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和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本册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
单元教学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数学概念
25%以内
—
20%以内
—
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
—
—
5%以内
85%达到每分4题
四则混合运算
20%以内
—
5%以内
—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30%以内
—
25%以内
—
三、教学措施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①把比例尺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②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相比。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实际问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即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或积一定来定义。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③在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不同知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个形体时,都引导学生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使学生看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此外,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加强实际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每个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和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少安排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表要求太高。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得数学知识系统化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数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了切实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依次分别复习。(2)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意义时先复习自然数,而后复习整数,在复习分数,最后复习小数。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3)给出个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没有遗漏,由于是复习整理,而不是新授,根据不同的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再现,整理和区分,这样既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性和综合地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教学圆柱、圆锥等形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实物摸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形体的特点。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的关系。(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时通过几个不同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化成百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4)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指出展开的面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的规律,再加以归纳总结。(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计算,尽量使用简便方法。(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要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具体做法
1、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经常研讨数学教学中的教材,开展互相听课的制度,共同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准备根据教材中的所需的教具与学具,为了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观察,这样极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利于教学。想方设法制作教具,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多制一些口算卡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反复的使用。
3、狠抓“差生”的转化,对于差生的学习不能放松,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使他们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好带差,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及判断。
关键: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2、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引导,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3、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图表,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1
一、班级基本情况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和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本册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
单元教学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数学概念
25%以内
—
20%以内
—
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
—
—
5%以内
85%达到每分4题
四则混合运算
20%以内
—
5%以内
—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30%以内
—
25%以内
—
三、教学措施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①把比例尺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②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相比。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实际问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即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或积一定来定义。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③在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不同知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个形体时,都引导学生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使学生看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此外,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加强实际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每个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和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少安排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表要求太高。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得数学知识系统化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数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了切实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依次分别复习。(2)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意义时先复习自然数,而后复习整数,在复习分数,最后复习小数。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3)给出个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没有遗漏,由于是复习整理,而不是新授,根据不同的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再现,整理和区分,这样既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性和综合地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教学圆柱、圆锥等形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实物摸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形体的特点。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的关系。
(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时通过几个不同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化成百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4)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指出展开的面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的规律,再加以归纳总结。
(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计算,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要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具体做法
1、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经常研讨数学教学中的教材,开展互相听课的制度,共同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准备根据教材中的所需的教具与学具,为了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观察,这样极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利于教学。想方设法制作教具,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多制一些口算卡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反复的使用。
3、狠抓“差生”的转化,对于差生的学习不能放松,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使他们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好带差,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及判断。
关键: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2、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引导,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3、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图表,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难点:绘制复式统计图。
4、重点: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混合运算。
②复合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的知识。
③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②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应用题分析,寻求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途径。
③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5、关键
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以及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本册教材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进一步学习一些统计初步知识、能看懂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圆柱、圆锥和球的认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
在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在整理和复习中则包括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二、本班学生分析:
三个班共有123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上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数学成绩较好、但是也有个别学生智力水平较差或者学习很不主动、作业有时不按时完成、鉴于本班这些情况、这学期数学教学主要继续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力度、使小组内同学好、中、差结合、好帮差、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另外、也要加大毕业班学生数学辅导方面的力度、尤其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要充分发掘他们数学方面的潜力、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全体同学的数学成绩、
三、这一册的教学要求是: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五、教学措施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六、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圆锥(12课时)
圆柱6课时
圆锥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
比例的应用、5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左右)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
2、空间与图形9课时
3、统计与概率4课时
4、综合应用4课时
七、研究课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和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本册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
单元教学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数学概念
25%以内
—
20%以内
—
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
—
—
5%以内
85%达到每分4题
四则混合运算
20%以内
—
5%以内
—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30%以内
—
25%以内
—
三、教学措施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①把比例尺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②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相比。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实际问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即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或积一定来定义。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③在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不同知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个形体时,都引导学生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使学生看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此外,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加强实际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每个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和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少安排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表要求太高。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得数学知识系统化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数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了切实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依次分别复习。(2)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意义时先复习自然数,而后复习整数,在复习分数,最后复习小数。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3)给出个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没有遗漏,由于是复习整理,而不是新授,根据不同的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再现,整理和区分,这样既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性和综合地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教学圆柱、圆锥等形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实物摸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形体的特点。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的关系。(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时通过几个不同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化成百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4)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指出展开的面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的规律,再加以归纳总结。(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计算,尽量使用简便方法。(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要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具体做法
1、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经常研讨数学教学中的教材,开展互相听课的制度,共同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准备根据教材中的所需的教具与学具,为了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观察,这样极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利于教学。想方设法制作教具,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多制一些口算卡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反复的使用。
3、狠抓“差生”的转化,对于差生的学习不能放松,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使他们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好带差,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及判断。
关键: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2、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引导,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3、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图表,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难点:绘制复式统计图。
4、重点: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混合运算。
②复合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的知识。
③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②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应用题分析,寻求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途径。
③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5、关键:
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以及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
六、教学进度
单元
课目
起讫日期
周次
课时
节次
备注
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月1日—4日
①三月八日放假半天
②五一黄金周放假七天
③六月一日开展活动一天
④第十周期中考试⑤六月三日至十七日期末复习考试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月7—2月11日
比例的应用
3月14日—15日
整理和复习
3月16日—17日
机动
3月18日—3月21日
二
圆柱
3月22日—25日
圆锥
3月28日—4月1日
整理和复习
4月4日—8日
机动
4月11日—12日
三
统计表
4月 13—14日
统计图
4月15日—22日— 9
机动
4月25—4月26日
四
数和数的运算
4月27日—5月10日
10~11
代数初步知识
5月11日—13日
应用题
5月16日—5月20日
量的计量
5月23日—24日
几何的初步知识
5月25日—5月31日
14~15
简单的统计
6月2日—3日
五
总复习
6月3日—6月17日
15~ 17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2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比较想学、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特别是班内宋体辉、张苗芳、张月、徐康康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好,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的来说,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因素居多,不利因素也不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灵活、正确地利用各种因素,变不利为有利。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行为的指引者。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学习能力的高低、品质的好坏,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教育、正面的诱导、不断的培养。我一定要全面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多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园满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
(六),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其中还安排了“球”和“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
(六)、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十册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有的练习题还专门安排看统计图回答问题。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基本上都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的要求过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
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学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
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五、教学进度
2009年2月28日---3月8日 期初复习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
2009年3月11日---3月16日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2009年3月17日---3月20日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009年3月21日---3月22日 第二单元复习考试
2009年3月25日---3月30日 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分配2009年3月31日---4月5日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
2009年4月8日---4月11日 正比例、反比例
2009年4月12日---4月16日 反比例、应用题
2009年4月17日---4月19日 复习、第三单元测验
2009年4月22日---4月25日 复习整数和小数、数的整除2009年4月26日---4月30日 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2009年5月7日---5月20日 分数和百分数、量与计量
2009年5月23日---6月6日 代数的初步知识、几何的初步知识2009年6月10日---6月15日 统计的初步知识、比和比例2009年6月19日---6月底 复习并迎接毕业考试
第五篇: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的小学生活。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一共期末复习时使用。
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会140个生字,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4、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进一步训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6、阅读适合程度的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8、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事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四、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太排斥,基础知识掌握尚可,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基础不扎实。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需加强训练,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五、方法措施
1、看图学文教学时,要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
2、讲读课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
3、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加强信息反馈,注意师生沟通。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6、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语文学习提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