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上学期单元测试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上学期单元测试教学反思》
今后自己对教学内容怎样处理,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等都是每一堂课需要反思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活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复习过程的督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系统掌握。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劳。复习要有专题,找出各个知识“板块”各部分的联系。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要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要让学生学会理清历史线索,这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理清历史线索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教师:尹传圣时间:2012年1月10日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一)
赏识的目光象阳光
刘燕玲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10(3)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有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这两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了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二)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刘燕玲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学的是中国近代史,作为历史老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我认为更多的应该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观念,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是这样做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又感到有些费劲。
一,我们使用的是任教版教材,该教材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少,并且文字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我们临沂推广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给人一种先进泥潭拔不出脚的感觉,学生在一堂课上光看看一遍教材就得用10分钟左右,如果再自学、讨论,老师精讲点播的话,一节课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所谓的互助和探究,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余的学生大多数是看客,少数在那里无所事事。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很难,更何况是具体推广;
三,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无论老师实施新模式的态度如何,最关键是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的考试分数决定老师的一切,而无论何种模式,它都要考试,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试卷上。
四、期中期末统一考试的试卷要有所改进。要多出能力题目,最好是占到70%以上;少出死记硬背题目,最好是占到30%以下。此外,平日的考试最好是开卷考试。这样,考试考老师抓学生背问题的压力减轻了,老师自然就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了。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只要是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利,老师也都愿意接受了。
五、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还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树立榜样班级和榜样教师,让老师们感到有个样板可以模仿,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人忙各人的,学生最终无所适从。学习知识的同时,我认为更多的应该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观念,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五篇:单元测试教学反思
反思一:单元测试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我还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点、2毫米不到。于是,我对学生说: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怎么办呢?学生感觉应该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我又告诉他们: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教师也让学生在允许范围内加以讨论,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把它利用起来,让学生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机会。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反思二:单元测试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单位米和厘米,并有了一定的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概念的建立,比如1毫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一打纸的厚度。充分感受1毫米的长度。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记住这些长度,如1米张开手臂的长度,1分米手掌的宽度,1厘米是手指甲的宽,1毫米是两个手指先捏住再分开一丝,眼睛刚刚可以看到一条缝的宽度。这样有助于估计,即使手边没有工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肢体来估计。
2、关于单位间的进率,虽然没有学过两位数以上的乘法,但我是本着先用了再说,比如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如果是大单位到小单位就在数据的后面添上两个0,小单位到大单位就在数据的后面去掉两个0。这样就比较容易做了,学生掌握的较好。
反思三:单元测试教学反思
今天进行了第四单元的测试,从测试中发现6班的计算情况很不好,同时也发现两个班的中下等学生的试卷中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
1、计算问题,本单元就是正确解方程。
这个问题是我首先要考虑的。5班的正确率高些,6班情况很糟。6班解方程效果糟糕的有8人左右,其他还有不少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情况虽不是很糟,但解方程的正确率也不是很高!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没有学一些方程就适当地进行一下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现在一下综合起来所有方程,对于很多中下等学生来说头脑就会一片混乱。这段教学我只注重了应用题如何列方程,而忽视了正确解方程。作为教师我思想上没有足够地重视解方程。
改进: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计算这一块要足够重视。不仅仅是经常练习,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易混的计算加以对比,同时要小阶段性地考核,我计划定为一周10道。谈到考核学生的计算,这让我想到我的上二年级的儿子,不是学一课听写一课的生字吗?这样知识在一点一点被消化,很扎实,不是很好吗?
2、应用题问题,本单元就是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以前都是用的算术法,现在要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思维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用算术法,当然解决问题应该是灵活运用方法,但是学生还是应该掌握用方程去解决问题的技能。应用题是数学中思维含量最高的一块,对学生来说也是最难的一块。
改进:我想到把应用题的类型给学生划分清楚,让学生真正从类型上抓住特征,搞清数量关系,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一定要熟悉;当然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很多,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应用题的教学上,一节课中我们不能贪多,在量上一定要把握好,真正达到让大部分学生都扎实掌握,特别注意让学生表达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
3、不能忽视字母式,字母式也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中下等学生在字母式这一块丟分相当严重,可见对字母式的不适应,以及应用题分析能力的薄弱。让学生习惯用字母来列式,正是为列方程做好准备。因此,我认为还是应该再继续好好练习字母式。
改进:字母式以填空出现,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字母式后,要能说出表示的意思。这对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我本人的这一段的教学,我想还需要改进的是,在教学设计上如何更精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感悟和学习。
在教学上细致思考,不懈努力,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反思四:单元测试教学反思
第一章的内容学完了,刚好教研室发了一套单元训练题,就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做一做,看看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按照课程计划,应该每周3课时,但由于教师人数不足,学校只好每周安排两课时,很多的讨论问题课堂没来得及让学生讨论而布置学生课下讨论,课上又没有时间检查学生讨论情况和知识的巩固情况,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虽然课上学生感觉到兴趣浓厚、学得开心、提问的效果也不错,但落实到做题上就很难说会怎样。看着只有一张的单元卷,估计学生在半小时内完全可以完成,余下15分钟可以当堂讲解一下,下次上课就可以继续讲新课了,所以,在上课伊始,我给学生要求道:这次的单元题是为了检测第一章学习的情况如何,既是检查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检查老师的教学情况,看看我们课堂的效果怎样,所以:不要看书、不要交流、不要偷看别人的,要独立完成;要在30分钟以内完成,余下一刻钟当堂讲解。有问题吗?没问题!于是,学生就开始了做题。
转了几圈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个别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翻看着生物课本,看来看去感觉课本的编排顺序不甚合理,给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抽时间写写对教材的看法)。转眼间就到了30分钟,问问学生做得怎样了,结果一直喊着没有做完,只好让学生继续做题,直到将近40分钟,学生才基本上做完了,剩下少数没做完的,我问他们是时间不够用还是不会做,学生说是不会做,那就停止做题,拿一只红色笔(或者换一种与做题的笔不同色的笔),在讲解中将错误的答案订正。为了节省时间,我直接将第一大题的15道选择题的答案报出来,有错误的题目举手,大部分的题目答对了,只有两三道题目答案不准确,于是我就将有错误的题目进行了分析,使学生自己能明确正确答案了。比如说第三小题下列营自养生活的生物是什么,列举了细菌、真菌、动物和水绵等生物让学生选择,因为新教材在初一阶段还没有涉及到营养方式,也就没有给学生补充,结果学生因为对自养不理解导致不知所云答错,而这道题目是好多年前的若干种练习册或者考试题目,现在实施新课程了,课本上还没有出现这个概念就依然把旧题目搬来考学生,我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作用?但对学生不能这样说,只得解释一下什么是自养并举例,学生明白了,再问答案就知道了。还有一道题目是组合答案题,学生说答错了,就和学生一起分析,结果发现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我因看得不仔细报的答案也是错误的,学生自然也就错了,经过分析,命题失误导致学生答错老师也出错了,好在分析及时得以纠正。
刚把选择题处理完,下课的音乐响起来了,只好作罢,布置学生下课先自己对照课本看看答案并进行修订,标记做错的地方,留待下一堂课再讲了。原计划下堂课上新课的计划要泡汤了,不讲肯定不行,所以要讲。希望下次课堂能用半节课的时间处理完,剩下的半节课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方案,但愿能够按计划完成。
看着单元测试卷,再翻翻与教材配套来的基础训练,越看越感到心里郁闷:很多的题目就是在搞文字游戏,根本就不是为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有些题目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题目又搬到了与新课标配套的练习中去;还有一些题目就是课本上的原话当作填空题,假如不看书的话可以填上好几个答案都说得过去;还有的题目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我不知道这样的训练题是在训练老师还是在训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