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瘾分子”回归社会(共)
《福建戒毒》
主办:福建省戒毒局
协办:福建省榕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
福建省榕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榕城所”)地处福州经济开发区快安延伸区儒江村,1992年10月在福州劳教所儒江大队基础上组建为福建省强制戒毒劳教所,与1993年增挂的福建省儒江劳教所一同使用,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14年4月更名为福建省榕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称“榕城所”)。主要承担福州、莆田等设区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转送的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及全省司法戒毒系统艾滋病感染者和患传染病人员的收治任务。
榕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王榕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里就是一所特殊的学校,里面的‘学生’进来时是违了法、犯了错的,但我们要用不遗余力的热情和爱心,将他们教育、挽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新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身上这身警服。”
为了“瘾分子”回归社会
——省榕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扫描
近年来,榕城所以“安全、规范、创新、质量”为工作目标,把抓班子带队伍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质量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四种能力,以“敢抓敢管、敢闯敢试、敢作敢为”的精神状态,群策群力,真抓实干,推动了场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团结协作凝聚班子向心力
榕城所根据年度局所目标责任状内容,制定分解立项抓工作落实计划,充分考虑班子成员特长,合理安排分管工作。对需要协同的工作,注重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完善党委议事规则,规范党委工作程序,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坚持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求同存异,注重沟通,并广泛征求业务部门和群众意见,促进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健全完善值班巡查和挂点督导制度,建立所领导“321”谈心机制,即约谈、必谈、汇报3大工作机制,成果跟踪和情况反馈2个环节,打造1个所领导与民警职工零距离交流的沟通平台,班子成员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加强检查指导,确保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和党委决策不走样,推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榕城所党委充分信任和支持分管领导有效开展工作,班子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尊重、优势互补,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抓工作的良好局面。
2013年以来,榕城所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强内功,重实干,不断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增强了民警正确履职的底气。该所通过深化警务模式改革,实行大队直接管理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大队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得更明显,民警规范履职意识得到大幅提升,比学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同时,榕城所还积极探索医院管理模式,在所医院设立医务部、护理部、住院部,并任命相关负责人,推动医疗工作精细化,也为解决医务人员职务晋升难的问题提供了可能,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今年来,榕城所重新梳理出全所岗位101个,细化岗位职责近800条,对8个职能科室78项主要业务制定出工作流程图,明确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修订完善《评先选优量化评分规定》、《民警日常考核工作规定》、《民警离岗强化教育培训规定》等相关配套制度,有效整合政工、纪检监察、警务督察和日常考核办的工作职能,采取定性考评与量化考评相结合,领导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划块考评与分层考评相结合等形式,对内设单位和民警职工的履职进行达标性和先进性考核,考评周期从一年一评缩短为一季一评,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了范围较广、门类较齐、功能较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去年至今,他们还将考核中涌现出的45名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科员级业务骨干,纳入副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库并报省局备案,调动了民警务实重干、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
当前,榕城所拥有法律、教育学、心理学、监所管理、医学和信息工程等核心专业民警达到192人,占民警总数的94%,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74人,为场所戒毒矫治工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通过承办现场会等大型活动,队伍凝聚力、执行力显著提升,民警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明显好转,呈现出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一支懂法律、精业务、善监管的民警队伍正在形成。
务实重干增强队伍战斗力
为了贯彻落实司法厅陈义兴厅长“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的指示精神,榕城所严格场所二道门卫制度,落实“净身入所”和“五重”管理,狠抓隐患整改,完善应急处置,把好场所安全关,实现“不该进的进不来,不该出的出不去”的目标;在加强生活卫生保障,优化场所医院住院部功能方面,榕城所推行监督服药等制度,维护戒毒人员身体健康;在继续开展“给大队长一封信”活动中,榕城所引入“巡回检讨”机制加强戒毒人员的个案矫治,强化戒毒人员队列行进等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营造有序的戒治氛围。2014年来该所戒毒人员的违规率同比去年下降了42%。
倡导全员抓教育的工作理念,榕城所领导带头承担《时事政治》教育任务,大队、科室负责人全部参与教师聘任,教师总数占该所戒毒人员总数的16%;推行模块化的晚间教育模式,建立教学局域网络和视频教学资源库,戒毒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点播收看教学节目;同时,该所还成立了球类等26个兴趣活动小组,给各大中队建立了图书角并配备文体器材,结合“禁毒宣传教育月”、“文化月”、“中华魂”系列主题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戒毒人员思进向善,自觉融进日常戒治管理。榕城所把习艺劳动作为教育戒治的重要手段用心抓好,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工间操,设立加餐专用的劳动报酬消费卡,让戒毒人员通过劳动促进康复,改善生活,减轻家庭的负担,使他们从“要我戒治”向“我要戒治”转变,从“强制”到“自愿”,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实现主动戒毒。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戒毒局陈强局长的“四懂七会”工作要求,榕城所组织开展集中轮训、课题研讨、教学培训、说课比赛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提升民警履职能力。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榕城所“法正人正气正”专项教育等活动,宣传本系统和身边先进典型,弘扬以“正气”为核心的榕城所精神,夯实民警履职根基;建立“5432” 大队执勤模式,即(正常工作日保持警力50%,节假日4名,生产现场3名,夜间2名),落实民警佩戴单警装备和戴帽执勤制度,统一民警报告用语和履职动作,强化执法工作检查,消除执法不规范等现象,民警履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戒毒人员信访件数量由前年的16件下降至去年的5件,申请预约谈话则从前年的23人次下降到去年的2人次。
大胆创新打造特色创造力
榕城所坚持立足长远,大胆创新,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戒毒矫治工作水平。该所以福建省司法-2-
厅警务督察整改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完善 “一日四督察”、“每日一汇报” 和安全隐患“一事一立项”制度,建立民警个人警务督察信息档案,规范警务督察人员现场执法用语,深化督察考评、连带追责和跟踪回访三项工作机制,推行“联席研判”、“二次处理”、“挂牌督办”等,确保安全隐患和经常反复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形成了“重防、常督、即改”的良性局面。
该所抓住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这一有利契机,结合场所内各单位自身实际,探索出“和谐文化家园”、“一事一评一议”、戒毒医疗服务等11个管理亮点,同时完善挂点联系、跟踪考核、示范引领等工作机制,整合管理、教育、医疗、生产等多种手段,打造“大教育”工作格局,不断推动戒毒矫治工作创新。2013年10月29日,在三大队亮点工作的基础上,榕城所成功举办以“我的家庭梦”为主题的“场所开放日”活动,邀请52位戒毒人员亲属来所座谈、参观、开展面对面的亲情(联合)帮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目前,“我的家庭梦”为主题的“场所开放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四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巩固和深化教育质量年活动成果,健全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榕城所认真落实心理矫治和“中华魂”(中华美德颂)主题教育,规范课堂化教育、晚间教育和康复训练工作,继续深化循证心理矫治工作,“一队一特色”活动有声有色,形成了太极拳、康体操、五禽戏、八段锦、广场舞、街舞等6个特色项目。该所通过开展课堂化教育,对全所戒毒人员按不同性质、戒毒期限、文化程度,分别编入不同的教学班级,实行班级制教学。同时,该所还针对戒毒人员中“溜冰”吸毒人员(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多的实际,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禁戒毒教育。同时,榕城所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开展电视教学,组织收看新闻联播,建立“心灵之声”广播,由戒毒人员投稿,戒毒人员播音,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迷途人。
在2014年的“6·26”国际禁毒日期间,榕城所邀请农工党福建省委、省京剧院和省歌舞剧院的领导和演员来所开展联合宣传帮教活动,邀请成功戒毒的解教人员与所内戒毒人员同台诉毒,现身说法。在帮教活动现场,王榕慧所长指出,解决毒品问题,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对戒毒工作,对戒毒学员的关注、关心、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增强“摆脱毒瘾、回归社会”的信心与决心。
2013年,榕城所建立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档案193份,接待心理咨询9人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6人次。2014年4月份,榕城所还举办了所内心理咨询师交流研讨活动,向省司法厅推荐“中华魂(中华美德颂)主题教育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读书积极分子。此外,榕城所还挂牌成立了“福建省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循证戒毒心理矫治研究基地”,联合福建省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开展《海峡西岸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循证心理矫治效果研究》。报送的《海峡西岸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循证心理矫治效果研究》(2013年被司法部确定为规划课题)获评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2013年度理论调研文章评选二等奖。
同时,榕城所融入队伍、管理、安全、生卫等全方位内容,在以“我的家庭梦”为大主题的框架下,举办了“场所开放日”、“共抗艾滋,关爱家庭”以及目前正在榕城所推开的为期60天的 “我为场所和谐添砖加瓦”暨“互助 友爱 谦让”主题教育,从不同层面营造出良好的戒治氛围,提升戒治效果。去年,该所还安排人员到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取经,完成了36个课题的研究,提交了6份跟班学习报告,为榕城所下步开展收治工作积累了经验。
此外,榕城所还积极探索无缝对接的社会帮教模式,深化与莆田地区解除戒毒人员的后续照管和社会帮教试点工作,并与莆田市政法委、司法局就戒毒人员帮教工作达成了共识,并确定了“畅谈家乡发展,重铸美好家庭”的联合帮教方案。
亲情帮教 重铸美好家庭
“当见到妻子那一瞬间,兴奋激动之时,内心涌出内疚与羞愧,感到无颜以对,泪水夺眶而出,心在颤抖!”在参加“场所开放日”活动后,戒毒人员陈某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日前,福建省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了以“我的家庭梦”为主题的“场所开放日”活动,邀请部分戒毒人员亲
属来所座谈、参观,并与戒毒人员开展面对面的亲情(联合)帮教活动。
面对干净卫生的学员餐厅、运作有序的所部医院、整齐划一的宿舍内务、功能齐全的矫治场地„„看到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和戒治条件,亲属们赞叹不已。民警包干责任版、每月先进评比图、学员每日心声栏、日常戒治留影墙„„在戒毒人员自办的报栏和学习园地前,亲属们仔细捕捉着令人欣喜的信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这一刻,亲属们百感交集、感慨万端。
在戒毒人员文艺演出上,一段略显不齐的手语操,把对亲属《感恩的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首唱得近乎撕裂的《懂你》,让彼此隐藏许久的忏悔和眷念倾盆而出;一句句只有亲属才能听得懂的“学员心声”,仿佛就是铿锵有力的承诺和约定„„
面对面探访和共进亲情午餐时,20余名戒毒人员和亲属们亲密地坐在一起,共享相聚的甜蜜:父亲对儿子叮嘱,儿子给父亲背诗,母亲给儿子夹菜,姐姐为弟弟剥虾„„所领导、大队领导和驻所检察官也融入其中,与戒毒人员及其亲属共进午餐,亲切交谈。
在这里,有感动的泪水,也有心与心的交流;有真情的召唤,更有联合帮教的力量。一幕幕感人的亲情真心流露,一缕缕久违的温馨在这里重现。一位戒毒人员的父亲深情地说:“知道儿子吸毒后,我的家庭梦就破碎了;参加了你们的活动后,我又看到了家庭梦圆的希望„„”
此次“场所开放日”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参加活动的戒毒人员亲属一致好评,不仅提高了场所执法工作的透明度,营造了场所人性化管理的氛围,也增进了戒毒人员亲属对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了解、理解、关心和支持,有效提高了场所执法管理水平和窗口服务质量,树立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规范管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
以人为本 打造和谐场所
近年来,榕城所始终按照省司法厅和省戒毒局提出的创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健康有为的工作环境,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的要求,正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把全体民警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凝聚在全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业上来。
自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来,他们先后投入训练经费数万元,购置训练器材十余件,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体训练与自学自练相结合、外请专业人员培训与自办培训相结合等办法,精心组织,科学施训,提升了场所民警的整体素质。榕城所在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中多次出色完成阅警式、分列式、队列表演、擒敌拳、模拟戒毒场所发生警情等演练任务,充分展现了司法行政系统戒毒警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整体形象,受到了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广泛好评。同时,该所里高度重视并狠抓民警在职学历教育,全所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民警占总数93%;法律、教育学、心理学、监所管理等核心专业民警达到192人,占民警总数的94%;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75人。
今年春节期间,在学员宣泄栏内一名戒毒人员写道:过春节了,不能和家人团聚,很想吃煎好的热乎乎的年糕。大队领导看到后,经请示同意后,与后勤队积极沟通协调,特意去超市买来年糕,在厨房把年糕煎好,每桌送上8片煎好的热乎乎的年糕。学员们吃着由领导亲自买、亲手煎的年糕,脸上露出了感激和满足的笑容。一名大队值班民警说:“戒毒学员也是人,他们也需要过节。吃年糕虽然只是一种普通生活的调剂,但对我们的学员来说意义重大,他们本来就失去了自由,不能和亲人一起过节,那就更需要我们给他们带去节日的温暖和祝福。如果我们的学员出去之后,能给自己家人亲手煎几片年糕吃,他们的家人该有多高兴啊!”
此后,榕城所开展的一项“给大队长的一封信”活动一直延续着,让民警与戒毒人员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戒毒人员的心声,创造文明、和谐的教育矫治氛围。
第二篇:社会积极实践分子
尊敬的老师:
你好!一年一度的“五四“评优是一次重要的活动。我在这申请“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因为我更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上一层楼,下面是我的个人事迹材料。
2010——2012年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近两年的时光,我在学院学到了很多,锻炼了很多,感动了很多。自从2010年进入这所学校学习至今,我一直担任老年一班的宣传委员,在系老师、辅导员的带领下一步步成长。作为一名民政青年,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带头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并取得了成绩。
站在这里,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似乎初进学校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但我已深深地感觉到新一年的学习、工作重担已向我们无情地压来,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工作任务,我必须在过去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能力进行进一步学习,加深认识。上学期的期末,我学习成绩排在专业第二,综合成绩专业第一,考试课最低分83其他都90以上,大英达到96,考查课最低分86,总成绩平均分92,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2009年12月我参加社会福利系(原社会服务系)的“懂专业、知专业、爱专业”主题征文获“一等奖”,得到了系团总支、学习部的认可和表扬,这是我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次获奖,它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也是今后我学习、生活的榜样。在2010年4月系举办的第二次“飞翔杯”主题征文中我再获第一名的殊荣,这是我努力地结果,也是学校给我创造的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也是老师的一种期望。这一年我还加入了系实践部和院青协,利用周末多次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服务。
2010注定不平凡,因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在班级工作中得到了认可,我得到了许多锻炼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在2010年三月的学风建设月中,我以当好班委,起好带头作用的宗旨以身作则,做到了学校规定的“三无”,和全班一起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班级的良好表现而获得“学风建设优秀班级”的称号,我也荣获“学风建设积极分子”荣誉称号。紧接着,在学校“学习贯彻民政部直属机关第七次团代会会议精神”主题征文中荣获第三名,这是我又一次努力的成果,我更加有自信了。
在接下来的“五四”评优中,我以一名团员、班干部的身份再次获得学校“优秀团员”的称号,自2005年入团以来,我一直按时交纳团费,按照团的宗旨进行自我的实践,在大学校园中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生,我相信在以后的团活动中我会更加的努力,带头实践团的宗旨的,并不断前进。
比起之前的活动,2010年的暑假更让我记忆犹新,热血沸腾。温暖的春天早已过去,北方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7月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日子,因为在这个月,我作为领队完成了一个实践活动。
2010年七月在团委“根在基层,实践成才”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下,我带领本班七名同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最终通过考核获得参加的机会。在辅导员肖玉玲和系主任孟令君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行八人组成的“八人行动”组经过前期准备,在团委的动员、誓师大会上宣读了自己的决心。
为期一个多星期的实践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在九月“根在基层,实践成才”的表彰大会上,“八人行动组”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并获得实践活动先进集体“二等奖”的称号,我也因此获得了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它不仅让我进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次实践,加深了我们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知。这是学校考验我们能力的时候,“实践出真知”,这是不变的名言,至此我还得感谢老师和我的组员对我的支持!
2011年初,我再次获得“优秀班干部”的称号,在学习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一我梦寐以求的奖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会再接再厉,为再上新的台阶而不断努力,而对我来说,每一次学校活动都是一堂实践课,我会把实践当做一种学习融入到个人生活中的。
第三篇:青少年网瘾
一、网瘾的含义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二、热点链接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0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人,占19%。如此惊人的数字,实在让人震惊,具调查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达到250万人。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上网,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正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给人们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疾病-----网络成瘾。基于网络成瘾备受关注的现状,它很有可能成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热点之一,这里京佳老师给出备考“网瘾”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对策,供广大有志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三、现状
1.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0%-16%,约13%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2.男性网瘾比例高于女性;
3.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
4.中学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
四、危害
长期沉溺与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学习危害极大:
1.对心理的危害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2.对身体的危害绝大多数上网者,都是全神贯注,长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离屏幕越来越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身体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沉湎于极端紧张和刺激的超级游戏中,导致废寝忘食,夜不归宿,进而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直至身体被彻底拖垮。
3.对学习的危害上网的目的一是为了学习电脑、网络和获得知识、信息,二是为了娱乐、释放学习压力,本来对学习是很有益的,但是,由于网上的内容很容易吸引未成年人,而他们的自制力差,一旦着迷,很容易上瘾而不能自拔,占用学习时间,进而对学习不感兴趣,荒废学业。
五、原因分析
1.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
2.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
3.在文化层面来上,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难以适应青少年的要求;
4.从社会角度来看,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疏漏、社会关怀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六、应对措施
天下大势,堵不如疏。面对无穷无尽的互联网这个“天下大势”,我们应有积极举措,以求变“网瘾少年”为“网创人才”。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往往都来自于着魔般的兴趣和“沉迷”,如果引导得当,激发得力,网络、网吧都有可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
1.加强教育职能。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信息,提高自控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治本的问题。
2.加强家庭教育,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3.加强学校、城镇社区、农村集镇等的青少年工作,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
4.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使网络犯罪明确化;加强对网吧进行整治,打击取缔地下网吧,同时要查处色情网站,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使游戏室规范化。
5.加强对网络行业的监管和整治,政府应利用法律手段使游戏软件开发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开发优秀健康的游戏,利用技术手段限制上网时间等。
第四篇:浅议《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教学策略
浅议《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应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遵循生活逻辑,在探究中领悟: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如《由购物想到的》让学生调查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基本常识。在“买东西的学问”《识别包装上的信息》一课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选购商品,知道怎样合理购物,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小顾客。同时让学生了解认识 “商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QS标志、条形码、厂家信息”等重要信息。让学生亲自实践,用“慧眼”识破不法商贩的“障眼法”。针对学生吃劣质零食问题,学校反复强调,却收效甚微。可先买了这些零食作为样本,课上让学生来观察他们最熟悉的“美食”。学生积极观察、传阅着这些小包装,然后小组代表信心满满地说明着他们鉴定的包装,接着进一步引申总结,这些原料与他们五花八门的名字相符吗?”“不相符”“哦,原来它们都名不副实。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包装实物标志的“偷梁换柱”之处,让学生知道市场管理还不完善时,要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
二、在生活中实践,积累直接经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以调查、观察、讨论、制作、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获取直接经验。例如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前,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观察理发、修鞋等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课后组织学生体验父母的职业活动;学习《我们生活在一起》一课后,分小组举行“我为小区做件事”的实践活动;学习《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时,让学生从“五人六腿”游戏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再例如开展“垃圾带来的烦恼”主题活动,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到周边去调查、参观、访问,然后交流汇报等弄清“垃圾从哪里来” “垃圾的危害”以及了解“垃圾的处理”,激发学生憎恨垃圾、树立处理身边垃圾的自觉行为。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带领学生从学校到社区再到大社会,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贴近生活实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生活的主要内容。因而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自主性,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礼貌礼仪、宽容、诚信等优良品质。教师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尊重他人有礼貌》一课中,课前让学生自编、自导小品,在导入中让学生自演小品。学生编排了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故事,车到站了,上来一位老奶奶,同时又上来几个小学生。当时,车上没有空位,而且也没人给老人让座。到了下一站,空出了一个空位,这几个小学生主动把空位让给了老奶奶。这样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情 2
感就产生了共鸣。再如在教四上《我是理财小能手》时,让学生用自己的的零用钱当一天家,通过买菜、做饭、体验父母的辛劳。让家长做监督员,并给予评价,通过自评、家长评来督促学生在课后注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以巩固和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真正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如学《全家福》一课时,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感恩父母。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获取认知。
四、选取典型事例,深化道德认识。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体会感知良好品德的价值。在《温暖的家》这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父母”为孩子操劳一天所付出的全部辛苦的情境,让学生扮演“父母”,让他们身临其境体会“父母”一天是如此的辛苦:要起早为孩子做自己最爱吃的饭,还要背上孩子的书包送孩子上学,还要担心孩子在校的学习和安全,晚上要陪孩子做作业等,可一天的精力却全花在了照顾孩子身上。让孩子看出“父母”为他们付出太多的辛苦,从而萌发了今天晚上就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意识,不要再惹父母生气等。再如在教《诚实有金》这一课,抓住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课前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对学生进行了不说谎话、敢于承认错误的教育,哪些在班级中乱丢纸团的学生就惭愧地低下了头,再也没有比这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可信性,收到了使学生真正有所悟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就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又如“在生活中消费”主题中设计了通过卖报、卖酒瓶去获取两元钱收入的体验活动;在“在学校工作的人们”设计了当一天班主任的体验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挣钱的不易,做班主任的不易,从而养成不乱花钱,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等良好品质。因而只有通过典型事例,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的感受,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
五,紧扣教材内容,回归社会生活。《品德与社会》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 3
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才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与媒体互动等多维的开放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的目的、活动的中心、活动的规则、活动的程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如教学《我们的学校》这个主题时,课前带学生到校园去观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通过记录、调查、采访来了解学校,然后就进行课堂交流,汇报。最后课后延伸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堂。又如教学《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探讨:
1、家长能否私自拆看自己孩子的信件和日记?
2、请评价肖肖的行为。
3、教室能否安装监视器?
4、银行、超市能否安装监视器?
5、社会上有那些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6、侵犯了隐私权该怎么办?有何法律依据?接着让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紧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反方代表质疑、辩论。教师总结:只要大家在道德上有隐私意识,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就不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当自己的隐私权遭到侵犯,就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可以把课堂上的问题带到社会上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探讨。
如果教学能真正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特殊的生活世界,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第五篇:所谓网瘾美文
网瘾,上网久了,会有网瘾。
一天玩3-4小时算网瘾吗?当然不算,何为网瘾?
应该,开电脑就知道玩游戏,玩的饭也不吃,不知道疲倦与累,这是网瘾。
靠电脑挣钱不算。
网瘾少年,当今社会造成的诟病。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别说依靠网络工作了,甚至依靠网络生活,电子商务、外卖、直播等行业兴起,不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未来21世纪,可能就是文盲,意义被改的目的,不是教育问题,而且是不具备应有的能力,接受不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与方便。
网络,不得不提电子竞技,世界首屈一指的选手曾是一时代人的精神支柱。
LPL,2011年,拳头公司,RIOT,开发了一款MOBA游戏,虽说是模仿DOTA游戏,但热度不减,近些年来,近5亿玩家在玩这款游戏,职业联赛也是风生水起。
有很多国家不同规格的赛事,德玛西亚杯,全明星赛,LPL职业联赛,北美联赛,等赛事。
CFS,2009年韩国smilegate,开发了一款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虽说有些地图是从世纪天成CSOL买来的,近几年的职业选手也不少。
中国的孙亚龙、大白鲨等大神一直是粉丝所追捧。
这款游戏不得不提,一款风靡了20年的游戏,WOW,(魔兽世界)。
WCG,暴雪公司推出的RPG游戏,今世界为之疯狂,当年的网吧都在玩这游戏,可谓是当之无愧。
被为第一款受近万亿玩家喜爱,在当年的孕育之下,WCG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无愧是魔兽世界,让那么多人为之癫狂,有多人前赴后继为这游戏充值几百元都甘心。
那些让人称之为神的选手。
那可是未来之星啊,都毁在“所谓”的网瘾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