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从20xx年8月到20xx年4月差不多六个学期的时间,我根据学校和上级的安排,参加数学学科的县一级培训6次。每一学科我都按要求在培训期间做到以下几点:
①按时参加培训,不迟到、不早退。
②遵守会场就律,会议期间通讯工具处于无声状态。
③认真做好笔记
④开学后,制定个人计划和备课组计划时,把课改的理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去探索。
我参加课改培训后收获极大,受益匪浅。主要有:
1、认识、了解了新教材。通过培训,我对新教材有了了解和认识。如:教材改革的思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体例、内容、要求)、新教材的运用等。
2、认识、了解课改精神。通过学习,认识到不能再用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教学要改变以往学生不能分析合作学习的弊端。
3、增强课改意识和课改自觉性。课改是趋势,因此,通过学习、相互听课,备课组探讨新方法等,在课堂上我努力体现课改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出知识”向“导活动”,学习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绩,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的求知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三、培养思维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即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不单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跋,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改教学中的一些措施、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要调动各种教育因素,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拓宽儿童受教育的空间,以增强他们自择的余地,多开展阅读、交往等实践活动。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
在教学前,我深入的钻研教材,在把握住刻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如第三册“2~4的乘法口诀”,教材是按照2、3、4的顺序编排的。我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从4的口诀讲起更便于学生认识掌握乘法口诀的规律,学生就可以自己推导l-3的口诀及自学5-9的口诀。
如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准备题是采用填空式,让学生按照要求分小棒。我改成由学生直接自主分小棒,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分法就多,学生在操作中能自然形成余数的概念,这样既避免了准备题与例题操作上的重复,又能把难点化解于无形。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像“分数化小数”这样的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
3、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
(1)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
课上,我成立4~6人的小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以后,我组织学生做“小小超市”的游戏。让每个学生带一些货物如:书本、铅笔、橡皮、小刀及水果、玩具等,标上价格,6人一小组,2人做收银员(可轮流),其他组员做顾客(每人准备好几元、几角、几分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若干),进行买卖活动。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合作的同时分别承担一定的任务,学生激情、热情会油然而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比如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后,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让他们测量教室的长度,学生的身高、估算跑道的长度,再进行验证等,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
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使学生在看、摸、摆、拼、折、数、量、掂、试等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
如:认识正方形时,我先让学生猜猜看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学生就会通过测量,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等不同的操作方法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如我让学生到操场上认识“平方米”、“公顷”等土地面积单位,到课外去学习太阳、影子一天的变化。社会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延伸校外的工厂、农村、社区等现场场所,拓展到电视、广播等传媒,使课堂变得博大、生动、丰富。
学生成长及家校联系
学生的成长及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重要环节。从一入学起,我就对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每一个月记录一次,把他们在这一个月中的表现详细记录在档案中,不仅记录下他们在这一个月的良好表现,成功的方面,还记录下他们的不足之处,再把本月和上月互相比较,告诉他们这个月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样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同时,我还注意和家长联系,共同联合起来教育学生。每一个学期,我都要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并和家长互相交换联系电话,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问题与建议
1、县级以上培训太少,一个学期关于课改的县级培训只有1~2次,希望能给老师多一些培训机会。
2、对于课改,大家还是有很多困惑,尤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有效操作,比较困难。每一次培训,教师们认为培训形式单一,专家满堂灌,理论太多,对实际操作意义不大。普遍希望在得到理论学习的同时,希望培训内容能具体一些,请一些在基层进行课改实践的老师介绍一些有用的经验;经常能观摩质量较高的课改展示课、示范课、优质课、探究课,为教师们提供实践范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更新教改理念,教给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材。
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本着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 的思想,就要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一学期来,本备课组在开展教科研活动方面主要工作有:
一、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为使本备课组的课改工作进展平衡,提高教师们对课改的认识及落实程度,本备课组利用科组活动时间集体学习有关课改和学科的理论文章,在活动记录中反映出,在本学期中都安排了三次以上的业务学习或专题讨论,且有中心发言人和详细记录。具有选取学习和讨论的专题很贴近课改和学科的特点,并在本学期组织进行“教师如何做研究”的专题学习,为教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学习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提高全面 的素质。新课程要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就决定了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应该服从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帮助教师把对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备课组教师都能逐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主体的理念、师生自主平等的观念。
三、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坚持与时俱进,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现代课堂教学,是课改攻坚战中的决定性战役,谁能突破这个堡垒,谁就夺取了课改实验课改攻坚战中的制高点。
本学期继续通过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促进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组织好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本学期每个教师均安排了两次以上的公开课,有复习研讨课,也有八年级的新课改示范课。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践和反思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教学部门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我们组织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提倡教师跳出封闭的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对教材作符合学情的处理,创造性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外时间教师跳出封闭的教室,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多样化发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目的开始专题研究,并设计记录表格,要求按表格提示做好记录和总结。
五、今后工作设想。
1)努力克服困难,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保证备课小组的活动正常开展。
2)继续加强理论业务的学习,通过实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落实好教学研究,通过科研促学科质量。做到教研有专题,分级落实到专人负责,做好详细记录。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活跃校园学习气氛,通过兴趣学习带动学科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山河一中 关艳红
初中数学教研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在我们阿城区首先试点,并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数学教师也有幸投入其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压力和挑战,同时做为一名老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顺应课改的需要。
几年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改活动,从积级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公开课到在校亲自实践,从参加上级课改培训到本校的校本研修,使我们全体数学教师从思想的误区渐入正途,当现在回想起来,刚刚课改时的公开课远远不是那么一回事。
由于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于是,刚开始的课堂我们教师就把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为的是能够听谓于合作,交流,现在回想起来也不过是在小组里优生占主要地位,由原来的老师讲变成了学生讲而已,有时整个课堂一节课下来,学生探究是热热闹闹,结果一考查知识点的时候还是拿不准,一塌糊涂,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透造成的。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上级领导部门已发现课改的一些弊端,后来又渐渐的培训老师,课改不是带学生玩一节课,不是玩的越开心越好,课堂上越热闹越好。
对于前面我所说的课堂上出现的这些现象,我从来都不认为是对的,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即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也不能追求表面的形式,做表面文章,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才能从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中摆脱出来,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寻求教学的新方法,现在把我校数学教师几年来总结的一些课改经验,现总结一下,供教育界的同仁探讨,交流,批评指正。
一、学生探究,并不等于教师一点不讲
课堂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级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以上的观点,我们应正确理解,给学生制造自主探索数学活动的机会,并不等于老师一点不讲,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认为还应点拨和强调一下,比如有理数的分类,老师就有必要按二分法和三分法给学生强调加板书,避免学生混淆一些概念,再比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区别,教师都有必要在教学中加以强调。另外我认为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看书或者教师直接给出。再比如学生刚刚接触几何时,教师应给学生写出必要的符号语言,让学生逐步去模仿,比如:中点定义的三种数学符号语言的书写。角平分线的定义的数学符号语言的书写。刚刚学习三角形全等证明过程的书写等都需要教师加以示范点拨,然后再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让学生自主探究证明过程才会得心应手。试想:学生若三角形全等证明过程都不会书写,哪能会写出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其他题目呢?
所以在教学中应因地制宜,该让学生探究的探究,教师该强调的还应该强调,该指出教学方法的应指出教学方法。
二、教师不要自作主张把旧教材删掉的内容强加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突出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所以新教材编排一定是有一定的主导思想的,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体会新的理念。不要把旧教材中的内容还照搬过来强加给你的学生。现在的新教材的主导思想是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回避一些繁杂计算。所以教师在教学整式的运算这一章要做到心中有度。不要把一些繁杂的整式运算、因式分解练个没完没了,使学生陷入体海战术中,只要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即可。所以我比较赞同张老师传达的中考批卷中的标准,避免有些教师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偏离课改轨道。
三、教师要挖掘教材和教参中的内含和外延,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要为学生把握好度,使练习的题要典型,做到一题多变,练习要精不在多,不要学生领入泛泛的题海之中。
另外教师对教材中的数学活动也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的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身为教师我们应不断的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以便于更好的领会课改思想,为培养创造性人才而服务。
初中数学教研课改工作总结
山河一中 王贵君
初中数学阶段性总结
实施课改一年多来,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就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谈点看法,供数学同行们参考。
一、准确把握教材是开展课改实验的关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以下简称新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资源。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达到课改的预期目标,是我们数学教师顺利开展课改实验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认为新教材是专家编写的,只要不折不扣,不偏不倚地使用就行了,因而死扣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二是认为新教材内容偏少,难度偏易,于是参照旧教材无限制地加深加宽。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应予以立即纠正。
诚然,新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可以说基本上体现了国家要求。但是,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主要是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要求,并不是让所有学生仅仅达到这个要求就了事。若如此,则不能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例1: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40页“数学活动”中,活动1探究比例的性质,这四个结论其实就是旧教材中的“更比定理”、“反比定理”、“合比定理”、“合分比定理”,旧教材中是在学习“相似形”时出现的,而新教材“相似形”却安排在九年级下册,与这里探究活动的时空相隔整整一年。
例2: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6页第一次出现了“合并”,实际上就是旧教材中的“合并同类项”,但此时还没有学习“同类项”的概念,新教材把“同类项”的概念安排在八年级上册。
例3: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97页的小方框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教学用书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在指定的系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目前只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教师用书的这个解释既界定了系数范围,也符合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但这个界定是延袭旧教材的。在旧教材中先学习“因式分解”后学习“实数”,而在新教材中是先学习“实数(七年级下册)”后学习“因式分解”。
例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8页“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是对有理数运算的一种迁移运用。而这种题型在旧教材中没有,只有高年级数学竞赛中出现。
从例
2、例3来看,新教材明显存在缺陷,要求我们在使用时作适当的调整,进行灵活处理,以纠正第一种倾向。例1和例3则反映了新教材的一种弹性要求,以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这类问题往往在“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数学活动”等非正文中出现,为我们提供较高要求的信息,要善于发现与利用,从而纠正第二种倾向。
二、精心设计教案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保障
要想上好一堂课改课,必须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教案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保障。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没有按照课改要求备课,不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比较生硬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有两点:
⒈ 创设好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其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比较良好的情感体验。因而这样的背景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但是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具体素材,这样的问题背景还应该引发学生对某个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应该指向某个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因面这样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数学一致性。因此,现实性、趣味性和数学一致性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一般有以下途径:⑴根据教科书中原有情境的意义,选择一个类似的替代情境;⑵ 对教科书中的一些原有的问题加以挖掘加工;⑶ 对教科书中的多个问题情境进行必要的整合;⑷ 对现实生活的挖掘。
⒉ 设计好学法指导。由于受传统的影响,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注重教法选取而忽视了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恰恰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课程标准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之相适应的新教材更加具体地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材料,目的是要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并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教师不加强学法指导甚至包办代替,则与课改的初衷背道而驰。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社会调查和实践操作等等。同时注意所选学习方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实施课改一年多来,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就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谈点看法,供数学同行们参考。
初中数学阶段性总结
山河一中 赵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