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
2、通过读故事,懂得合作的重要。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
教学难点:懂得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么?请说说你喜欢的动物名字和本领.生答. 生:我喜欢小狗,它能看家。 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 生:我喜欢……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动物,(师展示图片)说说他们的名字和本领.生答,天鹅会飞,大虾会游泳,梭鱼会游泳.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的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要知故事究竟讲了什么,先要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让生字宝宝领我们走进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识字
1、快速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仍不认识的生字。
2、小组内合作解决生字,师指导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要求:组长安排轮流说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每个同学发言时,其余同学帮助他解决。不抢说,不随便打断别的发言。(设计意图:以实践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
3、再读课文,熟悉生字。
4、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并作整体评价.点明合作的成功与否,合作中若有问题,可稍加指导.(设计意图:再次对合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合作)
5、做猜字游戏3-4组.
6、与生字宝宝握握手。使领写“却”认识单耳刀。“步”注意下面的部分不是“少”。(指导规范写字,及书写字时纠正)
大家和生字宝宝已经很熟悉了,现在它们很想回到课文里重新和大家见见面.下面我们一起到故事里去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练读课文。读文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有感情。
3、点名读文,生从以上三方面评读。
4、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问题:
(1) 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都给自己上了套,而且拼命的拉车,车子动了没?为什么?
(2) 从文中找出说明问题的句子,读一读。
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有一名同学代表回答。(锻炼合作)
师板书图1。小结: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虽然合伙拉车,也很用力,但是劲没往一处使,所以大车不动。
5、读课文第一小节,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答。可读文中句子说明。
6、你有办法帮帮三个小动物么?出主意,想办法。(应用合作)
师小结:合伙人只有真正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是,才会合作成功。这节课同学们合作得很好,以后要注意合作方法。(评价合作)
三、小结:通过学习课文,希望同学们理解合作,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作业布置:想想你和别人合作过什么事,写下来。
教学反思: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范读——自由读——细读——品读——赛读——接力读——挑战读——精读),逐步达到正确、流利、有节奏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三个字“言、者、狗”,选一个字组词,如:言,发言、语言。
2.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言、者、狗”的位置,同桌间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字形与结构。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言、者是独体字,重点指导“狗”字,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3.描红。(教师可提醒: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自由选择一个字,相互说一说。)
4.师范写。
5.生临写。(提醒书写姿势)
6.练写,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字卡,同桌比赛,看谁出得又快又准。
2.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牛,它非常想和别的动物交朋友,它怎样做了呢?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出课题:征友启事。)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理解“孤单”。
相互说说,在什么时候感到孤单,把自己当作孤单的小牛,同桌互读,指名读,体会小牛的心情,读出“很想”找朋友的愿望。
3.学习2—4段
①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出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问题,如: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②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自由选择学习小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做到以上几点”等词句)
③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等),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指名说。)
④小组表演读。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读书、表演,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理解“兴奋地走来,又摇着头离开”等词句。
4.学习5—6段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5、6段,读出小牛“诉苦”的样子,体会小牛的心情。
①师生齐读。
②同桌互读。(入情入境,把自己想像成孤单、找不到朋友的小牛,读出失望、伤心的语气。)
5.小组合作学习7—14段
①自由读。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小声读一读,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与“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用自己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师:假如你就是山羊、猎狗等动物,看到这张启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指名说。)
②小组内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小动物们高兴的语气。(理解“热闹”的含义)
③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的给他提出改进意见。
④戴着头饰表演读。
6.感悟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学到这里,聪明、善于思考的小朋友都已经明白了。也就是老牛在教给小牛办法时说的一番话,想想看,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在讨论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不能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组词。(认读此节课要写的五个生字:栏、奋、团、迎、或,选其中1—2个字组词,积累词汇。)
2.观察。(这几个字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特点,同桌相互说一说。)
3.师范写。(边写边述说笔顺及注意事项,生观察。)
4.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
四、拓展训练自由表达
1.你还见过哪些启事?
2.课下收集有关朋友方面的箴言名句。
教学反思:小牛两次征友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小组自学比较两个征友启事的基础上,可以师生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口语交际的活动方式进行体验学习,体会“一起------一起------一起------”和“或者一起------或者一起------或者一起------”的征友要求能带来不同的结果。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
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2、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
(3) 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没关系。
(4) 折一折。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师生共同动手折角,对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顶点和两条边。鼓励同学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角吗?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证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
3、学画角。
(1) 看书本例2,你知道怎样画角吗?
(2) 讨论怎样画角?
教师说明:画角的过程(边说边演示)。
第一步:先点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第二步: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实际上应叫射线)
第三步:再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线。然后标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学生动手画角,画完后标明角的各部分明称。
三、练习
1、P42练习八N1
教师说明: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边,第2图有一条边,另一是弯曲的线;第三幅图两条相连的地方不是一个“点”而是弯曲的线,所以它们不是角。
2、N2
范 教师说明:数角时,指角的动作要准确,最好标出角的符号。
3、N3 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P43 N7 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教师加以指点提示,注意重叠的角和对着的角。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懂得“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道理。
★学习生字“吓、腿、啦、热、闹”,掌握字形,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热闹”一词练习说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和狮子“沉着、冷静”的语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热闹”一词的意思,能够用“热闹”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复习字词
咕咚成熟拦住大伙儿小猴小鹿
说明:
采用“摘木瓜”的形式复习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中抓住难点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巩固。
二、学习课文2—4节
1、听2—4节录音,练习说话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兔子;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根据回答在黑板上逐幅出示动物图)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话说得连贯,说得流利,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2—4节,能够读正确。
(2)播放“小动物逃窜”的录像,学生根据内容说说看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快跑啊!”,指导朗读。
(4)给录像配音说明:
句子的朗读指导层层递进,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感受当时小动物紧张、害怕的心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学生为这段录像配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____,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再读2—4节,找找还能体现小动物紧张、害怕的词语,进行圈划。
(2)交流
①理解“拔腿就跑”并板书,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③学习3个生字:吓腿啦
说明:
采用“分散中的小集中”识字教学,既能突出本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又能使生字反复出现,强化学生识记。
④理解“跟着”“一个跟着一个”并板书
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小节
3、学习、理解“热闹”
(1)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森林里“热闹”的场面
(2)学习生字“热”
①读准翘舌音
②与“熟”比较
(3)学习生字“闹”
①学生想好办法记住“闹”的字形
②课件演示帮助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说明:
通过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出“熟”和“热”字形的异同,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掌握“闹”的'字形与字义。两个生字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效果。
(4)理解“热闹”,练习说话
①说说平时生活中看到的热闹场面
②出示: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照片,指导说话
(5)理解文中“热闹”的意思说明:
在指导用“热闹”一词进行说话练习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各种各样的热闹场景,从而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同时,老师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从把话说完整到把话说具体。
三、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
(1)小组自学
要求:小组合作读读这一节,讨论讨论狮子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分角色读一读。
(2)交流并板书:拦问
(3)分角色朗读
说明:
第五小节的学习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2、学习6、7节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引读6、7节
(2)说话练习,出示:大伙儿看到,明白了。
(3)释疑:解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课题中为什么用引号?)
3、悟道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
说明:
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在大胆的想象与说话中悟出课文中的道理。
(2)出示道理
4、小结全文
四、写字指导:
热
1、课件演示“热”的笔顺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出示《急性子的兔子》
2、布置作业要求:
(1)借助拼音,把短文读正确。
(2)想一想:兔子遇到了什么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说明:
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换一个语言环境巩固生字,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是对本课悟道的又一次深化。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阅读兴趣。
六、总结
板书设计
“咕咚”来了兔子拔腿就跑小猴子跟着
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
狮子拦问
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5
6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塘报落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秋天,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横撇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6秋天
熟塘报落岸蓝金池底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秋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
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秋天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高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秋天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秋天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秋天,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秋天,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小蚂蚁——运动场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秋天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7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7我要的是葫芦
芦盯挂怪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熟练正确用连写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区分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指导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完成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有小括号两题的运算顺序。
3、笔算。
(1)回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分三组每组完成两小题,3人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判这两个同学做的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或变小),差也随着变大(或变小)。
2。完成练习五第11题。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说题意:运算符号和数据都写在箭头的上面,结果要写在方框内。(提醒:只要前面一个得数错,后面的都要跟着错。)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完成练习五第12题。学生读题说题意,教师引导完成一个斜行的3个数相加,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归纳: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得数都相等,这就是神奇的九宫格。
4、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五第9题。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讲清楚是怎样找到的`。独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别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13题。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集体交流,对提问和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
【设计意图】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既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4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法”解决。
(1)观察给出的4个数可以发现,它们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要把它们填入□中,使等式两边相等,可以只考虑它们个位上的数字。
(2)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发现:6+9-8=7,6+9-7=8,8+7-9=6或8+7-6=9。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把这4个两位数写在相应的□中。
(3)如果把题目中的数字变成26、27、28和29,你们会填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数的特点,化繁为简,再通过“组合、试算,组合成算式”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小组探索,共同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7
一、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包括《识字3》和四篇精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内容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从识字、课文到语文园地,都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这一主旨。其中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也有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教学时,多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已经迈入二年级了,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少说也有二年了,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民、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中,学生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有了直接的感受;在的北京奥运会上,学生看到自己祖国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空冉冉升起,一次次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这些见闻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在孩子的头脑中也许是朦胧的,教学时要与文本联系起来,激发其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加深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3、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4、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5、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听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55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了解关键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五、教法与学法
1、《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气势磅礴,掷地有声。见于三字经形式的特点,本文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说出大体意思即可,不用一句一句地讲解)对于生字的学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识记。如:说出你知道的州、岛、峡,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相比较,识记字形。如:鸟-岛,写一与,旄-族……
2、《欢庆》是一首小诗,写了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诗中没有直接写国庆时的热烈场面,而是通过赋予大自然以生命,表现出金秋十月,果实累累,枫叶似火,白鸽翻飞,海涛陈陈的欢快、喜庆气氛。通过这些拟人化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气氛,为后面写十三亿孩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做好情感准备。教学时,教师可先通过示范读,用自己的声音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反复自读诗歌,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喜庆场面。通过对后四行的朗读,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资料:国庆节的来历
3、《北京》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长的课文,共五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介绍了我们的首都北京。文中描绘了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同时让学生明白首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我们的国家就要从爱北京开始。教学时,将课后的“读读写写”与第四自然段的学习结合起来; 借助图片或课件直观感受北京的“美丽”; 按照提纲指导背诵方法。
资料:有关北京的图片或文字
4、《我们成功了》描写了北京申奥成功时,人们激动、欢乐和自豪的场景。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要对北京申奥的背景作简单的讲解,以理解北京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从而理解课文中人们的激动心情和自豪感。全文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就是写了申奥成功时,人们的激动、欢乐场景。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激动、高兴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的这种高兴心情。联系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当中国队员拿到金牌的那一瞬间,全场观众掌声雷动,及电视前的观众那种激动的心情,理解北京申奥成功时,人们的激动、欢乐。资料:北京申奥
5、《看雪》这篇课文,通过一位老师与孩子的对话,写了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由于本文内容和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孩子们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课前,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让学生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体会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的亲人不能相见的心情,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课文最后一段:老师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感受老师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资料:台湾的历史
6、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读词语,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并通过词语之间的关系来识记生字。
“日积月累”包含了选近义词、说句子、读短文等三项内容。“我会选”是让学生依照示例给‘著名、特别、漂亮’选择近义词,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近义词。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些词语,联系语言环境来认识这些词语在词义上的联系,然后选词配对,再读一读。
“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依照例句说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式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我会读”是朗读《我爱祖国》这首诗,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抓住关键词简单了解诗意。“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在小组里轮流当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受条件和现实因素影响,学生可介绍自己村或镇上有名的风景区,只要学生能完整表达自己知道的情况,就算达到目的。
“展示台”学生可自主展示自己的特长或学习成果。教师注意启发引导,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自己的成就。为激励学生大胆展示,可评出“识字小能手”、“小舞蹈家”、“小歌唱家”等,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
五、课时安排:
识字三
2课时
9、欢庆
2课时
10、北京
2课时
11、我们成功了
2课时
12、看雪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时,应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3、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8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3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
1、填空
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个位算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如果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借()当十。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 90-25-11=
学生独立完成,并找两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的题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连加、连减的题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活动2【讲授】创设情境,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平时乘车都去过哪里?
2、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出示例3)。
师:你们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南山站。
(1)仔细观察,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车上原来有67人、从后门下车25人、从前门上车28人。
(多找几名学生说67、25、28分别表示什么)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师提问引导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3)分小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计算方法。最后在练习本上试做。
4、汇报成果,比较评价。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各种算法)
(2)引导观察,对比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师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师:你们可真棒,看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
出示例4: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活动3【活动】巩固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1、52+29-38= 65-28+17=
2、32+(55-46)= 86-(13+42)=
二、解决问题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5位同学,27位同学毕业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学,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株、浓”等13个生字,会写“师、伸”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舌”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受到尊师、爱师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师生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阅读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实”,例如:读第一节时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恐怕惊动了、惊醒了老师的语气,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的爱。让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第二、三、四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通过看课件,把自己假想成送给老师鲜花的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第三节时,我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让学生先欣赏,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说:“老师,您听见了吗?这歌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感情非常深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老师的窗前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课《窗前一株紫丁香》。
1、揭示课题,师板书,生书空。
2、解题:紫丁香是一种会开花,有淡淡香味的观赏性植物,所以课题中的“一株”就是“一棵”的意思。学生们齐读课题。
二、自读呈疑。
师:(欣赏紫丁香的图片)这么美的紫丁香到底是谁栽种的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生:这株紫丁香是老师的学生栽种的。
师:你读得真认真。对于这篇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吗?
生1:“疲倦”是什么意思?
生2:“准是”是什么意思?
生3:“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是什么意思? ……
师:既然小朋友们的小脑袋瓜里产生了这么多小问号,那还等什么,一起去开启今天的奇妙之旅,攻克这些难题吧!
三、合作探究。
1、轻声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紫丁香栽在哪儿?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学生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怕老师发现,所以轻轻地“踮起脚尖儿”走。)
2、指导朗读:小朋友们是悄悄地栽树,不愿惊动老师,读时声音要轻点。
3、自己练习,指名读。 (给学生创设朗读的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学生不愿惊动老师的情感,体会学生对老师的'关心。)
师:读得真好,尤其是“浓绿”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准确,“浓绿”的“绿”字,我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还要会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绿”字)。
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书写。
4、指名朗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
(A、因为紫丁香有香味,它在夜间时香气就会散发,老师闻到它会很舒服,所以要栽紫丁香。B、因为紫丁香很美,有美丽的花朵,有绿色的枝叶,所以要栽紫丁香。)
5、这一节该怎么读呢? (要读得亲切;要重读“夜夜”,表达对老师的一份爱心。)
6、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五节。
★找出写紫丁香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句子,并做上记号,读一读。
★在小组内说一说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
生:紫丁香绿叶的声响,那是我们在给您唱歌,为老师做伴,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师:“疲倦”说明老师非常疲乏、困倦,很累。想象一下,它会给老师唱什么歌呢?
生1:《大树妈妈》。
生2、《嘀哩嘀哩》。
生3:《小毛驴》。 ……
生欣赏歌曲配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师解说老师一天的工作。
生:紫丁香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为老师做伴,感谢您试试把我们挂牵。
师:“挂牵”就是挂念、牵挂的意思,回顾一下日常生活,想想老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
生1:我们生病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去医护室。
生2:有一次,我忘记带铅笔了,老师借给我一支铅笔。
生3:放学时,下雨了,老师送我回家。 ……
指导朗读。
(第三、四小节中的“您听”“您看”反复两次。后者要重读,以表达小朋友迫切要让老师知道的一种兴奋的心情,“解除疲倦”“感谢牵挂”都要重读。第五小节要读得轻缓,读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关心与尊敬。)
自由练习,齐读。
师:夜深了,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老师呢?
生:紫丁香飘出的花香为老师做伴。
引导想象,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A、老师会梦见学生考试又得了100分。B、老师会梦见我又得了一面小红旗。C、老师梦见我们一本本整齐的作业。)
四、梳理归纳。
师:是啊,沐浴在紫丁香的浓浓花香里,享受着孩子们纯真无私的爱,老师的梦能不又香又甜吗?请小朋友们再次读课文,去感受学生与老师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意吧!
朗读全诗,体会情感。(情感的体验需要动情的朗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处处留心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小朋友们对老师的爱,对老师的感谢。)
五、拓展内化。
1、欣赏赞美老师的诗歌——《老师的眼睛》。
2、为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爱,请同学们在自己设计贺卡上,写上自己对老师想说的话。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每个小朋友尝试创作一首诗歌,献给你身边可亲可敬的人。
板书设计:
窗前一株紫丁香
绿叶沙沙响—————————解除疲劳
盛开的小花—————————感谢牵挂——→尊敬、热爱老师
花香飘进梦里———————又香又甜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1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和写字水平,根据上下问理解词语的意思。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根据通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目标中,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善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苏珊的帽子(板书),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苏珊得了癌症,接受了三个月的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心里很难过,但老师理解她,同学们尊重她,最后,她开心的笑了。
2、这篇课文与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批读文)你从文中的批注当中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①谁是苏珊?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
②苏珊戴上帽子后的心情怎样?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苏珊和帽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课文,并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5、课件出示:几种常用的.批读方法。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参照老师提供的几种常用的批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批注下来。
2、老师发现大家的批注都做的很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呢?
生:我从一二句中知道了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她身体里长了一个小小的肿瘤。
生:我在“小小”“竟”“三个月”“更瘦小”“掉光了”这些词语下面加了“。”我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苏珊小小年纪就要经受癌症化疗这些大人们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苏珊是多么的不幸。
生:我在“落”下面加了“。”因为它是个多音字。
生:我很喜欢“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抗争,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落下的功课,然而,每天光着头到学校去上课,这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这句话,在它下面画了“”
3、文中的“这”指什么?(每天光着头到学校上课)怎么办?(戴帽子)
4、师批注: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苏珊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只有戴上一顶帽子来遮住身心的伤害。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帮助小苏珊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边进行批注。
2、指导朗读。
3、生质疑:为什么是“下星期一”戴帽子?
生:我读懂了批注当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同学们仿戴帽子?”这个问题,它表面上是同学们学习和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其实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她是想避免苏珊到校后的尴尬,保护她的自尊和更容易受伤的心灵。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星期一到了,戴着帽子的苏珊来到了学校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默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进行批注。
生:我在“犹豫”下面画了“?”,我查了字典知道犹豫的意思是拿不定主意。
生:我在“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下面画
了“?”,她担心什么?她犹豫什么?
2、指导朗读。
3、假如你是苏珊班级里的一位同学,看到苏珊那样的担心,那样的犹豫,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苏珊走进教室后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
生:我在“五花八门”下面加了“。”,它与前面的“越新奇越好”相照应。
生:我在课文右边批注了:看到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帽子,苏珊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生:我从“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这句话中感受到老师的办法真好啊,她巧妙地解决了苏珊的难题。
5、指导朗读。
6、是啊,此刻,我仿佛看到了苏珊那如花的笑脸,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苏珊这几个月以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为苏珊有这样聪明而又细心的老师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五、学习最后一段
1、师范读。
2、小组交流,谈体会,并进行批注。
3、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珊已经消除了心里的阴影和同学样一起快乐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尊重、充满关爱的班集体。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苏珊是不幸的,因为病魔让她小小的身体备受折磨,但苏珊又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拥有关爱她,尊重她的老师和同学,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苏珊的老师和同学那样的人,那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每一个懂昨尊重,关爱他人的人,愿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尊重与平等,让世界充满爱。
七、作业
对阅读材料《将军和士兵》进行批注。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风
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画片、师生演示赏析,学生小组练习、演示、评价,掌握交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 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讲清楚。
三、教学准备:
动画、PPT、8面小旗、有风景名胜图片及文字资料的卡座、旅游帽一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的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幻灯片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提问:同学们,刚才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你去过什么地方旅游,也会看见一些美丽的景色呢,告诉我们吧?(小组自由发言,再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平等交谈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由于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因而发言十分踊跃,他们尽量表现自己,积极搜寻自己的旅游经验,说出许多名胜古迹来,激起了学生谈话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旅游见闻,为下面的小组交际活动做铺垫。】
二、动画演示,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贴画: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贴画:游客!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玩游戏,就叫做:我们去旅游(齐读题目)。想玩吗?马上打开课文57页,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想玩这个游戏,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
想当导游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
想当游客的同学请举手,也请你们认真看,听清楚游客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4、看动画片
5、明确要求
1)、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动画片里的导游是怎么说的?
模拟情景——(生:导游先说欢迎各位游客、、、、、
师接:你能像导游一样说说这句话吗?
师:你脸上带着微笑,声音响亮,腰挺得直直的向游客打招呼,老师觉得你很热情大方,要是举手挥动一下,就觉得你更加热情大方了,更像导游。想当导游的同学一起学一学。
同学们,当导游就要向她一样做到——“热情大方” 板书)
2)、接着,导游怎么说?
生:导游说了天安门的城楼、还说了广场、然后说了鲜花、、、、、
师接:<问全班>同学们,是这样的吗?你们怎么那么清楚啊?
生:因为我们都听清楚了或者因为导游说得很清楚或者导游是这么说的、、、、
师:对,天安门有许多景点,但导游只是重点介绍了天安门城楼的怎样的墙(红红的墙),怎样的瓦(黄色的瓦),还介绍了广场上怎样的鲜花(五颜六色的鲜花)、怎样的红旗(高高飘扬的红旗)这些是景物最美最吸引人的特点,导游介绍的很清楚,所以大家才记住了。
看来当导游要做到(介绍清楚)乘机板书“介绍清楚”)想当导游的同学要认真地学哟。
3)、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
模拟情景——(生: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
师接:是呀,小孩子是要守秩序的,还有吗?
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
师接:哇,你的回答太完美了!老师要给你两个大拇指!是呀,导游已经介绍清楚了,但是你不认真听行吗?
所以,当游客就要做到——认真倾听<全班回答,乘机板书>)
还可以怎样做?
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对,游客可以提问。板书:可以提问
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
如果你是动画片里的游客,你还会问什么问题呢?<选2个说说>
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4)、师生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当导游就要做到( )
当游客就要做到( )
【设计意图:小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而且低年级学生主要靠直观形象思维来认识事物,根据这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我们去旅游》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有深刻的感受。学生对导游和游客有了大概的了解,再加上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明确了当导游和游客的要求,他们的'模仿力很强,这样就激起了他们模仿的兴趣。】
三、师生演练评价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小榄龙山公园,谁想当游客(请俩个)和我一起玩游戏。
2、(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3个学生当游客)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小榄龙山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龙山公园里还有一座很高的塔,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龙山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如果游客提问,导游要耐心解答)
3、师生共同评价。
同学们,你喜欢我这个导游吗?为什么?
你喜欢游客吗?为什么?
【通过观看师生的演练,学生互相评价,相互补充,形成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对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觉得更具体,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乐于交际。】
四、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1、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的相当导游呢,这样吧,老师在上课之前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去向香江野生动物园和长隆水上世界,老师安排左边是长隆水上世界的景点,右边的是香江野生动物园的景点, 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坐好,如果有同学两个景点都不选择,想向游客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景点,可以坐在中间,自由组成旅游团,明白吗?现在请你们安静的以最快的速度选好景点坐好。(学生自由组团,导游领一支小旗按要求进行“旅游”)
2、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第一次表演,师生评(长隆水上乐园)
1)请一组出来表演,表演过程中,师参与当游客,要是扮演游客的学生不懂得提问,老师可以做示范提问——导游姐姐,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呀?)
2)师:同学们,请大家评一评,你觉得这几位同学当中,你喜欢导游的表演还是喜欢游客的表演?为什么?既可以谈他们的优点,也可以说说不点足之处,更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师生评议。)
4、第二次表演,学生评。(香江野生动物世界)
小组再次演练,互相评价,老师要注意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台下学生评价表演的学生,以及对站起来评价别人的学生进行认真听别人回答和站立姿态的纠正。
5、第三次表演,学生评。(介绍其他景点)
【设计意图:小组练习交际中,老师注意到了有旅游经验的同学,也注意到了没有旅游经验的同学,特意设计了三个活动区域让他们自由组团练习扮演。学生只有直接扮演角色,才能真正进入角色,想角色所想,做角色所做,在交际中真正实现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本次练习围绕要求进行了评价,首先是师生评价,引导学生既要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能取长补短。而通过教师评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的点拨引导,及时的鼓励,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训练的质量,其次,通过学生评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老师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畅所欲言的向“游客”介绍自己知道的景点,真正地体会到交流的乐趣。】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演的可起劲了,刚才演了导游的同学举手,说说当导游要怎么做?刚才当游客的同学举手,你也来说说当游客该怎么做?
看来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真多,今天晚上,请你回家当导游,请爸爸妈妈当游客,给他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旅游景点,好吗?
【设计意图:在快乐的交际后,师生再次回归本此活动的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再次进行交际练习。】
板书设计:
太阳贴画 我们去旅游!
导游贴画 游客贴画
↓ ↓
介绍清楚 认真倾听
热情大方 可以提问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38—3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有两个
大小一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三角板等。
一、游戏导入: 有这几个图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二、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课件板题:角的初步认识,同时出现主题图)
三、引导探究: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找到了那么的角,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
3、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自己先试一试,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示范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4、判断角:
师:谁还愿意把你画的角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为什么?(把不是角的取下来)
5、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有大有小)师:谁能把这些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师:他排对了吗?大家意见都不相同,到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师:每个小组都有①②号两个角,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边长些,一个边短些)
师: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总结: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开口的大小有关。师: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能把上面的这几个叫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四、练习:
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具、学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学生用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角,并说一说你制作的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做的几种角:锐角、钝角、直角。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看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
折出直角。
2.寻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学生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3.如何判断直角
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2.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3.教学画直角。
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你能用三角板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吗?” 学生尝试用三角板画直角,画完后找学生到黑板上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着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2.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画直角需注意的要点。
3.让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教师: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课时 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38~40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生活中含有角的物体。师:“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师:“如果请你们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物体,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是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果然如此!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通过以往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角的知识?同桌互相说一说。”
贴上课题“角”,学生交流后回答:略。师:“仅仅知道这些,你们就满足了吗?” “那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虚心好学,老师真的是非常高兴。好吧,那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在卡片上画角。
师:“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师:“下面我们要给这些角分分类。在分类之前,老师要说几点要求:1.每人先要认真的观察这些角。2.为了提高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分类前组长一定要带领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确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组选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分类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给角分类。教师巡视,做好记录。师:“哪一组愿意汇报?”
小组汇报,汇报时请其用三角尺验证。贴出直角。师:“你们认为他们分的怎么样?” 师:“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贴上“锐角”。(钝角同上。)
师:“对于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
师:“通过对角的分类,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几种。” 贴上“的分类”。
三、巩固练习。
师:“请组长将这些角分还给大家。同学们可以在角的旁边写上角的名称。” 学生写角的名称。
师:“写好的人互相说一说你刚才都画了哪些角。” 学生互说,教师指名说。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种角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按要求填空。”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写。集体订正。师:“让我们回到生活中的物体。” 点击,回到生活中的物体。
师:“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这些角都是什么角吗?”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角?”
师:“第五个任务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凑在一起试着拼一拼。” 学生合作拼。
师:“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来拼一拼吗?” 学生在黑板上用学具拼。
师:“这个角是由几个什么角拼成的?还有其他的拼法吗?”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第四课时 剪角和数角(活动课)活动目的:
1、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学会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3、剪角、数角游戏:
(1)放录音,教师讲数学故事: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动脑,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 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
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
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
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它们的答案谁正确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各自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巡回了解各组折、剪的情况)
(教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
4、拓展活动:如果把长方形的角剪掉2个,那么剩下的图形中还有几个角?
(学生操作,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一边讨论一边折、剪,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一刀剪: 两刀剪:
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贴在黑板上)
三、全课小结
师:这节活动课中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