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
工作总结表彰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打好每一场建整扶贫攻坚战
平江县国税局
枧黄村是虹桥镇天子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10个村民小组,212户村民,是一个人平收
入仅为700元的贫困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从2005年开始,我们国税局联系该村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两年来,特别是2006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契机,以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切入点,致力于改变该村贫困面貌,致力于增强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一、思想认识有高度,不打“被动战”
一是工作定位高。建整扶贫工作持续了10多年,说实话,思想上存在一些厌烦情绪也在所难免。前年我刚任局长时,也有这种想法。但是一到村上调查,看到贫困村群众的生活清苦,我内心由衷产生一种责任感。两年来,特别是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们全体班子成员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克服被动应付情绪,把建整扶贫工作列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把枧黄村当作国税局的一个科室来看待,把枧黄村的事当作局里的重要工作来办。
二是力量配备强。以前我局的建扶贫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从2005年起,局党组成立了新的领导小组,改由我担任组长,主管建整扶贫工作多年的林特章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政工科负责同志艾季芳为专职队员。艾季芳同志具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工作很有思路,善于组织协调,是一名工作热情很高、作风务实、吃苦耐劳的中层干部。这位同志能力相当强,善于应对比较复杂的工作,以前他在办好建整扶贫点的同时,局里分配的其他任务他一样办得很好。从2005年起,局里为了让他专心把建扶工作搞好,将他负责的其他工作调了出去。
三是工作规划实。局党组认为,开展建整扶贫工作,也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到科学规划。年初,局党组全体成员下到联系村,开展调查走访活动,召开全体支村委、党员组长、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村情民意,为制定工作思路搞好调研,打好群众基础。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了去年五项工作任务:即切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新修维修6公理公路,改造全村所有高低压电路,维修村级小学,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二、帮扶投入有力度,不打“口头战”
建整扶贫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做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06年,我局共争取和投入资金51.2万元,主要帮助村上做了四件实事。
一是改造全村低压线路。枧黄村原有线路极端老化,十分不安全,电价奇高,村民生活用电每度要1.7元。在调查过程中,这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局把枧黄村的电路改造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共争取和投入资金35.6万元,对全村所有高压线路和二个台区的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年底工程全部竣工,共架设高低压电杆287只,铺设电线3.9万米。电改后电费实现了同网同价,每度0.588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民节约电费2万多元。
二是拓宽平整村级公路。位于天子山下的枧黄村,山路崎岖,一条平整的公路是900多村民的迫切要求。我们共投入3.8万元,新修公路3.5公理,拓宽公路2.5公理,新修维修桥梁2座,实现了组组通车,解决了村民群众通行难题。
三是消除村级集体债务。由于多种原因,我局未入队以前,枧黄村负债近4万元,这对于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的山区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局党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和有关单位领导协商,在去年4月份妥善解决了3.8万元村级借款。同时帮助村上规范村级林场管理,组建管林护林垦伐队,每年为村上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这一举措较好地解除了村上的经济包袱,同时也增强了村级班子办事的底气,提高了战斗力。
四是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建整扶贫的最终落脚点是要使群众富起来。我们通过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昔日贫穷落后的枧黄村,迅速涌现了一批养殖专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去年一年,全村养猪1820头,饲养黑山羊650头,养鸡4000多羽,养鸭1600只,养牛800头,其中养殖业年产值1万元以上的有10户。近两年,枧黄村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均增加300元以上。
三、班子建设有制度,不打“突击战”
一是建立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学习制度。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转变了,才能为村民找到致富门路。我们着重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利用村上的远程教育设施,坚持每季度组织党员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学习实用致富技术
。去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全村党员组长参观了平江起义纪念馆、盘石村旅游经济、三市镇良种茶基地和熟食制作技术,提高了党员的素质。
二是健全民主评议制。去年初,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都产生了辞职的念头。面对这种局面,我局林特章副局长多次找两人谈心,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最终使两人乐意继续任职。从这件事我们
看到,班子建设不能仅仅要求党员讲奉献,更要抓好党员的激励,这样的班子和队伍才有活力。我们根据村上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党员确定了岗位职责,并结合每个季度的学习活动,建立了党员季度民主评议制。对被评为优秀党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授予“优秀党员”牌子。通过一系列激励制度,村级班子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党员队伍更能发挥作用。
三是健全村务公开制。重点建立了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高标准设置了村务公开栏,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坚持做到每半年进行一次村务公开,做到事事公正公平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我局联系枧黄村两年以来,从没有发生一起因村务不公开引起的矛盾纠纷。
四、作风务实有深度,不打“闪电战”
首先是带着责任下村。作为一把手,我每年要到村上4次以上,做到“四必到”:制定工作思路必到,召开现场会必到,半年督查必到,年终走访慰问必到。我局主管建整扶贫工作的林特章副局长,平均每月下村一次以上,认识枧黄村的所有党员和组长。驻村队员艾季芳同志,每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驻在村上。他办村上的事比办自己的事还认真,在测量和架设电路期间,很多时候他都是早上5点起床,到晚上8点多才吃饭。以良好的作风迎得了全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其次是带着爱心入户。一年来,我们总共两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下村,共为村上老百姓捐款4000多元,捐衣物120多件。对村上的群众我们做到了“五必访”:五保户和特困户必访,各级人代表和政协委员必访,上访户必访,种养业大户必访,党员组长必访。将名单分配给全体党组成员,要求一年内至少做到两次上门。
再次是带着感情扶贫。去年底建整扶贫验收后,按理说我们的工作完成了。可我们一如既往为村上着想,为枧黄村争取了2.5万元水利建设和修路资金。就连上届的扶贫村三墩乡鹿石村,也到有关部门争取了1万元修路资金。两个村的干部非常感动,找到我说:县国税局这样关心支持扶贫村,我们全村群众铭记在心!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局去年建整扶贫工作,虽然做出了一些成效,但与县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各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定加倍努力,打好每一场建整扶贫攻坚战。
谢谢!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交流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第二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交流材料概要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 工作总结表彰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打好每一场建整扶贫攻坚战平江县国税局
枧黄村是虹桥镇天子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10个村民小组,212户村民,是一个人平收
入仅为700元的贫困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从2005年开始,我们国税局联系该村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两年来,特别是2006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契机,以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切入点,致力于改变该村贫困面貌,致力于增强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一、思想认识有高度,不打“被动战”
一是工作定位高。建整扶贫工作持续了10多年,说实话,思想上存在一些厌烦情绪也在所难免。前年我刚任局长时,也有这种想法。但是一到村上调查,看到贫困村群众的生活清苦,我内心由衷产生一种责任感。两年来,特别是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们全体班子成员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克服被动应付情绪,把建整扶贫工作列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把枧黄村当作国税局的一个科室来看待,把枧黄村的事当作局里的重要工作来办。
二是力量配备强。以前我局的建扶贫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从2005年起,局党组成立了新的领导小组,改由我担任组长,主管建整扶贫工作多年的林特章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政工科负责同志艾季芳为专职队员。艾季芳同志具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工作很有思路,善于组织协调,是一名工作热情很高、作风务实、吃苦耐劳的中层干部。这位同志能力相当强,善于应对比较复杂的工作,以前他在办好建整扶贫点的同时,局里分配的其他任务他一样办得很好。从2005年起,局里为了让他专心把建扶工作搞好,将他负责的其他工作调了出去。三是工作规划实。局党组认为,开展建整扶贫工作,也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到科学规划。年初,局党组全体成员下到联系村,开展调查走访活动,召开全体支村委、党员组长、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村情民意,为制定工作思路搞好调研,打好群众基础。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了去年五项工作任务:即切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新修维修6公理公路,改造全村所有高低压电路,维修村级小学,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二、帮扶投入有力度,不打“口头战”
建整扶贫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做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06年,我局共争取和投入资金51.2万元,主要帮助村上做了四件实事。
一是改造全村低压线路。枧黄村原有线路极端老化,十分不安全,电价奇高,村民生活用电每度要1.7元。在调查过程中,这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局把枧黄村的电路改造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共争取和投入资金35.6万元,对全村所有高压线路和二个台区的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年底工程全部竣工,共架设高低压电杆287只,铺设电线3.9万米。电改后电费实现了同网同价,每度0.588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民节约电费2万多元。二是拓宽平整村级公路。位于天子山下的枧黄村,山路崎岖,一条平整的公路是900多村民的迫切要求。我们共投入3.8万元,新修公路3.5公理,拓宽公路2.5公理,新修维修桥梁2座,实现了组组通车,解决了村民群众通行难题。
三是消除村级集体债务。由于多种原因,我局未入队以前,枧黄村负债近4万元,这对于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的山区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局党组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和有关单位领导协商,在去年4月份妥善解决了3.8万元村级借款。同时帮助村上规范村级林场管理,组建管林护林垦伐队,每年为村上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这一举措较好地解除了村上的经济包袱,同时也增强了村级班子办事的底气,提高了战斗力。
四是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建整扶贫的最终落脚点是要使群众富起来。我们通过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昔日贫穷落后的枧黄村,迅速涌现了一批养殖专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去年一年,全村养猪1820头,饲养黑山羊650头,养鸡4000多羽,养鸭1600只,养牛800头,其中养殖业年产值1万元以上的有10户。近两年,枧黄村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均增加300元以上。
三、班子建设有制度,不打“突击战”
一是建立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学习制度。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转变了,才能为村民找到致富门路。我们着重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利用村上的远程教育设施,坚持每季度组织党员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学习实用致富技术
第三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
驻村工作队队员管理办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坚持每月集中学习1—2天,做好笔记。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学习党的农村工作政策,特别是各级党委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文件,学习党建业务知识、农村管理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及农村法律法规知识等,不断提高政策、法制、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牢记宗旨,改进作风。要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办事要与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要建立联系户制度,每个队员至少联系1户科技示范户和1户贫困户。
三、加强联系,接受指导。自觉接受所在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争取支持。积极主动向挂点领导、后盾单位领导汇报,坚持重大问题及时请示。加强与区委基层办的联系,取得指导。各工作队要建立工作月报制,按月汇报工作。区委基层办将3个月召开一次队长会,半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市委基层办也将
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通知与不通知的形式下村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
四、健全组织生活,发挥表率作用。按照党章规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党内组织生活,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加强调研,提高水平。坚持调查研究,勤于思考,认真总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水平。每个工作队全年要向区委基层办上报调研文章和信息材料20篇以上,区委基层办将把信息调研材料的上报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六、坚持制度,严格考勤。工作队员每月出勤不得少于22天(住村时间不得少于15天),出勤天数达不到要求的,年终不得评优。严格请假制度,5天以内由工作队长批准,5天以上(含病假)本人报告,工作队签署意见,报区委基层办审批,否则按旷工处理,全年请假20天以上(含20天)者不能评优。休假由队长统一安排,轮流进行,确保村里有队员值班。工作队员的出勤补助报销要由队长签字,再由区委基层办签意见后方可报帐。
七、从严要求,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清正廉洁,带头做到“六不准”:不准接受群众礼物;不准低价
收购及索要农副产品;不准酗酒闹事;不准在工作时间打牌下棋;不准用公款进行高消费;不准利用手中权力为个人谋取其他私利。驻村期间,伙食费按标准支付,不得拖欠,更不得要村里出钱或挪用从上级部门争取到的扶贫资金用于补贴队员伙食费及电话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务不清的,一律不得评优;有问题的,交由有关部门查处。
八、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各后盾单位要对派出的工作队员严格管理,单位领导要了解掌握工作队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区委基层办和后盾单位要不定期地对工作队员进行考察,年终进行考核鉴定。考核表进入人事档案,作为表彰、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工作成绩突出,条件比较成熟的工作队员,要优先提拔使用,区委基层办将负责向区委和有关单位推荐。
第四篇:乡党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乡党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乡位于县东北部,总人口3.2万,辖35个行政村,党员859名。近年来,乡党委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保民生、创和谐”的指导思想,以四项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
一、开展“支部
筑堡垒”活动,提升农村党支部战斗力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乡党委积极开展“支部筑堡垒”活动,形成了全乡各支部明争暗赛、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实行述职评议制度,强化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管党责任。乡党委明确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本村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年初,向各村党支部提出具体的党建目标,并与支部书记签订责任书。年中和年底,乡党委分别召开一次述职评议大会,由各村党支部书记向大会进行述职,由乡党委书记逐村进行点评,并进行民主测评,大大增强了各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
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加强对农村党支部的管理。乡党委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在重点考核党建工作的同时,还全面考核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明创建等内容,共细分为19项。采取百分制量化考核,由乡班子成员带队,组成考核组,每年年中、年底分别考核一次,由乡党政联席会议对考核结果进行评分汇总,评出位次。
创新评先激励措施,增强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在考核后,我们实行了“特别”的激励措施:被考核为前8名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到乡里参与管理区工作,增加补贴、提高待遇。对后3位的村党支部书记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时间内各项工作仍无起色的,则对该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去年,2名村党支部书记因工作不力被免职,8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被选拔到乡里工作,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党员树形象”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淡化、作用发挥不突出的问题,乡党委以强化党员教育、促进作用发挥、提升“双强”本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党员树形象”主题活动,促进了农村党员旗帜作用的充分发挥。
乡领导干部入村讲党课,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去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领导干部入村讲党课”活动。要求全乡9名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2个村,每年入村上党课不少于2次。活动开展以来,班子成员结合所联系村实际,亲自撰写讲课提纲,利用党员活动日,有针对性地为党员讲党课近百次,受训党员13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政治素养。
扎实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以来,我们扎实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坚持因村制宜,针对群众所需、所想、所盼,设立了政策宣传、科技示范、信息传递、文明新风等10种岗位。通过群众荐岗、党员认岗、支部定岗,为党员合理确立了岗位。同时,村支部与上岗党员签订了岗位责任书,加强管理考核,确保党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涌现出了一大批脚踏实地、认真履责、热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前牛村党员牛国善,当听到山西某建筑工地招工的信息后,组织了15名群众前去务工。后鲁邱党员杨忠学,在今年“三夏”期间,积极联系大型收割机3台,使全村小麦及时收割、归仓,还义务帮助村内2个困难户收割小麦10亩。
开展“学科学、树新风、比致富、创和谐”集中教育活动,培养新型农村党员干部。针对部分后进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经济基础薄弱、党员党性不强等突出问题,乡党委每年集中一个月时间,重点在全乡后进村大力开展了“学科学、树新风、比致富、创和谐”集中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致富能手评比活动、新农村建设领军人物推荐活动,切实加强党员教育,扭转村风民风,发现和考察优秀人才。西陈村党员陈保中原在外地打工,积极响应乡党委号召回乡创业,筹资20多万元,建起了存栏近千头的养猪场,还带动周围20多户农民新上了养殖项目。在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三、开展“三村齐建设”活动,实现党建经济合拍共振
乡党委始终认为“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坚持围绕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找准抓实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切合点,实施“三村”联建,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两促进、共提高。
村企联建。近年来,乡党委依托外出务工人员的资金、技术优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在全乡筹建纺织厂8个,年纺织规模6万锭,产值1.5亿,纺织产业已经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乡党委适时为这些企业选派了党建联络员,帮助(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建立了党组织,并大力开展了村企联建活动。地处苦水区、村内经济发展缓慢的后鲁邱村党支部和伟业纺织有限公司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后,乡党委任命伟业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才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忠才先后出资3万元组织企业骨干和村“两委”干部到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出资12万元帮助13名党员干部上了致富项目。不到两年时间,全村33名
党员中已有27名党员达到了“双强”标准。,全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实现了“企业发展,群众富裕”的双赢。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五个好”农村党支部,伟业纺织有限公司也发展成为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明星企业。
村协联建。乡党委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乡以乔杏庄、吴杏庄、等村为核心,发展无公害瓜果蔬菜大棚近千座,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同时,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全乡现有规模养殖场26个,牲畜存栏20万头。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乡党委积极引导,成立了乡种植协会和养殖协会。同时,鼓励农村党支部积极介入专业协会,在协会建立党小组,形成了“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吴杏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士全自家建有蔬菜大棚,担任种植协会会长后,把协会中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党小组,经常组织党员研究学习种植技术、开展帮扶和服务活动,带动全乡83个农户新建了蔬菜大棚。
村村联建。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我乡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全乡35个村规划为6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其中,中苑社区、东苑社区已全面启动建设。依托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我们大力开展了村村联建活动。成立了中苑社区、东苑社区2个党总支,把村与村联合在一起,互帮互助。千寨村以前班子战斗力弱,工作落后,与宋洼村联建后,在宋洼村的帮助下,迅速理顺关系、解决矛盾、制定规划,村内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小城村与川留村联建后,根据本村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积极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川留村招商引资上项目,秋,投资900万元的“豫康妇幼用品有限公司”落户川留村。
四、开展“民主共议事”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乡党委以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为目标,开展“民主议事”活动,实现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党员民情报告制度。在每个村挑选2-3名有文化、有威信、乐于为民办事的党员担任民情信息员,要求他们经常走家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和呼声,并定期不定期向党支部、乡党委汇报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不稳定因素。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民情信息员及时反馈选举工作中的有关信息,使乡党委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正确指导选举工作,使整个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没有发生一起上访、闹事事件。
推行农村干群联席会制度。为解决干群之间缺乏沟通、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7月,我们在全乡35个村大力推行了“干群联席会议制度”。为确保联席会取得实效,乡班子成员和乡包村干部坚持全程参加农村联席会。联席会制度推行以来,我们始终雷打不动,坚持至今,取得了显著效果。小城村的干群联席会上,村民对村内道路整修提出了意见,村“两委”班子及时采纳,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村干部自己掏钱,购买石子、水泥,义务修路,受到村民好评。
开展干部下访活动。乡党委提出了“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的要求,要求机关干部每周至少入村工作三天,与村民交心结朋友,面对面交流,深入排查不稳定因素,不仅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也促使信访工作有了根本性好转。西陈村赵宗田是我市有名的进京上访人之一,上访时间长达十几年,一年中能越级赴京上访9次。在干部下访活动中,通过与其反复交流谈心,终使其彻底醒悟,决心停访息诉,并与乡政府签订了停访息诉协议书。
第五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委 *****人民政府
(2011年5月19日)
尊敬的国务院扶贫办调研组、省扶贫办一行领导:
在这万物竞发,生机无限初夏时节,各位领导莅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让我们精神倍振、信心倍增!在此,我代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140余万各族人民 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给予威宁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根据这次调研的要求,就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地域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是全省唯一以彝族、回族、苗族三个主体民族自治的县,俗称“贵州 屋脊”,荣膺“阳光城”美誉。全县总人口140.2万,其中农业人口133.7万,占总人口的95.4%;少数民族人口35.2万,占总人口的25.1%。全县辖35个乡镇,609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基层党组织1214个,其中党委39个、党总支36个、党支部1139个,农村党组织651个、占总数的57.2%;现有党员24702人,其中农村党员20814人、占党员总数的84.3%。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差、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现象比较突出,农业生产条件差、发展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1986年被国务院首批认定为全国的贫困县之一,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之一,2001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592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35个乡镇中有2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609个行政村中有362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威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中央、省、地对*****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在*****实施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范小建主任还亲临*****调研指导。
近年来,在中央、省、地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级 党组织按照省委“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攻坚、三年交卷”的要求,立足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围绕县委确定的“提速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加快转型”主基调,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举发展之旗、聚团结之力,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与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通过派驻农村党建扶贫工作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党建扶贫工作联系点、开展党建“1+1”结对帮扶、“春晖行动”、“四帮四促”等活动,采取开发式、搬迁式、救助式等扶贫措施,通过党建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集团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六种模式,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初步形成了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城乡协调发展、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以来,共下达财政扶贫资金21903.7万元,项目812个,其中:种植业资金6880万元,项目267个;养殖业资金11171.2万元,项目365个;基础设施资金2560.14万元,项目108个;其它资金1292.31万元,项目72个;共争取社会扶贫资金1568万元,涉及项目33个。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3.93亿元,同比增长26.16%;财政总收入实现6.42亿元,同比增长27.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25 亿元,同比增长27.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959元,同比增加12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同比增加513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09年的24.37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5.881万人,净减少贫困人口8.489万人(按照国际惯例96元贫困标准计算),为历年来全县增收最多、贫困人口降幅最大的一年。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党建扶贫,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意见》、《关于选派县乡干部到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重点村任职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整合资源,组织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一是狠抓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一好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达96.5%,带头创业致富的从2008年的58%上升到92%;大力实施“双培养工程”,注重将带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带富党员培养成村干部,2008年以来,已经吸收1435名农村带富能手加入党组织,把431名带富党员培养成了村干部,进一步改善了村级组织班 子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为我县农村扶贫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从县乡机关选派了115名干部到一类贫困村和扶贫开发重点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从优秀高校毕业生中选派了46名大学生“村官”、72名西部志愿者和“三支一扶”志愿者到村工作;与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对320名科级干部进行了扶贫开发专题培训;组织600多名科级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组织4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赴江苏华西村、广西那生屯学习,组织180多名村干部赴区内先进县市学习,对3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专题培训;全面实行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村干部每人每月可领到400—16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按照县财政承担12%、村干部个人承担8%的比例,为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建立了乡镇领导干部健康检查制度,每年对乡镇干部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二是狠抓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投入600万元资金,对19个乡镇危旧办公楼进行了新建好和改造;投入1400万元资金,新建、改扩建11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1个新建活动场所均在200平方米以上; 在35个乡镇机关开展了“五个一”舒心工程建设(即一个食堂、一个水冲式厕所、一个淋浴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娱活动室),营造了拴心留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针对威宁村多面广、管理难度大、行政成本高的实际,在35个乡镇下设了109个党的片区(社区)工作委员会;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在专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模式,目前,已在3个产业链、28个农业专业协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把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的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党委(党组)书记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狠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掀起“责任风暴”,实施“三治”(“头脑风暴”治庸、“效能风暴”治懒、“问责风暴”治散)行动,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狠抓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总结推广了“四议两公开”、“三会”制、“一箱三卡”等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健全和完善了乡镇政务公开、村 务公开制度,推行党务公开,规范了“一事一议”程序,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二)开展智力扶贫,增强脱贫致富能力。通过开展农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帮助农村党组织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员、群众培训规划,切实做好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一是狠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和干部培养工程,2009年以来全县对1.8万名农村党员、0.43万名农村基层干部和16.3万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培训。农村党组织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100%乡镇和99.8%行政村的优势,积极开展“支部+协会+远教”、农村党建远教综合服务站、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绿色证书”等模式,利用“12316”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和“96188”信息服务热线电话等信息网络平台,切实抓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培训。二是狠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订单培训的方式,着力组织实施了“一户一技能”工程,累计投入扶贫培训资金308.2万 元,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0.8万人,涉及计算机、服装、电气焊、电工、电子技术、家政等多个专业。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科技培训,累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30余期,培训农民2.3万人次。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不少贫困家庭达到了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
(三)开展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一是加大农业支柱产业建设力度。按照县委“扶植一个支柱产业、带富一个村”的工作要求,把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马铃薯产业、烟草产业、特色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集中力量推进发展以脱毒马铃薯、优质玉米等为主的优势产业,以反季节蔬菜、烤烟、茶叶、核桃、精品苹果为主的经济作物,以半夏、魔芋、党参、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种草养牛、种草养羊和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有力推进了产业化扶贫。目前,累计投入产业化扶贫资金26754.85万元,发展农业支柱产业建设项目934个,完成脱毒马铃薯种植5.57万亩、核桃等干鲜果种植4.94万亩、中药材种植3700亩、大棚蔬菜种植485亩、养牛8800头、养羊9.49万只(种草9.93万亩)、养猪16.8万头、养 鸡10.78万只、养鹅3470羽。二是加大“整村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对187个贫困重点村(全县362个贫困村已全部实施整村推进)水、电、路、讯、校、医、文、体、沼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以通村公路、村级学校、农村危房改造、水利工程、生态文明家园等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加大对么站镇新飞村、炉山镇新庄村、东风镇元木村三个重点村投入力度,2010年分别投入资金500万元,实施项目21个,目前已完成项目11个,完成投资1180万元。
(四)开展集团扶贫,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我县在集团式帮扶工作中,以帮助脱贫、增收、摘帽为目标,采取单位帮扶、干部帮促等措施,整体推进了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建立省、地、县集团式帮扶点。县委、县政府将县直81个单位组成了17个集团,定点包村帮扶4个乡镇32个村,同时,省委还派出了3个党建扶贫工作队集团帮扶我县3个乡镇,地委派出2个党建扶贫工作队集团帮扶我县2个一类贫困乡,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实施集团帮扶。二是开展党建“1+1”、“N+1”结对帮扶。集团帮扶活动中,每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系1个以上重点企业、工业园区或者重点项目,1个贫困村,4户 贫困农户。据统计,41位县级领导干部共联系35个贫困村、140户贫困户以及3个工业园区、5个重点项目、35个重点企业,带动105个部门联系3个工业园区、4个重点项目、37个重点企业,并与70个贫困村、210个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同时,省直46个单位和地直46个单位还结对帮扶迤那镇14个村。县四大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万名领导干部大帮促”活动,帮助基层发展。单位部门各司其责,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集团式帮扶和“四进四帮”主题实践活动。三是找准帮扶方向,解决发展问题。集团帮扶单位结合村情实际,解决村里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和种植、养殖、加工业等经济发展问题。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原则,以主导产业为主,实行一村一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方式,大力发展经果林、脱毒马铃薯、特色农业和能繁养殖(牛、羊、猪)转变为商品养殖,着力增加农户收入。同时,各集团单位根据自身工作和业务实际,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项目的出项目,能出主意的出主意,充分发挥集团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整合各方面资金、人力、物资向帮扶地聚集。据不完全统计,各集团帮扶单位为帮扶点已办好事、实事30余件,出资金或引进资金1200 余万元。集团帮扶单位发挥集团优势,为帮扶村积极争取项目276个,争取资金3.98亿元。其中省、地、县各集团帮扶部门到迤那镇表态支持的项目222个,帮扶资金达3.7亿元,其中已完成的项目9个,已经启动实施的项目69个,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89个。
(五)开展金融扶贫,推进党员创业带富。积极探索农村党建扶贫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的新机制,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一是优化创业政策,营造带富环境。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县扶贫办、县信合联社等11个部门及时优化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党建系统统筹、资金整合安排、业务部门实施、基层组织发动、骨干党员带动、专业人员指导、党委统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将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统筹整合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为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整合创业资源,形成带富合力。县委党建办根据各部门提供的项目、资金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去年以来共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197万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服务业等领域。每年从实施的涉农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对创业党员进行扶持。从解 决农村党员创业资金筹集难题着手,出台《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资金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和鼓励党员创业带富的意见》,整合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贴息资金、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资金和团员创业资金等专项资金,为农村创业带富党员提供贷款贴息。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设立村干部扶助基金,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设立党内关怀帮扶基金,对有特殊困难的村干部酌情给予扶助。2010年,共整合安排贷款贴息资金225万元,扶持450名农村党员贷款创业;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金中安排15万元资金为48名农村党员贷款贴息。三是注重创业带动,强化带富引导。建立24个“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党员大户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已引进龙头企业3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7个,培养党员大户1430户,为“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注入新的活力。全县2874名有带富能力的党员结对帮扶8257户贫困农户,共计34145人中,目前已带富了5808户,23591人。
(六)开展社会扶贫,形成扶贫攻坚合力。一是加强宣传动员,深入挖掘社会潜力。从宣传动员、感动社会,建设网络、提供服务,政策引导、舆论鼓励三方面 为有志于扶贫开发事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完善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和多形式的奖励办法。适时组织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及时捕捉线索,挖掘、宣传典型,搭建社会扶贫的网络平台,方便社会群众了解、参与社会帮扶并查询帮扶情况。二是政府努力搭台,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创造条件。为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奉献爱心搭建快捷高效的捐赠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协会组织、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组织行业协会和社会人士到贫困乡村参观考察,联合有关部门和组织开展大型主题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当地情况,触发他们的捐资热情。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介入参与扶贫。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化推进、事业化管理的要求,围绕人才联姻互补、组织联动互商、信息联享互通、基地联建互惠、文化联乐互融等,加快全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建立贫困农民创业基金,开展贫困农民创业试点工作;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加大对口和定点扶贫工作力度。仅2010年,深圳市对口办无偿援助我县资金140万元,援建项目3个;深圳市南山区援助我县资金150万元,援建项目3个;国家招商局集团对口帮扶资金228万元,援建项目5个;中央彩票公益金专项资金1700万元,项目64个,项目涉及9个乡镇、7个村、4所农村小学,含盖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要实现在2012年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的战略目标,任重道远。一是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繁重。我县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5.881万人,一旦国家新的贫困标准提高,我县的贫困势必将大幅增加,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地方病多发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开发成本很高,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二是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减少的基础还很薄弱。贫困群众因灾因病等返贫现象还比较突出,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弱,自主创业致富的能力差等等,巩固扶贫成果、抑制返贫的任务艰巨。三是扶贫资金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近年来物价的上涨,目前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标准过低,项目实施难度大。就整村推进来说,每个贫困村需投入资金300万元才能取得好的成效,而2008年以前每个村只投入25万元,2009年才提到50万元,对已实施过整 村推进的村还急需追加投入,全县还需投入的扶贫资金量巨大。四是劳动者素质与加快脱贫步伐的要求还存在巨大差距,扶贫队伍现状与担负的任务还不相适应。
在正视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仍然要看到面临很多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一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先后为威宁的发展做出重要批示,为我们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国家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9个部委进一步加大对威宁的扶持力度,为我们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省委省政府、省直各厅局高度重视威宁的扶贫开发工作,帮助制定和完善总体规划,倾全力支持威宁发展,为我们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四是去年9月20日,新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亲临威宁县开展调研指导工作,一个省的主要领导同志同时为一个县的发展如此关心是前所未有的。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攻坚、三年交卷”,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寻找突破,提出了威宁特别是逶迤要紧紧围绕“打基础、调结构、提素质、控人口、惠民生、保生态”十八字方针来统领全县工作,为我们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五是地委行署无时无刻都牵 挂着威宁扶贫事业的进展,地委秦如培书记、张吉勇专员、安金黎副书记、杨华昌部长等领导将威宁多个乡镇作为“四帮四促”活动联系点,帮助我们做规划、上项目、争资金,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保障。六是国务院扶贫办将我县作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来推进,是我县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威宁试点”协调小组和省、地“威宁试点”领导小组的是我县扶贫开发攻坚坚强的领导,国家各部委和各民主党派及国家招商局集团、深圳南山区对口帮扶将持继加大对威宁的投入,使我县获得了“提速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加快转型”的最佳历史机遇期。
四、下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的两年,既是我县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提速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加快转型”战略部署的加速期,更是扶贫开发的攻坚期。我县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是: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巩固完善扶贫开发模式,以强化基础、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摘帽”为重点,以全县26个贫困乡(镇)、362个村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实行整乡、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深入推进“威宁试点”,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努力探 索具有“威宁试点”模式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主要目标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努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国家扶贫标准(1196元),到2011年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6万人以上,16个贫困乡镇率先摘帽;到2012年底,实现全县脱贫摘帽,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围绕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理清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力争在转变扶贫方式上取得突破。一是在扶贫战略上,坚持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首要任务,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二是在扶贫方针上,坚持开发式扶贫,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在扶贫对象上,在对五保人口、没有劳动能力人口等特殊贫困人口给予长期社会救助的同时,重点对扶贫标准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扶持,实现增收致富。四是在扶贫目标上,不仅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更要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力争与全区、全省同步进入小康。
(二)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改善贫困乡村发展条件上取得突破。一是以交通、水利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实施通村油路、连户硬化道路、农村信息化、农村文化室、农村有线电视、黔西北民居、农村能源等“八个覆盖工程”,通过2年的努力,逐步实现全面覆盖和部分覆盖,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二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贫困乡村综合发展能力。着力实施好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等,以治山、改土、引水、修路为重点,努力建设涝能排、旱能灌、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提高贫困乡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加大退耕还林、环境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按照“五园新村”建设目标,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真正达到“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
(三)着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力争在持续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和示范带动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大力推行点面结合的区域性连片“威宁试点”模式。紧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以三镇三村(么站镇新飞村、炉山镇新庄村、东风镇元木村)为重点,立足 实际,全面规划,综合配套,狠抓落实,切实推进“威宁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大力推行产业化扶贫的“威宁试点”模式。按照“选好产业抓扶贫,搞好扶贫促产业”的思路,各乡镇要认真组织、科学编制、按时完成上报“十二五”扶贫规划,按照规划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强力推进“四大产业”和七大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培育一批专业乡、专业村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品共生”的产业格局。要千方百计把91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好,确保扶贫项目取得实效,实现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三是大力推行劳务经济带动扶贫开发的“威宁试点”模式。以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调节、社会参与为原则,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变我县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力争到2015年,劳务经济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30%左右。四是大力推行非农产业助推扶贫开发的“威宁试点”模式。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拉动扶贫开发,切实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旅游业、矿业、交通运输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推动非农 产业收入成为扶贫开发的新亮点。五是大力推行“大扶贫”格局的“威宁试点”模式。紧紧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一核心,不断完善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定点扶贫,做到“不脱贫、不脱钩”。整合对口帮扶资源,加强与九三学社中央、深圳市对口办、深圳市南山区和国家招商局集团等的联系沟通。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动员民营企业、扶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威宁试点”,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威宁试点”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社会参与、资源强力整合、资金多元投入”的“大扶贫”格局。六是切实做好两项制度衔接试点。目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开发扶贫与低保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要充分运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调查取得的成果,根据国家新标准和相关政策,认真测算我县实际贫困人口数量,摸清分布状况,适时完善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两轮驱动的科学扶贫模式,实行一户一策分类扶持,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四)着力实施集团帮扶工程,力争在提高社会扶贫效果上取得突破。实施集团帮扶,是集中优势打好扶 贫攻坚战的有效途进。迤那镇和海拉乡要不遗余力地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实施好已经到位的项目,其余各乡(镇)要以实施集团帮扶为抓手,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各集团帮扶工作队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全县一盘棋的要求,大力推进帮扶乡村的扶贫开发,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对集团帮扶工作队及队员所在单位实行“不脱贫、不摘帽、不脱钩”。通过集团帮扶,帮扶点乡镇要率先在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五)着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在提升贫困农民素质上取得突破。我县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劳务收入的路子。因此,要大力推行科技扶贫的“威宁试点”模式,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针对威宁重点贫困村群众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人才缺乏的现实状况,应用先进、成熟、适用的科学技术改革贫困村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通过农业、科研、教育三结合等形式,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三位一体”、“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初级技工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 和扶贫干部培训等项目,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按照省地的要求,今年必须确保完成5000人的培训任务,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技能和就业能力。切实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联系,探索完善威宁与深圳等异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对《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的新生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定向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努力建设使用好迤那镇扶贫实训基地,使之成为全县劳动力培训转移的起飞塔。
(六)着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力争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上取得突破。一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创新工作措施,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逐步提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以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威宁试点”工作的有效衔接和开发式扶贫与救助 式扶贫“两轮驱动”。四是注重抓好医疗卫生工作。要规范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广大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防止脱贫群众因病返贫。
(七)着力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在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效率上取得突破。一是要完善“减贫摘帽”机制。要支持条件较好的贫困乡(镇)加快脱贫步伐,对在2011年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乡镇给予奖励,奖励标准按照一类乡镇20万元,二类乡镇15万元,三类乡镇10万元的标准执行。二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区域性连片、非农产业助推、异地扶贫搬迁、产业化扶贫、劳务经济带动、城镇经济带动、农村能人带动、社会帮扶、科技扶贫等扶贫开发模式。完善集团帮扶机制、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协作扶贫机制,创新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扶贫资金滚动扶持机制、产业扶贫联动机制、市场化扶贫机制、农村集体和农户入股开发自然资源机制、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民主管理机制和整合资金信贷扶贫机制,率先闯出一条具有“威宁试点”模式的、能有效解决农村脱贫问题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