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断设计及设计意图

时间:2019-05-15 16:0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断设计及设计意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断设计及设计意图》。

第一篇:“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断设计及设计意图

“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断设计及设计意图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指出:“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在“活动建议”中指出:“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开展一次合法、安全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从中感受“为自己行为负责”这一意识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共同指向生命的价值,可见生命的价值在思品课中的意义和地位日益凸显。

在这种大前提下,我就“体会生命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设计背景:

当前,不少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全面清晰地描绘自我形象,认识不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从而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或极端自卑等行为的发生。

教学过程、效果:

1、我首先播放视频《汶川地震十大感人场面》,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是可贵的,又是脆弱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接着,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突发灾害防护措施。使学生学到了一些自救技能。

2、接着我又联系了另一个反面社会热点材料--车祸并杀人 的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最终收到了法律的严惩,真是害人害 己。通过这两段社会热点材料一正一反鲜明的对比,学生感官神经、心灵都收到了强烈的 震撼,不知不觉的思想受到了教育。

3、我还列举了刚发生的一件事情:一名高中女学生跳楼自杀。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要 轻易放弃和抛弃自己的生命,轻生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 担。这个生活事例,列举的是学生自己本身的,又是本地的,学生看到后非常震惊,受教 育很大。

设计意图: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材料的作用,通过列举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使之形成对比,我们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达成 目标。再就是,列举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易于接受。

第二篇: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找 规 律”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张影

评析:姚文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115页“找规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课教学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明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装修的可漂亮了,他想请大家一起到他家参观一下,大家愿意去吗?(课件出示客厅全景图)

客厅中的哪些物品是按规律排列的?

学生观察后回答窗帘、沙发套、彩灯等都是按规律排列的,很漂亮。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并为新课做准备。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我们接着到他家的厨房再看一看,出示墙面和地面图。

这是他家的墙面和地面铺的瓷砖,仔细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

汇报:

(1).墙面每一行都有四种图形,分别是圆形、菱形、五角星、三角形。只是位置不一样。教师引导观察。

(2).每一列也是四种图形,位置不同。(3).斜着看图形都一样的。(课件适时的闪动)那么他们的排列有着怎样的规律呢?

出示第一行,它是怎样变成第二行的呢?拿出你们手中的图片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摆的。

汇报:到前边演示

把第一个图形(圆形)放到最后,其他的图形都往前动一位,就变成了第二行。课件演示。

那么又是怎样变成第三行第四行的?自己动手摆一摆。第一行壁砖,圆形图案排在最前面第二行壁砖,在第一行排第一的圆形图案排到最后去了第三行壁砖,在第二行排第一的菱形图案排到最后去了第四行壁砖,在第三行排第一的三角形图案排到最后第一行壁砖:第二行壁砖:第三行壁砖:第四行壁砖:汇报。

总结: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排列,就是一种循环排列。做动作表示循环。生活中这种排列组成的图形很美观。

横着看有这样的规律,那么竖着看呢? 引导观察。汇报。

如果我们继续横着竖着这样排列会是怎样的图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小组分工合作,在格子图上把空缺的格子摆满。

展示,这样的墙面多漂亮呀!

2.墙面装饰好了,再看一看他家的地面,出示地面的图片。这样铺有没有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与同桌交流。)

汇报。

3.师小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找到规律。【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闯关游戏,巩固规律。

你们会找这样的规律了吗?老师这里有三道闯关题,想不想来闯关?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到了明明家,他端出了水果热情的招待了我们,猜猜下面几个盘子里是什么水果?(出示水果图课件)

仔细观察前二组水果的排列规律,你知道后面的分别是哪一种水果吗?

2、第二关:漂亮的花边。

祝贺同学们顺利闯过第一关!老师送给你们一些漂亮的花。(边摆边说),这是第一组花,这是第二组,我们可以像明明这样从上往下摆,也可以这样横着一组一组地摆,做成漂亮的花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三组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第四组应该怎样摆呢? 如果再摆一组怎样摆?你有什么发现?

3、第三关:画一画。(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明明家按规律设计了厨房的地砖和墙面房间,你们想不想也设计一幅图案?这是一张正方形纸,请同学用手中的学具,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或图案。

一起来欣赏几幅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师生小结,升华规律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们精彩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这节课我们又找到了新的规律,看!应用规律设计的图案多整齐、多漂亮啊!

【整体设计意图】《找规律》是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联想推理等活动,发现一组中几行图形的变化规律:每行都是第一个图形移动最后,其他图形都依次向前移一个位置变成下一行;按以上的规律一直排列,会出现几行一组循环排列的现象。教学中把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评析】本节课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味”的同时,更多关注数学的本质,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以复习已有知识引入课题,促进知识整理沟通,减小新知难度。关注“数学味”本质上是对数学传统的传承,是通过数学的方式不断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善与重组,以实现对学习基础结构的顺应。本节课以生活情境图导入,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复习,为学生接受新的信息做了心理上的准备。

2、使用课件演示,直观形象,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还集中学生的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些图片的变化规律,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突出了重点,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

3、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本课不管是例题材料的选择,还是练习设计,均来自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了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作者单位:兴城市曹庄中心小学 兴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段设计与意图

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段设计与意图

片段一:正确认识生命健康

当前,不少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全面清晰地描绘自我形象,认识不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从而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或极端自卑等行为的发生。可见,认识自我对个人成长的很重要,引导学生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对于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

例如我在讲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的时候,我就联系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时政新闻材料---《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接着我又联系了另一个反面社会热点材料--车祸并杀人的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最终收到了法律的严惩,真是害人害己。通过这两段社会热点材料一正一反鲜明的对比,学生感官神经、心灵都收到了强烈的震撼,不知不觉的思想受到了教育,我们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达成目标。我还列举了刚发生的一件事情:一名高中女学生跳楼自杀。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要轻易放弃和抛弃自己的生命,轻生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这个生活事例,列举的是学生自己本身的,又是本地的,学生看到后非常震惊,受教育很大。

片段二:正确认识人际关系

由于初中学生面临着青春期性机能发育成熟、身体外形急剧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三大生理的急剧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心理变化,也面临着各种压力:

1.社会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不正之风,如走后门、请客送礼、以权谋私、“一切向钱看”“及时行乐”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

2.学校原因。学校教育观念不当。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忽视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一般号召,轻个别要求,重共性,轻个性,缺少针对性。

3.家庭原因。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导致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偏差,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意志薄弱、不易合群、不会关心他人,甚至在性格上存在许多被扭曲的现象。

4.特殊家庭的影响。主要是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

在课堂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体验式的学习就比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更有效果。例如《体验人际关系》:

1.写出一系列的与你有关系的人; 2.逐一去掉其中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3.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当只剩下自己的父母时,让学生体验亲人是不愿意舍去,亲情是不愿意割舍的,在纠结中体验亲情。)

再如:自立让学生自己钉纽扣,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由注重对老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

第四篇:刘晓玫:认识时间片断教学及设计意图

《认 识 时 间》片段设计及意图

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

刘晓玫

片断教学内容:

《认识时间》这一节课当中的“读写钟面时刻”这一个环节 片断教学目标:

1.通过本片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正确读取时间,并且能正确书写。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培养,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时间并且能阐述自己是如何看的。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渗透择优的思想。片断教学过程:

一、教学7时5分 课件出示钟面展示7时5分

师:同学们今天我一起来看看芳芳的周末是怎么安排的。师:同学们你知道现在钟面显示的是几时吗? 生:老师我知道是7时多一点

生:老师我能说得更具体一点,我觉得是7时1分,分针指着1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我觉得应该是7时5分 师:老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老师时针指着7是7时我同意,但是分针指着1应该是5分,因为分针走1小格是一分,一大格里有5小格,所以走一大格是5分现在应该是7时5分。师: 老师还有点疑问,这时候时针是刚刚好对着7吗? 生:老师不是的,已经超过7一点点了 师:你能更完整地说一说怎么看的吗?

生:可以,我是这么看的:时针超过7一点点看作7时多一点,分针指着1就是5分,所以现在是7时5分。

师:谢谢你,为大家做了这么清楚的解释,是的,分针走过一大格的时候,时针也慢慢地走了一点点,它们是同时在走动的。所以大家也学学他用完整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一起说钟面上显示的是几时几分? 师点击课件出示:7时5分

7:05 师:电子钟写法要注意当几分不满10时,一般用0占位置。师:大家学着他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片断的教学重点突破分针指着1时对应的应该是5分,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大格5分的概念,并在教学中渗透分针和时针同时在走动,分针走动1大格时针也会相应的走动一点点,为后面突破难点时作一个铺垫。在教学同时引导学生用完整地、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心里的想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二、教学8-时25分 课件展示钟表

师问:接下来的时刻芳芳安排自己写数学作业,请同学们先自己看一看钟面上是几时几分再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师:这位同学请你来说一说

生:老师现在应该是8时25分。我是这么样看的:时针超过8指在8和9的中间就是8时多,分针指着5就是25分。

师:老师有个疑问想请教同学们,指着5怎么才能很快知道是25分? 生:老师我来 师:请你说说看

生:老师我是1小格1小格地数 师: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太慢了

生:老师我是2个2个数的,2、4、6、8一直数到25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太慢了,我是5个5个数的,5、10、15、10、25 师:太巧了,你的想法和老师想法一样,看来你和刘老师心灵相通 课件演示

【设计说明:通过适当的评价语言来肯定和引导学生用5个5个数这种较好的方法。】 生:老师我有更快的方法,我知道指着6就是30,所以我用30减5就是25 师:你的想法的确也很快,这种方法老师也挺喜欢。

生:老师我还有不一样的看法,我是10个10个数,2大格是10,4大格是20分,所以20+5就是25了。

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快又好的方法,你们真的太了不起了,但是刘老师认为在这些方法中还是有比较好的,比如:5个5个数或者退后减,这是比较快的,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又比较简单的方法来用。

【设计意图:在之前学习7时5分的基础上,这个环节改变了学习方式,以同桌互相说、学生之间的辩析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读写8时25分的环节重点突破分针指着5时如何确定对应的是几分这个难点,通过充分展示学生的想法以展示各种方法并同时比较各法方法的优劣,重在方法的指导】

三、教学8时50分 出示:8时50分

师:芳芳的作业很快做完了,你们看现在是什么时刻了? 生:老师现在是9时50分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时针指着9就是9时,分针指着10就是50分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觉得应该是8时50分

师:那你说说看

生:你们看时针这时候还没有指到9,只是很接近9而已,所以应该看8不应该看9 师:这位同学你还有补充

生:老师我也同意是8时50分,如果是9:50分时针应该超过9了,不可能还指着9 生:老师我知道如果分针再走过10分才到9时,所以现在不可能是9时50分。生:老师9时50分应该是很接近10时才对。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一起看看电脑先生是怎么说的?

课件:老师结合多媒体演示8:00走到8:50,边演示边说:分针一分一分地走着,时针也跟在后面慢慢地走,分针走到6的时候,师点出:你们看,现在分针走到哪了,(6)时针走到哪了?是几时几分(8:30)学生跟着数8:

35、8:40、8:

45、8:50 师:现在几时几分了?(8时50分)师:时针指在什么位置

生:时针很接近9,但还没有正对着9。什么时候时针才会正对着9? 生:9时,要等分针走到12的时候

师:现在已经很接近9时了,但还不到9时。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9时50分时针应该指在什么位置上。课件演示9:50 师:你看9时50分,时针指着哪 生:超过9,而且很接近10了。

师:通过电脑先生的演示,及几位同学的分析,你们说钟面上现在是几时几分? 生:8:50 师课件出示正确的答案

师:今天我们又进一步和时钟交朋友,学会了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现在哪位同学来和大家说说怎么正确看钟面上的时刻?

生:老师我来,看时钟的时候可以先看时针指着几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着几判断是几分。

生:老师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不要看到指着1就是1分,应该是5分,要注意数大格 生:老师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不要看到时针很接近9了就看成9时,这时候还没到九时,分针正对着12的时候才是九时。

师:谢谢同学们的提醒,我们看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来确定是几时几分。也可以先根据分针位置确定是多少分,再根据时针来确定几时几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重点是突破当时针很接近下一个数时如何确定该看哪一个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老师有意识的让错误呈现,并且有竟展示学生的想法以制造矛盾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辩析,让学生在自主的辩析中不断明晰看法,并且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看法,在这个思考辩析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语言也得到了提升。】

第五篇: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四、教学准备 学生: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讨论:是每段的总起句,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

5、句子比较。(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有些古怪。(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读一读,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呢?“实在”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呢?(一个“实在”就更加突出了大猫性格的古怪,使语气更加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朗读,学生在边读边思中,在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中,在词语的训练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读中感悟,理解大猫的“古怪”

(一)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大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哪些词能说明猫的古怪呢?(老实 贪玩

尽职)

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老实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睡觉时的样子)(找出重点词语:乖、睡大觉、无忧无虑、不过问)(2)谁能把猫的这种无忧无虑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3)“乖”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猫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儿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玩耍里的样子)(找出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2)“任凭”可以换成哪些词呢?谁能用“任凭说一句话?(3)想一想,都有谁,会怎么怎么呼唤它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老舍先生用词的精当,体会作者蕴藏于文字间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3、按前面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捉老鼠时的样子)(找出重点词语:屏息凝视、非……不可)

(2)“屏息凝视”是否不呼吸了呢?让我们屏息凝视10秒钟,有什么感觉?那猫要这样“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你觉得这只猫怎么样啊?(3)读一读,读出猫的尽职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猫的尽职。)

4、猫的这些古怪的特点,课文中是用怎样的句式连起来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后进行比较。

(1)“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2)“它很老实,它白确();可是();它很贪玩,的确是呀┉┉可是┉┉”(2)仔细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觉到什么?

(3)情境创设:这么贪玩的猫,家里来了客人,老舍先生会怎么说呢?

(4)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笔下的猫仿佛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猫的喜爱之情。

(5)大声地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语气句子的比较,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感受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升华情感。)

5、猫还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1)学生读句子,小组合作,找出相关语句。(2)从哪能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呢?

课件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①理解“蹭”。怎么是蹭呢?想想看怎么蹭?做个动作看看?会有什么感觉呢?此时的猫在作者的眼里像什么呢?

②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喜爱呢?

(3)课件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①说说你对“小梅花”的理解?

②作者把猫的脏脚印说成了是清香秀丽的梅花,从中看出什么呢? ③让我们读出老舍先生的喜爱吧!【设计意图】(通过对“蹭”和“小梅花“的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心有所悟。体会作者对猫的这份喜爱之情。)

(4)“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①猫的叫声有长短,有粗细,这么多的变化,像是在-----?

②本是平常的叫声可在作者的耳朵里却是这样的丰富多彩,从中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带着这种情感读这一句吧。

6、猫的性格古怪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呢?

⑴课件出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⑵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找出生点词语:藏起来、不要说……就是……)【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书边批注边思考,学生勤动笔墨,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并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猫的古怪性格。)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1、老舍先生家的猫真是古怪。(引读:它既-----又学生接读)。

2、老舍先生用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大猫性格的古怪和他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他笔下的小猫又是如何的可爱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设计意图】(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引读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巩固所学,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第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老舍先生笔下那个性格古怪的大猫,那么谁能用概括一下大猫的性格特点? 填空:它既(),又(); 既(),又();

既(),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由复习导入新课,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知识间的衔接起来,从而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品读欣赏,体会小猫的可爱。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句话最能概括小猫的性格? ⑴课件出示:“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学生读这一句

⑵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过渡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⑶为什么用了一个“更”字?这说明了什么呢(小猫更惹人喜爱)【设计意图】(要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使教学过程应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从哪看出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呢?划出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重点词句:玩鸡毛、线团-------没完没了

摔 跟 头-------------再跑再跌

撞疼了也不哭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境况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逐渐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

4、课件出示:小猫玩耍里的场景。多淘气的小猫啊!面对这只小猫作者没有责打而是满心的喜爱,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了?理解“生机勃勃”并说一句话。【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画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篇,情感升华。

1、结合板书,梳理全文。

作者在写大猫和小猫的时候,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了哪些事例来写具体的呢?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意图】(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学以致用,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本,在结尾之处,设计课堂小练笔,既能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学生的能力得以运用和提高)

【板书设计】 猫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猫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也不吭

胆小

勇猛 小猫可爱

淘气

不哭

【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这节课突出了课文学科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激活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兴奋剂,本节课,张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多种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获得生动、直观的感觉,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去阅读、去探究,让学生乐学、善学。

二、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领悟文字所表现的那种境界。如对本文中对“蹭”“屏息凝视”“丰富多腔”等词语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尝试,去感悟。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三、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体悟,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文情怀,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学到了语文阅读的方法。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想象的自主天空。

下载“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断设计及设计意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长中的我”教学片断设计及设计意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蛮漂亮,《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标版第十册第六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29课《掌声》教材与学情分析:《掌声》这篇课文选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

    雷雨教学设计及意图

    篇一:雷雨教学设计《雷雨》 荡湾小学:凌月圆设计意图: 语文课需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努力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多元感......

    “可能性”教学设计及意图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及意图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县级展示课2011年10月13日瓯北二小 课前谈话: 咱们来做个“说反语”的游戏吧: 我说:“我看天”,你就说“我看地”,我朝左——我朝右,我张嘴——我闭嘴,我是好人—......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意图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课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