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语文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所在单位:
一、问题的提出及重点难点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
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级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级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
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级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研究重点和突破的难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重难点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缩小学生学业水平和成绩的差距。,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类型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3.分析造成阅读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5.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xxx中学九年级八个班的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再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在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二)文献资料法
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三)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本年级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课题组成员内部广泛收集、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在各班原有教学设施和学生情况基础上,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初步构成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本年级实行课题的班级与不实行课题的班级进行对比。
2.按照研究方案建立起较科学的阅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系。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让实验老师上好实验课,并及时总结、反思。
4.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并写好学习笔记和反思。
5.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实验的成败与得失。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12月)
1.做好试验前与试验后的效果对比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档案。
七、预期成果
1.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2.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
3.课题研究报告。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
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八、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为仓头中学九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具体分工为:
xxx:负责课题过程中的课题管理,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xxx: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xxx: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xxx: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xxx:资料收集整理优秀课例选。
xxx:资料收集整理实验经验汇编。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刘如正:《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
2.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
三、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1.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2. 选定调查对象(学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
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②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③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
④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方法。
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第二、深入课堂,揣摩一线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之处与不尽合理的.细节,并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课堂实践,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同一篇目的课堂教学,总结成败得失。
第四、实施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学导入设计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第五、重新深入课堂,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其成败得失。
第六、以课后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认真阅读研究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性。
第二、阅读相关书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
第四、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世界中的语文因素,亲身体验通过学习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第五、创设合理问题情境,采用恰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六、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
1. 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出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课题导入。
2.及时进行“同课异构”的导入设计,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学中。
3. 对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总结。
4. 及时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5. 及时补充纠正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1.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过程做归纳总结。
2. 整理研究资料,系统归纳。
(2)20xx年03月,以结题报告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上的升华提炼而成的。是形象化的优美语言。教师运用这种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能够极大的唤醒学生的感情。采用以下的方法。
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 、提问问题导入法 、介绍作者导入法 、新旧联系导入法 、剖析标题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 、故事诱导导入法 、激情感染导入法 。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徐萍:全面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负责撰写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中期报告、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
袁宝玉: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组织策划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
李应斗:负责 提供后勤服务,组织和主持课题组集体研究活动。
蒋玉洁:负责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提问问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张美玲:负责介绍作者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剖析标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郁会涛:负责联系实际导入法、故事诱导导入法、激情感染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唐弟敏:负责提供理论资料,问卷调查,管理课题档案。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技术性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较系统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导入方法和模式。
2.成果呈现方式:研究中各负责人写出的相关论文、反思随笔、导入设计、案例等。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文言文,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记录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承这份遗产是继承整个民族文化的前提。中国的文字来源于古汉语,中国文化建构思想道德的大厦仍建立在古文字的基础上,学懂了古文将会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字,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将会欣赏古文化的经典美,将会了解前辈的主流意识。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之根。
但他又因离我们这个时代那么遥远又古奥难懂,使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学习就会有成效,所以要在教法上、引导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古文化的语言美、文采美、思想道德美······并将这些美传承、发扬,所以选择“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这一课题来探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研究本课题,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整套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中学生,其中的兴趣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摸索出一套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朗诵课堂提问促进兴趣结果,多媒体教学促进兴趣,利用工具书促进兴趣,“字字落实”促进兴趣,还有“整体把握”促进兴趣等。
指利用课外时间,在初中三个年级组织背诵课内外古诗文,让学生把常用实词及虚词补注结集成册等活动,通过此活动来促进学生兴趣。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5月—6月20),准备阶段。
申报立项。
完成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
设计研究方案和活动计划。
大致分为两步:课堂与课外(见下)。
第二阶段(6月21—11月30),实验阶段。
将每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课前利用工具书认真预习。
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运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以培养其学文言文的兴趣,具体做法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朗读古文、或分角色朗读、或分小组合作翻译、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利用早读多背名家名篇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外开展活动。a分年级进行课内外古诗文比赛(进班随意抽学生进行比赛)。b分年级进行课外古文阅读理解竞赛。c古诗文朗诵赛。d分年级整理常用实词虚词补注结集成册。
(进行以上活动时,做好活动记录、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12月1日——2月初)。
资料归纳、分析整理、完成总结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2,学生基本掌握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思,能辨别初中阶段常见文言句式,学生能欣赏文言文所呈现的古典文学的魅力。
3,学生能阅读并从整体上把握课外文言文的意思。
4,鼓励学优生尝试文言文的写作,并在校内进行展览。
教师方面
1,主件:结题报告。通过活动的实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此报告呈现。
2,附件: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心得体会、论文,以上各四篇。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4
课题批准文号:
课题类别:(绥化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一般课题学科类别: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丁xx
负责人所在单位: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师生文本对话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动态来促进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形式。在提升语文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育要面向未来,合作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深得民心,合乎民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
二、课题的界定
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探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师与生双边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堂管理与成绩评定等动态因素达到最佳状态、最佳效果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认识和理论上一次新的飞跃,对指导如何解决好我国目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顺利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
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倒置、教学方法简单,教师在新的改革面前无所适从,要理顺、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改革。
“操作策略”研究,就是从问题出发,从课堂教学着手,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确保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发展。
2、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改革。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指明了方向。“操作策略”的研究,就是为了把新课程理念变为教师教学
的导向与“工具”,为教师提供实践上的策略,使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3、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相依存、充满竞争的社会。要使我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大批的具有全局观念、战略眼光、有包容精神、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封闭的、“孤军作战”的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关心的是“自我”,忽视了他人的存在与作用。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才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操作策略”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方法、手段与途径,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既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又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不断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分析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课题提出的理论根据。
美国教育学理论家加齐(Gage.w.l.)指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这一过程包括:
1.教师的观察和认知过程。
2.教师的行为。
3.学生的观察和认知过程。
4.学生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被赋予同样的权重。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民主是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的外部条件,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民主素质的必然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可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从而促进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
课堂交流是学习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活动,学习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生生交流的水平和类型。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团结友好,可以产生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氛围。
六、课题研究内容
1、本课题是一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系统工程,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广度、深度、层次三点上去进行考虑,力求通过研究、构建一个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与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策略体系,其研究具体内容是:
⑴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
A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B促进形成良好的班内人际关系
C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
⑵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
A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B教师做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2、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成绩评定及奖励策略。
⑵小组学习合作时机策略。
⑶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技能培养策略。
七、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2、教育调查法:深入学习小组,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小组带动法:通过个别学习小组,再带动、感染其它小组的学生也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八、课题研究采取的技术手段
1、教育统计法:对调查、测验、问卷等研究工作所收集的数字资料加以整理计算检验。使之条理化、明晰化,便于分析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整理制表、制图使之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和应用。
九、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国内、国外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验及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相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本校教师的热情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十、课题研究的特色、创新之处
在本课题的研究未全面完成任务及未全面推广实施之时,继续对其进行应用性探索与研究,将有助于使其理论得以验证,使其操作得以更加完善、具体、实用。
本课题的研究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如何科学、客观地对学生个体、团体的学科成绩进行基础评定与奖励评定,尚未见到系统的阐述和验证。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应确定在此,期望通过实践,探索出针对这一重点的理论和实施策略。
十一、课题进展步骤及成果
课题进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1——20xx.3)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20xx.3——20xx.8)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xx.9——20xx.11)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论文:《建构语文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
3、班级小组分组名单及分工
4、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和案例
5、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听课记录)
十二、课题研究基础
1、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在以前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学校部分语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尝试,经过一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文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5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字词学习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语文字词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传授知识为重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探索和提高学生学习字词实效性的现代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手段,优化学习习惯,优化学习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建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评估标准,使评估从“重教”转向“重学”,力求实现评估手段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初中生学习语文对字词的需求量大,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课堂教学字词时间相对较少,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中考对字词的考察所占比重极小,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字词教学一带而过,故出现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轻视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对已掌握的字词记忆不牢固的现象。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四、课题研究主要目的
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巩固训练。教师还要随时抓住词语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同时,字词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检查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此次科研课题针对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字词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2. 研究字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
3. 研究字词学习的规律与基本策略。
在此基础上,自己利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特别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感性认识;还要勤于思考,勤于运用。
六、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实验假设
在语文字词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以期待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角度
1.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字词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
2.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迁移。
3.结合具体词语,在语言情境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
(三)研究目的
1.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词汇库。
2.能全面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运用。
3.能灵活应用掌握的字词、短语等进行语言交流。
(四)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取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网上查询、文献法、调查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总结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网收集信息、图书馆查资料、找学生座谈、上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讨论、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七、实验步骤及任务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6—2011.9)
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参与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1.10—.1)
1、各组员依照整体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并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开展研究。
2、课题组定期举行例会,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3、定期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的评比活动。
4、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存档等工作。
第三阶段(2013.2—2013.8)总结、推广课题成果。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由我承担课题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员的分工、落实,课题的具体操作、分析和总结;组内其他老师负责词汇研究的资料准备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由本人负责,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同时确立制度,制定课题管理程序,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 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实施方案;
积累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论文等成果,汇编成册;
承办一次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观摩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6
一、研究的问题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结合本校城乡结合部寄宿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拓展点)和有效的结合(拓展)方式与方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从而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而展开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1、“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研究
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在语文教学中,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是文章作者的写的逆想活动过程。因此,“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2、“挖掘读写结合点(拓展点)”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读写对应原则要求读写要有相应的结合点(拓展点)。所谓读写结合点(拓展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无论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在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都是学生模仿习作的范例。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的迁移、拓展。这样,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词组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关健问题。
3、“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有米难炊”的问题)
关于“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模式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形成一种“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4、“提高教师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求教师能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功能,将教材“一课两用”。因此,如何使课题组教师“形成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拓展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全寄宿制学校。本地学生大部分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无暇顾及小孩的教育而选择把孩子送进我校,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没兴趣、没信心。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另外,如何提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三、拟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主要采取以下步骤与措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
1)课题组成员由我校三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包括:
课题主持人:
课题成员:
2)研究对象包括三位老师所教班的学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
2、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归纳“阅读”与“写作”关系,为下阶段的实操打下理论基础。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二)实施阶段: 10月—9月
1、开题。
2、调查研究:设计相关调查表格,针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进行分析。
3、开展实验:实验老师根据结合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以所教文本为凭借设计并且实施各单元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案,使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在实践中,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的读写结合策略。这样,在解决学生习作文“无米之炊”与“有米难炊”难题的同时,又在写作构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使用教材的水平。
读写结合策略初步构建如下:解读目标,明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精读课文,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指导方法,掌握读写结合技巧——迁移拓展,运用读写结合方法——小结回馈,提升读写结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实践读写结合策略:
第一步,我们先明确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景物描写”;
第二步,我们精读这个单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与单元训练重点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图与春雨图时分别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虚实结合法、多感官描写法;《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盖下的山”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移步换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绘色法;《秋天》一文中,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动静结合法;在总结4篇文本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课文写结合点比较多,如果我们都跟学生练习的话,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还要精选出最适合的结合点。
第三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
第四步,通过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从句子、片断过渡到长文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迁移拓展。
第五步,对学生习作及时的回馈,在反复训练中提升其读写结合能力。
4、实验分析:分析实验作文的内容,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等,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在全校推广研究成果。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若干篇;
3、课题相关教学设计、案例、实录、片断等;
4、学生相关习作若干篇;
5、形成适合学校学情的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五、参考文献
[1] 《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 丁有宽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xx年8月
[2] 《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 汪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3] 《教育科学研究》 裴娣娜 李春山 孙鹏 科学出版社 9月
[4] 《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 20xx年8月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
[6] 《阅读学新论》曾祥芹语文出版社 20xx年
[7] 《当代美国教育》中国文献出版社 20xx年
[8]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董菊初语文出版社 1995年9月
[9] 《中文广泛阅读》香港教育署 19第1期
[10]《大语文教学法》姚竹青社会科学出版社 20xx年4月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农村初中作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科书进行教学,不能将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基础教育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农村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理所当然成为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很少有人提及,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方面,教材中一学期不到十次的习作训练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孩子们的题材缺乏新意、情趣和亲切感,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再加上教师们不善于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孩子们又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个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写起作文来自然笔头生涩,也就难怪产生惧怕心理了。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本课题研究人员是长期在一起共事的一线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中学高级的五人,具有中学一级的四人,均具有本科学历。
2、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笔记,为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资料准备方面,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购置必要的纸质图书、报刊资料以及其他电子文献资源,并通过实践活动、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收集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做到资料的准确、完整、丰富。
4、发挥科研小组的团队精神,明确分工,集思广益,充分运用观察、练习、问卷、调查、访谈、系统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工作。
5、经费保障方面,学校将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专项课题研究经费,用于资料添置、差旅、会议、文印等方面的支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内容及预期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作文教学就是需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捕捉周围生活点滴的作文资源,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生活像大海,随时腾起细浪。这些细浪就是一些小细节,乍一看,不那么惹眼,但是把握住了,引导孩子们及时进行习作训练,效果会出奇的好。作文教学资源一般都来自生活,首先是学校生活,师生们一起活动、一起上课,学生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互相交流着生活上的、学习上的种种见闻、体验和感受,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为作文训练提供了
大量的机会和内容;其次是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课堂,抓住其中的事件进行习作训练,天地更加广阔。只要老师留心,只要不怕麻烦,社会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是很多的;再次,要抓住家庭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作文训练,也是开发作文资源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从学校、社会、家庭三大领域中充实学生生活,引导他们认识生活,加深感受,达到“有感而发”。
3.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的目标是:
1、学生具备相当敏锐的捕获素材的'能力,能产生写作灵感,可写的东西源源不断,笔下的文字不再是老掉牙的东西,而是新鲜、活泼、有生命力,有创意的文章。
2、利用好实践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认真整理,形成多个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案例。
3、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和方法。
4、能够在本校推广并走出校门,为其他教师认可、接受并实践。
四、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想法由来已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尝试了去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无论在思想还是掌握第一手材料方面都做了自觉地积累,随时可以开展研究。
五、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
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收集、了解师生的需要,确实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作文资源)个案研究法(收集个案材料和经验,总结规律)经验总结法(总结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先进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分工情况
张祝军、周贤友负责课题的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总课题研究思路和框架的设计、子课题的确定、各类数据的整理分析、指导各子课题组的工作等。
屠玉卉、王静选负责子课题“学校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屠玉卉为本子课题组长。
卞维树、李本运负责子课题“社会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卞维树为本子课题组长。
周祥、赵德为负责子课题“家庭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周祥为本子课题组长。
徐淑明、张祝军负责学生《优秀习作集》的编辑、整理、出版。
2、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1月-XX年6月,主要开展三个子课题的现状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子课题的研究准备。
第二阶段:XX年7月-XX年7月,主要是三个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作文资源与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平时写作有机结合,检验作文教学和作文创作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XX年8月-XX年12月,主要进行各类资料的汇总整理、理论分析、观点论证,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提炼出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规律、方法,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案例,写出结题报告。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开题报告、三份调查报告、三个子课题总结报告、中期报告、
总课题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个案分析报告、学生《优秀习作集》。
八、本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祝军、屠玉卉 成员:周 祥、周贤友、徐淑明、王静选、赵德为、卞维树、李本运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因为条件的制约,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在农村中学较难以开展,通过查阅相关并经过一轮“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更激发了研究的兴趣。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在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综合性学习课的内容和形式,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式,测评综合性学习课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理论意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实践意义:活动课上,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将“课改”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综合学习之中,从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外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它们独特的国情之上,对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来说,可以借鉴的成分不多。国内这方面的内容刚起步,如《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蔡明著)、《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材使用策略》(颜国仁著)、《谈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徐丽艳著)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适合应用在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不太适合于农村学校,而且,这些研究针对的是课外或校外进行综合性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全方位整合性活动的探索少。本课题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综合性学习课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阶段: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阶段: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心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2、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3、结合自然科学和文化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等。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开始研究的方式:课例研究法;问题研究法。
2、收集资料的方式:数据法和问卷调查法。
3、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逻辑法。
4、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结题报告和相关论文、课件等。
七、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目标体系的确立、操作体系的实施、评价体系的应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二阶段:保持兴趣,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阶段:综合性语文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撰写阶段报告和结题论文、课件等。
九、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参加人员为本校初中语文组教师。
李秀坚-本课题负责人-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李清云-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陈志东-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谢玉进-中学一级教师
陈海水-中学一级教师
李水生-中学一级教师
康有志-中学一级教师
徐雅娇-中学一级教师
张素娟-中学二级教师
戴永杰-中学二级教师
洪秀霞-中学二级教师
张梅端-见习教师
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秀坚(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总体策划,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李清云、陈志东-辅助负责人进行策划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陈海水、谢玉进-负责选择课外读物;组织、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洪秀霞、张素娟-负责开展“结合家庭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徐雅娇-负责开展“结合学校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张梅端-负责开展“结合自然科学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戴永杰、李水生、康有志-负责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每一阶段所达到的目标。
十、经费估算及来源
经费估算:
1、外出培训学习(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等):6000元
2、资料书籍费、上网查资料的费用、文印资料费等:4000元。
3、成果汇编(成果鉴定费、印刷费等):4000元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1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农村初中作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科书进行教学,不能将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基础教育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农村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理所当然成为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很少有人提及,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方面,教材中一学期不到十次的习作训练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孩子们的题材缺乏新意、情趣和亲切感,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再加上教师们不善于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孩子们又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个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写起作文来自然笔头生涩,也就难怪产生惧怕心理了。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本课题研究人员是长期在一起共事的一线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中学高级的五人,具有中学一级的四人,均具有本科学历。
2、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笔记,为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资料准备方面,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购置必要的纸质图书、报刊资料以及其他电子文献资源,并通过实践活动、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收集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做到资料的准确、完整、丰富。
4、发挥科研小组的团队精神,明确分工,集思广益,充分运用观察、练习、问卷、调查、访谈、系统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工作。
5、经费保障方面,学校将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专项课题研究经费,用于资料添置、差旅、会议、文印等方面的支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内容及预期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作文教学就是需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捕捉周围生活点滴的作文资源,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生活像大海,随时腾起细浪。这些细浪就是一些小细节,乍一看,不那么惹眼,但是把握住了,引导孩子们及时进行习作训练,效果会出奇的好。作文教学资源一般都来自生活,首先是学校生活,师生们一起活动、一起上课,学生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互相交流着生活上的、学习上的种种见闻、体验和感受,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为作文训练提供了
大量的机会和内容;其次是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课堂,抓住其中的事件进行习作训练,天地更加广阔。只要老师留心,只要不怕麻烦,社会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是很多的;再次,要抓住家庭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作文训练,也是开发作文资源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从学校、社会、家庭三大领域中充实学生生活,引导他们认识生活,加深感受,达到“有感而发”。
3、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的目标是:
1、学生具备相当敏锐的捕获素材的能力,能产生写作灵感,可写的东西源源不断,笔下的文字不再是老掉牙的东西,而是新鲜、活泼、有生命力,有创意的文章。
2、利用好实践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认真整理,形成多个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案例。
3、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和方法。
4、能够在本校推广并走出校门,为其他教师认可、接受并实践。
四、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想法由来已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尝试了去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无论在思想还是掌握第一手材料方面都做了自觉地积累,随时可以开展研究。
五、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
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收集、了解师
生的需要,确实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作文资源)
个案研究法(收集个案材料和经验,总结规律)
经验总结法(总结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先进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分工情况
张祝军、周贤友负责课题的论证,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总课题研究思路和框架的设计、子课题的确定、各类数据的整理分析、指导各子课题组的工作等。
屠玉卉、王静选负责子课题“学校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屠玉卉为本子课题组长。
卞维树、李本运负责子课题“社会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卞维树为本子课题组长。
周祥、赵德为负责子课题“家庭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文献的搜集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论文的撰写。周祥为本子课题组长。
徐淑明、张祝军负责学生《优秀习作集》的编辑、整理、出版。
2、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1月—XX年6月,主要开展三个子课题的现状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子课题的研究准备。
第二阶段:XX年7月—XX年7月,主要是三个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作文资源与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平时写作有机结合,检验作文教学和作文创作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XX年8月—XX年12月,主要进行各类资料的汇总整理、理论分析、观点论证,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提炼出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规律、方法,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案例,写出结题报告。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开题报告、三份调查报告、三个子课题总结报告、中期报告、
总课题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个案分析报告、学生《优秀习作集》。
八、本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祝军、屠玉卉成员:周祥、周贤友、徐淑明、王静选、赵德为、卞维树、李本运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刘如正:《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
2.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
三、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1.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2. 选定调查对象(学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
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②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③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
④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方法。
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第二、深入课堂,揣摩一线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之处与不尽合理的细节,并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课堂实践,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同一篇目的课堂教学,总结成败得失。
第四、实施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学导入设计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第五、重新深入课堂,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其成败得失。
第六、以课后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认真阅读研究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性。
第二、阅读相关书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
第四、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世界中的语文因素,亲身体验通过学习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第五、创设合理问题情境,采用恰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六、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
1. 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出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课题导入。
2.及时进行“同课异构”的导入设计,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学中。
3. 对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总结。
4. 及时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5. 及时补充纠正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1.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过程做归纳总结。
2. 整理研究资料,系统归纳。
(2)20xx年03月,以结题报告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上的升华提炼而成的。是形象化的优美语言。教师运用这种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能够极大的唤醒学生的感情。采用以下的方法。
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 、提问问题导入法 、介绍作者导入法 、新旧联系导入法 、剖析标题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 、故事诱导导入法 、激情感染导入法 。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徐萍:全面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负责撰写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中期报告、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
袁宝玉: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组织策划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
李应斗:负责 提供后勤服务,组织和主持课题组集体研究活动。
蒋玉洁:负责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提问问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张美玲:负责介绍作者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剖析标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郁会涛:负责联系实际导入法、故事诱导导入法、激情感染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唐弟敏:负责提供理论资料,问卷调查,管理课题档案。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技术性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较系统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导入方法和模式。
2.成果呈现方式:研究中各负责人写出的相关论文、反思随笔、导入设计、案例等。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3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字词学习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语文字词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传授知识为重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探索和提高学生学习字词实效性的现代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手段,优化学习习惯,优化学习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建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评估标准,使评估从“重教”转向“重学”,力求实现评估手段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初中生学习语文对字词的需求量大,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课堂教学字词时间相对较少,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中考对字词的考察所占比重极小,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字词教学一带而过,故出现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轻视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对已掌握的字词记忆不牢固的现象。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四、课题研究主要目的
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巩固训练。教师还要随时抓住词语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同时,字词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检查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此次科研课题针对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字词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2. 研究字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
3. 研究字词学习的规律与基本策略。
在此基础上,自己利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特别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感性认识;还要勤于思考,勤于运用。
六、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实验假设
在语文字词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以期待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角度
1.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字词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
2.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迁移。
3.结合具体词语,在语言情境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
(三)研究目的
1.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词汇库。
2.能全面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运用。
3.能灵活应用掌握的字词、短语等进行语言交流。
(四)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取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网上查询、文献法、调查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总结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网收集信息、图书馆查资料、找学生座谈、上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讨论、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七、实验步骤及任务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6—20xx.9)
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参与课题培训。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xx.10—20xx.1)
1、各组员依照整体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并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开展研究。
2、课题组定期举行例会,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3、定期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的评比活动。
4、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存档等工作。
第三阶段(20xx.2—20xx.8)总结、推广课题成果。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由我承担课题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员的分工、落实,课题的具体操作、分析和总结;组内其他老师负责词汇研究的资料准备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由本人负责,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同时确立制度,制定课题管理程序,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 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实施方案;
积累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论文等成果,汇编成册;
承办一次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观摩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4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语文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所在单位:
一、问题的提出及重点难点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
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级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级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
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级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研究重点和突破的难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重难点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缩小学生学业水平和成绩的差距。,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类型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3.分析造成阅读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5.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xxx中学九年级八个班的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再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在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二)文献资料法
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三)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本年级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课题组成员内部广泛收集、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在各班原有教学设施和学生情况基础上,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初步构成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本年级实行课题的班级与不实行课题的班级进行对比。
2.按照研究方案建立起较科学的阅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系。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让实验老师上好实验课,并及时总结、反思。
4.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并写好学习笔记和反思。
5.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实验的成败与得失。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12月)
1.做好试验前与试验后的效果对比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档案。
七、预期成果
1.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2.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
3.课题研究报告。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
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八、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为仓头中学九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具体分工为:
xxx:负责课题过程中的课题管理,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xxx: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xxx: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xxx: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xxx:资料收集整理优秀课例选。
xxx:资料收集整理实验经验汇编。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5
一、研究的问题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属于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结合本校城乡结合部寄宿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立脚点在阅读教学,着眼点在习作训练,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拓展点)和有效的结合(拓展)方式与方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从而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而展开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1、“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研究
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在语文教学中,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是文章作者的写的逆想活动过程。因此,“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2、“挖掘读写结合点(拓展点)”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读写对应原则要求读写要有相应的结合点(拓展点)。所谓读写结合点(拓展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无论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在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都是学生模仿习作的范例。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挖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的迁移、拓展。这样,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词组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关健问题。
3、“形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即解决学生作文“有米难炊”的问题)
关于“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模式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形成一种“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4、“提高教师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求教师能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功能,将教材“一课两用”。因此,如何使课题组教师“形成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拓展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全寄宿制学校。本地学生大部分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无暇顾及小孩的教育而选择把孩子送进我校,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没兴趣、没信心。教师虽煞费苦心地指导作文、批改作文,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另外,如何提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三、拟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主要采取以下步骤与措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
1)课题组成员由我校三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包括:
课题主持人:
课题成员:
2)研究对象包括三位老师所教班的学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级的语文教材。
2、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归纳“阅读”与“写作”关系,为下阶段的实操打下理论基础。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二)实施阶段: 10月—9月
1、开题。
2、调查研究:设计相关调查表格,针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进行分析。
3、开展实验:实验老师根据结合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以所教文本为凭借设计并且实施各单元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案,使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在实践中,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的读写结合策略。这样,在解决学生习作文“无米之炊”与“有米难炊”难题的同时,又在写作构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使用教材的水平。
读写结合策略初步构建如下:解读目标,明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精读课文,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指导方法,掌握读写结合技巧——迁移拓展,运用读写结合方法——小结回馈,提升读写结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实践读写结合策略:
第一步,我们先明确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景物描写”;
第二步,我们精读这个单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与单元训练重点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图与春雨图时分别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虚实结合法、多感官描写法;《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盖下的山”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移步换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绘色法;《秋天》一文中,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动静结合法;在总结4篇文本时训练学生写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课文写结合点比较多,如果我们都跟学生练习的话,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还要精选出最适合的结合点。
第三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
第四步,通过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从句子、片断过渡到长文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迁移拓展。
第五步,对学生习作及时的回馈,在反复训练中提升其读写结合能力。
4、实验分析:分析实验作文的内容,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等,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在全校推广研究成果。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若干篇;
3、课题相关教学设计、案例、实录、片断等;
4、学生相关习作若干篇;
5、形成适合学校学情的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五、参考文献
[1] 《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 丁有宽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xx年8月
[2] 《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 汪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3] 《教育科学研究》 裴娣娜 李春山 孙鹏 科学出版社 9月
[4] 《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 20xx年8月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
[6] 《阅读学新论》曾祥芹语文出版社 20xx年
[7] 《当代美国教育》中国文献出版社 20xx年
[8]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董菊初语文出版社 1995年9月
[9] 《中文广泛阅读》香港教育署 19第1期
[10]《大语文教学法》姚竹青社会科学出版社 20xx年4月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6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因为条件的制约,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在农村中学较难以开展,通过查阅相关并经过一轮“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更激发了研究的兴趣。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在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综合性学习课的内容和形式,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式,测评综合性学习课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理论意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实践意义:活动课上,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将“课改”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综合学习之中,从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外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它们独特的国情之上,对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来说,可以借鉴的成分不多。国内这方面的内容刚起步,如《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蔡明著)、《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材使用策略》(颜国仁著)、《谈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徐丽艳著)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适合应用在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不太适合于农村学校,而且,这些研究针对的是课外或校外进行综合性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全方位整合性活动的探索少。本课题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综合性学习课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阶段: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阶段: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心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2、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3、结合自然科学和文化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等。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开始研究的方式:课例研究法;问题研究法。
2、收集资料的方式:数据法和问卷调查法。
3、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逻辑法。
4、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结题报告和相关论文、课件等。
七、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目标体系的确立、操作体系的实施、评价体系的应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二阶段:保持兴趣,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阶段:综合性语文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撰写阶段报告和结题论文、课件等。
九、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参加人员为本校初中语文组教师。
李秀坚-本课题负责人-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李清云-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陈志东-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谢玉进-中学一级教师
陈海水-中学一级教师
李水生-中学一级教师
康有志-中学一级教师
徐雅娇-中学一级教师
张素娟-中学二级教师
戴永杰-中学二级教师
洪秀霞-中学二级教师
张梅端-见习教师
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秀坚(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总体策划,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李清云、陈志东-辅助负责人进行策划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陈海水、谢玉进-负责选择课外读物;组织、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洪秀霞、张素娟-负责开展“结合家庭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徐雅娇-负责开展“结合学校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张梅端-负责开展“结合自然科学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戴永杰、李水生、康有志-负责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每一阶段所达到的目标。
十、经费估算及来源
经费估算:
1、外出培训学习(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等):6000元
2、资料书籍费、上网查资料的费用、文印资料费等:4000元。
3、成果汇编(成果鉴定费、印刷费等):4000元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7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文言文,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记录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承这份遗产是继承整个民族文化的前提。中国的文字来源于古汉语,中国文化建构思想道德的大厦仍建立在古文字的基础上,学懂了古文将会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字,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将会欣赏古文化的经典美,将会了解前辈的主流意识。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之根。
但他又因离我们这个时代那么遥远又古奥难懂,使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学习就会有成效,所以要在教法上、引导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古文化的语言美、文采美、思想道德美······并将这些美传承、发扬,所以选择“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这一课题来探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研究本课题,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整套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中学生,其中的兴趣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摸索出一套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朗诵课堂提问促进兴趣结果,多媒体教学促进兴趣,利用工具书促进兴趣,“字字落实”促进兴趣,还有“整体把握”促进兴趣等。
指利用课外时间,在初中三个年级组织背诵课内外古诗文,让学生把常用实词及虚词补注结集成册等活动,通过此活动来促进学生兴趣。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5月—6月20),准备阶段。
申报立项。
完成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
设计研究方案和活动计划。
大致分为两步:课堂与课外(见下)。
第二阶段(6月21—11月30),实验阶段。
将每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课前利用工具书认真预习。
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运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以培养其学文言文的兴趣,具体做法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朗读古文、或分角色朗读、或分小组合作翻译、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利用早读多背名家名篇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外开展活动。a分年级进行课内外古诗文比赛(进班随意抽学生进行比赛)。b分年级进行课外古文阅读理解竞赛。c古诗文朗诵赛。d分年级整理常用实词虚词补注结集成册。
(进行以上活动时,做好活动记录、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12月1日——2月初)。
资料归纳、分析整理、完成总结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2,学生基本掌握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思,能辨别初中阶段常见文言句式,学生能欣赏文言文所呈现的古典文学的魅力。
3,学生能阅读并从整体上把握课外文言文的意思。
4,鼓励学优生尝试文言文的写作,并在校内进行展览。
教师方面
1,主件:结题报告。通过活动的实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此报告呈现。
2,附件: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心得体会、论文,以上各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