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农业技术推广法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
主任解读农业技术推广法亮点
人民网北京8月31日报道:今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闭幕,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及修改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刚刚通过的两部法律回答记者提问。
农民日报记者:此次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一大亮点是农技推广的保障措施有所强化,而且新增加了一些内容,请您就这方面的情况向我们作一介绍。谢谢!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这次农业技术推广法在农技推广的保持措施方面增加了许多约束性的规定,大概是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其中的“按规定”,是指农业法和中央有关政策文件关于增长幅度的要求,而且是逐年都要有增长。
二是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和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经费。针对有“项目就干、没项目就看”的问题,为实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经费保障的常态化,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给予补助。”目前,中央财政对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已有专项支持,今后主要是逐步扩大规模和范围。农业发展基金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和支出渠道,但目前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够好,今后执法中应加强监督检查。考虑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央和省级财政保障能力较强,基层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较弱的情况,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这次修改的一个突破是,对于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中央财政也有提供补贴的责任。
三是保障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并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保障有一个标准,就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岗人员工资收入要与基层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平均水平相衔接。
四是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工作条件。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必要的工作条件,主要包括实验基地、生产资料和设备、设施等。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示范场所、办公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示范场所、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害。”
五是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林业、水利、科学技术等部门应当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以上五
个方面若落实到位,将大大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这是这次修法的一个亮点。
解读新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
2012年08月31日 20:20
来源:法制网
字号:T|T
法制网记者 张媛
今天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
自1993年7月施行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法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一些规定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急需作出修改。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指出,此次农技推广法经过近20年实施后重新修正颁布,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农民和70多万农技推广人员的期盼,对依法治农、科教兴农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
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一主多元”格局。
基于这一现实,新法确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分类管理原则,规定“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构建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确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是此次修改的重要内容。新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因地制宜设立区域性推广机构
据介绍,过去,基层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按乡镇设立的。近些年,一些地方进行了按照区域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探索。
结合现实情况,新法增加了可设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规定。新法规定: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以及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或者区域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新法还进一步完善了乡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规定: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实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乡镇机构岗位全为专业技术岗
非专业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占用业务人员编制,是各地反映比
较强烈的问题。
为有效遏制这一现象,新法规范了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合理确定,保证公益性职责的履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同时,新法还规范了农业技术人员的上岗资格。新法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自治区、民族乡和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以聘用具有中专有关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解读农业技术推广法修改内容
8月31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CW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闭幕,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CW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及修改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全国人大CW会办--公--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刚刚通过的两部法律回答记者提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惟愿会副主任惟愿刘振伟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这次修改,把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明确为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七项公益性职责,不再搞有偿服务,是这次修改法律的最大亮点。
人民日报记者问:农业技术推广法对我国“三农”建设非常重要,我想全面了解一下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另外,此次修改明确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质,这应该是修改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请问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惟愿会副主任惟愿刘振伟表示,农技推广法经过近20年实施后重新修正颁布,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农民和70多万农技推广人员的期盼,对依法治农、科教兴农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八个明确”:
一是明确农技推广的分类管理原则。
就是将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公益性推广由国家各级推广机构承担,经营性推广由其他多元主体承担。
二是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机构性质。
农业技术推广涉及面广,投入量大,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小,难以通过市场调节配置技术资源,盈利性组织不会大范围、长时间介入。在市场失灵的地方,需要zf履行好公益性职责,发挥主导作用。这次修改,把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明
确为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七项公益性职责,不再搞有偿服务。这对稳定机构、健全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这是这次修改法律的最大亮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对农民实行无偿服务,开辟了增加农民投入的新渠道。
三是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原则和管理体制。
各地可以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和区域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与原法相比,新增了区域性机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目前主要有“以县为主管理”和“以乡镇为主管理”两种模式。鉴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实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zf管理为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zf确定。”这样规定,一是体现因地制宜,二是为今后各地对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留出空间。
四是明确多元化推广组织的法律地位。
这次修改,将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确定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肯定了农场、林场、牧场、渔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农业示范区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这12类组织,可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也可以开展有偿服务。对多元化组织开展经营性服务的,可享受国家税收、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
五是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队伍建设的原则。
包括编制、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考评制度等。农技推广法正式实施,依法落实编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六是明确农技推广工作规范。
如要按规划、计划推广,推广的技术要经过应用示范和安全性验证,要坚持自愿原则,要提高推广效率等。
七是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保障措施。
包括建立农技推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明确中央财政对重大农技推广给予补助、明确中央财政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的补贴责任、保障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保障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
八是明确法律责任。
明确zf及有关部门未履行职责的责任、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截留或者挪用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责任。上述三个方面,从zf行政管理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到推广人员,从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到刑事责任,都涉及到了,是依法规范农技推广工作的法律保障。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2年8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
(一)良种繁育、栽培、肥料施用和养殖技术;
(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三)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
(四)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五)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
(六)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
(七)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八)其他农业技术。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第四条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
(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注重生态效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推广效率。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八条 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务院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同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十条 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国家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一条 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
(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
(四)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
(五)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
(六)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以及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或者区域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实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三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合理确定,保证公益性职责的履行。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第十四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符合岗位职责要求。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自治县、民族乡和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以聘用具有中专有关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充实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按照规定给予补助。
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的指导。
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将其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农场、林场、牧场、渔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科技组织,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九条 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当列入国家和地方相关发展规划、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会同科学技术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有关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进行推广或者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国家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第二十二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迫。
推广农业技术,应当选择有条件的农户、区域或者工程项目,进行应用示范。
第二十三条 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其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林业、水利、科学技术等部门应当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第二十四条 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认真履行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公益性职责,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农业技术,实行无偿服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外的单位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入股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其合法 7 收入和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入股,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
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以大宗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的农业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引领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八条 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给予补助。
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
对在县、乡镇、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示范场所、办公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示范场所、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害。
第三十一条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县级以上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其管理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评。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建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制度和考评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的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其业务考核、岗位聘用以及晋升,应当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其业务考核、岗位聘用以及晋升,应当充分听取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第三十三条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由主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向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未经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或者安全性的农业技术,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强迫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农业技术,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农业部:推动地方制定新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
2012-08-31 来源:中国网 字号: 12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8月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谈到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贯彻实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修订颁布,对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也对整个农业科技创新都会起到更有力的法律保证。同时也是对各级农业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张桃林称,农业部门将以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修订为契机采取措施,深入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主要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学习和宣传的工作。部里将对此做出统一的部署和安排,组织各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机构、教学单位认真地学习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同时,把学习农业技术推广法和深入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相结合。今年中央的1号文件也是聚焦农业科技,特别是对农业技术推广做出了“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明确要求和部署。要深刻地学习领会条文的精神,提高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感,把这个规定、条文精神逐条地传达到各个推广机构、每一个农技推广人员。同时,还要加强社会的宣传,让全社会各个方面更多地了解、理解农业技术推广法,能够更多、更好地关注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是,指导和推动各省抓紧制定、修订与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因为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原法相比,无论是针对性,还是可操作性方面都明确增强,应该说是更加全面、系统。不仅有一些方向性、指导性的要求,也有一些具体的、刚性的规定。但是,农业技术推广法毕竟是一个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基本法律,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规定得那么具体。我国的经济社会,包括农业、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差异、变化、组合类型很多,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发展不平衡,所以,还要地方具体地规定、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实施办法。农业部将抓紧研究出台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基本框架下的政策文件,把一些具体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同时指导和推动地方能够抓紧制定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办法。
三是,深入、加快地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工作。这几年,特别是近三四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很快,力度也很大,成效也比较明显。但是与现代农业需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将会同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精神、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其中包括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
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最近几年,很多省份在这里做了很多的探索,现在县乡一体的农技推广体系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另外,在运行机制方面,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包括:聘用制度、培训制度、责任制度、考评制度等等,特别是运行机制的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技术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再有,加强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的建设,包括办公场所、试验示范基地以及正常的、必须的工作交通条件。还有是要加强“一主多元”体系的构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是履行基本的公益性职能,但是光靠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服务需求的,需要通过这一个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联合组织协调聚集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种方式来参与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农技推广中来。这次在规定中,实际上对每一个推广主体都有要求和规定,也都有鼓励和引导的政策。
第三篇:农业技术推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2年8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
(一)良种繁育、栽培、肥料施用和养殖技术;
(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三)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
(四)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五)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
(六)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
(七)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八)其他农业技术。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第四条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
(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注重生态效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推广效率。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八条 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务院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同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十条 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国家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一条 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
(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
(四)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
(五)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
(六)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以及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或者区域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实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三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合理确定,保证公益性职责的履行。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第十四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符合岗位职责要求。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自治县、民族乡和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以聘用具有中专有关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充实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按照规定给予补助。
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的指导。
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将其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农场、林场、牧场、渔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科技组织,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九条 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当列入国家和地方相关发展规划、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会同科学技术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有关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进行推广或者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国家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第二十二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迫。
推广农业技术,应当选择有条件的农户、区域或者工程项目,进行应用示范。
第二十三条 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其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林业、水利、科学技术等部门应当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第二十四条 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认真履行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公益性职责,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农业技术,实行无偿服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外的单位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入股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其合法收入和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入股,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
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以大宗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的农业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引领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八条 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给予补助。
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
对在县、乡镇、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示范场所、办公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示范场所、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害。
第三十一条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县级以上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其管理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评。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建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制度和考评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的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其业务考核、岗位聘用以及晋升,应当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其业务考核、岗位聘用以及晋升,应当充分听取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第三十三条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由主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向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未经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或者安全性的农业技术,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强迫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农业技术,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7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1993年7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教育,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农业。
第四条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八条 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九条 国务院农业、林业、畜牧、渔业、水利等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十条 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国家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以上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是:
(一)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三)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四)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五)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十二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科技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有关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十三条 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宣传农业技术知识,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为农业劳动者提供技术服务。
推广农业技术应当选择有条件的农户,进行应用示范。
国家采取措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十四条 农场、林场、牧场、渔场除做好本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外,应当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五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应当在农村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国家鼓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教育。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的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在评定职称时,应当将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中的群众性科技组织,发挥它们在推广农业技术中的作用。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七条 推广农业技术应当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当列入国家和地方有关科技发展的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也可以由该农业科研单位、该学校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第十九条 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向农业劳动者推广未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业技术,给农业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农业劳动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给农业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二十二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推广农业技术,除本条第二款另有规定外,实行无偿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的经费,由政府财政拨给。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科技人员的稳定。对于乡、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
第二十五条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从其举办的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用于本乡、本村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第二十六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开展技术指导与物资供应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服务。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举办的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第二十七条 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要的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占。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3年07月02日 实施日期:1993年07月02日(中央法规)
第五篇: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酒泉市畜牧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两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方案》要求,现将近年来我中心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有关情况做以下简要汇报。
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情况
1、体系结构及人员状况。全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机构属国家事业单位,分市、县、乡三级,从业人员有国家职工、集体职工和临时招聘人员。到2009年底,市、县、乡三级共建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执法机构91个,共有干部职工69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4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60.95%。在三级结构中,市级畜牧服务中心1个,下设畜牧站、兽医站、动物检验站(挂兽医卫生、兽药、饲料监督检验所)、草原站(挂草原监理站)4个站,现有职工40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技术职称9人,中级技术职称14人,初级技术职称4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4%;县(市)级畜牧服务中心(站)11个,现有职工348人,专业技术人员21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技术职称7人,中级技术职称82人,初级技术职称125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61.7%;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71个,占全市畜牧服务机构的65.7%,共有职工310人,专业技术人员18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26人,初级技术职称74人,技术员82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59.3%;乡镇临时招聘人员46人,占乡镇实有人数的17.4%。
2、供给情况。全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供给有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情况。市畜牧服务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在11个县(市)畜牧服务中心(站)中,除玉门市有部分差额供给人员外,其余全部为全额拨款;在71个乡镇畜牧服务机构中,瓜州、敦煌、肃北、阿克塞四县(市)为全额拨款,肃州区、玉门市全额与差额并存,金塔县全部为差额拨款。
3、改革情况。市级按照《酒泉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及时提出了“酒泉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拟定在市畜牧中心的基础上成立“酒泉市畜牧兽医局”,下设“酒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酒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酒泉市草原监理站”和“酒泉市畜牧站”四个执法管理与技术支撑机构,目前改革方案正在审批之中。县级仅有敦煌市完成了兽医体制改革,具体撤销了敦煌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成立敦煌市畜牧兽医局,副科级单位,归口市农牧局管理。其他县市区正在结合全市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工作。乡镇仅在肃州区进行了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试点,在全区15个乡镇组建了动物防疫检疫站,配备了防疫检疫人员。其他县(市)乡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尚未开始。
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大好机遇,努力争取项目实施,不断增加资金和政策扶持,全力推进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至目前,全市共实施中央及省、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5个,其中市级建设项目3个,投资金额达到1188万元;县级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达到1205万元,县均达到1.86个,172万元;乡级建设项目69个,总投资达到895万元,乡均达到1个,13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市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办公条件,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效果,促进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一是落实了中央补助经费。2008年以来,我市除及时拨付到位中央投资我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外,还督促落实到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148.65万元,其中2008年81.67万元,2009年66.98万元,乡级畜牧兽医站(中心)年人均达到480元以上,村级防疫人员年人均达到390元以上。二是落实了市县补助经费。今年以来,全市共列入财政预算防疫经费233万元。其中,市财政列入预算50万元,上半年已拨付到位20万元,县市区财政列入预算183万元,上半年已拨付到位97万元,其中肃州区30万元,玉门市、金塔县各10万元,瓜州县20万元,敦煌市22万元,肃北县2万元,阿克塞县3万元。三是增强了技术力量。2006年,肃州区通过考试,为15个乡镇配备了防疫检疫人员43名,人员经费财政全额供给;今年上半年,及时配合人事部门开展500名畜牧兽医专业高校毕业生招录工作,目前,省上共下达我市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招录指标50个,笔试统考已经结束,录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应用,建立健全畜牧业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1、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显著。全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以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创优畜牧业产品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肉牛快速育肥、肉羊杂交繁育、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粗饲料加工调制、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制、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等“十项技术”,有效推动了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底,全市牛饲养量达到22.2万头,羊饲养量达到495.71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38.01万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5.8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0.93万吨,共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户)3.45万户,牧业增加值达到9.08亿元,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牧业生产安全稳定。
2、畜牧业技术市场初步形成。我市以畜牧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亮点建设为平台,不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较好地带动了全市养殖业的发展。2008年来,全市共建成畜牧高新技术示范园区12个,其中市级5个,入住牛羊养殖示范场户33户,县级7个,入住牛羊养殖示范场户22户;建成畜牧科技示范亮点360个,其中完成省上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养殖示范亮点21个,入住2800户。与此同时,全市还建成种羊扩繁场5家,牛、羊人工授精站点363个,以种畜场、配种点、商品场三级良种繁育网络为主,全面开展牛羊良种改良服务,加快了牛羊个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3、科技成果转化丰硕累累。全市紧紧围绕品种改良、设施养殖和产业安全,大力推广牛冻精授配、羊温精授配、牛羊胚胎移植、料加工调制、动物疫病防治等30多项技术,全面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近年来,全市共冻精授配母牛26万头(其中奶牛8.75万头),温精授配母羊36.5万只,发展设施养殖1545.05万头只,青贮氨化饲草125.5万吨,快速育肥肉牛19.4万头,快速育肥肉羊665万只,标准化养猪211.3万头;标准化养鸡2450万只;获得省、部、市级科技成果38项。畜牧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四、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情况
1、农民科技培训。围绕科技兴牧和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积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开展畜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共计抽调专业技术干部712 人次,出动宣传车辆850辆次,举办送科技下乡、大篷车宣传等各类培训班和技术讲座641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村技术骨干6.3万人次,养殖户科技养殖水平普遍提高。此外,还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每年都组织1000多名科技人员,每人联系30户农户,开展常年结对技术帮扶。
2、养殖业协会服务。一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督促各县(市、区)养殖业协会深入养殖户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材料,将会员心声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架起了会员与政府交流的桥梁。二是协调纠纷,化解矛盾。按照协会服务行业发展的宗旨,市养殖业联合会及时协调处理了瓜州县生猪垄断经营、肃州区吴国军种蛋孵化率不合格等生产纠纷,将会员间的纠纷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有效防止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组织开展畜禽及其产品的外销流通。近年来,共组织会员间的交流活动45场次,签订购销合同105份,销售活体牛、羊153600头(只),畜禽产品1035吨,有力的推动了重点产业的发展。
3、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近年来,我市迅速涌现出了友邦养殖合作社、永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畜牧产业化经营组织34个,他们为全市畜牧业技术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开展了上门服务活动。合作社社员可享受品种引进、疫病诊断等一定数额的优惠服务。如友邦养殖合作社仅2009年合作社共向社员提供各种技术服务3440次以上,组织社员上北京引种一次,为38户的600头母猪提供了母猪早B超诊断检测等服务。二是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及时聘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养殖技术研修班了30多期,培训人员4000多人,通过专家与学员面对面的沟通和培训,使参会社员掌握了现代养殖新技术,开阔了眼界,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
五、配套法规规章等制度建设情况
我们以抓好法规、制度的学习为重点,以增强职工法律意识,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果为目的,全面加强了配套法规规章等制度的建设力度。一是强化法规学习。要求各级业务部门职工,在认真学习《宪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规定》等公共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结合行业管理的特点,安排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与行业管理密切相关的“三法六条例”法律法规。二是强化执法监督。几年来,我们以贯彻每年全国、全省法律法规宣传为契机,在市农牧局的组织下,及时安排部署了全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牧草种子等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截止2009年底,市农牧局组织中心执法部门开展市场监督检查26次,办理各种重大案件15起,促进了畜牧兽医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进行。三是建立学法机制。从2006年开始,按照新修定的《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行政处罚法》、《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了《酒泉市畜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学法制度》、《酒泉市畜牧服务中心农业行政执法程序制度》、《酒泉市畜牧服务中心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酒泉市畜牧服务中心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等9项制度,用制度促学习,用制度促落实,保证了法制教育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