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一些体会
初中生物课改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摘要: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而实验是它的基础,生物课堂没有了实验就成了纸上谈兵的“假把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生物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创新的能力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直观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针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实践,探讨初中生物的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直观教学;可控性
一、让学生实物直观观察形成概念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发给学生典型的实物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形成概念。此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实验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自主动手,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本人在参加区骨干教师交流公开课《农业益虫》时,就给全体学生分发蜜蜂,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蜜蜂身体的结构,让他们总结特点,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同学们立刻兴趣大增,认真观察,一起讨论,教学任务很快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反思在自己学校里上课时,虽然也用了挂图课件,但效果明显不大,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听讲,少部分有听讲的同学也只是死记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地观察或动手做实验,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感性知识和学生自己实践、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因此能较快地上升为理性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课堂活动要有可控性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66个,即探究
6、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验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所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我在上课时,面对还没养成习惯的新生以及特殊的实验材料“鼠妇”,课堂里
1到处充满了尖叫声、打闹声,无论我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探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看来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放任学生随意“自由”。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三、运用视觉直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直观教学即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要上好以一节生物课,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模型,挂图和实物等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出现太早或使用不当,反而会发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各种直观教具兼备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注意直观教具出现的先后顺序。如有些生物体太小(例如蝗虫),学生看不清,教学可以出示挂图,指示它各部分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回答(遇见回答错误,教师纠正);最后在结合模型和挂图的教学基础上,适当放映一些相关录像资料,提高学生的映象和调节课堂学习的气氛。如又如在讲解农业益虫—蜜蜂时,在总结出它们的身体结构后,为了说明它们花粉刷和花粉筐和对农业的利用价值,放映蜜蜂采花粉的视频,提示它跳“8”字舞和“0”字舞的奥秘。,讲到变态叶时,即时放映“捕蝇草”录像,学生对此映象就非常深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相关录像视频,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然直观教具的使用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新教材(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和演示部分),它更显得重要。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视觉直观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加强课堂知识的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科知识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学有所用的良好感知,做到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蕨类、裸子、苔藓、种子植物时,教师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收集有关的且具代表性的植物并带入课堂,如马尾松、凤尾蕨、葫芦藓、桃子等,这些都是学生平常可以见到的,学生见到自己熟悉的植物时,必定饶有兴趣的观察并讨论。在讲解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时,可问为什么食盐都加碘。这样的课堂既融入了生活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乐趣并获得知识。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发展的。
第二篇:初中生物新课改论文
论教改后的初生物教学
首先,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我们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教研和教改活动,真正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一个神情严肃、古板的教师,其课堂气氛也大多是死气沉沉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课堂上学生注目的焦点。在很多时候,教学的内容难免有些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比日,在给学生上人体的激素调节,在讲人体有哪些内分泌腺及什么是激素时,会有某些学生显得没精打采,便转移话题,说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错误,因为剧中的司马迁竟然长了胡须。有的学生懵了:司马迁是男人,男人长胡须,这错在哪?司马迁受过宫刑,这个学生一般都知道,但什么是宫刑,为什么受宫刑的男子不会长胡须学生却不一定知道,于是便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激素的作用上。这时,你可以幽默的说:“看来不懂得生物学知识,还会有人闹出太监生儿子的笑话呢!”全班学生一下子都笑起来,困意一扫而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机智幽默就象课堂润滑剂,在活跃课堂气氛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最后,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从以往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来看,评价着重关注期中、期末的相对评价,忽略对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兴趣、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增加平时的绝对评价,激励和改造学生的素质,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常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
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提问,有时要故意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来,或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基本正确地回答出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用的方法。
第三篇:新课改反思之初中生物
新课改反思之初中生物
策源乡学校 谭颖盈
从培训到现在,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对新课改的精髓领悟不够透彻或因为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路上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新课改的精髓应是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课改的每一步都应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否则将只是流注于形式,华而不实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要从根本做起,狠抓学生的习惯与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风气。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因此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反思师生角色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反思备课
反思备课,也可以体现在教案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设计,是针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设的解决方案。课前反思为教学实践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有备之战。也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想象预测能力,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的教学方案。有效备课主要从这么几方面入手: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深挖教材、资源准备、框架内容、过程安排、练习准备等。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地位等发面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反思教学设计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反思教学过程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五、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一节课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忆性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激发教师的潜能(灵感)。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培养了教师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使教师由实践型向经验型、钻研型转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反思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还有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和创设有效教学的必要的条件。
第四篇: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体会
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为手段、是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我认为,如果教师只把眼光放在教材这一点上,新课程的实施就有可能成为换汤不换药的教学过程,成为新瓶装旧酒的教学活动。从这一点来看,教师角色的职能转变应当是新课程得以全面实施的首要条件。没有教师的变化,不会有课堂的变化,不会有学生的变化,也不会有师生关系的变化,就更不会有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反过来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者淘汰,新课程不需要歪嘴的和尚来念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尽早尽快地完成职能转变。教师转变得越早,转变得越快,教学之路也就拓得越宽。
下面,我就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从备课方面来谈一谈教师应发生的转变。
在备课中应完成二个方面发转变:
一、变“散兵作战”为“集团进攻”
传统观念下的教学,是“散兵式”的教学,形式上是单师对群生,内容上是一堂课里讲一段教材。教师只须当好教材的“疱丁”,按部就班,依次分解,点滴内容马虎不得。不必去管教材的总体目标、也不必去管教材的单元框架,只要多讲点、多读点、多背点,小眼网密密捞,成绩就会上去,任务也就完成。
而新课程讲究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主体。教材的内容增多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教师的管理和开口发言的机会缩减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面对每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几十种富有个性的思维,一个教师有点穷于应对了。
而我们的方法是采取“集团进攻”的策略,即走以教师群体面对学生群体的教学之路。我们市的具体做法是:在刚开始使用新教材时,市教研员李春满老师就给各区、各校布置了承担不同单元的教学设计的编写的任务,然后在全市的教师大会中进行交流。而我校的几位化学教师受李老师的启发,更加注重集体备课,集中我们几个人的智慧,共同交流,共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法。在上课前,我们几位教师分别拿出讲课的思路和方法,横向比较,相互借鉴,设计好探究知识点的关键性问题。有时,我们的教学过程并不完全一致,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关键是在课后,我们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中的心得,反思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假设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原定的方法不适用,我们再采用其他教师的方法进行尝试。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性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得以改善。教无定法,重在实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备课时,如何正确使用好教材呢?
二、变 “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不仅反映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教材”的情况下,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把关注点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教学内容上,为达到这种目的,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所能做的只是想办法如何把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对教学内容几乎没有选择权。
“用教材教”则是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种教学重视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得知识的结论。在某种意义上,新教材可以视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地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岗位上,风风雨雨地一路走来,和老教材相依相伴了三十余载,咋一接触新课程,还真的有些不适应,去年我第一次接触了新课程,一个学年下来,总觉得有很多教学的细节不够完善,假期闲暇之际,再次捧起新课程解读,心里多了一份喜悦,一种收获的喜悦!
新课程所引导的新的理念正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新教材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它以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以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向学生的生活开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外,还鼓励学生学习观察,体验生活。例如:学习《静夜思》一课后,引导孩子观察夜空;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投身植树活动;学习《看电视》一课后,提醒孩子关注爸爸妈妈的喜好,及时把课文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及情感体验运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用语文,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语文,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其次,向其他学科开放,充分体现学科间的沟通。教材安排了引导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的内容。例如:唱春天的歌,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唱《快乐的节日》;画自己喜欢的季节,画自己家乡;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沟通课堂内外,提供大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凭借,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成为乐于学习语文、乐于运用语文、乐于合作、勇于创造的成功的学习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我觉得朗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在读中体会和感悟。
我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谈吐之间才会口吐珠玉,妙趣横生;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学才能富有新意、出神入化,教学生命才会长久。
班主任学习体会
时间过得很快,回顾过去,随着时光的飞逝,自己踏上讲台已经整整七年了。整整七年的时间里,虽然对班主任的工作看过、听过、想过、做过也尝试着自己有着新的理解„„可从未像这次培训这样,如此详尽、透彻的解析班主任这神圣而又复杂的职业。现将我本次学习的体会归纳如下: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任务和职责、原则及特点。
以往在工作中只局限于备课、上课和管理班级等具体工作,从未定位过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培训后,发现自己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竟也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不但要把知识一丝不苟的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但要做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而且还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中,我自认为做的还可以,但在有些细节上还是缺乏经验。而且这次学习中,我还详细的了解了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这二十七个方面我会牢记在心,做到的继续发扬,做的更好。做不到的或没做好的,会按此标准来随时衡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名学生都很喜欢的班主任。
当然,新世纪需要的是新型的班主任,首要一点就是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有几句话值得我品味和学习:只有差别,没有差生;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而培训所总结的“四多”,也彻底改善了我在工作中的情绪: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新型班主任还应做到:把管理权还给学生,也就是班级管理的创新;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比如家长会的创新;此外,还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当然,与学生之间,需要变换角色,给学生机会,成为班级的主人。比如在班级中开展“纪律日、卫生日、开心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管理还要做到“管放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这就要做到创设环境、创设创造性的实践空间。
在班主任的自身要求上,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脑中有纲、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还要教给学生“点金术”。在进行操行评语的填写上要做到评语富有赏识性、创新性。
二、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技能和技巧。
在班级管理中,不想让学生被不良思想控制,就一定要让优秀品质、正确价值观占据学生的幼小心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学游泳必须先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三、班主任如何指导学生建立健康心理。
也就是告诉我们小学教师要学会当学生的心理保健医。首要一点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让学生自发的去发展心理,变为自觉的发展心理,让学生健康、快乐、自信、成功,那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其次,学些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困惑、共情即换位思考,也就是要认识小学生异常的心理现象,弄清小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当然,还要通过观察、谈话、调查、分析学会小学生心理异常简单的心理诊断,这样就得初步掌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技术。同时也应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做到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比如,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也要在工作中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在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心理维护上要做到学会接纳自己、认识自己;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广交朋友、与人为善;学会情绪调控、避免职业倦怠的影响;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四、认真学习教育法律,切实提高依法执教能力。
其实,法律时刻在我们身边,我们不但要依据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还要时刻学习丰富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武装和保护我和我的学生。
在工作中做到: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做一个人生道路上的学者;少批评指责,多关爱帮助,做一个生命过程中的善者;少走马观花,多真抓实干,做一个教育生涯中的行者。教育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惟有发展,才有职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教育的真谛是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要以自身的优秀来辐射带动一支优秀团队。
五、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
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总结归纳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要用爱来感化生命——以博爱预约生命的明天。其次,要用心去做——做“美丽”教师,育“阳光”学生。最后,倾其所有,付出一切——让爱与知识薪火相传。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体会
2016第二学期教学心得体会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进行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一些心得,现表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上面是我经过几年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反思,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反思,然后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