的营养价值研究 品味家乡的“三腊菜”

赵 嵩 张仕军 胡桂海 赵才辉 鲁年平胡同炎 姚庆如 初 三

一、简答题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答: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其指定领域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指导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资历和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3、请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答: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必过多介入学生的选择,但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小组需要的各项综合能力及明确分工。在一定背景下,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4、简述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它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所以,它也可称之为实践性课程。

5、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答: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6、简述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

答: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为平均每周3课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的某几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最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弹性课时制意味着活动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7、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答: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其中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

8、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的整合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指定领域,各有侧重点和独特的价值,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以整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方式主要有:(1)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2)两两结合,整体设计。(3)核心主题,融合贯通。

9、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过程模式(即设计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答:E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一般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初步设计单元:建立教育项目文件夹,准备单元计划。第二步:为单元计划查找资料。第三步: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创建学生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工具。第四步:创建单元支持材料。第五步:创建一个实施计划。

二、论述题

1、在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应注意的问题?

答:在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时,创建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应注意以下七个问题:

(1)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创建应注意技术使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明显联系。(2)使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能够支持高级思维能力。

(3)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应回答课程问题的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及拟定的学习目标。(4)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研究报告的新体例来设计,而不是知识呈现和传递为中心的课件设计思路。

(5)随时提醒和暗示自己是以学生的身份,用学生的思路和语言来设计报告,而不是以授课教师的角度和思路来设计报告。

(6)界面设计简洁,重在学生研究的内容、过程、思路和个性化的研究结果的设计,而不是注重界面设计的精美,忽视内容和思想的设计和构思。

(7)要让文稿中的用语及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合,这个范例在内容和设计方面应该符合教师对学生的最低要求。

2、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答: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复杂的关系构成的,它们象“灌木丛”一样,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从而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从内容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了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境和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对任何主题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完整的发展。

3、请你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怎样保障学生安全?

答: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安全保障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1)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利用开放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预防安全事故,注意自我保护。(2)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学生中心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校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要预防学生校外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校外活动进行精心规划和组织。

首先,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学生在什么情境中进行调查、观察、考察,在多大的地理范围、哪些机构、单位、自然条件下开展活动,教师和学生要事先加以规划,对活动范围、条件、背景等因素作周密的设计和安排。在活动空间上,坚持“就近”原则,尽量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内开展活动,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或事故。

第二,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

第三,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的意识。

(3)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要确保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协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活动,保障学生的安全,是不少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有效经验。

三、概念图题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你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培训,画出本专题的概念图。答:

四、设计题

1、应用“ INTEL 未来教育”项目的有关课程问题设计方法,围绕《了解消费,学会理财》主题设计一个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主题说明:

《了解消费,学会理财》

通过开展“了解消费,学会理财”的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去亲身体会、感受,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经济头脑”,了解什么是正当的积极的消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使每个学生都把握理财的基本技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消费: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的活动。理财:管理财物或财务。)答:基本问题:怎样科学使用零花钱呢?

单元问题:

(1)零花钱主要从哪些渠道获取的?(2)零花钱拥有与花费情况如何?(3)零花钱都买些什么呢?

(4)如果你现在有很多钱,最想干什么?

2、应用“ INTEL 未来教育”项目的有关课程问题设计方法,围绕《共创无烟世界》主题设计一个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主题说明: 《共创无烟世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调查表明:四十多种致命疾病与吸烟有关,吸烟者中年死亡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三倍,吸烟者除了对自身的健康构成威胁外,还会对吸入“二手烟”亲朋造成多种祸害。然而,现实生活中,在会议厅、车站、码头、商场随处可见那些吞云吐雾的瘾君子,甚至一些中学生也开始偷偷吸烟。吸烟的恶习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禁烟,许多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如:设立戒烟健康中心,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等,但却收效甚微。为了引导中学生认识吸烟的危害,从小远离烟品,同时,也劝阻大人吸烟。

答:基本问题: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有多大?

单元问题:(1)你吸烟了吗?(2)为什么吸烟?

(3)青少年吸烟的现状究竟如何?(4)烟毒到底有多少?

(5)如果有人染上了烟瘾,该如何戒烟呢?(6)我们应该如何创建一个无烟世界?

3、应用“INTEL 未来教育”项目的有关课程问题设计方法,围绕《穿出你的风采》主题设计一个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主题说明: 《穿出你的风采》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正步入“地球村”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中学生也日渐关注自己的形象,对由父母和学校为其安排的着装已由被动接受开始转变为要求自主选择,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也是青少年的美好愿望。关注学生的审美生活,让美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既然今天的中学生已经有了追求生活中美好一物的愿望,为什么我们不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寻找生活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呢?

答:基本问题:新世纪中学生应是啥形象?

单元问题

(1)现在时行的“选美”活动,你了解多少?(3)爱打扮、追时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3)一个人如何才是真正的美?(4)新世纪的中学生形象你如何设计?

4、应用“INTEL 未来教育”项目的有关课程问题设计方法,围绕《志愿者爱心行动》主题设计一个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主题说明: 《志愿者爱心行动》

我国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其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对于不断成长的学生而言毕竟是个有限的空间,只有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他们才会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服务社会。在社会大家庭中,总有这样一些群体,虽然他们不希望自己残、病、困、老,但当这一切到来时,他们无法选择。他们无力再扬生活的风帆,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确定“志愿者爱心行动”这一主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关心弱者,捧出一片爱心去帮助他们。教师应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关注。(志愿:自己的志向和愿望,或自己主动愿意做某事。)答:基本问题: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单元问题:

(1)知道“国际志愿者日”与“志愿者行动”吗?(2)生活中的不幸,你听说了多少?(3)知道自己有哪些优势吗?(4)你准备怎样去行动?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生态[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生态[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有趣的汉字》活动方案 五年三班 一、教学目的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

    综合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古代风筝的起源、简单历史,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了解并掌握制作风筝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学会做风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

    综合实践活动

    材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

    综合实践活动

    2014-2015上学期22个周 2014-2015下学期18个周 保证每周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期22个周一共22节综合实践活动课,5个活动,每个活动4至5节;下学期18个周,一共18节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春节和圣诞节 一、 音乐导入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听两段音乐,听听,让你想起了什么?第一段,(播放)让想起什么了?听出来了吗?春节,从十二月下旬开始,除夕、大年初一,再到元宵节,......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营养午餐》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计算等数学知识,具......

    综合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现代社会,较强的视听能力对于一个人获取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回忆你班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们这次开展的视听活动内容是......

    综合实践活动

    《成长的烦恼》 ——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江西省赣州市【设计理念】:最后应加【活动评价】或【活动反思】 刚刚步入少年之旅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在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