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安二中刘国瑷: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典型材料:
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刘国瑷
温家宝总理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学生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作为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的是管理的艺术,更要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方面的倾注。只有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一旦“信其道”,那么班级管理就是一种很简单的工作了。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细心呵护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经常跟病人讲起他小时候的一件触动心灵的故事: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躺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
小孩鼓起勇气回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了看小孩,旋即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
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客观存在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这个故事时常在我心中回荡,我讲给我的每一届学生听。因为现代科学以及大量的事实证明: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顽强的自信常常会产生奇迹。所以,我的实践理念就是:让每位学生充满自信。
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上一届我带的是励志班,该班的学生虽不是来自五湖四海,却是来自泰安的各县市区,他们中的不乏初中时各学校的佼佼者。来到二中组建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很多学生都担心在这样一个高手如云的班集体里,自己能否像以前那样优秀,尤其是高中的某些课程如数学、物理、英语都较初中难度加大,普遍感到学起来比较吃力,有些学生出现了焦躁不安的情绪。发现这种情况之后,我先找了一部分学生了解情况,查找原因,并给他们提一些建议,最关键的是让他们放平心态,静心学习。然后又在班内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让全班统一认识,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在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又细心观察,看哪些学生脸上渐露自信的微笑,再跟他们交流,让他们总结经验,然后在班内进行经验交流,以学生带动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大多数的学生找回了自信。上课时班内气氛活跃了,课下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真个班级洋溢着一种自信、进取的力量。有一位学生在交上来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我只是想对你真诚地说一声“谢谢”。真的,要不是你一次次的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拉回来,我早就跌入低谷了;要不是你一次次的对我有信心,我早就放弃了;
要不是你一次次的给我希望的力量,我早就不知会怎样了。老师,我真的从内心里感谢您!
二、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
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呵护好,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位教育家曾说:“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掉的露珠。”平日里,班主任要研究学生,掌握班级学生的优缺点,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既细心呵护,又严格要求,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我班有个学生叫刘亮,她的母亲四年前因癌症去世,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债台高筑。上高中后这孩子一直非常刻苦,但对家庭情况一直讳莫如深,我是在与他的父亲电话交流的时候了解到的。自此之后,我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格外的关照他,凡遇到缴费时,能给他免的就免,我能给他垫的就垫上,但我做这些的时候从不让别的同学知道,目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记得上学期,在学完“至爱亲情”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刘亮写的《爸爸,我想对你说》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我看一遍哭一遍。他并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语言很质朴,但文中自然流露的对父亲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我本想把他的文章作为范文,但我又担心刘亮同学背上思想包袱,因为文中有这样一段“我知道你的苦从不告诉别人,我的苦也从不想被别人知道,可是我们是父子,以后我可以为你分担一些苦,请您不要把苦闷在心里。还有,有一句话我从未对您说过,每当想说时又咽下,我想在您面前说可我总没有勇气,今天我一并写下吧!爸爸,我爱你!你是我的天,你是我的地,我一定好好报答您!”从这段大家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多么懂事的孩子。我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征求一下他本人的意见,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不想让同学们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他
内心的苦楚。我尊重了他的选择。因为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好他的自尊,让他有个相对宁静的心态去完成他的学业。因为我深记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据我现在的统计,我班现有单亲家庭的学生4人,家庭困难的学生6人,家境较为困难的学生11人,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在与他们的谈话交流时就能很好的保护他们的自尊。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位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在前几天的教师节里我受到了一些贺卡,其中有位学生写到:老师您从未看不起班里那些家境困难的学生,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您是善良的,您是上帝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谢谢您,老师,是您想我们展现了人性崇高的美丽。看着学生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我的双眼模糊了。我深深的意识到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也尊重爱戴老师。
三、细心呵护学生的进取心
学生的进取心是他们奋斗的不竭的源泉,但如果把他们的泉眼堵住了,学生的进取心可能就被扼杀了。我班有个学生叫高阳,是班里的卫生委员。小伙子聪明伶俐,基础也不错,高一上学期稳在班内30名左右。高一下学期开学后不久,我发现他学习上劲头不大,心不在焉,而且各科老师反映他作业不能按时交。当时我也挺生气,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就在班里点名批评他,并警告他在这样下去就撤去他的卫生委员一职。事后我发现他有抵触情绪,学习上更是萎靡不振。一天晚上,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心,了解到过年时他受初中同学的影响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无用,大学毕业了也是找不到工作,不如现在到社会上去闯一闯拼一拼。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我推心置腹的和他交谈,一直谈到晚上11:30才彻底做通他的工作。我把他送到宿舍之后,他对我说:“老师,谢谢你,天这么晚了,你回去一定要当心啊!”我含着泪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到孩子的进取心又找回来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课堂上又见到
那快乐的男孩,教室里又能见到他勤奋的身影。在暑假统考中,高阳同学考了班里17名,年级排77名。
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细心的呵护每一位学生,定能育的桃李芬芳。在历次级部考试中中,我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07年、2010年的高考中,我班都名列前茅,尤其2010年高考,我班重点线以上的人数全校第一。成绩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认可更重要,在教师节里,全班同学用“采桑子”为词牌,以“教师节”为题写了一首词送给我:岁月易改心不改,三年一趟。佳节又至,漫天桃李分外香。日复一日讲台情,不是亲娘,恰似亲娘,呕心沥血为八郎。我深深地被学生感动着,我为学生做的并不多,但学生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赞誉,我思来想去这正是细心呵护学生的魅力吧。
记得有一首诗中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神圣。老师们细心呵护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吧,因为教师本来就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第二篇:细心呵护特殊学生(精选)
细心呵护特殊学生
去年四月,我报名参加了张家港市教育局组织第一轮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请来了多位专家为我们开设了多场讲座。每一次讲座都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不时引起大家开怀大笑和热烈掌声,并促使我们静静思考教育的真谛,这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有着很大影响。是啊,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得有远大理想,终生服务教育事业的恒心,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习惯。其次应该真诚地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诚心、耐心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刻苦专研教学方法、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参加那次培训以后,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师的爱心决定教育的成败,特别对一些后进生,更需要细心呵护。
(1)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注意了好中差的搭配,;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发言优先权就归属他们;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特殊家庭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2)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和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后进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例如,我在班级开展一场乒乓球比赛活动,故意推选了班中两位爱打乒乓球的后进生为代表,让他们组织。结果,他俩胜利地完成了我交给他们的任务。同学们从此对他俩刮目相看。也就从这次活动后,他们找回了自我,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捣乱、违纪,学习比以前主动了,家作及时完成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实践证明,这种委任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学生—─这是作为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教育者必备的道德情感。”只有爱他们,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特别是对后进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育者只要正确认识、研究他们,将浓浓师爱洒向他们,就会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第三篇: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刘国侠)
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
让一位功底深厚的老师充满激情地给一群盲、聋学生讲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当我们忽略了主体的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存在了。每个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愿意自己处于消积被动地位,都本能地具有参加活动的要求,而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恰恰又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下面我就结合十多来年的教学生涯,谈一谈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策略。
一、让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源泉、是生活的原动力,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师在他教的一切课程中必须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必须为培养兴趣服务,因为学习是暂时的,而兴趣是终身不渝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以后的学习中去,为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绪言课,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抓住他们的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每节课上尽可能地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在做压强与水的沸点关系实验时,我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你们谁能不用火就能使水沸腾,同学们立刻交头结耳议论开来,我神秘地告诉他们我能做到,同学们立刻睁大眼睛,试目以待,我将烧瓶中放入半烧瓶热水,敞口用酒精灯烧开,然后离开酒精灯立刻盖上橡胶塞,将烧瓶倒置,水停止沸腾,洒上冷水,平静的水再次沸腾,反复浇凉水,水反复沸腾,同学们迫不急待地寻找答案了。创设有兴趣的情境可以是老师,更可以是学生,有了趣味,就有了充足的求知“燃料”和“原动力”,学生便会自主、积极地探究学问,收益长久,甚至受益终身,课上当同学一个贴切课堂有趣的问题提出时,老师带着尝识目光,带头为他鼓掌喝彩时,他的成功感是不言而喻的,他会充满激情创造下一个机会。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调查表明:95%的学生很愿意亲自动手实验。为此,我们尽可能多地开足开齐实验,并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以此增加学生动手参与机会,为了避免实验时情绪高涨,实验后无精打采,我们又有意识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如此改变既可把由实验产生的暂时兴趣内化为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学生参与意识将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例如,在讲大气压的存在——“纸杯覆水”实验时,我先让同学完成该实验,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有的同学能做成功,而有的同学(水不满时)不能做成功。此时,同学们出现了分歧。我因势利导,请同学们分析纸片成功拖住水与纸片不能拖住水的原因,这样一来,同学们各自找原因,也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同学们探究意识马上又活跃起来。当自己分析原因得出正确原因时,他们那种满足感无以言表,而面对失败的设计方案,他们不服输的气势令身为人师的我们感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差异教学是提高课堂参与率的法宝
十个手指伸出来是不一样齐的,我们要承认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彻底改变以往整齐化一的教学,遵循最近发展区域原则,真正做到小步走,不停留。为此,我们根据每节教材不同,选择不同优化教学模式,以导学式、激疑、导读、讨论、归纳式或激趣、明理、应用、反馈式或引导探究式来激发同学参与意识。在差异教学中,对于暂差生自信心培养,自尊心的呵护尤为重要,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错误和离奇,甚至是“钻牛角尖”。教师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在教师面前自己是可爱的,而不是愚笨的。教师也应想办法让同学明白分类作业,分类指导对他们有益,而不是瞧不起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那份特殊的爱,用真爱开启他们的心扉,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唤,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展示机会,体验参与的快乐。边听课边做课外习题是各班成绩优异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因为以往整齐化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两手准备”的现象就出现了,长此为往,课堂参与将少了优秀生的身影,而差异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我们一是提供些探究性题目让其思考,二是可发扬其领悟优势,以小组长身份帮助同组其他成员,久而久之,可培养其语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优秀生服务意识,也可增进同学互助精神。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明确自己本节课的奋斗目标,不同层次学生状态都得到了关注,逐步形成三步递进,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间协作尝试成功,学生自己争取成功。
四、学习方式多样化也是提高学生参与率的途径
现代教育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模式,若能将它们行之有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定会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此每节课教师将所授知识分类。一是不用讲,学生自己学就会的知识,我们就让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预习、自学的习惯,有利于独立意识养成;二是不用讲,学生问学生就会的知识,我们就采取合作学习来解决。而合作学习更有助于学生乐群意识的培养,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无形中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的心态,而合作学习的展开能很好的矫治这一心态,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趁机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若对这部分同学失控,时间久了,会滋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为此,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讲究策略,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责成这些爱违纪的学生负责记录同学发言,对他们进行约束。三是必须讲,不讲学生就不会的知识,我们则采取精讲多练或师生共同来探索形式解决。整个课堂收放有序,学生参与率显著提高。
五、用巧妙的课堂结束语来提高课堂参与率
参与不仅仅是在课堂也应在课下,只有始终如一才能强化参与意识。
深思熟虑的巧妙的课堂结束语可以对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样对课堂参与率的提高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例如在结束光的传播这节课时,我的结束语是:我们下节课准备讲光的反射,请同学调查一下光是怎样生产的?搜集《岳阳楼记》这篇散文,同学们立刻活跃起来,物理课还用语文?真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果然第二天上课,同学们手中拿着《岳阳楼记》这首诗急于知道做什么用,带着如此强烈的求知欲,这节课的参与率、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六、及时正确评价也是激发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途径
正确的评价对学生起着良好的激励作用,我们坚持发展性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评价方式有定量和定性,自评和他评,强调形成性动态评价和结果的静态评价相结合,每节课中我们会评出发言最勇跃的人,提问最多的人,知识面最宽的人,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最强的人,最有互助精神的人,评定结果记入学生个人量化。学生在整个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都能及时接受评价,学生参与的兴趣得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评价观和荣誉观。
成功的教学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经营者,有人说:“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奇迹”。学生在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学会体验、学会创新、学习发展,课堂也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焕发出生命的气息。------------刘国侠
第四篇:关于《二中跳楼学生刘雅婷写给全教师的一封信》的寻源
关于《二中跳楼学生刘雅婷写给全教师的一封信》的寻源——风往北吹 今天在微信上看到了关于《二中跳楼学生刘雅婷写给全教师的一封信》的文章。这篇文章除了文字还配有一个穿校服女孩流血倒地抢救的图片,很接近现实情况,看了以后让人义愤填膺,加上血淋淋的图片刺激着每一位看过微信的网民,因此我果断转发了这篇文章。过后马上又网友发表了评论,对这篇文章所反映的问题和观点表示了肯定,并对图片里所谓的跳楼女生刘雅婷表示了同情。
有网友问我这是哪里的二中,我上百度一查,满屏都是《二中跳楼学生刘雅婷写给全教师的一封信》的转发,转发时除了文章和图片不变以外,几十所学校名称五花八门,各地的二中争相认领这个所谓的二中跳楼学生刘雅婷,一时无法找到根源,那么这篇《二中跳楼学生刘雅婷写给全教师的一封信》来自哪里呢?经过查询,这篇文章出自http://tieba.baidu.com/p/2749577886百度贴吧—牡丹江四中吧署名13045344XXX的网友2013-07-17 14:19发表的《四中的老师,我恨你们!》一文,除了名称略有不同,内容完全一样,这是网络上所能查到这篇文章最早的出处,经过多方转载,文章被冠以各个学校名称,更有甚者直接加注了XXX学校跳楼学生写给全教师的一封信,再后来就出现了冠以刘雅婷名称和图片的文章,给各个地区学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有的地区教育局和学校出来辟谣。
因为时间的缘故,图片出处还没找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车祸图片,因图片中人身穿校服,因此被人拿来给这篇文章做了画面。事情基本可以肯定是一个谣言,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却是真真切切的,而广大网民又身同感受,所以以讹传讹,造成了轰动性的效应,也让各地教育部门狠狠地丢了一把面子,也是对中国的教育现状的鞭挞,希望国家能够改变教育现状,还学生一个健康的学习教育环境。
第五篇:如何管理学生听刘树国老师报告有感
如何管理学生??听刘树国老师报告有感
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作为家长来说,孩子因为只有一个,从小有的自己溺爱,有的老人溺爱,弄得到长大后不听话,不学习,甚至沾染一些坏毛病,头疼不已。对于老师来说,由于孩子的一些坏毛病百分之九十五是在进学校之前养成的,苦口婆心不惯用,又打不得骂不得撵不得,如果你一旦不小心,就会被告到上级教育部门去。轻者受到警告,重者丢失饭碗。何苦来着?
前不久听了一场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报告。作报告的,是世界教育理事会理事刘树国老师。他先后考察了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现状,又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本人受益匪浅。
我这个人一向自大的很,对一般的报告要么睡觉,要么百无聊赖。那么,为什么会对刘树国老师的报告如此推崇?原因只有一个:他的报告非常中肯,直接点出了学生难管的症结所在,又因为他的报告符合人的成长发育规律和教育规律,实在有价值的很。
说刘老师的报告中肯,是因为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孩子难以管理,主要是孩子从小缺乏管教,家长没有形成权威,以至于孩子从小没有怕头,无法无天。在他看来,管教孩子,是对孩子的爱和教育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教育界流行一种病,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以前孩子多,经济条件不好,那时候的老师既可以体罚学生也可以开除学生,学生与家长对老师及其尊重,成才的人也多。至少,走向犯罪的孩子少。而现在的教育,你既不能体罚学生又不能心罚学生还不能开除学生,老师唯一的本事就是凭借一张嘴,苦口婆心的规劝。可是,这能管用么?答案是:不管用!如果一张嘴就管用的话,那国家还要公安机关干吗?还要强制执行干吗?教育一下就可以了嘛。
刘老师曾经考察过很多国家。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德国的学生在学校里违反两次纪律,在教育不改的情况下,老师便可将学生领进校长室,由校长给家长打电话,请家长将学生带回家。家长会马上给不良青少年管教中心打电话,请他们将孩子带走。回来后,如果孩子再不听话,只要说将他送往不良青少年管教中心去就可以了。因为,孩子只要一听到被送往那里,就会两腿颤抖。而且,目前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依然存在体罚制度,只不过他们的体罚有标准罢了。在德国,18岁以下的学生每天的作业量是2-——2.5个小时,18岁以上的学生,每天的作业量是3个小时左右。由此可见,他们的孩子的负担并不小。那么,是他们不爱孩子么?是他们不知道给孩子减负么?不是,是他们有尺度,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活动有着科学的安排罢了。
前几年,我们国家一直是应试教育;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推行素质教育。弄来弄去,效果甚微。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依然是应试教育,那么为什么他们出了那么多人才?日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有三人了吧?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是韩国人吧?说来说去,不是应试教育或者素质教育哪个更先进,而是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叫学生既有学习知识能力,也有动手操作能力。两者如果真的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有极大提高。
教育不是万能的,只能起引导作用。家长的权威,需要身体力行,以好的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和管教孩子;教师的权威,需要以理论和戒尺来引导和规范学生。我经常给学生说一句话: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做错任何事情都会得到惩罚。
玉不琢不成器,自古皆然。难道今天的社会,就能把几千年来的一些经验完全推翻么?现在讲究创新,君不闻,我们国家一年来申报的新药有上万种么?而科技非常发达的美国,也不过上百种而已;君不闻,我国的科技论文已经跃居世界第五了么?可是,被搜索和引用的,了了无几。为什么?走极端。创新,就那么容易么?以我看,还是先守衡好了。俗话说:书读万遍,其意自见。没有长期的研究和琢磨,哪来的那么多创新?
人们对老师的期望几近苛求。他们把常人办不到的事情希望老师做到。自家的孩子教育时都免不了打骂,就如此也未必就能教育得好。而对老师,他们希望老师不打不骂就把孩子教育好,这算是哪门子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