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章

时间:2019-05-13 01:5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章》。

第一篇: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章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

(四)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考情分析

本章是历年考试中的重点章节,其内容在考题中各题型均可能出现。考试的时候往往与合并报表结合在一起考察。从考试内容上来看,重点是三个内容:一个是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特别是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其次是后续计量,包含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特别是权益法的核算;第三就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应特别注意。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注:2009年考了一个长期股权投资与抵销分录相结合的综合题,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占2分左右)

一、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

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总结:

二、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处理

(一)初始投资时点差额的调整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如果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应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定。

(二)顺流交易、逆流交易的调整 逆流交易合并报表中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存货

顺流交易合并报表中调整分录: 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投资收益

(1)逆流交易时分录的理解:

在个别报表中做分录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抵销了内部未实现的损益,所以少确认了长期股权投资,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其子公司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原来抵销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就不应该抵销了,此时就应该重新确认长期股权投资。而这部分损益是体现在投资单位购买的存货当中的,此时也应该调减存货的账面价值。

(2)顺流交易分录的理解:

在个别报表中做分录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抵销了内部未实现的损益,少确认了投资收益,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其子公司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原来抵销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就不应该抵销了,此时就应该重新补确认投资收益,以真实的反映所取得的投资收益金额。而原来未实现的内部损益是体现为投资单位确认的收入和成本的差额,所以应该抵销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金额。

存在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对于母公司而言涉及到的报表项目不同,如果是顺流交易,母公司确认损益,相应抵销的时候影响的是利润表中的损益类项目;而如果是逆流交易,影响的是母公司存货成本和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确认,因此抵销时调整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

(三)两种调整净利润情况的区别

主要区别就是在于第一种是在投资当时的时点上,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异(调整销售出去影响损益的);第二种是在投资后发生的内部交易(调整未销售出去的)。

调整销售出去的:是指在初始投资时,被投资单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而进行的调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时,是按照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并且可以按照应享有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对其初始确认金额进行调整,所以在计算投资收益时也要按照公允价值也核算,即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口径对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如果被投资企业当年将存货出售一部分,那么被投资企业不是按照账面价值来结转出售的存货成本的,而按照公允价值来调整时。由于存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所以结转的成本大于按照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所以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基础上调减该部分差额。

调整未销售出去的:是指在投资企业投资后,与被投资企业发生内部交易,如果存货没有全部对外销售,在期末就会存在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这时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就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调减这部分期末的未实现利润。在以后真正实现时再加上。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减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不需要追溯调整增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需要追溯调整减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需要追溯调整

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需要追溯调整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增资形成的,一种是减资形成的。这两种情况下都是需要追溯调整的。1.增资

(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对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2.减资

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此基础上,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对于被投资单位在此期间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本章总结:

1.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2.掌握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会计处理。3.掌握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会计处理。4.掌握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5.掌握共同控制经营及共同控制资产的会计处理。

转载请注明:中华会计网校

第二篇: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章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

(二)第三章固定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同属于基础性章节,难度不大,知识点较多但综合性不强。在历年的考试中,本章内容主要出现在客观题中,但作为基础知识,也常与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日后事项、会计差错、所得税等内容结合出现在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中。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重点内容是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支出及处置,这些内容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本章尽管在前期考试中也单独考核过计算题,但总体难度不大,基本为上述重要知识点的串联。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0%且≤95%)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由此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此时,企业应将其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例题·判断题】(2006年)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应当将各组成部分分别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正确答案』√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重要内容:

1.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库存材料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完工时暂估的价值和竣工决算的价值有差异的,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追溯调整),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3.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

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其他方法的第一个区别就是一开始计提折旧的时候不扣除预计净残值,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才扣除预计净残值;

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时候应该扣除以前已经计提的折旧,而年数总和法和年限平均法不扣除已经计提的折旧;而如果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该按照扣除了减值和已经计提的折旧后的账面价值重新计提折旧。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双倍余额递减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20 000×40%=8 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20 000-8 000)×40%=4 8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20 000-8 000-4 800)×40%=2 880(元)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20 000-8 000-4 800-2 880-200)÷2=2 060(元)假设上例中,该固定资产是2007年8月购入的,那么应该从9月开始计提折旧。折旧

就是9月1日到次年9月1日。

那么2007年的折旧就是2007年9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的金额,2007年折旧=8 000×4/12=2666.67(元)

2008年折旧=8 000×8/12+4 800×4/12=6933.33(元)

2009年折旧=4 800×8/12+2 880×4/12=4160(元)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例题·计算题】接上例,假如采用年数总和法,每年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第一年折旧额=(20 000-200)×5/15=6 600(元)

第二年折旧额=(20 000-200)×4/15=5 280(元)

第三年折旧额=(20 000-200)×3/15=3 960(元)

第四年折旧额=(20 000-200)×2/15=2 640(元)

第五年折旧额=(20 000-200)×1/15=1 320(元)

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计入所生产产品成本;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未使用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等。

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的改良、改扩建和更新改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指的是固定资产的是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

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除固定资产盘亏之外)。

【提示】固定资产盘亏应该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

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作转账面价值

最后一步作转损益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应交税费

3.出售收入、残料等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等

4.保险赔偿的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本章考试要求:

1.掌握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2.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4.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5.熟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转载请注明:中华会计网校

第三篇: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离职后福利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离职后福利

是不是感觉刚过完元旦?然而,一转眼,今天已经是1月10日了,所以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的备考要尽早开始哦。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中华会计网校整理了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11章的知识点“离职后福利 ”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1.离职后福利的概念

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2.离职后福利的内容

(1)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2)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3.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根据设定提存计划,预期不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的,应当参照规定的折现率,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4.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1)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条件

当企业负有下列义务时,该计划就是一项设定受益计划:

①计划福利公式不仅仅与提存金金额相关,且要求企业在资产不足以满足该公式的福利时提供进一步的提存金; ②通过计划间接地或直接地对提存金的特定回报作出担保。(2)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3)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计划资产包括长期职工福利基金持有的资产、符合条件的保险单等,但不包括企业应付但未付给独立主体的提存金、由企业发行并由独立主体持有的任何不可转换的金融工具。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向独立主体缴存提存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4)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在损益中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服务成本、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除非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职工福利成本计入资产成本,企业应当将服务成本和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计入当期损益。

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①当期服务成本

指因职工当期提供服务所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额。②过去服务成本

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③结算利得和损失

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是下列两项的差额: A.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

B.结算价格,包括转移的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直接发生的与结算相关的支付。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是指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在职工提供服务期间由于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动,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5)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企业应当将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下列部分:

①精算利得或损失,即由于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之前所计量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②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计划资产的回报,指计划资产产生的利息、股利和其他收入,以及计划资产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企业在确定计划资产回报时,应当扣除管理该计划资产的成本以及计划本身的应付税款,但计量设定受益义务时所采用的精算假设所包括的税款除外。管理该计划资产以外的其他管理费用不需从计划资产回报中扣减。

③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为了方便备战2015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学员,财考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各科目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和中期。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财考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

关于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大家总分不清楚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关系。其实也比较简单,所得税是什么?是你应该交给税务局的税款,就相当于是你孝敬给婆家的见面礼一样,见面礼是谁说了算呢?是税务局说了算,因为规矩肯定是婆家定的,或者说婆家这个行业里面的规矩啊。交多少税是税务局说了算了,因此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得税费用相当于是娘家,就是当期认可的费用,首先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影响的是净利润。也相当于是娘家给你的钱,然后你拿着这钱去给婆家见面礼。婆家和娘家毕竟还是两家,所以两家的规矩肯定不一样,娘家给的钱不是多了肯定就是少了,一般情况正好的情况少,这也就是税法和会计经常有差异,然后需要纳税调整的原因。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所得时其实是税务局方面要求当期缴纳的税款,所得税费用是当期会计上应该确认的费用,也就是说税务局让你交多少钱,不一定都是你当期的费用,原因就在于税务局和会计处理有的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般情况都是需要纳税调整的。这就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概念问题,既然会计和税务上处理有差异,那么确认的资产和负载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也会有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范畴一般会通过递延所得税的形式来体现。为什么有个递延所得税科目呢?就是因为会计上不一定全部认可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以有了下面的公式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实这个公式是可以简化一下的。

应交所得税=(企业会计利润-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所以当期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利润*所得税率(会计利润为调整完永久性差异之后的会计利润)

关于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顾名思义就是暂时是存在差异的,言外之意就是最终会殊途同归,“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判断一个差异是不是暂时性差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是不是一样了,是不是最终原则是一致的。比如一

项收入确认,是不是最终都要确认收入,仅仅是暂时会计和税法有争议呢。那怎么进一步去理解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呢?那应该从科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方面去理解。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举个例子,会计上当期计提了折旧100万,风风火火到税务局报税了,税务局一看觉得100万太多,想让税务局今年喝西北风去吗?不行,少计提一点,直线法50万吧会计一听就急了,怎么不让我扣除呢?讲出个道理来!税务局就说了:别急,这是可以抵扣的,现在不可以,以后会让你扣除地。所以科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就是说当期税法上不允许会计扣除,允许以后在税前扣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会计上多计提了费用或者少确认了收入。比较经典的一些案例:会计多计提折旧;售后回购(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但税法确认)、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对于资产减值来说,税法上不认为资产减值了,因为会计上都是自己估计的,没有什么依据,估计这个东西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为了防止扯皮,税法就一概不予以承认,免得会计上隔三差五的计提一下减值少纳税。用一个比喻就是说会计是性情中人,整天疑神疑鬼;税法则比较现实,没有把握的事情宁愿不相信。

什么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又该怎么理解呢?还是举个例子,比如会计上分期付款销售商品了,一次性按照折现以后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了,风风火火又跑到税务局报税去了,税务局一看,交这么多税?想让我们以后喝西北风啊!这次少交点吧,以后再说!况且分期收款销售出去的,请问你收到钱了吗?没有收到钱交什么税?全交税了以后拿什么生产?什么时候收到款项了再来报税,有多大能力就交多大税嘛。其实税法上就是规定对分期收款销售的情况,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也就是说以后收到的时候确认收入再去纳税。所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意思就是说当期不需要需要,以后的这部分收入才需要纳税。所以要注意这个字面意思,应纳税是指以后才应该纳税。因此当期税法上确认的收入要小,会计上多余确认的收入就形成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可抵扣还是应纳税说的都是未来的情况,就是说未来可以许抵扣和应该纳税的,其实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确认递延所得税找差异关键是找什么?关键是找会计和税法上当期处理的差异在哪里,这个差异就是当期的暂时性差异发生

额,那么应该确认多少递延所得税直接乘以税率就可以了。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其实重点不在所得税上,而在于递延上,所谓递延就是当期不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而是要以后进行确认的。之所以出现递延所得税,是因为税法上让你缴纳的所得税不一定是会计上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两者的差异应该怎么办?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解决。所谓的递延所得税就是说当期税务局和会计打架了,递延所得税来化解矛盾了,所有的差异以后慢慢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说当期会计上多扣除了,少确认了所得税费用,也就是相当于是当期多交了所得税了,那么多交的部分怎么办?想起了之前的待摊费用了,那么在这里就是递延资产性质了,以后摊销到所得税费用中,因此叫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意思就是说当期多确认了所得税费用了,相当于是少交了所得税,那么多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怎么办?同样想起了预提费用这个科目了,属于负债性质,那么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了。因此递延所得税的作用就是调节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应缴所得税的差别。

关于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大家在计算题目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告诉你所得税率会发生变化,如果这个变化是预先可以知道的,那么就应该按照新的税率确认递延所得税;如果这个税率变动是不可预知的,那么还是应该按照旧的税率确认递延所得税。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一个原则,递延所得税要按照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期间税率计算。

那么对于当年变动的所得税率了,不仅当期递延所得税需要按照新的税率计算,期初的递延所得税也需要按照新的所得税率追溯调整。这种情况怎么计算当期的递延所得税发生额呢?发生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期初的递延所得税的调整变动;第二部分是当期暂时性差异的发生额引起的递延所得税变动。其实只要把握好这两部分就能计算清楚。当期的暂时性差异发生额,很多人喜欢用计税基础去考虑,其实更简单的方式就是计算当期会计和税法折旧、摊销等等的差异就可以了。(

下载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