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6:0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第一篇: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方珍英东莞市东城初级中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和全面发展,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也明确指出:“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和全面发展,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这个千姿百态的大熔炉无时无刻都在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对象。初中学生生活范围日渐扩展,要想通过每周几堂思想品德课感受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想让我们的教育“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我们就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追求美好生命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充满着师生的生活激情和灵性,充满着美丽的情感和追求,充满着科学真理和生命体验。在这个地方,师生共同成长,充分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样的课堂,才能使每一个生命体在教学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建构起知识的大厦,促进每个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一、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构建共同生活的课堂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 1

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对师生的人生态度都有重大影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灵魂对灵魂的触动。美好的生命应该是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就应该和学生共同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构建共同生活的课堂。

思想品德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感悟、并加以践行。这就要求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姿态,而是弯下身与学生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是独特的个体,允许他们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生活。备课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课程的讲解与设置。在上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体验,留心学生的情绪、情感,并予以积极的反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找到自我在课堂中的位置,从而充分地、放心地去感悟生活,进而主动践行。

在教师的感召下,学生尊敬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感悟、享受生活。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和教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处处彰显出课堂的生命活力。在这里,有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学生的创意,也有教师乐教而喷发出的教育智慧。

如超级女声风摩全国的时候,很多学生带着周笔畅、李宇春的海报来学校,甚至在我的课堂上看。我发现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告诉他们,我也很佩服超女,也看她们的海选。这样一说,学生马上和我亲近,觉得我们是“同道中人”,当然我并没有就此停止,接着,我和她们一起讨论,超女身上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力,令这么多人喜欢她们?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认为她们勇敢、有才华、有坚强的意志,适逢学生面临中考反复的复习,有点不耐烦,我引导学生更要把她们身上的精神发扬光大,勇敢面对中考,战胜中考。这以后,学生明显对我“放心”了,更乐意和我共同学好思想品德这门课。

二、挖掘生活教育资源体验美好生活魅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要把生活世界提供

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只要我们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它是我们带领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魅力的五彩桥。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将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对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身边的诱惑”一课,考虑到“领奖台的诱惑”,对于大部分与“领奖台”无缘的学生来说是不实际的,我便把这部分教材内容调换成“取得好成绩的诱惑”和“获得老师表扬的诱惑”,这一调换使教材紧紧地与学生生活贴在一起。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关公平和正义的内容,学生认识模糊,课本中的事例又离学生较远。于是我给学生观看了2007年年度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介绍;给学生看有关今年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上下的举措;再让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作所为;经过这样的强烈对比,远比我们单口说相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感悟,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也乐意付之行动。我想,还有什么比学生愿意主动践行更令人兴奋呢?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3.开辟本土教材新领域

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深知,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走进他自己的生活中,从自己生活中提炼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感受生活魅力。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我们东莞的本土文化加以壮实教材的内容。我们东莞几乎每一个镇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再让他们把它们带到课堂上。这样,不仅学活了教材,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生活的品味。

总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生活处处有教材,这些美好的生活教育资源,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

三、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践行积极生活态度

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的根据地。事实上,人们对任何知识的认识都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又将最终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思想品德课程有自己突出的思想性,但我们知道学生终究是要走出校门,独立生活的,怎样使学生将我们学过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努力

践行积极生活态度,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和谐统一,学习与实践和谐统一。巧妙的拓展了课程的时空,使教学不仅是一堂课的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逐渐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这就是课堂的延伸,延伸的课堂使课堂不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学生心目中永远的课堂。但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程不仅要考虑思想品德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世界观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

1.实践操作

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知识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时,学生平时有很多被压抑的自己的想法。我便在班级中组织了辩论赛,结果发现学生知道的远远比我们要丰富,而且运用的论据非常有感召力。我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理智面对网络。经过这样的自我教育后,学生明显提高了对网络的认识,也表示要培养更多的高雅情趣。后来的几次摸底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能理智面对千姿百态的网络。因此,说一说不如动一动,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升生活的品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2.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如学了“三个代表”之后,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学生知道但印象不一定深刻。应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结果发现学生马上联系到今年中国发生的两次大灾害,1月份的雪灾和5月份的地震灾害,学生感同身受,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对生命的敬畏。

3.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走访调查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高效学习,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4、《师道》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

第二篇:从实际出发,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从实际出发,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重庆市秀山县高级中学 李显胜

化学,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那样,“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鲜明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联系,是一门走向生活的学科,其教学活动就要从走向生活世界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二是,通过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通过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四是,为高中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高中化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叶澜教授指出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所以,课堂教学,是一个用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主动构建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生活、学生与生活之间以课程内容为中心的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的过程;是一种以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教学过程必须结合每一个学生各自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知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通过交流和对话,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所以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地充盈自己的生活意义和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特殊生活过程。

通过对话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

高中化学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研究方法,并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交流对话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新课程标准中,设计了很多师生探究活动的内容,通过展开这些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一步认识化学,认识化学研究方法,了解前人在化学研究中,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这些研究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和帮助。同时,又结合实际,通过合作合作的方式,对复杂的学习情境、个人提出的假设进行研讨,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意义地和主动地构建;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使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互相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对话、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不同的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和理解;通过相互反馈和辩论,能够彼此促进,消除误解,并寻求更好的答案;相互间交流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社会性技能,从而促进自己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2在探究和体验中提升生命价值

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体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活动,它对于个体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活动是对人的精神生活世界深处的触及,是对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关系”和“生活体验”的展示和呈现,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生存、生活和生命,进而达到对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感悟、理解和领会,并在此基础上使个体的身心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逐步养成自我反思、对自己负责的习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就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出适合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真实生活体验,实现情感与理性的直接对话,使教学活动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

3在合作中促进相互理解

在生活世界中,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在人的理解中不断生成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关注教学活动中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积极建立群体合作学习关系,使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的选择中,使学生在“竞争、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促进、和谐发展。教师在这个活动中的言语,必须选择一个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能够相互理解(可领会性);其表达必须说出或提供给听者可以理解的某种东西,陈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以便听者能够分享说者的知识(真实性);必须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向和观点,以便听者能够相信说者的话语(真诚性);话语必须符合公认的规范,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够在以公认的范围为背景的话语中达到一种认同和共识(正确性)。

第三篇: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毕业论文

安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刘萍萍 安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 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本文从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启示中,感悟出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继而从“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两方面对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初步阐述。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实践应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知道 1米=10分米,1千克=1000克,也知道1升=1000毫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但在学生的作业、练习中经常出现:一个西瓜重15千克,小明的身高1.6分米,爸爸体重80克,一瓶可乐的容积是500升等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这是因为我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学习过程,割裂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是为了讲授数学知识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学生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和冷冰冰的,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在数学考试中获得较高分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 “ 现实意义 ” 的问题认知与学习,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数学计算本身就是数学应用的一个方面

例如:①你要去商店买两双袜子,每双4元钱,一共要用多少钱?②39位师生去游泳池游泳 , 门票每人 4 元,带 180 元够不够 ?③家里要盖房子 , 估算要用多少吨水泥?在生活中,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二)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应用的关键所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数据分析、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如设计活动方案过程中

第1页

考虑乘车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资金运用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三)实践、创新是数学应用的价值体现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实践过程中,数学得以创新、发展;而数学的应用,又 “优化”了我们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由此可见,数学应用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即在“实践—创新—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贴近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在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编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练习生活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有趣的生动情境中活学活用,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做一做,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孕育了创造的灵感。例如: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之后,让学生记录自己平常的作息时间,然后计算每天吃饭、睡觉、作业、玩耍各用了多少时间,并自我评价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这样不仅把“时、分、秒”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而且还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如: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之后,布置学生“量一量你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既给了学生充分认知、学习的空间,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也是兴致勃勃、乐于完成。在学习了 “ 普通计时法 ” 和 “24 时计时法 ” 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其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了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的思维习惯。、找一找,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 “ 找 ” 数

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时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距离远近;在家里合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用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不仅可以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讲授“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请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 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使学生从中懂得怎样支配家庭的开支,又感受到勤俭节约的可贵也从中得到了乐趣。

在这节课中,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或者贴近生活的素材,修改或补充教材,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把知识提炼出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渗透了从细节关注生活周围事物的思想教育。

3、演一演,在生活中再现情景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平时要留心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计算“ 228-88=228-100+1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12,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例创设一个数学情境:妈妈带了228元钱去药房买了一盒88元的花期参,准备给奶奶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2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12元(应加上12元)。所以,多减去的12应该加上。这样抽象的数学运算便获得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具体的生活经验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真切情景。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数学原理的奥秘原来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这节课时,作者把教学内容全部改编成本班同学出生月份大小的分布情况,并画成平面图贴在黑板上,学生从平面图中一眼就看出自己的出生月份位于在哪一部分。为了表示得更形象具体,还可以用条形图来表示。怎样用条形来表示?条形图有什么优点?哪一月出生的同学多?哪一月出生的同学少?„„师生围绕上述展开讨论,学生个个热情高涨,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情境中进行自主建构。通过捕捉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使学生在生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对数学的体验与感受、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与方法。

4、想一想,在生活中构建模式

布鲁姆曾经说过:“情感是认知的原动力”。积极的情感投入,能极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促进各种智力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挥。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水平,我们就应该努力创设出具有“亲和力”的人际情境,以此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组织、参与活动,通过其间更多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交流,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起创新的潜能,点燃智慧的火花。

在讲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过程中,笔者拿出一瓶自己调剂的果汁,面对全班孩子问道:“这是什么?” “汇源!”“果汁!”孩子们一见,不由大声地回答着。老师:“想喝吗?”孩子们听了哄堂大笑,“想!”几名孩子高声喊着,只怕老师没听见。霎时间,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干脆撅起屁股,伸长了脖子。老师:“来,每个组分点,品尝品尝,评价一下,我称得上调剂师吗?”边说边将一壶饮料分别倒入每个组组长的大杯中,于是几名组长便在一阵催促声中很负责地将饮料分给每位组员。孩子们拿到饮料,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杯子品尝了起来。有几名心急的孩子动作过猛,差点将饮料晃出杯子。老师:“品尝师们,千万别噎着,慢慢喝!”孩子们又开心地大笑起来。老师:“好喝吗?大师们,该你们一展身手了,我刚才这一壶中的饮料一共是 700克,请你根据口感,猜猜饮料中的纯果汁、水各有多少克呢?口感怎样?”

“老师,我感觉偏涩,所以估计纯果汁为 200克,水为500克,建议多加些纯橙汁。”“老师,我感觉偏淡,可能你把水加得太多了,所以没有买来的果汁好喝,建议你少放些水,再加些糖。”

“老师,我也建议你多加些纯果汁和糖,那样口感会好些。饮料好喝的关键还是要注意配方。”

老师又取出一壶饮料:“我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改进了配方,再请大家尝尝。”于是孩子们又开心地品尝起来。即刻,不少孩子高声发表起自己的评价:“口感不错,可以跟外卖的果汁相媲美了。”

“估计现在纯果汁有 300克,水有350克,糖有50克。味道好极了!”

“我估计纯橙汁有 350克,水250克,糖100克。口感很好„„”

孩子们兴奋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三种成分分别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按比例分配”,作者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了课题。就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经历了尝一尝、评一评、议一议、猜一猜、算一算的过程,心甘情愿地“做”起了数学,研究起“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如此贴近学生的心灵,怎能不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呢?熟悉的生活背景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整了课堂的教学节奏,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这哪里像上数学课?在孩子们的眼里,也许更像一堂游戏课。这又哪里有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在孩子们的心里,也许更像是与大哥哥,大姐姐在交流。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主地投入到探究中去呢?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使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数学学习充满生机。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采;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叶尧城、向鹤梅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学概论》金成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小学数学教学论》李晓航主编中国化工出版社

[5]《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王祖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6]《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人教社小学数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让课堂充满阳光

让课堂充满阳光

——浅谈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从教几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和快乐。因为年轻,虽然活力有余但经验不足,虽然热情有余而沉稳不足,但这更激励我加倍投入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和深刻地反思。回顾自己走过的成长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

一、备好课,认真反思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的第一个三年,备课尤为重要,花的时间也尤其要多。备课如果不够充分,自己课上缺乏自信,语言也会不流畅,学生领悟的也就不深刻,这样的教学就等于说是失败的,因为这既没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这学年,我第一次接触七年级。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初中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领悟能力较差,他们希望老师能把书本中的道理讲解得浅显易懂,知识点不能讲多,最好一课一点,能讲懂讲透最好。这些就要求老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要能灵活的运用语言,这样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抽象的知识。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穿插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也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除此之外,我也常常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清楚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没有让学生听明白?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正如一句话所说“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觉得课后反思可以让我们把明天的教学做得更好,多一份自信,少一些遗憾。善于总结教学中的小得小失,对于年轻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可以避免走过的弯路,积累好的教学心得体会,扬长避短,做好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二、走近学生,快乐从教

著名教师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如果你认为你的学生是魔鬼,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如果你认为你的学生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对这句话,我感慨颇多,在刚开始教学的日子里曾有一段时间得了“教学恐惧”症,很怕去上课,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是自己心态还未从学生转变过来,从原本大学的学习佼佼者,一下子要面对底下一群虽然自己大不了他们多少,但不管在学习态度还是学习习惯都和自己大相径庭的学生,除了课上知识感觉和他们说不上几句话,也不知道和他们从何聊起该聊什么话题。尽管这样的情况持续有一段时间,但年轻人生来不服输不低头的天性还是让我在曲折中慢慢去摸索经验: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必须要先让他喜欢上你这个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教师单单用教师的“威严”命令学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水平较差,加之语文这科知识大多较抽象,不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很难理解,有时候课上我就利用一些机会引申给他们多讲一些学习对一个人有哪些益处等方面事情,久而久之,学生感觉老师不单单只是一个在课堂上的严师,还是一个可信可交的朋友。

其次,多和后进生谈心、谈话,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他们转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与学生心平气和地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我所教的班级,后进生相对较多。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家庭原因,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心灵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在内心深处却深深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如果你逾越它,那么你就成功了。在和他们谈心过程中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身份与之交流,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学生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作可以倾诉的对象,那么以后的教育工作就容易了。

三、教学有激情,不要带着情绪去上课

除了备好课备好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也要有激情,并且要多让自己的正面情感渗透到教学中,不要带着情绪上课。众所周知,一堂压抑而沉闷的课是不可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但是,我们也应注意教师情绪的感染作用。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学生的情绪也难以高涨。以一次课堂教学为例:因为某天课前我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一上课检查布置的语文预习作业又发现没几个学生完成,顿时使我讲课遇挫,心情更糟糕。这时候,我心底一股无明之火马上油然而生,于是站在讲台上一声大吼:“你们不想上课了是不是?”学生一脸的惊恐,教室一下子鸦雀无声,这时竟然有一个调皮的学生伸伸懒腰答:“是。”语气平淡却略带挑衅的意味,说真的,当时的我真想扇那个学生两耳光,但我克制了自己,我清醒的知道那样做的严重后果,同时也意识到刚才的行为是多么地可笑与无能。我压抑住满腔的怒火,对学生换了一种说话的语气,和声问道:“你们对上语文课是不是有自己的看法?”几分钟过后,一个学生说:“老师,您虽然布置预习作业了,但很笼统,我们不知道预习一篇课文该看哪些内容,要不你来告诉我们应该看什么吧?”我想了想,反问一句:“大家认为做哪些预习作业合适?”接下来的课是在一种平等而又和谐的师生交流气氛中度过的。下课后我庆幸自己没继续发脾气。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觉教师情绪的感染力有多大。

其实,让自己的课堂充满阳光不难。备好课、管好学生与拥有教学激情是一堂阳光之课必不可少的三种因素,也是青年教师初步具备的应有素质。备好课、管好学生,教师教学才有了保障,才能进一步上好课,而拥有教学激情就好似掌握一副唤醒学生内心求知欲的催化剂,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课堂知识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引导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作为青年教师,也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基本要求,才能为今后更长的教学之路打下一层牢固的基石,让自己课堂中的阳光一直持续下去。

第五篇:让课堂充满笑声

让课堂充满笑声

-----谈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是的,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同样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为此,我结合平日的教学中实施,我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精心设计,着力于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我平时上课中的体会和做法作以下汇报。

1、关注生活,设计情景,引发兴趣,发展兴趣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着眼点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此,在平日地理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关注生活,设计情景,引发兴趣。如讲“季风气候”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美国的格林太太在上海开了一家公司。格林太太的腿里有一块钢板,那是在一次车祸中留下来。格林太太在意大利也有分公司,她经常埋怨说:“上海有一个美妙的冬天,但有一个糟糕的夏天,而意大利则相反。”你知道格林太太为什么这么说吗?请你从气候的角度去分析。有的同学说:“上海的气侯潮湿,格林太太的腿受不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爸爸的腿也遭遇了车祸,一遇下雨阴天就受不了。”“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如果认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一定还会了解的更多。”简单的几句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引发出来了。讲“水资源”一节课时,我仍然是设计生活情景,引发兴趣:今天天气很热,同学们刚刚上完体育课,口很渴,这时你最想——(要是有水喝,该多好呀)。当你喝上水时,你的感受是——(真痛快,有水真好呀),在有水和没水的情况下,你都感受到水资源是宝贵的。在介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时,我设计了让每一名同学从临沂日报记者、地理教师、小区物业管理员、房地产开发商等角色中任选一个角色讨论怎样从“自身”做起,支招节水,我还和学生一起为了争创“节约型校园”,在班级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餐,节约用纸,节约用钱”,并设想如果你是学校领导,此次活

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让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并努力争当本节课的小小经济学家、节水环保小使节和智多星。这样的设计,引发了兴趣,发展了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2、增强语言魅力,激发热情,体味兴趣,探究兴趣 “中国政区图”是学习中国地理最基本的地图,应终生铭记在心,达到“心中有图”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繁杂、枯燥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感兴趣呢?在学生感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神奇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真神奇,轮廓像只健美的雄鸡。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和西藏是雄鸡的尾,台湾和海南是雄鸡的脚;巍巍的群山是雄鸡的骨骼,涛涛的江河是雄鸡的血液。雄鸡雄踞于世界的东方,高昂红冠,翎毛高扬,扇动金色的羽翼,引颈高歌,欢呼喷薄欲出的朝阳——雄鸡一唱天下白„„”。这样,通过老师的语言魅力使学生不仅在地理学习中欣赏到美,而且还激发了学习热情。

在突破教材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时,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效果不错。“季风气候”是本册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冬季风对气侯要素的影响,如果简单的说是因为寒冷干燥,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印象不深。我就通过图像,配以文字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老师使用较强的语调,特殊的手势等来突出和强调,从冬季风的形成源地开始,“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犹如一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队伍,一路冲杀南下,锐气十足,使北方本来较南方就寒冷的天气,更是雪上加霜,到处呈现毛主席诗词里所表现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景象。这支寒兵冷将继续南下,受到阴山、秦岭等一些坚强卫士的重重阻挡,一挫再挫,兵折将损。到南方已是强驽之末,弹尽粮绝,使南方受此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这就使我国南北温差进一步加大。”这样,老师使用语言魅力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体味了兴趣,探究了兴趣,并把把学习地理知识,获得地理当成是快乐的事,使学生真正学“地”懂“理”,并让这种学“地”懂“理”的兴趣不断发展。

3、师生互动,知识共享,延伸兴趣,升华兴趣

“山东省”和“山东半岛”两节探究课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根据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山东省的旅游、风景图片、挂历、磁带等。我上网查资料,查文献。最后,老师把汇集的材料整理,分为农产品、工业产品、水产品、风景区、乡土风情、交通等几个主题张贴在走廊的墙壁上。如:顺口溜“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周村的烧饼、德州的扒鸡、沂蒙的煎饼、济南的烤地瓜;大泽山的葡萄、肥城的桃、昌乐的西瓜、东陵的枣。”歌曲《沂蒙山小调》,还有一些旅游风景的图片,有学生本人的照片等都成为受欢迎的内容。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在正式课堂上,60多人的课堂变成了60多人知识共享的课堂,其知识丰富程度远比老师唱独角戏的效果好得多,当老师提到某个问题时,班上学生都抢着答。老师只是把相关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讲解一下,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不仅初二的学生爱看,别的学生和老师都驻足观看,一段时间内学校上上下下掀起一股学习“我们的家乡—山东省” 的浪潮。这样就使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真正的延伸。

讲“长江的开发”这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先播放歌曲《大中国》,同学们听出“家里藏着两条龙是长江和黄河”,引出长江龙,然后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试画长江龙,直接在课堂展示。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并利用形象的长江龙形图了解有关长江的概况,学生们饶有兴趣学习的同时掌握了知识。长江三峡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这座长达193公里的峡谷,不仅仅是轴山水长卷,更是座诗书长廊。三峡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如“巫山云雨”、“《早发白帝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等。可以说三峡就是一首壮丽的诗歌,从雄壮的瞿塘峡,到婉约的巫峡,再到行云流水的西陵峡,三峡是段落分明而又酣畅淋漓。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和相关的诗歌资料,下节课展示。最后师生同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祝福。虽已下课,但学生是兴犹未尽,意犹未尽,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自然得到了延伸,同时也升华了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兴趣是成才的基石。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把暂时兴趣变成持久兴趣,还需老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今后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坚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努力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我相信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定会因此得到提高。

下载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斯宾赛主张“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从数学本身来看,它具有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也有情感性。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下工......

    让书声充满课堂书

    让书声充满课堂书 语文改革浪潮迭起,变换多端。其实“万遍不离其宗”,当我们把这些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语文改革这仍然是围绕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

    电化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气

    电化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气 电化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气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能让课堂上得......

    07专题七:教学研讨: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有效互动

    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有效互动 浙江省丽水市梅山中学 周爱群 互动作为新课程的一个价值取向,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正是这种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一、背景分析 1、高耗低效课堂的现状 记得早在2002年12月李希贵局长在潍坊市区教学工作会议上做的“挤水分,去虚套,切实在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报告中......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即墨28中校长 李志刚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行为为自主、参与、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凸现学生的自主性、......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课堂”谈起》 ——根据李政涛教授的报告整理如下: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必须抓住的一个关键字“实”——“五实” 1、课堂要扎实(有......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吴跃文 2014年4月25日,我有幸聆听了李志刚校长关于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的报告。 李校长全面、形象、深刻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