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旧会计准则转换影响
孚宝港务新旧会计准则转换影响
对我公司来说,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土地使用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2.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3.取消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
4.会计报表列示有部分项目合并
给财务核算带来的影响:
1.现固定资产中含有土地使用权原值17795万元,净值15437万元;执行新会计制度后,将其转至无形资产,对总资产合计金额无影响
2.根据以前年度纳税调整情况,工资薪金、预提费用、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将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由此需要确认为递延资产或负债,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金额有影响,预提费用是主要影响部分,预计2012预提费用引起的暂时性差异为120万(2012年末减年初数),会导致递延资产增加120*12.5%=15万,同时所得税费用减少15万。
3.新会计准则已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根据公司的情况,日常记账仍可使用此科目,但需要确保年末无余额
4.会计报表部分项目合并,主要有:
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合并成固定资产
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中的社保、公积金合并成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中的河道费、教育费附加等合并成应交税费
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
利润表:
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合并成营业收入
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合并成营业成本
将补贴收入合并到营业外收入
将所得税更名为所得税费用
转换处理
第二篇:新旧动能转换(推荐)
三、内涵与启示
(一)“新旧动能”政策体系产生背景
1.消费和服务业将取代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过去30年,中国平均经济增速为10%,这主要是得益于其成本竞争力(劳动力、土地、环境、汇率等)、改革红利(1979年农村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1998年国企改革和2001年加入WTO)和政府强势主导。如今这种增长模式已经达到了极限:成本竞争力消失,国企效率下滑,杠杆率飙升,最近资产市场震荡也暴露出政府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不足。中国的经济增速从10%降至5%-6%,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是大势所趋,经济结构也将随之深度调整。消费和服务业将取代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图1所示,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开始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支持对经济的贡献超过了资本形成的贡献,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
2.新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支撑力逐步提升 高盛在报告《“新常态”下的“新中国”经济投资》中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以便更好地追踪变革中的中国经济。高盛从143个行业,3636家公司中,进行挑选了30个次级行业的671家公司,作为追踪中国新经济的参照。这些公司来自A股、H股和中概股,市值1.8万亿美元。这些产业遍布卫星光缆、网购、教育服务、影视娱乐、家用耐用品、能源服务、资产管理、生物科技、航天国防、IT咨询等30个领域。相对于传统产业,新经济产业中健康医疗、科技行业的比例大幅提升,合计占到60%以上。过去几年的数据也表明,新经济的表现确实要远远优于传统产业
3.山东省区域性经济风险事件频发,引起中央层面注意。
2017年初,曾经的中国500强企业山东天信集团陷入债务泥潭,7家关联公司天信集团、天圆铜业、天信光伏、天信进出口、天泽物资、天泽物流、澳纳纺织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中负债最多的山东天圆有限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04.52亿元,负债率高达180.77%。这是继山东上市公司中国宏桥、魏桥纺织同时发布延迟刊发2016年全年业绩停牌,长兴集团破产、齐星集团债务危机后,又爆发的一起企业危机事件。一系列的区域性企业债务危机揭示了山东经济的“窘境”:虽然山东省在经济体量方面位居全国前三,但在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科技支撑以及民营经济和新兴业态发展等许多方面,和广东、浙江等新经济活跃省份的差距还很大。同时山东省区域性经济风险事件也引起了中央层面的注意,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并于今年4月专程到山东省进行调研,考察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
(二)内涵解析
“新旧动能”自2015年开始出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和文件中,在2016年在互联网出现的频率逐步提升。2016年末,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来,“新旧动能”更是频繁出现在政府相关文件中,内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新旧动能”作为政府官方用语,并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一系列政府文件中和领导讲话中进行理解。
1.发展“新经济”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措施。
在不同时期,“新经济”有不同的内涵,当前新经济主要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新经济形态。而“新动能”的内涵更加广泛,需求端(例如:消费能力提升)和供给端(例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或新产业形态)都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出现“新经济”,并将“新经济”和“新动能”联系在一起。报告指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因此,我们可以片面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技术进步,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或模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2.“旧动能”可转换为“新动能”
如果将“新动能”对应“新经济”,那么“旧动能”应该对应传统产业和传统经济模式,既包括“两高一剩”产业,也包括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下降的对外贸易。对于“旧动能”,实行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可转换为“新动能”。
3.“新旧动能”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主要特征就是:经济由过去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由过去30年的平均10%下降到如今的6%左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和服务业取代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经济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和重要性日益提高,但是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旧动能”共同构成新常态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
(三)启示
1.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
李克强总理对山东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给予的高度期望,希望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目前,山东省各地市和各业务部门都在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山东省层面制定引领性政策和规划,各地市都出台了“新旧动能转化”工作计划,青岛市各区(市)纷纷推出了“新旧动能转化”重要工程。这标志着一系列重要工程将会在山东省推进,为我行参与全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拓展业务空间提供了新的机遇。建议总行各部门和各分支行关注和研判山东省和各地市推出的重要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
2.巩固传统优势,提升支撑我行发展的“旧动能”
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将继续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在金融活动中仍是重要的参与者。政府金融将在未来长时间内成为银行重要的业务。同时,青岛银行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忠诚客户,它们是支撑我行目前发展的基础。继续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的优势,巩固与地方政府、原有客户的良好关系,挖掘和提升服务原有客户的能力是目前我行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
3.关注“新经济”,培育支撑我行发展的“新动能”
高盛在《“新常态”下的“新中国”经济投资》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引擎转向消费和服务业,传统的中国投资框架已经无法有效追踪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投资者传统上还习惯于根据PMI、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来判断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都将发生深入变革,“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相比,表现出“轻资产、轻污染、新技术、新模式、重人力资本”等特点。传统信贷模式和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经济”发展要求,改变不合理制度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新经济”的能力,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支持我行基业长青的需要。
第三篇:新旧动能转换材料
新旧动能转换专题研讨材料
新年伊始,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总的要求、重大意义,对把握重大机遇、发展产业集群、着力深化改革、创新领导方式作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
在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赛跑中,省委省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山东的区域竞争优势。新旧动能转换,最根本的任务就在于,加快把新兴产业培育大,把传统产业改造好,把落后产能化解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新局面。
从改革层面讲,思想观念里的革新,较之产业结构、宏观政策、激励机制上的改革,更为关键。改变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来一场“头脑风暴”和观念革命,是改革攻坚、转型发展不可忽视的课题。许多人注意到,发达省份的干部遇到新矛盾新问题习惯“向前看”,善用创新的思维寻找解决办法,山东的一些干部却习惯于“向后看”,看有没有成规惯例可循、有没有现成经验可用。因循守旧、害怕改革,为官不为、不敢担当,只有先克服这些态度问题,发展上的起色才能慢慢显露出来。说到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就是促进山东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共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成果。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也可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向更高水平迈进。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努力为全市、全省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新旧动能转换答案
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新旧动能)1
1.哪种思维不属于互联网思维?(2.0分)D.逆向思维
2.以下哪个不属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提出的“三个一”?(2.0分)C.一站式服务
3.“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是由哪个公司首先提出来的?(2.0分)B.通用电气
4.哪个省最早提出了“电商换市”?(2.0分)B.浙江
5.德国政府哪一年正式提出了“工业4.0”战略?(2.0分)C.2013年
6.工业和信息化部的3G牌照是在哪一年发放的?(2.0分)B.2009年
7.在中国政府官方文件中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哪一年?(2.0分)D.2016年
8.在中国政府官方文件中提出“互联网+”是哪一年?(2.0分)D.2016年
9.“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最早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2.0分)A.党的十六大
10.截至2017年6月,中国IPv4地址有多少个?(2.0分)A.3.38亿
11.IBM公司的“深蓝”超级计算机在哪一年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A.1997年
12.全国第一个出台信息经济发展政策的是哪个省?(2.0分)B.浙江省
13.哪个省最早提出建设一批特色小镇?(2.0分)B.浙江省
14.《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放开搞活哪类标准?(2.0分)D.企业标准
15.山东省第一个质量教育基地在哪个地市?(2.0分)D.聊城
16.美国有经济周期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增长是哪段时期?(2.0分)B.1991-2000年
17.哪个城市提出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新经济形态集聚区和策源地?(2.0分)
2.0分)(青岛
18.《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是哪一年出台的?(2.0分)A.2010年
19.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到多少?(2.0分)C.96.3%
20.以下哪个不是《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确定的“互联网+”重点行动?(2.0分)C.全域旅游
第五篇:新旧会计准则转换方案
ABC有限公司
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衔接转换
方 案
注:该方案涉及到了企业可能遇到的全部项目的转换问题,但每个企业的情况有所不同,请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执行。
第一章 新旧准则衔接转换基本要求
一、衔接转换的前提
(一)企业2011财务决算仍然执行原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2011财务报表已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
(二)以2012年1月1日作为新准则首次执行日和衔接转换调账日;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三)在首次执行日对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进行追溯调整的事项进行追溯调整,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和其他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编制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转换对照表(见附表一与附表二),并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初始化或增加系统调整期进行调整的方式实现账务系统的衔接与转换。
(五)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形成决议。
二、衔接转换程序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首次执行日衔接转换的具体步骤如下: 1、2011年12月31日按原核算办法规定将2011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毕,进行结账并编制决算财务报表。
2、以2011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编制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对照表(见附表1),将旧科目余额按新准则要求简单分拆为新科目余额。
3、在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对照表(附表1)的基础上,编制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调整对照表(见附表2)。以新科目为对象,将旧科目重分类至新科目的余额归集汇总,并对新准则规定首次执行日需要重分类调整和追溯调整的事项进行调整,形成2012年1月1日新会计科目的初始化余额。
4、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初始化
在2011年结账后,按照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调整对照表中确定的新科目余额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初始化,将新会计科目的初始化余额录入系统,完成初始化建账工作。
5、编制衔接转换财务报表
企业在系统初始化完毕后,编制以2011年决算报表为基础的衔接转换报表(见附表3)和首次执行日新格式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和合并利润表上年数。
衔接转换报表采用以原财务报表项目对照新财务报表项目的方式,原财务报表项
目及其金额应当与企业2011年决算报表数据相符。
三、衔接转换要求
1、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表可以只保留本单位适用的科目,要求编制人、复核人、财务机构负责人、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签章,作为2008年封账的依据存档,并上报直接上级单位备案。
应当参考上述格式编制级次到明细科目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并对主要衔接内容作出说明,与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表一起存档。
2、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调整表,可以只保留本单位适用的科目,要求编制人、复核人、财务机构负责人、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签章,作为2008年系统初始化建账的依据存档,并报直接上级单位备案。
应当参考上述格式编制级次到明细科目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转换表,并对主要转换调整内容作出说明,与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表一起存档。
3、应根据38号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财务报表的衔接转换,衔接转换财务报表中原报表项目金额应当与2011年已审决算报表数一致。
4、应明确区分会计差错更正和会计准则变化造成的影响,不得相互混淆,也不得利用会计差错更正人为调节利润,不得以执行新准则调整代替会计差错调整。
会计差错调整和执行新准则调整应分别进行处理,会计差错调整应通过账务调整方式进行处理,在2011年正式结账前落实到2011年的账务中。执行新准则调整应通过编制衔接转换明细表进行调整或增加调整期进行账务调整。
5、首次执行日前需准备或注意事项
各级分(子)公司应认真研究新准则,结合本指导意见全面评估企业所可能涉及的调整事项及其影响,充分估计实施新会计准则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各类账项调整准备工作,以保证衔接转换的平稳过渡。
(1)对账面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股票投资等投资按持有意图进行客观分析,确定重分类方向,合理划分各项金融工具类别并形成明确的书面结论。
(2)搜集相关投资的2010年12月31日及2011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资料,如股票、基金,以便于合理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3)对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及商誉进行分析,区分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形成与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形成。
(4)对用于出租的房屋和土地进行全面清查,判断是否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
件,如确定要转作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搜集相关租赁合同、账面原值和已计提折旧、减值准备等资料备查。
(5)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可能涉及的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比较各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值与计税基础,评估存在的递延所得税影响,主要包括:各项资产减值、股权投资差额摊销、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差异(折旧年限和残值率)、资产评估增值、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开办费、从费用中提取的负债如预计负债、应付工资及相关负债等。
第二章 新旧准则衔接转换需追溯调整事项
在2012年1月1日,本企业需要追溯调整事项的衔接与转换如下:
一、对长期股权投资差额进行调整
1、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指合并前后的合并双方具有共同的最终控制方,即无论合并前后被合并方均由本企业控制,均应当纳入本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除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应冲销贷方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3、因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形成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当分别进行处理:(1)如果公司无法可靠确定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应先恢复以前已摊销借方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留存收益),将恢复初始的借方差额转作“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商誉”列示。
(2)如果公司能够可靠确定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不需要恢复以前已摊销借方差额,直接其账面余额转作首次执行日的投资成本,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其他非流动资产”并继续按原剩余年限内平均摊销(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进行调整),摊销计入合并利润表相关的投资收益项目。
控股股东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参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处理。
3、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如存在与该投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应将“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的账面余额转作首次执行日的投资成本。在执行新准则后于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其投资收益时,还应扣除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按原剩余期限摊销的金额(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二、对重大影响以下具有公允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该类调整与本指导意见第六项同属一类)
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下、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主要是指上市流通股),2012年1月1日应当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未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该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还应当追溯调整2007损益数及年初未分配利润。
三、对商誉进行调整
1、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吸收合并)产生的,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当全额冲销,并调整未分配利润和2011损益数。
2、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应当将商誉在2012年1月1日的摊余价值作为商誉的认定成本,不再进行摊销。
企业应当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在2012年1月1日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应当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并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和2011损益数。
四、辞退福利义务
(一)辞退福利义务的确认
辞退福利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或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辞退福利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根据有关规定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等。
辞退计划或建议应当经过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批准,除因付款程序等原因使部分付款推迟至一年以上外,辞退工作一般应当在一年内实施完毕。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3、该计划已经批准并于2012年1月1日前正式公布;
4、解除劳动关系人数及补偿金额能合理确定;
5、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计划,相关的辞退工作应在计划公布后一年内实施。
(二)内部退休职工预计支出的确认
企业如有实施的职工内部退休计划,虽然职工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但由于这部分职工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承诺提供实质上类似于辞退福利的补偿,符合上述辞退福利计划确认预计负债条件的,比照辞退福利处理。企业应当将自职工停止提供服务日至正常退休日的期间拟支付的内退人员工资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不得在职工内退后各期分期确认因支付内退职工工资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产生的义务。
内部退休职工预计支出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具体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内部退休计划在首次执行日以前已经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并已实施,内部退休人员已在2012年1月1日前办理了相关手续,不包括首次执行日之后批准实施的内部退休计划;
2.内部退休人员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者工龄已满30年的企业职工; 该项条件特指内退人员从内退时开始计算,如当时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得作为符合内退条件的内退人员,在内退以后的核算中一律视同正视职工处理。如公司某职工于2005年末内退,当时该员式离正式退休还有6年,工龄已满28年,该员工在首次执行日虽然离正式退休不足5年(内退后不再连续计算工龄),但应当作为正式员工处理,不得将其作为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内退职工。
3、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计划。
4.内部退休人员支出仅包括自内退日至法定退休日企业拟支付给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三)辞退义务的计量
1、公司的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含内退计划),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进行计量,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折现后的金额与实际应支付的辞退福利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各期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计入财务费用。
2、公司首先应当按照上述确认条件全面核实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内退人员以及支出标准计算预计内部退休支出总额。
预计的内部退休支出总额,指从2012年1月1日到法定退休日的期间企业拟支付给内部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之和,同时,公司还应当采用同期国债的利息率作为折现率将其折现,按预计未来需要支付的内退补偿义务支出折现后的现值,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按预计的内部退休支出总额,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内退补偿”科目,同时按上述差额(折现费用),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公司确认的上述辞退福利(扣除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按本“意见”第五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5年期同期国债的利息率取整后即4%作为折现率,为简化核算,折现期可以确定后年。
首次执行日,公司应当根据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在财务报表中“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列报。
各单位申报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内部退休人员支出,应当同时提供详细的内部退休计划、人员清单、费用项目、补偿标准、折现率等相关材料,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经济鉴证说明。
五、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
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规定,对因为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分别计算2012年1月1日与2011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两项金额之间的差额调整2012年1月1日未分配利润。
1、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预计未来不能取得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的,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中:允许抵减以后利润的可抵扣亏损,应当以在发生亏损后的预计未来五年内能够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可抵扣经营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对因追溯调整内容所导致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按其类别分类计算并予以调整。
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事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附表五所列示的内容。
3、所得税2012年1月1日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
对2012年1月1日存在的各项暂时性差异,应分别将可抵减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冲销递延税款余额,上述两项金额之间的差额调整未分配利润。
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按以下主要步骤执行:(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a.资产折旧(耗)及摊销
资产折旧(耗)及摊销的计税基础为按照税务规定应计折旧(耗)及摊销数,涉及会计与税务政策有差异的,应当按照税务政策计算确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b.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减值准备一律不允许抵扣,即计税基础为零。c.需补税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核算合营企业或联营业适用所得税税率高于公司所得税税率的,不需要补缴企业所得税,不作为暂时性差异;低于公司所得税税率的,需补缴所得税,其暂时性差异为长期股权投资中损益调整余额。
d.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负债
因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般为历史成本,但可以考虑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折旧或摊销,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均应作为暂时性差异。
e.按权责发生制计提但实际支付时才允许税务抵扣的负债
按权责发生制计提但实际支付时才允许税务抵扣的负债,如经营活动产生的预计负债、房地产企业预计的开发成本等。
f.允许抵减以后利润的可抵扣亏损
允许抵减以后利润的可抵扣亏损应为按税法规定的可以从以后税前利润抵扣的累计未弥补的亏损。
g.其他
暂时性差异不包括永久性差异,如超标准计提未支付的工资余额等;税务处理已与会计处理方法相同的,不作为暂时性差异,如税务部门已同意在当期抵扣的计提未支付的工资余额。与当期损益有关的暂时性差异(即时间性差异)可参考当期所得税纳税申报时纳税调整事项中涉及的时间性差异事项。
(2)计算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根据会计基础大于计税基础的资产或计税基础小于会计基础的负债暂时性差异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根据会计基础小于计税基础的资产或计税基础大于会计基础的负债暂时性差异计算可抵减暂时性差异。
(3)预计未来实际可抵减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当根据预计未来盈利能力确定预计未来实际可抵减暂时性差异。(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未来实际可抵减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权益法核算合营企业或联营业适用所得税税率高于公司所得税税率的,不需要补缴企业所得税;低于公司所得税税率的,按以下公司计算需补缴所得税对公司递延所
得税负债(资产)的影响: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应纳税(可抵减)暂时性差异/(1-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公司适用税率-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
(5)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2011年末-2011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2011年末-2011年初)
(6)衔接转换时的会计处理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衔接转换时可以总体调整,也可以分类调整递延所得税的影响。1)2012年1月1日按总体调整及转换的会计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11年末余额)
资本公积—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11年末余额)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所得税影响额)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年初所得税影响额)
2)2012年1月1日按类别调整及转换的会计处理
2012年1月1日按类(项)调整及转换分项的会计处理主要例举说明如下: 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除坏账准备外)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12年1月1日余额)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年初所得税费用)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所得税费用)计提的坏账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12年1月1日余额)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年初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所得税费用)
②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补缴所得税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年以前的所得税)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12年1月1日余额)③允许抵减以后利润的可抵扣亏损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12年1月1日余额)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年以前的所得税)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所得税费用)④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年以前的所得税)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12年1月1日余额)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资本公积—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11年末余额)
注:因首次执行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对所得税的影响直接调整2012年1月1日的资本公积。其公允价值变动对2011比较利润表无影响。
⑥应付职工薪酬(含辞退福利以及内退补偿支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12年1月1日余额)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对2011年初的影响)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所得税费用)
注: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主要系永久性差异或税务已同意在计提当期抵扣的余额。
⑦预计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12年1月1日余额)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对2011年初的影响)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1所得税费用)
六、对盈余公积进行调整
因按追溯调整法调整未分配利润的,以调整的未分配利润为基数,按以下原则调整盈余公积:
1、调整减少未分配利润的,以盈余公积的账面余额为限,按原计提比例冲减盈余公积;
2、调整增加未分配利润的,以弥补原未弥补的亏损后的余额为基数按原计提比例计提盈余公积。除盈余公积以外的其他利润分配,不再追溯调整。
第三章 新旧核算办法会计科目核算差异及衔接转换
第一节 资产
一、现金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但名称改为“库存现金”。调账时,直接将期末余额转入新账“库存现金”科目。
二、银行存款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期末余额转入新账“银行存款”科目。
三、其他货币资金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期末余额转入新账“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四、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核算办法取消了“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与之对应。
1、科目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 按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此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减值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2、“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股票、基金、权证等投资。
(1)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投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获利,近期将出售;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存在其他活跃市场能够随时变现,能够取得公认的市场交易价格。可在此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原“短期投资”中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中为交易目的所持有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中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
(2)“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及持有期间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不作为投资成本;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时,应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至”
投资收益”。
(3)“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作为”投资收益”,不再在收到时冲减投资成本。
3、“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明确准备到期兑付或收回且有能力长期持有的债券或其他投资,如固定利率的国债、固定或浮动利率的企业债券等。
(1)“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范围包括企业原”长期债权投资”、”短期投资”中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持有时间较长,通常在1年以上,但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基金、应收款项不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
(2)“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取得时以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持有期间以摊余成本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确认应收利息,按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持有期间利息收入,应作为”投资收益”,不再在收到时冲减投资成本。
(3)“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发生减值后的利息收入冲减”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
(1)“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科目中除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外的股票、债券、基金及其他投资均在此科目核算。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以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持有期间以公允价值计量,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金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处置时,应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至”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应作为”投资收益”,不再在收到时冲减投资成本。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在活跃市场停止交易、股票投资的市价发生严重或长期持续下跌,短期内无回升希望,或有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时需计提减值准备。发生减值后的利息收入冲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
(二)衔接转换
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可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可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调账时应根据短期投资的持有意图及能力对投资进行重分类:
为了短期获利、准备近期内出售且存在市价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国库债、公司债券等,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除此之外的短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于出售出让设置了限制条件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不能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企业以各种方式支付对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流通权,应根据对方是否属于子公司而重新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对价方为子公司的,重新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支付对价方不属于子公司的,重新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流通权平时不进行结转,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待取得流通权的非流通股出售时,再按出售的部分按比例予以结转。如单独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的,应直接转入新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1、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短期投资,按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分两种情况处理:
(1)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将 “短期投资”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首次执行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原账面余额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相应调整“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还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短期投资,一般情况下,计提的减值准备就是其公允价值变动额。应当将 “短期投资”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将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2、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短期投资,应当将原“短期投资”科目余额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同时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余额转入“持有至到期投
资减值准备”科目,在随后的会计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如存在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增加“应收利息”(分次付息情况下)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情况下)。
五、应收票据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基本相同,但新核算办法下,应收票据发生减值时不需先转入应收账款,而可直接计提。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直接将期末余额转入新账“应收票据“科目。未到期已计提减值的可不予调整。
六、应收股利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基本相同,但短期股票投资的股利不再在收到时冲减成本,而在宣告发放时确认应收股利。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收股利”科目。
七、应收利息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基本相同,但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不再在收到时冲减成本,而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应收利息。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收利息”科目。
八、应收账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账款(合同收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分期确认应收账款的原则上不属于长期应收款,质保金(保修金)不具有融资性质不划分为长期应收款)不再在本科目核算,改在长期应收款核算。其他核算内容未发生变化。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收账款”科目。
九、其他应收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其他应收款核算范围变化,原核算办法中“应收补贴款”科目核算的内容也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其他应收款按“备用金”、“单位”、“其他”设置二级明细科目。业务周转备用款项集中在“备用金”科目核算,不再分散在单位和个人欠款中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将本科目余额按新的核算规定进行重新分类,属于业务周转备用款性质的应收款余额应自“单位”或“个人”科目转入新账“备用金”明细科目,“单位”科目的其他项目余额转入新账“单位”明细科目,“个人”科目其他项目余额和“其他”科目余额均转入新账“其他”明细科目。
十、坏账准备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坏账准备核算范围扩大,增设了“预付账款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坏账准备”、”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应收利息坏账准备”、”存放同业坏账准备”(财务公司专用科目)明细科目,核算对上述款项计提的减值准备。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分别转入新账”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科目。
其他项目应计提的坏账准备计入2011年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十一、预付账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核算内容有所变化,预付的保险费、租金不再在“待摊费用”核算,金额较大的可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预付的工程款、备料款不再直接计入在建工程,在支付时计入预付账款,预估发包工程进度和按合同规定结算进度款时冲减预付账款,转入在建工程。
预付账款发生减值时不需先转入其他应收款,而可直接计提减值准备,计入”预付账款坏账准备”。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将预付账款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预付账款”科目。
十二、应收补贴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核算办法不再设置”应收补贴款”科目,本科目核算内容通过”其他应收款-其他”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其他应收款-其他”科目。
十三、物资采购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但名称改为“材料采购”,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材料采购”科目。
十四、在途物资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在途物资”科目。
十五、原材料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原材料”科目。
十六、包装物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基本相同,采用分次摊销的包装物可在本科目设置在库、在用、摊销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包装物”科目。
十七、低值易耗品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采用分次摊销的低值易耗品可在本科目设置在库、在用、摊销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低值易耗品”科目。
十八、周转材料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周转材料”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周转材料”科目。
十九、材料成本差异、产品成本差异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产品成本差异”新旧科目无差异。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直接过渡。
二十、自制半成品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自制半成品”科目。
二十一、库存商品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库存商品”
科目。
二十二、商品进销差价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二十三、委托加工物资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二十四、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发出商品、待转库存商品差价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核算办法不再设置”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转库存商品差价”一级科目,上述科目核算内容均通过”发出商品”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将“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科目;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将”发出商品”、”待转库存商品差价”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发出商品-其他发出商品”科目。
二十五、受托代销商品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受托代销商品”科目。
二十六、存货跌价准备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核算办法核算内容有所增加,原施工企业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并入本科目核算。核算办法并取消了”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二级明细,将其并入”发出商品”。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其中: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应转入”发出商品”二级明细科目。
二十七、待摊费用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核算办法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原科目分别重分类至预付账款、应交税费、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待摊费用。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按待摊费用科目的重分类情况分析填列,分别列入”预付账款”、”应交税费”、”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待摊费用”。尚未摊完的”印花税”转入”应交税费”,未经税务部门认证的进项税转入新账”待认证进项税”科目。
二十八、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核算的范围不同,新核算办法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包括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有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
2、初始投资成本计量不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包含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如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原核算办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不包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所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
3、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新核算办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大于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不调整投资成本;小于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原核算办法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权益的差额确认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权益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4、对子公司按成本法核算。新核算办法对有控制权的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不再对子公司按权益法进行核算。
5、权益法核算方法不同。原核算办法规定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确认当期投资损益,原核算办法投资收益的确认以账面价值为基础。新核算办法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投资损益,新核算办法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权益法核算的范围仅限于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
合营企业是指投资企业与其他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企业。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一般情况下,合营企业的投资合同和协议会明确为合营合同。
联营企业是指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一般情况下,联营企业的投资合同和协议会明确为联营合同。
6、对被投资单位亏损的会计处理不同。原核算办法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不承担超额亏损;新核算办法以投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长期应收款)减记至零为限,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7、取消“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单列为总账科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二)新旧衔接
调账时,企业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后分别进行处理:
1、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余额应全部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2、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累计已摊销数应当冲回,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以调整恢复后转作“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3、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如“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存在贷方余额的,应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余额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借方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分别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科目。
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因执行新准则所作追溯调整影响首次执行日净资产的,投资主体还需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和”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相应调整金额填入”联营合营企业权益法调整”列。
4、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没有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原应以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直接转至新账。
5、企业应当将上述三类投资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金额自“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6、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可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市流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核算办法持有意图及持有能力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按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分两种情况处理:
(1)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将 “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首次执行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增加 “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原账面余额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变动还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一般情况下,计提的减值准备就是其公允价值变动额。应当将 “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将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二十九、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债权投资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核算办法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与之对应。
新科目核算要求参见本节五
(一)。
(二)衔接转换
长期债券投资均有可能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调账时应根据债权投资的持有意图及能力对投资进行重分类:
1、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按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分两种情况处理:
(1)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将 “长期债权投资”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首次执行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增加 “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原账面余额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变动还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一般情况下,计提的减值准备就是其公允价值变动额。应当将 “长期债权投资”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将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余额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2、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将“长期债权投资—面值(或本金)、溢折价、应
计利息”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自首次执行日改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将相应减值准备的金额自“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三
十、委托贷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新核算办法下发放委托贷款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委托贷款-利息调整”,增加委托贷款余额,而原核算办法下发放委托贷款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新核算办法下”委托贷款”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投资收益,而原核算办法按合同利率确认投资收益。新核算办法在”委托贷款”下增设了”利息调整”二级明细科目,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应计利息的差额。
3、新核算办法下委托贷款发生减值后的利息收入冲减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将原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委托贷款”科目。三
十一、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新核算办法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用于出租的能单独计价的房地产不再在本科目核算。
2、”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以及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一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可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不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将建筑物出租并按出租协议向承租人提供保安和维修等其他服务,所提供的其他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可以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所提供的其他服务在整个协议中如为重大的,该建筑物应视为企业的经营场所,应当确认为自用房地产。
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饭店,其经营目的是通过向客户提供客房服务取得服务收入,该业务不具有租赁性质,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将其拥有的旅馆饭店部分或全部出租,且出租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出租的部分可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出租给集团内所属单位的土地、房屋建筑物也应当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作为集团自用固定资产进行反映。
企业出租给本企业职工居住的宿舍,即使按照市场价格收取租金,也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这部分房产间接为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服务,具有自用房地产的性质。
3、投资性房地产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核算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同。新核算办法还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房屋累计折旧和土地使用权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的出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净值及出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不再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核算。
4、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在经总部批准后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企业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目并分别“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摊销,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取得出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账面余额及出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不再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核算。
5、暂估入账固定资产,按暂估价值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6、自行开发建造的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不再先计入在建工程,待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而应在取得时直接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而原核算办法下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7、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旦提取,不能转回。
(二)衔接转换
本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要求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不涉及追溯调整,调账时,应先对用于出租的房屋及建筑物进行清查,确定应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按确定的金额分别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自行建造的厂房、办公楼等占用的土地,原已计入”固定资产”核算且能单独计价的,应当重分类至”无形资产”,将归属于土地使用权的部分从原资产账面价值中分离,按其原值和折旧、减值准备比例确定的金额分别转入”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原在固定资产核算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已转为授权经营地并出租给股份公司使用,且能够单独分离和计价的,在报经本企业审批后转为”无形资产”核算,调账时,应
按其原值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其余划拨土地使用权仍在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不需进行重分类调整。
其余“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直接转至新账“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三
十二、在建工程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占用的一般借款费用需资本化计入工程成本。
2、发包的在建工程核算方法不同。新核算办法在建工程按照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计价,工程完成时,再按照合同规定补付的工程款调整在建工程成本;而原核算办法在建工程按实际支付的工程进度款或拨付的材料成本计价。
3、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不再先计入在建工程,而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将本科目余额中包含的土地使用权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其余在建工程项目余额转入新账”在建工程”科目。
可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不进行追溯调整,2011年新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一般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
三
十三、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基本无差异。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中包含的土地使用权减值准备余额转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其余余额转入新账”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
三
十四、固定资产清理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无差异。
(二)衔接转换 不需重分类。
三
十五、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核算范围发生变化,商誉单列为总账科目,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如果能够从房屋
建筑物成本中单独分离出来,在无形资产核算,按照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进行摊销或减值测试,不再计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如本节三十三
(一)所述,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不再通过”无形资产”科目核算。
2、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可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
3、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改变。
(1)原核算办法要求无形资产分期平均进行摊销,并按合同年限、法律有效年限或合同年限和法定有效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摊销年限,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超过10年。新核算办法要求无形资产应区分使用寿命有限和使用寿命不确定,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内平均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于每年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划拨地不属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根据其地上附着物的使用权年限确定其使用寿命。
商誉也不再进行摊销,应在每年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2)无形资产摊销不再直接冲减无形资产原值,新核算办法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金额。
(3)原核算办法下无形资产摊销一般不考虑预计残值,新核算办法要求在一定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摊销应扣除预计残值。
4、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的科目不同。新核算办法下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而原核算办法下,除出租以外的其他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转回。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其摊余价值应全额从“无形资产-商誉”、”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冲销,并相应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和“盈余公积”科目金额。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其摊余价值应从“无形资产-商誉”科目转入新账“商誉”科目,相应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亦应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转入新账”商誉减值准备”科目;原合并合同或协议中约定根据未来事项的发生对合并成本进行调整的,如果首次执行日预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该影响金额调整已确认商誉的账面价值。首次执行日,还应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计
入”商誉减值准备”。
其余项目应分别确定其取得时成本和已摊销金额,并按确定的取得时成本转入”无形资产”科目,确定的已摊销金额转入”累计摊销”科目。
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累计摊销”、及相应已计提减值准备余额应分别转入新账”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折旧及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扣除商誉、投资性房地产、采矿权计提的减值准备外的其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转入新账”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处于开发阶段的内部开发项目,2011年之前已经费用化的开发支出,不追溯调整;2012年1月1日及以后发生的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予以资本化。三
十六、未确认融资费用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核算范围增加,原核算办法仅核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融资费用,新核算办法核算范围增加了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内容,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2、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方法不同,原核算办法采用直线法,新核算办法采用实际利率法。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首先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2011年以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期限内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已计提的折旧和摊销额,不再追溯调整;企业应当以尚未支付的款项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增加未确认融资费用,并以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作为认定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提折旧,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剩余付款期限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三
十七、长期待摊费用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记入“管理费用”,不再在本科目中归集后于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摊销。
2、原核算办法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2年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新制度不再在长期待摊费用中核算,而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资本溢价。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将属于固定资产后续改良支出重分类至“固定资产”科目(并按尚可使用年限主提折旧)。本科目其他余额直接转入新账”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其中:开办费余额应当在2011年内全部确认为管理费用。
第二节 负债
一、短期借款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短期借款”科目。
二、应付短期债券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付短期债券”科目。
三、应付票据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付票据”科目。
四、应付账款
(一)核算差异
债务重组减少的不需支付的应付账款以及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不再计入资本公积,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应付账款”科目。
五、预收账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核算范围增加,原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的已收取的未确认收入的会员费收入、特许权费收入、高尔夫球场果岭券收入等劳务收入的价款也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预收账款”科目。
六、代销商品款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代销商品款”科目。
七、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科目设置差异:新核算办法将企业因获得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对价,全部纳入职工薪酬的范围,统一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取消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
2、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范围包括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核算内容,以及其他应交款中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费(不包括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其他应付款中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原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中的非货币性福利(如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宿舍、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原”其他应交款”中核算的从”应付工资”中扣除的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
3、原核算办法下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项目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新制度下需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4、职工福利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不再按14%计提。为职工支付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保险费不再通过福利费列支,而直接计入成本费用。
5、新制度下满足确认职工薪酬条件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的辞退福利应当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原核算办法在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
6、新核算办法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原核算办法不考虑应付职工薪酬的折现。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应付工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将”应付福利费”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应付福利费存在借方余额的,应在本年决算时报经上级单位批准后直接计入本年管理费用。
2011年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在报经本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批准后调整管理费用,年末职工福利余额为有明确职工福利计划的金额。
八、应付利息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期末计提的短期借款利息支出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再计入预提费用。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付利息”科目。
九、应付股利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付股利”科目。
十、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科目设置:新核算办法取消了”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统一为”应交税费”科目。
2、核算范围:”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原”应交税金”科目核算的所有内容,原”其他应交款”中除住房公积金、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维修基金以外的其他内容如安保基金也在”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住房公积金、各项社会保险费应区分单位负担和个人负担部分分别进行处理,其中:单位负担部分在”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个人负担部分在”其他应付款”核算;住房维修基金在”其他应付款”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应交税金”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交税费”科目,将”其他应交款”中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其他社会保险”余额按个人负担部分和单位负担部分分别转入新账”其他应付款”和”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住房维修基金相关明细余额转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中的其他明细余额转入新账”应交税费”科目。
十一、其他应付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本科目新旧核算办法核算范围不同,在新核算办法下,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等属于职工薪酬项目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不再通过本科目核算。原在”其他应交款”核算的住房维修基金及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
2、无法支付的其他应付款不再计入资本公积,在确定无法支付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等属于职工薪酬项目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其他项目余额转入新账”其他应付款”。
十二、预提费用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新核算办法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企业在会计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预提或者待摊。按照合同约定计算应支付的短期借款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其他项目应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预提借款利息余额转入应付利息,应付的租金、管理费等一般转入其他应付款。
十三、递延收益
(一)核算差异
1、核算内容完全不同,原核算办法下本科目核算企业已收取的未确认收入的会员费收入、特许权费收入、高尔夫球场果岭券收入等劳务收入的价款,以及企业在售后租回销售方式下,售价与售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而新核算办法上述内容分别通过”预收账款”、”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核算,”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原在”专项应付款”核算的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如技术开发费拨款、环保返还款等。
2、政府补助(专项拨款,明确为资本投入的款项除外)形成资产时不再计入资本公积,应在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收益,从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营业外收入”。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专项拨款未形成资产的,应将”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营业外收入”,不再直接冲销。
3、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补贴),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不再在收到时直接计入”补贴收入”。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原科目中已收取但未确认收入的劳务收入价款余额转入”预收账款”,售后租回销售形成的”递延收益”余额转入”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后自2012年1月1日起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十四、预计负债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核算内容增加:
1、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的,该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规定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时,有合同标的资产的,应当先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无合同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2、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满足规定条件的,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3、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在被投资单位出现超额亏损,投资企业需要承担额外损失的,企业应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均减记至零的情况下,对于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规定仍然需要承担的损失金额确认预计负债。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原“预计负债”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预计负债”科目。
十五、长期借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借入款项时本金的确定及借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借款辅助费用)处理不同:
原核算办法下长期借款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作为本金,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辅助费用区分不同用途分别处理,属于筹建期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专门借款的辅助费用可予资本化的,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项目借款发生的借款辅助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均不作为长期借款账面价值。
新核算办法下长期借款下增设”利息调整”科目,借款本金与实际收到借款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辅助费用即交易费用也计入”利息调整”科目,作为长期借款账面价值,在借款期间按实际利率摊销计入各期财务费用或资产成本。
2、原核算办法以合同利率为基础计算长期借款利息费用;新核算办法下如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相差较大的,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长期借款利息费用。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长期借款”余额直接转入新账”长期借款”科目。
十六、应付债券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分
别进行处理,分拆后形成的负债成份在”应付债券”科目核算,权益成份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原核算办法均在”应付债券”核算。
2、新核算办法将”溢价”和”折价”二级科目合并为”利息调整”,发生债券产生的溢折价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不再按直线法摊销。
3、企业发行债券时,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的差额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在以后期间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财务费用或资产成本。而原核算办法直接一次计入财务费用或资产成本。
4、应付债券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大的,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债券利息费用,计入“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付未付利息,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利息调整”。原核算办法下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付利息,再加上按直线法摊销的溢折价金额来确定债券利息费用。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应付债券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应付债券”科目,其中:”溢价”和”折价”余额转入”利息调整”科目。
如存在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还应将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分拆后形成的权益成份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分拆后形成的负债成份金额转入新账”应付债券”科目。
十七、长期应付款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将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长期应付款”科目。
十八、专项应付款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核算内容不同,新核算办法下专项应付款科目仅核算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原核算的技术开发费、环保返还款等政府补助(贴)通过”递延收益”核算,预留的安置费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其他不属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专项应付款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安保金返还在收到时直接冲减成本费用,不再计入专项应付款。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将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如”技术开发费”、”环保返还款”,转入“递延收益”科目,将属于应付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等职工薪酬项目的金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将属于政府资本性投入的项目余额转入新账”专项应付款”科目,安保金返还余额转入新账“其他应付款”科目按原规定继续使用,其他不属于政府资本性投入的项目余额转入新账”其他应付款”科目。
十九、递延税款
(一)核算差异
1、递延税款是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方法设置的科目,对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企业不设置”递延税款”科目。新核算办法要求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取消了”递延税款”科目,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2、原”递延税款”核算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以及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所产生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金额。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由于资产、负债会计基础与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不确认暂时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3、原递延税款直接调整所得税项目,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只是调整资产或负债,须通过”递延所得税费用”明细科目对所得税进行调整。而应付税款法按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不在账面对所得税费用进行调整。
4、原核算办法在确认递延税款借方金额时,以三年为限确定未来期间可转回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无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转回,应将发生的时间性差异视同永久性差异处理;新核算办法取消了三年的限制,规定: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企业在确定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包括未来期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5、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衔接转换
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应在年末按第二章四的要求,按照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规定,分别计算应纳税暂性差异和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并据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调账时,按计算确定的金额分别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按二者的差额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调账时,首先应当冲销原确认的递延税款余额;然后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进行比较,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采用适用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并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之间的差额调整未分配利润。
存在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科目金额。
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
一、实收资本(股本)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将股本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 实收资本(股本)”科目。
二、资本公积
(一)核算差异
1、核算内容减少,新核算办法资本公积仅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包括资本溢价、转换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套期利得或损失、未行权股份支付、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所得税影响、上交折旧等。
原核算办法资本公积中核算的接受捐赠非现金准备、接受现金捐赠、技术开发费转入、债务重组收益、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划转的及无需偿还的借款应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不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折算,所以不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2、科目设置变化,新核算办法删除拨款转入、补充流动资本、接受捐赠非现金准备、接受现金捐赠明细科目;将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并入资本溢价;股权投资准备并入其他资本公积,改为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并根据新准则变化在其他资本公积下增设了转换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套期利得或损失、未行权股份支付、递延所得税影响、上交折旧等。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拨款转入”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将因对联营、合营企业权益法核算确认的”股权投资准备”余额转入”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
除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资本公积(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一并转入“资本公积—其他原制度资本公积转入”科目。
三、盈余公积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按新公司法规定,企业不再计提“法定公益金”,新核算办法删除了“法定公益金”科目。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法定公益金”明细余额转入”法定盈余公积”科目,其余明细余额直接转入新账对应明细科目。”法定盈余公积”科目还应根据衔接转换时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调整情况综合补提或冲销。
四、本年利润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由于本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
五、利润分配
新旧核算办法除不再计提“法定公益金”外其他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金额经有关追溯调整后的余额转至新账。
六、国有房产基金
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直接将期末余额转入新账“国有房产基金”科目。
第四节 成本
一、生产成本、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等成本科目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主要变化
成本核算变化参见职工薪酬变化和管理费用变化、财务费用变化。
1、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需根据受益对象计入成本科目或期间费用,不再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2、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也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再计入成本科目。
3、为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应当将占用一般借款的借
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产品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一般生产期限较长。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成本类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
二、待摊进货费用
销售公司发生的进货费用不再直接计入营业费用,新核算办法增设了”待摊进货费用”科目,核算销售公司的进货货费用,包括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商品采购成本的费用。期末,应按所购商品的销售比例计算确定已销商品分摊的进货费用的金额,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三、劳务成本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企业对外提供研究开发发生的成本在“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成本类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
四、研发支出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企业对外提供研究开发发生的成本在本科目核算。
2、上级拨款和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项目发生的研发支出,按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分别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成本类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
五、开发成本
(一)新旧核算办法核算差异
1、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的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本科目核算。
2、企业为进行资金的筹集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衔接转换
调账时,应将成本类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
六、开发间接费用
1、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34
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在本科目核算。
2、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总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
3、成本核算变化参见职工薪酬变化和管理费用变化、财务费用变化。
第五节 损益类
损益类科目因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
一、主营业务收入核算差异
1、原核算办法确认收入不考虑折现,新核算办法下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销售商品需要延期收取价款,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收入金额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冲减财务费用。
2、原核算办法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新核算办法下有确凿证据表明认定为经营租赁的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并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二、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差异
核算内容增加,原核算办法下处置非流动资产均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核算,新核算办法下,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的出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净值及出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不再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核算。
三、所属上缴收入
新旧核算办法内容相同,核算本企业下属子(分)公司确认的国有房产租金收入。
四、拨入经费
新旧核算办法内容相同,核算本企业下属子(分)公司收到上级单位划拨的维修费用。
五、投资收益
1、新核算办法要求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在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作为”投资收益”,而原核算办法中作为短期投资的,在收到时冲减投资成本。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在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还应计入”投资收益”,不再计入投资成本。
2、已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相关资产、负债处置时应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3、对子公司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不再按应享有的权益份额确认投资收益,而在分回利润或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4、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时,原核算办法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确认当期投资收益,原核算办法投资收益的确认以账面价值为基础。
新核算办法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投资损益。新投资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5、对”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委托贷款”计提的减值准备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不再计入”投资收益”。
六、补贴收入
新核算办法不再设”补贴收入”科目,相关内容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
七、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核算内容增加。
1、原”补贴收入”核算的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包括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原形成资产的政府补助、确实无法支付应付款项、接受捐赠等原计入”资本公积”,新核算办法下计入”营业外收入”。
3、企业收到的先征后返的消费税、营业税等税金,原核算办法应于收到当期冲减本期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新核算办法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4、企业收到的先征后返的所得税,原核算办法于收到当期冲减本期的”所得税”,新核算办法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5、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原核算办法计入”资本公积”。
6、处置用于出租的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房屋及土地所取得的收益不再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而在发生时将其取得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发生的费用及账面净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八、主营业务成本
商业流通企业采购商品发生的进货费用不再计入”营业费用”,新核算办法按所购商品的销售比例计算确定的与该商品相关的进货费用的金额记入”主营业务成本”。
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新核算办法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并将原”其他业务支出”中核算的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也纳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十、其他业务支出
新核算办法将”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名称改为”其他业务成本”,其中的”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发生时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不再通过本科目核算。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其净值及出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不再按固定资产清理净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十一、上缴上级支出
新旧核算办法内容相同,核算本企业下属子(分)公司上缴本企业的国有房产租金收入。
十二、拨出经费
新旧核算办法内容相同,核算本企业下属子(分)公司向下级单位划拨的维修费用。
十三、营业费用
新核算办法将”营业费用”科目名称改为”销售费用”,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应在”待摊进货费用”中归集,期末按所购商品的销售比例计算确定的与该商品相关的进货费用金额记入”主营业务成本”,不再在发生时计入”营业费用”。
十四、管理费用
1、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不再在本科目核算。
2、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也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再计入产品成本。
3、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需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不再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十五、财务费用
1、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可资本化的资产包括生产周期较长的存货。原核算办法下一般借款费用全部计入财务费用,且可资本化的资产仅为固定资产。
2、原核算办法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仅限于已经使用的专门借款的利息支出;新核算办法下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取得的收
益后的金额确定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3、新核算办法下,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须按照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折算,不再产生汇兑损益;而原核算办法按中间价记账,会产生汇兑损益。
十六、营业外支出
1、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不再通过营业外支出核算。
2、处置用于出租的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房屋及土地产生的净损失不再通过营业外支出核算,而在发生时净其净值和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取得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十七、所得税
原核算办法以应付税款法或利润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新核算办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差异:
(1)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其核算特点是当预期税率发生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这种方法下的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为:
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再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额,最后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故而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加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加(或减)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
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利润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可计算当期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其核算特点是: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异。
2、应付税款法与债务法核算的差异:
(1)应付税款法不在账面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而直接将暂时性差异影响确认或抵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债务法需计算确认暂时性差异影响,并将其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2)应付税款法各期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相等。债务法各期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所得税不完全相等,差异部分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
3、新核算办法在”所得税”科目下设置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明细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所得税”的影响通过”递延所得税费用”明细科目核算。
4、企业收到的先征后返的所得税不再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附表:
附表一: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表 附表二: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调整表 附表三:财务报表衔接转换对照表 附表四:衔接转换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