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时间:2019-05-13 00:5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机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机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第一篇:手机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手机结构设计经验总结发表人: 中国手机研发网发布日期:2005-3-25

转自:手机研发论坛会员mj16lsh原创

对于手机的结构设计我们通常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先期的ID外观设计就是我们拿过来一个方案公司的显示模组和pcb 主板的3d 图[之后通过其规格书。由做美术设计或工业设计师。做出手机的外观一般为图片格式然后把其转化为2d的AUTOCAD图做为我们外做结构3d 的依据。一般给出我们主、左、右、后视图。此阶段经常要做出外观设计变更。

随后,如果外观设计得到认可后我们结构工程师开始建3D。对于做3D的软件在这大部分应用就是proe、一部分应用UG。我们在设计时与传统建模有很大不同。原因:

1.手机的内部结构件一般达到20-30件。而且环环相连。一般为给塑胶件最大公差为+-0.05也配合间隙给出0.1-0.25mm的间隙。为此就不可以应用以前先建个别零件然后再组装的模式。

2.在没有做模具时经常要修改例如外观与结构。这样我们就应用在世界上已广范应用的一种叫做自顶向下的设计的模式。其过程为先建一个大的master文件就是先做一个主要的手机大概外形,然后以此为后继变更主线。在其内部开始拆件。其中大量应用了数据共享等命令。应用proe最大特点可以与许多格式转换数据可充分共享。可以把分散的数据结合起来生成最终的想要的结构样品。其中由于以后要通过这个图纸制造模具这样在设计master文件时就要考虑其制品的脱模。一般我们给出塑件的脱模斜度为2-3度因为其翻盖面与主机面、翻盖底与主机底各为不同的出模方向这样我们建模时要分清加以注意。我们现在生成几乎全部是用曲面生成的。做曲面最大好处就是灵活可以生成复杂的外形这在手机中最为重要。但是缺点就是模形树生成的特征太多文件大,最后在生成实体。

我们现在做手机外壳有专用的材料一般为透明pc或pc+ABS原因有以下几点1.成形稳定可以达到手机性能要求。一般它的收缩率为百分之0.5-0.7左右可以更好的控制成型。2由于现在手机的外壳要经常拿在手中就要防止掉漆还要拿在手中有手感。这样就要求塑料的性能可以进行UV处理就是所说的装涂。此工艺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3现在手机颜色多种多样就需要其可以有很高的着色性。

可以说ABS+pc、PC 可以使上面问题迎刃面解。我们公司现在应用的材料大部分为我给老师的材料它为pc料编号为HF-1023.一些具休的参数上面有介绍。

在设计壳体时我们一般设计的壁厚为1.0-1.4mm太厚会出现应力集中注射不完全等缺陷太薄如果小于0.6mm此时手机就会出现一用力件就会坏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在设计时加以注意。在壁厚设计时另一个重中之重就是要力争要厚度均匀如不可以做到也要使其顺滑过渡。不然以后的大量生产时就会出现应力集中、熔接痕过多等注射问题。

在处理圆角时一般我们在不影响功能和外观时都要做面圆角结构要避免尖角。有尖角时我们生产的产品就会出现注射不满的情况。给出圆角在1-1.5mm。(未完)

第二篇: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筏板:

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型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工程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建筑物基础。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除强度验算控制外,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楼地上21层,筏板厚度为1100mm;部分轴力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1600mm。

筏板最小厚度根据新规《地规》8.4.7条要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500mm,老规范要求为400mm厚。

筏板基础设计,首先应按地基承载力确定所需的筏板面积,再根据筏板面积确定所需悬挑的长度。若计算所需的悬挑长度很小或根本不需要,建议仍将筏板外悬挑一定的长度,平衡部分建筑内部筏板产生的弯矩,减小柱或墙的受力。若无条件做,也可不进行悬挑。

关于外挑长度,经验做法是:

筏板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以及荷载分布等因素确定。需要扩大筏基底板面积时,扩大位置宜优先考虑在建筑物的宽度方向。对基础梁外伸的梁板式筏基,筏基底板挑出的长度,从基础梁外皮起算横向不宜大于1200mm,纵向不宜大800mm;对平板式筏基其挑出长度从柱外皮起算横向不宜大1000mm,纵向不宜大600mm。地下室底板不按筏板设计,而采用所谓“抗水板”,其厚度不宜小于300,除地下水浮力,还有地基反力,应计算其配筋及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室底板下的垫层应采用C15混凝土。

超长地下室只留后浇带不能解决使用期间的温度及混凝土收缩问题,应采取加强配筋、加防裂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等措施。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框架设计:

1、柱、梁截面应合理:由位移、轴压比、配筋率等控制,梁大跨取大截面,小跨取小截面,连续跨梁截面宽度宜相同。柱截面应每隔3层左右收小一次,以节约投资,每次收小时应每侧不小于50mm,以方便支模,也不宜大于200mm,以免刚度突变,最上段(顶上几层)可用300mm×300mm(应满足计算要求)。收小柱截面,也可相应增加使用面积。

2、混凝土强度等级:宜≥C25(留有余地),柱梁宜同,变柱截面处不变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免刚度突变。板不宜高于C40(高规4.5.2条规定)、上海市《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2001年12月20日以沪建建(2001)第0907号文发布)一.7条规定“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也建议“楼板、屋面板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不宜大于C35”,其原因是为了控制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也越多就越容易开裂。

3、柱设计:

1)混凝土设计规范10.3.1条1款: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5﹪,10.3.2条4款: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对箍筋直径、间距、弯钩有要求,也可焊成封闭环式(与89规范规定必须焊成封闭环式不同了),11.1.13条: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高规6.4.4条3款: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6.4.9条4款同混凝土规范10.3.2条4款,但未要求箍筋可焊成封闭环式。2)纵筋净间距应≥50mm(混凝土设计规范10.3.1条3款),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一个截面宜一种直径,宜对称配筋,方便施工,自己设计也简单;钢筋直径不宜上大下小。有个2层的小工程,共16根柱子,KZ1~16,1、2层配筋还有不同,共有32种截面,何苦呢?

4)强柱弱梁,纵筋不要太小,除一、二层框架可用φ

16、φ18外,最好用φ20以上。

5)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及20d(d为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89规范三级300mm)及20d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何为“箍筋肢距”规范无定义,一般设计人员都认为是两根箍筋在水平方向之间的距离。箍筋肢距也不要太小,如600×600柱用6肢箍、500×500柱用5肢箍、400×400柱用4肢箍太密,无必要,也影响混凝土浇注,可对主筋隔一拉一,节约钢筋。

6)配箍率:新规范比89规范大,与柱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抗拉设计强度有关。

7)用平法表示,不要用列表法(03G101-1 图集的列表法也不直观,审校不便)。

4、梁、板设计:见本人发表于《PKPM新天地》2003年5期至2004年2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讨论》

(一)~

(四)及《PKPM新天地》2001年6期的《钢筋混凝土梁裂缝预防对策探讨》、《PKPM新天地》2002年1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措施探讨》等。

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楼梯: 1)不可用砌体支承。

2)用“小框架”支承,梁柱宜符合三级抗震要求(箍筋≥φ6@150)。

6、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构造柱(GZ):

1)上端与梁板应弱连接,不连应是可以的,也可用1φ12连接,GZ上端应与梁板离开20~30mm,否则会改变上端梁板的受力状况。

2)GZ的箍筋可不加密,它不是抗震构件(有些标准图集有加密的)。3)GZ必须先砌填充墙(留马牙槎)后浇,施工单位有先浇的,极为不妥。

7、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的拉墙筋长度:不可套用砌体结构,应按抗震设计规范13.3.3条2款:

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8、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电梯机房楼板、水箱等不可用砌体支承,高规是强条。

剪力墙结构设计:

1、对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都有一些规定,高规的内容要多一些,且有关于短肢剪力墙的规定(7.1.2条共8款)。一般剪力墙为hw(墙肢截面高度,笔者认为此应称为“墙肢长度”,与高规表7.2.16注1及抗震设计规范6.4.9条与表6.4.7注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7.15注4统一)/bw(墙肢截面厚度)>8,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即所谓结构洞)(高规7.1.5条)。短肢剪力墙hw/bw=5(笔者认为按***惯取4较合理)~8,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hw/bw<5(笔者认为按***惯取4较合理),即为异形柱。L形、十字形剪力墙等,只要其中的一肢达到一般剪力墙的要求,则不应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2、高规7.1.1条规定“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笔者最近审查的一个剪力墙结构住宅,26层,建筑总高度79.50m,采用全剪力墙结构,即除门窗洞外均为剪力墙,无一片后砌的填充墙,第一周期只有1.02秒,侧向刚度过大,使地震作用过大,不经济,不合理。

3、关于底层剪力墙的厚度:

高规7.1.2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其第2款规定“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SATWE程序在计算时,是将各个墙肢的高厚比进行单独计算,凡hw/bw=5~8,即归入短肢剪力墙,这样算得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就可能容易大于50%。而TAT程序在计算时,是将L形等剪力墙等只要其中的一肢达到一般剪力墙的要求,则不归入短肢剪力墙,在相同的结构中,这样算得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就有可能不大于50%,笔者建议宜按TAT计算该项指标。

4、剪力墙的计算配筋应为墙肢一端的配筋量,某设计单位2000年在上海某工程设计中,一端的配筋量取计算配筋量的一半,工程施工后,遇上海市设计质量抽查,问题被暴露,整改很困难。

5、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多数设计人员将较短的墙段都画为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将计算需要的纵向钢筋均匀配置在整个墙段内,这是不妥的,因为配置在墙肢中和轴附近的钢筋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纵向钢筋应向墙肢端部集中,宜打印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计算结果复核。抗震设计规范6.4.9条规定:“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箍筋应沿全高加密”,SATWE等程序在计算时也是照此条规定办理。如墙厚为200mm,墙肢长度600~800mm,虽然墙肢长度达到墙厚的3~4倍,笔者认为仍宜按柱配筋。

6、有些人在电算总信息中输入分布筋的配筋率为0.30%(规范要求一、二、三级剪力墙最小0.25%,四级剪力墙最小0.20%,为强制性条文),但实际配筋小于0.30%,这就不对了,因为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会影响剪力墙的配筋计算结果(见高规7.2.8~7.2.12条)。剪力墙的竖向、横向分布筋也不必太大,如墙厚为200或250mm,纵、横向分布筋都配φ12@200双排(配筋率达0.565~0.452%)似无必要,但钢筋间距宜≤200mm,对防止剪力墙开裂有好处。

第三篇: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2010-11-05 14:35:51来源:土木工程网收集整理

RSS 打印 复制链接 | 大 中 小

1.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2.普通砖混(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3.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4.错误的结构构造

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如楼板、楼梯等,写此文的用意是帮助设计者在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参见本文可减少漏项、减少差错等,与上篇内容相同的读者可略过。

具体内容如下: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

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

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

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高低层的不均匀沉降。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6).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5.楼梯详图: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且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

(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

第四篇:手机结构设计的若干心得体会

手机结构设计的若干心得体会

1:基本原则:

每一种新的结构都要有出处

如果采用全新的形式。在一款机器上最多只用一处。

任何结构方式均以易做为准。用结构来决定ID。非ID 决定MD。控制过程要至少进行3次项目评审。一次在做模具之前。(ID 与MD共同参与)第二次为T1后。

第三次为T2(可以没有)

在上市前进行最终的项目评审。

考虑轻重的顺序: 质量-结构-ID –成本

其文件体系采用项目评审表的形式。必须有各个与会者签字。

项目检查顺序:

按照表格顺序严格评审(此表格不能公布)。评审结果签字确认。

设计:

1)建模前应该先根据规划高度分析,宽度分析与长度分析,目的是约束ID 的设计。

2)建模时将硬件取零件图纸的最大值(NND 厂商通常将公差取为正负0.1,气死我了)

3)设计尺寸基本上为二次处理后的尺寸(NND 模具厂肯定反对了,哈哈)4)手机的打开角度为150-155,开盖预压为4-7度(建议5度)。合盖预压为20度左右

5)壁厚必须在1.0以上(为了防止缩水,可以将基本壁厚作到1.5,此时一定要注意胶口的选择)。

6)胶口的选择一定要考虑熔接线的位置,注意

7)尽力减少配合部分(但是不代表减少必要的配合)。

8)音腔高度在1.2以上(实际情况应该是空间尺寸要足够大,对不同的产品其数值会不同,最好采用MIC SPEAKER RECERVE的厂商建议值)。9)粘胶的宽度必须在4mm以上(大部分厂商可以作到3。5,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留点余量好)(另外电铸件的胶宽可以作到1,原理也较为简单可行,如果有人用过的话请补充)。

10)上下壳的间隙保持在0.3左右。11)防撞塞子的高度要0.35左右。

12)键盘上的DOME 需要有定位系统。13)壳体与键盘板的间隙至少1.0mm.。

14)键盘导电柱与DOME 的距离为0.05mm.(间隙是为了手感), 15)保证DOME 后的PCB 固定紧。

16)导电柱的高度至少0.25mm.直径至少1.8mm(韩国建议值为2.5-2.7mm).美工线的距离最好0.2-0.3mm.17)轴的部分完全参照厂商建议的尺寸。

18)侧键嘛,不好做,间隙包括行程间隙,手感间隙0.05以及制造误差间隙0.1.最好用P+R 的形式

19)FPC 的强度要保证。与壳体的间隙必须控制在0。5以上

20)INSERT 的装配需要实验数据的确认,但是数据要求每次T都检验。21)螺钉位置需要考虑拧紧时的状态,确定误差所在的位置。22)尽量少采用粘接的结构。

23)翻盖上壳的装饰部分最好不要作在曲线复杂部分。

24)翻盖外观面一定要注意零件之间的断差,此处断差的方向最好指定。25)重要的位置拔模斜度与圆角必须作全,图纸与实物要相同。26)电池要留够PCB 布线的部分。尽量底壳厚电与薄电通用。27)电池外壳的厚度至少0.6mm,内壳的壁厚至少0.4 mm.(如果是金属内壳,T=0.2)28)壳体与电池中间的配合间隙要留0.15mm 29)电池的厚度要完全依照电池厂的要求制作。注意区分国产电芯与进口电芯的区别(国产电芯小一些,变形大一些)。

30)卡扣处注意防止缩水与熔接痕,公卡扣处的壁厚要保持0。7以上(防止拆卸的时候外边露白)

31)局部最薄壁厚为0.4mm,如果过薄会产生除裂痕外还有喷涂后的色差问题(韩国通常采用局部挖通,然后贴纸的做法)32)可能的话尽量将配合间隙放大。33)天线部分有可能因为熔接痕而断裂,设计时考虑改善(此处缩水与断裂的可能性都很大,请仔细考虑)

34)转轴处的上壳可能因为熔接痕而断裂,此处结构设计注意。

35)PMMA镜片的厚度至少0.7mm,切割的镜片厚度最小为0.5(此处的厚度应该留有余量,最好采用厂商建议值)36)设计关键尺寸时考虑留出改模余量。

37)行位要求在4mm以上(每家模具企业不同)38)配合部分不要过于集中。

39)天线连接片的安装性能一定考虑。40)内LENCE 最好比壳体低0。05 41)双面胶的厚度建议取0.15 42)设计一定要考虑装配

43)基本模具制作时间前后顺序

键盘模具比塑料壳体的模具制作时间应该提前15天进行。

LCD与塑料壳体同时进行制作。

镜片与塑料壳体同时进行。

金属件与塑料壳体同时进行(金属件提前完成与壳体配合)

天线应该比壳体提前一周进行(要先开样品模,确认后开正式模具)

44)最好采用下壳四棵螺钉,上壳如果有两可的话一定要在靠近HINGE 处。45)后期的T1 装机需要提前将天线确认,并调节好之后装机。46)图纸未注公差为±0.05mm;角度 47)

我正在重装PROE,没办法给你图示说明.就是键盘板(放DOM的PCB板)与压住键盘的部分的空间尺寸.我用CAD画了一个示意图.我两年没用CAD了.现在壁用PROE的2D图都困难.其它几个尺寸我也在以上提到过.有些想法很好,可惜作决定的不是你。如果你是老板,那就另当别论。

还有这些东东竟然没有一条提到硬件。

我不清楚您在什么公司。大一些的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规范。看得出

您写的东东是自己的原创。但是有机会的话还是去大一些的公司比较好,能

学到一些东东。随便谈一点,你的键盘与dome之间留了0.05的空隙,请问这样做有意义吗?键盘是有重量的,你留更大的空隙它都会掉下去,除非你把键盘固定在下前壳上。实际上它们的间隙做成零就行了,留够键盘与下前壳(如果是翻盖机的话)之间的空隙即可。

看来楼主是有过痛苦的经历了:)

加上一点自己的:

扬声器出音孔至少6mm2 receiver出音孔2mm2

microphone 上面不做电镀件或金属件

speaker & receiver 的面积在供应商的spec上会有规定不同直径的会有不同

要求,没有必要统一,做到spec上的要求就行了。

mic上做电镀件或金属件很少见哦。

谢谢:我确实没有提到硬件.因为我是结构工程师.硬件的布置我没有作过.这是我的欠缺.0.05的间隙是这样来的,DOM厂商的DOM高度通常为0.25.取正偏差.一般键盘厂都建议取0.3的总高度,即设计间隙为0.05,此为误差的累计,如果没有间隙的话,手感很不好调.我在大的公司干过,他们的总结我看并不精.好多是基本知识.我没有COPY.,现在有些后悔..我正在以这篇为基本来形成公司的设计规范.这篇还没有整理,只是罗列了一下.谢谢.另外看来你在大公司.发来我借鉴一下.谢谢

用設計規範來檢查設計減少問題是很好的主意,不過先決條件是要寫的出正確有效的設計規範, 這點好像還蠻難的?

以前我們公司也寫過設計規範, 問題是同樣東西不同客戶要求也會不一樣, 每個工程師又都有自己的經驗跟見解, 結果是爭辯半天, 定案方法就是把規範

寫的有彈性不要寫的太死, 然後有特別狀況還可以讓擔當工程師自行調整.ID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扮演很重要角色, 一支手機ID如果找國際性的設計公司來做, 通常要US$15,000左右.除非你能ME兼做ID不然很難去主導ID.另外廠商提供的承認書公差都寫的很大, 真的要考慮零件尺吋上下端都要能應

用還是真難設計!

1.音腔1mm以上

2.防撞0.4mm

3.keypad rubber触点与metal dome不要那个0.05间隙.4.speaker发声不是定多少多少,最少不能低于表面积的百分之十

记得原则:客户的要求是建立在能够上市的基础之上的.能否上市很大部分取决与MD.规范只是最低要求.取的是能够有很好的质量的效果.可以突破,但是最好不要这样.最低要求是没有弹性的.比如:最小壁后为0.3至0.6------不对吧

个人觉得考虑到ID设计的关系,可能无法达到该尺寸,但是只要对出声影响不是很大的话小一点没有关系的,重点是有足够大的共振空间!“随便谈一点,你的键盘与dome之间留了0.05的空隙,请问这样做有意义吗?”

这句话你说错了,这个间隙要留的,一般要0.1左右,如果部留的话,哪个键按上去就感觉面面的,没有清晰的手感!一定要有间隙!

建議這個0.05的間隙還是一定要保留﹐不然會影響手感。

還有﹕ID主導機構﹐機構主導電子﹐這樣的設計思路會好些。

请问三分堂堂主,手机按键部分和面板的间隙留多少才好(单边),不会卡键!

我设计的是0.15mm, 手感良好不会卡键

明白说的是 何事了

我 要0。15

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speaker和receiver的发声孔面积不低于speaker或receiver面积的15%;另外stoper最好用rubber止动,如果用翻盖部分和主机上壳硬碰的话,硬碰的部分不要到hinge两边,否则翻盖测试时主机上壳回裂开(转轴根部);按键与主机单边间隙0.12mm,如果是电铸件(特别是导航键)单边留0.15mm。

9)粘胶的宽度必须在4mm以上(大部分厂商可以作到3.5,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留点余量好)(另外电铸件的胶宽可以作到1,原理也较为简单可行,如果有人用过的话请补充)。

请问堂主此处9)是何意?难道指3M胶带的设计吗?

不是,我想是基本规律。对不同品牌的不同型号效果会不同。。

这里只是作为一个一般规律总结一下。。。具体设计时还应该问胶带与模切厂商。。。

补充一点:

speaker与上盖最好留0.6-0.8的间隙,间隙部分通过上盖内面的围骨(约0.2-0.3)和一圈粘在speaker上的橡胶来填充,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声音的音效和质量,小了声音会刺耳,大了重音出不来。

还一点:

receiver正面与机壳连接的地方尽量做到光整,不要做其他骨位。

三分堂,你好,你的标准中有一条:

“27)电池外壳的厚度至少0.6mm,内壳的壁厚至少0.4 mm.(如果是金属内壳,T=0.2)”

实际上,内壳壁厚即使塑胶也能做到0.2,曾听一家供应商做过这方面的演讲,这是一种新研发的PC料。不要用,风险大得不得了......壁厚1.0mm以上? 不一定吧, 不重要的地方可以完全放到 0.6mm.这是我的设计经验

第五篇:手机测试经验总结

手机测试经验总结

VPM主要是激励团队成员测试和学习,而不是自己去执行用例。当被委派为一个项目的测试经理时,VPM应该清楚项目计划和转折点、软件发布时间表、产品定义特征列表。

1、作为VPM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1)、用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

(2)、制定计划,满足项目上市时间

(3)、依据质量、时间、成本对PR进行判断和决定

(4)、增进沟通,总结不同项目的经验

(5)、和团队的密切合作

2、测试工作点:

(1)、测试软件机制

(2)、分析问题

(3)、对产品进行认证并得到相应证书

(4)、评估对于返修率、最终用户和运营商抱怨的影响

若做欧洲市场的产品,一定要做CE认证。FCC认证在Latam市场是必须的,CTA认证在中国是必须的。

一、相关测试知识学习

1、软件测试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评估这几个阶段;

测试计划:

了解软件当前状态及客户对软件的需求;

了解产品规格书:按键定义及菜单树;

管控和跟催软件方案商的版本发布时间;

测试设计: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规格说明书来编写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测试策略包括基本功能测试、UI测试、冲突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性测试、验收测试

测试评估:进行三次全面测试,由方案商发出软件和报告,TMC和SZ Team

同时测试并反馈给方案商,如此反复数次,方案商改善结果并商讨最终结论。

2、场测

在硬件成熟、软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做场地测试,主要测试这几项:寻网时间、呼通率数据、通话质量、Wap测试、FM测试、信息、紧急呼叫、基本功能测试。

3、说明书测试

验证说明书基本功能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易懂、排版规范、无错别字等。

4、认证分类

按照销售地区分为国内认证和国外认证,国内认证是CTA认证,国外认证是CE认证和FCC认证。CTA认证需要拿到国家无委颁发的入网证书、受理中心颁发的许可证书、3C认证颁发的3C证书。

下载手机结构设计经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机结构设计经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手机维修经验总结

    夏新产品维修经验汇总第17期2003年9月15日客户服务中心编投稿信箱:zgz3957@amoi.com.cn 本期导读: 手机维修经验总结哈尔滨、石家庄、贵阳客服中心 夏新A68常见故障及维修厦......

    手机维修经验总结

    每次看到别人维修铺那里放着一块万用表,我笑了,为什么呢,因为万用表的笔比元器件都粗,怎么检测其好坏,只能用示波器来检测,所以那个只是别人装下门面的标志,昨天在学校做校车时候,听......

    手机结构设计检查表-checklist-重要

    一. 塑胶件 Plastic components 1.有无做干涉检查? If interference test 2.有无做draft检查? If draft test 3.有无透明件背后丝印/喷涂要求?如果有,不能有任何特征在该面......

    手机维修经验总结(五篇)

    每次看到别人维修铺那里放着一块万用表,我笑了,为什么呢,因为万用表的笔比元器件都粗,怎么检测其好坏,只能用示波器来检测,所以那个只是别人装下门面的标志,昨天在学校做校车时候,听......

    展讯芯片手机经验总结

    展讯芯片手机经验总结 第一部分不开机 一.对于展讯CPU不开机: 主要检查:CPU、字库、中频、26M、32.768晶体 1、展讯CPU该芯片集电源和音频在一体,所以特别容易坏,一般大电流不开机、无信号、有......

    手机安卓系统测试经验总结

    手机安卓系统简介及测试经验总结 一、Android简介 Android(安卓)系统是手机或一些平板电脑等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说是现在最流行的系统之一。是目前最流行的手机智能平台,目前广......

    苹果手机丢失后的经验总结(精选五篇)

    苹果手机丢失后的经验总结 随着手机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被偷就不只是被偷那么简单,可能会给个人财产和社交带来风险。本人不才,近日就被偷了一次,在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

    手机安卓系统简介及测试经验总结[最终定稿]

    手机安卓系统简介及测试经验总结 一、Android简介 Android(安卓)系统是手机或一些平板电脑等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说是现在最流行的系统之一。是目前最流行的手机智能平台,目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