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部位确认制度5篇

时间:2019-05-13 00:5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部位确认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部位确认制度》。

第一篇: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部位确认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部位确认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律使用“腕带”作为住院病人的识别标志,一切医护操作之前均以“腕带”上的患者信息作为查对依据。

二、“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等。由病房主班护士负责填写。

三、要求医院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意识障碍无法合作患者均必须佩戴腕带。

四、“腕带”填写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护士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五、择期手术术前一日,由手术医生用记号笔在患者手术部位做好标记。病房及手术室分别设立相应术前准备内容登记本,分别由手术科室医生、护士、手术室接患者护士、麻醉师、巡回护士确认签字。

六、术前一日,病房护士遵医嘱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查对确认无误后,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涉及人体双侧解剖手术部位则需在腕带上注明左、右侧手术部位并做好登记。

七、夜班病房护士及术日晨手术室负责接患者护士必须认真核查手术患者的自然情况、术前准备情况、腕带标识、有无手术部位标记,做好交接患者登记及签字。

八、患者进入手术室则按照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九、本制度由护理部、医务部负责督查落实情况及管理。

附:择期手术手术部位确认流程

经治医生书写术前医嘱后立即在患者手术部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白班病房护士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核查腕带内容及手术部位标记→做好登记→夜班护士及术日晨手术室接患者护士再次核查→做好登记→患者入手术室→《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第二篇: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1.护理人员在进行给药、输血或标本采集等各项护理操作等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核对床头卡和手腕带。

2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必须双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辨别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并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4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并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双人核对。手术完毕后,由巡回护士将病人送入ICU或病房,再次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患者手腕带上的信息。

5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识别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如需收治住院,由急诊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双人核对患者手腕带信息及住院证。

口头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

1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2重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需重复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开出口头医嘱的医师必须是患者的管床医师或现场急救职称最高,年资最长的医师。

3在执行口头医嘱给药时,需请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以确保用药安全。执行完毕后告知医生。

4抢救结束应请医生及时补记所下达的口头医嘱用药。

5在接获电话医嘱或重要检验结果时,接听护士需对医嘱内容或检验结果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能记录和执行。

6擅自执行口头医嘱行为视为违规,一经发现将给予处理。

流程

1患者发生极危重症需立即抢救

2医师开口头医嘱

3护士复述医师确认无误

5执行医嘱

6抢救结束,补记执行医嘱

危急值(口头)报告制度

1.护士接到检验科或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电话后核对患者相关信息,无误后登记在危急值记录本上。

2.护士要及时向医生准确,无误反馈检查结果。

3.临床医生接到电话后首先考虑亮点:一是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二是如果临床症状不符,样本的留取是否有问题需查找原因。如需要,马上重留标本,进行复查。4.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作出相应处理。

5.检验科必须加强与病区的沟通,病区每周到检验科了解上一周标本留取的质量问题,同时,临床实验室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指导护士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第三篇: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制度

1、患者身份识别时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2、身份识别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年月、ID号/住院号等。

3、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时,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语言、行为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

4、实施有创或高危护理活动前,应主动使用两种以上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5、在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中,对手术室、神志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必须为其佩戴腕“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志。腕带上应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住科室、ID号/住院号等信息。

6、对于患者中的特殊场所(如急诊科、中心输液室等人员流动快、风险高的诊疗场所),接受特殊治疗(如手术、拔牙等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时,应特别强调有效地身份识别,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伤害。

7、在急诊急救过程中,一时无法辨认患者身份时,可先给患者进行临时命名或编号,待病情稳定后再做进一步的身份确认

8、在治疗前,应有两位具有相当资质的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份核对;必要时主动邀请患者/家属参与部位确认。出科室接受治疗时,应携带患者X片,CT或MR片等资料,严防患者在进行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中发生部位及方式的错误。

9、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识别。特殊人群:指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婴幼儿、痴呆者。

1)就诊时,护士应通过陪伴获得患者姓名、年龄、籍贯、出生年月、ID号/住院号、支付方式等信息。患者入院时,应填写手腕识别带,与陪伴着核对无误后,系腕带于患者手腕。

2)无陪伴的患者,护士可为其暂取名,系手腕识别带。

3)对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失聪、视力差、语言沟通障碍等)的患者,护士可借助笔纸、卡片、手语等工具,确认患者的身份。入院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制度

1、当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与意识/精神正常、沟通无障碍的患者充分沟通,协助填写相关资料,确认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籍贯、ID号/住院号以及身份证号码,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

2、医保、其他商业保险理赔的患者,应核实其医保卡,确认其他相关资料,认真分类,做出标记。

3、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儿童、痴呆者、参见“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的识别”。特殊检查时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

特殊检查指胃镜、肠镜、静脉造影等检查,要在不同的时段,通过核对其姓名、年龄、性别、ID号/住院号、检查项目、医嘱等,识别其有效地身份,减少部位及方式错误的发生。

1、检查前:执行护士核对医嘱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号/住院号。确定陪同检查的人员、时间,并与检查科室预约,通知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2、接送时:护送员凭检查申请(预约)单到科室,与当班护士核对患者身份。

3、检查时:检查人员、护送员、患者三方,核对患者身份。

4、检查后:检查人员再次核对上述内容,告知检查后注意事项,通知护送员送患者回病房。

5、护送人员与病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并交接有关事宜。

手术室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

手术前,病房护士必须给患者系手腕识别带。

1、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的核对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ID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拟进行手术的部位、CD/MR/X光片、检验报告单、术前医嘱签名单。

2、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时机包括:

(1)术前:护士执行术前医嘱时、手术室护士到病区接患者时、患者到手术室后、手术开始前。

(1)术中;切开皮肤前、切开器官前、关闭体腔前。(2)术后;离开手术室前、回到病房后。

3、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核对:

病区护士按“术前准备单”项目准备患者(术前准备、更衣、取假牙、取饰物、术前用药、CT/MR/X光片、检查报告单等)

(1)到病区接患者时,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第二次核对。(2)患者如手术室后,接患者的护士与洗手护士第三次核对。(3)手术开始前,麻醉医师及手术主刀或第一助手第四次与护士第四次核对。

4、手术后,护送患者的麻醉师/护士与接收科室护士共同对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检查引流管、全身皮肤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口腔科拔牙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

1、接诊护士查对患者的门诊病历与挂号单,咨询患者的姓名、年龄、病情(牙齿有无松动疼痛情况)、主诉、有无麻醉药过敏史|既往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病)。查看性别、ID号/住院号、X线定位口腔情况。

2、经治医生查对患者信息、检查口腔情况,、根据X线拍片结果确定拨除的牙位,并 做好定位标记。

3、拔牙前,以治医生再次核对患者信息,X线定位片,准确无误方可拔牙。

4、拔牙完毕,操作者和护士再次核对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病情,交代拔牙后注意事项。

急诊科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

1、急诊科应对抢救室的床位进行编号,编号应固定、清晰、醒目。

2、接诊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精神、语言、思维、行为能力,与神志清楚、行为正常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原因,查对性别、ID号/住院号,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与主诉是否相符。

3、遇成批患者救护时,按照国际编一的标准对伤员进行验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患者伤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腕带),并扣系在伤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核对腕带,准确核实患者身份。门诊输液室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

1、将输液室的所有座位进行编号,并给于醒目的标识。

2、在输液单填写与座位相同的编号。

3、对照注射单核对患者身份,查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和途径。

4、遇同名同姓的患者,护士应在确认其身份后,在输液架、注射单上做醒目标志,提醒护士在更换药液时加强查对。

第四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

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

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

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

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

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

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

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三、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病重、一级

护理、手术病人使用红色腕带,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

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四、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五、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六、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七、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八、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

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

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九、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

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

十、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规定如下:

1、当病人被收治住院时,使用医用腕带标识对病人身份进行24 小时随身标识。腕带标识上应标明:病人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以保证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2、在采取各种治疗操作前,包括发送药品、输液、输血、样本采集、手术、转送病人到其它科室、进行尸体解剖等,必须核对腕带标识以确定病人身份。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

3、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4、当且仅当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才能将病人佩带的腕带标识除去。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应让腕带标识保留在尸体。

第五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

(三)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四)重症医学科、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的手术患者、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信患者的身份。

(五)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重新核对。

(六)“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码。项目包括:病房、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七)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八)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护理告知制度,实施监督、监察、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三)将风险管理纳入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加强对因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损伤的管理,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患者加强防护;对极度躁动的患者,条件允许应安置于单人病房,用约束带、床栏保护,并专人守护或家属陪护,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对新入患者要作全身皮肤检查,发现压疮要及时做好详细记录并向护士长汇报和交班,并做好处理措施,及时报告护理部。

(六)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压疮高危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

(七)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毒、麻、剧、限药品应专人、专柜双锁管理,保持一定基数,严格交接班有记录。

(八)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

(九)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范措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下载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部位确认制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部位确认制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 目的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均应采用本制度规定的2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杜绝因身份识别而导致......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精选合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护理核心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给药、输血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1.确认住院病人身份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所有住院病人均应按要求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诊......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院对就诊患者使用病历号(门诊病人为门诊号,住院病人为住院号)作为唯一标识。同时,医保参保人可以用医保卡号,享受公医病人用公医卡号。 2、医护人员在各......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和有创诊 疗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常用标识有: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具体如下: 1)住院患......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各项检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医......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