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办2006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一、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各项扶贫措施逐步得到落实
(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一是全州启动实施325个小康及温饱示范村建设。截止6月底,共完成投资1793.2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323.9万元,整合资金39.19万元,群众自筹430.12万元。所有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总体上,第一批启动的项目已完成过半的工程量,马关、***、麻栗坡等县工程建设势头较好,进度较快,特别是州委、州政府派驻州委扶贫工作队重点抓的100小康示范村和50个温饱示范村进度快,效果好。
二是“两村一场”规划已经全面完成,***县姑娘寨、砚山县土锅寨已启动实施。
三是各县3个试点村的规划基本完成。大部分县已按要求完成各试点村的“两图两规”并已启动实施。
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概括起来呈现出五个特点。第一,吃透政策,创新思路。按照中央和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州情实际,州委、州政府提出开展“四村”建设(建设温饱村、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夯实“双五”基础(基本生产、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教育、基层组织等五项建设;沼气池、小水窖、民房改造、乡村公路、适用科技培训五个重点项目),实现“五个”目标(实现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环境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
第二,注重规划,长短结合。按照“以行政村为半径、自然村为单元、农户为重点”的要求,开展总体规划和关于全村经济、水利、道路、农业、林业、畜牧业、社会事业、农户庭院改造、新农民培训、村内外绿化美化等多个单项规划,确保规划科学合理,近期便于落实,远期指导作用长久。
第三,整合资源,凝集力量。首先,组建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州、县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其次,各级各部门立足各自的职能职责,从不同的工作角度共同参与。再次,整合项目村的力量。建立健全和完善项目村的各套组织,特别是成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好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加强村小组、团、妇女、文艺队等组织建设;同时,在党支部等核心组织的领导下,建立由村民自愿组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调处理好全村建设发展的相关事务。
第四,狠抓产业,促进增收。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核心,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切实解决“空壳村”问题。注重特色,以特色取胜。注重科技,以科技促进。注重龙头,以龙头带动。
第五,抓紧进度,落实到位。对一些急需实施的项目经过合理设计后及时启动实施,保证群众的劳动力能得到合理的调配,确保工程进度。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边干、边总结,确保全州以“四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及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社会扶贫等各项扶贫措施均按年度计划安排,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易地开发扶贫已经完成项目申报,待省批准后即可组织实施。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积极筹备召开全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十一五”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对“十五”期间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出台《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和《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不断完善新阶段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贫困瞄准机制。瞄准贫困人口做好建档立卡等基础性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二是群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保证贫困农户参与到扶贫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三是力量整合机制。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四是企业带动机制。积极推行“龙头+基地+农户+科技+信贷资金”的模式,制定有效的产业化扶贫规划,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发展致富。五是培训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机制,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六是社会动员机制。要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爱的良好气氛,促进社会和谐。七是激励奖惩机制。开展绩效考评,建立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方式,严防“干好干坏一个样”。
(三)加强督促检查,突出抓规划、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生产、抓后续管理。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的力量共同抓好规划。尤其是3个试点村的规划。抓进度。周密安排,见缝插针,抢时间,抢节令,既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又不与农活争劳力,做到项目建设与农业生产两不误。抓质量。在项目建设中适时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建设完工时履行单项工程验收移交手续,实行工程施工质量终身负责制。抓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建成以后,及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以备查验,确保项目真正到村入户。抓后续管理。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加强后续管理和跟踪问效,做好项目管理使用和技术培训,制定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强化管理意识,充分发挥项目的扶贫效益。
(四)进一步完善挂钩扶贫制度,发挥部门帮扶力量。制定“十一五”社会帮扶计划,继续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外交部、高检院、冶金局和省级挂钩扶贫单位的联系,提高上海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层次和水平,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深化挂钩帮扶的做法,结合实际,完善州直和省驻文单位挂钩扶贫联系制度,调整帮扶要求,将实施整村推进作为挂钩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挂钩扶贫点开展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等,将贫困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实施好省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加强对已建设产业基地和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发挥出应有的扶贫效益。二是扶持新的产业项目,特别是借***白玉兰技能培训中心建成和全州已申报确定9个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之际,积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配合,组织好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向广东、上海等地输出,通过专业技能、法律知识培训和文化补课,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务输出效果,培育“打工经济”,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六)继续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突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认真宣传好党的各项扶贫开发政策,让广大贫困群众了解扶贫开发工作的特殊性,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变成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
(七)开展绩效考评,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物资的管理,杜绝违法乱纪行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创新机制,强化监督,保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程序,强化资金、物资管理。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察,继续坚持“三制度、一公开”和“四个对应”的管理办法,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第二篇:扶贫办“四五”普法工作汇报
扶贫办“四五”普法工作汇报
今年是“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理最后一年,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改革开放任务相当繁重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民主法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是解决种种深层次矛盾的关键,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民主法制建设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更加突出,而且也要求我们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在“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理期间,单位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工作小组,负责依法治理和“四五”普法工作,同时设立“四五”普法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全面开展“四五”普法工作。二是明确了“四五”普法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使普法的成效在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充分体现出来,努力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完成了目标任务,提高了工作实效
通过在公民中开展持续不断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公民法制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权威的进一步树立,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定的基础。
1、通过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强化了各部门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水平,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2、有针对性地学习宣传了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与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公民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制观念,增强公民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意识,提高部门自觉公正执法和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3、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积极宣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宣传保障和促进国家西部开发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入世贸组织后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宣传打击社会丑恶现象和邪教组织等与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4、正确处理好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的关系,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打牢了依法治理的基础。同时注重通过具体生动的法制实践,推动、引导法制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建章立制,加强普法
制度是工作规范的保障,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努力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利用集会,节日大力宣传本行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法制讲座2次。下乡宣传扶贫政策,大搞科技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关注贫困,参与扶贫。并结合宣传月悬挂标语12条、横幅5条。发放资料200余册,在群众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扶贫办作为扶贫职能部门,正确处理好与广大群众的关系,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依法行政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方面对机关队伍进行业务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提高法律知识层次,树立把握全局,服务大局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大力推行“阳光工程”,对扶贫项目实行公开阳光作业,从项目的立项、审批到建设、验收全程实行公开,并推行项目招投标制、报帐制、公示制。对贫困乡村的项目进行村级项目公开制,探索出了县、乡、村、群众四级监督的管理体制,全面依法行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县的各项目标和各项任务得到了全面完成。
二OO五年七月十九日
第三篇:XX旗(县)扶贫办工作汇报
XX旗(县)扶贫办工作汇报
今年新一轮扶贫开发开局9个月以来,我们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市、旗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式,以水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启动以水利和种草养畜扶贫为重点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易地移民扶贫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旗今年扶持的0.38万贫困人口开发水浇地0.78万亩,种草11.4万亩,养畜2.2万头只,人均达到2亩水浇地或畜均达到0.1
亩灌溉饲草料基地;在建设和完善去年6个“千村扶贫重点村”建设的同时,今年又启动了18个重点贫困嘎查村的“千村扶贫工程”;启动了2665人的易地搬迁移民扶贫工程;修订和完善了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1337万元(不包括扶贫信贷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社会扶贫资金)。
一是扶贫开发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各地区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将长期存在。但如果一部分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一部分人长期解决不了温饱,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稳定。扶贫开发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需要作为一个战略部局、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全面部署,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二是走水利扶贫和种草养畜的农牧林结合,综合开发,大搞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种树种草,改水治土,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不适宜放牧的草场禁牧、休牧,做“水、土、肥”三篇,横下一条心,坚持不懈地大干苦干加巧干,一个嘎查村一个嘎查村地统一规划,是解决群众温饱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使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三是农牧互补的现代畜牧业路子。有利于种草植树,恢复植被,解决畜草矛盾,有利于利用农作物秸秆,扩大饲料,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双增双提”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四季出栏,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对生态环境也是一个恢复,保护和发展的过程。
四是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工程,是改变丘陵干旱硬梁地区、沙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人、财、物力、特别是集中各种分散的可利用资金;有利于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兴办社会事业,有利于推动农村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生产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外延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用增效为内涵的转变。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绿色植被,有利于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经济互补化,使地方小气候得到有效调节,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是扶贫资金的增加、投入的增大,是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助长剂和催化剂。
今后,我旗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提供的扶贫资金、物资,作为扶贫开发的启动力,立足当地资源,重点开采优势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经济,是一条适合鄂前旗的脱贫致富之路。
一、选准项目,突出重点,主攻“三种三养”。我旗适宜的气候是发展种养业的有利条件,从1992年开始,在旗麻黄办、畜牧局、农业局的指导下,实施的人工麻黄种植、优良牧草、饲草料基地、养牛、养羊、养猪六个科技项目,效益非常明显,我们也从中得到了启示,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必须合理开发,择优发展,提出了“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战略方针,确定了走“三种三养”的扶贫开发路子,大力发展人工麻黄、优良牧草、饲草料、养牛、养羊、养猪。
二、精心规划,建立商品基地,实行规模经营。根据全旗地貌、土壤、气候等要素的差异,进行区域规划。对东南沙区、中部巴拉尔地区、西北干旱硬梁区三个不同地区确定了不同的开发重点。干旱硬梁区坚持以封、育为主,加快植被恢复,中、东部地区结合禁牧、休牧、轮牧,实行多种经营。一是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二是改造中低产田,改草扩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饲草料自给率;三是因地制宜,推行舍饲圈养,促进短期育肥。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走向合理,形成专业苏木乡镇、嘎查村、社、组。
三、围绕支柱产业,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推动支柱产业发展,鼓励科技干部和能人创办扶贫经济实体,建立专业化服务公司或产业协会,集经营与服务于一体,联合经营,综合服务,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充分发挥旗乡村基地、设备、资金、技术等优势,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和完善麻黄、饲草料、肉羊、肉猪四大开发公司,形成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
四、加强领导,始终抓住干旱硬梁区、沙区、边贫地区不放松。旗委政府始终不渝地把带领边贫、干旱硬梁区、沙区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大搞易地移民扶贫开发,已解决了1488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用今后3-5年的时间,将这“三最”类区的11112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安置在社会发育条件较好、资源丰富的地区,打赢这场以“三最”贫困地区为主战场的、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中心的扶贫攻坚战。
第四篇:XX旗(县)扶贫办工作汇报
今年新一轮扶贫开发开局9个月以来,我们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市、旗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式,以水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启动以水利和种草养畜扶贫为重点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易地移民扶贫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我旗今年扶持的0.38万贫困人口开发水浇地0.78万亩,种草11.4万亩,养畜2.2万头只,人均达到2亩水浇地或畜均达到0.1 亩灌溉饲草料基地;在建设和完善去年6个“千村扶贫重点村”建设的同时,今年又启动了18个重点贫困嘎查村的“千村扶贫工程”;启动了2665人的易地搬迁移民扶贫工程;修订和完善了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1337万元(不包括扶贫信贷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社会扶贫资金)。
一是扶贫开发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各地区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将长期存在。但如果一部分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一部分人长期解决不了温饱,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稳定。扶贫开发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需要作为一个战略部局、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全面部署,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二是走水利扶贫和种草养畜的农牧林结合,综合开发,大搞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种树种草,改水治土,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不适宜放牧的草场禁牧、休牧,做“水、土、肥”三篇文章,横下一条心,坚持不懈地大干苦干加巧干,一个嘎查村一个嘎查村地统一规划,是解决群众温饱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使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三是农牧互补的现代畜牧业路子。有利于种草植树,恢复植被,解决畜草矛盾,有利于利用农作物秸秆,扩大饲料来源,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双增双提”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四季出栏,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对生态环境也是一个恢复,保护和发展的过程。
四是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工程,是改变丘陵干旱硬梁地区、沙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人、财、物力、特别是集中各种分散的可利用资金;有利于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兴办社会事业,有利于推动农村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生产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外延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用增效为内涵的转变。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绿色植被,有利于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经济互补化,使地方小气候得到有效调节,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是扶贫资金的增加、投入的增大,是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助长剂和催化剂。
今后,我旗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提供的扶贫资金、物资,作为扶贫开发的启动力,立足当地资源,重点开采优势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经济,是一条适合鄂前旗的脱贫致富之路。
一、选准项目,突出重点,主攻“三种三养”。我旗适宜的气候是发展种养业的有利条件,从1992年开始,在旗麻黄办、畜牧局、农业局的指导下,实施的人工麻黄种植、优良牧草、饲草料基地、养牛、养羊、养猪六个科技项目,效益非常明显,我们也从中得到了启示,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必须合理开发,择优发展,提出了“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战略方针,确定了走“三种三养”的扶贫开发路子,大力发展人工麻黄、优良牧草、饲草料、养牛、养羊、养猪。
二、精心规划,建立商品基地,实行规模经营。根据全旗地貌、土壤、气候等要素的差异,进行区域规划。对东南沙区、中部巴拉尔地区、西北干旱硬梁区三个不同地区确定了不同的开发重点。干旱硬梁区坚持以封、育为主,加快植被恢复,中、东部地区结合禁牧、休牧、轮牧,实行多种经营。一是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二是改造中低产田,改草扩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饲草料自给率;三是因地制宜,推行舍饲圈养,促进短期育肥。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走向合理,形成专业苏木乡镇、嘎查村、社、组。
三、围绕支柱产业,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推动支柱产业发展,鼓励科技干部和能人创办扶贫经济实体,建立专业化服务公司或产业协会,集经营与服务于一体,联合经营,综合服务,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充分发挥旗乡村基地、设备、资金、技术等优势,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和完善麻黄、饲草料、肉羊、肉猪四大开发公司,形成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
四、加强领导,始终抓住干旱硬梁区、沙区、边贫地区不放松。旗委政府始终不渝地把带领边贫、干旱硬梁区、沙区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大搞易地移民扶贫开发,已解决了1488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用今后3-5年的时间,将这“三最”类区的11112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安置在社会发育
第五篇:xx年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xx年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县扶贫办工作总结
一、工作情况
(一)、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自查和迎检工作
(二)、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抓好了xx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13个项目。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04万元。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一是积极探索“雨露计划”新途径
在市扶贫办及xx职业技术学院关照和支持下,我们在xx镇、xx乡举办“雨露计划”走进农民走近农民培训班,针对留守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拓展培训内容,请本县种养高级农艺师、拔尖人才讲授通俗易懂的果树栽培和麻鸡散课,受到农民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培训人数600人。二是以县培训基地为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本县工业园区培训40人。根据市场和县工业园区的需求,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并稳定转移就业。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冰冻灾害救援物资26万元。二是争取xx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学员来我县xx乡结对帮扶。xx月xx日,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全体学员在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烈日酷暑,来到崇仁县六家桥乡中心小学开展献爱心捐助贫困学生活动。结对帮扶20名贫困学生,并决定将一直帮扶这些贫困学生至中学毕业,并解决学校一些基础设施。三是落实党政部门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四是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结成470对帮扶对子。
(五)、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实地工作
规范扶贫资金的作用。坚持扶贫项目的公示、招标、报帐及审计制度。切实做好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工作,加大扶贫立法工作力度。
(六)、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xx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xx万元(其中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进资金950万元,xx客商楼明伟创办的“xx县万鑫铜材有限公司”1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扶贫攻坚难度大
目前,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又因今年情况特殊灾返贫现象严重,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二)、基础条件差
虽然今年做了很多农村基础设施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龙头企业弱小
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四)、资金投入少
按照“十一五”五年规划,我县8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10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影响了扶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之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进程缓慢。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xx年,我们必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村的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重点抓好重点村项目实施,确保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8个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三)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四)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五)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将再举办一期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六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xx镇推广树莓栽培;在xx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七)抓好扶贫办自身建设
认真组织扶贫办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以自身的实际工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