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申论热点:关于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的探讨
最新申论热点范文:关于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的探讨
作者: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祖华
一、存在问题
1、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进行限制,人为的划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人力资源市场,从而使得价格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弱化,降低了经济的效率。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
2、从结构优化的角度看,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3、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村人的身份等级色彩。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化改革的任何制度创新,而只能是户籍制度和就业体制改革进程的一种倒退。
4、对城乡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很多的福利待遇往往是只是针对城里人的,相对贫困的农民却被排除了在了福利保障之外。
二、原因
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制、和不同的户口类别相对应,有不同的福利标准。正是户籍制度的这些附加功能使得户籍制度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越不相适应。
三、对策
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1、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2、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3、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
4、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第二篇:2011年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
2011年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标准表述】
[原因]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户籍问题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融通,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目的]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
[困难]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比较大。
[措施]一方面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即公共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
第三篇:申论-户籍制度改革
公考申论备考热点问题之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户籍管理制度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所辖区域居民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包括常住人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出生登记、死亡登记、迁移登记、变更更正登记等)并进行管理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这套在我国古已有之的制度,经历了建国之后的现代化制度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遇到了不得不改革,不能不逐步改革的诸多问题。一时间,户籍制度改革成为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也正因此,2006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曾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切入点进行命题。时至今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还是波澜起伏,而有些专家和媒体或者是不了解户籍管理制度的复杂性系统性,或者是出于纯粹理论思辨的思维定势,存在过于急躁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部门和地方决策。因此,联创世华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在搜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就有关户籍改革节点问题,整理了以下文章。
相关资料: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户口登记制度。规定城市和农村人口实行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变更等7项内容的户口登记制度。二是户口迁移制度。我国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三是居民身份证制度。为16周岁以上的公民颁发身份证,16周岁以下的公民可自愿申领身份证。
这套制度直接肇始于1958年1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时任公安部长罗瑞卿就这一条例草案所做的说明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条例,特别是理解我国户口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必要性。罗瑞卿部长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无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划和计划进行。因此,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都应当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行统一的有计划的安排,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在各地方不断有序推进。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农民工大军形成了。这种自发形成的大规模流动或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力,而过去那种通过户籍登记和管理对农村人口流动进行严格限制的制度显得不合时宜。对此,中央和地方的政策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由限制逐渐变得宽松。
在中央层面,全面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在地方层面,各地的改革也颇具开创性且富有成效。很多地方实行“绿卡户籍制”,一些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还普遍实行了“蓝印户口”,以吸引人才和资金。到2001年,全国许多省市都宣布城乡居民粮油关系与户口脱钩。随着粮票与定量供给早已取消,持异地户口者在本地务工、缴纳社会保险、购买商品房等方面的放开,户籍对人口迁移的整体影响日渐衰弱。在次情况下,如何解决户籍制度与其
伴生的福利制度均等化,如何破解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的关系成为推进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也成为公安教育卫生等户籍相关部门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统筹协调科学论证的主要议题。
2007年,计生委官员表示为解决流动人口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这种改革应当是有序的、渐进的。公安部称正抓紧《户口法》立法调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2008年,包括河北、辽宁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内的地区相继出台了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9月10日,针对官员关于“中国取消户籍制度已是历史必然”的说法,国家统计局网站10日晚间发布声明称,该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家统计局。
申论要求:请针对给定资料中统计局的声明,谈谈你的看法。
作答参考:
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拒绝取消论
面对官员的户籍制度 “取消”的“历史必然”论,国家统计局的表现是恰当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的户籍制度一直都在发生渐变。户籍制度改革,实际上需要的是统筹规划,完善配套,稳步推进,而不是简单取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这为我们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就常识而论,今天的户籍制度由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组成,“取消”论显然失之于偏颇。登记制和身份证制度几乎是国际通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作为治安管理预防犯罪的主要社会控制手段是行之有效的。而户口迁移制度,也需要因地制宜,要考虑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和大中小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差异,尤其是如何在原有户籍管理体系松动之前,如何实现与户口伴生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所谓户口“含金量”或者户口的福利内容)的跟进建设,使得进城农民有保障,原住市民不感到福利受损。如何实现自由迁徙(流动)农民与既有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从而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和促进农村生产,尤其是在维护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确保粮食安全,如此之类的问题,决定了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原则。
具体而言,第一,根据不同城市类型,逐级稳步推进。按照小城镇,沿海一般城市,内地一般城市,京津沪等特殊城市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率先放开农民工落户条件,大中城市逐渐取消非本地户籍的人才落户限制。各地要逐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和农民工的落户条件。第二,要加强社会管理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统一纳入本地各项社会管理,促进住房、医疗、子女教
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要充分考虑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的密切关系,确保人员有序流动的同时,要着眼于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保护耕地,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土地,不仅是农民的根,也是市民的本,即使将来“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在地域和身份界限上模糊了,福利机会均等了,现行土地制度也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在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上,有些学者型官员不从实际出发未深入调查研究,在纯思辨理性的指导下变得不冷静,积极“代表”所在部门发言。好在“被代表”的部门能够坚持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基于既鼓励地方勇于创新,又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既充分考虑农民工的落户意愿,又充分考虑流入地人口承载能力的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原则,及时地发出了那条简短有力的“不代表”声明。这也给今后稳步推进作为系统工程的户籍制度改革打了一针清醒剂
第四篇: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进行限制,人为的划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人力资源市场,从而使得价格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弱化,降低了经济的效率。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
(2)从结构优化的角度看,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3)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村人的身份等级色彩。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化改革的任何制度创新,而只能是户籍制度和就业体制改革进程的一种倒退。
(4)对城乡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很多的福利待遇往往是只是针对城里人的,相对贫困的农民却被排除了在了福利保障之外。
二、原因
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制、和不同的户口类别相对应,有不同的福利标准。正是户籍制度的这些附加功能使得户籍制度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越不相适应。
三、对策
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1)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2)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3)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
(4)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以经济发展带动户籍改革
1958年制定的户籍管理制度,的确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口的快速流动要求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再拖,城市必须对农民倘开户籍大门。同时,户籍改革须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它是一个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城乡自然融合的过程。
鉴于我国城乡发展失衡主要不是市场而是政策因素所致,城乡发展差距和户籍制度改革的确需要借助政府之力来缩小和推行,然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采取完全强制性的行政行为,而是在尊重市场作用、尊重城乡融合与城乡互动的规律基础上,政府适当采取倾斜的制度供给、体制创新,使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中的农业、农村、农民得到
补偿性的发展,并在发展中弥合城乡差距,统筹城乡户籍。
换言之,统筹城乡户籍不应简单理解成农民变成市民,也不在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更不是政府发起的一场户籍改革运动。如果仅仅换个称谓,那是容易的,关键是要抹去横在农民和市民之间的收入和各种福利差距。而这仅靠户籍制度本身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须从户籍制度背后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制度入手,通过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才有可能。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之所以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是因这种改革在一种急于求成的思路指导下,只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进行局部的改进,而没有从深层意义上提出解决思路。主事者只知道需要有足够多的廉价劳动力为城市服务,而从不去想应该为这些廉价劳动力提供起码的福利待遇。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户籍限制取消了,但城市居民户口和农村居民户口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和明显的福利差别,城乡差别、城乡壁垒仍然存在。也因此,这些地方有的在向农村人口放开户籍半年后就不得不取消改革,重新回到户籍准入制度的旧体制下;有的虽没有取消,但来入户的农民一年比一年少。
必须把户籍制度的改革置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框架中来进行,这就需要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着眼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二是改革劳动和就业管理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逐步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当前而言,特别需要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他们的子女的上学问题。总之,改革户籍制度,应把重点放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上,只要城市户口的“含金量”降低了,统一城乡户籍制度,实行国际通行的登记户口制,也就水到渠成。
第五篇: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标准表述】
[原因]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户籍问题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融通,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目的]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
[困难]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比较大。
[措施]一方面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即公共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