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新时期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
Script>[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特别强调要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这一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党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涵义及这一课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加强党的依法执政建设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新时期加强党在依法执政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党依法进入政权组织、依法开展执政活动、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理政的方法等问题,同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提出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首要任务是强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树立牢固的法律信仰;中心环节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水平;重要保障是依法对权利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谋利益的观点,予探讨。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依法执政问题 探讨
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我们党是我国惟一的执政党。没有党的依法执政,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正因为此,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特别强调要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这一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党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断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建设是新时期改革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在此本人就新时期加强党有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作一粗浅论述,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及时代背景
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精深、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准确地把握这一命题的内涵、背景,对提高其重要性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
(一)、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依法执政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必须通过依法执政的途径来实现。
所谓依法执政,就是指一个政党依照法律进入国家政权并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且依照法律从事管理活动。依法执政意味着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等执政权力的行使,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最终实现党的正确领导。
所谓依法执政能力是执政党以国家机器为杠杆,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持续获得人民拥护,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引导社会整体进步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它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能、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的系统行为过程。而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建设工程,是随环境、任务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统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领导方式,在55年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执政方式,包括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的状况等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执政碰到的第一个新情况,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现代中国走向经济繁荣的必然选择,2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对党的执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它不仅促使经济发展的结构、经济活动的主体、利益分配方式多样化,而且对文化、人的价值观念等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是建国以来我们党执政的社会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国内来看,体制改革造成利益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许多紧迫的新任务。比如,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部差距,都是非常重要而十分艰巨的任务。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强权政治和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对我国的压力,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新的考验。这些都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是我们党执政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以来,我们党的执政方式比较直接,其中政策在执政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客观上要求党依法执政,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执政方式的改变,使党在执政问题上直接面对的问题是:党的执政观念能否及时改变,党的执政能力能否适应这一要求而提高。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我们党提出要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表明了我们党对民族进步、对国家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而且关系到能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而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正是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呼之而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过去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不断
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这反映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党的执政活动的内在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正是基于我们党的历史方位所发生的变化,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出发,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二、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在宪法和法律面前,共产党同其他民主党派、团体、组织一样,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居于领导地位,党依法执政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能否严格依法运作。实行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党必须依法执政,只有坚持党依法执政,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执政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第一,依法执政是党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必然选择。党只有自身率先做到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才能有效地约束任何组织、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才能在整个国家形成浓郁的法治氛围,才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依法治国并不仅仅是党的各级组织要抓的一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党的执政行为的一个根本要求。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及其相应的程序和手续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要善于依照法定的程序来实现党的意志。
第三,依法治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执政基础是人民群众。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是否牢固,党政关系是否和谐,工作机制是否合理科学,最根本的是要看我们能否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能否高效、廉洁地为人民服务,能否始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所以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因此,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
(二)、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纵观世界,各国执政党执政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依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对政治生活的领导,即体内运行;二是执政党居于国家执政机关之上,直接对国家政权发号施令,即居高临下;三是执政党不通过国家政权,直接行使本应由国家政权机关行使的职能,即简单取代。第一种执政方式最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则。
我国在政治体制设计上采取的是第一种方式,即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来执政。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实际的执政方式偏向于第二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有其合理性。尤其是在党刚刚执政,内有困难外有封锁的情况下,对于提高党对社会的整体动员能力,集中社会力量组织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国防建设,防止重大灾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随着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变化,这种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和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一些地方党委包揽过多,权力过分集中。一些地方党委用传统的政治动员方式,指挥人大、政府和政协的工作,不少地方党委直接做了许多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把政府变成党委的而非人大的执行机构。一些地方事无巨细都由党委出面,包办代替同级其他各种组织的事务,不少地方党政关系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大,难免在工作中互相扯皮,影响工作效率。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政党、国家、社会几乎是三位一体,而党又处于各种权力的核心,是惟一的决策者和。一旦党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往往会使国家、社会处于被动地位,成为矛盾的集中点和风险的承担者。同时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党组织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由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不仅使政权机关很难行使自己的职权,影响政府工作效率,还会造成“党不管党”,削弱党的战斗力,影响党的领导的整体效能。
我们党正是看到以往执政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多年的初步探索,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了较大的改进。目前,从整体看,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处于转型期。改进党的执政方式的总目标应该是实现党从第二种执政方式向第一种执政方式的转变。依法执政作为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时期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依法执政不仅意味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和调整,而且还意味着社会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对于这一点,必须提到足够的高度,充分加以认识和理解。
(三)、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需要。
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也是我们党依法执政的显著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大大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执政既是重要环节,又是必要条件。一个国家,执政党能否依法执政,直接影响着国家机构能否依法运转,从而决定着能否真正实行依法治国。只有通过依法执政,才能切实保障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真正统一起来。
三、实现依法执政过程中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把握问题一: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必须首先依法进入政权组织。
执政党依法执政,首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人政权组织,成为国家政权机关中的领导党。执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通过在国家政权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来实现的,而不是在国家政权之外,更不是在国家政权之上。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是通过武装斗争方式进行的。但是,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的方式就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就要使党进人国家政权组织、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的方式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在一个法治国家中,并不是任何政党都可以成为执政党,也不是任何政党以任何方式都可以进入国家政权组织。根据民主政治和法治的要求,依法执政首先意味着,党依照宪法的规定以法定的途径进入国家政权组织。我们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要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自觉地遵守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遵从人民意志的选择,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方式选派推荐自己的党员进入国家政权组织,依法担任国家重要职务,直接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支配和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的发展,实现党的主张。确保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居于领导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把握问题二: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必须遵循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规定,是把执政党领导方式纳入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法制原则。党对国家的领导和监督,必须通过和运用法律手段。党只能通过立法机关和政府进行领导,自觉依法办事,而绝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发号施令。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政府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为了更好地领导和保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政党的领导权不能大于“法”。
把握问题三: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第一,各级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同党的领导并不对立。在依法执政的情况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法规,选举国家各职能机关的领导人,并对他们进行监督,不能将这种履行法定权力的行为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看待。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职权,这本身就体现了党的领导,因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只有保障权利机关依法履行职能才是依法执政的体现。
第二,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同党的领导相统一。在依法执政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的立法,直接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不能将这种宪法规定的依法行政行为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看待。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各级人民政府的依法行政行为,而不是直接干预或代替它们履行职能。执掌各级政府领导权的都是各级党委推荐当选的党的干部,他们领导政府的行政行为本身就是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各级人民政府依照宪法行使权力和通过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实现对社会进行管理,也体现着党的领导。
第三,各级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同党的领导相一致。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宪法授权的范围行使权力,在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只服从法律,这就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律对司法工作的领导。不能由党直接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样有悖司法独立原则。
第四,各级党委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开展工作是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在依法执政的情况下,党委要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能将这种支持理解为对各种组织放任不管。在依法执政的情况下,各级党委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继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的同时,保证各方步调一致地实现党的执政意图和主张。党要根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依法加强对国家政权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家政权机关中党的组织的领导作用,强化在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党员的执政党意识,保证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把握问题四: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必须要运用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贯彻依法执政的方针,要求推进依法执政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执政,需要运用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具体讲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依法执政的重要目的是维护宪法秩序,实现宪政。宪法是根本大法,规定了我国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落实宪法,遵守宪法,严格按宪法办事应当成为党依法执政的一个根本着眼点。
第二,要进一步健全依法执政的法律。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目前我们党依法执政所依据的主要是国家政权运作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还不能适应依法执政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关的法律,科学界定执政党的领导职能、执政方式和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组织实行依法领导,保证国家政权组织依法行使职能不受非法干涉。这样,可以使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巩固下来,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提供更为充足的法律保障。运用这些法律,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四、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首要任务是强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树立牢固的法律信仰。
依法执政作为党的执政信念,来之于党对执政权力的正确认识,来之于党的为民执政的价值取向,来之党对民族与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并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的行动付诸实施。但是,依法执政的自觉性不会自发地产生,作为一种内在深刻的信念力量,需要培育和磨练。因此,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要抓好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建设,切实强化
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
一是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宪法至上是法治的最高体现,法治的实质是宪治,因此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二是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法律的尊严与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维护法律的权威,遵循法治的原则。
三是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
四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依法享有权利与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的观念。
通过法治观念的逐步强化,在党内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
思考二: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关键环节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水平。
政府是党执政的载体,是具体施政的主体,政府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程度、水平和效果,反映了党的依法执政的程度、水平和效果。因此,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政为民的水平实际上就是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政府是国家的公共权力机构,依法行政是宪法的要求,也是党依法执政的要求。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两个方面的努力:第一,绝对忠于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第二,在业务上要熟悉、精通与政府职能部门相关的各种法律和法规。这是政府部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最基本的条件。
思考三: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重要保障是依法对权利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谋利益。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加强对权利运行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一是要加强党内监督。要重点强化党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党内要进一步完善权力结构,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进一步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和把关、又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权力机构,使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部门行使,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行为的发生;二是要把党内监督与国家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三是要加强自我监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做到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发挥方方面面的监督作用,主动接受监督,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参考文献(资料):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日报,2002.11.182、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求是杂志2004(01)
3、孙学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干部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24、赵国良.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干部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35、郑治.《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6、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党建研究.2004(06)
浅论新时期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第4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根据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对执政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在领导人民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获得的一个重大认识,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一)党所处的历史地位要求党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执政能力建设,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军治国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在当今中国,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
党在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会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完成繁重任务的迫切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日益严峻的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都给我们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因素。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众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形式发生的这种深刻变化,既给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压力和考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我们在面临着并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的条件下,党中央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特点,说明我们党对所面临的考验和艰苦繁重的任务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表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
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增强执政意识
执政意识是指执掌政权的党及其成员对履行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和党的干部有没有执政意识,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兴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同时,应当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要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没有动力。因此,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并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进一步明确党的执政使命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100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年,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展望未来,在新世纪的前50年,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和庄严职责。必须努力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意识,既牢记远大理想,又扎实奋力工作,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这些经验是几代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得来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充分加以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三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期如何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党要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经验,努力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
党在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传统优势,成为我们党
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力量源泉与根本保证。
一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党认识和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
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目的,是党性和宗旨的体现。
三是把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群众工作的核心。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都可能遇到方方面面的矛盾。革命时期,党正是因为正确处理好了人民内部矛盾,才团结起来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各样矛盾也日益凸现。而在当前众多的社会矛盾中,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的,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党仍然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好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的改革、建设事业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都呈现新的变化,由此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特点、新挑战。
首先,群众工作呈现出对象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涌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问题不断显现,群众工作的对象、类型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等问题,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和诸多层面。
其次,党的群众基础趋于理性化。随着群众基础的代际更迭,现在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新一代群众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利益多元化使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而民主法制时代的催化,让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群众对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总体上是认可的,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
第三,工作主体理念滞后、能力不适应。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素质不高,很难担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帮助服务群众的重任;有的习惯于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压制的方式。
三、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创新
面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党必须积极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的有序参与,不断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和谐的党群关系。
1、坚持尊重群众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是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社会管理的一句精辟概括。尊重,是对群众主体地位、合法权益、基本意愿的充分维护。在新形势下,既要看到群众诉求多元化趋势,也要看到群众对尊严的更高层次追求。“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必然是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这要求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更好地尊重群众,维护群众尊严。只有尊重群众,才能做到在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2、坚持依靠群众
依靠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党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依靠群众,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依靠群众,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群众,还要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伟大事业。
3、坚持服务群众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纾民困、排民忧、解民难,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
方群众关切。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绝不干劳民伤财、违背群众意愿的事。
第四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004-2005总结
自治区中医院脊柱外科:黄异飞
在2004-2005本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些进步集中表现在政治、科研和临床工作等方面,现总结如下:
政治方面: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以身做责,坚决维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使全科医护人员认识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我党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与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她使我党保持先进性,使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整个社会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研方面:通过在不断的学习中及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采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冲洗来预防椎间盘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骨密度测定标准这两点问题后,积极带领全科人员以腰椎髓核摘除术中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冲洗预防椎间盘炎的研究和乌鲁木齐地区骨密度特征研究为项目名称申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及“春晖计划”这两个课题,目前仍在申报中。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现状》、《膝关节股骨外髁髁间侧壁软骨Ⅰ、Ⅲ型胶原和IL-Iα、IL-Ira分布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工作方面:通过一年的临床工作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现我科的诊疗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在全疆率先开展了经皮球囊括张椎体成形术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也填
补了此类手术在我区的空白。同时经胸腰段前路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椎体爆裂骨折、脊柱侧弯矫形术、椎板内肿瘤、颈前路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等手术已居全疆前列。椎间盘镜的大量开展为我区脊柱微创手术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已有多家地州级医院的骨科临床医师到我科参观学习,为此类手术的大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这些手术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我院骨科的知名度,也为我院骨科今后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在人员建设上我科现有博士1名、硕士2名,在读硕士3名,并将我科今后的进人制度定位为硕士以上。从而为我科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2005本人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举办的“2004年全国微创外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由自治区卫生厅举办的“锁穿置管术”“爱滋病防治”“肿瘤中西医诊疗新进展”“中欧国际骨科新进展研修班”等全国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学习班,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在本本人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使得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较高水平的论文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并带领本专业学术梯队系统学习大学英语1-3册及计算机操作的理论及实践使得本梯队能够制作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查阅文献并于国内外学术团体交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了106例椎间盘镜手术,以第一助手完成了60余例较复杂的手术及8例尸体解剖并通读脊柱外科手术学2遍。从以上的工作中使得本人及本学术梯队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虽然在以上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如在科研方面还存在课题不多,经费不足、学术梯队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等诸多问题。这些不足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也同样有信心将这些工作逐步完善。
2005年5月10日
第五篇:浅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张立生宋磊冯立成钱诚
历史和人民把中国共产党推上了执政的舞台,党也就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了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重担。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现在,党作为执政党已近56年,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现在所取得的辉煌以及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应该说和党历来就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来全国各地又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主旨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新形势新任务下,我们的党需要也必须不断的加强她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迫切且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永不懈怠的任务。作为执政党就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所在。以“鱼水”关系形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没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就没有了存在的可能。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英雄巨人安泰的希腊神话故事,安泰是海神波塞冬和地神盖娅的儿子,他的力量来源于大地母亲盖娅,只要身不离地就力量无穷,所向无敌;但如果身体离开了大地母亲,他的身体就会失去一切力量。如果把党比作“安泰”,人民群众就是“大地母亲盖娅”,党的力量源泉就是人民群众。因而我们党不论进行什么改革和建设,都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能否通过党的领导,使得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现实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
要求,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奥妙所在。所以我们党必须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只有如此,党才能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一个受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的党,一个永远立于不败的党。
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所谓党性修养,就是每个党员自觉地用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加强党性修养就是从内部从自身不断提高党的主观世界,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决策水平,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因而我们党要不断的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来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和推动执政能力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具有更高素质、更高水平和更高能力的执政党。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体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如果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我们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党也要借鉴其他国家政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进行党的自身建设,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自组织和他组织过程),使党成为有着更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执政党。每一个政党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内部的建设和权力的运用还需要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只有接受人民的监督,其他民主党派的监督,法律的监督以及新闻、网络等各种媒体的监督,我们的党才能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课题。正如《决定》所说,只有不断解决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