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报告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近年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成绩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一控双达标”任务,并于2000年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三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两地一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热带海滨旅游胜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发展战略,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围绕“十五”计划,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科教兴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主动应对加入WTO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市2002年实现GDp162.7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近三年来经济分别持续增长率为9.3%、9.8%、11%;人均GDp(万元)分别为2.39、2.48、2.62。
在经济持续、健康和平稳发展的同时,我市的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近三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计划指标之内;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100占全年天数的比率分别为92.9%、100%、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7.5、56.7、56.3 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68.2、68.3、68.1 dB(A)。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步入了“双赢”的轨道,进一步巩固了我市“一控双达标”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
XX市自创模以来经济逐渐上去了,社会逐渐进步了,环境逐渐优美了,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创模精神的滋润和引导。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始终认为,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仅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起点,巩固、扩大和深化环模成果还要做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还要走相当艰巨的路程。
一、珍惜环模殊荣 明确奋斗目标
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市提前实现“两个翻番、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是做大做强做精做美XX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同志经常讲:“环境就是生产力、生命力、国际竞争力”。那么,创模就是最有利于实现发展生产力,增强生命力,提高竞争力的过程和途径。这也是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创模实践中的深切体会:环保模范城这一荣誉的含金量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创模过程是推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我市十分珍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殊荣。正因为这一殊荣,一直激励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XX做大做强做精做美而努力奋斗;一直激发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XX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人居环境而奋力创造;一直鼓舞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打造XX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而拼力开拓。
环境优势是XX的最大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以环境立市”,作出“把XX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的战略决策。在今年市委第10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绿色国际性城市”的建设目标,强调“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切有碍于环境的东西都必须为环境让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市委市政府为实现“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绿色国际性城市”的建设目标,今年已两次组织国内外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对新XX今后的总体发展规划进行设计,已完成XX城市总体概念规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有关环境方面的规划原则是:坚持新城区建设用“加法”,旧城区用“减法”,不论新老城区都最大限度地扩大公共绿地,到2007年全市绿化面积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进一步突出热带风光、滨海特色的城市风貌,形成城在绿中,城在花中,城在水中的独特优势,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的品位和价值,把XX建设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热带花园城市。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创模意识
切实做好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工作,加强领导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多次召开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听取环保局汇报环保工作、研究环保问题、落实环保计划、做出环保决策。市委市政府在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的基础上,周密组织安排,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先后部署了我市“中心城区街边店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金贸区环境综合整治”、“白色污染专项整治”、“淘汰氟里昂专项整治”、“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十几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四月份再次部署了全市范围的“八查十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巩固、扩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加强领导,周密计划,确保创模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组对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双达标工作验收后,我市对国家考核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极为重视,2000年1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订了《XX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双达标整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各职能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进一步巩固双达标成果、按时完成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环保部门的现代化建设、加速生态建设等具体的整改目标。
2002年和2003年,为迎接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进行环保模范城复核,我市每年都制订了《XX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任主任。为配合做好迎检工作,各区政府和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责任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工作小组。
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完善的工作机构,为迎检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在周密计划、明确任务的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证了迎检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大环保宣传,强化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
广大市民是我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基础力量,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有赖于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长期以来,我市把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作为加快椰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紧扣巩固、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热点、难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宣传优势,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动全市人民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到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的工作中去;积极推进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共建立环境教育基地2处,推荐设立省级绿色学校3所;引导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鼓励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让企业由被动接受监管变成主动参与。目前我市已有海南亚洲太平洋酿酒有限公司、金盘特种变压器厂等六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群众对市政府环保工作重视和城市环境状况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
2000年先后开展了“保护臭氧层”、“治理白色污染”等宣传活动,在万绿园环保宣传橱窗开展“保护臭氧层”等环保宣传8期;在《海南日报》、《XX晚报》上开辟了“治理白色污染专栏”;组织“6.5”环境日纪念活动,与市青少年宫共同举办了环保长卷绘画活动,并在DC城举办了“2000年环保千年——行动起来吧!”专场文艺演出。
2001年分别在龙华小学、海瑞学园、旅游学校等22所中小学校开展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先后在九中门口、乐普生商场前、XX人民广场、万绿园等地,举办“环境警示教育展览”,内容有氟里昂制冷剂污染、汽车尾车污染、白色污染等。为纪念6·5世界环境日,6月3日在明珠广场前联合举办了以“世间万物、生命之网”为主题的少儿现场长卷绘画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此外,6月5日还对24名热心环保的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
2002年7月份起,为配合我市开展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宣传部组织各新闻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栏目,策划了一系列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报道,XX晚报、XX广播电视台以及驻市的多家媒体先后新开辟了《洁净XX、爱我家园》、《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建设新XX、迎接十六大》等多个专栏进行报道,共发表报纸专版3个、照片18幅、文字稿件245篇;广播电视新闻192篇次,制作两期专题节目。同时,各区、各部门组织人员在解放路、明珠广场、生生百货广场等举办咨询宣传日活动,在街道设点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10月11日,XX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举办了XX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法规知识电视竞赛,参赛的单位有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文体局、市交通局和三个区政府代表队。通过这次电视竞赛,对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治理噪声污染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2003年初,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印制了10万多份市区禁鸣喇叭的标志牌分发到全市车主,对我市禁止机动车乱鸣喇叭工作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三、完善环保硬件,巩固创模成果
我市在财政本不宽裕情况下仍然投资近25亿元用于环境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渡江防洪堤、海甸溪防潮堤等防洪防潮工程;建成宏伟壮丽的世纪大桥、滨海立交桥、西海岸带状公园等骨干项目。特别是加快了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工程和颜春岭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等环保硬件工程步伐,加紧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加大环保管理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我市的创模成果。据统计,我市三年来在环境建设方面投入资金(亿元)分别为:2.63、2.82、2.62,环保投资指数(%)分别为:2.08、2.0、1.61。
(一)实施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工程。我市在1999年底提前一年实现“一控双达标”时,白沙门城市污水处理厂刚刚竣工投入运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达52%,为充分发挥日处理3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转功能,几年来累计投入污水管网建设近2.5亿元,三年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了66.86%、75.75%、81.66%,对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消除近岸海域污染,改善地表水质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实施颜春岭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总投资1.3亿元的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并于2001年投入使用,使XX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为了满足我市逐年递增的日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我市抓紧了占地208亩的二期工程和垃圾废液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基本完成第二填埋区的建设,垃圾废液处理设施已经完成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现正在抓紧设备调试,近期投入使用。垃圾废液处理设施的建成使用将有效防止了垃圾废液污染周边环境和污染纠纷、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清洁能源工程。我市在近几年累计投入4.5亿元建设燃气管道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近2亿元将东方、福山两地的天然气输入XX。目前,全市二次能源(电力和石油)已占总能源的95%以上,三年来城市气化率分别为99.90%、98.50%和98.00%。该工程的实施,对我市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实施对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工程,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加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三年来,我市投入了1200多万元用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二级监测站建设、环境监察规范化建设、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大大增强了环保部门的技术支持能力。
四、加强环境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2002年,XX市有工业污染源企业39家,其中废水污染源39家,废气污染源27家。近年来,我市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完善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环境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清洁能源政策,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审批制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三年来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计划指标之内;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100占全年天数的比率分别为92.9%、100%、100%,进一步巩固了我市“一控双达标”成果。
(一)加强环境污染的源头管理。
1、开展环保立法工作。我市近年来发布实施了《XX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XX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XX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XX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办法》、《XX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多个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为我市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严格执行清洁能源政策。限制中心城区企业燃煤;新建项目能源使用燃油或燃气;对老企业燃煤锅炉分批进行燃油改造,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XX欧化印染有限公司、亚太啤酒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目前我市对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和建加气站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3、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在项目环保审批中,我市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作打下了基础。近三年来,我市大中型建设项目尤其是环境敏感点(XX湾西海岸岸线保护区范围内)上马的重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小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90%。
4、实施地表水整治计划。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区的地表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市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一流生态环境、一流人居环境、一流创业环境”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市长陈成、副市长王路等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经充分研究,市政府决定开展市区地表水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并出台了“XX市整治地表水实施方案”,其整治目标是:完善市区管网建设,彻底实现雨污、清污分流;市区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深海排放;市区景观水体满足五类水体水质要求,水中生态得到恢复;近岸海域污染带消除,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该整治计划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
5、划定XX市秸杆禁烧区。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而且对交通安全等造成重大影响。因此,2003年我市根据本地实际并依据相关规范划定了秸秆禁烧区,进一步加强对秸秆的禁烧工作。根据划定结果,我市有机场秸秆禁烧区1个、铁路秸秆禁烧区2个、高速公路秸秆禁烧区2个、国道秸秆禁烧区3个、省道秸秆禁烧区2个。
6、筹划建设XX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随着XX市燃气管道覆盖率的进一步扩大和南海石油气管道铺设到XX,建设XX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年我市正在积极筹划建设XX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对保护好我市的大气环境,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环境污染日常管理。
我市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加大信访投诉的查处力度,继续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进一步确保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1、继续加大对污染源的管理力度,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对污染治理设施现场监理率达100%;近年来对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欧化印染有限公司的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行为进行处罚,共罚款5万元;共完成对7家单位污水处理设施的治理,其中,椰树集团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两套日处理均为7000吨治理设施,海南欧化印染厂投资300多万元扩建二期工程,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800T/d增加到现在的2000T/d。对5家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废气污染物(SO2)不稳定达标排放的兴业聚酯公司、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欧化印染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
2、继续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2000年以来,我市关停废气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XX市海波纸品联合公司一吨锅炉生产点,依据国家有关资源政策关停XX闽隆制砖有限公司和海达砖厂等2家红砖制砖厂;XX市橡胶五厂和XX市化工二厂等两家工厂破产,XX海华轮胎有限公司等10家工厂因为整治无望而停产。
3、加强对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的管理。XX市烟尘控制区面积33.64 KM2,覆盖率达100%。共对5家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废气污染物(SO2)不稳定达标排放的兴业聚酯公司、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欧化印染有限公司、海南望海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XX市二类噪声达标区面积20.99KM2,覆盖率达62.4%。完成对12家噪声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治理,总投资240多万元;共完成建筑工地排污申报200多家,并核发施工作业时间许可证。
4、加大信访投诉的查处力度。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市在日常环境管理中加大执法力度,保持环保热线电话畅通,积极做好环境污染信访投诉的查处反馈工作。2000年共接到市民的环境污染投诉876件,查处847件,查处率96.7%;2001年共接到投诉案件1527件(其中噪声1007件,大气类495件,水污染类14件,固体废弃物类5件,其它6件),查处1473件,查处率96.46%;2002年共接到投诉案件1624件(其中噪声类1084件,大气类517件,水污染类18件,固体废弃物3件,其它2件),查处1513件,查处率达93.2%。
5、加强排放口规范化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完成建设67家,其中废水排放口67家,废气排放口8家。海南海虹化纤工业有限公司、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椰树集团、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工业企业已完成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
(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政府部署,结合我市“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实际,我市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以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为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根据省政府的安排,我市于2000年12月份组织双达标零点行动,重点检查省、市重点排污单位、不稳定达标排污单位和限期治理、整改单位;2001年6月份开展的XX市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检查违反“三同时”企业、不稳定达标排放企业;为贯彻落实2002年5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全国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我市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专项检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当作我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进一步巩固“一控双达标”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加快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开展一年一度的全国环保世纪行活动中,也把对“一控双达标”的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又开展“综合治理不法排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检查行动,加强了执法力度,确保老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扩大了环保宣传面,促进了企业治污、控污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巩固我市 “一控双达标”的成果。
五、综合整治环境,扩大创模成果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既是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果说XX比过去变得洁美了,宁静了,舒适了,其主要原因是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线。上一任市委书记蔡长松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机动车废气、噪声污染宣战,组织长达三年之久的“交通污染专项整治”。新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环境噪声宣战,组织开展了“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两任市委书记抓的第一件事都是环境污染整治问题,绝非巧合,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的共鸣和反应。因此,针对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年年组织开展各种类型、不同层面的专项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城市的品位,扩大了我市创模成果。
(一)实施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美舍河是横贯我市南北的重要河流,河床被占,污染严重。该工程不仅要解决防洪排涝问题,而且要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同时还要营造带状公园的城市景观。目前XX段5.7公里已全部竣工,拓宽了河道水面,截流了两岸污水,清除了河床淤泥,铺设了两岸步道,绿化了沿河两岸,填补了沿河区域没有公园的缺陷,已成为沿河两岸市民漫步休闲的好去处。该工程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同时,美舍河琼山段整治工程已完成70%。
(二)西海岸整治工程。根据“两地一中心”发展战略要求,为加快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针对西海岸的自然资源条件,注重挖掘自然资源优势,争取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环境优势,经济优势,创造出富有XX特色的旅游品牌。自建成1250亩的“万绿园”之后,2001年4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治和建造“西海岸带状公园”的决定,该公园占地1600亩,共投入7000多万元,拆迁违章建筑,并修建了长10公里的观海人行步道、铺设人行道彩砖5.4万平方米、安装步行道灯近千杆、彩灯射灯700盏,种植椰子树等多种树木2万多株,花草覆盖整个海岸线,绿地面积达100公顷,绿化率达86%。在沿线上塑造不同风格的10个景点,把观海长廊园林灯连成一片,达到了“把海露出来,把路连起来,把地绿起来,把灯亮起来,把景美起来”的建设目标。通过环境整治,将西海岸建成XX旅游黄金海岸和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景点。
(三)实施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01年,市委市政府按照“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原则,实施海府路、海秀东路、人民公园、东西湖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依法改造拆迁,完善功能设施,高标准铺设路面。在整治工作中,我市结合旧城区改造和对建筑密度过大的新区进行调整性拆除,将拆除的地面做绿地,仅在中心城区内就新建了街边绿地、街头公园48块,植树18万株,种植花灌木近100万株,地被植物40万平方米,摆放鲜花35万盒,新增绿地面积300多公顷。
(四)中心城区街边店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2001年8月起,市政府部署了为期三个多月的“中心城区街边店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市环保局、振东区、新华区、秀英区、城管交警支队、工商局、交通局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办公室等单位按照“以分为主,合分结合,小联合为主,大联合为辅”的工作原则,扎扎实实际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经过整治,街边路边烧烤明显减少;露天卡拉OK娱乐场所噪声扰民的群众投诉明显减少,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的环保意识。
(五)实施“两湖两沟”净化水体工程。我市2002年对“两湖两沟”进行了第二次清淤,并完善了湖周沟岸的彻底截流,今年又配套了清水补充系统,使“两湖两沟”的水质达景观水体要求。岸边垂柳,景映湖中,地绿水秀的意境代替了昔日的“臭水沟”。
(六)交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意识到,日益突出的交通污染问题将是我市一系列创先工作中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1997年7月起,市委、市政府开展了XX市交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该项工作得到了历届市委书记的大力支持。经过全市各单位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使交通污染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喇叭满街叫的状况已不再出现,市区内柴油车冒黑烟现象基本刹住,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下降了两个分贝左右。目前,整治工作仍在进行中。
我市2000年起,市交警支队共出动警力约5000人次,查扣机动车乱鸣喇叭、整车噪声超标违章共1264起,罚款67600元,年检中治理喇叭超标的汽车932辆,摩托车1432辆;牵头联合XX警备区、武警警务处、市公安局纪检、卫生局等单位,设卡查扣特种车辆181辆次、查处不按规定使用警报器的特种车辆45辆,收缴非法安装的警报器、标志灯具17副,有效地控制了机动车乱鸣喇叭和特种车乱鸣警报器的现象。
我市加快了机动车辆更新步伐。XX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报废汽车回收有关事项的通知》(海府办[2002]85号),进一步规范了我市汽车报废回收工作。三年来,交警部门按规定报废汽车1100辆、摩托车1万多辆。交通部门共报废出租车2238辆,更新出租车约1594辆,更新的出租车排量基本在1.3升以上,带电喷技术,属环保型出租车。报废公交车辆443辆,新购进中巴车120辆并已投入运营。另外,在发展公共交通规划方面,我市让中巴车逐渐退出中心城区,发展排放达欧Ⅰ号标准的空调大巴。
为保障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XX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摩托车管理的通告》(海府[2002]59号),具体措施是:停止办理琼A 牌摩托车注册登记与迁入手续;实行中心市区摩托车限行管理;实行摩托车限期、限里程报废制度;严禁报废摩托车继续使用和上路行驶。据统计,XX市达到报废条件的摩托车共28278辆。
(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2002年7月份起,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把XX“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的战略决策,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亲自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要求思想认识统一到位,目标责任到位、行动措施到位、通力协助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整治期间共检查建筑工地182个,责令补办手续的46个,缴纳噪声排污费21万元,罚款5.7万元;查扣机动车乱鸣喇叭、整车噪声超标违章共1264起;取缔了23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露天卡拉OK、影视放映场所,关闭了3家扰民的溜冰场,并对4家歌舞厅下达停业整改通知。经过整治,市民对噪声污染投诉案件大幅减少;机动车乱鸣喇叭现象明显好转;建筑工地基本上能在规定时间内施工作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八)开展对XX环境的“八查十治”工作
从今年四月份至今,市委市政府再次组织开展了“八查十治”环境综合整治,其整治的范围、内容、规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各区政府和市职能部门与市委市政府签定责任状,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将此项整治活动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整治到位。“八查十治”的具体内容是:一查思想观念,提高重视环境的思想认识;二查城市建设质量和密度,重点保护海边、江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三查乱采砂石等十乱现象、采取治理措施;四查重点部位、坚持排除一切影响环境建设的行为和思想认识;五查乱埋乱葬现象;六查违章建筑,特别是沿海、沿江、沿路的违章建筑,坚决清除;七查脏乱差部位,清理垃圾村,努力消灭卫生死角;八查影响景观的破乱建筑群落,查实一处拆除一处。一治乱采砂,二治乱采石,三治乱取土,四治乱砍树,五治乱倒垃圾,六治乱摆摊点,七治乱搭建,八治乱占滩填海,九治乱埋葬,十治乱排污。据统计,四个区拆除盲流村、养猪村、垃圾村79个,拆除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500多处,清理垃圾4000多吨;有关部门又对29家采石场发出停产整顿通知书,取缔2家采石场,取缔17家非法采砂场,对52家粘土砖厂已发停业整改通知书,查处向海滩倾倒垃圾车辆2 部,发动11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全市清理乱张贴广告和白色污染宣传活动。目前,“乱采滥挖、“乱砍滥伐”、“乱捕滥杀”、“乱搭滥建”、“乱填滥占”、“乱丢滥倒”、“乱涂滥贴”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我市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还开展了一系列长期性的整治工作,如“白色污染整治”和“淘汰氟里昂”等工作,我们更侧重于加大宣传,从观念上引导广大市民“告别陋习、珍爱健康、保护家园”,使他们积极参与,自觉遵守。
六、发扬创模精神,打造生态城市
海南是国家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我市力争用20年时间建成生态市。因此,在创建生态市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其创建的指导原则、基本框架、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创模的基本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生态市是创模的继续,创模的提高和发展是建成生态市的必由之路。自我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之日起,市委市政府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拓宽创模工作的新思路。
(一)确立“两地一中心”的发展战略。环保模范城的精华在于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从生存空间、发展战略上把握和调整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良好的生态循环。市委市政府从XX生态环境资源的实际出发,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绿色发展战略。
1、调整产业结构。市委市政府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巩固提高了第一产业,加速发展了第二产业,优化拓展了第三产业。至2002年,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高科技园区和新兴工业区建设步伐加快,海汽、海宇、兴业聚酯等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海富制药、清华显示器等一批新的工业项目发展势头强劲,工业总体素质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1%,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旅游精品不断涌现,“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XX旅游圈”初具规模,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构架初步形成。仓储、配送、连锁、专卖等现代物流业方兴未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明显加快。特色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
2、调整工业布局。合理的工业布局对我市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利用生产要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多年来XX市规划开发了金盘、港澳、永桂等一批新的工业开发区,以开发区为依托,建立重点工业生产基地,如金盘工业区和永桂工业区;在港澳工业区建立纺织纤维工业基地;在保税区和高薪区建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立医药工业生产基地,打造XX“药谷”;在城西建立饮料食品工业基地等。目前,以南海大道为轴线,以XX保税区、金盘工业区和高新科技园区、港澳工业区、永桂工业区等为轴带的“XX工业走廊”已初步形成。另外,我市把位于中心城区的老工业污染源几乎都已搬迁进工业区,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
据统计,XX市三次产业由1997年的10.7:27.9:61.4调整为2002年的11.2:30.9:57.9;近三年来的单位GDp能耗(吨/万元)分别为:1.09、1.12、0.99,单位GDp水耗(吨/万元)分别为:87、59、49,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使我市开始走出一条新兴工业增产不增污,繁荣经济贸易增效不增污,发展旅游增景不增污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二)组织编制XX市的规划工作
1、加快完成新XX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根据建设新XX的要求,以“大琼北现代化工业城市、环北部湾交通、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具有热带风光、滨海特色、旅游休闲居住环境的现代化国际性绿色生态大都市”的城市功能定位,按“规划一条江”(即充分利用南渡江河入XX水系建设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区)、“建美两条线”(即把西海岸建成低密度、高标准、生态化的热带滨海特色景观大道和把东海岸建设成具有海文化内涵的生态艺术文化长廊)和“优化三大区域”(调整、改造海府区域、江东区域、长流秀英组团),以国兴大道新区为中心,优化城市结构,提升环境质量,发挥XX环境优势,以打造适宜旅游、度假、居住、商务、会议的热带花园城市为主题,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好2308平方公里大XX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今年6月中旬,我市已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对XX概念规划进行评审和完善,同时,以委托五个设计机构进行规划大纲编制。9月,以周干峙、何镜堂、王颖院士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五家参与竟标设计单位的成果进行了认真审评,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为蓝本,综合五家设计方案,编制成《XX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设计方案,预计《XX城市总体规划》将于明年3月份完成编制,将为XX城市新一轮的建设提供依据和有利保障。
2、采取国际招标形式,高标准完成城市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景观部位的城市设计工作。10月底和11月初,将举办“XX外滩”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和XX市西海岸景观规划设计国际招标,东海岸和南渡江东岸规划设计也将进行国际招标。并着手对迎宾大道、海秀西路、丘海大道、秀英大道等城市街景进行规划设计及对红树林、火山口等景区进行规划设计。
3、组织编制《XX生态市建设规划》。我市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的《XX生态市建设规划》已通过有关专家评审。鉴于XX行政区划调整,我市正着手编制新XX生态市建设规划,力求规划近期目标达到:(1)生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2)绿化覆盖率全国领先水平;(3)生活垃圾及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全国领先;(4)环境质量保护全国一流;(5)居民生活质量达全国先进水平;(6)人居环境达全国一流。与此同时,我市还组织市规划、水务、城建部门联合制定“全市水系改造规划”。目前市政府已出台“XX市整治地表水实施方案”,注重解决市区内无水源补给的地表水体的净化美化问题,使死水变活水,污水变秀水。
(三)加快城市绿化美化步伐。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走以城市园林绿化,营造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之路。近年来,我市按照绿色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新XX自然条件优势和特色,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重新构思XX市绿化新格局,努力使XX成为“ 城在绿中,城在花中,城在水中”。我市三年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41.83%、43.31%、43.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m2/人,并于2002年三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
1、扎实打造园林绿化精品工程。西海岸带状公园是自占地1250亩的万绿园公园建成后,我市精心打造的又一旅游精品。该公园占地1600亩,绿化面积100公顷,绿化率达86%。美舍河带状公园XX段已经完成绿化建设375亩,把沿河两岸装扮成了一条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优雅的绿色长廊。规划占地3000亩的世纪公园也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已经完成建设近500亩。近年来,XX市还陆续建成了金牛岭公园、热带海洋公园、西秀海滩公园等一大批绿地公园,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2、大力提高中心城区的绿化率。XX市舍得土地搞绿化,市委市政府坚持拿出黄金地段用于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的口号,结合城市建设,采取拆房建绿、征地增绿、租地添绿、拆墙透绿、向立体要绿等多种途径,增加城市绿量。近年来新建了华海广场、金马广场等一批绿色休闲广场,仅去年在旧城区内就新添绿地60多公顷。
3、加快道路绿化步伐。我市在道路绿化过程中,充分体现热带特色,重点突出园林景观,努力做到“一路一主要景观树种、”“一路一主要花卉色彩”、“一路一特色园林景观”。今年8月起我市又启动南海大道、滨海西路、东线高速公路、海榆中线、琼文高速公路等五大道路出口和“三边”(海边、城边、路边)造林绿化工程。五大出口生态体系主要以营造乔灌草相结合,多树种混植的复层林为主,总造林面积将达10万亩,形成五大“绿色长廊”环绕XX,展示“城在绿中”的生态环境。
(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市委市政府一贯把水源地保护放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它当作制约城市发展要素的战略任务来抓。创模时我们建立了永庄水库、金牛岭地下水源保护区,近两年来,我们又建立了沙坡水库保护区,目前又正在开展南渡江龙塘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建设工作。该水源是XX目前和今后的主要生产生活供水水源地,我们将严格按照建立保护区的规范要求,彻底解决保护区周边污染问题,并在水源地取水点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保证取水安全。
(五)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从2000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四套班子领导的乡村工作联系点作为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试点单位,力求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目前已从原来35个试点乡村扩大到85个文明生态村。在此基础上,按照《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规划》和《市文明生态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三个生态村建设规划工作小组,对新一轮135个文明生态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使文明生态村建设步入系统、规范、深化的发展轨道。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整治了乡村脏乱差,修建了乡村道路,建立了垃圾收集站,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设立了文化娱乐场所,营造了乡村花园,而且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基地和生态经济产业带,创建了“冬瓜村”、“槟榔村”等各具一格的“一村一品”生态产业专业村222个,为全面建设小康走出了一条新路。
随着对创模工作的不断深入,不仅使我市创模成果得到升华,而且有效地对其他全国性创先活动产生良好的辐射和导向,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10多个荣誉称号,塑造了城市新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改善了城市大环境。我们有信心,经过我们加倍努力,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XX将会展示在世人面前!
第二篇:海口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报告
海口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报告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近年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成绩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一控双达标”任务,并于2000年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三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两地一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热带海滨旅游胜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发展战略,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围绕“十五”计划,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科教兴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主动应对加入WTO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市2002年实现GDp162.7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近三年来经济分别持续增长率为9.3%、9.8%、11%;人均GDp(万元)分别为2.39、2.48、2.62。在经济持续、健康和平稳发展的同时,我市的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近三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计划指标之内;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100占全年天数的比率分别为92.9%、100%、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7.5、56.7、56.3 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68.2、68.3、68.1 dB(A)。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步入了“双赢”的轨道,进一步巩固了我市“一控双达标”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海口市自创模以来经济逐渐上去了,社会逐渐进步了,环境逐渐优美了,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创模精神的滋润和引导。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始终认为,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仅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起点,巩固、扩大和深化环模成果还要做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还要走相当艰巨的路程。
一、珍惜环模殊荣 明确奋斗目标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市提前实现“两个翻番、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是做大做强做精做美海口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同志经常讲:“环境就是生产力、生命力、国际竞争力”。那么,创模就是最有利于实现发展生产力,增强生命力,提高竞争力的过程和途径。这也是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创模实践中的深切体会:环保模范城这一荣誉的含金量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创模过程是推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我市十分珍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殊荣。正因为这一殊荣,一直激励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海口做大做强做精做美而努力奋斗;一直激发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海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人居环境而奋力创造;一直鼓舞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打造海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而拼力开拓。环境优势是海口的最大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以环境立市”,作出“把海口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的战略决策。在今年市委第10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绿色国际性城市”的建设目标,强调“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切有碍于环境的东西都必须为环境让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市委市政府为实现“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绿色国际性城市”的建设目标,今年已两次组织国内外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对新海口今后的总体发展规划进行设计,已完成海口城市总体概念规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有关环境方面的规划原则是:坚持新城区建设用“加法”,旧城区用“减法”,不论新老城区都最大限度地扩大公共绿地,到2007年全市绿化面积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进一步突出热带风光、滨海特色的城市风貌,形成城在绿中,城在花中,城在水中的独特优势,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的品位和价值,把海口建设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热带花园城市。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创模意识切实做好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工作,加强领导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多次召开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听取环保局汇报环保工作、研究环保问题、落实环保计划、做出环保决策。市委市政府在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的基础上,周密组织安排,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先后部署了我市“中心城区街边店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金贸区环境综合整治”、“白色污染专项整治”、“淘汰氟里昂专项整治”、“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十几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四月份再次部署了全市范围的“八查十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巩固、扩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加强领导,周密计划,确保创模工作顺利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组对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双达标工作验收后,我市对国家考核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极为重视,2000年1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订了《海口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双达标整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各职能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进一步巩固双达标成果、按时完成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环保部门的现代化建设、加速生态建设等具体的整改目标。2002年和2003年,为迎接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进行环保模范城复核,我市每年都制订了《海口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任主任。为配合做好迎检工作,各区政府和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责任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工作小组。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完善的工作机构,为迎检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在周密计划、明确任务的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证了迎检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大环保宣传,强化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广大市民是我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基础力量,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有赖于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长期以来,我市把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作为加快椰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紧扣巩固、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热点、难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宣传优势,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动全市人民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到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的工作中去;积极推进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共建立环境教育基地2处,推荐设立省级绿色学校3所;引导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鼓励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让企业由被动接受监管变成主动参与。目前我市已有海南亚洲太平洋酿酒有限公司、金盘特种变压器厂等六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群众对市政府环保工作重视和城市环境状况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2000年先后开展了“保护臭氧层”、“治理白色污染”等宣传活动,在万绿园环保宣传橱窗开展“保护臭氧层”等环保宣传8期;在《海南日报》、《海口晚报》上开辟了“治理白色污染专栏”;组织“6.5”环境日纪念活动,与市青少年宫共同举办了环保长卷绘画活动,并在DC城举办了“2000年环保千年——行动起来吧!”专场文艺演出。2001年分别在龙华小学、海瑞学园、旅游学校等22所中小学校开展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先后在九中门口、乐普生商场前、海口人民广场、万绿园等地,举办“环境警示教育展览”,内容有氟里昂制冷剂污染、汽车尾车污染、白色污染等。为纪念6·5世界环境日,6月3日在明珠广场前联合举办了以“世间万物、生命之网”为主题的少儿现场长卷绘画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此外,6月5日还对24名热心环保的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2002年7月份起,为配合我市开展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宣传部组织各新闻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栏目,策划了一系列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报道,海口晚报、海口广播电视台以及驻市的多家媒体先后新开辟了《洁净海口、爱我家园》、《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建设新海口、迎接十六大》等多个专栏进行报道,共发表报纸专版3个、照片18幅、文字稿件245篇;广播电视新闻192篇次,制作两期专题节目。同时,各区、各部门组织人员在解放路、明珠广场、生生百货广场等举办咨询宣传日活动,在街道设点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10月11日,海口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举办了海口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法规知识电视竞赛,参赛的单位有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文体局、市交通局和三个区政府代表队。通过这次电视竞赛,对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治理噪声污染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2003年初,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印制了10万多份市区禁鸣喇叭的标志牌分发到全市车主,对我市禁止机动车乱鸣喇叭工作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三、完善环保硬件,巩固创模成果我市在财政本不宽裕情况下仍然投资近25亿元用于环境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渡江防洪堤、海甸溪防潮堤等防洪防潮工程;建成宏伟壮丽的世纪大桥、滨海立交桥、西海岸带状公园等骨干项目。特别是加快了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工程和颜春岭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等环保硬件工程步伐,加紧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加大环保管理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我市的创模成果。据统计,我市三年来在环境建设方面投入资金(亿元)分别为:2.63、2.82、2.62,环保投资指数(%)分别为:2.08、2.0、1.61。
(一)实施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工程。我市在1999年底提前一年实现“一控双达标”时,白沙门城市污水处理厂刚刚竣工投入运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达52%,为充分发挥日处理3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转功能,几年来累计投入污水管网建设近2.5亿元,三年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了66.86%、75.75%、81.66%,对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消除近岸海域污染,改善地表水质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实施颜春岭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总投资1.3亿元的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并于2001年投入使用,使海口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为了满足我市逐年递增的日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我市抓紧了占地208亩的二期工程和垃圾废液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基本完成第二填埋区的建设,垃圾废液处理设施已经完成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现正在抓紧设备调试,近期投入使用。垃圾废液处理设施的建成使用将有效防止了垃圾废液污染周边环境和污染纠纷、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清洁能源工程。我市在近几年累计投入4.5亿元建设燃气管道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近2亿元将东方、福山两地的天然气输入海口。目前,全市二次能源(电力和石油)已占总能源的95%以上,三年来城市气化率分别为99.90%、98.50%和98.00%。该工程的实施,对我市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实施对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工程,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加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三年来,我市投入了1200多万元用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二级监测站建设、环境监察规范化建设、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大大增强了环保部门的技术支持能力。
四、加强环境管理,确保达标排放2002年,海口市有工业污染源企业39家,其中废水污染源39家,废气污染源27家。近年来,我市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完善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环境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清洁能源政策,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审批制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三年来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计划指标之内;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100占全年天数的比率分别为92.9%、100%、100%,进一步巩固了我市“一控双达标”成果。
(一)加强环境污染的源头管理。
1、开展环保立法工作。我市近年来发布实施了《海口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海口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海口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海口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办法》、《海口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多个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为我市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严格执行清洁能源政策。限制中心城区企业燃煤;新建项目能源使用燃油或燃气;对老企业燃煤锅炉分批进行燃油改造,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海口欧化印染有限公司、亚太啤酒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目前我市对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和建加气站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3、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在项目环保审批中,我市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作打下了基础。近三年来,我市大中型建设项目尤其是环境敏感点(海口湾西海岸岸线保护区范围内)上马的重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小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90%。
4、实施地表水整治计划。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区的地表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市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一流生态环境、一流人居环境、一流创业环境”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市长陈成、副市长王路等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经充分研究,市政府决定开展市区地表水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并出台了“海口市整治地表水实施方案”,其整治目标是:完善市区管网建设,彻底实现雨污、清污分流;市区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深海排放;市区景观水体满足五类水体水质要求,水中生态得到恢复;近岸海域污染带消除,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该整治计划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
5、划定海口市秸杆禁烧区。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而且对交通安全等造成重大影响。因此,2003年我市根据本地实际并依据相关规范划定了秸秆禁烧区,进一步加强对秸秆的禁烧工作。根据划定结果,我市有机场秸秆禁烧区1个、铁路秸秆禁烧区2个、高速公路秸秆禁烧区2个、国道秸秆禁烧区3个、省道秸秆禁烧区2个。
6、筹划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随着海口市燃气管道覆盖率的进一步扩大和南海石油气管道铺设到海口,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年我市正在积极筹划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对保护好我市的大气环境,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环境污染日常管理。我市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加大信访投诉的查处力度,继续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进一步确保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1、继续加大对污染源的管理力度,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对污染治理设施现场监理率达100%;近年来对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欧化印染有限公司的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行为进行处罚,共罚款5万元;共完成对7家单位污水处理设施的治理,其中,椰树集团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两套日处理均为7000吨治理设施,海南欧化印染厂投资300多万元扩建二期工程,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800T/d增加到现在的2000T/d。对5家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废气污染物(SO2)不稳定达标排放的兴业聚酯公司、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欧化印染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
2、继续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2000年以来,我市关停废气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海口市海波纸品联合公司一吨锅炉生产点,依据国家有关资源政策关停海口闽隆制砖有限公司和海达砖厂等2家红砖制砖厂;海口市橡胶五厂和海口市化工二厂等两家工厂破产,海口海华轮胎有限公司等10家工厂因为整治无望而停产。
3、加强对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的管理。海口市烟尘控制区面积33.64 KM2,覆盖率达100%。共对5家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废气污染物(SO2)不稳定达标排放的兴业聚酯公司、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欧化印染有限公司、海南望海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海口市二类噪声达标区面积20.99KM2,覆盖率达62.4%。完成对12家噪声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治理,总投资240多万元;共完成建筑工地排污申报200多家,并核发施工作业时间许可证。
4、加大信访投诉的查处力度。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市在日常环境管理中加大执法力度,保持环保热线电话畅通,积极做好环境污染信访投诉的查处反馈工作。2000年共接到市民的环境污染投诉876件,查处847件,查处率96.7%;2001年共接到投诉案件1527件(其中噪声1007件,大气类495件,水污染类14件,固体废弃物类5件,其它6件),查处1473件,查处率96.46%;2002年共接到投诉案件1624件(其中噪声类1084件,大气类517件,水污染类18件,固体废弃物3件,其它2件),查处1513件,查处率达93.2%。
5、加强排放口规范化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完成建设67家,其中废水排放口67家,废气排放口8家。海南海虹化纤工业有限公司、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椰树集团、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工业企业已完成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
(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政府部署,结合我市“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实际,我市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以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为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根据省政府的安排,我市于2000年12月份组织双达标零点行动,重点检查省、市重点排污单位、不稳定达标排污单位和限期治理、整改单位;2001年6月份开展的海口市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检查违反“三同时”企业、不稳定达标排放企业;为贯彻落实2002年5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全国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我市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专项检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当作我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进一步巩固“一控双达标”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加快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开展一年一度的全国环保世纪行活动中,也把对“一控双达标”的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又开展“综合治理不法排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检查行动,加强了执法力度,确保老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扩大了环保宣传面,促进了企业治污、控污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巩固我市 “一控双达标”的成果。
五、综合整治环境,扩大创模成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既是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果说海口比过去变得洁美了,宁静了,舒适了,其主要原因是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线。上一任市委书记蔡长松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机动车废气、噪声污染宣战,组织长达三年之久的“交通污染专项整治”。新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环境噪声宣战,组织开展了“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两任市委书记抓的第一件事都是环境污染整治问题,绝非巧合,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的共鸣和反应。因此,针对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年年组织开展各种类型、不同层面的专项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城市的品位,扩大了我市创模成果。
(一)实施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美舍河是横贯我市南北的重要河流,河床被占,污染严重。该工程不仅要解决防洪排涝问题,而且要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同时还要营造带状公园的城市景观。目前海口段5.7公里已全部竣工,拓宽了河道水面,截流了两岸污水,清除了河床淤泥,铺设了两岸步道,绿化了沿河两岸,填补了沿河区域没有公园的缺陷,已成为沿河两岸市民漫步休闲的好去处。该工程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同时,美舍河琼山段整治工程已完成70%。
(二)西海岸整治工程。根据“两地一中心”发展战略要求,为加快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针对西海岸的自然资源条件,注重挖掘自然资源优势,争取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环境优势,经济优势,创造出富有海口特色的旅游品牌。自建成1250亩的“万绿园”之后,2001年4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治和建造“西海岸带状公园”的决定,该公园占地1600亩,共投入7000多万元,拆迁违章建筑,并修建了长10公里的观海人行步道、铺设人行道彩砖5.4万平方米、安装步行道灯近千杆、彩灯射灯700盏,种植椰子树等多种树木2万多株,花草覆盖整个海岸线,绿地面积达100公顷,绿化率达86%。在沿线上塑造不同风格的10个景点,把观海长廊园林灯连成一片,达到了“把海露出来,把路连起来,把地绿起来,把灯亮起来,把景美起来”的建设目标。通过环境整治,将西海岸建成海口旅游黄金海岸和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景点。
(三)实施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01年,市委市政府按照“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原则,实施海府路、海秀东路、人民公园、东西湖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依法改造拆迁,完善功能设施,高标准铺设路面。在整治工作中,我市结合旧城区改造和对建筑密度过大的新区进行调整性拆除,将拆除的地面做绿地,仅在中心城区内就新建了街边绿地、街头公园48块,植树18万株,种植花灌木近100万株,地被植物40万平方米,摆放鲜花35万盒,新增绿地面积300多公顷。
(四)中心城区街边店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2001年8月起,市政府部署了为期三个多月的“中心城区街边店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市环保局、振东区、新华区、秀英区、城管交警支队、工商局、交通局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办公室等单位按照“以分为主,合分结合,小联合为主,大联合为辅”的工作原则,扎扎实实际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经过整治,街边路边烧烤明显减少;露天卡拉OK娱乐场所噪声扰民的群众投诉明显减少,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的环保意识。
(五)实施“两湖两沟”净化水体工程。我市2002年对“两湖两沟”进行了第二次清淤,并完善了湖周沟岸的彻底截流,今年又配套了清水补充系统,使“两湖两沟”的水质达景观水体要求。岸边垂柳,景映湖中,地绿水秀的意境代替了昔日的“臭水沟”。
(六)交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意识到,日益突出的交通污染问题将是我市一系列创先工作中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1997年7月起,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海口市交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该项工作得到了历届市委书记的大力支持。经过全市各单位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使交通污染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喇叭满街叫的状况已不再出现,市区内柴油车冒黑烟现象基本刹住,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下降了两个分贝左右。目前,整治工作仍在进行中。我市2000年起,市交警支队共出动警力约5000人次,查扣机动车乱鸣喇叭、整车噪声超标违章共1264起,罚款67600元,年检中治理喇叭超标的汽车932辆,摩托车1432辆;牵头联合海口警备区、武警警务处、市公安局纪检、卫生局等单位,设卡查扣特种车辆181辆次、查处不按规定使用警报器的特种车辆45辆,收缴非法安装的警报器、标志灯具17副,有效地控制了机动车乱鸣喇叭和特种车乱鸣警报器的现象。我市加快了机动车辆更新步伐。海口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报废汽车回收有关事项的通知》(海府办[2002]85号),进一步规范了我市汽车报废回收工作。三年来,交警部门按规定报废汽车1100辆、摩托车1万多辆。交通部门共报废出租车2238辆,更新出租车约1594辆,更新的出租车排量基本在1.3升以上,带电喷技术,属环保型出租车。报废公交车辆443辆,新购进中巴车120辆并已投入运营。另外,在发展公共交通规划方面,我市让中巴车逐渐退出中心城区,发展排放达欧Ⅰ号标准的空调大巴。为保障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海口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摩托车管理的通告》(海府[2002]59号),具体措施是:停止办理琼A 牌摩托车注册登记与迁入手续;实行中心市区摩托车限行管理;实行摩托车限期、限里程报废制度;严禁报废摩托车继续使用和上路行驶。据统计,海口市达到报废条件的摩托车共28278辆。
(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2002年7月份起,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把海口“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的战略决策,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亲自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要求思想认识统一到位,目标责任到位、行动措施到位、通力协助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整治期间共检查建筑工地182个,责令补办手续的46个,缴纳噪声排污费21万元,罚款5.7万元;查扣机动车乱鸣喇叭、整车噪声超标违章共1264起;取缔了23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露天卡拉OK、影视放映场所,关闭了3家扰民的溜冰场,并对4家歌舞厅下达停业整改通知。经过整治,市民对噪声污染投诉案件大幅减少;机动车乱鸣喇叭现象明显好转;建筑工地基本上能在规定时间内施工作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八)开展对海口环境的“八查十治”工作从今年四月份至今,市委市政府再次组织开展了“八查十治”环境综合整治,其整治的范围、内容、规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各区政府和市职能部门与市委市政府签定责任状,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将此项整治活动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整治到位。“八查十治”的具体内容是:一查思想观念,提高重视环境的思想认识;二查城市建设质量和密度,重点保护海边、江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三查乱采砂石等十乱现象、采取治理措施;四查重点部位、坚持排除一切影响环境建设的行为和思想认识;五查乱埋乱葬现象;六查违章建筑,特别是沿海、沿江、沿路的违章建筑,坚决清除;七查脏乱差部位,清理垃圾村,努力消灭卫生死角;八查影响景观的破乱建筑群落,查实一处拆除一处。一治乱采砂,二治乱采石,三治乱取土,四治乱砍树,五治乱倒垃圾,六治乱摆摊点,七治乱搭建,八治乱占滩填海,九治乱埋葬,十治乱排污。据统计,四个区拆除盲流村、养猪村、垃圾村79个,拆除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500多处,清理垃圾4000多吨;有关部门又对29家采石场发出停产整顿通知书,取缔2家采石场,取缔17家非法采砂场,对52家粘土砖厂已发停业整改通知书,查处向海滩倾倒垃圾车辆2 部,发动11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全市清理乱张贴广告和白色污染宣传活动。目前,“乱采滥挖、“乱砍滥伐”、“乱捕滥杀”、“乱搭滥建”、“乱填滥占”、“乱丢滥倒”、“乱涂滥贴”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另外,我市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还开展了一系列长期性的整治工作,如“白色污染整治”和“淘汰氟里昂”等工作,我们更侧重于加大宣传,从观念上引导广大市民“告别陋习、珍爱健康、保护家园”,使他们积极参与,自觉遵守。
六、发扬创模精神,打造生态城市 海南是国家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我市力争用20年时间建成生态市。因此,在创建生态市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其创建的指导原则、基本框架、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创模的基本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生态市是创模的继续,创模的提高和发展是建成生态市的必由之路。自我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之日起,市委市政府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拓宽创模工作的新思路。
(一)确立“两地一中心”的发展战略。环保模范城的精华在于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从生存空间、发展战略上把握和调整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良好的生态循环。市委市政府从海口生态环境资源的实际出发,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绿色发展战略。
1、调整产业结构。市委市政府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巩固提高了第一产业,加速发展了第二产业,优化拓展了第三产业。至2002年,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高科技园区和新兴工业区建设步伐加快,海汽、海宇、兴业聚酯等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海富制药、清华显示器等一批新的工业项目发展势头强劲,工业总体素质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1%,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旅游精品不断涌现,“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海口旅游圈”初具规模,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构架初步形成。仓储、配送、连锁、专卖等现代物流业方兴未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明显加快。特色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
2、调整工业布局。合理的工业布局对我市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利用生产要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多年来海口市规划开发了金盘、港澳、永桂等一批新的工业开发区,以开发区为依托,建立重点工业生产基地,如金盘工业区和永桂工业区;在港澳工业区建立纺织纤维工业基地;在保税区和高薪区建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立医药工业生产基地,打造海口“药谷”;在城西建立饮料食品工业基地等。目前,以南海大道为轴线,以海口保税区、金盘工业区和高新科技园区、港澳工业区、永桂工业区等为轴带的“海口工业走廊”已初步形成。另外,我市把位于中心城区的老工业污染源几乎都已搬迁进工业区,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据统计,海口市三次产业由1997年的10.7:27.9:61.4调整为2002年的11.2:30.9:57.9;近三年来的单位GDp能耗(吨/万元)分别为:1.09、1.12、0.99,单位GDp水耗(吨/万元)分别为:87、59、49,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使我市开始走出一条新兴工业增产不增污,繁荣经济贸易增效不增污,发展旅游增景不增污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二)组织编制海口市的规划工作
1、加快完成新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建设新海口的要求,以“大琼北现代化工业城市、环北部湾交通、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具有热带风光、滨海特色、旅游休闲居住环境的现代化国际性绿色生态大都市”的城市功能定位,按“规划一条江”(即充分利用南渡江河入海口水系建设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区)、“建美两条线”(即把西海岸建成低密度、高标准、生态化的热带滨海特色景观大道和把东海岸建设成具有海文化内涵的生态艺术文化长廊)和“优化三大区域”(调整、改造海府区域、江东区域、长流秀英组团),以国兴大道新区为中心,优化城市结构,提升环境质量,发挥海口环境优势,以打造适宜旅游、度假、居住、商务、会议的热带花园城市为主题,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好2308平方公里大海口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今年6月中旬,我市已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海口概念规划进行评审和完善,同时,以委托五个设计机构进行规划大纲编制。9月,以周干峙、何镜堂、王颖院士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五家参与竟标设计单位的成果进行了认真审评,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为蓝本,综合五家设计方案,编制成《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设计方案,预计《海口城市总体规划》将于明年3月份完成编制,将为海口城市新一轮的建设提供依据和有利保障。
2、采取国际招标形式,高标准完成城市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景观部位的城市设计工作。10月底和11月初,将举办“海口外滩”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和海口市西海岸景观规划设计国际招标,东海岸和南渡江东岸规划设计也将进行国际招标。并着手对迎宾大道、海秀西路、丘海大道、秀英大道等城市街景进行规划设计及对红树林、火山口等景区进行规划设计。
3、组织编制《海口生态市建设规划》。我市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的《海口生态市建设规划》已通过有关专家评审。鉴于海口行政区划调整,我市正着手编制新海口生态市建设规划,力求规划近期目标达到:(1)生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2)绿化覆盖率全国领先水平;(3)生活垃圾及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全国领先;(4)环境质量保护全国一流;(5)居民生活质量达全国先进水平;(6)人居环境达全国一流。与此同时,我市还组织市规划、水务、城建部门联合制定“全市水系改造规划”。目前市政府已出台“海口市整治地表水实施方案”,注重解决市区内无水源补给的地表水体的净化美化问题,使死水变活水,污水变秀水。
(三)加快城市绿化美化步伐。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走以城市园林绿化,营造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之路。近年来,我市按照绿色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海口自然条件优势和特色,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重新构思海口市绿化新格局,努力使海口成为“ 城在绿中,城在花中,城在水中”。我市三年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41.83%、43.31%、43.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m2/人,并于2002年三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
1、扎实打造园林绿化精品工程。西海岸带状公园是自占地1250亩的万绿园公园建成后,我市精心打造的又一旅游精品。该公园占地1600亩,绿化面积100公顷,绿化率达86%。美舍河带状公园海口段已经完成绿化建设375亩,把沿河两岸装扮成了一条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优雅的绿色长廊。规划占地3000亩的世纪公园也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已经完成建设近500亩。近年来,海口市还陆续建成了金牛岭公园、热带海洋公园、西秀海滩公园等一大批绿地公园,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2、大力提高中心城区的绿化率。海口市舍得土地搞绿化,市委市政府坚持拿出黄金地段用于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的口号,结合城市建设,采取拆房建绿、征地增绿、租地添绿、拆墙透绿、向立体要绿等多种途径,增加城市绿量。近年来新建了华海广场、金马广场等一批绿色休闲广场,仅去年在旧城区内就新添绿地60多公顷。
3、加快道路绿化步伐。我市在道路绿化过程中,充分体现热带特色,重点突出园林景观,努力做到“一路一主要景观树种、”“一路一主要花卉色彩”、“一路一特色园林景观”。今年8月起我市又启动南海大道、滨海西路、东线高速公路、海榆中线、琼文高速公路等五大道路出口和“三边”(海边、城边、路边)造林绿化工程。五大出口生态体系主要以营造乔灌草相结合,多树种混植的复层林为主,总造林面积将达10万亩,形成五大“绿色长廊”环绕海口,展示“城在绿中”的生态环境。
(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市委市政府一贯把水源地保护放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它当作制约城市发展要素的战略任务来抓。创模时我们建立了永庄水库、金牛岭地下水源保护区,近两年来,我们又建立了沙坡水库保护区,目前又正在开展南渡江龙塘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建设工作。该水源是海口目前和今后的主要生产生活供水水源地,我们将严格按照建立保护区的规范要求,彻底解决保护区周边污染问题,并在水源地取水点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保证取水安全。
(五)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从2000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四套班子领导的乡村工作联系点作为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试点单位,力求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目前已从原来35个试点乡村扩大到85个文明生态村。在此基础上,按照《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规划》和《市文明生态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三个生态村建设规划工作小组,对新一轮135个文明生态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使文明生态村建设步入系统、规范、深化的发展轨道。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整治了乡村脏乱差,修建了乡村道路,建立了垃圾收集站,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设立了文化娱乐场所,营造了乡村花园,而且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基地和生态经济产业带,创建了“冬瓜村”、“槟榔村”等各具一格的“一村一品”生态产业专业村222个,为全面建设小康走出了一条新路。随着对创模工作的不断深入,不仅使我市创模成果得到升华,而且有效地对其他全国性创先活动产生良好的辐射和导向,近年来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10多个荣誉称号,塑造了城市新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改善了城市大环境。我们有信心,经过我们加倍努力,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海口将会展示在世人面前!
第三篇:关于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
关于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验收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5月20日至22日,国家复核组专家将到我市进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行复核验收。为确保复核验收顺利通过,各校(园)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各项迎检工作,保证我区不拖复核通过验收的后腿。提出如下要求,请贯彻执行:
1、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发动工作。各校要利用5月20日(星期一)国旗下讲话,向广大师生宣传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的意义,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验收工作。
2、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清洁保洁工作。复核验收期间,各单位要组织人力做好校园内外环境清洁,清理围墙“牛皮癣”,落实“门前三包”,创设清洁、有序的校园环境。
3、加大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迎检氛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宣传屏或宣传横额,滚动播放迎检宣传标语(见附件),通过出版环保宣传板报,上环保教育课等形式,在校园内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附件: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标语口号
江海区教育局政体股 二○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
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标语口号
1、全民动员 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
2、环保连着你我他 创模复核靠大家
3、巩固创模成果 建设生态江门
4、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 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5、增强环境意识 构建和谐社会
6、共建绿色江门 共享环保成果
7、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核 展侨乡生态市建设风采
8、迎接环保创模复核 建美好绿色家园
9、齐心协力迎复核 共创文明绿家园
10、全民动员同迎创模复核 携手并肩共建绿色家园
11、共创侨乡绿色家园 必保环保模范城市
12、你我参与齐抓共管 人人共创碧水蓝天
第四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环保模范城市”是遵循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取得成效的典型,是我国城市21世纪初期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原国家环保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在已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东莞市
具备全国卫生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环保投资达到一定标准的基础上才能有条件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全国城市科学发展的杰出代表,是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优秀典范,是全国在强化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的模范。[1]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国家环保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提出的。它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城建、卫生、园林等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广、起点高、难度大,在已具备全国卫生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环保投资达到一定标准基础上才能有条件创建。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环保部组织制订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并已经环保部2010年第一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本办法包括总 则、创建申请、考核验收、公示公告、复 核、监督管理和附则七章,包含56条细则,本办法自2011年01月27日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环办〔2006〕40号)同时废止。
考核指标
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个方面;
标志
其主要标志是: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良好,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
第五篇:泰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报告
泰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报告
泰安市人民政府
二OO六年十月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泰安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泰安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南麓(东经116°20'~117°59',北纬35°38'~36°28'),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濒黄河。面积7762平方公里,人口550.78万人,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6个县市区。
一、自然环境
泰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2.9℃。年平均降水量为697毫米。泰安地处鲁中山区的一部分,境内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兼而有之。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雄距市域北部,横跨岱岳区、泰山区和肥城市,向东延伸至莱芜市,面积426平方公里,其中主峰玉皇顶,为山东省内第一高峰,海拔1545米,相对高度1391米,矗立于泰城北面,拔地通天,雄伟壮观。东平湖是市内最大、省内第二大淡水湖,该湖为‚水泊梁山‛的仅存水域,由一级湖和二级湖组成。一级湖水面1.4万公顷,湖底高程36米,是泰安最低点,连同稻屯湖、州城湖的‚三湖‛水面共计1.55万公顷。
二、经济社会
近几年来,泰安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5.66亿元,增幅1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5万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2.3:55.85:31.85。全市工业产值、利税逐年递增,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2亿元,财政收支平衡、状况良好,已进入全国百强地级市行列。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以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园林绿化为重点,不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供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绿、亮、净、美‛工程,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品位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山自古被誉为‚五岳独尊‛、‚华夏神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中华十大名山之首,2005年又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五、交通优势
移地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努力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特别是把城市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近几年的工作基础上,2005年,经过认真调研,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决定,全面打响了创模攻坚战役。两年来,我市以‚创模‛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环境投入,加快环境建设,强化环境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28项指标已基本完成,初步走上了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好的规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创建伊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就对编制‚创模‛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广泛调研、搜集资料、专家指导、反复修改的基础上,编制了泰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并于2005年8月24日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准,紧紧围绕泰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兼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已有的社会、经济、环境规划的关系,以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突出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主线,确定到2005年,基本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
模‛技术核查,在充分肯定我市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创模‛工作的意见。为落实省专家组的意见和要求,我市于2006年10月11日召开了全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攻坚阶段动员大会,市各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市直所有部门、单位、企业及省以上驻泰单位参加了会议,市政府与各责任部门和企业签定了《创模攻坚任务责任书》,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市民迅速行动起来,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决战决胜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继续做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各项工作,举全市之力,打好‚创模‛攻坚战。
二是强化督察,严格考核。建立了联席会议、督查制度,市政府将创模列入了政务督察内容,定期督察,及时通报。市创模办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编发创模工作简报,印发创模责任书进度情况通报,对行动迟缓的单位下发督办单,对工作不积极的给予通报批评和媒体曝光。制定了创模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影响‚创模‛目标如期实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经营城市理念,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投资多元化、产权股份化,吸引各类资金投入环境保护
围绕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泰安市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洁静、生态、升级、细胞‛等七项工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集中攻坚,重点突破,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实施‚蓝天‛工程。为治理燃煤污染,自2004年起,开展了泰城燃煤炉灶专项治理工作,推广集中供热和使用清洁能源,淘汰、改造了泰城所有4吨以下的燃煤炉灶近千台。不断扩大烟尘控制区范围,2005年新建烟尘控制区30.5平方公里,使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了烟控区内炉窑灶的监督管理,严查冒黑烟现象。投资6.5亿元,先后建成了华艺热电、鲁邦大河热电、东城热电等集中供热企业,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投资5500余万元进行天燃气工程建设,市区内天然气供气管网达424公里,日供气10万余立方米。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停止了摩托车挂牌,强制淘汰过期服役车辆,督促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安装使用尾气净化装臵,推广使用燃气汽车,市区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已达1000多辆。建成了两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并实现了空气24小时自动监测。自2002年6月5日起对外发布空气质量日报,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发布空气质量预报。
二是实施‚碧水‛工程。为达到创模要求的水环境功能区标准,加快了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投资1800多万元,实
0业的噪声管理,使区域环境噪声保持在58分贝以下,有效地减少了噪声扰民。每年中、高考期间,城管执法、环保、公安、建设、工商、文化、教育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监督管理工作的通告》,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组织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城区环境噪声整治力度,为广大考生和市民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四是实施‚洁净‛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全面完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800吨/日、投资2亿元的新垃圾处理场已经开工,一个月内即可完成填埋场建设,对原垃圾处理场实行了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等环保措施。同时,大力推广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分类收集和密闭运输,全面改善市区卫生状况,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积极做好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工作,加强对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送、处臵活动的统一监管,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基本实现集中处臵。美因固废处理中心已落实资金并制定技改方案,近期实施。
五是实施‚生态‛工程。以构建区域绿色生态体系为目标,积极开展荒山造林,加快山区绿化,近两年增加山丘荒地造林面积4万亩。加快了农田林网建设,加大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各类生态公益林地保护力度,积极搞好被破坏山体的生态修复。加快生态景观建设,实施了道路绿化、公共绿地、2确定为全省两个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县之一。
七是实施‚细胞‛工程。为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增强社会各阶层的环境意识,积极开展了 ‚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及‚环境友好企业‛的创建活动,全市已建成省、市级‚绿色学校‛93个,‚绿色社区‛19个,‚环境优美乡镇‛11个,‚环境友好企业‛6个,东平县东平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过程中,我市立足泰安实际,结合城市特色,突出创建亮点,不断创新工作,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彰显模范作用。
1、依托泰山,努力构建山城一体的生态城市。泰安依山而建,是一座山城一体的城市。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过程中,立足‚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 这一定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生态为本、遵循自然;地域为本、体现泰山‛的原则,对山城进行了高标准建设整治,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使古老的泰山与现代化的城市交相辉映、和谐统一,成为泰安创模的一大亮点。2003
4加强了地瓜淀粉加工厂(点)的治理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关闭辖区内154处地瓜淀粉生产厂(点)。为防止污染反弹,我市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了监督检查。市政府将组织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形成一种制度,常年坚持,明查暗访相结合,多部门联合执法,市、县两级齐抓共管,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有效促进了各污染企业的稳定达标排放,制止了‚十五‛土小企业的死灰复燃,确保了环境质量稳定提高。
3、高点起步,全力推行循环经济。全市以生态市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力地推动了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增长,改善了环境质量。清洁生产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关键一环,通过审核的企业中,10家企业获A级证书,11家获得B级证书,1家获C级证书。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500万吨,减少COD排放300吨,减少SO2排放2000吨,可为企业创造效益近6000多万元。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矿成为全国煤炭系统第二家、全省煤炭系统第一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煤炭企业。肥城的循环经济正逐步形成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以及整个社会的大循环,肥城泰山焦化有限公司富余煤气收集后的煤气被送到了石横特钢公司用作炼钢用的燃料,炼钢产生的废钢又被泰利铸钢厂精炼后用来生产大型铸钢机械。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联合及资源共享,为废物找到下游的‚分解者‛,形成了产业循环链。肥城矿区建成
6人工湿地修复与建设工程3万亩,计划投资360万元;三是旧县乡东平湖出口人工湿地工程,计划投资997.05万元,建设人工湿地2000亩,今年开工建设,2007年底建设完成。三大人工湿地工程的建设将对恢复原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东平湖生物多样性、改善东平湖生态环境,控制面源污染,保证东平湖的水质,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5、确保安全,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确保饮用水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之一。黄前水库是泰城一个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为确保安全,市政府编制实施了《黄前水库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出台了《泰安市黄前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对库区实行封闭管理,严格控制水上养殖和旅游活动,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严禁在水源地上游建设有污染的项目,组织人员对黄前水库周围污染源进行了摸底,建立了污染源管理档案,制定了监督检查制度,水库周围企业制定了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大了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水质监测力度,保障了我市生产、生活用水的安全。为保障汶河沿岸群众身体健康,解决沿汶群众吃水问题,投入9600多万元,实施了沿汶群众饮水工程,汶河两岸275个村、40.1万农村群众全部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第三部分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效
二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市经济实力增强。2003~2005年,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率分别为14.1%、15.5%和16.6%,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005年,全市GDP达85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2.3:55.85:31.8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37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4124元,比上年增长11.8%。
三是泰山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生态实现良性循环。围绕泰山保护、管理世界遗产、优化景区旅游环境、实现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这一总体目标,我市努力加大环保工作力度,突出加强泰山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构筑自然生态、人工生态系统,2005年建成了省级自然保护区,景区自然生态保护体系初步建成,大中型水库和防护林等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得到进一步巩固。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被授予‚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示范森林公园‛、‚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卫生山、文明山、安全山‛、‚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之首、‚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0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我市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决策。我们将在上级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动员全市人民奋发拼搏,为实现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的奋斗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城市而努力奋斗。
新闻来源:国家环保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