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修改)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2010-5-16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手消费情况以及其使用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更合理消费和使用手机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大一及大二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网上查找资料、数据统计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手机的价格下调,如今在大
学校园手机已不在被定义为奢侈品,而成为方便工作与沟通的通信工具。据网上资料调查,在各大高校,尤其是上了大二以上的学生,无论是纨绔子弟还是寒门 之子,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而调查者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一致认为手机是大学生活必需品。因此大学生手机消费及其与学习之间日渐微妙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这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里,我主要调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生手机消费,二是手机对于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大学生手机消费
大学生手机消费状况
调查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6%的大学生手机品牌为
欧美品牌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和日韩品牌如三星、索尼等,而只有不到33%的大学生选择了国产品牌。另外,大学生手机拥有者中,其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者,占38.1%;1000元以下者占23.8%;1500元以上者占14.3%。在手机话费消费的问题上,月消费30元以下者占16.7%,30元—50元者占52.4%,50元—100元者占26.1%,有少部分超过百元。绝大部分学生的月话费在30元—100元之间。问卷调查中,在涉及拥有手机数量的问题上,虽然50%的大学生仅拥有一部手机;但是有约38.1%的大学生有两部手机,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手机甚至使用不到一年就更换成新手机;更有约5%的学生拥有三个以上的手机。在调查者采访的大学生中可知,由于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76.3%的大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于家长的支持。只有约19%的学生是靠自己当家教、打工所得购买手机。
大学生手机消费应量力而为
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拥有手机成为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但是手机应该是一种方便沟通的通信工具,而不是用来炫耀甚至攀比的资本。作为一名理性的大学生,不该盲目地追随潮流乱跟风,应把“性价比”放在首位。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更应注重手机的实用及耐用问题。总而言之,大学生手机消费应量力而行。调查者建议如下:(1)正确定位手机的作用,不盲目追求外国品牌,国产品牌也不错;(2)手机月消费应合理有度。
二.手机对于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者问卷调查如下:
您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约?
A、1小时以内 28.6%B、1-2小时 40.5%C、2-3小时 16.7%D、3小时以上 14.3%
您在课堂及自习室玩手机吗?
A、是,经常 26.2%B、有时会 45.2%C、基本不玩 28.6%D、从来不玩0%
您认为手机影响到您的学习吗?
A.是的,它占用我太多的学习时间 23.8%B.影响比较小,我会控制自己52.4%
C.没有影响,它只是一种通信工具而已23.8%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的学生都承认手机占用了部
分学习甚至休息时间,对学习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只有不到30%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在课堂上玩手机极大地影响了上课的效率,同时影响了老师的上课情绪和热情。教我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林老师就对学生课堂玩手机就很明确的表示反感,他严肃地要求在他的课上一律不得玩手机。从林老师的态度及反应折射出了一个事实:课堂玩手机对学习造成了极坏的负面影响。在上学期,xx青年报曾做过一期关于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QQ” 的专题报道。同样反应了这一问题。而对于如何解决此问题,仍未能有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个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花在手机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调查者访问得知有部分学生甚至玩手机至凌晨一两点才休息。而频繁甚至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部分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如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经常下意识寻找手机,不时掏出查看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网上对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有过调查,其中也为此咨询了心理健康专家。如何克服“手机依赖症”,减少手机对学习的消极作用,值得每位大学生认真思考。结合心理健康专家的建议,调查者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及问卷分析后,提出以下意见:(1)积极与他人接触,多读书看报,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2)严格自我约束,不在学习时间如课堂、自习时玩手机,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现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认为手机是大学生活必需品吗?A、是B、否
4.您现在的手机品牌[没有手机的请直接填写最后一题]
A.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欧美品牌
B.三星、索尼等日韩品牌
C.金立、夏新等国产品牌
5.您现在的手机价格为
A.1000以下 B.1000-1500 C.1500-2000 D.2000-2500
E.2500-3000 F.3000以上
6.您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A.家人支持B.自己打工所得
7.您有过几个手机?A、1B、2C、3D、更多
8.您每月手机支出大约多少?
A.0-10元B.10-30元C.30-50元D.50-100元E.100元以上
9.您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约?
A、1小时以内B、1-2小时C、2-3小时D、3小时以上
10.您在课堂及自习室玩手机吗?
A、是,经常B、有时会C、基本不玩D、从来不玩
11.您认为手机影响到您的学习吗?
A.是的,它占用我太多的学习时间B.影响比较小,我会控制自己
C.没有影响,它只是一种通信工具而已
附:此项调查的一些说明
此项调查历时两个礼拜,前期准备花了三天时间,包括上网查询下载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复印50份问卷等。因为是第一次做调查,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遇到不少困难,如问卷题量多少适宜、怎样安排题目的排序、所问问题是否符合需要。。事实上我一开始设计的问卷有24道问题,打印出来时整张纸密密麻麻看得人眼花,被朋友们好一顿讽。。而上面所附的问卷是我经过多方思虑后从新编写的。我总共印制了50份问卷,有效回
收了42份,再加上访问调查了一些学生,时间花了约九天左右。后期工作就是分析调查结果。在回收的42份问卷里,男女比率为19:23.分析结果男女差异不大,只是在能接受的手机价格里男生明显较女生舍得花。将分析结果及访问结果综合,我开始将此次调查转化为书面形式。这一部分工作用了五天的时间。不可否认的是此次的调查中我是有取巧的地方的。因为网上关于大学生手机问题的资料着实不少,且此项调查耗费的物力、人力及时间都是相当少的。但是这份调查报告确实是我自己写就的,在写完报告的最后一个字是我是欣悦的。
第二篇:调查报告修改
关于淮安木材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日益上升的工作和住房需求,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写字楼、商品房、别墅等顺势而生。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开始快速发展,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收购土地,建造住宅,发家致富,直到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购房的热潮。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动了钢材、木材、装潢等多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淮安这个古老的城市里,活跃着一大批从事木材销售的商人们,他们主要充当一个中间商的角色,将木材销售给家具公司,由家具公司做好家具之后以满足消费者的家装所需。对于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相对饱和的情况下,这种单一的销售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当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掘新的销售渠道,让木材在房地产行业之外发挥其功能。就此,本人对淮安木材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对象:淮安木材私营老板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时间:2012年2月20日—2012年2月26日
四、调查目的:掌握淮安市木材市场经营者对淮安木材市场经济发展的了解和看法,了解淮安木材市场现存在的问题,并发现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五、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分析,统计调查结果发现淮安木材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状和一些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淮安木材市场发展的现状
木材工业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淮安市木材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中纤板产量已居江苏省前列,其他人造板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淮安长期以来缺林少材,木材加工业空白的落后面貌,并成为淮安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对于木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带动了木材加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为木材销售行业赢得了契机。但是,近几年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不是很好,经济增长不明显,通过调查,及在调查过程中与一些经营者的交谈中发现,导致这些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从2000年至今,淮安的木材市场品种单一,最主要的就是杨木和一些其他普通的板材。经营者表示其只是小家生意,并没有经营上等的木材及一些名贵的木材,他们所经营的都是些普通的家用木材,这是我国北方常用的木材,材质细软,性稳,价廉易得。常作为榆木家具的辅料和大漆家具的胎骨在古家具上使用。这种木材时间长了会有一些质量上的改变,经营者表示这对于目前的销售影响并不是很大,第一就是变质变的不会很多,第二就是毕竟来购买的顾客一般都是小家具厂,对于高档消费的人群,他们并不会选择到这边来购买的木材。
然而,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消费者比较多的倾向于一些高档木材,以红木为例,它集雍容华贵与典雅精美于一身,因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淮安木材市场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导致销售量低,近几年虽然销量年年都在上升,但是上升幅度较低,不被中高档消费者所青睐。
2、销售模式守旧,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市场。
诚然,淮安的木材加工业发展迅猛,带动了淮安经济的发展,但是其中大部分木材都是直接从外地采购,大大的提高了成本。
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淮安的木材销售商很多都是以个体户形式存在的。他们主要是从福建、安徽、山西等省市聚集在淮安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资源整合的理念和合理化的经营方式,在他们的理念下,这只是算是小本生意,一般情况下都只是自己一家人在经营,然后有自己的兄弟或其他家人在木材的原材料地进行采购,而对于采购这一方面也几乎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基本不会变通性的换个地方去采购,一般一家木业的木材都是固定的从某一个地方采购来,而且采购过来之后也只是单一的从外表上对于木材的品质进行分类销售,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单单的满足于衣食无忧即可,因此长时间还是处于个体户的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3、货源渠道单一,成本较高。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淮安大部分的个体户木材销售商,其木材的主要来源地是上海,东北及俄罗斯。俄罗斯作为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本部人迹罕至,然而林木面积较大,向世界各地国家出口木材。对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对于木材的需求非常庞大,理所当然成为了最大的出口国之一。而且对于我国来讲,进口的木材自成本上就会提高很多,但是因为经营者不会选择太大的挑战,其所销售的木材并不是高档的木材,所以在售价上就不能提的太高,否则更多的顾客会选择本国的木材,不会选择进口的木材,这样一来,会使利润很明显的降低很多。
同时还发现,大部分的销售商采购木材回来之后并不会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而是采购回来的是什么样的材种就会怎么样销售,其实更多的是他们采购的就是已经经过粗加工的,所以他们的采购回来的并不算是原材料,自然而然的导致成本在增加。
(二)、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分析调查结果及结合调查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得出以下几点木材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1、资金缺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个体户形式,规模较小,收入微薄,使这些销售商无法完成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而由于林木面积的大量减少,木材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这些个体户的产业发展规划胎死腹中。
2、规模小,产量低,销售商普遍缺乏经验,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诸如红木等高档木材价格较贵,个体户无力亦无心销售,导致木材销售速度缓慢,规模小;大部分销售商没有深刻认识到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对于自家的“小作坊”,缺少有效的管理,木材损失率较高。
3、政府不支持,发展困难。
由于规模小,产量低,淮安市政府对于这些个体销售商没有给予任何政策上的支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木材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比如说,木材是一种不能进水的商品,这些个体户大多来自外地,他们只是在居民家租了一片场地进行木材的对方及销售,遇到阴雨天气,他们只能是用遮雨布来盖木材,但是总是避免不了急雨的情况,或者大风天气,这样便会导致部分木材受雨淋,如果长期阴天的话,部分木材就会出现“长毛”,发黑的情况,大大影响了销售,有些经销商变想到了搭建厂房,只是最简易的用石棉瓦搭建一些厂房储存木材,但是得不到政府的允许,政府视之为违建,致使这些销售商每年由于雨雪天气出现较大的损失,同时,也就等同于阻止了高档木材的销售。
(三)、对于木材销售商的合理化建议
1、抓好产业发展,以降低成本为核心,扩大销售规模。
(1)、推进木材销售产业形成规模
坚持依法、资源、有偿原则,采取大户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化经营等模式,推进木材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较大的个体户兼并收购其他个体户,整合他们的资源、扩大规模、做大项目。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引起重视,给予销售商建设大的储存仓库的相关政策,同时政府可以建一个大型木材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零零散散,这样一来,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顾客选购时也方便,这样在政府的支持下,销售商不断扩大销售规模。
(2)、合理规划货源渠道,降低成本
除了俄罗斯这个销售渠道以外,发掘国内货源,从广东、深圳等地区寻找新的供应商,降低成本。这样不仅可以采购到比较高档的货源,解决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也能减少进口关税等成本,可谓是双赢。另外,可以采购一些木材的原材料及加工设备,自己加工生产,这样一来,虽然在购买加工设备上提高了成本,但是原材料的成本比成料低很多,同时销售的种类多了,客源也就会变多,利润自然会上涨。
(3)、学习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
个体户销售商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待他们联合之后,可以进行统一的学习教育。比如专家授课,通过专家讲座,以一些成功人士、典型事例为模范,从中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做好仓库建设,降低损耗
个体户合并经营之后,规模扩大,所产生的利润提高,必定会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这时,他们可以通过向政府上书的方式,请求给予建设仓库的权利。待仓库落成之后,采用一些比较先进的仓储方式进行管理,比如自动化仓库,不仅可以减少每年木材的损失,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建设文化室
由于大部分的个体户文化水平低,也没有学习的概念,自然也不会在文化设施方面进行投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当个体户整合之后,有条件建设文化活动室,提高这些个体户的精神文化素养。结合上面所讲的专家讲座,让个体户从中学到经营知识,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第三篇: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修改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项目类别:“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 项目名称: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荆州传统文化 项目负责人:徐菁菁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多民族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
实践主题: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荆州传统文化
实践地点:荆州博物馆(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荆州城门(荆州最繁华的东门)
实践时间:7月7号——7月10号
实践地点简介:
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其中,有战国丝绸;吴王夫差矛;有战国秦汉漆器;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该馆配合各种基本建设,先后发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荆州城东门,是荆州市最繁华的街道,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来往,是此次实践的调查地点。
实践过程:
第一天(7月7号)
夏日清晨的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努力的工作,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队员们激动着,兴奋着……经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的实践地点。经路人的指引,我们弯入一条大路,大家不由得停住脚步,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特制的木房子,一根根木头精致的叠在一起,木头散发出阵阵古典的气息,让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抬头仰望,这里似乎有点偏僻,因为这里的蓝天与我们是这么的接近,但是周围有着一幢幢高楼,与这些散发着古典气息的木屋相映成趣。路上的车是如此的少,偶尔一声鸣笛也只是稍微打破一下这里的宁静,随即便恢复,耳边剩下的只有鸟鸣的清脆声。
依旧朝前走着,木屋的尽头是一块石碑,我们仍然陶醉在刚才的景色之中。刚进去,迎面扑来的是一片苍翠的绿,一块块的石板台阶,映衬着岁月的沧桑,我们流连着,一步三望。过桥了,这桥可没有平时大伙们看到的宽广和宏伟,它只是一块厚实的石板桥,桥面上刻的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文字,人站在桥上,一种不知名的情感油然而生。桥下清澈的河水,水面上游动的鱼儿,不禁给人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感觉。这就是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周边的优美的环境,它非凡的气质,丰富的文化底蕴,一定会吸引着更多的人。
“走啦”,大家才似乎梦醒,轻快的步伐,欢快的语调,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到了对面的岸上,“荆州市博物馆”一行铿锵有力的大字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被这门前的气势所震撼,停下脚步,细细观摩,这些大字在周围绿色的映衬下显得更打动人。不知何时,一位中年师傅走了过来,我们激动的跑了过去,还没等我们开口,大叔就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是来参观的吧”,我们急忙自我介绍了一下,并问了大叔好多关于非遗馆的问题,大叔一一作了回答,还带我们进馆内参观。
跨过一个高的门槛,空荡荡的院子,更增添了一丝的幽静。又进入了一个门,一股木质的香味儿飘来,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桌椅,两面墙上都写满了对荆州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靠墙的地方摆
放着一排整齐的玻璃柜,里面有包装精美的荆州特产,绿色的包装盒给人清新的感觉;里面有荆州著名的木梳篦,人物梳篦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拍手叫绝,对称的双鱼梳篦让人流连忘返;里面有荆州知名的酒,精美的包装里透着高贵,纯纯的液体中散着香醇;墙上酒的制作工序,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跟着大叔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一条小巷,靠边上的一间算是非遗馆的藏书阁了,一堆堆的书整齐的排放,里面的工作人员正辛苦的整理着,准备尽快的借阅给前来参观的人,以便更了解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了这间房,接下来的那间算是间古屋,古代的手推车,水车……真让人大饱眼福。四面的墙上散发着古典的气息,与这现代的气息相结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夕阳的余晖落在窗前,洒在刻竹人的背影上,心中感叹着艺术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久,我们告别了艺博园的负责人。
第一天就在忙碌而充实中结束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们回归到了原点,在古代人的文化中徘徊,在现代人的艺术中穿梭,为他们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第二天(7月8号)今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著名的楚绣大师家里,这位就是如今已71岁高龄的王孝珍老人。当我们问起老人为什么会喜欢楚绣,她说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倚在奶奶膝边看她绣花的情景,在王孝珍的眼里,奶奶绣的肚兜、鞋底是世上最美的物件。8岁她就开始拿起绣花针,跟着奶奶学“链子扣”,也就是楚绣中的锁针针法。
王孝珍读书不多,一辈子只做过两件事,绣花和务农,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从小学习的针法竟然就是楚绣的针法。而李子初这位伯乐却慧眼识珠,他买来大量刺绣书籍给王孝珍学习,还带着她参加各种刺绣学习班,组织专人来指点王孝珍绘图、配色。待王孝珍的作品日趋成熟后,2010年她向荆州市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遗的申报过程非常顺利,有了这样一次成功的经验,2013年,李子初再次替王孝珍向湖北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后,王孝珍也成为了楚绣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时间,上门找王孝珍学艺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而王孝珍一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徒弟们。
与王孝珍一样,我们走访的另一位楚绣大师李友珍也有着与她共同的心愿,也正在为楚绣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10月,李友珍参加了首届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大赛,荣获“楚绣工艺传承大师”称号。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而李友珍至今都深深记得比赛时紧张的气氛。
李友珍的作品越来越多,技艺越来越精湛,女儿、女婿、8岁的小孙女都成了她的楚绣针法传承人,而她的楚绣班已经有100多名学生。楚绣图案、色彩千变万化,即使同一人绣制相同纹饰的作品,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特点,也许这就是楚绣的魅力所在,让一代代传承人爱不释手,倾心执着于此。
第三天(7月9号)
一大早,队员们就来到食堂集合,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问卷。在队长细心的指导下,每位队员积极地讨论并记录,并最终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之后,调查问卷发放为三个小组,协调进行抽样调查,向事先约定好的地点---东大门进发。
刚下车,荆州东门大街的人来人往,车流如龙,并没有遮住队员们的视线,大家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三个小组分头行动。即使天气异常炎热,但每个队员却以微笑征服了今天每个被调查的对象,几乎没有人拒绝,大家都是很认真的对待此次问卷调查,若是行色匆匆,行人也会说明理由,让我们的队员感到这次的辛苦没有一点白费。一句“谢谢”换来的是大家对彼此真诚、信任的微笑,一丝微笑肯定了队员们辛苦的价值。
将近傍晚,队员们互相帮忙,手中的空白问卷就变成了沉甸甸的成果,手捧着调查问卷在固定的地点集合,大家笑脸相对,轻松愉快的聊着。夕阳依旧,照在我们坚定的步伐上,望着手中的调查问卷,大家笑的那么灿烂,内心满是骄傲、满足和欣慰。
第四天(7月10号)
实践快要接近尾声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要进行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队员们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团队精神,积极努力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调查问卷题目:关于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调查地点:荆州城东门
调查时间:7月9号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发放:共有100份调查问卷,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关于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
1.您知道荆州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馆吗?
【A】知道【B】不清楚
2.如果知道,您有没有去过?
【A】去过【B】没有
3.您觉得您对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多吗?
【A】很多【B】一般【C】一点也不了解
4.您知道荆州的楚绣吗?
【A】知道【B】不了解
5.如果知道,您了解它与苏绣有何不同吗?
【A】了解,但不多【B】不了解
6.在暑假期间,您是否会选择和您的家人去博物馆参观游玩,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呢?
【A】会【B】不会,没时间
7.您会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宣传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吗?【A】会【B】可能【C】不会
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人不知道荆州的楚绣;对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很多的人几乎没有,而对于已经商品化的乱针绣似乎很了解;有很多人愿意去多了解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但是这也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2010年的世博会,大多数人表示会去看,甚至已有一些人已经买好了票。
2.通过调查结果启示,(一)社会因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去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现在的人们整天为了工作,起早忙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多了解,所以更谈不上保护。
(二)环境因素,由于荆州的博物馆离市区很远,一般人不知道还有这个地方,即使环境优美,是一个工作之余散心的好地方,远离这里的人们还是不会来到这里。
(三)人为因素,在我认为,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博物馆已开放数年,却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的确是个令人遗憾的地方。
3.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一)我认为,在每个大公司中,每一个员工不仅要具备自身所要具备的素质,而且应该主动的去了解每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了解才能懂得怎样去保护,怎样去传承和发扬。
(二)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的一些物品可以被呈现在市区的一些饭店内,能让所有在荆州的人欣赏品尝到,这也不失为一种宣传的好办法。再者,博物馆内的部分艺术品可以拿到市中心给人们展览,让市民们都能欣赏到,多多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
(三)大力进行口头宣传,让人们都知道荆州楚绣很荆州博物馆,多制作一些海报,向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色与魅力,它是个休息加旅游的好地方。
队员互相帮助,这体现的是团结;行人积极参与,这体现的是信任,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在这短短四天中,像电影一样呈现了。
四天里,我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辛苦,在一起努力,在一起兴奋,在一起满足,在一起欣慰,我们学到了团结和关爱,感受到了热情与关注,也许这个假期会因为这四天而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而我也希望我们队员的热情可以带动人们一起,一起负起这个责任---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篇:水资源调查报告.doc修改
我 国 水 资 源 调 查 报 告
总体上,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西部水少,沿海水多,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一、我国的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总量 与主要特点
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
(1)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就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也是与水旱灾害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0年,建成水库8.5万座,总库容5100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8.2亿亩;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平方公里;水电装机7680万千瓦,653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2)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784亿立方米,占68.8%,工业1139亿立方米,占20.7%,生活用水575亿立方米,占10.5%。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从用水指标分析,全国人均用水量430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610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78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79立方米,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为每日219升,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每日89升。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1、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我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立方米左右。上世纪90年代年均农田受旱面积2667万公顷,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人口和数千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4人口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是城市缺水。我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在全国663个建制市中,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年缺水约100亿立方米,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亿元。
2、用水效率不高
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左右。发达国家早在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
3、水环境恶化
2000年污水排放总量620亿吨,约8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体,97%的城市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由于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补给量,全国已出现地下水超采区164片,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并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4、不合理的开采利用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与利用 水资源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具有循环性和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不可替代性、经济上的利害两重性等四种特性。
三、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21世纪初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以下几个因素成为水资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力。
人口增长。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接近16亿,预测2030年城镇生活用水定额为218升/人日,农村生活用水定额114升/人日,则2030年生活用水量为951亿立方米。
城市化发展。203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0%左右,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基本维持现状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8万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为7.9:48.5:43.6,预测2030年工业产
值达到106.8万亿元,工业重心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部转移,加重本已紧张的北方水资源形势,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2030年工业需水量达到1911亿立方米。
粮食安全。在粮食立足自给的基本国策下,按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计算,人口高峰时的粮食产量要达到7亿吨,通过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有效利用率,农业灌溉用水维持在现状水平,每年3900亿立方米。
综合上述,到203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低限达到7100亿立方米,在现状供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1400亿立方米。经专家分析,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9000亿立方米,上述估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已经不大。国家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依法治国与推进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
摘要:
通过社会调查,使家乡人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了解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掌握依法治国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关系。提出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了解如何抓好新农村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法治的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和谐要通过新农村建设来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作保障。
关键词:
依法治国,新农村法制建设,以德治国,党的领导,公民职责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相关决定: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正文:
我们生活在法治的国家,社会变得祥和,我们的家乡也不例外。全力打造和谐大家园,经济大开发、文化大发展。目前,泽州县全力推进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泽州县已经建成农家书屋97个,基本上解决了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农民读书看报难的问题。几年来,泽州县农家书屋法律类图书无论是品种、册数、码洋,还是信息量,实用性、通俗性,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经营、财产权、义务教育、税收、环境保护、婚姻、农民工权益保护等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经过几年的农家书屋建设,以宪法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土地承包法等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都得到广泛宣传,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原先有村民买到假的种子只能唉声叹气,造成了损失也没有办法,现在知道了投诉途径,就能很好的解决一切问题。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回家过年时再农家书屋看了相关的法律书籍,等出去工作了,若是碰到包工头没有发放他们的劳动报酬时,他们就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劳动获偿权。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在全县的农村全面展开,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的法治建设。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离不开依法治国,一个社会的文明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知法懂法,社会才更进步更稳定,世界才更和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同志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一、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
1、这首先是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是因为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再次是因为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和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律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兑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
2、以德治国需要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
二、如何抓好新农村法治建设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尊重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律。首先,结合我国“三农”最根本问题,切实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采取现代开放式的农村立法思路,以《农业法》为核心法律,再制定和完善与《农业法》相配套的各种法律、法规。完善修改《农业法》,同时,尽早制定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其次,要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立法目的,以民为本,通过切实调查农村,了解农村真实状况,懂得农民心声,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为农民所用,为农民尊重,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法律存在的意义。
2、保障村民自治基础,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基层乡镇政府要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方法,鼓励村民自治、自理村中事务,从而增强村民主人翁的意识。重要的是要让农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促进农民法律意识逐步由外在走向内生,从抽象走向具体,让农民能够真正感觉到法律的存在。
3、加强宣传人员教育,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法制宣传力度。首先,利用村中现有设备宣传法律基础知识。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建立农民法制学校,这个学校可以建在村委会中,方便组织召集村民,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课本、有老师、有考核,利用村民法制学校对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计划地对村民进行法制知识面授教育。二是利用学校资源,通过高校法律专业的老师和法学院的学生组成法律宣传小队,定期和不定期举行法律宣传。
4、发挥法律保证功能,优化法制环境。一是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乡政府司法所指导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各村民小组选举人民调解员,调解员可由村委会成员、有威信的村民或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员担任。从而加大调解的成功率,使村民相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权力和能力,争取使村内矛盾解决在村内。二是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保好驾。积极打造便民法庭,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办案质效,简化案件审批手续,最大程度缩短办案周期;拓展司法救助渠道,对在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农民当事人实行诉讼费减免缓,同时,对农民进行一定的诉讼指导、举证指导,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三是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抓好“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由法院、司法、行政执法机关、村基层组织等相关部门联合组建大调解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5、建立执法监督制度,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和监督,在制定政策、确定规划、健全组织、用人导向、考察考核等方面为农村法治工作提供保障。二是加强人大的权力监督,通过质询、报告、调查、个案监督等形式,监督行政执法和司法活动。三是建立健全政务、司法公开制度,畅通信访渠道,让农民了解执法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是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三、改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
回顾我国农村改革的启动和深化,主要是靠国家适时、正确的农村政策来推动的。它实际上是在法律制度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使得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仍然缺乏全面系统而又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也要发生转变,要靠政策,更要靠法律,把新农村建设置放在一个新的制度环境中去思考,既要把行之有效的农村政策适时地上升为法律规定,又要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创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法律制度。
1、树立新的法治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法治理念,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观念,把保护“三农”利益作为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要改变新农村建设中容易出现的“政府包办一切,农民依靠政府”的状况,政府一方面要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公平、正义、有序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要主动和负责地办好市场和社会自治组织办不到或者办不好的事情,同时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用法律制度激发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以实现农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以法律制度为支撑。过去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更多地是停留在号召层面,而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完全不同于以往,它是一种需要实践的行动纲领。在这种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与法治建设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新农村建设推动着法治的发展,而法治的发展又支撑着新农村建设。体现和落实新农村建设目标如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新型农民的培养、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治理新机制的建立、农民权益的保护、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等,都必须要以明确的、权威的、稳定的法律制度为支撑。
四、每个广大公民应尽的职责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发展现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与面对的挑战都前所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每个广大公民应尽的职责。
1、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件大事,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深入持久地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中感受到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并从内心深处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地努力工作。
2、做好本职工作。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具体的工作上,而不是不切合实际空谈,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形式主义。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争创一流业绩。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要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必须要注重学习,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要学习好党的理论知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民生水平的一个重大举措,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办实事好事。
3、配合村两委工作让新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当期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面面俱到,移民安置工作处于攻坚阶段,矛盾纠纷,维稳工作量相当大。我们应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与村两委的同志一道,把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力度。
十八大报告中对新农村建设做了重要指示,相信十八大会给农村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我们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将会努力为村民服好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