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公务员从入门到高手(精华版)
写在前面:各位还在公考泥潭中的兄弟姐妹们,真的是辛苦了。我在考上本省的公务员之前,也有很多一起在路上的朋友帮助过我,所以我整理了这篇文章回馈给大家。行测靠的是熟练掌握技巧和大量的练习。技巧的话,本篇文章已经基本涵盖了,关键还是大量练习,我当初每天都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在看完技巧之后,去591up公务员平台 上在线做对应的专项练习,然后每天参加两次网站里的竞赛。这样基本就可以了。我申论不是很好,不过在网站里在线做申论练习,再提交老师批改,效果还可以。公务员考试贵在坚持,祝大家好运!
一、公务员考试入门
1.2.3.4.5.6.7.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各地人事考试网链接(在博客的左边一列)
二、技巧类文章
1、行测技巧:
总体技巧:
1.2.3.4.专项技巧:
1.2.3.4.5.复习技巧:
1.2.2、申论技巧:
备考技巧:
2.3.临场技巧:
1.2.3.4.阅卷经验:
1.3、面试技巧:
备考技巧:
1.2.3.4.国家公务员历年面试流程说明
临场技巧:
1.2.3.心得体会:
1.2.4、综合技巧:
1.2.3.三、热门资源下载
1.2.3.4.5.7.8.9.四、超强公务员考试备考网站推荐
1.(完全免费,海量权威试题,还有竞赛系统、申论免费批改
系统)
(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轻松学习)2.(论坛内容丰富,资料更新及时)
3.(将时事尽收眼底,让考试变得轻松)
4.(权威资讯,权威评论)
最后,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入门到高手
一、公务员考试入门 1.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2.3.4.5.6.7.各地人事考试网链接(在博客的左边一列)
二、技巧类文章
1、行测技巧: 总体技巧: 1.2.3.4.专项技巧: 1.2.3.4.5.6.复习技巧: 1.2.2、申论技巧: 备考技巧: 1.2.3.临场技巧: 1.2.3.4.阅卷经验: 1.3、面试技巧: 备考技巧: 1.国家公务员历年面试流程说明 2.3.4.临场技巧:
1.2.3.心得体会:
1.2.4、综合技巧:
1.2.3.三、热门资源下载
1.2.3.4.5.6.7.8.9.四、超强公务员考试备考网站推荐
1.(完全免费,海量权威试题,还有竞赛系统、申
论免费批改系统)
(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轻松学习)2.(论坛内容丰富,资料更新及时)
3.(将时事尽收眼底,让考试变得轻松)
4.(权威资讯,权威评论)
最后,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精品推荐:
☆奋斗100天,笨鸟也能考上公务员
☆一个月冲刺行测80分
☆申论是这样炼成的☆教你如何把行测摁倒在地(此文淫荡,马上收藏)
☆冲刺2011!公务员考试精品软件大合集
☆考公务员绝对不能错过的5大经典网站!
第三篇:公务员从入门到高手(超级强化版)
1.一、公务员考试入门 1.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2.3.4.5.6.7.各地人事考试网链接(在博客的左边一列)
二、技巧类文章
1、行测技巧: 总体技巧: 1.2.3.4.专项技巧: 1.2.3.4.5.6.复习技巧: 1.2.2、申论技巧: 备考技巧: 1.2.3.临场技巧: 1.2.3.4.阅卷经验: 1.3、面试技巧: 备考技巧: 1.国家公务员历年面试流程说明
2.3.4.临场技巧:
1.2.3.心得体会:
1.2.4、综合技巧:
1.2.3.三、热门资源下载
1.2.3.4.5.6.7.8.9.四、超强公务员考试备考网站推荐
1.(完全免费,海量权威试题,还有竞赛系统、申论免费批
改系统)
(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轻松学习)2.(论坛内容丰富,资料更新及时)
3.(将时事尽收眼底,让考试变得轻松)
4.(权威资讯,权威评论)
最后,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从入门到高手——公文写作能力自我提升之路
从入门到高手——公文写作能力自我提升之路
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撰写。在一个单位的文书处理工作中,文稿起草是第一个工作环节,比较收发、登记、办理、印制来说,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尤其是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可以说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无论是担任领导职务,还是从事文秘工作,都免不了经常写文章。文字表达水平也就成了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要从提高起草者的思维能力、经验水平和综合素质下手,没有什么“秘诀”可言,非得下苦功夫不可。而公文写作又有其基本规律可循,只有把握这些规律,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当“苦行僧”,做有心人,勤学多练、厚积善悟,才会熟能生巧,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一、勤学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前提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公文如果没有思想性,肯定寸步难行。做到公文的文意深远,起草者的理论水平、思想修养和知识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只能靠勤奋学习。
学习公文写作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学习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公文在取材立意、布局谋篇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文种、格式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和要求一般需要通过熟读公文写作书籍来掌握和了解。二是要学习范文。模仿是学习的重要形式,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选择中央文件、领导讲话、行业文件、单位历史文件,报刊上影响较大的、公认的一些好文章精心研读,用心揣摩其思路及语言风格,细心体会其谋篇布局、形式特征。三是观察体会经验丰富同志的写作
过程。学习写作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认真体会领导同志、有经验同志从立意构思到谋篇布局,从着手起草、反复修改到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领悟每一个细节。
二、多练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清代唐彪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意思是说:常写,作文的方法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所以,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公文写作训练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听公文写作的理论知识讲座时,往往缺乏感觉,把握不住重点、要领,只有试着去写了,对文体、思路、语言的感觉才会清晰起来,才能体会到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写作特点,慢慢地找到自己在写作中的差距,明确学习和提高的目标。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离不开大量的练习,练习要从简易的文体、文种开始。先从写便条、信息条目、会议纪要等短小文稿开始,到新闻简报、请示报告等中篇文稿,再到工作总结、本单位及上级领导讲话,最后执笔或组织起草大型会议报告(如党代会、职工代表大会、周年庆典)、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需要多位作者甚至单位全体同志参与意见的公文。多练笔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进行认真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都
不假。
三、厚积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学习靠积累,积累也是一种学习。公文写作中的积累包括积累构思(文章结构)、公文语言、写作信心和公文素材。构思最难积累,需要有人指点、引领,需要写作者用心分析,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把握公文语言是指依据不同的文种使用不同的语言,特别是讲话稿,要根据不同的讲话人和听众确定讲稿的风格,写作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语感。积累写作信心就是指在心理上从刚开始接受写作任务时的诚惶诚恐,逐渐转变为坦然面对、从容不迫。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材料的积累在公文写作中至关重要,要努力让自己公文素材的“粮仓”丰盈。在这里介绍一下笔者关于公文素材的“四类”积累法。第一类: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类材料,特别是与本行业密切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法规;第二类:本单位现任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思想风格,单位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理念,特别注意掌握领导讲话类材料等;第三类:本单位主要业务方面的材料、本行业基本材料和前沿情况;第四类:行内行外、国际国内与业务有关的学习型、启发型材料。第一类材料能帮助作者把握公文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规,能解决确定公文是否有硬伤的问题;第二类材料主要用来吃透上情,决定公文的目的和用途,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三类材料主要用来摸清下情,决定公文是否能联系实际,避免出现空话、外行话;第四类材料决定公文能否创新,对于开展以文辅政、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很有帮助。
四、善悟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关键
“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这是歌德对鉴赏艺术作品所讲的一段话,其核心思想是:无论创作艺术还是欣赏艺术,都离不开“悟”。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悟性也同样重要。同样的训练、同样的工作经历,有些人的写作水平只能停留在一定的层面上,有的人却能把公文写作升华到艺术的境界。这里面除了客观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差别还是体现在会不会“悟”上。悟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对事物的体会和认识能力,人与人悟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深浅上,公文写作中悟性的深浅与每个人的“修炼”程度成正比。
在这里引用鲁迅《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的一段话,来说明文章写作中怎样“修炼”悟性。鲁迅先生是这么写的:“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惠列赛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这是鲁迅先生对文学创作阐述的“不应该那么写”的学习、领悟方法。对公文写作来讲,这也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方法。我们直接看公文范文、看干干净净的定稿,就不如看经领导和同志们反复修改的草稿获得的收益更大,提高得更快。用心写作是一方面,用心体会领导和同志们精心删改之处,体会到了“不应该那么写”,明白了“应该这么写”的道理,便是“修炼”公文写作的悟性。
公文写作是一件苦差事,需要受得了清苦、耐得住寂寞。提高公文写作能力需要一个过程,唯有艰苦付出、勤学多练、厚积善悟,才能训练有素,达到文思似泉奔涌、文种运用自如、材料信手拈来、文字通顺流畅的境界。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也许会让一些初学者感到厌烦,甚至望而却步,但凡事贵在坚持。在这里摘录某领导同志对笔者公文写作的一段批示,点出了公文写作的三重境界,作为结语,与同行共勉: “艺无止境,文稿起草也大有学问。文字过关后,文稿取胜之道在观点和思路,‘椟’要美观,‘珠’要璀璨。”
也谈怎样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一、文化知识的雄厚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因此要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各个领域的知识是相通的。搞外交的人读一些经济、历史、哲学方面的书,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开阔视野,有助于更敏锐、更全面、更深刻地观察形势,分析形势,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对外工作。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读点历史书和人物传记有助于增强历史感,从历史演进和时代变迁的对比思考中认识今天,展望明天。
2007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题为《回归十周年献辞》的文章。全文如下:
2007年7月1日,标志着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是一个历史 的里程碑。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对我们整个国家,特别是香港市民,都有特殊的纪念意义。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大家都期待借此大好时机,审视我们经历过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更光辉、繁荣的未来。香港的庆祝活动自4月开始,持续至12月。特区政府在内地和海外的办事处,也会借着这个重大日子,以不同的活动展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各方面实力和优势。所有庆祝活动的核心,是确认“一国两制”的成就。回归10年,“一国两制”的理念,已从未经实践的构思变为活生生的事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一兑现了,中央政府对所作的承诺,没有丝毫动摇。如基本法所规定,我们的自由与生活方式,我们的司法、社会与经济制度,一如既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而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凭着众所周知的奋发创新、自强不息精神,继续兴旺、繁荣。我们继续与祖国拓展及加强联系,同时保持着作为亚洲的国际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中心的地位。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是香港全城欢庆的大事,我们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参与。我们非常欢迎在内地、海外的亲友及支持者与我们一起共同庆祝。
二、把握好公文写作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外事接待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而要讲政治和政策。
凡重要的文稿,作好写作的前期准备十分必要。在掌握材料和信息的基础上,要充分酝酿,认真研究,把好政治和政策关。要按照文件的主题和政策要求,并考虑文件呈送的对象和使用的场合,先把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等确定下来,然后动手起草,切不可草率动笔,无功而返。俗话说,“意在笔先,以文传意”,就是这个道理。
三、勤于修改,一丝不苟。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话有道理。自己要勤于修改,同时要虚心请别人修改。文章写好后多推敲、多琢磨是必要的。千锤百炼做不到,但像毛泽东同志说的,至少看它三遍。
四、提高公文写作水平重在严要求、抓落实。
办文、办会、办事是机关工作的三个方面。办会、办事都离不开办文,所以办文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要做好办文工作,关键是三条:一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二是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要完善办文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培养一批写手。
第五篇:从音箱入门到高手必看知识(二)总结
音箱选购的基础知识问与答
音箱由哪几部分组成?
市面上的音箱形形色色,但无论哪一种,都是由喇叭单元(术语叫扬声器单元)和箱体这两大最基本的部分组成,另外,绝大多数音箱至少使用了两只或两只以上的喇叭单元实行所谓的多路分音重放,所以分频器也电告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音箱内还可能有吸音棉、倒相管、折叠的“迷宫管道”、加强盘/加强隔板等别的部件,但这些部件并非任何一只音箱都必不可少,音箱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只有三部分:喇叭单元、箱体和分频
器。
为什么有些音箱用两只喇叭单元,而有的要用三只,还有用四只、五只的,用一只行吗?
喇叭单元起电-声能量变换的作用,将功放送来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输出,是音箱最关键的部分,音箱的性能指标和音质表现,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喇叭单元的性能,因此,制造好音箱的先决条件是选用性能优异的喇叭单元。对喇叭单元的性能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承载功率大,失真低、频响宽、瞬态响应好、灵敏度高几个方面,但要在20Hz-20KHZ这么宽的全频带范围内同时很好兼顾失真、瞬态、功率等性能却非常困难,正如道路警察,如果管得太宽肯定会顾此失彼,而各管一段就容易得多,喇叭单元也是这个道理,最有效地解决方案就是分频段重放。为此喇叭厂生产了不同类型的单元,有的只负责播放低音,称为低音单元,播放中音的叫中音单元,高音单元只负责播放高音,这样例可采取针对性的设计,将每种单元的性能都做得比较好。
所以,尽管可以采用一只全频带喇叭来设计音箱,不过出于上述考虑,用多个单元的组合来覆盖整个音频频段的设计方式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具体用几只单元,取决于音频范围的频率划分方式,如果是简单地分面高音和低音(或中低)两只喇叭就够了;如果是分高、中、低三段的三分频音箱,那么最少也得用三只单元,现在两只低频单元并联工作的设计方式也很流行,这样总的单元数便可能达到四只;有些大型音箱的频段划分得更细,如果再采用单元并联工作的设计,总的喇叭单元数就会更多。在音箱的资料或说明书上通常有“X路X单元”这样的方案,就是对音箱的分频路数和所用单元总数的具体说明,例如“三路四单元”,表示这是三分频设计的音箱,总共用了四只喇叭单元,其
余依此类推。
DEBUG评论:这篇是叶新海先生的著名入门作品。顶级的音箱中,倒是有只使用一个全频带单元的,其实,如果全频单元当真能够做好的话,它的很多优点不是多单元音箱能比的。不过全频带音箱确实是几百元的比比皆是、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也不算很罕见,但恰恰几千元上头很难做出来更难做好。所以我们也就很
少见啦。
分频器是做什么用的?
由于现在的音箱几乎都采用多单元分频段重放的设计方式,所以必须有一种装置,能够将功放送来的全频带音乐信号按需要划分为高音、低音输出或者高音、中音、低音输出,才能跟相应的喇叭单元连接,分频器就是这样的装置。如果把全频带信号不加分配地直接送入高、中、低音单元中去,在单元频响范围之外的那部分“多余信号”会对正常频带内的信号还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使高音、中音单元损坏。
从电路结构来看,分频器本质上是由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构成的LC滤波网络,高音通道是高通滤波器,它只让高频信号通过而阻此低频信号;低音通道正好想反,它只让低音通过而阻此高频信号;中音通道则是一个带通滤波器,除了一低一高两个分频点之间的频率可以通过,高频成份和低频成份都将被阻止。在实际的分频器中,有时为了平衡高、低音单元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还要加入衰减电阻;另外,有些分频器中还加入了由电阻、电容构成的阻抗补偿网络,其目的是使音箱的阻抗曲线心理平坦一
些,以便于功放驱动。
喇叭单元有那些种类?
喇叭单元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按电-声转换的原理来分,有锥盆单元、平板单元、球顶单元、带式单元等类型,其中锥盆单元和平板单元比较适合做高音,也有部分中音单元采用球顶式设计;从所覆盖的频带来看,也有部分中音单元采用球顶式设计;从所覆盖的频带来看,喇叭单元又可分为低音单元、中音单元、高音单元和全频带单元。
目前最常见的低音单元和中音单元从转换的原理上讲都属于电动式扬声器,它们多采用锥盆状的振膜,因为这形状的振膜设计成熟、性能良好。振膜材料则多种多持,有传统的纸质振膜,也有高分子合成材料(如聚两烯)制作的振膜,还有铝、镁等金
属材料制作的振膜。
对振膜的要求是刚性好(不易产生分割振动)、重量轻(瞬态响应好)、具有适当的内阻尼特性(抑制谐振),但这些要求并不容易同时满足,但刚性不够强;金属振膜的刚性很好,但阻尼又欠佳;聚两烯振膜比较好地廉顾了各个方面,近年来获得较多的应用。此外,还有些厂家采用很复杂的工艺制造振膜,“三明治”复合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上下两个表面之间夹着蜂巢结构的中间层,整体上具有很高的刚性,同时又有重量轻、阻尼
好的特点,很有发烧前途。
高音单元最常用的是球顶式高音,从工作原理上讲也属于电动式单元。球顶高音的振膜可以用金属材料制造(如铝、钛、铍等),称为硬球顶,也可以用软质的织物制造(如蚕丝、化纤),称为软球顶,通常,硬球顶的高频响应比较好,而软球顶的声音
比较柔和。
近年来,带式高音和静电高音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它们共同的优点是振膜特别轻盈,因而高频响应出色,声音纤细透明,不过,这两种高音的生产如球顶高音那么容易,应用不太普及。还有一种号角高音,由球顶式的驱动部分加一个喇叭状的号角构成,它的特点是声音指向性强,而且效率高,因而在专业扩音领域的音箱中应用很普遍。还有一种同轴单元,实际上是低音和高音单元的组合,具体特点详见相关问答。喇叭单元为什么要装在箱子里?不装箱行吗,比如用个支架来固定它们?
不行,准确地说是低音单元必须要装箱,高音则可装可不装。有两个原因使得低音单元必须装在箱子里:一是为了消除“声短路”现象;二是为了抑制喇叭单元的低频谐振峰。先说第一个原因。低音单元的振膜在前后运动时,除了有向前方辐射的声波,两个方向的声辐射相位正好相反,即相差180度。由于低频声波的波长很长,其绕射能力是很强的,也就是说低频声波的方向性很弱,如果喇叭单元不装箱的话,后向辐射的声波就会绕到前面来与前方的辐射异相相消,总体上的前向声波辐射能量就被大大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声短路”。“声短路”现象必须设法消除,否则低频根本无法有效地辐射。如果把喇叭单元装在箱子里,振膜后方的辐射被箱子阻隔,也就不会形成“声短路”了。
第二个原因,每一只电动式低频单元都有一个低频谐振点,在此谐振点上的输出达到一个峰值,但失真也很高,瞬态响应非常差,如果对此谐振峰不加以抑制,势必严重影响重放的音质。如果将单元装箱,箱内空气的劲度就会对振膜的运动产生抑制作用,这样就达到了压低谐振峰、改善性能的目的。另外,通过含理选择箱体的结构和参数,可以达到拓宽低频响应的目的,设计良好的倒相箱、无源辐射器音箱、传输线音箱都能获得这样的效
果。
高音单元为什么可以不装箱呢?因为高音的波长短,绕射能力弱,不存在“声短路”现象,也不象低音单元那样需要抑制低频谐振峰,所以,对于高音单元,音箱的作用只是一个支撑。
箱体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
箱体一般用木质材料制作,因为木材容易加工,表面处理之后能得到和家具一样的质感容易跟居室环境协调一致。目前最常用的材料是人造中密度纤维(MDF)板,这种材料强度高,而且不易变形,不开裂,表面还非常平整,无须打磨就可以直接粘贴木皮或PVC装饰。有些音箱也采用狼子野心花板制作箱体,刨心花板也有不易变形形裂、表面平整的特点,强度也可以,不过一但受潮后就容易损坏,所以通常只用于廉价的低档音箱。
还有用天然实木板制作箱体的,不过天然实木成本比较高,而且处理不当容易开裂变形,所以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少,一般只用于高档音箱,主要是取实木的质感比较高级(特别是名贵木材)这一优点。当然,箱体不一定非得用木材来做,用塑料、用金属甚至用石板都可以,但这些材料制作的音箱并不普遍。
实木音箱的声音比人造板音箱好吗?
不能这么说。理论上讲,箱体只要足够坚固不发生振动,用什么材料都没有区别。音箱的声音主要是由喇叭单元、箱体结构设计、分频器这三大要素决定,而跟箱体材料用实木还是人造板,甚至用塑料、用金属都没有关系。
音箱是如何分类的?
音箱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按音箱的声学结构来分,有密闭箱、倒相箱(又叫低频反射箱)、无源辐射器音箱、传输线音箱之分,它们各自的特点详见相关问箱。倒相箱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从音箱的大小和放置方式来看,有落地箱和书架箱之分,前者体积比较大,一般直接放大地上,有时也在音箱下安装避震
用的脚钉。
落地箱由于箱体容积大,而且便于使用更大、更多的低音单元,其低频通常比较好,而且输出声压级较高、功率承载能力强,因而适合听音面积较大或者要求较全面的场合使用。书架箱体积较小,通常放在脚架上,特点是摆放灵活,不占空间,不过受箱体容积以及低音单元口径和数量的限制,其低频通常不及落地箱,承载功率和输出声压级也小一些,适合在较小的听音环境中使用;按重放的频带宽窄频带音箱之分,大多数音箱其设计目标都是要覆盖尽量宽的频带,属于宽频带音箱。窄频带音箱最常见的就是随家庭影院而兴趣的超低音音箱(低音炮),仅用于还原超低频到低频很窄的一个频段;按有无内置的功率放大器,可分为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前者没有内置功率放大器,可分为无源音箱和有源音箱,前者没有内置功放而后者有,目前大多数家用音箱都是无源的,不过超低音音箱通常为有源式。
密闭箱的特点是什么?
密闭音箱的喇叭单元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箱体内,这样,振膜向后辐射的反相声波就被箱体完全阻隔,不会跑到箱外去和振膜前方的正相声波相抵消,解决了“声短路”问题,使低音能够有效地辐射。密闭箱的低频衰减特性比较其他类型的音箱都平缓,形同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的衰减曲线,这意味着它具有各类音箱中最好的瞬态响应。同时,密闭在箱内的空气形成一个强劲的“空气弹簧”,能有效抑制振膜在谐振频率处的位移量,减少非线性失真。不过,空气的劲度也使喇叭单元的低频谐振频率上升,使音箱总体的低频下限比单元在自由空间的条件下有所上升,与倒相箱、传输线音箱这些设计相比,密闭箱的低频下限相对要差一些。还有,振膜后向的辐射得不到利用,致使其效率也
要低一些。
气垫式音箱和密闭式音箱是一回事吗?
气垫式音箱最早由美国的H.01son和他的伙伴J.preston提出后获得专利,1950年被AR公司推广,代表性产品是当时名扬四方的AR-3(港台的发烧友称之为“阿三哥”)。气垫音箱是密闭箱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使用高顺性的喇叭单元并将箱体设计得足够小使箱内空气的劲度大大高于单元振动系统的劲度(一般要超过3倍以上),对单元的振动系统而言,箱内的空气对它的作用仿佛一个弹性强劲的气垫一般,这种音箱因此而得名。气垫音箱的失真低,瞬态表现相当好,曾一度深受欢迎,不过,这种音箱由于采用高顺怀的单元,灵敏度一般比较低。
倒相箱的特点是什么?
倒相箱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音箱,它在密闭箱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载导管(倒相管),导管一端跟箱内的空气连通,另一端通过箱壁上的开口(倒相口)通往箱外。当喇叭单元的振膜运动时,一方面直接对外辐射声波,另一方面又压缩(或扩张)箱内的空气。使箱内的控制气从倒相口排出来,这样,倒相口就成了策动空气的“第二振膜”,如果设计得巧妙,倒相管-箱体系统可以刚好使振膜后向辐射的声波倒相180度(倒相箱因此而得名),这样从开口处辐射出去的声波就与振膜前方辐射的声波同相了,而同相的辐射使声能得到叠加,于是加强并延伸了音箱总
体上的低频响应。
倒相箱和密闭利用了振膜的后向辐射能量,因而效率比较高。不过,倒相箱也并非十全十美,除了设计调试比密闭箱困难以外,开口处急速流动的空气容易造成气流噪声。另外,倒相作用本质上是利用声学谐振来达成的,因而由开口辐射的声波瞬态
响应比较差。
DEBUG评论:再次强调!倒相箱的倒相声波决不仅仅是“喇叭振膜背面的声波被反射出来”,而是半密闭箱体内空气被强制压缩产生谐振而发出的声波,声波来自管道内的空气而不是振膜!如果仅仅是为了将振膜后辐射声反射出来,要倒相管干什
么?直接开孔不就行了?!
无源辐射器音箱又有何特点?
无源辐射器音箱又叫空纸盆音箱,其实是倒相箱的一种变体,它的工作原理与倒相箱十分相似,只不过用无源辐射器代替了倒相管。无源辐射器的结构跟喇叭单元类似,有折环和辐射声波的振膜,但没有音圈和磁路系统,振膜的运动完全受箱体就可以获得较好的低频响应,效率也比较高,但它也有区别于倒相箱的特点。优于倒相箱处理克服了倒相口容易生产气流噪音箱问题,不过无源辐射器音箱具有比倒相箱更陡峭的低频衰减特性,意味着瞬态响应比倒相箱还差。美国Polk Audio 公司是生产无源辐射器音箱最具代表性的厂家。
DEBUG评论:现在在多媒体音箱上的低音炮上,空纸盆已经不少见了。不过有些产品在卫星箱上也用空纸盆,纯属胡来。
传输线音箱有什么特别之处?
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或倒相箱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它利用了1/4波长的传输线来达到吸收单元谐振、抑制振膜位移、拓展低频下限这些目的。传输线音箱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低音单元后面接有一跟长长的导管(传输线),导管的长度取单元低频谐振频率(或稍高一点的频率)的1/4的波长,为了衫化,导管通常折叠于箱体内部,看上去象一个迷宫;连接喇叭单元那端的传输线截面积至少比单元的辐射面积大25%,然后逐渐变小,到传输线的出口处刚好等于单元振膜的辐射面积;传输线内敷设羊毛或玻璃棉等阻尼特质。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和倒相箱等设计相比,具有更为深沉的低音,但以英国著名音箱专家Martin Colloms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传输线音箱较难避免因传输线谐
振所造成的音染。
DEBUG评论:有些多媒体产品现在也号称使用了迷宫结构,其实只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变形倒相箱而已,真正的传输线设计,到目前我还没在多媒体音箱上见过。
初学者听音指南:用耳也要用心
对于听声音真用得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名言。首先你要自信你的耳朵不比所谓的“金耳朵”们差。人的听觉生理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膜和内耳听辨毛都会变硬,无法响应很高的频率。只有低龄儿童听觉器官的尺寸小,质地柔软,可以听到20khz以上的超声。而20岁以后就逐渐衰退了,50岁以上的人已难听到16khz的声音了。当然老发烧友们的技巧和经验比较丰富能补偿一点损失,但硬件逐渐变坏是必然的。所以,专业的主观试听评价需要有不同的年龄、性别的人员来参加。只要没有听力缺陷,你也可以当评判员。当然一些最基本的测听技术和常用主观试听评价的用语还必须了解,并把握住确切含义和分寸。
最先可以熟悉一下纯音,正弦单频交流信号的声音,这也是检查音响设备静态性能好坏的一种方法。最方便的方法是播放雨果发烧碟
(一)》的最后17至45段,这里是正弦信号从25hz开始以1/3倍频程为一台阶至20khz,一共29段。如有优质的模拟正弦信号发生器则更好,信号源中没有高次谐波也不需用cd机。从第17段开始向后放,音调逐渐提高。
若电平不变的话,开始响度也逐渐增强;到27、28(约三四百赫兹)段时音量就不再上升;至40、41段(约七八千赫兹)后,音量又开始下降。若设备不好,中间音量较平坦的段落就会变窄,听音乐时高音域和低音域分量都不足。若整个频域的音调感不是逐渐上升,某个段落有突变,如19段听起来反而比20段更硬、更响,这就说明19段(40hz)处声音有互调,即原40hz低音上,有较高频率的音串入,所以音调也高了,响度也大了。很多劣质音箱这时就会显现原形。正常听音乐时,某一频率一会儿就过去了,并且大多时间同时就有很多谐波成分,靠声音的感觉不对去辨别设备的毛病,初学者操作就比较困难。纯音试听就容易操作多了。
房间声学环境有缺陷,如有驻波、共振或冲着听众席的反射面,也会使不同频率上的响度不均匀,可以变换一下音箱摆位或房间家具摆放,找寻反射面或共振源来解决。单一的纯音稳定、简单、容易找出串杂在其中的杂音。
另外,几个关键频率的音调25hz(17段),40hz(18段),500hz(29段),1khz(32段),2khz(35段)和4khz等应该心中有数。不少音箱包括低音箱实际上并没有25、40hz的低音,不少人把较响的60—80hz左右的中低音当作次低音在感受。同样,2khz、4khz的声音听起来也很刺耳,但它并不是人们要追求的12khz以上的高音。理解听感描述词汇实际声音就复杂多了,声音的听感描述总要用词汇来表达,但词汇中数形容词最微妙。
如果要从外文的描写翻译过来就更难了,笔者手中有一份英文的音质评价用语说明,汇集了52个形容词,其中有些词连英汉词典上给出的中文注释就令人不知所云,怎样去理解表达的声音特性?所以越详细越微妙的描述可能越难确切,还是先简单一些。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测试音箱音质时,让评判员填的表中用了十种描述,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现解释一下它们在表达声音特性时的含义,对提高主观声音测听能力的人会有所帮助。这些词
汇分别是:
解析力:解析力也叫清晰度,描述声音清晰程度。听语言时,吐字干净利索,没有含糊不清之感。听弦乐曲时,有几把乐曲,什么乐曲容易分辨出来。听低音时,鼓点干脆利落,长号、大鼓各自音色表现正确,不似彩电或组合音响中那种嗡嗡之声不绝于
耳的效果。
柔和:听起来声音柔和温暖,让人感到顺耳舒畅,不刺耳没有沙哑之声。一般女声节目听这方面特性比较好,用迪斯科和重金属摇滚乐来听器材的这方面表现就不合适。虽然说这里的柔和指的是器材的性能而不是软件本身的内容,但软件节目本身就硬,用来听这方面性能就困难了。
从音频信号特性讲,柔和表示中、低音还原正确,噪声和谐波失真小。器材的谐波失真会增加不良高音成分,听感生硬、刺耳、金属味重(好像金属材料发出的声音)。
丰满:声音充实圆润,男中音和男低音这种感觉较明显。表现出器材频带较宽、特别是低音端延伸好,中、低音的频响均匀,混响适度。
明亮:声音清脆透亮,有鲜活感,在女高音和童声以及弦乐小号的高音器乐中较易找到这种感觉。说明器材的中高音频平坦、均匀且失真小。若高音过头或带有失真,明亮就会变成刺耳。另外,也要有适度的混响,否则会有干枯的感觉,亮不起来。
开阔宽敞:相反的描述就是狭窄、挤压,声场狭小,缺乏现场收听时那种宽大的场面。立体声节目这方面的感受与两个声道间的串音水平和平衡度有关。串音小、对称性好,混响正确,声
场感觉就宽大。
亲切:亲切或称现场感强是指声音好像贴近身边,伸手可以触及一般。一般中音段表现好的器材,这种感觉较强。
噪声和失真:没有信号输入时,音箱中发出的嘶嘶声、交流嗡嗡声称为噪声,是器件或工艺不良的表现。失真是由于器材的线材不良或频响不佳,使原来的声音发生了变化所致。没有输入时开足音量,在音箱一米处应听不到一点噪声,否则节目中需要无声时,就会有讨厌的背景噪音,平常使用时声音透明感就变差。失真即声音走样,与熟悉的原声比较就能听出来。
力度:力度和响度意义不同。响度指声音感觉响。两套设备可以把同一个曲目,用响度计调到一样响。但一个可能响而平淡,另一个就响而有力。力度为声音有劲、有气魄,表示声音中低频成分较强,动态范围宽。光响不行,要响而不失真才有力度。
最后两项为满意程度和保真度,这是总体印象并含有个人的爱好和愿望。自觉地用上述描述来比较不同器材发出的声音,就
可以逐渐把耳朵练灵敏。
当你的听觉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后,就要注意排除心理因素对听觉的影响。一个劳累一天的母亲在熟睡中,对汽车鸣叫或火车奔驰的很大声音都无动于衷,而对自己婴儿的啼哭或躁动却非常灵敏。这是一个被经常用来说明人类听觉系统有选择性的例证。
在你试听某一音响器材的时候,设备的外观、价格和媒体狂轰乱炸的宣传,已给你造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价格贵,进口品牌,都会在您心理深处打上一个底分。所以,在你实际试听时要留神去掉这个底分。但心理现象是一种科学,不管谁都不可能完全摆脱掉。所以专业主观试听要采用双盲法:一是听者看不到设备,音箱和设备都被透声不透光的织物挡住,只闻其声不谋其面;二是操作人员听不到声音,完全按仪器的指示送出声音。
人类的生理听觉研究标明,只要音量略大一点,同样频率范围的声音给人的音调感就展宽了。所以,若两只音箱的灵敏度不同,系统不对总响度进行校正,那么灵敏度低的那对音箱得分就会吃亏。商家想诱导你买某一产品,试音时只要音量比别的放大些,你就会上钩。所以操作人员也不应该听到声音,以免把自己的观点无形中带给批判者。
以前的主观试听采用a-b-a制,先放参考器材,然后放被测器材,再放参考器材,最后打分。后来发现这种程序仍有诱导作用,因为你知道第二段为被测声音,总要想听出些差别。现在较为先进的电能控制主观试听实验室已采用随机送样的试听方法。先给你听参考声,且随便你想听多少遍,再听被比较声同样可以听很多遍,这是训练阶段。进入试听评分阶段时,先给你听参考声,接着给你送另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到底是参考声还是被试听声是由电脑随机给出的,然后由你打分。如果你想再听一次参考声那可以,但要再重复刚才第二次给出的声音就不可能
了。
这样经过若干轮的评分,计算机就可把结论统计出来。如果第二次随机给出是参考声时,你也乱打分,电脑就认为你听力有问题,你的评分就会不被采纳。只有参考分能打准的人,试听的评分才有效。这样做基本上可消除心理因素的干扰和清洗混事的“南郭先生”这样的操作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还会受到一批有利益冲突的人的反对,推行颇有一些难度。某权威机构预选了一批录音工程师和发烧友来试听,结果八分之一的人被剔除,他们可都是“金耳朵”里的“金耳朵”。另外,在开始训练阶段各人的评价很不相同,而进入主观听觉结果也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听力没问题的人,稍加训练也可以当主观试听的评委。科学的结论是惟一的,可重复的。
DEBUG评论:相信自己的耳朵!从生理角度而言的真正的“金耳朵”是百万中无一的,建立正确的听音观念,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多做合理的听音联系,才是提高评判水平的关键。不过,“耳朵收货”只适用于自己的选择,给别人做推荐,还是少用
“耳朵”作标准的好。
听音乐用心灵 听声音用耳朵
至此可以明白物理声音的复杂但不神秘,可当声音构成音乐时情况就变了。人们听音乐和听声音是不同的,前者用心灵,后者用耳朵。当听音乐的时候,耳朵只不过是一个通道,贝多芬耳朵聋了,还能创作并指挥出传世经典,可见耳朵在这里的作用并不致命。听器材的好坏应该靠耳朵,用耳朵来识别空间中声波的好坏,心灵会误导你的判断。发烧友往往同时用耳朵和心灵在听声音,这就成为一般人无法读懂或接受他们观点的原因。我想当你去选购器材时要注意用耳朵去听,而回家玩器材时不妨也用点心智,最终用于欣赏音乐时,当然要力图与音乐家们心灵相通,器材甚至声音都不过是通向彼岸的一座桥梁。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技术
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总会遇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问题。在音色方面,最终应使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从技术方面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
有:
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来确定。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态出不来,无光泽、低频显著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面出不来;音量合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润、柔和丰满、有力、动态出得来;音量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的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的80-85dB(A计权),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
功率。
功率储备量匹配
为了使音箱能随节目信号中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或失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得参考: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率应是经理论计算所得功率的三倍。电子管功放和晶体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
这里因为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较平缓。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放并不产生明显削皮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这就是常说的柔性剪峰。而晶体管功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生严重削波,它不是使颠峰变圆而是把
它整齐削平。
由此对于晶体管功放储备量的选取是:高保真功放为10倍;应用高档功放为6-7倍;应用中档功放为3-4倍;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的内容与工作环境而定。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蹦迪等音乐,则需要留有
20-25dB冗余量。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此时,功放处于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会小于额定输出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小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求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
要求更加严格。
阻尼系数的匹配(这个最难理解)
阻尼系数KD定义为: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功放输出内阻。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瞬态响应指标。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
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灵敏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音箱馈线的功率损失小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一般来说,线越粗越好,最好是双线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有双线分音的分频器,一般中高档的都有4个接线座,上下的2个负极是独立的,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DEBUG评论:在老烧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认同,就是功放的价格应该至少是音箱价格的1.5-2倍,越是高档的产品这个比例就越高。换句话说,在配套上,宁可“大马拉小车”,不可“小马拉大车”。这是因为往往越是高档的音箱,一个只能发挥70%水平的高档产品,往往反不如一个发挥100%的低档产品。不过放到多媒体产品上,情况就倒了过来,越是高档的产品,其功放占整套产品成本的比例往往越低。有些产品几乎要用4000元档次的功放推其裸箱,才能将单元的水平发挥个八九不离十,但配的仅仅是个最多值100元的功放。
有些多媒体发烧友还往往看好这些产品,其实,如果不考虑摩机的话(当然,对于摩机来说,这样的产品是最佳的,因为摩电路是可行的,摩单元,对大多数人是完全不可行的),这样的产品不管在实际发挥的效果上,还是作为商品的设计上(特别是这一点),都是不理想也不合理的。说到底,还是文章的主旨——合理搭配,在功放上下功夫,用差单元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将成本全花在单元上,配一个仅仅是刚刚能用的功放同样是不可行的。单元虽然是多媒体音箱最重要的部件,但决不是单元好就
是好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