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返校思想意识调研报告
寒假返校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经过寒假的休整,我校师生迎来了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学习生活。为及时掌握我校学生返校后思想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我校青年学生思想工作,校团委调研部特开展此次寒假返校思想动态调研。旨在通过一对一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信息舆情监控、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解我校学生的返校思想动态,以提供准确信息及合理建议,方便上级组织对我校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力争此次调研具有普遍性和深入性。
一、基本信息
(一)调查目的:了解学生返校思想动态,针对调研内容中涉及的问题分析学生的反应,研判校园稳定形势,提出应对举措及建议。
(二)调查方式:一对一访谈、座谈、问卷调查、信息舆情监控、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
(三)调查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二、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关注反馈
(一)我校学生就近期中东、北非事件的看法和反应
通过走访和寝室座谈调查,我们搜集到以下信息:在假期中,同学们普遍对美国国防部长访华,埃及政治**,胡锦涛访美等国际热点事件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绝大多数同学并未就其展开深入探讨。
国际社会变幻莫测,正当我国举国共庆新春佳节,埃及政变、泰柬交火等各类信息纷纷进入人们视野。据调查了解,我校同学通过各种渠道对此类事件进行关注,但并不了解事态发展,更不愿意深入研究其引发根源。少数关心时事的同学表示,国际社会逐步进入多元化时代,纷争暴动在所难免。但同时表示更应珍惜我国目前和平的国际局势,努力学好文化本领。
针对近期网络热炒的“茉莉花事件”,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有所听说,但大都认为是敌对分子故意扭曲事实,参与游行有可能对中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另外,游行可能对城市交通造成影响,也可能发生意外。就此我校并未发现类似的游行示威活动出现,我校更及时为同学们分析利害,避免同学们聚众参与。
(二)对“两会”召开前有关议题和内容的反馈
针对“两会”有关议题,我校同学普遍反应最为关注房价、油价、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
房价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我校大学生寒假期间普遍反应亲朋好友间无不谈论房价问题。男生家长表示“买不起房子”,女生家长表示“没有房子的男生生活没保障”。足见房价问题已经深入到我校大学生生活的较多层面。
油价问题同样属于大家关注的热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私家车对于大学生已经不算陌生。然而一路飙升的邮件让许多家庭“买得起、开不起”。我国是资源大国,为何油价无法控制?难道有人利用国家资源从中谋求暴利?这些同学们心中的问题需要“两会”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解决。
“三聚氰胺”事件后,食品安全问题逐步被大家所重视。然而“头发酱油”、“皮革奶”的出现又一次让世人惊心。我校同学普遍表示,安全是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但面对利益,竟然至良心于不顾。多数人表示十分愤怒,要求对此类违规生产的厂家进行严惩。
三、校园热点问题的关注反馈
(一)我校学生对“富二代”、“官二代”的看法和反馈
1月30日李启铭因交通肇事被判6年有期徒刑。“富二代”、“官二代”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通过对我校同学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同学认为依靠父母并不是自己的出路,最重要的是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才富。
部分同学认为“富二代”整天在奢侈生活中,所有的关系都建立在金钱利益上。而我们普通人却有共患难的知心朋友,至少比他们懂得幸福。也有部分同学认为父母奋斗成功了让孩子不要受苦是人之常情,如果自己事业有成也会让自己的子女享受舒适生活。总体而言,我校同学就此问题认识较为合理。
(二)我校学生假期实习情况及毕业生就业状况汇总
我校学生对近期国务院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表示支持。据调查,我校有近200名同学参加重庆市政府举行的假期带薪实习计划。通过交流我们得知,大多数同学参与的岗位对同学社会技能没有实质性的锻炼。工作内容也十分简单,虽然工资相对丰厚,但大家表示这样的实习没有太多意义。
而对于利用假期真正体验社会工作的同学,假期实习、参与商业运作、作为志愿者参加各个组织工作,让他们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与辛酸。我校同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以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同时提升自身交流、动手、思考的能力。总的来讲,我校同学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并对团队协作、人际交往、处变思维等能力有较大收获。
在对毕业生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良好,尤以理工科学院最为突出,除考研同学外,多数班级全部就业成功。充分反应我校良好的就业前景和逐步上升的综合实力。
(三)我校学生对食堂饭菜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反馈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同学对学校内的食堂的价格上涨普遍感到不满,除食堂素菜增多荤菜减少、食堂饭菜减量等现象表示不满,更对食堂饭菜质量表示不满,过期原材料、蔬菜清洗不到位、荤菜有骨没肉的情况依然有所出现。在网络中不断煽动学生抗议大学食堂涨价、饭菜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我校同学大部分对食堂表示不满,但相对其他高校而言食堂卫生、工作人员工作态度
等方面表现良好。故我校同学没有发生抗议游行、罢餐、攻击食堂人员等恶劣行为。
(四)我校学生假期网络热点问题反馈
寒假期间大学生信息交流平台较平时更多,人人网、腾讯网、BBS、各大论坛贴吧都是我校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寒假中普遍热议话题汇总如下:
1.春晚,越发不给力
春晚依旧在一片议论声中落下帷幕。看着越发下功夫的舞台效果、演员服装,春晚节目却只能用“不给力”形容。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同学普遍反应今年看春晚的兴趣明显下降,有部分同学表示除夕夜自己过得十分无趣,除了鞭炮声感觉不到新年的喜庆气氛。此类情况在城镇同学中较为普遍。但对旭日阳刚、西单女孩的表示由衷的赞美和鼓励。
2.春运,一票难求
回家过年对许多同学意义重大,但对开学返校却充满了怨言。今年同学普遍反应“买票太难了”。除了学生返校属于春运高峰,更有同学发现某趟火车某几节车厢人满为患,某几节空无一人。这类情况不禁加大了同学们对春运的不满。
3.苏紫紫,炒作走红
这位大学生裸体模特,在2011年足够震撼,足够猎奇,足够引起人们热议。我校同学大多表示这又是一次炒作成功的案例。苏紫紫的一炮成名,让许多同学深感成名的廉价。在网络名人越发泛滥的当下,大部分同学表示仍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过平淡的生活。但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可以借助网络让自己成名,但一般不会选择此类炒作方式。
4.南涝北旱
假期北方同学普遍反应家乡旱情严重,而南方阴雨连绵。这样严重的气候灾害近年越发严重,同学们表示应该加大力度保护环境。同时,同学们也表示自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综上可知,我校学生总体思想状况较为积极健康,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面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我校同学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并给予较为深入的思考。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整,大多数同学精神饱满,对于新学期有自己的初步计划,如:过四级考试,提高专业水平,加强文化素养,在空余时间做兼职等。总体来看,本学期返校以来,我校同学思想状况较稳定。
调研部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关于当前农村青年思想意识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调查问卷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青年思想状况,总结团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与服务青年的经验,认真分析当前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不足,探索新形势下继续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推动团的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团县委的工作部署,我镇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在全镇农村青年中开展了青年思想意识状况调研,以便共青团组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包括在家务农的青年、忙时务农、闲时到城镇务工的青年,经营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业和从事个体经商(加工、运输、商店等)活动青年。调研样本共计发放20份问卷。
调研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出问卷20份,收回问卷2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我镇农村青年思想状况的一些初步分析和评价,以及今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农村青年的对策和建议。调查对象情况如下:
年龄分布:18周岁以下的占5%,19-28周岁的占55%,29—35周岁的占45%;
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的占15%,高中(含中专、职高)文化的占35%,大学专科的占25%,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25%;
1政治面貌:中共党员20%,共青团员65%,无党派群众15%; 从业状况:主要在家务农的占5%,忙时务农,闲时到城镇务工的占45%,多数时间从事个体经商(加工、运输、商店等)等活动的占35%,其他的占15%。
二、农村青年目前的思想状况
(一)农村青年对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建设等有关问题的认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自身缺陷的影响,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重物质、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但总体而言,其主流还是积极进取的,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人民民主等方面都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坚决的拥护。当回答“您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吗?”的回答中,大多数的青年(75%)很了解,并且进行了学习,当在问及“是否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回答中,所有青年都觉得必须坚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表现出农村青年对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使中国繁荣富强表现出了很强的信心。当问到“现阶段,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科学发展观了解多少”时,85%的人都很了解,并且进行了学习。这表明,农村青年认为这一制度能够广开言路,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参加国家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的管理,为创建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政治保障。
农村青年对党在改革开放30年来所做的贡献表示赞赏,调查显示,问及“改革开放对农村主要带来哪些方面的进步”时,有大多数(85%)的人认为人民生活水平更高了,45%的人认为老百姓的观念更新了,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成绩是主要的,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在政治性话题只有15%的青年表示对政治关注得很少,说明当代青年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的变化非常关心,表现了当代农村青年强烈的责任感。
(二)农村青年对农村建设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对于目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80%的农村青年认可并支持,农业税的减免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惠农政策,并期待更多更好更切合农村实际的优惠政策出台,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农村青年也很关注基层组织建设,在被问到对农村村委会民主选举的问题时,85%的人肯定了民主选举的成效,基本能保障自己的民主权利,45%的年轻人愿意参加村委会竞选,愿意当村干部。此外,他们对包括上学、看病、养老难等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表示相当关注。
(三)农村青年对自身发展的认识
现代农村青年队自身发展的认识非常理性,65%的青年既有坚定的致富信心,又能找到适合自己发财致富的途径,20%的人因为自身学历、技能等限制显示出信息不足的问题。总之,年轻人期待在党的优惠政策指导下,农村干部的带领下,增长自身技能,凭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苦干实干精神,走上致富道路。针对这个情况,此次调研的访谈及座谈会活动中,农村对共青团提出了自身的建议,希望团组织多开展相关的学习培训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提供致富信息,解决资金、外出务工等难题,同时多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村生活。
三、研究局限
本问卷设计调查对象不够周全。如从业状况中缺失大学生村官的具体的选项,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抱有很大热情,他们也是农村青年的一部分,其思想状况也需要统计到类似调研中。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村青年思想状况总体表现为:心理成熟,心态平衡,对社会问题分析更加理性化,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倾向,比如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庸俗化、比较注重个人发展等等,其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既有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对青年产生的不良影响,又有各种社会、经济体制不健全对青年产生的误导,同时青年自身的局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适应、以及共青团引导、教育、服务青年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都引发了这些非主流思想状况的存在。
基于以上对我镇青年思想意识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地创新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适应时代要求和农村团员青年特点的青年工作机制,才能促进共青团工作的全面进步,着重需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 “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
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团建纳入议事日程,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基层团组织要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努力成为突击队,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二)关注农村青年思想的变化,引导青年思想更新与进步 伴随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年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用先进文化陶冶青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准位置、增收成才,建功立业,是当前农村团员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团组织要发扬在实践中育人的传统和优势,教育内容上要从单纯思想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形式上要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改进教育手段。同时还要加强农村青年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引导他们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安定稳定作贡献。
(三)创新团建思路,灵活设置农村基层团组织,为农村团的工作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趋势,面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展示出的旺盛生命力,我们不能再拘泥于依托行政区划建团的固有模式,加大建团力度,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覆盖面,从而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整体建设。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团的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对象社会化趋势明显,团的基层组织要大力依托社会,实现资源整合,借事借力,推动团的工作,营造青年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氛围,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把服务青年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团的基层组织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强化服务能力。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必须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年群体结构和社会分布变化相适应,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就有团的工作”。
共青团石潭镇委员会2011年10月24日
第三篇:学校寒假返校后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学校寒假返校后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为期一个多月的寒假已经结束,同学们怀着对新一学期的目标和希冀在二月下旬以来陆续回到了重邮这个美丽的校园。为及时了解我校学生假期后返校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我校在新学期的学生工作方面有针对性,我校认真组织开展学生返校思想动态调研工作,便于新学期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调研掌握到,我校大部分学生安全准时返校,精神状态良好;同学们在假期认真观看学习《互联网时代》视频,并攥写了学习报告,并且普遍关心时政,关注社会热点,对重大事件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同学们同样也非常关心自身的发展问题,利用寒假期间认真思考总结第一个大学八分之一,并写了一篇自身思考,对于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都做好了充分的规划,且对自己今后的就业、考研等事业走向都有各自的准备;同学们在观看了《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了压力的同时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现就具体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普遍关注时政,关注社会热点
政治这个高深的主题,由昔日的“莫谈政治”到今日我校学子纵论国际的合作与竞争,横谈我国的反腐政策,十三五规划,上至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下至农民百姓的生活变化,不少学生能够侃侃而谈,各抒己见,关注间无不体现着十六号文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三五”计划
随着“十三五”的到来,中央“十三五”计划的出炉,“十三五”发展成了学生常谈的话题之一。“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习近平提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重要论述,无疑将贯穿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当时中。对“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采取的措施,同学们最为关注的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国际经贸合作,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这些问题同样也有少部分同学关注。总之,同学们对中国展望总体比较乐观,都在为国家反腐措施点赞,相信会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神十”造访苍穹,“神十一”即将升空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在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天宫二号发射后择机发射,并与天宫二号对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 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三)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民族振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观念与时俱进,出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带动创新创业愈加活跃、规模不断增大,效率显著提高。当前我国大众创新创业呈现出四个新特点:
1、创业服务从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
2、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
3、创业活动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
4、创业载体从注重“硬条件”到更加注重“软服务”。
5、创业理念从技术供给到需求导向。
我校的自主创新工作也开展得很好,大力支持同学们报名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我校自动化学院研制的“行者一号”机器人在2016年重庆春晚上也充分展示了创新者以及我校的风采。我校的科技奖励金、科技论文收录奖金年年增长,授权发明专利奖金也成倍增长,但目前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硬性条件还不够,不能够与重邮在全国的地位相符合,应加大投入力度,走在创新的前列。
(四)军队改革方案新鲜出炉——中国军事体制改革方略
1、撤销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将三部职能分别转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各军种总部。
2、将二军大等医科院校和大部分医院移交地方(保留各军种总医院兼军医学院)。
3、撤销解放军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和各政治学院等文科院校,合并指挥院校和工程技术院校。撤并后,军队各类学校保留三十所(不含军医学院)即可(如陆军设士官学院、军官学院、参谋和指挥学院、后勤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军械装备学院和战略炮兵学院等七所学校),均为师级。
4、撤销现有七大军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等等。
二、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认识
(一)聚焦“三农问题”,探讨发展新路
1、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同学们普遍反映,自党的“三农”政策在各地落实以来,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生活越来越好,对政府的评价也 在不断提升。目前,电视、电话等家用电器已基本普及,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尽管全国总体经济形势良好,但是农村经济却始终差强人意,某些不发达的农村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一个来自农村的同学结合自身体会说,农民的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仍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快速将对此目标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依据,编制和实施规划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以乌拉泊村新农村规划为例,从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村庄居住组团、村庄产业布局等方面介绍了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了规划实施措施,阐述了规划体会,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约束作用,积累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包括四个方面:特色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先行;村庄改造起步;先进文化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还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上上下下、方方面。
目前我校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鼓励当代大学生提出有关三农的电子商务类项目。
(一)贫困——心头难以拔除的刺
在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城市的低保家庭,家庭经济来源有限,尽管学校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面给予不少贫困生以帮助,但每年数千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一部分家庭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1、对社会和高校关注贫困生工作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表示比较满意,有部分同学社会和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还应加强,少数同学认为贫困政策波及范围还不全面,申请助学贷款的名额较少,审核还没有做到十分严格,应该有所完善。
2、共商解决之道
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无法在短期内彻底解决的问题,关键是看学校、社会怎么帮助和引导贫困生奋发图强。在经济支持方面,除了勤工助学岗、助学贷款等传统方式之外,也有同学建议适当灵活处理某些政策,增强勤工助学岗位的技术含量,让同学们温习课本知识、拓展课外素质的同时,让时间和智能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如聘请相关专家指导把关,建立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小组,对内、对外承接项目,放手让学生去做。
(一)春节社会现象
1、传统文化PK新兴文化
如今的年味不如以前那么浓重了,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感觉。普遍观点是:年味儿在人们习惯每天穿好吃好的时候渐渐淡了;年味儿在餐馆里像应付年夜饭一样被应付掉了;年味儿在人们崇洋媚外的心里悄悄溜了;年味儿在四处开花的手机短信里变得一文不值。有同学反映小地方的年味儿比大城市浓。越是远离城市的地方,越多地保留了传统的一些风俗,比如挂灯笼、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等,这使得这些地方的节日气氛比大城市的更浓厚。
2、烟花炮竹解禁
全国几百座城市如今已对烟花炮竹解禁,对此同学们的态度有较大分歧。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这活跃了节日气氛但喜庆中要注意安全。禁鞭改限放的变化,表现出中国公共利益开始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要求政府用更加温和、有针对性的方式协调各方利益。少部分同学对此不太乐观甚至反对,认为燃放烟花爆竹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3、春运问题
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全国人口的流动,寒假返家,广大青年学生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春运”。先是急着返家,紧接着是急着返校,却总是为打电话订不上票、排队买不着票而烦恼。虽说铁路运输部门针对青年学生,采取了集体订票、学生专列、避开高峰等有效措施,基本保证了学生的旅程顺畅,但是“票贩子”活动猖獗,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学生们忧心忡忡。也有学生指出,乡镇车站存在的秩序混乱,少数车辆上出现的诈骗,以及车站里私人旅店老板拉客等问题还亟待解决。
(二)在文化、娱乐方面的关注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这是一个新生之喜悦的时代,这是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文化可谓繁花似锦,中国普遍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政府投入和市场开放持续加大,正在为中国文化、娱乐发展创造文明的前景。但与此同时,道德阵痛尚未过去,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待提高,文艺界风清气正尚需时日,文化原创力有待增强„„也令人们对2016乃至更远未来的中国文化感到好奇。
1、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有人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落伍了。随着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琅琊榜》、《花千骨》和《芈月传》。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尤其在2015年实施的“一剧两星”政策,在客观上赋予了网剧更多的机会。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很多新鲜亮瞎我们的眼。
2、电影市场能继续红火吗?
2016年是中国电影至关重要的一年,在此之前,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总票逾440亿元,国产片份额近62%,实现了近年来最大突破;在此之后,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向全球电影的进一步开放,国产电影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三、对自己学业、教育等相关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一)对各类证书及学习成绩的思考
毫无疑问,在将来的求职和考研中,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砝码,而各类相关技能证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调研中,我们知道仅有部分同学通过了上期的英语四级考试,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挂了上期的部分期末考试科目,这是比较严峻的问题。由目前人才市场可以了解到,很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都有相关的硬性要求,其中英语不只是要过四级,还要能够运用自如。在如此严峻的竞争中,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这些的同时,再争取更大的机遇。在课余时间还要多关注实践活动,多与社会接触,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等等。
(二)对自身生理、心理健康的思考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生理、心理健康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在学好专业课程、锻炼交际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锻炼身体,心上有什么坎儿可以及时和身边人交流或者向心理健康互助中心的老师寻求建议。
(三)对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思考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被认为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大学生“挑战杯”为代表的科技 创新竞赛正日益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些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对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创新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对参加社团活动的思考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其活动表现出社团成员覆盖面广、参加社团动机多样化、参加社团的盲目性大、社团活动的质量有好有差、社团活动参与性不高等特点。对此,同学建议应加强相关的组织与引导、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加强管理与协调,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建设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就自身而言,需要多多参与,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但不能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四、本次调研总体评价
(一)学生思想状况特点分析
1、融合性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和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融合性,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2、主体性
整体而言,他们的价值取向正在由传统的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主要表现在崇尚自我个性,以个人为主体,注重自我设计,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3、多样性、不稳定性与矛盾性并存
大学生的评判标准出现双重性,多样性,理论上的认知标准和实际中践行的标准不一致。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个人主义的价值标准;对学雷锋、见义勇为等行为观念上认同,但却不积极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等。而有些大学生出现“价值认知模糊”,对事情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同时由于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某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价值评判标准也容易发生变化。
4、时代性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诚信的时代特征。如今的“象牙之塔”已卷入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面对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不绝于耳的就业难的呼声,大学生的“成人”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清晰起来,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较量中,他们开始走向自立。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
1、国际、国内政治环境
现实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治活动,接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特别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因此大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状况。
2、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趋势和发展,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和收入分配的多样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纷至沓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正在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氛围,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家庭环境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求知成长阶段,尚没有完全摆脱家庭背景而独立,因而对家庭的依赖性还是较强的。一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从小就养成独立的性格,因而思想观念也比较独立。
4、大众传媒
特别是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广泛使用,极大地扩展着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信息来源。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也导致学生思维的开阔。
5、学校教育教学环境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等都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对其思想状况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成才的重要环境,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素质、水平等十分关注。
6、内在因素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不同个体的身心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因。
(三)一些建议
我校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务实进取、积极向上。但仍有极少部分学生没能在思想上得到提高,这也是我校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之一。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抓好“两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同时要以两课为基础,增开相关的选修课,如就业指导课等,拓宽“两课”内容,使“两课”教学既有理论上的坚定性与彻底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感和现象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重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面对新时期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针对当代大学生求新、求特、求异、求乐等特点,探索适合学生生活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求稳、求实、求高、求美,让学生沿着一条健康向上的轨迹成长。应摒弃生硬的、强制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追求、愿望和需求,乐于和善于为学生真心诚意地解决具体困难,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上的沟通,从而达到灌输“道理”、增进感情、提高认识的目的。应该大力推崇学校的三联系活动,并且改变长期以来灌输式教育的方式,使德育工作不受时空的限制。
3、树立良好学风,因材施教
建立良好的学风,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对大学招生、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作风起积极影响。每个学生都有其特长,教师和辅导员应充分发掘学生的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学习动力、应变力和创新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对提高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都至关重要。针对逃课、作弊等顽疾,可从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抓起,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心理环境,完善心理服务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施展个人才华,增加实践机会,在愉快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心理沟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荣誉感。构建校、院、学生三级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对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工作人员给予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还可培训一批学生志愿者,让他们及时了解周围同学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其解决。
5、积极推进学校“三走”“四个一”政策
我校则利用校园的山地特色,设计了一条贯穿全校的路径,每周举行一次“闯关”活动,充分鼓励“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的“三走”活动;积极开展“培养一类文艺爱好、养成一个运动习惯、坚持一项志愿服务、提升一类表达能力”的“四个一”素质提升活动。培养一类文艺爱好,提高人文素养;养成一个运动习惯,铸造强健体魄;坚持一项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提升一类表达能力,促进有效沟通。一直贯彻这样的政策,并带动每位同学行动起来。
第四篇:大学调研报告
****大学调研报告
一、学校发展历程
****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之一。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学校1943年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946年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迁入北京后,合并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1951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大学。
学校建有研究生院、基础教育学院,设有17个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分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涉及10个学科门类;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防特色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开放实验室;4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6个校级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占地4342亩(含中关村校区1063亩,西山实验区251亩,秦皇岛分校28亩,良乡校区3000亩),建筑面积117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30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3431人,其中专任教师1931人。教师中有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7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70人。此外,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2个。全校目前有各类学生5292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2009人(包括本专科学生13583人、硕士生5153人、博士生2543人、留学生240人,预科生490人),非全日制在校生30913人。
二、战略定位
1.愿景使命
****大学学校坚持以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需要为导向,曾研制和创造了多个新中国第一。上世纪50年代,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第一频道使用权;研制出我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并发射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轻型坦克并装备军队。上世纪60—70年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和第一台20千米远程照相机,并先后装备军队。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按照国家“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以国防科研为主导,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经过长期的奋斗和积累,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方面代表了国家水平,在空间自适应光学、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北京奥运会和国庆阅兵中,学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均有展示。
2.大学文化
学校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学校始终秉承延安精神与延安自然科学院以来的办学传统,坚持国防学科专业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是我国国防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培养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校友中,有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雷达技术专家王小谟院士,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等著名科学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等。
3.战略目标
新的世纪,从全局性、前瞻性的观点看,****大学的科技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从国际抗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将使我们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还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这既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基于这样的形势,党委确立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党的军事战略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创新为魂,与时俱进,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学科建设为龙头、结构调整为主线、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步伐,把学校建设和发展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大学。
三、资源能力
1.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全国40多个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探索了地方政府与学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外100多所大学或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和导向、动力、保证作用,牢记老院长徐特立“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教诲,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勤奋的工作作风、求实创新的精神品格,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素质优良的毕业生。建校67年来,培养毕业生12.9万余人,产生了16名院士、65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40余名将军。他们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学科建设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布,凝练“强地,杨信,拓天”学科方向,打造引领国防科技发展的主干学科和服务于工业化、信息化的优势学科,努力形成主干学科力量雄厚、优势学科特色鲜明、基础学科前景广阔、交叉学科活动强劲、新兴学科不断增长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发挥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基地建设的牵引作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打造学科高峰,实现学科发展与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良性活动,形成若干国内外一流的优势学科群。3.师资队伍
****大学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师资队伍的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相对稳定,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931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131人,博士生导师365人。教师中有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70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61人。此外,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2个。为加强师资力量,学校还十分重视智力引进工作,2000年以来,相继聘请了国内外兼职教授339名、顾问教授51名、名誉教授6名。
4.科学研究
****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编制的,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的系统性、全面性的规划,主要明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确定学校工作重点,以指导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国防科技工业高等教育整体目标。例如:
军用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科学研究,凝聚学科方向,形成了立足国防,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相结合的学科方向,承担了“野战指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某防空作战指挥系统”、“某炮兵作战指挥系统辅助决策与分布式数据库”多项国防科技预研重点项目和国防重点型号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发改委等项目。获得了国防专用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二等奖一项、部级三等奖五项。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 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2部。获得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大学研究生教学团队与研究生重点课程。
四、激励机制
为鼓励全日制学历教育专业学位(双证)研究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科研实践、顺利完成学业,制定了“****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双证)研究生奖学金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加强对外交流,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根据国家留学的基本方针政策,特制“****大学外派出国学习计划实施细则”。
为全面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博士生选择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高起点的研究课题,开展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争创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特设立“****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育苗基金”。
总体印象与启示
总体印象
****大学是一所国内一流大学,在国防科技方面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大学在学科发展、学生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思考与启示
学校发展的理念、战略、思路虽已经明确,但是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深化改革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科发展战略目标虽以确定,但是学科布局尚不够合理,学科优势不够突出,多学科发展不够协调,瞄准战略需求的学科方向凝练不够,学科建设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需要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强化优势特色,实施学科优化策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第五篇:大学调研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调研报告
一、学校发展历程
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之一。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学校1943年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946年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迁入北京后,合并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1951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学校建有研究生院、基础教育学院,设有17个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分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涉及10个学科门类;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防特色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开放实验室;4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6个校级研究生教学实验基地,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占地4342亩(含中关村校区1063亩,西山实验区251亩,秦皇岛分校28亩,良乡校区3000亩),建筑面积117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30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3431人,其中专任教师1931人。教师中有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7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70人。此外,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2个。全校目前有各类学生5292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2009人(包括本专科学生13583人、硕士生5153人、博士生2543人、留学生240人,预科生490人),非全日制在校生30913人。
二、战略定位
1.愿景使命
北京理工大学学校坚持以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需要为导向,曾研制和创造了多个新中国第一。上世纪50年代,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第一频道使用权;研制出我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并发射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轻型坦克并装备军队。上世纪60—70年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和第一台20千米远程照相机,并先后装备军队。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按照国家“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以国防科研为主导,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经过长期的奋斗和积累,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方面代表了国家水平,在空间自适应光学、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北京奥运会和国庆阅兵中,学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均有展示。
2.大学文化
学校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学校始终秉承延安精神与延安自然科学院以来的办学传统,坚持国防学科专业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是我国国防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培养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校友中,有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雷达技术专家王小谟院士,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等著名科学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等。
3.战略目标
新的世纪,从全局性、前瞻性的观点看,北京理工大学的科技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从国际抗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将使我们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还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这既向我们提
出了严峻挑战,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基于这样的形势,党委确立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党的军事战略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创新为魂,与时俱进,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学科建设为龙头、结构调整为主线、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步伐,把学校建设和发展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大学。
三、资源能力
1.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全国40多个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探索了地方政府与学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外100多所大学或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和导向、动力、保证作用,牢记老院长徐特立“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教诲,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勤奋的工作作风、求实创新的精神品格,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素质优良的毕业生。建校67年来,培养毕业生12.9万余人,产生了16名院士、65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40余名将军。他们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学科建设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布,凝练“强地,杨信,拓天”学科方向,打造引领国防科技发展的主干学科和服务于工业化、信息化的优势学科,努力形成主干学科力量雄厚、优势学科特色鲜明、基础学科前景广阔、交叉学科活动强劲、新兴学科不断增长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发挥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基地建设的牵引作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打造学科高峰,实现学科发展与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良性活动,形成若干国内外一流的优势学科群。
3.师资队伍
北京理工大学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师资队伍的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相对稳定,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931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131人,博士生导师365人。教师中有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70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61人。此外,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2个。为加强师资力量,学校还十分重视智力引进工作,2000年以来,相继聘请了国内外兼职教授339名、顾问教授51名、名誉教授6名。
4.科学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编制的,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的系统性、全面性的规划,主要明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确定学校工作重点,以指导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国防科技工业高等教育整体目标。例如:
军用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科学研究,凝聚学科方向,形成了立足国防,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相结合的学科方向,承担了“野战指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某防空作战指挥系统”、“某炮兵作战指挥系统辅助决策与分布式数据库”多项国防科技预研重点项目和国防重点型号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发改委等项目。获得了国防专用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二等奖一项、部级三等奖五项。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 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2部。获得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团队与研究生重点课程。
四、激励机制
为鼓励全日制学历教育专业学位(双证)研究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科研实践、顺利完成学业,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双证)研究生奖学金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加强对外交流,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根据国家留学的基本方针政策,特制“北京理工大学外派出国学习计划实施细则”。
为全面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博士生选择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
高起点的研究课题,开展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争创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特设立“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育苗基金”。
总体印象与启示
总体印象
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国内一流大学,在国防科技方面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在学科发展、学生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思考与启示
学校发展的理念、战略、思路虽已经明确,但是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北京理工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深化改革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科发展战略目标虽以确定,但是学科布局尚不够合理,学科优势不够突出,多学科发展不够协调,瞄准战略需求的学科方向凝练不够,学科建设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需要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强化优势特色,实施学科优化策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