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汇编)

时间:2019-05-13 01:5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

第一篇: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抗日战争与民主精神》这本书。这本书以弘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

第一部分写了民族危难,主要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第二部分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为重,在领导和组织全民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写了全民抗战,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敌入侵进行全民抗战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第四部分写了爱我中华,继承传统,为振兴中环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让我们不忘历史、牢记革命传统、珍惜美好生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国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前付后继、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英勇作战、不仅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弘扬,升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历史已经证明:正是这个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同时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趋于成熟的标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民族精神空前高涨,全民族团结奋战,同仇敌忾,取得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后的今天,全民抗战中所凝聚和展现的民族精神,仍然值得总结、继承与发扬。

一、民族精神在在全民抗战中得到升华

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对近代以前中华民族精神较为准确的历史概括。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近代至抗战百余年间,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升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外敌侵侮,陷入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统一、民主、富强成为全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残酷的现实,激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拯救国家的热情。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开始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勤劳、宽容精神、逐步转变为求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而团结一致、顽强抗争的精神。在这种精神支撑下,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民众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民族危亡意识、救亡图存意识、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和爆发。

第二阶段,五四爱国运动与科学民主旗帜。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伟到中国,中华民族伟统思想受到洗礼。近代以来,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继伟到中国,与本土落后的“君权神授”等封建思想进行了激烈交锋。各种思想相互激荡,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此过程中,“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同时,还在于它高扬民主、科学的大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播,民族精神开始受到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洗礼。第三个阶段,中国的全民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抗战精神。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其标志性行动是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从产生之日起,就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为已任。特别是在国本侵略者入侵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积极倡导建立并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全民抗战的胜利,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抵抗外敌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得到锤炼和升华,中华民族由此显现了复兴的契机。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支撑

1、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基础。国家统一的思想,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心中根深蒂固。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华儿女更加自觉地意识到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独立的重要与紧迫。在这种爱国主义信念支撑下,产生的是勇敢、智慧和忠诚,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精诚团结、勇于牺牲、不屈不挠、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过程,始终是中华民族抵御和战胜日本侵略者最重要、最坚定的精神支撑。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迹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喊出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满腔悲愤,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此后14年中,中国人民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生死搏斗,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永垂青史的篇章:

2、民族团结共御外侮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源泉。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是中华民族宽和‘包容伟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殊死抗争,中华民族才能生存。正是有了这种共同认识,在全民抗战中,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民族利益为重,自身利益服从民族利益,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力量源泉。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空间严重,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的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都积极行动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把各种要求抗战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御外敌,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精神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意志支持,延安精神就是其集中表现。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伟统,这种精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为坚忍不拔、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钢铁意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更需要不畏强敌,永不言败,长期坚持,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充分展示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

三、汲取抗战历史经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艰苦卓绝的全民抗战已经过去60多年了,这一段悲壮辉煌的历史,今天仍使我们心中充满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壮与激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培育、丰富和弘扬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高扬这一精神,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国家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特别是日本极右翼势力对历史问题不思悔改,不断制造伤害中华民族和亚洲人民的事件……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底警惕。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汲取抗战的历史经验教训,继承、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强盛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鸦片战争以前,中华民族一直沉醉于“泱泱大国”之中,国家主权意识、民族独立意识淡薄,思想麻痹,政治软弱,吏治腐败。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开始一步步觉醒,忧患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独立意识逐渐得到增强。直到日本侵华、民族危亡时刻,国家主权意识、民族独立意识全面觉醒,并最终打败了侵略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极为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如今,我们处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盛世,但切不可骄奢淫逸,固步自封,一定要牢记麻痹软弱就要挨打的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国家主权意识和统一意识,高举爱国主义和伟大旗帜,为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自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百年间带来的惨痛历史教训。当前,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牢记历史教训,“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进步就需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强调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抗日战争中的统一战线和全民抗战,正是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热爱和平、团结与和谐精神的生动体现。今天,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在全民族中培育和树立和谐意识。而和谐意识既与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以和为贵、兼容宽和的伟统精神相一致,又是这种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从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精神中汲取经验,牢记历史教训,通过全民族的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篇:浅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

包头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目:学生姓名:学

院: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周平女

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 历史学 06级历史本 贺慧霞

二 〇 一 〇 年 五 月

摘 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特别的显现,具体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团结统一、共御外侮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以及热爱和平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民族精神

Abstract

The national spirit is the strong spiritual power of our nation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In the Anti-Japanese War,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showed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e sublimation of patriotism;the spirit of un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the spirit of striving continuously;the spirit of fearing no sacrifice courageously and loving peace, which promoted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Key words: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national spirit

目 录

引言(绪论)„„„„„„„„„„„„„„„„„„„„„„„„„„„5

一、抗日战争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6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团结统一、共御外侮的精神„„„„„„„„„„„„„7

三、抗日战争时期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8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9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热爱和平精神的胜利„„„„„„„„„„„„„„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 言

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为研究范围,具体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显现的民族精神及对于抗日战争的影响。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永不落败、永不消退的支撑和动力。而抗日战争是近一百年来反抗外族入侵的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度过这样的难关,扭转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人民为民族精神所鼓舞。在抗日战争时期显现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表现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给抗日战争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国人民就是在这种强大的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才能够在抗击日军侵略的战争中取得近百年来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民族精神成为指引抗战胜利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关于这一课题,学界已有相当研究成果,如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论述,有王新萍的《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大家谈》2009年第9期);蔡丽琼《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1月第10卷第1期)等;也有学者是从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的相互关系,或者是就某一角度对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展开论述,如陈琢《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长白学刊》2005年第5期;李桂华《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的新聚集和新提升》(《楚雄师范学校学报》第二十卷第六期,2005年2月);侯治水《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彰显》(《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8卷第3期,2005年9月)等。今天的我们应该发扬这样的民族精神,把它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中,让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念,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是一个民族心里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可以动员和团聚一个民族的力量,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50多个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为了维护共同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建设美好家园,无时无刻不在培育和发展着民族精神。而抗日战争正是这样的一个时刻,中国人民处在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的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民族精神展现出了充分的活力,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诠释。

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取得反抗外族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度过这样的难关,扭转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人民为民族精神所鼓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锤炼与充分展示。

一、抗日战争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之魂,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它也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和思想核心,是全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面旗帜。

在抗日战争这种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更加彰显中华儿女的深深爱国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成为中国抗战到底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日本侵略者无端挑起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国难当头,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新的觉悟,唤起了中华儿女更加强烈的民族意识。全国人民都集中到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旗帜下,谱写了全民族团结御侮、击败日本强敌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空前的,都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升华。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三省,侵略矛头直指全国,妄图灭亡我中华民族,日军的疯狂进攻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没有磨灭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从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中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国斗争,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把反对外敌入侵、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全国各地工人纷纷举行抗日大罢工,各地的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民族资产阶级也行动起来加入抗战。为了抗日救国,各个党派、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都以民族与国家全局的利益为重,团结一心,投入抗战中。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一时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成为了抗日战争的坚不可摧的坚强防线,也成

为了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为中华民族所共有,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它以全民族动员起来的磅礴气势得以充分展示,而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也证明了以爱国主义所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团结统一、共御外侮的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每当出现外敌入侵时,全国人民都能够万众一心、共御外侮。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凝聚力又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华儿女都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整个民族都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抗日救亡”、“不做亡国奴”的共同心声,把千千万万的民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结成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首先,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合作抗日。十年内战里,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国民党大军“围剿”之中。但在强敌入侵的情况下,却以民族大义为重,于1935年8月公开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全国全民族团结起来建立联合战线,一致对日;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1]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的目的”。[2](P305)经过多次谈判,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庐山谈话的发表,宣告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的军队在对日军的几次大的战役中表现出了精诚合作、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在台儿庄战役中,国共两党在共同抗日这面旗帜下,并肩战斗共创日军。1938年3月上旬,日军在津浦铁路北段大举增兵,企图南下徐州。白崇禧被蒋介石派往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日本在装备和战术上高于中国军队,因此,白崇禧顾虑重重,对能否取胜日军没有把握,行前,白崇禧主动到八路军办事处向周恩来、叶剑英请教作战的方略。周恩来为其指明了方向。之后他到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基本上采取了周公所指出的方针”。[3](P289)正是国共两党诚心合作,台儿庄一役,中国军队痛歼谷师团大部,重创坂垣师团,战果辉煌,震惊中外。这一仗正是检验国共合作是否有诚意的一仗。

其次,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少数民族也加入了抗日救亡的大军中.我国是一个多民

族国家,在反抗外来侵略中,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一道,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抗日战争中,蒙、藏、回联合慰劳抗日战士代表团曾通电表示:“国内各民族绝对不可分,惟有团结一致,牺牲奋斗,方可达到保国卫民的目的。”冀中地区的回族同胞表示:“我们回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有抗日的先天任务。”[4](P594)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表达了他们共赴国难的豪迈胸怀。在台湾,高山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者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抗联中不时出现满族、朝鲜族等各族战士的身影;在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地,蒙汉人民的抗日武装在英勇作战。在河北和山东平原上,活跃着支持抗日的回民支队。在海南岛,在滇西南,在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无数少数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捐躯。他们以捍卫祖国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再次,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纷纷为抗日救国出资效力,支援祖国的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四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华侨是支援祖国抗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漂泊海外的1100万华侨,在祖国危难,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以对母亲的赤子之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义愤,同仇敌忾,团结战斗,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对祖国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上海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东南亚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等立即发起成立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侨等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1938年10日,东南亚各国4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的代表在新加坡集会,一致决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选陈嘉庚为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其分支机构遍布南洋各国”此外,在美国以及南美、欧洲、澳洲的一些国家的华侨“也纷纷建立起各种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凑集现款和物资,进行抗日宣传,抵制和抵运日货,组织华侨青年回国参军作战。为增加祖国的抗战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据国民政府财

[5](P18)政部统计,华侨在八年抗战间的捐赠以国币计算达1322592655元”。大敌当前,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团结统一,共御外辱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成为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三、抗日战争时期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

每当中华民族遭到外族入侵,处于危亡之际,这种民族精神就体现为不畏强暴,勇御外侮,争取和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就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不向恶劣环境屈服的强大生命力。具有自强,自信和勇于进取精神的中华民族不会亡国灭种,总会在不断磨练中焕发出开拓前进的内动力,不断寻找新的希望。虽然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横遭空前劫难,但是中华民族自强自信和勇于进

取的精神却空前振奋,空前活跃。

其一从中国与日本的国力对比上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自强不息,不向侵略势力低头的精神。

“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60亿美元,中国只有13.6亿美元,两者比例为4.4:1;日中空军之比为8:1;海军军力之比为13:1;陆军方面,日军数量上虽少于中国,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由此可见,日本的军事力量明显优于中国。从世界范围看,与英美等国相比,尽管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但国力和军事实力与英美相差悬殊。1939年美国拥有世界资本货物量的42%,英国拥有14%,而此时的中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由此看来,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并不轻松的战争,中国不仅承担着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的巨大压力,而且历时最长,付出的代价也最大。如果说没有几千年来历史沉淀的抵御外侮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能够承受住如此大的压力,并且赢得最后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其二在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下,根据地人民仍能克服困难,继续开展游击战争歼灭日寇。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再加之陕北,华北等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陕甘宁地区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我抗日军民生活十分清苦。尤其是陕甘宁地区的军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通过开荒种地,亲自动手织布做衣,经过大生产运动,缺衣少食的解放区,呈现出一片丰衣足食的兴旺景象,到1943年底,解放区人口又上升到8000多万,军队又发展到47万,从而为敌后战场发动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了培养干部,中国共产党在荒山野岭创办“窑洞大学”,为革命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支撑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大厦。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革命领袖与普通百姓一样,住的是阴暗的窑洞,穿的是补丁衣服,指挥着事关中国人们命运的战争。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白手起家办工厂,生产出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是发扬了这种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克服了物质上的困难,革命的力量得到了不断壮大;正是靠这种精神,使穷乡僻壤的延安成为红色首都,成为了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使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汇聚成了巨大的历史洪流,以小米加步枪的装备,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着中国人民在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抗日斗争,努力实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就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名族气节。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是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以及广大的爱国民众,都没有退缩,没有偷生,而是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在正面战场上,绝大多数中国将士们都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在淞沪抗战中,守卫宝山的“姚子清守备营500官兵与阵地共存亡,全部壮烈牺牲”。[6](P218)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精锐的第十师团进攻藤县,“国民党第一、二、三师团团长王铭章督战死守,血战三昼夜,全师殉城”。[6](P219)在襄东战役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赴前线指挥,身上六处重伤,仍振臂高呼:“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6](P249)他誓不苟活,终以身殉职。他的副官及司令部的官佐和卫兵共计三百余人阵亡,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在敌后战场,无数人民军队的优秀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东北抗日联军军长——共产党员杨靖宇,率部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抗战。当敌人以割让东边道归抗联管辖,升任他为东边道都督等优厚条件进行诱降时,被他断然拒绝。杨靖宇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抗战,直至最后壮烈牺牲。当残暴的日军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胃中竟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面对这样坚贞不屈的人民,侵略者感到了害怕。东北抗联的八位女战士在抗击敌人到最后一刻时,不甘被俘受辱,唱着国际歌,投江而死。中共党员赵一曼在日寇面前,坚强不屈,英勇就义。八路军班长马宝玉等五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将日军吸引到狼牙山顶峰之下,战斗到最后纵身跳下悬崖。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亲自指挥部队突围作战,掩护了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八路军总部突出重围,而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的十字岭上。朱德总司令写诗悼念左权将军:‘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为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的清漳吐血花。’”[7](P252)即使是中国的普通民众,在对敌斗争中也表现出生死不苟,大义凌然的民族气节。如冀中敌后深南县王家铺村,在一次敌人“扫荡”中,日军抓了20多名村民,威逼他们说出八路军的隐蔽处,但他们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敌人一连杀掉14个人,也没有一个人吐露真情。凡此等等,无不表现出中华儿女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崇高气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同侵略者展开战斗的精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这种生命力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沃土之中,这种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指引着中国人民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并且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热爱和平精神的胜利

中华民族一向热爱和平,希望各族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时鼓吹所谓“远东和平”,标榜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就是“不战而亡人之国”,是日本军阀需要的所谓“远东和平”。日本侵略不仅威胁中国,而且威胁世界和平。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同时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敌人。

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和平是不能分离的。法西斯侵略势力结成侵略阵线破坏世界的和平,反侵略者则团结世界上大多数人民保卫世界的和平,反对侵略战争,这样两个相反方向的阵线在全世界斗争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求和平的战争,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远的和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信念,就是建立在争取永远和平和永远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的之上。

结 论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支持抗日战争胜利的一股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全国人民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勇敢的去拼搏、去战斗、去克服各种困难,为取得抗击日军的胜利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民族精神成为指引抗战胜利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它为抗日战争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成为了我们民族永不落败、永不消退的支撑和动力。

马克思曾说过“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压迫时,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抗外来的敌人”。[8](P362)在抗日战争这个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我们弘扬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简单的揭示这些精神的内涵和那些鲜活的史实,更重要的是把抗日战争中显现、反映的这些民族精神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中,让它们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念。更加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是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肩负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35年8月

[2 ]汪庆生.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3]陈思远.白崇禧传.北京:华艺出版社,1995版

[4]汪庆生.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北京第1版 [5]蔡仁龙,郭亮.华侨抗日救国史料选辑.闽出管刊(内)字第002号1987年7月.[6]王永春.中国革命史.北京:高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版

[7]王宏德,彭训厚.中国抗日战争60位著名人物[M].北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 Marx and Lenin, Stalin's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Marx and Engels.Complete works behind-the-scene.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 [9]李蓉.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1]陈琢.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J].长白学刊,2005(05)

[12]李桂华.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的新聚集和新提升[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第二十卷第六期2005年12月

[13]侯治水.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彰显[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8卷·第3期2005年9月

[14]汪青松.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中民族精神的弘扬[J].党史纵览,第6期

[15]王新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J].大家谈, 2009年第9 期

[16]Vanlaar W.Drink driving in Belgium: results f rom the third and improved roadside survey [J ].Accid A nal Prev , 2005 [17] Odero W, Zwi AB.Drinking and driving in an urbansetting in Kenya [J ].East Af Med J , 1997.[10]王江鹏,刘春利,林世友.中国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J].政工学报,2005年6月

致 谢

时光荏苒,不觉我已经在包头师范学院度过了四个年头。四年,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四年,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些不仅传授我知识、学问,而且从更高层次指导我的人生与价值追求的良师。他们使我坚定了人生的方向,获得了追求的动力,留下了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感谢包头师范学院四年来的培养,在此,我真诚地向我尊敬的老师们和母校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这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贺慧霞老师的多次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贺慧霞老师不辞辛劳,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并细心全面地修改了我的论文。从选题、构思、资料收集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指引和教导,使我对历史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最终得以完成毕业论文,对此,我真诚的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毕生的学习楷模.贺老师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更重要的是贺老师在指导我的论文的过程中,始终践行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在此,请允许我向尊敬的贺慧霞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

其次,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指导过,教育过我的老师们,正是你们不倦的教诲,使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再次,感谢父母对我二十多年来辛勤的养育,并让我获取了一定的知识并最终走向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同时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毕业设计中被我引用和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衷心祝愿母校包头师范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四篇: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三大点:

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抗日战争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重要素材,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第一,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抗日战争是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旨在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险。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通电中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局面。毛泽东指出:“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识。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民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力抗战。前线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工人阶级参军、参战、罢工、游行,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斗争。中国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未参军的农民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加抗日斗争。知识分子和青年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英勇地站在了时代前列。他们以笔代枪,或投笔从戎投入抗战。全国各地的大中学生纷纷走上街头,集会游行,声讨日寇的侵略罪行。更有万千青年,长途跋涉,历尽艰难奔赴延安。

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有很多少数民族指战员,如白族周保中和满族赵尚志等。河北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在与日本侵略者奋战中战果累累。台湾的高山族人民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也都组织了抗日游击队,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抗战期间,广大海外侨胞怀着对中华民族解放的热切期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海外华侨组织了各种救亡组织649个。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头三年,华侨捐献的款项能够购买各种飞机200多架、救护车1000多辆。华侨中有4万多热血青年,毅然回国奔赴抗日战场。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成立了“南洋华侨筹

赈祖国难民总会”,为动员和组织华侨参加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外侨胞用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许多爱国人士组织抗日团体,为抗日战争作出积极贡献。宋庆龄利用自己的影响,于1938年6月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争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广泛同情与支持中国人民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主流都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胜利。

第二,顾全大局,共同对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最忠诚、最热烈的爱国主义者,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把与国民党的十年血海深仇放在一边,与其携手抗敌。早在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和平解决,随后,把“反蒋抗日”口号改为“联蒋抗日”和“拥蒋抗日”。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合法存在。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毛泽东说:“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全民族抗战,这是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亲英美派虽继续抗日,但开始推行消极抗日政策。中国共产党仍然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继续争取同国民党的合作。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都赞成和支持国共双方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拥护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全力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国共两党以大局为重,抛弃前嫌,团结合作,共同抗日,这成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抗战中表现出了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民兵武装以及解放区人民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在极端艰苦困难的不利条件下,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以“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英勇杀敌。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这是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路军120师在雁门关伏击日军,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补给线。129师奇袭山西的阳明堡机场,炸毁敌机24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0年进行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余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对

敌作战,使日军寝食不安。1940年2月,抗联第一军军长杨靖宇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连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第三军二团政治委员赵一曼负伤被捕,忠贞不屈,慷慨就义。第五军妇女团的8位战士被敌军包围,弹尽粮绝,集体投江,壮烈殉国。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主力撤退,与日军血战到底,最后毅然跳下悬崖。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在八年抗战中,正面战场的许多爱国官兵,他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激情,英勇杀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中日双方军队进行了多次大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等。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在姚子清营长率领下,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守卫四行仓库的800名官兵,他们为掩护主力撤退,孤军奋战4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台儿庄的勇士与敌展开巷战,守卫滕县的师长王铭章亲自督战死守,为国捐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380多万人。中国伤亡的总数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还多。中国经济直接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民族精神的胜利。

第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支援,这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依靠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基本上得不到外援,邓小平说:八路军、新四军在数年中“没有得到一个铜板一颗子弹的接济”。解放区还受到了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和围困。在抗日的艰难岁月里,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上至党的领袖,下至普通的老百姓,人人开荒种地,织布做衣。党、政、军、民、学、商都参加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开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全旅指战员的艰苦奋斗,昔日蒿蓬塞路的荒原,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边区广大军民热烈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积极垦荒生产,开展劳动竞赛,最终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使解放区不断扩大。中华民族就是以这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战胜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困苦,迎来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五,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

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广泛参与的一次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弘扬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正因为中华民族有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形成全民族空前的觉醒和团结,抗日战争不仅取得了胜利,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起点。增进对抗战胜利民族精神的认识和把握,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第五篇: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伟大的事业催生伟大的精神,同时它也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撑和推动源。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尤其需要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而爱国主义正是一个民族的魂,民族的根,是民族凝聚力量之所在,创新力量之源泉,是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命脉。

60年前,毛泽东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自此,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爱国热情,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回顾这60年的光辉历程,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态度。它包含了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的自豪感;对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的强烈愿望;对祖国其他同胞的强烈认同感。在我国现阶段,它包含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人民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等内容。

爱国主义之所以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民族精神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民族认同意识和心理归宿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的事例可以说明这点。在古代,有苏武牧羊、张謇出使西域,虽然他们历经坎坷,但是心始终归属于中华民族,这实际上就是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在现代,很多的海外华侨、华人,特别是老年人,都希望回到祖国,叶落归根,就是因为对民族的认同。有了民族认同意识,必然形成民族精神,它也是一种护卫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持久的激情,特别是当民族利益和尊严受到威胁、侵害的时候,这种激情往往会非常强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不惜牺牲性命、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常深沉的爱国激情,比如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也有无数为捍卫民族利益而付出生命代价的英雄。

(二)民族精神是民族内部能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一种价值取向

由于民族存在认同意识,所以在民族内部,大家都是同胞,都是兄弟姐妹。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尽管如此,在遇到各种困难,特别是危难的时候,各民族在民族内部都可以形成一种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意识,比如2008年的四川抗震救灾。当一个地方遇到灾难的时候,各地会自动、自发地产生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会自觉自愿地伸出援手。这种援助是无私的,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2008年的抗震救灾,全国各族激发出来的全民爱国热情,激发出来的民族内部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激情,令世界为之感动。这就是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需要在实践中去弘扬。在实践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首先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涵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培育者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忠实的继承者。作为一个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组织,在党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中,用自己的行动弘扬和继承了民族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也培育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当然,每一种精神都包含着非常深刻、非常丰富的内涵。

井冈山精神体现的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乐观奋发的民族精神。延安精神的含义也非常丰富,很重要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长征精神就是不怕困难、吃苦耐劳、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大庆精神,就是艰苦创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所培育起来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新的表现形式。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行动,赋予了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丰富了民族精神。

第二节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弘扬民族精神,要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民族精神。建设小康社会是全民期望能够实现的目标。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代仁人志士希望能够达成的目标。今天,我国处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阶段,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当前正处于第三步的第一小步。现在,我国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但前面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还有很多的困难和考验,比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要汇集十几亿人口的全面,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全面。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发扬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征。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继承优良传统。民族精神本身就是在传统中形成的,要克服现实中的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就是对民族传统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把民族传统说的一无是处。民族虚无主义是很不利于继承民族精神的。另外,弘扬民族精神,还要体现时代精神,不要一味固执、傲慢自大,要根据时代进步的要求,大胆地吸收、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弘扬民族精神,要注意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根基。千百年来,中华大地深情传诵岳飞“精忠报国”的动人故事,讴歌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情怀,感慨于谦“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壮志豪情„„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毛泽东就曾自信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包括娃娃都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尊心,这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密切相联的!”正因为拥有这种民族精神,走出“十年**”阴影的中华民族很快凝聚了伟大的力量,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一致,致力国家建设,反对民族分裂,拥护祖国统一,书写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

下载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完(共5篇)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姓名:南海南学号:0921010218指导老师:张波 序言: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发扬抗战民族精神,不失爱国灵魂,强国才能御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珍爱和平,立......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下的中国 AP0903226吴玩玲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自此,日本开始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其占领区实行残......

    抗日战争

    陈述性内容 1、总述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

    抗日战争

    浅谈抗日战争之感悟 ——中国抗日战争简史学习心得体会 申博文 矿加二班 1311310215 那是一段堆满辛酸的历史,那是一段饱含血与泪的历史,那是一段充满革命豪情的历史,那是一段......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

    《抗日战争》

    新课标必修1《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关瑞玲 广东省江门市杜阮华侨中学 529075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

    关于抗日战争

    201242601434 Savis Savis DGUT Song shan Lake March 25,2014 Schmidt Human Resource Manager Foreign Trade Corporation Dong guan DongCheng Center Dear Ms Schmidt I......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抄自颜昌海教师的博客: 原文:七七纪念:谁才是抗日英雄? 2012-07-07 11:05:48 2012年7曰7日即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的75周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