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又到八一建军节
又到八一建军节
(企业文化之军民雨水情)
军旗下留驻着青春的足迹,人生有段难忘的铭记,寒来暑往纯真战友情谊,是我们永远珍藏的回忆。曾经的战友!永远的兄弟!八一节向你敬个军礼!让它带去我的祝福!节日快乐… …
供水科何洪国
第二篇:又到中秋
又到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节,在这花好月圆夜,感受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听着电视上“荷塘月色”的音乐,心中不知不觉中萦绕着一种思念和感慨的情绪„„„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感受颇深,月圆又是月明时,教我怎能不思念!? 在异乡的游子,赶回故乡,与家人团聚;不能回家的人们,只能对着天上的皓月,寄托思念。
又是一年中秋将至,想起远方的亲人,不知你们是否可好,是否也像我一样,望着这轮月亮,做痴痴的幻想,借着明月送去自己的思念与祝福!
月是故乡明,中秋的月,是团圆的家,是游子的寄托,是思念的情愫。抬头望那一轮明月,不知月宫里是否也摆放着精美的月饼,不知嫦娥抱着玉兔是否也在遥望,不知玉树下的吴刚是否正闻着淡淡的桂花香,品着自酿的美酒。月,洒着淡淡的清辉,我的心,也带着淡淡的忧伤,月亮变圆了,而我何时能与亲人团聚呢?
看苍茫夜空中悬挂的明月,周围的星星早已销声匿迹了,遥想月亮里面的美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在这本该团圆的日子,对着月亮却有说不尽的愁苦与思念,月亮就像是一根线,连着我和远方的亲人,我想他们也一定在赏月,看着月亮就仿佛看见了他们。
一个人在外累的时候,会想起家里的慈母一定也在牵挂自己的儿女,不管贫富,只要平安就好。在这中秋之际,思念之情必定愈加浓厚,或许其中还杂夹着深深的歉意,只好对着月亮祝福,想着它一定可以将自己的所念所想带给家中的慈母。
月亮,自古就被赋予丰富的感情,是感情最好的传递者,整个世界的人都在同享一轮明月,我想中秋的月亮之所以又大又亮,一定是里面承载的情感所释放的光芒,连同洒向人间的光辉都是那么的柔和,那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思念与祝福啊!轻掬一捧光辉,送给遥远的亲人,让你不再孤单!
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里,亲爱的、可爱的、思念的,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哦!中秋快乐!
2012.09.30.吕玉玲写于中秋夜
第三篇:又到中秋
又到中秋
又到中秋了,我们一大家子甜甜的吃着月饼,悠闲地看着电视,唠着家常。吃着香甜的月饼,我的眼前闪出几个镜头。
镜头一
时间:1939年八月十五 地点:一个山洞内
隆隆的枪炮声从远处传来。六岁的太爷爷紧紧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瑟瑟地发抖。“妈,我怕!”“二娃,不怕!乖,不怕!这天杀的鬼子!”“嘘,别出声!”就在这个潮湿、阴暗的山洞里,太爷爷和乡亲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惊恐、冰冷的中秋节。
镜头二
时间:1960年八月十五 地点:一个土坯房内
“解放已经十年了,开始几年日子还好过些,可现在这日子……唉!”太爷爷不住的摇头。“过节了!她娘,把咱积攒的那几个薯米饼子拿出来给孩子们分了吧!”就这样,一家人围着这几个薯米饼子,开始分割。七岁的爷爷分到了一个,他的两个妹妹各分到两个,太爷爷和太奶奶分吃了一个。就在这个家徒四壁的土坯房内,爷爷他们度过了一个简单而又温馨的中秋节。
镜头三
时间:1984年八月十五 地点:一栋新做的楼房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的生活节节高。爸爸六岁了,他刚刚住进了新房。这天,爷爷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回来,晚上,村里人全都来我家看电视。爷爷、奶奶忙着搬凳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爸爸则同村里的伢子,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紧紧地盯着屏幕。就这样,他们和村里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快乐的中秋节。
呯,呯!外面的烟花响起来了,整个夜空一片璀璨。望着这绚丽的焰火,我知道,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高安市太阳中学骄阳文学社
初一(1)班
刘 帅
指导老师:刘洪江
第四篇:又到读书时
又到读书时
随手打开台灯,幽幽的灯光映在文字上,细细品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达,才渐渐发现,我的灵魂在其中升华,升华。
于是,我徘徊在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尽情享受读书带给我的沉醉与幸福。
打开厚厚的书,细细品味,淡淡的清香袭来,令我沉醉。
把心埋进书中,没有那种功利的生活,只有我所向往的世界。那么平静,没有纷争„„
与书相伴,让我感受到清风与明月的寂静,让我看到湖光与水色的秀丽。
优美的文字把我带进一个美妙的世界,让我感知,让我感叹。我喜欢书,喜欢读书,没有理由。喜欢华美的文字,喜欢平凡的语言,喜欢深沉的对白。勾起我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
灯光如水般脱落,书上是一片刺眼的光芒。我喜欢这种光芒,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快乐!
拿起一本好书,品一小口香茶,翻开一页,拿起笔,圈点勾画。读书,让我的精力更加充沛,头脑更加机敏;读书,让我独立思考,让我身心投入。
冰心云:“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在我心中,书就如同一盏神奇的灯,不是去为黑暗照明,而是照亮一个求学者的心灵。在文字中为了解世界打开一扇窗口,满眼都是缤纷,让明净的心灵在幸福中走向成熟。
又到读书时,我喜欢那种感觉,飘着淡淡的书香„„
五年级:2862237735
第五篇:又到一年端午节
又到一年端午节
母亲让妹妹给我捎来了粽子,掐指一算,端午节快到了。吃着香甜的粽子,我又想起了儿时。
小时候,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的时候,母亲就会带我上山去采粽叶。刚采来的棕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接下来的几天母亲就会忙着赶集买糯米、黄米还有大枣。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晶莹剔透的黄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大枣,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母亲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包好一片后,让我拿着,再包另一片,包好后我把手中的这一片小心翼翼的递给母亲,母亲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为了奖励我的帮助,母亲还会单独的给我包几个不同形状的粽子。
包好后,母亲把一捆一捆的粽子还有鸡蛋、鸭蛋放进锅里,煮粽子不能用平常的锅盖,母亲说那样热气都跑了,找一大块薄膜盖在锅上,周围用线捆结实。煮粽子不能心急,得用小火慢慢煮,待看到薄膜鼓起来的时候我总是围着锅来回转,企图引起母亲的注意。但母亲不为我所动,只是告诉我千万不要戳破薄膜,是要伤人的。在迫不及待中熬过一宿,第二天一起床,揭开薄膜,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鸡蛋、鸭蛋。
过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熏艾蒿、带香包、带五丝。我们这里离山近,采艾蒿是父母分派给我的任务,采回来的艾蒿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枝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不是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因为五月是万物生长、蚊虫繁殖的季节,这也代表了人们祈福健康平安的心愿。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我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最喜欢的是带五丝,选五根不同颜色的线,拧在一起搓起来戴在手腕脚腕上,每年都会评出一个最漂亮的,看着冠军的得意劲,我们私下里总会暗暗琢磨,以便来年超过她。
慢慢的长大了,知道了端午节是这样来的。伟大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时间过了一千多年,有的人虽不理解屈大夫做事的刚烈,可屈大夫毕竟上演了一出流芳千古的佳话,屈大夫强烈的爱国精神一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端午的节日气氛似乎是越来越淡了。除了放那一天假,人们似乎在也想不起什么好玩的。吃粽子、拴五丝、带香包这些小时候我们津津乐道的,现在的孩子竟然不屑一顾,毕竟好吃的、好玩的太多了。
在长辈的关爱中,在浓浓的亲情里,在悠悠的乡味里,端午节又一次飘然而至,我又一次陶醉在这香甜的美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