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应从思想、组织、智力、法制等几个方面着手,即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关键词:思想理论团结活力干部队伍党风廉政执政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一、我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成就和问题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我们党执政以后一直非常重视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多次重大会议上就这一课题做出许多重要的批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致力于党的执政能力的研究和建设,56年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日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然而面对着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党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归结起来,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个是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三是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
二、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原因
从构成执政活动的基本因素来看,直接影响和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的素质和能力。执政主体是整个政党,关键是党的各级领导能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二是执政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名种执政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其效率如何,效果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主体设计安排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科学、合理,能否运转顺畅、灵活。三是执政的方式方法,执政党怎样执政,执政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规范、合理,对执政党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思想保障
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目前,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措施,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今年6月底,九江市委提出要用二个月的时间开展“新阶段 新发展”大计论活动,全市广大党员积极深入讨论献计献策,达到集思广益献良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从而使得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致力于九江的繁荣昌盛、和谐平安。
(二)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组织保障
1、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必须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只有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中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的活力。
2、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的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加强代表同选举单位党员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各级全委会召开会议时,可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扩大在市、县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全党同志必须自觉坚持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
3、坚持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增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的制度,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选拔和任用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三)增强党的干部队伍整体与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智力保障
1、加快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1)加强对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
一般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顾全大局,增强团结,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要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制度,把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坚持凡进必考,严格入口,畅通出口,为公务员队伍输送必须的有活力的人才。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治国理政的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我们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坚持凡进必考,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选拔任用干部;要畅通公务员出口,对连续两年年终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要坚决予以辞退,不能做老好人,不敢去得罪人。
(3)配强各级领导干部,优化班子结构。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关键在于把领导班子成员配好。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 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是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政治上靠得住,就是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的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忠诚党的事业,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上有本事,就是不仅能够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地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作风过得硬,就是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牢记“两个务必”,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要突出抓好“一把手”建设项目,切实把政治上强、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有较强驾驭能力的干部选配到“一把手”位置。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妇女干部、不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
(4)加强对公务员的考核。干部的考核考核评价体系,对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中有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增长速度、轻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重短期效果、轻长远发展的倾向,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心浮气燥,做表面文章,搞各种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这些问题固然是由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同我们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科学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军功理论”、“赛马理论”来选拔任用干部。
(5)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只有我们党的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才能增强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
2、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1)配齐、配强党组织的负责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无号召力和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有无威信,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核心人物的支部书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政策能否在基层完全贯彻下去、党组织能否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也跟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选好党支部书记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候选人,再由支部大会投票通过,避免只由上级推荐的失察和群众推荐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所选出的支部书记是组织信任、群众满意、工作能力强、有较强责任感的好同志。
①出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五一四页
(2)教育好、发展好、管理好党员。教育好,重点是要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继“三讲”教育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之后,党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教育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党员电教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加强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党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切实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党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注意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完善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了保障吸收党员的质量,各基层党组织要严格党员入口,坚持民主推荐,对群众通不过的党员一律不能吸收入党。管理好党员就是要切实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既要运用党员管理的传统经验,又要大胆创新管理方式,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对下岗职工党员、解除劳动关系和失业党员、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认真研究解决留学人员的党籍问题。要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党组织,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3、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重点在于提高干部队伍五种能力。
(1)、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是要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推动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工作,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此,我们要抓好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建设和鼓励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建设,特别是重视培养中青年理论人才。二是要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三是要坚持宣传舆论工作的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增强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我们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引导新闻媒体把体现党的主张的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和积极开展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互联网管理体制和网上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2)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既要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又要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适时提出和贯彻应对方针,防止大起大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建立统筹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在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上加强薄弱环节,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策划改革,又要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在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方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做到既立足于国内需求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针对我国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的特点,针对现阶段各方面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引发波动、社会
动荡的因素较多的难点,突出强调要提高领导艺术,妥善处理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六个重大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五是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
(3)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界的挑战不断,突出事件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增多,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出现新的特点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复杂情况。作为执政党,我们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领导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贡献,就必须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一要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全局。二要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伸张正义、支持公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三要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加快熟悉和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积极参与有关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磋商和制定;妥善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情况的关注,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四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摊贩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针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情况,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4)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同时又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这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显著特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党正确执政的必然要求。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关健在党依法执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权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考核成绩,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离开这个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就失去了主心骨,依法治国必然会偏离主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艺术和执政的实现形式,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者方式的重大转变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贯彻党的主张,体现人民的意愿,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正确处理党执政与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
(5)提高构筑和谐社会的能力。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着眼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眼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要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改进群众工作,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法制保障
1、坚持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我们必须围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要本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在领导干部任职前要进行财务审计、作风测评;在任职期间也要加强督查与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离任后同样要加强财务审计工作,从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强监督,让腐败之风无处藏身。
2、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我们要着眼于树立良好的执政党形象,坚持执政为民,树立为民形象;坚持求真务实,树立务实形象;坚持清正廉洁,树立廉洁形象。为此要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宣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党员干部的模范事迹,弘扬正气,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党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与此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分管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3、坚持原则,绝不手软。坚决查处以权谋私案件,严惩腐败分子。重点查处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贪污受贿、徇情枉法、买官卖官的案件。严肃查处基层干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的案件。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不管涉及到谁,不论职位多高、权力有多大,都要一查到底,依纪依法严厉惩处,绝不手软。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这地。我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胡锦涛《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曾庆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4、贺国强《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6、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动的意见
7、张强《关注党的执政方式》
8、王孝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第二篇: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治理国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执政党自身能力的建设。执政党建设是一个趋于完善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前人的、老生常谈的、普遍一般的道理,更加依赖于自身不断获得的对自身、对世界的新认识,最终达到自强、富足、智慧、博大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转型期;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和经济接轨阶段,我们的执政党处在意气风发、并不断自我否定、反省、日趋成熟的时期。本文力图对我国执政能力建设尝试初步探讨。
一、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在复杂环境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为民水平。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正确应对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党应对经济上的挑战,而且必须具备抵抗政治、文化、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反侵略能力,真正起到典范、领袖作用。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妥善处理利益格局调整中宏观微观各方面利益关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执政为民、增强人民对党的向心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最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增强全党拒腐防变能力、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必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高度严肃地对待权利运用和权利监督问题,认清所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
二、当前形式下执政党须具备的能力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我党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工作可融入到以下层面。
(一)遵循明治原则、时刻明确任务、采取明智方法,实现民治、法治、理治,树立开明仁德威严的“大家长”风范
依照明治原则。“明”是透明,“治”是治理。执政党的职责、工作做到党自身和群众都清楚,党的职能范围、工作程序、效率成果等等各个环节透明,做到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民众监督都落到实处,不给形式主义留空子。
时刻明确任务,是要执政党头脑清晰,时刻清楚自己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该做到怎样为止,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采取明智方法,既要灵巧机动,又要实心实意、实打实干。“虚浮”这个物质文明的衍生品必须剔除,不可任其蒙蔽眼睛、恣意生长,须知任何虚的都不长久,任何浮的都站立不住,克服投机取巧,克服所谓浮夸捷径。
民治,即“民”的治理。要做到使人民群众树立其坚定的信仰、勤奋淳朴的民风、文明优秀的道德素质。
法治,即依法治国。“法”不是苛刻的严刑律条,而是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符合公众、社会道德常情要求的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修补完善的通过约束少数来为大众服务的有效的强制工具。
理治,即以理治国。“理”不是简单的道理,它要党对社会运行、历史发展的法理、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政策、方针、路线,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手段、得力的做法达到民信、民服、民主,实现全民积极参与、全民治国为国。
(二)富国、富民、强兵,对外树立开拓、强大、和平的“大智慧”风范
“富国”即使国家富裕。经济实力的稳定发展、科技创新的层出不穷、资源环境的合理优化、外交往来的独立平等等等。
“富民”即使人民富裕。“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
“强兵”即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仅要拥有不断进步的现代武器和领先技术,而且要加大尖端人才投入。中国壮大军事力量,出发点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勇于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不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危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假和平”。
(三)海纳百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我们党放在世界政党的参照系里加以比较和审视,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执政和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可以使我党更全面地认识自身,在对比中看到优长,弥补不足,大大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三、当前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风党纪面临的挑战
当前,党内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上。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再度摆到面前,一些问题的消极后果不可低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继续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我党执政根基。
(二)全面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我党精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转型这个大局,当前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对党的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全面实践和强化的机会,但机会多,挑战也多。
1、经济建设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企现状不乐观,国企民企创新能力不强,进出口贸易壁垒有待打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城市虚假繁荣等问题。看似简单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难以根除的顽疾,经济建设是强国之本,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抓的问题。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怎样协调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对当前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最严峻考验。
2、农业改革中的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农村更是资源丰富,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强的革命力量、最朴实忠诚的信念,党的工作是否有成效首先得看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是否好转。当前党把农村建设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见证了我党的日趋成熟,体现出我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实干魄力。首先,中央特别强调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农改中,农村现代化有了很大发展,农民获得许多切实利益,但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交通不便、教育落后、娱乐设施缺乏、信息不畅等等大大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视野。其次,怎样完善农村监督机制也是重中之重。调动农民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仅对党的工作起到有效督促作用,而且能增多党群沟通、加快农改步伐。再次,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土地流失严重的局面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国情复杂,农产品经济收益相对微薄。那些在家没有致富机会和技能的农民,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剩余,他们宁愿涌进城市打工挣钱。这样,土地流失随之而来,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另外,城市扩建、企业用地、住房建设、滥伐林木等也是造成土地流失的一个方面。最后,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有待加深、科学种田意识的深入不容忽视。经济水平的限制、客观条件的缺乏等等致使很大一部分农民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使部分农民满足于温饱或小康现状,科学种田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
3、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负面效应。建国以来,通过经济改革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告别了温饱阶段大步迈向小康年代,成就卓著,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缓慢,而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种种努力都是步履维艰。我国目前的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入、攻坚阶段,作为领导者群体里新鲜血液、改革中革命因素的新任领导干部如何做好具体工作来树立领导在群众中的新形象、怎样将改革真正取得成效会是一定时期内的严峻考验。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做法
我党应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总目标是党的性质的反映,规定着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党建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证,体制构建是关键。
不断提高党的思想认识水平。必须在思想建设上做好以下方面: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防微杜渐;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修养,自觉纯洁社交圈和生活圈;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保我党生命力和先进性。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国家机器正常、稳定运行的必要保证。目前我国法制体系很多方面存在纰漏,时代迅速发展等客观条件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有法律的步伐及时跟进,而达到逐步的补充和完善。
精简干部队伍、强化检查监督体系。必须改革我国行政部门用人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解决当前行政效率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使全社会进入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谐相处的良性运行阶段。
总之,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来自腐败,反腐倡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源头根治腐败,使我党执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才大有希望,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2、陈士杰,陈策,严鸿华等.党建新探——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邵正平.基层党务实用手册——党务通[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吴养民.防线[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5、刘宗洪.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1).6、李宏民.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十大特点[N].检察日报,2007-03-28.
第三篇: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考建议
人民政协的建立承担了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政治结构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一致赞同下,于建国前夕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于1948年颁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
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i]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热烈响应了这一号召,并认真参与了相关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21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了。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承担起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会议“按照新民主主义的原则,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采用了义勇军进行曲为现时的国歌,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公元,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ii]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次会议,包含了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表现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iii]。
毛泽东又强调新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是如此巩固,以至于没有一个认真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大家认为只有这一条道路,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正确的方向。”[iv]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成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民主人士的认同,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光荣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
二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执政党的群众基础与阶级基础关系着执政党的生存与发展。人民政协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协商讨论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稳定物价、对财政经济工作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关于调整工商业方案以及关于土地改革、惩治腐败、惩治反革命等发面的重大决策事项。在完成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使命之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机构,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我国实行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整个架构之中,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是作为党的一项执政能力提出来的。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报告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多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
第四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认识现在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面临的挑战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们讲党的建设,一般都侧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它们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来看待。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又增加了制度建设,把它看成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方面。再后来,基于对党的历史方位根本变化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基于对世界政党政治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我们党认识到: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应当是执政能力建设。那么,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呢?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是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任何执政党,要想长期执政,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价值和目标,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本领。从党执政以后的全部活动来看,党的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无论是治党治国治军也好,改革发展稳定也好,内政外交国防也好,都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又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二,这是由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其他几个方面建设的关系决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是一项单独的,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并列的建设,而是贯通在其他各项建设之中。党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最终会体现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从党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来看,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也正因为这样,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应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最终都应当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第三,这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执政的现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自身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以及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总起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过去我们一直说,党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这项伟大工程是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通起来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推进这项伟大工程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含义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摘自网络 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余敏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广东 佛山 52800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党中央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党建专家认为,尽管55年的执政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仍然给党的领导和执政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因此,必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应如何去落实,提高执政能力,党员干部要自觉地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选择,执好政是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据新华社16日播发的《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2、我党面临严峻考验,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
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1)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2)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矛盾出现的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从国际来说,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争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是直接的、严峻的。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对外开放,要求我们改变一些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调整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加紧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这都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日益加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得党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发展的要求。从党内来说,党的执政能力相对于党担负的执政使命而言,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世情、国情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立足与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
3、从国情、世情、党情以及问题、矛盾、挑战来看,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是非常严峻的,我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逐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我党能否牢固树立、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着是我党来自国内的考验。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如何有效抵制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这是来自党内的考验。
“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
能及时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积极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白钢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调试,更好地面对挑战,正是一个政党成熟的表现,是她走向政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结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过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出现的时期,无论从国内、国外形势及党内自身的形势来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只有不断解决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党在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历史使命。在取得成就的时候也应居安思危,看到来自四方八面的考验以及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深刻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政。要做到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2] 王长江《人民日报》(2004年07月05日第九版)[3] 南方月刊2004.10 总第10期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世界背景通过长期历史考察,在党和政权的关系上,《决定》中有两个重要论断。这两个重要论断,不仅总结了中国的历史经验,而且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对这两个重要论断,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第一个重要论断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过去人们在认识上有个误区,即认为有了政权以后将会一顺百顺,万事大吉。其实,作为一个政权的党,执政的担子很重,上至国计民生、安邦治国,下至百姓的衣食住行,样样都要管,而且管好并不容易。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表明,共产党执政以后在一段时期掌好权的还有一些,但长期掌好权的并不多。掌好权特别是长期掌好权,比夺取政权更不容易,甚至更加艰难。第二个重要论断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对这个论断的后一句话同样有认识误区,即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才建立政党,而且实行的是多党制,哪个党执政,法律不能规定,要由大选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一劳永逸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中,共产党在“一夜之间”丧失执政地位,震动了全世界,说明这种认识是肤浅的错误的。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复杂而且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最后被人民所抛弃。所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通过上述对我们党执政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回顾,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共产党执政以后,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能不能执好政;执好了,就能巩固政权,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执不好,政权就将易手,得而复失,断送社会主义前程。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对执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完成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新要求和新举措。《光明日报》
为什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55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向3000至4000美元攀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要确保千百万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确保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必须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的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党在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下大气力抓紧解决,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五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修改后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什么要加强,加强之后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历史使命,国际形势,自身状况,面临的挑战,重要意义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第二、党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
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第四、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党目前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执政五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地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还不完善。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就队伍自身而言,有的理想动摇,信念滑坡;有的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有的心浮气躁,趋利媚俗;有的官气严重,脱离群众;有的腐化堕落,成为罪人;有的领导班子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基层组织弱化,基础不牢。
就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而言,也存在“六个不完全适应”,即
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不完全适应。
二、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6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向3000至4000美元攀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从成为执政党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的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
战,党在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下大气力抓紧解决,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从不同的历史方位来看,可以分为“革命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之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同时也说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