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城乡教育之间“数字鸿沟”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我校在应用电教资源中注重实际,讲求实效,重在实践中应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保证远程教育顺利有效地实施,学校制定了《远教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管理制度》、《远教资源应用奖励制度》,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每人抓好一个项、分管一个面、负责一条线,跟教研组联系,带头将设备安全、维护、应用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
教师培训是远教工程应用的关键。有的教师连开机关机都不会,不用说应用了。为此,为了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我校采取了以下培训措施:
1、先培训一批骨干教师。我校先后派陈永浩、曾令国等教师参加镇级计算机培训,培训回校后,我校组织年青教师开展远教技术培训,让大多数教师都能开关机,能正确使用鼠标操作、查找资源。在他们的引导下,我校有近一半的教师会用电教资源、会操作。
2、领导带头,重点帮扶,个别辅导。我校教导主任积极带头学习电脑知识,应用电教资源,学习整合资源,每次培训认真做好笔记,课外反复上机实习,在他的带动下,全校教师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还对老年教师进行个别帮扶、辅导,这样促进了教师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利用远教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远教资源只有服务教育教学,才能发挥它的效益。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直接利用相关资源服务于学生,丰富的画面、声音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代替了空洞的说教,直观的视觉冲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虽然我校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利用远教工程进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整合资源的能力差,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经费保障、应用方法有待加强研究,远教资源延伸应用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按上级要求,加快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推进速度,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推动我校教育,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篇:全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情况汇报(范文模版)
汝南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汝南县人民政府XX年年向全县人民承诺办理的15件实事之一,总投入886.6万元(中央专项资金、省级配套资金、县市级配套资金各为295.6万元)。我县有301所农村中小学进入该项目工程,其中“模式一”项目学校8所,“模式二”项目学校262所,“模式三”项目学校31所。“模式一”学校配备对象为农村学校小学教学点,配备一台34寸电视机和一台dvd播放机,价值3000元;“模式二”学校配备对象为农村小学,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及一个多媒体教室,同时具有模式一的功能,配备价值为1.6万元;“模式三”配备对象为农村初级中学,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另配备30台终端的计算机,配备价值为15万元。XX年年8月、10月经市、省级验收,全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全部合格。
三门闸一中学校是“模式三”项目学校,有专用教室8间,有电脑及专用桌33套,彩电专用柜2个;有防盗、防尘、防潮和避光设施。该校已在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注册,ip接收正常。
为了加强管理,三门闸一中成立了以校长高汉杰为组长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系统安装、教学管理和应用领导小组。学校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由谢学义老师兼职设备管理并负责对教师进行培训。各教研组教师积极利用资源备课,上公开课,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受益面已达100%。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农村教师和孩子打开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提供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条件。作为此项工程的首批受益地区,我们本着“规范管理、强化应用、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原则,在工程实施两年来,摸索出一条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
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初始阶段,广大校长和教师由于对远程资源认识不足,在资源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是:一是认为远程资源的应用烦琐;二是由于教师对远教资源不熟悉,认为加重了教学负担;三是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四是教师实际操作演练少,个别教师干脆从不和远程教育打交道。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财力和物力,教师也没有从远程教育中获得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为了解决以上的误区,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规范管理,优化教师的应用平台;行政干预,驱动教师的应用动力;强化培训,树立教师的应用信心;课堂实践,让教师掌握应用的方法。
一、规范管理,优化教师的应用平台
1、强化设备管理。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要求各乡镇中心校和各项目学校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管理,建立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教育局先后下发了《阿城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实施方案》、《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初步意见》、《阿城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法》、《阿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对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根据文件要求,各项目学校制定了设备运行、维护和资源应用、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了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档案,使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真正的落到实处。
2、加强制度建设。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教育局、乡镇中心校、项目学校三级管理制度,明确了相互的责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并完善了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下载、使用及考核制度。教育局为教师进修学校设立了远程教育教研室,配齐了教科研人员。各项目学校也按照教育局要求,形成了农远教设备日常管理制度、使用维修保养制度、专业教室使用制度、远教资源下载制度、远教资源应用考核制度、远教资源培训制度、远教资源教研制度等十几项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制度。教育局也从行政的角度,建立了远教资源使用督导评估制度,教育局每年对学校资源使用和设备管理进行一次全面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远教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3、加大资金投入。要切实保证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单靠项目提供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教育局对各项目学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各单位要设立远程教育专项资金,保证设备和资源的使用。对天网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明确要求由各乡镇中心校统一购买光盘,及时下发到项目学校,进行刻录,避免资源的丢失。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没有一个网络平台,是很难发挥其作用的。我们积极鼓励项目学校筹集资金,将学校的所有计算机联网,同时将学校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网,将“天网”和“地网”结合起来,建立校园网,实现校内资源共享。
4、加强学校远程资源库建设。硬件平台搭好以后,资源建设就是最大的问题。为保证资源建设质量,各校充分利用项目配发的计算机、卫星接收设备、电视机、DVD播放机等,结合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节目播出安排,制定接收计划,定时做好远程教育节目资源的接收、浏览、下载、整理工作,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同时,积极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的作用,通过互联网资源、远教资源的整合开发,进一步丰富学校资源建设。
二、行政干预,驱动教师应用的动力
1、扩大宣传。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认识农远工程,我们积极利用会议、网站、广播、标语、宣传板等形式进行宣传。一方面让大家了解国家农远政策,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农远工程,另一方面,对我区的有关农远工程政
策进行宣传,广大教职工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是大势所驱,是解决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局从教师的考核、评定职称、评优等方面进行干预,广大教师有了紧迫感,提高了认识。
2、转变理念。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对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村教师信息来源相对闭塞,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运用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和上课,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于思想领域是一场深刻革命。为了让农村教师适应新形势,运用好新手段,我们适时举办了农远资源应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上网操作与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广大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通过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INTERNET网上资源,让教师随时了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化,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成为广大教师一致认可和共同追求的教学理念。
3、典型引路。要引导教师走上现代化教学之路,把示范课的听与评引入教研教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积极发挥教师进修学校远程教研部的作用,强化教研与指导,研究和推广应用三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和新鲜经验,把远程教育工程的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中。要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要首先掌握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技能,树立新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师中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以现场会、辩论会为契机,在乡镇开展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通过示范课、达标课、竞赛课等激发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热情。通过引导,广大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为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4、政策引导。制定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具体要求,完善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评估考核制度,是驱动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强大动力。在《阿城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法》中,我们明确规定,把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评定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必要指标。项目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随机抽查教师利用远教资源辅助教学情况,评价结果记入任课教师考核成绩。一线教师应用远教资源教学面达到100%,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达到总课时的15%——20%,各学科每学期上优质课2节以上。除了政策规定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各项目学校在进修学校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工作,实现了“以研促用,以研促教”,通过强推硬逼的措施,规范了管理,促进了远程资源的应用。
经过我们的努力,全区形成了领导有认识、教师有热情和远教资源应用渠道畅通、管理措施规范的局面。广大教师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开发资源,远程教育真正实现了“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三、强化培训,树立教师应用的信心
要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既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同时还要掌握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技能。在初始阶段,大多数教师对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技能上都准备不足。为了让远程教育资源真正的发挥作用,我们积极创造条件,重点抓好三级培训,即技术人员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远程教育资源培训。
1、技术人员培训。作好技术人员的培训,是远程教育设备充分使用的前提。工程安装过程中,就要求各项目学校确定技术负责人,跟踪设备安装的全过程,了解各种设备及安装技能。在省教育厅、省教育学院的关注支持下,举办了四期远程教育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组建了一支懂技术、会维护、能指导的专业管理队伍。设备安装以来,针对技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疑惑,采取了“校本培训、网上培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形式,对全区各项目学校的技术负责人进行培训,掌握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技能,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讲解。组织人员编写了《远程教育设备实用手册》,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了一个
比较权威的参考,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确使用。
2、信息技术培训。2003年,我区就完成了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中级培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后,教师原有的操作技能已经不适合新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推进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重点强化IE操作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培训。充分发挥技术负责人的作用,广泛开展校本培训,对演示文稿的操作,FLASH动画的操作,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等技能进行了专项指导。教师综合运用计算机的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制作CAI课件的水平和CAI课件的使用率,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具操作性,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对多媒体和资源的运用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远程教育资源培训。远程教育网中的资源,极其丰富、新颖且贴近实际,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上的良好补充。为了广泛应用资源,各项目学校采取座谈、演示等多种方式,向教师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定期发布节目预告,让教师熟悉远教资源,收看优质课程节目,聆听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开扩视野。通过“课程改革”,老师们在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为把握教材作好铺垫;通过“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通过“空中课堂”,在听、看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方法,培养教师的创新教学。经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好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教学和学生的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使广大一线教师了解了远程教育资源,能够正确使用设备进行教学,真正实现了“边培训、边使用、边提高”。远程教育设备已经应用在学校的日常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方面面,实现了教育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
四、课堂实践,促进教师掌握应用的方法
远程教育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课堂教学,为了充分落实远程教育“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提出“以资源应用为保障,以教科研为先导,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目标,积极开展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研活动,大胆实践,逐渐形成、建立、完善了新的教学方式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1、光盘教学:
光盘教学是远程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崭新尝试。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匮乏和师资水平欠缺的困难。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通过教学光盘聆听到全国各地一流教师的授课,通过光盘的指引,也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参与到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开阔了视野。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光盘教学的三种教学模式:即观摩指导模式、讲解对比模式、四方互动模式。
观摩指导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同步学习光盘内容,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和穿插必要的辅导,给予适当的点拨,给予合适的课堂评价。教师在熟练掌握光盘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前提下,根据班里大多数学生的反馈,进行必要的细化和强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适时回放,让学生反复学习,直到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为止。这种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光盘教学的特点,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既要熟练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还要熟悉光盘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
当的调整。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农村孩子接受到了最优质的课堂教学。
讲解对比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播放光盘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根据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选择、整合、运用光盘资源,巧妙引导学生利用光盘进行学习,攻克学习中的重难点,促进了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再通过光盘观看背景材料介绍、重难点的演示和用表演方式呈现的内容等,学生对重要的概念,解决问题的典型方法,重要操作演示过程等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方互动模式:所谓“四方”,即光盘教学片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这种模式适合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光盘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实现了看、学、讲、练的有效结合,使课堂上的学生与光盘中的师生实现互动。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这时候就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导演者和指导者,当光盘主讲教师对电视里的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或者游戏活动时,我们的老师就要组织电视机前的学生做出必要的回应,实现人机互动。课堂教学中,老师采取利用遥控器控制教学节奏,在提问处暂停,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后,再进行播放,与电视中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跟着电视中的老师进行学习,和电视中的学生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接受老师的指导,从而实现了四方互动。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光盘主讲教师对我们学生的理解力、知识积累、学习条件、生活经验、接受心理等只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上的把握,不可能从学生的客观情况出发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设计。同时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决定了光盘主讲教师不可能根据电视机前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选择讲解的繁简度、提问的深度和表述的方式,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因此对我们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教学环节、光盘教学的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跟随光盘主讲教师同步学习,还要适时点拨、指导,控制教学节奏,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真实表现实施有效的检测评价。
通过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结出了适合农村中小学的光盘教学模式,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也汲取了新的教学理念、借鉴了新的教学方法,锤炼了教学基本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远程资源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除了提供教学光盘,还可以通过设备接收到许多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内容丰富的配套软件,如何将这些资源和软件结合实际运用到教学中,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另外一个课题。在教学中,我们大胆实践,针对远程资源,摸索出了三种模式,即直接利用模式、资源重组加工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直接利用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将接收资源和配套软件中的素材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制课件,在加上课件制作水平不是很高,让每位教师动手制课件也是不可能的。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让教师们掌握整合远程教育资源的方法,教师能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需要,借用接收资源和配套软件中的素材、课件,直接进行课堂教学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教师不对课件进行再加工,直接使用课件“原汁原味”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和兴趣。这种模式是资源应用中最简单的方式,对教师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是教师要有甄别课件的能力,要熟悉掌握教材,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课件。
资源重组加工模式:这种模式是远程资源应用的最佳方式,也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比较而言,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甄别选择课件的能力,同时要具备资源重组加工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积极提倡教师采取这种模式,遵循“观摩——模仿——创新”这一过程。首先要观摩光盘提供的示范课,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
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明确自己与发达地区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面的差距。其次是“模仿”阶段,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观摩学习,按照光盘中的课堂教学进行模仿,重点是模仿光盘教学中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技巧。最后是“创新”,教师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对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加工,进而应用到课堂中。在实践中,为了让广大教师掌握这种模式,我们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新课程、“英特尔未来教育”等理论的培训,通过观看示范课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课件制作比赛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区中青年教师普遍掌握了课件的制作方法,提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积极努力和探索的方向。这种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一般都采取在网络教室上课,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践中,我们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选择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为课题,有针对性地推进。总结出以任务驱动为特征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尝试发现、知识迁移为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和以资源重组、信息搜集整理、加工应用为特征的“整合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学理念的要求都很高,因此,我们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竞赛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示实验教师的科研成果,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更新了观念。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普遍感觉到,新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已不仅仅关注知识本身,而更应该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能力、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思想已经走进日常教学,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的高层次整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我们培养了一大批省、哈市和区三级骨干教师,建立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全区上下形成了人人讲整合、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我区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这项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继续在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大踏步地前进。我们相信,在信息化的春天里,阿城区的远程教育之花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第四篇: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
摘 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代写论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可全面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实施
一、对远程教育的认识
远程教育是一种有系统组织的自学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学生的咨询、学习材料的准备以及学生成绩的保证和监督都是由一个教师小组来进行的。这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媒体手段可消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媒体手段还可以覆盖很长的距离(多曼,1967)。远程教学或远程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通过劳动分工与贯彻组织原则以及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使之合理化。实施远程教育,要复制高质量教学材料,其目的是使在同一时间在学生们生活的地方教导大量学生成为可能。这是一种教与学的工业化形式(彼得斯,1973)。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是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丁兴富,2001)。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的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二、远程教育的特征
1.教学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
教学对象都是开放的;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等限制;这将有利于解决边远地区人们受教育难的问题,有利于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衡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了物质支持。
2.技术先进性
数字技术的快速传递和优质传输效果,提高了远程教育的质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启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3.学习灵活性
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使被动的接收变成主动的学习。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的需要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4.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各种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打破了资源的地域性限制,可以集中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以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
三、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
1.管理体制问题
建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出台符合本县实际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很有必要。首先,要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电教、教师培训、教研、财务的领导为副组长,电教站、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及财务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责任分工:电教站负责设备安装、调试、运转维护、技术支持与保障、制度建设等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师及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教研室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广以及对学校的考核评估工作;财务科(室)负责保障运转维护的经费问题。其次,要出台一套符合实际的远程教育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内容包括设
备管理、师资培训、资源利用、制度建设、考核评估等。目的是全面推动远程教育工作,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第三,学校应建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系。
2.师资培训问题
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对广大农村教师在使用远教设备、掌握先进教学方法与理念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等方面的培训迫在眉睫。如何搞好师资培训:1)把远程教育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把教师利用远教资源实施教学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技术,并列入对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2)根据教师现有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进行“分层培训”,分层确定培训内容。3)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有效形式。以实践应用性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开展集中讲座式的基础性培训、任务驱动式的应用性培训和问题解答式的针对性培训,可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分级培训。县里主要负责骨干教师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乡镇中心小学、中学负责对教师的全员培训。明确县、校两级培训责任。5)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将教师和管理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作为业务考核内容。
3.资源的利用问题
(1)学校要建立“远教资源利用的管理办法、激励机制和奖惩考核制度”来指导、督促教师去利用。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纳入课程表,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利用远教资源上一堂课,每月上一堂公开课。远程教育教室应做出科学安排,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时间找资料,有机会上课。
(2)学校要以教务处为龙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组建远教资源利用、研究和推广的远程教育工作机构,下设“信息技术组”和“利用研究组”。信息技术组负责完整地接收远程教育资源,每周向老师公布一次收视信息,并负责收集网上及其他兄弟学校资源,收集教师整合资源形成的教案、课件;管理上级下发的和学校购买的光盘软件,将所有资源形成资源目录,创建学校信息资源库;负责远教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设备完好;保证教师查阅信息渠道畅通;负责学校资源设备的借还登记工作,保证资源及财产既充分发挥作用又不遗失;负责对教师的校本培训,组建一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利用研究组负责学校的远教资源的运用、课题研究和推广工作,负责对全校教师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考核评估工作。
(3)抓好“三个层面的运用”。1)基本运用。基本运用就是指学校利
用教学光盘,组织学生观看光盘教学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实现光盘中的教师、学生与教室中的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2)整合利用。整合利用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把卫星接收到的远程资源和互联网搜集到的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形成符合课程需要的资源或自己的教案、课件等。我们不能停留在基本利用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大力开展资源的整合利用研究,逐步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使远教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3)拓展利用。积极开展农民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促进当地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综合发挥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
4.制度建设问题
强化管理,以管理促利用,向管理要效益。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如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和使用制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度应包含设备维护、资源接收使用、教师岗位职责等许多内容。县、校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推动此项工作的制度。
5.资源建设问题
目前,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主要是一些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参考资料以及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对农村学校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与农村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教学内容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所侧重。应加强两方面的资源建设:一是农村师资力量普遍缺乏的教学科目,应重点提供;二是学校应建立自己的资源库,要有专人管理教学资源。
6.激励机制问题
首先,应确立远程教育人员的工作地位、工作量,使他们能安心本职工作。其次,是要将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纳入对教师的业务考核内容,建立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利用奖励制度。第三,县、校两级都应举办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各项活动,鼓励教师去用、去研究,以提高教师的利用资源的水平。
7.运转维护经费的落实问题
农村远程教育能否正常运转,投入巨资建设时要确保基础设施不会被浪费,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和效益,其中持续性的经费保障至关重要。在新的收费办法下,依靠学校自行筹措,学校是无能为力的。上级有关部门应该考虑今后维护、运营、管理、维修、利用效果奖励等持续投入的经费,要设计好良性运转机制。农村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应与义务教育经费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8.技术支持保障问题
以县为主,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远程教育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是解决技术支持问题的有效办法。目前,大多数县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需要进行培训,这一任务应该由省、市承担。学校的管理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培训,使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小毛病自己解决,培训由县里承担。另外,建立省、市、县与供销商长期合作的服务体系也很有必要。应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
9.为农村服务问题
为农村的经济和发展服务也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项工作。要把学校建成农村的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卫生知识普及中心和党员教育中心。学校可把“农村综合信息”栏目中的“动物养殖”、“植物养殖”、“市场行情”、“信息动态”等资源下载并刻成光盘,组织农民观看,或打印成书面材料发给农民学习,进行农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10.抓好典型问题
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所以,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可推动整个远程教育工作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基更.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丁新,等,译.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1980.
第五篇: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
摘 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代写论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可全面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实施
一、对远程教育的认识
远程教育是一种有系统组织的自学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学生的咨询、学习材料的准备以及学生成绩的保证和监督都是由一个教师小组来进行的。这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媒体手段可消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媒体手段还可以覆盖很长的距离(多曼,1967)。
远程教学或远程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通过劳动分工与贯彻组织原则以及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使之合理化。实施远程教育,要复制高质量教学材料,其目的是使在同一时间在学生们生活的地方教导大量学生成为可能。这是一种教与学的工业化形式(彼得斯,1973)。
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是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丁兴富,2001)。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的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二、远程教育的特征
1.教学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都是开放的;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等限制;这将有利于解决边远地区人们受教育难的问题,有利于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衡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了物质支持。
2.技术先进性
数字技术的快速传递和优质传输效果,提高了远程教育的质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启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3.学习灵活性
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使被动的接收变成主动的学习。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的需要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4.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各种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打破了资源的地域性限制,可以集中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以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
三、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
1.管理体制问题
建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出台符合本县实际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很有必要。首先,要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电教、教师培训、教研、财务的领导为副组长,电教站、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及财务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责任分工:电教站负责设备安装、调试、运转维护、技术支持与保障、制度建设等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师及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教研室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广以及对学校的考核评估工作;财务科(室)负责保障运转维护的经费问题。其次,要出台一套符合实际的远程教育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内容包括设备管理、师资培训、资源利用、制度建设、考核评估等。目的是全面推动远程教育工作,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第三,学校应建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系。
2.师资培训问题
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对广大农村教师在使用远教设备、掌握先进教学方法与理念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等方面的培训迫在眉睫。如何搞好师资培训:1)把远程教育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把教师利用远教资源实施教学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技术,并列入对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2)根据教师现有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进行“分层培训”,分层确定培训内容。3)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有效形式。以实践应用性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开展集中讲座式的基础性培训、任务驱动式的应用性培训和问题解答式的针对性培训,可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分级培训。县里主要负责骨干教师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乡镇中心小学、中学负责对教师的全员培训。明确县、校两级培训责任。5)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将教师和管理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作为业务考核内容。
3.资源的利用问题
(1)学校要建立“远教资源利用的管理办法、激励机制和奖惩考核制度”来指导、督促教师去利用。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纳入课程表,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利用远教资源上一堂课,每月上一堂公开课。远程教育教室应做出科学安排,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时间找资料,有机会上课。
(2)学校要以教务处为龙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组建远教资源利用、研究和推广的远程教育工作机构,下设“信息技术组”和“利用研究组”。信息技术组负责完整地接收远程教育资源,每周向老师公布一次收视信息,并负责收集网上及其他兄弟学校资源,收集教师整合资源形成的教案、课件;管理上级下发的和学校购买的光盘软件,将所有资源形成资源目录,创建学校信息资源库;负责远教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设备完好;保证教师查阅信息渠道畅通;负责学校资源设备的借还登记工作,保证资源及财产既充分发挥作用又不遗失;负责对教师的校本培训,组建一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利用研究组负责学校的远教资源的运用、课题研究和推广工作,负责对全校教师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考核评估工作。
(3)抓好“三个层面的运用”。1)基本运用。基本运用就是指学校利用教学光盘,组织学生观看光盘教学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实现光盘中的教师、学生与教室中的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2)整合利用。整合利用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把卫星接收到的远程资源和互联网搜集到的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形成符合课程需要的资源或自己的教案、课件等。我们不能停留在基本利用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大力开展资源的整合利用研究,逐步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使远教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3)拓展利用。积极开展农民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促进当地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综合发挥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
4.制度建设问题
强化管理,以管理促利用,向管理要效益。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如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和使用制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度应包含设备维护、资源接收使用、教师岗位职责等许多内容。县、校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推动此项工作的制度。
5.资源建设问题
目前,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主要是一些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参考资料以及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对农村学校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与农村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教学内容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所侧重。应加强两方面的资源建设:一是农村师资力量普遍缺乏的教学科目,应重点提供;二是学校应建立自己的资源库,要有专人管理教学资源。
6.激励机制问题
首先,应确立远程教育人员的工作地位、工作量,使他们能安心本职工作。其次,是要将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纳入对教师的业务考核内容,建立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利用奖励制度。第三,县、校两级都应举办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各项活动,鼓励教师去用、去研究,以提高教师的利用资源的水平。
7.运转维护经费的落实问题
农村远程教育能否正常运转,投入巨资建设时要确保基础设施不会被浪费,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和效益,其中持续性的经费保障至关重要。在新的收费办法下,依靠学校自行筹措,学校是无能为力的。上级有关部门应该考虑今后维护、运营、管理、维修、利用效果奖励等持续投入的经费,要设计好良性运转机制。农村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应与义务教育经费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8.技术支持保障问题
以县为主,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远程教育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是解决技术支持问题的有效办法。目前,大多数县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需要进行培训,这一任务应该由省、市承担。学校的管理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培训,使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小毛病自己解决,培训由县里承担。另外,建立省、市、县与供销商长期合作的服务体系也很有必要。应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
9.为农村服务问题
为农村的经济和发展服务也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项工作。要把学校建成农村的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卫生知识普及中心和党员教育中心。学校可把“农村综合信息”栏目中的“动物养殖”、“植物养殖”、“市场行情”、“信息动态”等资源下载并刻成光盘,组织农民观看,或打印成书面材料发给农民学习,进行农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10.抓好典型问题
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所以,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可推动整个远程教育工作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基更.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丁新,等,译.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1980.
浅谈适应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改革 论文 关键词:差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改革
论文摘要:面对学生差异,传统的班级授课无法满足。然而针对班级授课的弊端应然而生的个别化教学经实践检验也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呼之而出,一条面对差异,满足差异,发展 差异的改革之路指明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万物都有差异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差异。学生差异的特点表现为:客观性、多样性和发展动态性。客观性即学生在学习速度上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学的快,有的学生学的慢;多样性可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解释,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多种智能倾向;发展动态性即中小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教育 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适当的互动是维系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如何组织教学,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改革来适应学生的发展,即实施差异教学。由此也与新课改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接轨。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三种形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所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何种结构和作用方式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是指在仔细分析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改革,采用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方式!
一、为适应学生差异的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最长久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古代的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分别对每一个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到之后的稳定的班级授课制经历了许多的改革。面对古代的个别教学的低下的教学效率,之后形成了有统一的开学时间、按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统一教材和练习等特点的班级授课制。其虽弥补了个别教学的缺点,但却表现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如机械、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不利于因材施教,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一消极面很快成了人们探究的问题。不久,许多改进措施相继出台。
由于班级授课制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分化,为弥补这一不足,出现巴塔维亚制(BataviaPlan)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规定学生人数在50名以内,教师必须以一半的时间用于个别指导;学生人数超过50名,必须增设一名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该方法把差生纳入视线,突出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和补救。为了更好地面对学生差异,出现了将学生按能力高低分班的分组教学,即按学生能力高低分班的分组教学。然而这类教学形式易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更何况学生的差异性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形成完全同质的班级只能是教育上的乌托邦。但它的最大优点是关注到了优生的发展。由于这种办法对高智能学生的迅速成长仍有限制,于是出现了弹性升级制,即允许学习好的学生跳级。此形式的优点是对优生的极大关怀,缺点是不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总体情况的掌握。之后的导生制则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纳入视线,导生优先得到教师的教授,再将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导生制既关注差生,又利于优生发展,在组织形式上利于陪优补差,有了质的进步。“活动课时制”主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活动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时间,对班级授课制的统一时间进行了修正。
二、为适应学生差异应然而生的个别化教学
由于班级授课采取“着眼中间,兼顾两头”减少差异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切实的帮助,成为“自渎生”,他们是传统教学制造出的失败者;而优秀的学生,永远只是在等别人,在“陪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在缺乏挑战的学习中消磨殆尽,最终“泯然众人矣”。其致命弱点是不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显然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随即针对其弊端的个别化教学产生,甚至出现了彻底否定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就是如此,它打破班级组织,实行小组组织,打破了固定的统一的课时,打破了课程体系,代之以一个个的设计活动。柏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对班级授课制也是彻底的否定,其突出特点是用作业室代替教室,每个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作业,然后去作业室自习,学习有疑难时则请教各作业室的教师。个别化教学制针对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大胆改革。首先,它应用了继续进步原理,这个原理认为,为了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应不断向新的学习任务前进;学生不应在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学得快的不应该等待学习慢的学生。其次,个别化教学还应用了掌握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有利的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较高的目标,允许后进生用更多的时间达到目标,并给那些没有获得成功的学生补课,因为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有些“共同富裕”的味道。第三,个别化教学还采用了自我 发展 原理,每个人都有自我指导的潜能,每个人都可以按自我指导做出适当的选择,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个别化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然而忽略了“情感、态度、过程目标”。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单独学习,集体活动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时间交流不多,使学生原有的乐趣减少了,学生个性容易出现障碍。显然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只采用个别化教学是行不通的,若仍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一成不变的组织教学也是不可取的,在现如今“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何去何从呢?
三、以分析学生差异为基础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每一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都不能满足如今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差异的学生的发展。系统 科学 也告诉我们,某种结构对应某种功能,期待一种结构实现多种功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要实现教学发展学生的功能,一种单一僵化的组织形式是不可能达到的。我们应该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努力形成弹性教学组织形式观,我们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态度应该是灵活的。所以,我们的选择是: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研究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寻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佳组合。
随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重点从发展标准化的共性为主转向发展多样化的个性为主。所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应该是面向差异的教学。
学习的差异就像某些社会现象一样无法预料,来自学生差异性的挑战和促进学生发展正是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动力之源。将班级授课与个别化教学结合起来,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框架,辅以个别化教学,将学生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的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发展,使二者优势互补。这样,个别化在班级授课中就成为一种变量而不是一种常量,视需要而变。所以,应在在班级授课的框架内加入个别化这个变量,将二者巧妙的合流,构建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授课互补,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提出的“ 自然 分材教学”就是遵循这样的一种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分材教学”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兼容并收,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集大成者,使教学组织形式达到了成熟的发展状态。“自然分材教学”在上课伊始就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作业中的问题,让优生帮助差生解决问题,利用了导生制的优点。然后进行班级授课,之后利用复式教学将直线式教学改为分枝式教学,分“知者先行”,“补读”两个分枝“,知者先行”就是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学习其他教师事先安排好的知识。“补读”就是为没有掌握学习内容的学生由教师当堂补一把火,给差生当堂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避免积重难返。其对优生、差生的区分不是固定的,而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然”分化,这就克服了分层教学由教师固定分层给学生划标签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在这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的学校有: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山东临淄朱台中学创建的“842”学习小组及山西太原市科技外语实验中学的初一(5)班等等30多个学校的实践。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证实了经过改革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个性发展等一系列的综合素质。然而,面对乐观的形势我们并不能止步不前,由于学生的差异是永远存在并不断 发展 变化的。因此,理论探索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从学生的差异中找到平衡点,让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建设创新型社会背景下的创新教育
论文 关健词:素质 教育
创新教育 主体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教育改革从素质教育 发展 到创新教育的深化,其意义重大,教育创新要坚持发展性、主体性和实戏性原则,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变革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型人才。
发展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创新是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教育是实现创新的知识源泉.百年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必须走创新之路,才能适应 经济 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一、创新教育的由来
创造教育的思想是21世纪初提出来的.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程,专门研究科技成果是怎样发明出来的.这就是创造学.而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活动的 规律 及其运用的.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教育,“创”字,即初次、开始做的意思.创造是全新的.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新观点,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
1995年在全国 科学 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年朱铭基在政府工作报告科教兴国部分对教育又强调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为实施建设创新型社会,迎接新世纪高科技的挑战,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国 科学院启动了《知识创新试点工程》,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设创新型社会,全面开展实施创新教育,已得到政府、科学界、教育界的共同关注。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创新。建设创新型社会,教育改革走创新教育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走创新教育之路,即搞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完成教育的伟大使命.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实现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去教育的弊端是重知识、轻德育、轻能力,特别是轻视对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提高国民家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其特点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可以说,没有创造能力在当代就无法生存,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享受 现代 文明.所以,学校教育理当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积极主动地抓好创新教育,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研究成果表明:创造能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学生具有情感、具有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对学生身上创造性的萌芽,要积极、适时,按照创造心理规律给予培养、扶植、拓展、开发、强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则
当前,建设创新型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创新。在其指导思想、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方面须坚持以下原则:
发展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发展的。创新是发展的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不得违反法令和伦理道德。坚持这一原则,要培养学生先进的创新意识,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而创造的世界观。凡是有利于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就去创新、就去创造。
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的 发展。人本主义在当代要求以人为本。教育 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讲民主,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的结合;变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结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经常关爱、鼓励那些敢于提问,富有新观念,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系统性原则即根据系统 科学 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教育的整体效益。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教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诸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全面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教育运行保证机制与体制。要坚持全面性、全体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实践性原则即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既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服务社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
四、创新教育的实施
实施创新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过程是建设创新型社会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改革人手。
1.教学内容的改革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教材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改革。教材的改革应从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进行。在教材的编排上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单一性又要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可编排一些将新知识融人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的开放性的探究性问题、习题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做到以学生知识实际水平的提高为主,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辅。让学生清楚明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教学形式的改革教学形式上以开放为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是教师提问题,学生集体协作解决;可以是学生提问题,学生解决;也可以采用学生授课等形式。学生之间的讨论,可自由组合,课堂上可以随意走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个性情况各不相同,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思想的变化创新教育的主导是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创新型人才的保证。首先是制度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待学生要严格要求,可制定相关具体规章制度,如自习制度,任务积累制度、时间制度、生活行为制度等,达到严与爱的统一。其次是氛围意识。课堂气氛要宽松、和谐。心 理学 研究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情绪饱满使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便于接受新的事物。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应当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换位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退居二线,可适时组织学生充当老师讲解题目,由学生组织讨论,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坐到学生座位上去,听学生分析讲解,有时也会向讲解的学生提几个问题,在重点或难点的地方故意多提几个为什么,这样既突出重点,也解决了难点,更主要的是训练了讲解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互换,教学事半功倍。“大智若愚”也何尝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一定要聪明,关键是怎样让学生聪明。教学中不满足于标准答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相关途径,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变换教学方式,协调好教学进度、速度、梯度和难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正在发 生改变,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基础文化,信息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 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 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 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中培养。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一、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 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程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现代远程开往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二、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三、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 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及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步或同步进行,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家庭经济环境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不一样。家庭经济较好可以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来接受和消费教育,能力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持续提升。
四、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 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 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 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 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对中学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诗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意象捕捉法,旨在拯救诗歌的衰亡局面和恢复古诗的文学地位。文中首先分析什么是意象/意象捕捉,接着详细论述意象在古诗教学中的三个作用。为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意象古诗教学作用
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尤其是古诗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诗歌走到今天呈下坡趋势,不能不令人担忧,看看现当代诗,数量是不少,而质量和读者量却远远不如过去。人们非但对自己的幼稚做法不为耻,反而对古诗采取冷漠的态度,说长道短,妄加评论。对于这点,又以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表现最为突出。在古诗教学时,有的青年教师头疼不好教,而大部分学生则干脆认为,社会都进步了,还要去.学那些陈旧的“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况且听不懂。
学古诗有没有用?回答是肯定的。它不仅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写照。那么,古诗在他们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至于会出现上述问题,涉及到态度和能力因素。应该指出并非所有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都是这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这个新社会的影响,对古诗写作背景及旧社会知之甚少,换句话说,古文根基不扎实,难教难学是可理解的。
既然是能力问题,我们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关键态度是否正确,如果端正了教与学的态度,并正确掌握教与学的方法,那么,问题也就不攻自破。据此,我们提倡古诗教学中的意象捕捉法。阐释:意象/意象捕捉法
中国人重意境,西方则强调意象。我们之所以选用:“意象/意象捕捉”概念,因为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里为了教学创新,换一个角度,侧重诗歌中的意象教学。“意象”最早见于20世纪初形成的西方意象主义。意象派认为,“意象”既是被感知的客体,也是诗人对它的体念;二者再由准确的不加修饰的词语表达出来。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词语本身意义莫大于此。诗歌“只不过是词语镶嵌的图案。”(休姆语)换句话说,庞德在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简言之,“意象”是由“意”和“象”组成,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意象有着可变的意义,象代数中的符号a,b,x。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象,用在不同地方其意义不同。“月亮”可表示思念家乡,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象征纯洁的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表示寂寞等意象。因此,捕捉意象法就是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意象及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最后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的特色。我们认为,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进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路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镜。不妨来看两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浅塘湖春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前一首,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后一首,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物与人两组画相互对应、交织。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善于或不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渐,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然而,《登高》基于没有虚词,抬头是“风急天高”。俯仰是“渚青沙白”,全诗主要依靠画面与画面平行、对照、引申、补足等方面来实现对列。”“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外。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皆机窍所在也。”(《艺概》刘熙载引论)二.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假于“象”,假“象”而见“意”。表象只是手段,表意只是目的。所谓“诗贵意”(李东阳《蘼堂诗话》)。“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李太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翼罢征。诗人的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离情绪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哦之事。诗人的眼中景,耳中声,无不是长安百姓对征战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总之,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构成明净凄清的景象,撩人愁绪的氛围,哀怨动人的少妇形象,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佣说诗》)托物言志,含蓄蕴籍,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特征。“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杜甫《赠花卿》)“言有尽而意不穷者,天下至言也。”(苏轼语)韩愈《咏雪赠张籍》中的“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二句描写了下雪时雪花的特性:无处不到,能从两面穿到洗缝,拼命高攀而半途坍塌。诗人观察落雨细致精确,描写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字面上似精工写雪,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意象,那便是对社会上那些善于钻营、拼命高攀的势利小人的嘲讽,活画出他们的嘴脸。诗人的这层意思深藏在模写雪的“象”之下的,于是这个“象”便不仅仅只是雪之景象了,而且是势力小人钻营攀附之象。此外还有,温庭筠“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三.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那么,如何再塑诗歌的形象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比兴法的运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这是中国古诗词的传统方法。从《诗经》到近代,例字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杜甫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借物写人的诗不在少数,作于晚年的《古柏行》就是交口称赞的名篇。这种写法一般是先扬后抑,先极言其美,再笔锋一转言其不幸之遭遇,形成一个鲜明对照,使读者在这种不平衡的场景和情感转换中产生一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感受,激越一种感情的震荡,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沉浸在与艺术回味之中,达到抒发愤懑、陶冶性情的目的。最易见的,是比拟性语言的运用。“樱桃小嘴糯米牙”(李季)"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只是取其鲜明的色彩进行比较,尚以为嘴巴小得像樱桃,人的面庞跟桃花一样红,那将是多么可怕!比拟当然要求贴切,贴切才能容易为人领会;比拟要求新奇,新奇才能产生突发意外的刺激力。
2.语法的变格。变格是对常格而言。人们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中会时时发现,诗歌中的语法是很难用常格来苛求的。变格中有省略、倒装、脱节等等,究极变幻。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褴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一
雪莱说:“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远不忘。”诗人用无可挑剔的自然美的属性意象:飘渺的云、国色天香的花去比那具有人间难以企及杨贵妃,为了给人民留以想象的余地,于是才用倒装法。杜甫的《晴》诗中;“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这一倒装,是先突出视觉所见彩色,在句中却是对草、云的形容。倒装句简单说来是如何安排字句问题,贺拉斯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就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我们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意象捕捉法,对于恢复文言教学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得意义。笔者期望,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能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教学。
实施远程教育 合理利用资源
一、结合农村学校特点正确配置远程资源
回澜小学于什邡市的东南面。是一所典型的既包括城郊的学校,也有远离市区近十里的村小,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学校及其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各具特色:接近城郊的学生与远离市郊的学生在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事物理念、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上,除了必须的资源(如语、数、外三科)相对统一外,其他资源的配置就可以因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灵活地处理。这样做,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掌握和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如:可以针对离市区较近学校配置一些道路交通法规,城市建设、美化、绿化等资源,而对远离城区的学校,则可以配置一些有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方面和家乡变化之类的资源。让学生们分别感受城市的新风貌和农村的新气象。把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创造条件。
农村远程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能够尽快地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应用远程教育的资源,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在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主要偏重于思品、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外语等标准课程。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颁布的这些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其开设这些课程的理由与依据,本文就不再细述,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好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借助于远程教育资源。第二、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学好语、数、外是不现实的,有可能将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才,那么,对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劳动等课程的开设,将可能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也可以说是一种有益补充。其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还应注意其他类型资源的配置,如电影、戏剧、曲艺、器乐、天文、历史、地理、电视等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各类远程资源。这些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拓展知识区域。另外,在远程资源的配置上,还应体现科学性,增加娱乐性。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好这几层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保证学生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二、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合理利用远程资源
1、农村远程资源的利用,应突出地方特色。作为农村小学生源来自农村。他们受家庭、社会等影响,往往关注或爱好与农村题材相关的一些远程资源。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时引起必要的重视。如在进行教学古诗《锄禾》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在观看影像时,充分体验或感受农民的勤劳与纯朴的传统美德。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草原》时,则可以组织学生观赏草原风光片,既让学生了解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又使学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2、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应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远程教育资源所涉及的种类繁多,内容复杂,且博大精深,如何准确利用资源,就要求实施远程教育的工作者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以防止发生远程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坏。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是我们大家所不希望看到的。
3、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不仅要提高使用率,还应该不断优化使用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许多远程资源正在从各种渠道进入学校,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远程资源在让我们兴奋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使用方法提出了挑战。我认为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提高使用率的问题。从笔者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说明;有些学校虽然配置了各种远程资源,但使用时间却令人担忧,就连一周安排的专门的远程资源教育课也因各种借口给挤占了。更不用说其它科目积极利用远程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远程教育的资源的利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资源的合理及时的运用,资源的保护,维护等。只有首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条件谈及不断优化使用方法的问题。正如《四川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4年第三期转载的文章《宁可用坏,也不放坏》一文中的观点,一些学校的管理者一怕用坏远程资源设备,二怕教师随便使用远程设备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这些因素是农村学校使用设备底气不足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坚持“宁可用坏,也别放坏”的理念,才能调动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远程资源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4、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针。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曾经告戒我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应该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同周边学校的友好往来,实行远程教育的资源共享和分享,即借调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远程资料,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发展形势,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常识,将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我镇小学在实行远程资源共享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由小学行政牵头,把远程资源的相关资料进行筛选后,分发到各基点学校,由各基点学校合理地应用这些资料。他们先后向各基点小学分发了《国际新形势》、《农村新面貌》、《禁毒》、《国内新形势》、《驴嘎上电视》等各种内容的远程资料。学生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5、农村远程资源的利用,应突出教育为先的理念,当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计算机、数码、多媒体技术相继进入课堂,掀开了课堂教学更崭新的一页,在给教学活动带来更大的活力的同时,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春天,使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丰富了人生。使老师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感受了先进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
以多媒体应用为例,回澜小学在实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虽然起步于2000年以前,但发展势头还是令人欣慰的,首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敢大胆使用这些先进技术。最初,有的老师认为对多媒体技术还掌握不够,存在着怕这怕那的想法,不敢放手去实践,后来经过领导的工作和相关专业技术老师的培训指导,许多老师终于转变了观念,不仅敢于亲手操作,而且还把这项技术带进了课堂。让学生们不仅感知了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也使学生们更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条件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其次是从行政领导到每个教职员工都始终认真落实“教育为先”的理念。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而且也必须把对学生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把方向确立了,才能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有序的条件下顺利进行和开展。
三、结合学校管理模式,加强对远程资源的维护保养。学校的远程资源,不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必备材料,更是帮助学生们树立乐学好学思想的连接器,我们在管理这些远程资源时,要体现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理念。
1、建立远程教育资源管理档案,确保远程资源的归档和管理。要做好做细该项工作,我认为首先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把这些制度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以此调动远程资源资料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防止远程资源不必要的流失或破损。只要各级部门明确了职责,那么远程教育资源的更好保护工作应该是事半功倍,硕果累累的。
2、正确认识远程教育资源保护的意义,认真做好远程资源的保护、维护和保养工作,因为远程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了解国内外大事,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宝库,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所以,我们要对远程教育资源实施严格认真的保护维护和保养措施,虽然有的远程资源会在一定条件下损坏,但只要不是人为的现象,也可以不予考究,就笔者阅读的许多材料中看到,有的地方几年来的远程资源不但没有管理好,而且人为损失现象也比较严重,更有的学校把远程教育资源“尘封”起来,老师和学生根本不可能感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和欢欣,这些现象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遏制,势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效果的严重失衡,在给远程教育资源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赋予了崇高使命的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反之,做好做细了该项工作,则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如日中天,迎来更加灿烂的辉煌,给和谐社会增添更艳丽的色彩。
实施远程教育
合理利用资源
——浅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应用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崭新内容——农村远程教育,已经在我市运行了近五个年头。五年来,无论是专职的远程课教师,还是兼职的其他教育工作者,都把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加入综合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远程教育应该是一项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又深受师生们喜爱的战略工程。作为这样一个意义重大,影响面广的伟大工程,我们如何合理地进行它的资源配置并正确地利用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农村学校特点正确配置远程资源
回澜小学于什邡市的东南面。是一所典型既包括城郊的学校,也有远离市区近十里的村小,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学校及其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各具特色:接近城郊的学生与远离市郊的学生在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事物理念、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上,除了必须的资源(如语、数、外三科)相对统一外,其他资源的配置就可以因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灵活地处理。这样做,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掌握好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如:可以针对离市区较近学校配置一些道路交通法规,城市建设、美化、绿化等资源,而对远离城区的学校,则可以配置一些有关农村、农民“三农”方面和家乡变化之类的资源。让学生们分别感受城市的新风貌和农村的新气象。把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创造条件。农村远程教育的目的主要通过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学生能尽快地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应用远程教育的资源,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在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主要偏重于思品、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外语等标准课程。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颁布的这些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其开放这些课程的理由与依据,本文就不再细述,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较少时间内掌握好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借助于远程教育资源。第二、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学好语、数、外是不现实的,有可能将培养出的“人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才,那么,对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劳动等课程的开设,将可能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也可以说是一种有益补充。其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还应注意其他类型资源的配置,如电影、戏剧、曲艺、器乐、天文、历史、地理、电视等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各类远程资源。这些远程教育资源的配置,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拓展知识区域。另外,在远程资源的配置上,还应体现科学性,增加娱乐性。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好这几层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保证学生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二、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合理利用远程资源
1、农村远程资源的利用,应突出地方特色。作为农村小学生源来自农村。他们受家庭、社会等影响,往往关注或爱好与农村题材相关的一些远程资源。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时引起必要的重视。如在进行教学古诗《锄禾》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在观看影像时,充分体验或感受农民的勤劳与淳朴的传统美德。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草原》时,则可以组织学生观赏草原风光片,既让学生了解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又使学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2、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应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远程教育资源所涉及的种类繁多,内容复杂,且博大精深,如何准确利用资源,就要求实施远程教育的工作者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以防止发生远程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坏。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是我们大家所不希望看到的。
3、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不仅要提高使用率,还应该不断优化使用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许多远程资源正在从各种渠道进入学校,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远程资源在我们兴奋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使用方法提出了挑战。我认为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提高使用率的问题。从笔者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说明;有些学校虽然配置了各种远程资源,但使用时间却令人担忧,就连一周安排的专门的远程资源教育课也因各种借口给挤占了。更不用说其它科目积极利用远程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远程教育的资源的利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资源的合理及时的运用,资源的保护,维护等。只有首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条件涉及不断优画使用方法的问题。正如《四川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4年第三期转载的文章《宁可用坏,也不放坏》一文中的观点,一些学校的管理者一怕用坏远程资源设备,二怕教师随便使用远程设备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这些因素是农村学校使用设备底气不足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坚持“宁可用坏,也别放坏”的理念,才能调动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远程资源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4、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针。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曾经告戒我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应该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同周边学校的友好往来,实行远程教育的资源共享和分享,即借调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远程资料,积极组织学生观看或用于教师的教学教研、师培等。同时,还应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发展形势,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常识,将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我镇小学在实行远程资源共享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由小学行政牵头,把远程资源的相关资料进行筛选后,分发到各基点学校,由各基点学校合理地应用这些资料。他们先后向各基点小学分发了《国际新形势》、《农村新面貌》、《禁毒》、《国内新形势》、《驴嘎上电视》等各种内容的远程资料。学生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5、农村远程资源的利用,应突出教育为先的理念,当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计算机、数码、多媒体技术相继进入课堂,掀开了课堂教学更崭新的一页,在给教学活动带来更大的活力的同时,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春天,使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感受了先进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
以多媒体应用为例,回澜小学在实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虽然起步于2000年以前,但发展势头还是令人欣慰的,首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敢大胆使用这些先进技术。最初,有的老师认为对多媒体技术还掌握不够,存在着怕这怕那的想法,不敢放手去实践,后来经过领导的工作和相关专业技术老师的培训指导,许多老师终于转变了观念,不仅敢于亲手操作,而且还把这项技术带进了课堂。让学生们不仅感知了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也使学生们更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条件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其次是从行政领导到每个教职员工都始终认真落实“教育为先”的理念。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而且也必须把对学生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把方向确立了,才能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有序的条件下顺利进行和开展。
三、结合学校管理模式,加强对远程资源的维护保养。
学校的远程资源,不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必备材料,更是帮助学生们树立乐学好学思想的连接器,我们在管理这些远程资源时,要体现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理念。
1、建立远程教育资源管理档案,确保远程资源的归档和管理。要做好做细该项工作,我认为首先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把这些制度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以此调动远程资源资料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防止远程资源不必要的流失或破损。只要各级部门明确了职责,那么远程教育资源的更好保护工作应该是事半功倍,硕果累累的。
2、正确认识远程教育资源保护的意义,认真做好远程资源的保护、维护和保养工作,因为远程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了解国内外大事,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宝库,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所以,我们要对远程教育资源实施严格认真的保护维护和保养措施,虽然有的远程资源会在一定条件下损坏,但只要不是人为的现象,也可以不予考究,就笔者阅读的许多材料中看到,有的地方几年来的远程资源不但没有管理好,而且人为损失现象也比较严重,更有的学校把远程教育资源“尘封”起来,老师和学生根本不可能感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和欢欣,这些现象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遏制,势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效果的严重失衡,在给远程教育资源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赋予了崇高使命的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反之,做好做细了该项工作,则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如日中天,迎来更加灿烂的辉煌,给和谐社会增添更艳丽的色彩。
浅谈小学远程教育
位奇中心小学:钟敬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远程教育也成为教育领域新兴的一个重要教育模式,它是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产物。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实用手段,且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培育祖国未来的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率先使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近几年,各中小学都各尽所能的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开创了现代远程教育在各个学科中广泛运 用的新局面。现代远程教育,它是一种新兴的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它将以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展现在人们眼前。
教育部韦珏副部长对现代远程教育做过这样的表述:“教学方式由原来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这是一种更加开放、灵活、被普遍采用的新的教学形式。人们预计,随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步实施,未来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包括企业里的知识管理结构,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现代远程教育将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手段。”总之,现代远程教育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彻底摒弃传统教育观,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理论出发,实施教学改革。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绝大部分中小学校分布在农村,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学校培养综合型人才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学校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由于远程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师素质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经过远程教育试验让我感到远程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而现代远程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发展。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现代师生观认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但应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虽然二者的教师思想和观念都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现代远程教育要求的是教师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同时也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和操作计算机、使用网络多媒体的技能。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进行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网络多媒体实用技术的继续教育。以全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推动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及信息化的发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探索信息时代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新模式。由于对远程教育资源缺乏了解等原因,小学生几乎不知道怎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探究,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在的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来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这样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比较难学的知识通过课件展示化难为易,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一年级“多些”,“少些”的概念的时候,对于刚进校的低年级儿童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上课运用多媒体电脑出示2个桃子与1苹果,2个梨子与3个桃,先让学生数出图形的个数,再利用对应比较的方法,突出了“多些”,“少些”的部分。通过图形的展示与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了“多些”,“少些”的含义,又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同时,建立了把大数分两部分,一部分与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也还可看出,小数与大数的一部分同样多,大数的另一部分就是小数少的,还渗透了对应比较的数学思想。在后面的教学比较两数的大小时例如:9.>〔 〕,学生不加思索的回答,1-8各数,懂得了比9小的任何数都可。在这个比较两数大小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前面观察比较图形的方法和对数大小的认识,很快掌握了这一知识点。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比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虽然现代远程教育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但是如果没有第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配合、探讨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很难开展。从教育传播过程中主客体双方对媒体使用的角度看,每一次媒体的更新,都伴随着传播功能的增强和传播效果的提高,同时也对教育的传受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传播要求双方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环境条件,媒体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与人类自身使用媒体传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定势形成了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关系主要表现为传受双方对传统媒体的适应性、固有性、依赖性和对使用新媒体的消极抵触情绪上。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到来,会使他们感到压力重重,必须使他们重新树立起以信息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计算机所提供的庞大快捷的信息资源和全新的交互功能,使他们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本身就是一次自我认识的革命。随着教学改革的到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上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课前要组织设计制作处理教学信息,制作教学课件,课堂上要能胜任操作、控制教学课件,做好质疑答题,并积极消除学生注意力转移或过多依赖媒体等不利因素。实际上教师充当了组织者、控制者、协调者和指导者等多种角色。
要发展远程教育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从传统教育的丰富理论和实践中吸取营养。但如果不能确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而将传统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参照系,“戴着枷锁跑步”的远程教育是难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迈进的。因此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远程教育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有一些人一些学校恰恰相反。他们追逐时髦的脚步,看到远程教育风靡全球便争先恐后买来设备安装上网,而本身对于这种模式的认识还不很清晰。只知道走在现代化的前列,拥有现代化的设备,便不愁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因此抱有这种思想的人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远程教育的本质,而他们开发出的远距离教育,网上学校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没有实用的价值。同时也要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一方面,因为我国远程教育的历史不长,有很多东西还在探索之中。另一方面,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队伍参差不齐,有很多是半路出家,没有也不可能经过系统培训。最先搞网络教育的不是国家教育部门,而是一些公司企业,不管这些企业公司是为了社会效益,还是商业效益,他们都不可能将这项事业圆满地独立完成。因为面对庞大的传统教育体制,没有国家教育部门的共同参与,实施,运作,远程教育是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的。因此,我国的远程教育理论研究是一件枯燥而艰苦的事情,既无史料可查,也无成形的理论可鉴,它的发展需在进一步的探索实践中完成。
网络教育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必将显示出更强大的优势,这既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教师的职责不再像以往那样单一。虽然在远程教育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地位有所变化,但他所担负的角色却更重要了。所以应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使其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善于将网上的新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制作出精良的教学软件;要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掌握网络技术能熟练开发数据库,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更要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为学生选择最健康的精神食粮。一个远程教育的工作者都应具有一种网络意识即包括资源意识,技术意识,国际意识,服务意识,方法论意识等。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也应成为网络远程教育遵循的基本准则。对于学习者应谆谆善诱,因势利导,使学生按健康的心理发展。学习者自身也应增强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力,主动探求知识,使远程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远程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对于如何提高学习者自治,自律能力?如何进行友好交互学习界面的设计,使教师在讨论中能够最有效地指导互动,加强交流等问题目前仍没有十分适时可行的解决办法,还有待于远程教育工作者去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的出现给传统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它们也不是非此即彼,泾渭分明,而应是相互借助,相互融合形成有益的互补。总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脚踏实地地结合我国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远程教育之路。那么,远程教育的明天必将是阳光灿烂。
浅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现状
现代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飞速发展,但因师资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设备资源不配套等多种原因制约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的运用。解决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低的对策,是从使用者和使用方法着手,一方面从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进行制度制约、引导重视、加强激励机制来促使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方式的探索,以快捷的运用方式、简便的操作方法、新颖的教育理念来改变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闲置现状。只有将远程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才能保证农村学生享有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优秀的教育资源,才能保证远程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利器。然而,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开展以来,在农村学校,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困惑。
一、当前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开展遇到的问题:
1、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一费制”的推行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学校经费严重不足,使得部分学校对此项工作走过场,不用说学生用,教师能用到的时间就很少。
2、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电教老师,单独的远程教育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更不用说了,兼职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大都不会自主进行调试、接收,更不用说进行设备维护。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教育卫星电视节目和教育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接收、整理,所以新的资源不能及时到达其他老师手中。
3、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低,大部分教师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远程教育设备,认为使用麻烦,不能预见信息化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4、全国各地教材版本不同,教学进度不同,远程教育资源无法全面照顾各种版本,也影响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的应用。
5、农村中小校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也存在问题,很多学校开了课,但学生没有教材,学生上机时间少,这样也阻碍了学生用远程教育自学的机会。
二、要改变远程教育的现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认识,转变观念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贫困地区教育的滞后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改变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落后面貌,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的最好途径,就是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让发达地区的优秀教育资源、新的教育信息、先进的教学方式通过远程传送到贫困地区,让边远山区里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学,让教师们了解到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各学校领导要改变只重硬件投入,不重软件资源的投入;不能只把它作为学校的一种硬件摆设,作为学校的硬件评估。学校各级领导要把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放在整个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加强领导。教师也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改掉那种认为那是学校和领导的事,是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的事,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有我就用,没有我就不用。而应该认识到教育的信息化离我们越来越近,认识到现在的教育已经与传统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再是三尺讲台、一只粉笔、一张嘴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实课堂、丰富课堂、创新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学生会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生活与学习。
2、加强培训
对于培训,要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设备,对各种简单故障的排出。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校级领导和教师的培训,因为他们才真正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推动者和使用者。
对于校级领导的培训主要是思想上的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重视远程教育工作。
对于教师的培训,要加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自己能够独立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辅助自己教学。克服他们怕麻烦、不敢用、不想用的心理,树立起他们想用、不用不习惯的心理。同时也要开足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配备相应的教材。
3、加强资源的整理与应用 在模式二中资源的收集整理好坏与是否及时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应用,所以我们应该按时接收,及时整理。同时,这也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故各校应该让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少兼职、少担任其它教学任务,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这项工作上来。管理人员在整理中,要把类分细,栏目理清,对于长远保存的要刻好盘或用纸打印好。管理人员对新接收的资源要及时归类,并列出目录供老师查阅,让老师及时知道自己有哪些资源可用,从而把最新的、最优质教学资源及时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4、加强研究与创新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认识上的差别,所以我们虽然从远程教育资源上获取到了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如何把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还需要我们去探索与研究。只有充分把这些教育手段和资源变成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时,才能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开展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公开课、观摩课,进行优质电教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举办各个专题培训,加强经验交流,鼓励大家在课改与教改方面多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推动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扩大远程教育的应用范围。
总之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活动中,时代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更新观念,思想转变,方法调整,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积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定会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作初探
[内容摘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给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共享优质资源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如何解决远程教育在农村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设备真正发挥其作用,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关键词]:农村小学 远程教育 问题 对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带来了新课标下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然而,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开展以来,在农村学校,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如何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应用,有效解决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让设备真正用起来,真正出效果,是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一.农村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学校大多数没有专业的电教老师,交通不变,安装难度相当大,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把设备安装到位,并且调试好后,令人头痛的是,农村教师大多不会电脑,不会自主进行调试、接收,更不用说利用它们为教学服务。稍有点问题不能自己解决,要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这就使设备的使用率大打折扣。农村学校师资严重不足,配备的一线教师多为兼职,而且是身兼数职,课时多,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教育卫星电视节目和教育卫星宽带网络节目进行有效的接收,错过了许多节目的播放时间,影响了资源的使用,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没有更好的使用设备,运用资源。教师的电脑基础差,培训的效果不太理想,致使远程教育师资缺乏。只有一位管理使用教师勉强能使用,大部分教师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远程教育设备,教学水平低,不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再培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时间不好安排;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不好确定;三是培训教师不好配备;由于长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的观念未能及时转变,预见不到信息化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就是时间+汗水,导致了教学模式陈旧落后,习惯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上课不能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能在课余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并且枯燥无味,以至学生越来越厌学。还有许多教师认为这是花架子,对农村教育不适用,反而耽误了教学时间,致使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推广难度较大。随着农村 “一费制”的推行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地方启动此项工程的资金来源难以保证,设备的更新及维护更不能保证,经费问题将是制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的最大因素。目前,在选择使用教材时想法不一,使用的版本不一,远程教育资源无法全面照顾各种版本。因而,在使用教材未能与远教资源同步,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的应用。丰富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教育科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量的前沿信息能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二.改变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作的几点想法。(一)领导认识到位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习的空间扩大了。因此,各学校的校长及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贫困地区教育滞后原因及当前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认识,而教育的滞后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奇缺约束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经济——教育——人才——经济”相互制约,相互束缚的现状。只有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使发达地区的优秀教育资源、教育信息从空中源源不断地送到贫困地区,让边远山区里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学。教师们了解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充分认识发展远程教育是缩小贫困地区教育差距的重大举措,是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落后面貌的途径,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学校领导要切实改变“重设施设备,轻应用研究,重硬件投入,轻软件资源建设,重公开观摩,轻日常教学应用,重技术操作培训,轻学科整合和教学设计研究”,学校各级领导要把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放在整个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加强领导,专人负责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推广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案,把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二)资金到位在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中央和县级财政要在经费预算中充分考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费,落实投入机制,落实一线教师待遇,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增加一线教师数量,确保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三)培训到位我认为,对于培训工作,从学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①校级领导的培训。对于校级领导的培训主要是思想上的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同时加大对校级领导的考核力度;②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国内国际网、教育资源网的接入、发送电子邮件、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及网络维护。③卫星接收站管理人员培训,主要让他们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多媒体技术,教育资源网接入,资源下载,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④光盘播放点人员培训,主要培训他们掌握设备的使用、维护、播放的方法等。⑤骨干教师培训,让他们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能选择与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编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脚本,并应用制作简单的软件能辅导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⑥学科教师培训,重点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育资源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四)管理措施到位 ①要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远程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量化考核中,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②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③要加强考核力度,做到有奖有惩。(五)收集整理到位学校的收集整理是很重要的一环,除了要保证按时接收,按时分类整理之外,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来保存资源,进行全程应用。①硬盘保存资源。现在硬盘的价格不是太高,学校可购置2—3个120G以上的硬盘作为资源库的储藏库,对一些需要保存得较久的,有利于连续应用的资源存在这一个硬盘内,这样,资源也不会丢失,硬盘每隔三个又可以重新利用;②光盘保存资源。对一些适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或为农服务的资源,教学有用的课堂实录,教学辅导等内容可刻录成光盘进行有效利用;③纸质保存资源。如一些习题,参考资料,可打印成册,建立分类档案,供老师们借阅参考;④教师个人自建文件夹保存资源。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资源进行修改、应用,建立共享文件夹,利于信息的反馈、交流。如课件、教案、论文等⑤整合保存资源。一期结束后,可将一期的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归档、整理,建立相应的保存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可利用资源。(六)资源应用到位对远教资源的利用,不仅仅是收集、整理,更主要的是让其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通过远教播放设备,让学生观看优质课、示范课,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名师名校教学方法的效果;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实录,让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
(七)、教育研究到位应用远教资源与学科整合,加快教改步伐。让远教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并与学科教育整合,加快教改步伐。①推动广大教师运用远教资源上获取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应于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自主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利用远教资源举办的各种公开课教学,播放专家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讨论及从卫星教育平台,教育网站刻录的教研教改、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源,使广大教师,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对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③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教研、电教、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力量,拟定出教改项目和课题,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通过观摩教学、专题培训、优质电教课评比、课件制作竞赛等多种形式,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通过学习交流和课题研究推动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扩大远程教育的应用范围,推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跨越式发展。针对“二种模式”的特点,加强资源的合理应用。各项目学校要结合“二种模式”的各自优势,把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讲座和做课件的方法广泛、迅速传播给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