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州街道“三产”领域清欠工作领导小组(2013.11.11)
密州街道“三产”领域清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苗茂民规划办主任 副 组 长:李建伟
成员单位:丁锐
王柏江
王启俭
王晓勇
邹尔端
孙保学
刘志清
张乐民规划办副主任国土所所长 城管所所长 密州路派出所所长 兴华路派出所所长 朱解派出所所长 朱解供电所所长 密州供电所所长 规划办副主任
第二篇:密州街道工业领域清欠工作领导小组(2013.11.1)
密州街道工业领域清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振波纪工委书记 副 组 长:王培忠
成员单位:管清华
程泽王启俭王晓勇邹尔端孙保学刘志清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工业办公室主任 安监所所长 密州路派出所所长 兴华路派出所所长 朱解派出所所长 朱解供电所所长 密州供电所所长
第三篇:苏轼《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读词以入境
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余光中)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
词是一定要读的。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题目是“江城子”吗?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师:谁在密州出猎? 师:你怎么知道?
师:哦,你们已主动地在读词的内容了。那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3.推荐读。生评价。
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6.范读。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三、品词以入味
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一起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狂” 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们的理解?
2.我们先从词的上阕中来研读。一起读,注意把握词的豪放风格。
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的理解。来,我们先在四人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再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当然也完全可以把你们的不同意见或困惑提出来,因为问题同样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注意要作好记录。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积极,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 “狂在哪里”,当然也可以是疑难问题或不同意见。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出猎的?装备(齐全)。▲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 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
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干骑卷平冈”。▲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
成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
▲ “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的气势。朗读指导:“卷”字重读,我们给“卷”字画上着重符号。
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我不解的是,这样的出猎在当时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看,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呢?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
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很对。有了解苏轼政绩的同学吗?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苏堤。
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
④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看孙郎”。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意气奋发。
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
▲朗读指导:所以这里要读出满满的自豪和自信。和上句连起来叫同学们齐读。⑤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 有认为不狂的吗?或者认为有语句不能完全体现出“狂”的吗?
▲“聊”是什么意思?
★ 有点无奈和落寞,因为苏轼年纪已大,而且只能姑且、暂且发一回少年般的狂气。这英雄少年只能暂时做一回。
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三十九岁,人生正当年,他却自称“老夫”,你体味到了什么? 苏轼勤政爱民,在外在形象上确实已是两鬓斑白;更重要的是,由于身陷北宋当时的新旧党争之中,长期不受重用,让苏轼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老了。▲有没有补充意见? 朗读指导:这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哪里?“少年狂”。并且要读得激扬一点。而“老夫聊发”语速和音量读呢?缓慢、低沉。读这一句的时候情感应是丰富的:
前四个字是缓慢、低沉的,要包含淡淡的无奈和不受重用的积郁;后三个字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张狂,要读得铿锵有力。
集体朗读这一句
4.总结上阕:
师: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上阕。
师:在上阕中,词人给我们展示的其实是一幅什么图?
那能在这幅出猎图的前面用点修饰语吗?这是怎样一幅出猎图?意气风发
气势磅礴 【确实是气势磅礴。那下阕又是一幅什么图呢?
加上适当的想象,用现代文将你认为最有特色的画面描摹出来。】
四、论词以识人 因何而狂?
但老夫为何会放浪形骸(意气风发、气势磅礴)地在这次出猎中作一回少年英雄呢?让他有这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下阕。
1.一起把下阕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让老夫有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有哪些么?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让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怀?】【从哪里体现出来】
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这句话要读出老当益壮的气概来,重音要落在哪几个词上?我请同学来读。【“开张”何意 又何妨 重读,作下记号】
这种老当益壮的豪情是苏轼人生态度的主基调之一,我们在课堂的开始也提到过,还记得吗?一起背一背。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会”是什么意思?是定将的意思。▲那要读得坚定有力。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句中的“挽”、“望”、“射”这三个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我们的朗读在这里也到达最高亢。一起读。
③但这是实际已经发生事的吗?不是,是想象。如果要实现得有一个什么前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难道他们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我们一起看206页的注解⑤,有一个字你若留意了,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自比为魏尚。“迁”字。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这句要读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淡淡的悲哀。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壮志难酬的无奈。
但这句话中更多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2.知识链接:
苏轼这位天纵大才,一生凄凉,历典八州,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李常信中见得一斑。(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 且不论贬谪,在“生死之际”苏轼都能“笑谈”,究竟是什么撑起了这个英雄的豪放和洒脱? “道理”“忠义”的信念。换句话说,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理想、抱负的追求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燃烧于苏轼慷慨激昂的诗词中的,正是他那颗豪迈旷达的心灵。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不断地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位中国古代优秀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行与操守。
这一句的整体情感和上阕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在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句时,应用向下的低沉而又不失希望的语调来读。范读,跟读。3.总结下阕
如果说词的上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的话,那么下阕其实为我们刻画了一幅什么图?
赤胆忠诚的报国图(杀敌图)
4.我们一起完整地朗读全词,再次感受苏轼的狂举豪情。注意词的风格,把握词人在情感上细微变化。
五、悟词以入心
1.时下的我们,浮躁张扬,信仰缺失,是不是可以从苏东坡的坎坷人生中得到一点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以“苏轼,我想对你说
”的句式说说你对他的理解。先写一写【视时间机动安排】。
2.苏轼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但他却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将全词吟诵出来,个别句子记不住的,可以看一下书本。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注意节奏、语气语调。
4.全体起立,并背诵。
五、结束语
师:同学们,文字可以有限,但精神是无限的。只要赤壁下的长江永远地奔流,苏轼的文章,连同他的品格、气度、精神就将永远存留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中!最后我们用一小段文字来结束我们师生的这次观苏轼密州出猎之旅。
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第四篇:《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许穗祺
一、教学对象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技能上看,九年级学生应基本掌握自主阅读古诗词的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会引导学生从词的内容、写作手法和词的感情方面进行自主赏析。这对中考也有很重要作用。
2、从学生情感、特征上看,初中学生比较争强好胜,也喜欢新鲜有趣的课堂教 学。课堂会可通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合作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能使课堂得以更好地展开,达到好的课堂效果。
3、注意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人格、“三观”的重要时期,要引导学生领悟学习词 中包含上扬的乐观勇敢的精神。使课程有一个深度的升华。
二、教学内容
1.上阙出猎,叙事为主,以“狂”为眼具体分析; 2.下阙请战,抒情为主,领悟词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主张原则,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与学生情况,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把握适合的情感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3.理解并分享课文与词人苏轼的词思想内容;
4.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启发学习其乐观勇敢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感受领悟豪放派词的特点;
2.难点:学会自主赏析词中的好字好句与词的意境,领悟词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
1、落实:让学生真正掌握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
2、活学: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知识,使学生能自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六、教学过程:导入课程---课堂活动---作业巩固
(一)导入新课
1、苏轼《水调歌头》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导入;
2、《词五首》中李清照《武陵春》引出这首豪放词风概念;
3、介绍作者基本情况,创作背景,让词的基调更清晰。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诵读(重点)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分两大组诵读比赛。
活动二:感受(难点)
1、展示图片;(上阙)
3、领悟词人写词的思想感情。(下阕,难点突破)
活动三:点评赏析(难点)
1、学生分享喜欢词语、句子;
2、教师师最后汇总总结。
(六)作业巩固 写一写,说一说。要求 :
1、把自己当作词人苏轼,结合词的内容、感情,再通过自己对词的领悟,写一篇“密州出猎”的日记。
2、下节课请一部分同学脱稿说出自己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体现教学思路的板书,包含了作品的内容、思想内容、写作艺术。希望让学生能根据关键字词获得课文的感性认识,使得教学过程根据板书有序地开展,从而把握好课堂教学动向,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还有重要一点,本板书也有检测学生掌握课文程度和其听课情况的作用。
(八)讨论本课堂
我希望这整个教学流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在这过程中起一个辅导引导作用,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能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表达对课文,从而抓住课文内在的东西。我相信只有自主想的,学进心里的知识才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发挥知识的力量,在日后的学习生活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
第五篇:江城子 密州出猎 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 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六、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一般格式
[教学目标]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
[教学重点]
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技能发展的重点。
[教学难点]
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法]
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教案设计的重点,必须写得具体。完成时可从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或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来展开,也可综合这两条主线优化设计。
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把以问题作线索来组织教学作为过程设计的重要策略。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内容和呈现的程序,还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认真选择能够体现“减负”与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方法。
要重视组织学生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的安排要明确。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练习的设计,并安排当堂训练,以便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练习后要及时评价,反馈矫正。练习的难度要有层次,对难度大的要给出标识。要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策略,加强基础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加强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后期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与评价。教学过程还可结合具体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反思和质疑,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布置作业]
应控制数量,控制难度;作业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作业的题型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能力,务必使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得到充分地落实。(转载)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徐克伟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轼词中的豪放气势。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词的语言和感悟词的意境。
3、认识词人面对生活变化所持的态度,在感悟中同词人心灵交融,使
学生多一份宝贵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写“出猎”场景时,是如何体现“少年狂”的?
难点: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词的语言和词作中反映的作者的精神状
态。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他的一首词作。对苏轼的词,有评价称:“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
近苏轼。
二、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1.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糜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公元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熙宁七年(1074年)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
太守。
2.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早去常山祁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首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欢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宋词的简单知识。词牌,词分上下阙。
(二)文本研读:
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1.学生散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考查几个注释,看看学生的预习情况。
3.全班齐声朗读,教师适当点评。
品析语言,理解文意
主问题:作者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是如何表现“少年狂”的?这反映
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状态? 1.上片哪些语句体现了“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当时的场景,例如:我仿佛看(听)见了……..)
(读法指导“牵”“擎”“卷”重读)
“为报倾城随太守”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
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想象的场景,例如:有的百姓......有的百姓......)
(读法指导“倾城”重读)
“亲射虎,看孙郎”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的上片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
态之“狂”。
在这一段教学中,注重对语言的分析,读法的指导,让学生读出
豪放之情。
2.结合下片和典故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
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读法指导:“又何妨”重读,此处“?”的读法)
(宝刀未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
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背景介绍,典故)
(读法指导:此处“?”的读法,读出作者情感的起伏)
(爱国,报国)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射天狼的具体含义,读法指导:“射天狼”重读)
(杀敌报国,报国之志)
词的下片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情感起伏。
“狂”态毕露于外(外、实写)“狂”心寄予其中。(内、虚写)
三、作业
结合文本,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100字左右)
总结: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雄 姿 狂 阵 容
气 势
词风豪放 老当益壮 豪 报效国家
杀敌报国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教学的遗憾
我的第一次雨花区赛课之行,在共青团路中学的初二(3)班。准备的文本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课前我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了使我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为课堂所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能体现„狂‟的语句有哪些,结合下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作品的语言和作家的情感两方面入手完成教学。接下来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得:首先在对文本的语言分析这一环节,疏通文字以后,我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上片对出猎的壮阔场面进行了大量描写,也是最直观体现作者“狂”态的。我让学生想象词的上片中壮阔的出猎场面,用“我看见了……,“我听见了……”这样的话语,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想象力,让空洞的文字变得生动,更好地为下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准备。其次在读法的指导上,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我对字的重音,句子的节奏,整首词作朗读时所应把握的感情做出了适当的指导,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课前和课中的朗读明显有进步,能读出整首作品的豪放之情。失:这一节课中,也有遗憾。对学生所答问题的指导上,我做得还不够。当有一个学生说“文中的苏轼不想当文将想当武将”时,我只是问身边的学生“这个同学的理解准确吗?”而没有因势利导,给出一个更让她信服的答案,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理解,苏轼虽然是一个文官,可也拥有一颗杀敌报国的雄心,正好贴合了文中苏轼的志向啊。这也提醒了我,面对不同的学情,老师向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自己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这也督促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对待教学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一次赛课我的行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相信它会是我教师之路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多上好
课,让遗憾变少,精彩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