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发展事迹材料
说“振兴农村”,不乏也包括雄振“兴农村”的乡土情怀,因为,这就是我们村的名字,鉴于重名的缘故,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兴农村是天津市千年古镇军粮城中一个只有1平方公里大,养育着600多人的小村,村里现在还有一位老红军,年底时村两委会和我去给他老人家送米送面送温暖,当时,我感觉一股沉重又炙热的沧桑和血性从内心深处涌来,激发我有所思,有所悟,更要有所为。要战斗下去活下来,要活出精彩毫不退缩,要永不言败充满信心,要锲而不舍执著超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不就是亮剑精神?
面对强大的对手,毅然亮剑的勇气
从大方面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对手之一,中组部敢于亮起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之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亮剑农村,真的需要一份勇气,才能为这个时代书写出具有如此深远战略意义的一笔。
从小方面讲,一个个刚从大学毕业的有志青年积极响应,下到基层,深入农村,到发展最需要的一线去,挥洒青春,奉献于这广阔的黄土地,没有甘于寂寞,不怕困难的勇气,是决对做不到,也做不好的。
面对艰难的战争,战斗到底的勇气
这是一场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持久战,如果非要计算时间,那么或许两年三年都太短了,正因如此,才需要几代村官人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从而促进这项工作形成更好的长效机制。这么长的时间里,能不能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坚持到底,是我们的第一道考题,任何时候如果退却了,那战斗就由主动转为被动,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我们既然开战就必须快步前进,视困难如草芥,手持利剑,才能突出重围,拥抱成功的光环。
面对转换的战场,毫不动摇地勇气
“打仗,不只是只有在战场上拿着枪冲锋,在任何地方都有他的战场!学校也一个战场!”农村,也是一个战场,从学校到农村,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曾经月上西楼,黄卷青灯,衣带渐宽;而今胸怀百姓,关心经济,践行真理。但追求始终不变: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在这个新的战场,要打赢打胜仗,须得知己知彼,才能所向披靡,振兴农村。我们的敌人从前是贫穷,是落后,现在是科技致富,是探索发展。这个战场虽不硝烟弥漫,但面对敏感问题,稍不注意就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战场没有腥风血雨的刺激,要顽强战斗下去,就要耐得住寂寞品味孤独;这个战场没有功不可没的威名,只有沉得住气,弯得下身,默默无闻的公仆;这个战场甚至不会产生革命爱情的壮丽,它平淡但不平凡,纵然你有千万感慨都只能在离开战场之后再打开思绪的闸门,因为能在这个战场奋斗的青春太短暂,就算做不了神枪手百发百中,也要仔细观察,建言献策,有的放矢。思考与行动在这个战场上总是矛盾又互补地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做得更多更好,能发一点光就不浪费一点热。
重视又在战术上藐视敌人的勇气
战术制胜,看似深奥难懂,其实不然。行军打仗,讲究纪律才能克敌制胜,我们的工作虽然普通,却不能忽视了自我要求和约束。细节成就精彩,每天提前十分钟上班打扫卫生宣告新一天的开始,和村委会交流思想和老百姓促膝长谈和其他村官分享工作心得帮助你积累方法总结经验,宣传文件精神紧跟社会节奏从而先发制人,发扬白加黑,5+2,莫等闲,今日事今日毕。绷紧战时这根弦,多听战友师长的意见,做好联系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纽带,不要怕做不好,不要怕羞,不要怕事,沟通创造价值,既然以这种身份到了这个战场,我们的责任就不仅仅当好一个兵,更要协助书记村长带好一个班子,搞好一个村,让村民们看到这新来的村官积极向上的精气神,要走到群众中去,才能提高战斗的凝聚力,我们的作战水平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谁敢说这样都不能称霸战场?这就是我的目标,我从这面明镜中看到过自己的颓废,克服了无所是事的懒散,树立了一种带头人的思想,战场是磨炼人的好地方,战地情谊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千古流芳,我们对于这个象牙塔外的地方,从陌生到熟悉最后是爱,爱到无论我们人生的脚步行到何处,都带着那战场上的冲劲儿、韧劲儿、服气但不服输的勇气,战斗越残酷,我们越坚强,对于未来,战斗给了我们村官不一样的开始,与众不同的旅途收获。
论人——亮剑是一种气魄
鬼子那边儿可能不知道独立团,但没有不知道李云龙的,知道了李云龙,就知道了这样一个有传统有血性有特殊战斗力的部队。在天津,问兴农村,天天从村口过的511路公交司机也许都不晓得,但说到村支书王金柱,那么诸如感动天津人物、劳动模范、十佳道德模范等荣誉已经足以闻名。也是有了几代这么心系村民,乐于奉献的好书记拔出亮剑,兴农村才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脱贫致富了。
对待机会,敢于一搏的气魄。
刚来我也不知道,如今这么有钱的“兴农村”在过去,那是穷得个叮当响,这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必须得益于党的好
政策,更是几代人艰苦创业的结果。回望我们村的创业历程,十分不易,如果说当村官辛苦,那么再辛苦也没有兴农村几十年风雨兼程千磨万击更辛苦的了。经济普查的时候我们挨个企业地去调查,当时我很惊讶地问一位普查员:“怎么有这么多的钢材厂啊?”他意味深长地说:“这是用了很多年才发展成的。”这很多年里面,不仅仅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建厂初期,那是困难
重重,生意失败,权作经验,燃起斗志;关键时候,那是看准时机,孤注一掷,挺过艰险,站稳脚跟;发展时期,那是锐意进取,战胜疾患,一如既往,共同致富。一个村有了龙头企业,就有了活起来的先锋,王金柱终于站了起来,他的公司在风险和机遇并存的行业里存活并壮大起来。常言道生意难做啊,但有了这位身先士卒的开路人,村里就有了更多的企业,更雄厚的经济实力,才有了今天的“兴钢村”。多少汗水铸造了这把披荆斩棘渡难关的亮剑,划出金融危机冰封下的希望和阳光一路走来,终于海阔天空。他们和其他生意人一样也焦虑也疲惫也累得直不起腰,但或许也有些不一样,他们有一种精神别人打不垮,金融危机吓不垮,他们还能在自己步履维艰的时候慷慨解囊,在非典的时候向镇政府捐款协助镇政府渡过难关,在地震的灾难面前,把大爱传递到打不垮的地震灾区,全村上下,没有不积极踊跃的,企业老板投资灾区支援建设,村民们把新做的棉被棉衣捐给灾区帮助灾民们渡过严冬,那天一大早,我就被一大群前来捐衣捐物的老人家们感动了,试问谁,敢看不起这样的农民?
持之以恒,掷地有声的气魄。
兴农村的村委会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这也是兴农村的一大亮点,是我看齐的榜样。难道事情多得没空休息?不,就说这儿的崔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却连各户的门牌号都能背出来,慢慢才发现,他是做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和他们的交流种我知道爷爷们在这里干了多少年做了多少事想了多少脑子,为的就是我们村更团结更好,这不是我以为的只要写好材料就行,只要了解村情就行,小小的村有大大的故事,小小的我们也有大大的梦想,可是梦想在大也要脚踏实地,农村工作不同于城市白领,你要干练也要亲切,要有调研才有发言权,不能只看到各个村级组织把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更要看到他们都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有些东西生拉硬套是行不通的,比如发存折和发现金虽然意思都一样但村民更倾向于后者,我们要走向电子化但不能急于求进。对每个村民的利益我们都必须放在心上,比如集体资格认定关系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要不偏不倚地对待每种情况每个人,不能不经思考的许诺,更不能信口开河,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村民们自然就信服你说话的分量。
永远竞争,奋斗一生的气魄
人生是永远的竞争,奋斗是唯一的出路,兴农人在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后奔了小康,在走上轨道后没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他们的视野早就走出农村,他们的眼光早就看向世界,无形的亮剑精神鼓励着兴农人勇往直前,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洞察周围的世界,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筹划如何让这里的钢材市场更规范,如何搞好水渠灌溉的工程,如何做活小额贷款,如何让班子建设更好,还一直没有忘了关心身边的残疾人困难户,兴农人不是只为自己的小家奋斗,他们“不扔下任何一个老伙计”。其实我们村官到农村,精神或者生活就算有不如意,也要坚守信念。付出总有回报,每当我走在兴农大街--这条全村人民自己出钱修的路上时,我感到每一步都那么来之不易,付出多的和付出少的都走在了这条路上,看似并不公平,出钱多的似乎吃了大亏,可想想,要个个都怕吃亏,那也就没有自己脚下的路了。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回报给大家的是比这些付出更多更宝贵的团结向上、健康卫生、并肩作战压倒一切敌人,一起生活得更好。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气魄
人的存在很简单,但是人的生存很艰难,尤其是农村,他们的业余生活是越来越丰富了,条件是越来越跟得上了,但是和城市比还是有一些距离,变迁中的冲突时隐时现,我们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这条长路上就要有我们的眼光和思想,发现问题找突破口,活思想谋出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事都是事,忙并快乐着。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大队操作电脑的时候,爷爷们从旁经过,都乐意请教一二,这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气氛就让我觉得每天都可以是新的,我坚信人不管年轻、衰老,都可以在心灵上永葆青春,我也坚信,不管将来的农村变成什么样,那纯朴的乡土气息不会消失,兴农村的亮剑精神也一直会在。
宝剑锋从磨砺出,可不可以这样说,我们就是一把把经过组织考验过的剑,要磨亮就要经得住生活更严峻的考验,不断学习,要能在漫长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我们的作用和价值,那么这把剑就算一把真正的宝剑,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了。
第二篇:农村使用人才事迹
历经艰辛自主创业
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记**区虫子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农村实用人才**
**,女,现年38岁,中共党员,现任**区**虫子鸡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说起**的经历,也真是坎坎坷坷,三言两语说不清、道不完。1992年,她招工到**区玫瑰精油厂参加工作,后因厂子经营不善停产,冯湘成了一名下岗工人;1994年,她去了上海找工作,成为一名设计制板厂的技工;1995年,已成为熟练技工的冯湘在指导员工作业时,由于一个新员工的操作失误,她的右臂被机器压住了,经抢救,虽然保住右手,可是她的手却成了残废,不能再工作了。回到家乡后,由于右手残疾,她一度情绪非常低落,对生活也失去了希望。但是,冯湘是个不服输的人,在亲朋好友的关心和鼓励下,她逐渐想通了:自己不能再沉沦下去,要振作,要创业,要证明自己对社会还有用。于是,冯湘开始了艰难地创业路。她卖过衣服,摆过地摊,又卖过小吃,但都没有成功。
**有个爱好,喜欢看电视,尤其喜欢看中央七套“致富经”栏目。偶尔有一期介绍“河北有个小姑娘在北京农科院学习了一种用蝇蛆养鸡的技术,产出来的鸡蛋,不但品质好,不愁卖,鸡还不生病”。看了这期节目以后,冯湘突然来了灵感,激动不已,这难道不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致富项目吗?后来,冯湘-1-
多方查找资料,如饥似渴的了解关于虫子养鸡的相关知识,并决定去北京农科院亲自看一看,学习蝇蛆养鸡的技术。当她把要养虫子鸡的想法说出来时,家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反对的声音,说什么的都有,没有一个人支持她的决定。但是冯湘已下定了决心,她找准的方向,决不轻言放弃,一定要拼一拼。
2006年的“三八”妇女节这天,冯湘流着泪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北京农科院听了一位王教授的讲述她才知道,用蝇蛆做为饲料代替鱼粉养鸡这项技术在我国60年代就已经研制成功了,只是一直没有被推广开来,蝇蛆所含的抗菌肽防御素,不但能增强鸡的抗病能力,而且人经常食用虫子鸡蛋,也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了解到这些知识后,**非常兴奋,这个事情是可行的,她决定留下来学习蝇蛆养鸡技术。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终于掌握了全套的虫子鸡养殖技术,回到了**。家人看她铁了心搞蝇蛆养鸡,也逐渐转变了态度,帮着她落实了场地,建好了鸡舍,又去北京引进了蝇种,购回第一批小鸡。冯湘虫子鸡厂总算是办起来了。
由于是第一次养鸡,而且养了2000只,晚上她不敢睡在家里,就铺张报纸睡在鸡舍里,边看书,边观察,像呵护婴儿一般呵护着小鸡。四个月后,鸡终于下蛋了,当收到第一枚鸡蛋时,冯湘激动的热泪盈眶,打开一看,鸡蛋的蛋黄桔黄桔黄的,蛋清特别粘稠、清亮,一切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很快,由于品质优良,产品畅销区内外。2006年,养鸡场注册了“**”牌商标,使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还通过了国家
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荣获“生态虫子鸡蛋”产品称号,被称为“**特产”。近几年,“**”牌虫子鸡蛋的名声越来越响,产品已销往西安、河北、武汉、甘肃等地。
为了促进“一村一品”建设,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租赁土地24亩,总投资56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养鸡基地,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带动叶庙、元明等周边村养殖户360多户,其中年存栏2000只以上大户6户,500只以上47户,年向社会提供虫子商品鸡蛋1200吨,产值900多万元,人均养殖年收入6521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虫子鸡养殖专业村。**虫子养鸡场被**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基地”,被共青团**区委员会授予了“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的称号。
搏击商海,诚信创业,冯湘深深懂得,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亲自把学到的技术,手把手的交给工人们,并从杨凌农科院聘请了3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同时,成立了养鸡协会和养鸡专业合作社,给农民朋友提供技术、鸡苗、饲料,产品则由公司统一收购,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几年的发展,**虫子鸡养殖有限公司已成为集养殖技术、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和产品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企业。
企业壮大了,冯湘富了。但她没有忘记周围的父老乡亲。她心里知道,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闯出来的,更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一定要懂得回
报社会,尽一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几年来,公司共吸收下岗职工28人,其中女工21人,带动返乡农民工120余人实现创业,并与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对子,每学期给每人资助2000元,帮助他们学习直至完成学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认准了一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自强不息、创先争优,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折射出一名共产党人的光辉。以“创业促就业”,带动更多的下岗职工、困难群众、更多的妇女,办企业、干事业,让更多的老百姓在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也是她正在默默践行着的事业。
2011年12月10日
第三篇:农村党员干部先进个人事迹
他始终以远程教育工作为己任,积极探索村各方面的发展,寻求冗贝村新的发展项目,以远程教育为基石,通过远程教育需找有价值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更好的服务“三农”,使得农民增收致富。他就是册亨县冗渡镇冗贝村远程教育管理员—— 张兴国。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真正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对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抓好学习服务“三农”
张兴国同志自2008年3月担任冗贝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操作管理员以来,积极学习远程教育各项操作技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终端站点作为平台,通过观看各种教育片和成功人物解剖等典型的成功事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并形成了长期机制,从各个方面扎实推进,特别是在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和群众的提高群众的先进意识下功夫,为推进全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铺垫了科技要材。
张兴国同志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点这个平台,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发挥了远程教育的实用价值。张兴国明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是前提,“管”是基础,“学”是手段,“用”是目的”。达到目的的关键就是抓好培训,学习培训要在实上做文章、下工夫,不做表面文章,不流于形式,不搞应付,切实做到培训内容、形式、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切近生活,解决“三农”问题,真正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三农问题”是我镇经济发展的制约要素,要解决好“三农”为题,首先要提高农民的自身的素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为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村委会决定,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每个月必须集中在远程教育点学习两次,为了每个月这两次学习。在远程教育点建设好的初期,张兴国每次都感到烦恼、非常的疲惫,甚至劳累过度,因为在远程教育点建设的初期存在的问题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意识差,没有学习的欲望;三是没有形成长期的机制。为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点的作用,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先进思想意识,加快冗贝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张兴国不懈努力,为了将冗贝村的远程教育点建设成为知识的宝库,成为致富的源泉,张兴国在每个月的学习时候,挨家挨户的电话通知,没有电话的他步行通知,就这样,他坚持了三个多月,村了的家家户户都赞扬他的精神可贵,村里的一个老党员说:“张兴国不为己,他为大家能学习到知识,他跑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他很尽心尽职”。在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到齐了,张兴国组织观看农业、畜牧业、经果林的技术,最后就观看成功人士的案例,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干事的积极性。
为了村的经济能快速发展;为了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都能学习到知识;为了村迈向小康的步伐。张兴国做为村的信息员,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村奔小康的征途中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微薄之力。
热心服务实用远教
冗贝村远程教育站点逐渐成为村民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完善相应的学习培训及管理制度,远程教育站点随时向村民开放、村民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来站点开展学习或查找各种价值信息。在张兴国的组织下,冗贝村远程教育点逐步形成长期有效机制,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意识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今年,镇政府实施产业调整、科技兴镇和开放带动的发展战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推广“林药”模式,种植桔梗。冗贝村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发动群众种植桔梗,张兴国知道村了种植桔梗之后,他就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到远程教育点进行观看桔梗种植技术,学习桔梗种植技术,并将从网上下载的种植桔梗技术的视频刻录成为光盘,送给村民在家观看,使村民进一步学习桔梗技术。张兴国也通过自己学习桔梗种植技术,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从桔梗的种植、生长要注意哪些问题,种植桔梗要注意哪些问题,他弄得十分的清楚,他常常接到村民打电话过来咨询种植桔梗技术,他耐心地讲解,部分村民的文化水平低点的,电话说不清楚的,他直接上门给村民讲解种植桔梗技术。村民那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张兴国之所以热心帮助别人,是他有一颗帮助的责任心,在问到张兴国时候,他说:“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心,有责任心不管什么艰难的事都都阻挡不了,村民发财致富奔小康我最大的心愿,我为我是村里一名信息员而感到自豪,我可以通过学习到的科学技术帮助别人”,张兴国的一番话,直接印在我的大脑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我们党员干部也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拥有一颗责任心,做事情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样,我们在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又更近一步。
结合实际突出实效
我镇是喀斯特地势地形,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冗贝村的核桃坪组、坡脚组也是由于山体倾斜度大,患有山体滚石的地质灾害,张兴国为了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村民更好了解地质灾害的严重性,他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观看有关的地质知识,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加予执行,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对常见的各种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山体滚石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质灾害危害的严重性在大脑中有一个定位,使大家每时每刻有意识防范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各种地质发生铺垫思想意识,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张兴国明白防灾减灾是一项繁琐而又长久的工作,地质灾害具有随时性,以此,在患有地质危害的地方的村民,他更加常常对他们进行教育,要随时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起了重要作用。
张兴国无私奉献,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己工作尽心尽职,他始终持一颗热情责任心,洒遍了冗贝村的各个角落。我们党员干部要发挥张兴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建设和谐新冗渡出言献策。
第四篇:农村优秀党员事迹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7月入党,xxx市xxx县xxx镇xxx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一、思想上不断进步
思想上,xxx同志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教育和党课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自觉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工作中热情奉献
工作中,xxx同志始终坚持 “身先士卒,和谐发展”的理念,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路线,将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利用党员会、代表会等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
在党务工作方面,村党支部在xxx同志的带领下始终采取严格的标准,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发展先进的入党积极分子入党,为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后备军。一方面他认真继承并严格执行党章与镇党委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严格党员发展程序,认真开好“三会”。
在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xxx同志以拓宽视野、提升文化品位为目的,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鼓励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他坚持贯彻群体性与广泛参与性原则,分类开展活动,扩大活动参与面,将尽可能多的村民吸引入到活动中来,获得收获提高。
三、生活中平易近人
在生活中,xxx同志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吃苦耐劳、甘愿奉献、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对待群众,他是村干部,也是朋友,村民们的心里话总愿跟他说。他关心群众、热爱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与群众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当群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耐心地开导,尽自己最大力量去帮助群众渡过难关。自XX年3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起,他通过果树种植先后带领赵玉山、赵玉全等多户村民摆脱生活困境。
四、村政建设、奥运安保工作突出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5年多来,xxx同志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完成了村委会改造,村老年活动中心,村文体广场,村到镇路面柏油硬化,生态村等重要利民工程。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xxx村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其积极争取努力之下,XX年8月3日,村到县城的公交车正式运营,使村民的出行变得方便许多。由于工作突出,xxx同志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奥运安保期间每天凌晨5时,xxx同志便带领领村委及大学生主任助理巡逻、执勤。开通16路之后村里往来人员增多,每天都要等到人员物品登记核实完毕6点25分16路开走之后,赵书记才回到大队部简单的吃个馒头咸菜,算作早餐,便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赵书记甚至很少走进家门,即使可数的几次回家也待不过十多分钟,每晚都坚持在大队部代班。
在以赵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本着“迎奥运,我奉献,我快乐”的信念,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镇的中心工作和上级组织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群众携手共创了平安xxx,切实开展奥运安保工作,有效促进了村域社会面的安全稳定和和谐文明。为奥运会在xxx的顺利举办、xxx村的平安,贡献了力量。由于出色的表现,xxx同志被评为xxx县奥运安保先进个人。
xxx同志正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他坚持服务支部,服务群众,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群众、团结同志,并在实际工作中扎扎实实的工作,实事求是,勤奋敬业。在关键时刻能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尽心尽职。
第五篇:农村老党员事迹
特殊党费表恩情
“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这是我的1000元党费,也算是为党和人民作的最后一点贡献。”这是在被诊断为癌症晚期,“最多还能活半年时间”之后,任培增向党组织交上的一笔特殊党费,凝聚了他坚定信念、坚持党性的忠诚之心。
向来身体健朗的任培增,今年3月底,突感身体不适,去嘉兴第一人民医院检查。“肝癌晚期,最多还有半年。”噩耗传来,四邻乡亲都来看望任培增。4月23日,百步镇和五丰村的领导来到他家慰问。任培增不是苦着张脸跟领导们诉苦,而是转身从房间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个红包,一一交到镇村干部手中:“我知道自己的日子没多久了,其中1000元是我的最后一笔党费,另外这1000元是给村里发展公益事业的。”在场的人都愣住了。“钱留给儿子,只是个数字,钱献给党和社会,才能体现更大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任培增对于党的忠诚无不让人感动。
热心公益助邻里
每月280元的劳模津贴、管理村水机站一年XX多元的收入,骑自行车卖喷雾机一个赚2元,这就是任培增一年的全部收入。可就是这样一位清贫的普通农村老党员,用省吃俭用“抠”出来的钱帮助困难家庭、资助贫困学生。早在1995年,任培增就立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无息出借或捐献1.5万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时至今日,仅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就有6名,无息出借2万元,捐赠5400元。
五丰村10组,有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丈夫王坤荣肢体残疾,妻子章惠娣眼睛失明。早在1990年,他们在造楼房的时候,任培增就看着这夫妻俩不容易,买来价值400元的开关送给他们。同年,他们的儿子王月峰考上了武汉农业大学,却凑不齐学费。任培增得知情况后,主动与他们联系,并表示愿意资助他到研究生毕业。大学4年,每年都送100元,借1000元。后来,不负众望的王月峰考上了研究生,任培增又如约送来了6000元。
五丰村2组的时顺良家庭经济一直比较困难,只能住在3间简陋的平房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实在没法住了,才开始造楼房,任培增知道后,就送来了300元。时顺良开拖拉机出车祸后,赔了对方不少,又向任培增借了1000元。XX年,当他准备好了钱去还时,任培增当着他和他老婆的面,把借条撕了,说不要还了,好好供孩子读书,现在他儿子都已经在温州大学读大一了。
任培增走到哪帮到哪。他经常到王店卖喷雾机,认识了开小吃店的王忠良一家。XX年的时候,王忠良换肾刚刚花了20万元,女儿王丽娟又考上大学了,任培增知道后,便决定每年送200元,同时又七拼八凑了4000元借给他们摆烟摊。今年,任培增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本来要XX年底资助的200元也提前送去了。
任培增对贫困家庭孩子非常慷慨,但自己生活非常节俭。他不注重吃,不注重穿,出门卖喷雾器都是骑自行车去的,他的香烟盒里经常放着两种烟,递给别人的是好烟,自己抽的却是5元一包‘五一’牌香烟,身上穿的中山装穿了二十多年。
村里的公益事业处处可见任培增的身影。上世纪末,五丰小学要翻建,就通知企业老板开会捐款,任培增得知消息后,主动赶了过去,当场捐献了300元,钱虽不多,但显现的确实一名老党员的拳拳赤子之心。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的泥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极不方便群众出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出资2500元请人给村里修了一条石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