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业医师考试经验及复习计划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经验及复习计划
前言
对于执医考试来讲,最难的不是内容多/时间少,而是自己的自控能力!!面对考试一般有这么几种人:
第一种:
自控能力好,给个资料就能自己计划学习,细水长流,每天看多少,心中有数。好资料在手,如鱼得水,450分很轻松。
第二种:
自控能力差,但是有学伴互相促进,鼓励的话,亦能达到收放自如。能坚持,有毅力,即使基础再差,亦能达到420分以上。(一位学长,大学玩了5年游戏,基本没上过课,考了3年没过,被逼的不行了,单位要开除,去年和同事,请假25天突击,拿了本09年的人卫资料,看电子版红宝书,在人卫版做考点笔记,反复突击了内/外/妇/儿/传染/医疗法规/心理这些占分多的科目,看的很熟,没看基础,做张博士的考前押题,前3个单元,平均125分以上,最后3天看了下基础总结,就去考试了,考试成绩出来,436分,考完后这个学长就对我说,自己真是太愚蠢,这么简单的考试,让我耽误了3年,后悔莫及)
第三种:
整天在网上找资料,老觉得手头上的资料不够好/不够简洁/不够新,很容易听信别人说:这个资料好,那个资料好,真正弄到手了,自己也没看多少,整天抱怨,怎么还没有新资料,没有时间看书,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收集各种资料上。(这种人,占很大一部分,在这里我得反复的强调,看书才是硬道理,再好的资料没时间看也白搭)
第四种:
平时努力不够,考前发虚,考试的时候就想走歪门邪道,买考前答案。在这里郑重奉劝一句,别再上当受骗了,别再做梦了,安心看书吧!!(去年我一同学花了上万买了9份考前答案,而且都是考前半小时的那种,之前都发考试的封条照片/内容照片等等,感觉一看就是真的,他明知道大部分是假的,但偏偏存在侥幸心理,一考试就傻眼了,全是假的,悔青肠子了。)
说明:考前30分钟-1小时是最可能漏题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是各地卫生局往各个考点送试题的时间,这时候漏题,很难查出源头。但是真正有能力漏题的人,都不会铤而走险,所以说,这种漏题的几率是微乎其微,比中彩票还难,如果说考前1-2天有考前答案,你就直接可以骂他2货了。还有就是大家报名的信息会被泄露出去,考完第二天就会有人发各种各样信息告诉你考试没通过,可以改成绩,短信里经常会带有你的姓名和报考信息,描述的像模像样,大家对这种把戏也不要上当受骗,我身边同学好多收到这样短信的,但是据我知道的,大家都考过了。
希望兄弟姐妹们,至少要做第2种人,努力成为第1种人!!
下面讲讲关于执医考试的一些常见问题
1..讲讲考试的特点:
09年以后执业和助理考试都偏于临床,而且多个专业综合考察,就这样,考试就不分内/外科了,而是分系统,多种疾病互相穿插。所以说,要反复的看书,孰能生巧,忘是自然,过目不忘的没有几个,如果很难理解可以问问科里的前辈,题目不要钻牛角尖,很多题目都是错题目,你只要知道这个知识点,知道怎么出题就行了。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上之策。
2..讲讲我用过的教材:
周围人用什么教材的都有,人卫、协和、四军大、贺银成、张博士。我买的是贺银成的资料,贺银城是讲考研的,现在搞执业,其执医资料的风格与其考研资料相似,这也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学子继续购买使用他的教材,讲解相对条理、详细、系统,书中总结的表格式的资料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一点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我购买了贺银成的资料后又加入了一个执业医师资料群,在群里购买的一些张博士的资料让我眼前一亮,张博士的红宝书包含讲义和所有真题,我感觉看完这一套书考过执业医就足够用了,其他的资料,题目可以不用再看。对于视频,视频仅仅是帮助你理解/帮助你记忆的,仅仅是辅助!我觉得自己基础还不错,基本没有看过市面上各种视频,刚开始看了一点,觉得看视频太浪费时间,本来备考时间就少,哪里耗得起,后来就没有再看过,还是好好看书才是硬道理,当然技能考试的视频还是要多看多练习的。红宝书里面60%都是题目,所以张博士的书看起来很厚(4本书),其实看起来速度会很快,因为很多都是重复的真题,可以让你第一遍看的时候,就能反复的记忆。(没有红宝书的同行,可以买本其他的讲义资料,突击一遍电子版红宝书,在人卫版做考点笔记,这样第二遍就不用再看电子版红宝书了,可以事半功倍,我就是买了贺银成的书之后又参照电子版的红宝书复习的,效果还不错)
3..讲讲题目的问题
据我加入的执医考试资料群称,每年考试题目都会有40-50个题目是错题或者没有答案的题目,这部分题目有争议,是不计入总分的,所以每年考试的真实分数是550分左右,所以说,看题目不是背答案,而是记考点,考点会了,这个题的答案并不重要,因为这个题目本身来说就有可能是个错题,所以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张博士红宝书就是这个特点,故意弄纠错表,纠错表是生意的一个手段,其实纠错表纠正后,仍然有大量的错误在里面,这是没法避免的,因为本身真题都有10%的错题率!)另外一点,出题人都是三甲医院主任级别的,出题人也从来不按大纲出题,那些拿大纲来做文章的,要么对这个考试不了解,要么就是忽悠人的,什么VIP班/包过班,都是忽悠人的,大家不要上当。踏踏实实看书,看书做题才是王道,视频只不过是辅助的。
下面简要说明下考试的重点科目和复习的大体时间,具体时间计划按自己的情况自己制定:
第一部分专业综合(重点部分,必须记熟!!)
6.15之前要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突击几遍,记不准,忘记都没有关系,读也要读个2.3遍,熟悉。
6.15---7.1准备技能,半个月的时间按还是比较合适的,技能看好往年考官手册就行了,这个可以在DXY的许多帖子里都可以下载,考完技能继续复习下面的系统。
7.15-8.1复习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精神/传染病,同时间断翻翻消化、呼吸、循环。
8.1-9.1复习妇科/儿科,同时突击复习其他科目。这个月很关键!
9月份是闭关期,消除杂念,突击记忆考点,这是最关键的,牢记知识点的时期!!做做考前押题,信心十足的奔向考场。
时间是挤出来的,想看电影/想出去疯玩的时候,多考虑下,如果自己不过,会遭多少白眼,耽误了1年的青春,1年的时间被人踩在脚下,这种滋味肯定很难受,2个月的突击时间,准备扒层皮吧,苦尽甘来,也是值得的!!平时不努力也就罢了,关键时候可不能掉队!!!!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第1篇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因包含绝大部分普外科内容,分值比例较大,执业考到75分左右,助理考到37分左右。
第2篇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执业考32分左右,助理考16分左右,其中胸外占7分(助理3分)。
第3篇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执业考40左右,助理20分左右。
第4篇 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执业考到25分左右,助理13分左右。
第5篇女性生殖系统:妇产科执业考62分,助理考31分。
第6篇 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每年分值不大,执业15分,助理7分左右。
第7篇内分泌系统:分值比例不大,执业15左右/助理7分左右。
第8篇精神神经系统(上)精神系统疾病执业考15/助理8分左右。
第9篇精神神经系统(下)精神病学执业考15分,助理考8分。
第10篇运动系统:执业考25分,助理考12分。
第11篇 儿科学:儿科学执业考58分左右,助理考29分左右。
第12篇传染病学与性传播疾病:从历年试题分析,传染病学部分执业考16分,助理考8分,分为概论,传染病和性病三个板块。
第二部分 基础科目(送分科目,轻松记忆)
下面的这4个基础科目是送分的,仔仔细细看1-2遍,肯定能记住:
(复习其他科目累了可以翻翻换换脑筋,不用花费较多时间,一般都好记忆)第1篇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占20/10分,其中统计学占10/4分
第2篇 卫生法规:人文学科占卷面比例逐年加大,其中卫生法规执业18/助理9分,医学伦理学执业12/助理6分,医学心理学执业12/助理6分,考题越来越与临床实践接轨。
第3篇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执业考12分,助理考6分,可以与“精神病学”结合到一起学习。
第4篇 医学伦理学
第三部分 可放弃的基础综合:(内容多,考分少,不必过分纠缠)
通过比较近年来执医考题可以发现,现在单纯考察基础的题目几乎绝迹,全部融入到临床科目中。所以;临床病理分型,什么酶起什么作用,细胞分泌什么酶,在临床科目看到了,直接记住,尤其是消化系统里面,包含考基础的可能性最大!时间充足的大体可以看看,不充足的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的科目上,注重时间投入/成绩产出,不需要在这上面花费太多时间、过分纠缠,对于基础课程,我放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基本上是每两天一门课,甚至一天一门的速度复习的,主要看一下网上关于这些科目的总结和历年考题,脑海里有个印象,能把最主要的东西记一记就差不多了。
第一篇生理学
第二篇生物化学
第三篇病理学
第四篇药理学
第五篇医学微生物助理不考
第六篇医学免疫学助理不考
第二篇:2018执业医师考试
2018执业医师考试
2018 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时间为 6 月 9 日至 15 日,医学综合笔试考试时间为 8 月 25 日至26 日。医学综合笔试(纸笔考试)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 2 天,分 4 个单元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总分为 100 分,60 分合格。
(一)西医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内容与方式
1、临床类
第一考站:(1)考试内容: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2)考试方法:纸笔考试。
第二考站:(1)考试内容: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2)考试方法:体格检查采用考生互相操作或考生在标准体检者身体上进行操作;基本操作考试方法 采用在医学教学模拟人或医用模块等设备上进行操作,考官在操作后提出相关问题。
第三考站:(1)考试内容:心肺听诊、影像(X 线、CT)诊断、心电图诊断和医德医风。(2)考试方式:多媒体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现场资格审核考生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师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成功通知单》
(二)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须在报考有效期内)包括第二代居民身 份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过期的,可使用临时身份证报名,但需尽快完成换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 部、士兵(官)证、军队学员证;台港澳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和身份证(台、港、澳考生)、护照(外籍考 生)。
(三)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非大陆学历考生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认证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 认证书》。
(四)考生试用(或实习)机构出具的《医师资格考试试用期考核证明》,台、港、澳和外籍考生还须 提交《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习申请审核表》或《外籍人员参加中国医师资格考 试实习申请审核表》。
(五)执业助理医师申报执业医师考试的,还须提交执业助理医师《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 原件及复印件,《执业助理医师报考执业医师执业期考核证明》(如在执业注册过程中有变更记录,导致注 册时间不满足报考年限的,须提供首次执业注册证明)。
(六)工作单位是医疗机构的,还须提交该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七)报考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还须提交《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或《传 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
(八)应届毕业生还须填写《应届医学专业毕业生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承诺书》。
(九)部队现役考生须提供军队相关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同时出具团级以上政治部门同意报考的 证明。
(十)考生近期(6 个月内)小 2 寸白底证件照,文件小于 40kb,格式 jpg。
(十一)考区、考点规定的其他报名材料。
八、考生持规定报名材料到所在地考点进行现场资格审核,审核通过考生须对《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暨 授予医师资格申请表》上个人信息认真逐字核对,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该信息将用于医师执业注册管 理,由考生个人原因导致信息填报错误影响考试或医师执业注册的,后果自负。
九、提供虚假报名材料的考生,一经核实,将按照《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有关规定处理。
十、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所在地考点。
四、准考证的使用 准考证是考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以及领取成绩单的凭证,应妥善保存。从 2002 年起,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分别使用不同的准考证号和不同的准考证,实践 技能考试准考证代表考生经资格审核具备参加实践技能考试资格,医学综合笔试准考证是考生实践技能考 试合格,具备参加医学综合笔试的许可证件。准考证号全国统一规则编排,是管理考生信息、识别身份的代码。实践技能考试准考证号长度为 14 位,编排格式如下:
第三篇:执业医师考试
1、《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暨授予医师资格申请表》一式2份;
2、考生有效身份证明(身份证、军官证或护照等)原件及复印件1份;
3、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4、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1份;
5、执业助理医师申报执业医师考试的,还应当提交《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执业时间和考核合格证明;
6、考生所在单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1份;
7、与网上报名相同的照片(电子版、白色背景)。
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
第四篇:高度总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经验
高度总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经验
相信每一位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都不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会过。由此可见,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难度足以让考生皱紧眉头。怎样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这是每一位考生都迫切需要知道的。作为一名经历了三次考试才过关的过来人,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经验。
第一、首先认识到现实的严酷性,从思想上高度紧张起来。
执业医师考试,作为国家卫生行业最重要的考试之一,执业考试是卫生界的最重要的考试,是每位临床、护理、药学等人员必须参加和通过的,国家医考中心在面对每年几十万的毕业生的时候,肯定会树立严肃、严谨、严格的考风肯定会增加考试难度,打造执业考试的品牌,这种品牌,看看国家司法考试,看看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就能预测将来执业医师考试的难度!那,不可避免,考试的难度,会年年增加!无须质疑!看近3年的分数线就能见端倪!2004年54万考生报考,41万参加笔试,17万通过笔试,笔试合格率为39%,实际最后过关率为31.5%.到2005年,全国参加笔试的人数为66万,过关20万,按实际报考人数计算,过关率仅为30.3%.2006年报考人数继续攀升,2006年猛涨了25分!通过率继续下降28%的事实不容争辩。被淘汰的考生越积越多,其中还不包括被技能淘汰的,过关越来越困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执业考试,必须一搏!
第二、要有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和好的学习方法。
复习准备时间和做一个时间安排表。去年我也是实践技能以后开始复习笔试的。从实际的淘汰率反映,医师资格考试给考生感觉是选拔性考试,但从考核目标与整体要求,仍属于水平性考试范畴,即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的占有量,这是与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区别。通过水平性考试,要求考生对考试内容掌握到一定程度并具备足够的应试能力。而实践证明,应试能力可以通过熟悉考试题型与一定的考试技巧得到提升。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从7月份开始准备笔试,到9月份,十几门课程靠三两个月突击取得好成绩,我认为不现实。所以要有所取舍,学科比例。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公共科目、基础科目、临床科目的比例分配为8%、17%、75%,其中内、外、妇、儿的比例大致为28%、26%、12%、9%.考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每年丢分率较高往往是基础和公共科目,考生切不可弃之不顾。当然对实在不容易在短期内掌握的个别科目,倒不如放弃,如生物化学、免疫学、精神病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法科学了,一切迎韧而解。对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最大障碍莫过于记忆力差的问题了,怎样克服年龄大、工作忙、记忆力差的矛盾,提高学习和识记效果呢?我认为应当在“科学”二字上好好动脑筋,提高记忆的科学性。
1、求理解。
俗话说,欲记准,先要懂。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对所要记忆的知识,理解得越深刻,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考生对于所学知识要搞清弄懂,特别是对那些重点、难点内容更是要耐心琢磨,反复品味,力求“知其义而明其根”。国外有人曾作过研究:对于一
个成年人来说,一篇百字文,在搞清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语意后,大概15~20分钟就可以把它记住了,如果盲目机械记忆,则要近1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2、勤复习。
记忆的过程也就是同遗记忆作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最好武器就是复习,要使复习取得好效果就必须注意:及时复习。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们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头一天,甚至发生在最初的几小时、几分钟(头一天有可能遗忘所记材料的一半),以后速度逐渐减慢。及时复习对巩固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等遗忘殆尽后再“回锅”,就事倍功半了。强化记忆:艾宾浩斯的研究还证实,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后,如果:阿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进一步巩固强化,使学习、记忆的程序达到150%,将会使记忆的痕迹得到强化,昕记内容经久不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过度学习”效应。重点强化错题,避免屡错不改。
2、巧记忆。
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可分散难点,学练结合;自我回忆,尝试再现;抓住特征,展开联想;记住主要公式,进行类推;赋予机械的材料以人为的意义等。
3、多动笔。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于那些重点、难点又不容易记住的内容更是要多动笔。这比单纯地口诵目记效果要好得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抓重点。
立足于全面、系统,突出重点,抓“牛鼻子”。起“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5、善归纳。
有条理的知识比杂乱无章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在学习中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强前后知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努力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知识系统,这对于保持记忆无疑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中医执业医师学习方法及经验
中医执业医师学习方法及经验
2009-5-26 9:41 【大 中 小】
在《黄帝内经》这部我国现存较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对学习中医学的方法,曾作了精辟的阐述。此即《素问。著至教论》中所谓之“诵、解、别、明、彰”。《太素》卷十六脉论注称其为习医之道。我们以为这五个方面可以作为学习中医学所需要把握的主要方法与要求。
(一)诵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使学员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广泛和概略的了解,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二是背诵,即对学习内容中的关键或重点必须熟读牢记。需要夸大指出的是,对于学习中医学熟读经典、背诵原文警句的确十分必要,应把背诵当作是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切勿偏废。《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分歧,难以奏效”。可见“背诵”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识清是为了正确地临床辩证。总之背诵的目的是要实用。假如药物的性能功效、方剂的组成配伍、经络的分布循行走向等等不能熟读牢记,那还能学好中医吗?当然夸大背诵但要有选择有重点。前人编写的很多歌赋、口诀等正为此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在背诵中又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即所谓诵而能解也。附带说一下很多著名的中医专家学者,在背诵记忆上都颇具功底,例如我院的吴考教授虽已年近九旬,但对《内经》、《伤冷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主要内容至今仍能背诵,令
人赞叹!亦足见吴老早年在背诵方面的功底之深。
(二)解
晓悟、理解之谓。学习中医学,必须深进理解每一门课程的中心内容,对如阴阳五行、躲象、经络等基本概念要弄懂弄通。由于中医理论的形成,大多是从直观和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中上升为理论的,并多以取象比类的方法作为架购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因此中医理论的不少概念较为抽象,且其文辞多古奥、义理颇精深,所以
学习时对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应深刻理解,方能解其精微、洞悉其要,并对其之难点、疑点作出分析与解释。为了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除了必须对教材要勤读、勤写、勤思、善思而外,还应从自学是以学生单方面活动为主的特点出发,留意以下两点。一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和阅读参考书籍与资料,例如《辞源》、《康熙字典》、《简明中医辞典》及有关方面编写的自学丛书或辅导资料等。借助于这些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深进地领会学习内容和《内经》、《伤冷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奠定学员的中医学根底大有助益。另一点是还可以通过社会助学如参加自考辅导班的学习,或求教于师友的指点及相互交流,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进理解
与分析鉴别。
(三)别
即分开、区别之意。自学者在对教材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通过书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或阅读自学丛书或辅导资料等方法,对其主要内容加以对比、分析、综合、回纳,从而使学生做到一方面既把握它们的共性,以利于对该章节中心内容和基本概念的总体熟悉和全面理解;又能鉴别分析它们各自的个性,以利于捉住某一部分内容的特点。这可以用“把握共性,全面理解;分析个性,捉住特点”十六个字来概括。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对比,回类鉴别,就能达到区别异同,以强化记忆的目的。总之须分辨条理,方可区别主次把握要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正如《内经》
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素问。至真要大论》)
(四)明
即在诵、解、别的基础上,能够系统把握、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精微,明确其义理,谓之“明”。自学成才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他读书治学的经验时曾提出,读书要由“厚”到“薄”。他说:“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捉住了全书的要点,把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我们以为这由“厚”到“薄”的变化,正是贯串于从诵、解、别到明的全
过程。而所谓“明”就正是吃透、消化了书本的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的结果和标志。
(五)彰
《著至教论》所谓之明而能彰,是指学员能够通过诵、解、别而明了的医学理论,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明显的效果,并再进一步有所阐发,此即谓之“彰”。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正如毛泽东同道所教导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医学既有系统完整的理论,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前文所述,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古人的医疗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医学是建立在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学科,对它的若干较为抽象深奥的理论经,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有较深刻的理解;第二更重要的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不仅能有效地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和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且在实践中又能更进一步丰富充实与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假如脱离实际,崇尚空谈,则既不能解除病人的疾苦于临床,亦无助于中医理论的充实与发展。甚至形成或盲目崇拜,或粗暴否定这两种错误的倾向。所以学习中医最忌纸上谈兵。正如前人所说:“熟
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有不少人是在职中医职员,这部分同道必须善于利用自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中医学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特别是临床实践的上风,留意在用中学、学中用,使学用结合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未曾涉足于临床的初学者,即使在理论课程的学习阶段,亦须留意利用一切机会如随师抄方、临床见习等,使理论尽可能多地与实践相结合,这
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
综上所述,《素问·著至教论》所阐述的习医之道的“诵、解、别、明、彰”五个方面,又是环环紧扣密切关联的。如清代医家张隐所说:“由诵而解,解而别,别而明,明而彰,皆渐积曰进之功。”它们的主要精神,概括言之即学习中医一方面要刻苦认真,弄懂弄通,由博反约;另一方面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以为这一学习方法至今还是自学中医
者所应当做到的。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经验谈
2009-5-21 15:54 【大 中 小】
第一,中医职业处境相当困难,但考试关却相当严,合格率不到50%。是资格考试中淘汰率最高的。
第二,现在某些教学机构的教学质量的确差。考生不能辨证,考生知识面不广,考生不用功,考试就想投机取巧。其实也可以理解,学校要生存,只有找到钱,我就可以使你毕业,至于你考不考到起资格,这就不是学校的事了。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现在的研究生只相当于原来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相当于原来的大专生,现在的大专生相当
于原来的中专生。
第三,中医政府管理者奉行“精英”战略,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奉行标准化管理,考试采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