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

时间:2019-05-13 01:5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x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x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xxx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xxx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1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马曹庙西部,毗邻b国道公路。全村有村民组c个,n户,现有人口n人,二轮延包面积n亩,山林面积n亩。2010全村全年总产值n万元,人均收入n元。

1.2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主导产业规模还有待扩涨,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有一定影响,配套的措施如沼气池整村推进还需大量投入,也有大量工作要做。

1.2.2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脆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农业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1.2.3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或就地转移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大坑等村民组居住分散,异地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3市场定位与需求

1.3.1传统产业

粮食(水稻为主)、油料(油菜为主)是该村的传统产业,以自给为主,商品率约40%。水稻以一季中稻为主,米质中等偏上,油料以甘兰双低品种为主,油质优良。

1.3.2主导产业

优质稻是我村的主导产业,以地膜花生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分别为n亩和n亩,优质稻和地膜花生全部供应给当地东波粮油集团。

2.主要发展目标

2.1即期目标

2011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n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万元。

2.2预期目标

2012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n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万元,主导产业农业产值比重及基础设施等指标达到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考核指标要求。

3.规划建设具体内容

3.1产业布局和耕制安排

3.1.1传统产业

粮油作物以一、二、三、五、六、八、九村民组为主,主要发展水稻生产,推行一油一稻、一瓜一稻等种植模式。

3.1.2主导产业

地膜花生主要以一、三、八、十四个村民小组为主。

3.2建设内容

3.2.1主导产业

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亩,重点建设200亩,优质高产杂交稻示范片;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亩,重点建设200亩双低油菜示范片;整合粮、油加工企业,提高稻米和菜籽油的加工品质。

主要配套措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旱涝保收良田比重(达80%以上);引进优质高产、高抗粮油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步伐;示范推广超级稻、水稻旱育稀植、无盘旱育抛秧、水稻直插、机插秧等轻型、节本新技术,示范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无公害粮、油栽培技术;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除草、叶面施肥等实用技术;改善农田机耕道路,提高小、中型农机作业水平;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强“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技术服务;培育发展粮、油生产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机、植保、施肥等专业服务组织。力争到2012年粮食单产提高10%,亩增收节支63元;油料单产提高30%,亩节本增收77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元。

地膜花生规模2011年发展到300亩。

主要配套措施:实施科学种植,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强“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技术服务;培育高产种子,提高产量,力争2012年产量提高9%,增加农民收入。

4.资金筹措

采取农户自投、企业自筹、地方配套和上级支持的办法,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为主导,地方和上级为支撑,农民投入主要在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企业投入主要在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地方和上级投入主要在引导和社会化服务环节。

5.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加强对示范村工作的领导,强化村委会班子建设,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2政策保障。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

5.3投入保障。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对生产发展的投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依托农业、农村各类项目加大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投入;加大农业对外招商,依托外资加大加工和龙头企业培植

环节的投入;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依靠民间资本加大产前和产后服务环节的投入。

5.4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点、示范户;加大企业产品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进科技人才,培育乡土人材,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5.5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创业带头人的作用;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为农业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发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企对接优势。

5.6 机制保障。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一事一议”规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村民代表意志;推行项目建设招标制、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制、公益事业决策公示制和村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第二篇: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岭前镇峪口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发展“一村一品” 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平台,是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会议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科学规划建设,特制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峪口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岭前镇镇南1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4个村民小组,312户,1105人。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苹果种植1800亩,人均1.3亩,苹果平均每亩收入5100元,当地苹果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利用水资源充足,加快发展养殖业,目前各类养殖户200户,猪羊存栏1800多头、养鸡3500只,规模养殖户5个,利用丰富有机肥源,建成沼气池300口,初步形成“果、畜、沼”良好生态园生产模式。现有果业专业合作社1个,果农协会1个,从事果业技术推广的持证农民技术员25名,果品销售经纪人26人,年销果品2000吨以上。广大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很高,果园管理技术规范,村两委会一班人积极探索,思路明确,为“一村一品”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依托苹果优生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苹果产业作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以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化果园管理,狠抓结构调整,建全服务体系,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产业”为指导,按照“增优生、稳适生、减次生”的原则,坚持“大量发展早熟,适度发展中、晚熟,增加晚熟”的思路,努力加快苹果产业的开发步伐,使我村果业区域布局得到了优化,品种结构得到了调整,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5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仅果业一项收入5000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90%。

我村围绕苹果产业发展,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册成立了岭前镇种家福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内部分配、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果农专业合作社在苗木提供、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深受果农欢迎。目前,电脑购置及互联网宽带接入工作正在积极的筹备和协调之中,即将实现及时发布果业产销信息,在生产、销售关键时期,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供求信息服务,为果品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充分发挥果农协会作用,扩展带动全镇果业发展,同时积极加快中早熟新品种更新换代,尽大量地增加果农收入,使我村苹果产

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苹果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扶持力度不够,投入严重不足;

(二)组织化程度差,市场不规范;

(三)品种结构单一;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低。

三、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1、改善配套建设,加快产业发展

发挥两委会和果农协会作用,以发展“一村一品”为契机,进村入户做工作,通过算帐、对比,果农现场说教等办法,让果农打消思想顾虑,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改良新品种。以品种结构调整为抓手,准备从2011年起,分批对全村老果园进行示范改造,改良品种,提高授粉率。三年内发展早熟品种示范园150亩,中熟品种粉红女士100亩;改良树种450亩,新增种植面积110亩。

改善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增强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完善渠井双灌,计划新铺设主管道1.1km,完善二支渠二级抽水设施、配套渠系2600m,完成800亩节水灌溉,硬化果区田间道路1900m,配套绿化。建设450亩防雹网示范试验区,防御自然灾害,减少产业损失,总结完善防雹试验区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

提高无公害,打造绿色无公害苹果。力争三年苹果套袋

优袋率达到90%以上,果品商品率从80%提高到90%以上,优果率从70%提高到85%,五年全部实现绿色果品生产。

2、加强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以专业合作社、协会为依托,邀请县果业局科技人员,省果树所的专家举办专题讲课和果园示范,购买光盘进行集中播放,达到每个生产季节和重点管理季节培训一次,以实现适时指导,提高果农种植水平。进一步协商签订与陕西省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联合建设苹果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借助西农苹果试验站的技术力量,依托镇苹果服务站,建立统防统治专业队。每年安排两次外出学习时间,学习技术,学习经验。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今后争取在推广防雹网、诱虫灯、反光膜等新技术的同时,90%的果园实施果园种草,新增家畜400头,建设沼气池80口,在现有“果、畜、沼”模式下积极推广“果、草、畜、沼、肥”五配套模式,生态果园果树下种草,草养猪,猪圈旁建沼气池,沼气照明做饭,沼气渣作为无机肥可上果树,沼液也可作为叶面肥直接喷施果树,既节省肥料支出,又能确保果品绿色安全,大大提高优果率。

在所有果园中,大力推广“四大关键技术”特别是对老园,以彻底解决通风透光问题,并对品质不优的果园进行置换,对于果园大量盲目的施肥,进行全面指导,科学、合理

施肥,增加有机农家肥的使用,在病虫防治中,积极推广果袋套袋,针对虫病的生活习性,加强生物防治,防止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4、服务体系及产业化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宣传作用,注册网站,完善产销信息传输系统。全方位宣传我村苹果优质各项指标和四季无公害管理,建立峪口村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在原有供销市场上积极开拓省市各级市场,积极参加全国各地苹果展销会,利用专业合作社优势与全国大型连锁超市对接,逐步探索“果农-专业合作社-超市”的供销模式,这样大大提高果农收入。申请注册苹果商标,进行初级包装,完善果品贮藏设施,提高果品贮藏科技含量,力争2013年建成储量2000吨冷库一个,新建两座标准化苹果展销厅,推动产业链条的紧密和拉长。根据全镇乃至全县果树发展现状,当务之急成立加工原料基地,逐步引导加工企业进行发展精深,加大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业层次。举办苹果文化相关活动,催生旅游产业,开办农家乐,到十二五末全村建立观光示范园100亩。

5、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一村一品”苹果产业的投入。

四、发展目标:

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提高我村的苹果产业化水平,加快形成苹果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格局,实现我村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到2014年,经过三年努力,力增新品种、新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果业示范园达到1000亩;果业产业覆盖率达到全村的90%,优果率达到90%以上,亩均产值达到8000元;建立中早熟苹果基地,注册苹果商标,修建2000吨冷藏库1个,300㎡果品展销厅2个,使人均收入每年增加1000元,力争使峪口村苹果生产水平到2014年基本实现全市果业科技展示第一村。到十二五末引进苹果深加工企业1个,初步形成产业链,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真正使我村成为高标准“一村一品”苹果产业名牌村。

第三篇:05第五章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第五章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培植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并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经济基础,根据青白江区自然资源、生产技术和种养习惯,确定特色林果、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为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5.1特色林果产业

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是青白江区建设成都市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产业,是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景观资源,是成都市绿色或有机干鲜果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5.1.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1.1.1产业发展基础

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多种果树生产,平坝区排灌条件好,丘陵、浅山区排灌条件相对较差,以早熟梨、晚熟桃为代表的伏季水果产业带发展较快。5.1.1.2产业发展特点

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树种多杂,主导产品不突出;种植分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技术粗放,产品质量差、效益低。5.1.2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5.1.2.1产业发展方向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生态特色果园;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树种、品种和先进管理技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鲜食与干果品种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果品或有机果品;与生态环境建设、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5.1.2.2产业发展前景

青白江伏季水果早、中熟梨和晚熟桃,成熟上市期早,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并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和一批果树栽培管理技术骨干。5.1.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完成青白江区林果产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方向转变,实现林果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以龙泉山脉青白江段伏季水果产业带建设为重点、“三园一带”建设为特色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将青白江区特色林果产业建设成为成都市伏季水果生产基地、城乡居民休闲观光景区、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5.1.4重点建设内容

5.1.4.1引种示范与苗木繁育中心

在城厢镇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内建设占地面积10公顷的引种示范与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引进和繁育适宜于青白江区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优良树种及品种。中心分四个功能区:即引种示范区、苗木繁育区、科研实验区、科技服务区。5.1.4.2伏季水果生产带

在祥福、姚渡、龙王、清泉、福洪、人和6个乡镇现有果树种植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伏季水果产业带6700公顷,现有3400公顷,新建果园3300公顷,主要集中在毗河以南乡镇,早熟梨布局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低丘区,晚熟桃布局在立地条件相对差的丘陵或浅山区。5.1.4.3优质干果种植区

在人和、清泉、福洪3个乡镇坡度高、水源条件差的低山丘陵地区,建设优质干果种植区2700公顷,改造现有500公顷低产低效果园,新建果园2200公顷。5.1.4.4低产低效果园改良 对2100公顷低产低效果园需进行品种和技术改良。其中:城厢镇81.1公顷、姚渡镇279.7公顷、祥褔镇44.8公顷、龙王镇76.6公顷、清泉镇481.2公顷、福洪乡337.9公顷、人和乡763.6公顷。

5.1.4.5休闲观光生态果园

重点建设“三园一带”生态休闲观光园。(1)以福洪乡杏花村为核心,建设200~300公顷优质杏、樱桃休闲观光采摘园。(2)以姚度镇龙门山为核心,建设200~300公顷早熟梨、晚熟桃休闲观光采摘园。(3)以清泉镇花园沟为核心,建设200~300公顷早熟梨、晚熟桃休闲观光采摘园。(4)以祥福镇、姚渡镇、城厢镇三镇沿毗河两岸的14个村庄为点,以早熟梨为主题景观树种、配合栽植葡萄、桃、李、樱桃、枇杷、柑桔等树种,建设毗河两岸万亩果树景观带。

5.2绿色蔬菜产业

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是青白江区建设成都市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重要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景观资源。5.2.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2.1.1产业发展基础 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多种蔬菜生产,发展蔬菜生产的排灌条件好,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种植经验丰富,大头菜、贡韭、海椒、火葱、蒜薹、食用菌、菜花等地方特色蔬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5.2.1.2产业发展特点

蔬菜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分散种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自产自销,生产组织化程度低。5.2.2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5.2.2.1产业发展方向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做强、做精地方特色优势蔬菜;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生产区;季节性生产与常年性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传统生产技术与现代生产手段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有机蔬菜生产。5.2.2.2产业发展前景 传统优势、特色蔬菜产品品质独到,市场前景广阔。青白江区蔬菜栽培历史悠久,传统优势、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种,已基本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种植方式、成熟经验和相关技术,以及拥有一批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技术人员和农民。5.2.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完成青白江区蔬菜产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方向转变,实现蔬菜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以传统优势蔬菜为基础、地方特色蔬菜为主导、名特优新蔬菜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生产技术先进、产品绿色安全、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绿色蔬菜产业,将青白江区绿色蔬菜产业建设成为成都市绿色蔬菜、有机蔬菜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5.2.4重点建设内容

5.2.4.1优质食用菌重点生产区

在城厢镇十八湾村建设食用菌产业核心区66.7公顷,发展袋装食用菌1亿袋,占地面积60公顷;在城厢、姚渡两镇建设优质无公害露地蘑菇重点生产区666.7公顷。5.2.4.2特色蔬菜优势生产区

围绕青白江区龙王贡韭、西平大头菜、清泉火葱、祥福翠绿芹菜等区域特色蔬菜品种,建设特色蔬菜优势生产区3000公顷。集中布局在龙王、清泉、祥福3个乡镇。5.2.4.3优质瓜菜优势生产区 围绕青白江区城厢西瓜、二荆条海椒、龙王菜花、云顶早蒜薹以及优新品种引进等优势蔬菜品种,建设优质蔬菜优势生产区2260公顷,集中布局在城厢、龙王、清泉、福洪4个乡镇。5.2.4.4常规普通蔬菜生产区 结合“稻-菜”生产模式的推广,以西红柿、黄瓜、茄子、甘蓝、辣椒等常规普通蔬菜为主,在9个乡镇发展常规普通蔬菜季节性生产区约4000公顷。5.2.4.5优新蔬菜引种示范和良繁基地

在城厢镇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内建设优新蔬菜品种引进、示范及良种繁育生产基地10公顷,包括引种示范区、良种繁育区、工厂化育苗车间等功能区。重点引进适宜保护地生产、具有特殊风味、特殊口感、特殊营养价值或具有观赏价值的蔬菜品种。5.3优质粮油产业

粮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首先,粮食安全是安民治国之根本、经济发展之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从区域粮食安全看,青白江区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增长趋势;其次,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大力发展能源作物,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建设优质高产粮油生产基地,对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3.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3.1.1产业发展基础

2006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7065.7公顷,其中水稻10274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365公顷,其中油菜面积3819公顷。粮食总产量13.9万吨,其中水稻总产量7.77万吨;油菜0.97万吨。

5.3.1.2产业发展特点

栽培历史悠久,订单种植成效显著;但粮油生产面积呈逐步减少趋势,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不稳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5.3.2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 5.3.2.1产业发展方向

贯彻落实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调整优化粮油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以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特种玉米为重点的粮油产业,逐步缩减小麦种植面积;推进粮油生产科技进步,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5.3.2.2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在粮油种植方面已基本形成从良种繁育到生产全过程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完全能够满足优质粮油生产发展的技术需求。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油菜生产水平,关键是加强这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农民应用这些技术的培训力度。5.3.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建立起粮油持续增产的稳固基础和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粮油生产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稳定粮油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粮油生产结构,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将优质粮油产业建设成为青白江区重要的农业基础产业。5.3.4重点建设内容

5.3.4.1粮油新品种引种、良繁基地 在祥福镇建立优质粮油新品种引种、区试以及良种繁育基地100公顷,其中粮油新品种引进、示范、区试基地40公顷,良种扩繁生产基地60公顷。5.3.4.2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在祥福、城厢、清泉、福洪、大同、龙王、弥牟、姚渡8个乡镇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4500公顷。其中祥福镇1100公顷、城厢1000公顷、清泉650公顷、福洪550公顷、大同400公顷、龙王300公顷、弥牟300公顷、姚渡200公顷。5.3.4.3油菜套种马铃薯生产基地

在姚渡镇光明、黄坭建立粮油轮作套种核心示范区100公顷,在祥福、城厢、大同、弥牟、清泉、姚渡6个乡镇2000公顷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为基础,建设油菜套种马铃薯生产基地2000公顷。

5.3.4.4优质特种玉米生产基地

(1)在人和、清泉、福洪、龙王4个乡镇建设优质菜用玉米生产基地1000公顷,其中人和乡300公顷、清泉镇300公顷、福洪乡200公顷、龙王镇200公顷。

(2)在人和、清泉、福洪4个乡镇建设鲜食玉米生产基地1000公顷,其中人和乡300公顷、清泉镇300公顷、福洪乡400公顷。5.4生态养殖产业 发达的畜牧、水产养殖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青白江区生态养殖产业是成都市优质安全畜禽水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5.4.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4.1.1产业发展基础

畜牧、水产养殖是青白江区的传统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全区大畜存栏3079头,其中奶牛存栏659头;生猪存栏16.8万头,出栏33.3万头;家禽存栏134.7万只,出栏310.8万只;肉类总产量3.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856吨,其中养殖水产品水产量1634吨。

5.4.1.2产业发展特点

传统养殖习惯,畜牧、水产养殖业比重较低,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分散养殖,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5.4.2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 5.4.2.1产业发展方向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切实转变畜牧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实现畜牧水产养殖业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大力倡导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完善技术服务,加强疫病防控。

5.4.2.2产业发展前景

以生猪、柴鸡、名特优水产养殖为重点的生态养殖产业,其产品区域消费市场大、前景好;我国在畜牧、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已基本形成从养殖品种繁育到各品种养殖技术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储备上完全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5.4.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完成青白江区畜牧水产养殖业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实现畜牧水产养殖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以生猪、柴鸡、水产养殖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倡导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全面建成产业布局合理、养殖设施完备、养殖技术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友好的发达畜牧水产养殖产业,成为成都市优质安全畜禽、水产品养殖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5.4.4重点建设内容

5.4.4.1优质无公害生猪生态养殖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以青白江区奇源绿色畜禽殖种场为祖代种猪场,和谐种殖场以及农户良种猪场为二杂种猪场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重点繁育DLY和PIC优质良种猪,形成400头规模的祖代种猪场、年提供10000头二杂母猪、30~35万头商品仔猪的能力。

(2)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布局,在7个乡镇、14个新型社区建设万头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15个,规划占地总面积20~25公顷,猪舍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量30~35万头的能力。重点加强姚渡镇现代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安全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建设。5.4.4.2优质安全柴鸡生态养殖(1)在姚渡镇建立现代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安全柴鸡良种繁育基地1个,占地面积2.0公顷。包括祖代种鸡场(1.2万只)、父母代种鸡场(5万只)、商品代种鸡场(孵化场,1000万羽)、育雏场(1000万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2)生态养殖场建设。在大同、人和、清泉、福洪、龙王、姚渡6个乡镇,建立优质安全柴鸡生态养殖户200户,户均养殖规模4000~6000只,发展规模化生态柴鸡养殖80~120万只。其中山林柴鸡生态养殖户80户,果园柴鸡生态养殖120户。

(3)在青白江区红阳街道建立生态柴鸡饲料基地,主要是建设饲料工厂、饲料加工设备、仓库、办公室等设施。建筑总面积5000平方米,年生产优质配方柴鸡饲料5万吨。5.4.4.3名特优水产生态养殖

(1)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区建设。在龙王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水产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区,占地面积10公顷。分科技服务区、种苗繁殖区、生态养殖示范区和休闲垂钓区。

(2)水产生态养殖池塘建设。在龙王、清泉、福洪、姚渡、祥福、城厢6个乡镇,建设集休闲、观光、垂钓功能于一体的水产生态养殖池塘,养殖总面积200公顷(3000亩)。5.5农产品加工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5.5.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青白江区农产品加工原料资源丰富,粮油菜作坊式粗加工历史悠久,虽然农产品加工的工业化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基础薄弱,2006年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加工企业不足10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仅4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约8亿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5%左右。目前,全区农产品现代化加工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现代加工企业的进驻,将推动农产品加工整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并有效形成产业集群。5.5.2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5.5.2.1产业发展方向

建设加工技术先进的现代化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向现代都市农业港集中,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原料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

5.5.2.2产业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成品、半成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且随着迪奥植化、和谐肉食品厂等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进驻,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等措施,青白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具有加速发展的巨大前景。

5.5.3产业发展目标

依托青白江区和成都平原丰富的农产品原料,在现有农产品加工产业起步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肉食加工、蔬菜和食用菌加工、粮油加工、生物化工,形成四大加工产业体系;将加工业重点发展地区姚渡、弥牟、城厢、龙王、开发区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基地,带动全区养殖业、种植业和关联产业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青白江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使青白江区发展为成都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5.5.4重点建设内容

5.5.4.1姚渡食品加工园区

以姚渡镇芦稿食品加工为重点建设姚渡食品加工园区,占地面积20公顷,按照功能相近、产业关联等基本原则,参照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现状等进行各功能区的布局,拟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猪肉食品加工分区7公顷、羊肉食品加工区5公顷、果蔬加工区4公顷和粮油加工区4公顷;建设加工厂房5.6万平方米及配套加工设备。5.5.4.2弥牟清真食品加工基地

以川西牦牛重点产区为依托,在弥牟镇建设现代清真食品加工基地,占地面积3公顷。重点建设肉牛屠宰加工厂、牛骨髓保健品厂、皮毛加工厂及其配套加工生产设备。5.5.4.3优质食用菌加工基地 以成都市浩霓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市永玉菌业有限公司和成都市丰泽原菌业有限公司为平台,以城厢镇食用菌园区和姚渡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依托,建设优质食用菌加工基地,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

5.5.4.4龙王大头菜加工基地

以清泉镇蜀青泡菜加工厂为平台,以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福洪乡等大头菜生产基地为依托,扶植农户进行大头菜的腌渍等粗加工,在清泉镇重点建设大头菜加工基地。5.5.4.5生物制品加工基地

(1)以青白江区红旗油脂有限公司为基础,建设食用油加工生产基地,改造传统工艺,引进先进生产线,精心打造“仙餐”和“乡老坎”两个系列食用油品牌。

(2)以成都迪奥植化实业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生化医药原料基地,以鲜橙深加工后的橙皮废品为原料,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取医药保健品中间体橙皮甙、辛弗林等。5.6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

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拓展了旅游产业内涵、外延,有利于促进青白江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5.6.1产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5.6.1.1产业发展基础

青白江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毗河、西江河、龙泉山脉等自然山水风光,城厢古镇、家珍专祠、绣川书院、八阵图遗址、客家风情、川西明教寺等,历史人文景观荟萃,古迹众多,姚度镇龙门村、清泉镇花园沟、福洪乡杏花村等“农家乐”以及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为青白江区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5.6.1.2产业发展特点

资源丰富,开发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理念、文化、品位和特色;景点分散,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没有形成旅游产业的整体集群效应;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道路交通、住宿、餐饮、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宣传不够,品牌创新意识不强,知名度不高。5.6.2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5.6.2.1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与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紧密结合;保护生态、挖掘文化、品牌发展,提升形象;整合资源、联动发展、加强合作,共同繁荣;重点开发山水风光、历史人文、农家乐、农业科技旅游

5.6.2.2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只有近10年的历史,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乡村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并呈现出需求多极化、消费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从成都乡村旅游市场看,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成都休闲文化中国特有,成都人历来就有闲适、安逸的特质和自由休闲的生活方式,青白江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市场前景广阔。5.6.3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10~15年的建设,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加大乡村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力度,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自然特色和文化内涵与品位,重点开发山水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农家休闲乐和现代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四大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构建青白江区“绿色、悠古、新农、科教”为特征的整体旅游形象,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重要的主导产业,把青白江建设成为成都乡村旅游与农村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的品牌特色区。5.6.4重点建设内容 5.6.4.1旅游产品设计(1)山水生态景观旅游

以毗河、西江河、青白江等自然河流为主,开发建设水体景观、湿地公园,突出河流水系、田园风光、竹林等自然风光;以龙泉山脉山地森林资源、果园为主,开发建设山体森林生态景观。

(2)历史人文景观旅游

以城厢历史古镇、弥牟镇“八阵图”遗址、清真寺,龙王镇客家文化风情等历史人文景观、古迹为主,发展历史人文景观旅游,突出悠久历史、古老文化,挖掘历史文化特色。(3)农家休闲乐景点旅游

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契机,以姚度镇龙门村、清泉镇花园沟、福洪乡杏花村、西江月生态休闲农庄、九峰山田原休闲农庄等景点建设为主,发展农家休闲观光乐园。(4)现代农业科技观光旅游

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西部扶贫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四川省经作所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园、食用菌科技示范园、食品加工园等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农业科技观光旅游景点,全力打造区域性的农业科技旅游品牌。5.6.4.2重要景点建设

(1)毗河水系景观及七星岛

毗河水系景观建设:制定毗河流域水系整体发展规划,分时段开发建设。重点建设毗河两岸道路、林带、生态护坡、休闲观光果园、主题公园、小型公园、健身园等景观。

七星岛景观建设:以岛中现有生态林、竹林及其水系为自然景观,突出河心岛竹海、林海的生态意境,发展以休闲、垂钓、餐饮、度假为主体的休观光旅游。(2)龙泉山自然风景区

加强山体森林、果园等林业景观建设;加强龙泉山上部分文物古迹及遗址景点的建设;加强以山道、危险地段保护、垃圾桶、生态厕所、休息厅、服务店等基础设施建设。(3)历史文化古镇--城厢镇

整体规划开发建设,修复、修缮、保护尚存历史文化古迹,再现城厢历史文化古镇风貌。(4)弥牟镇“八阵图”遗址及清真寺

根据历史资料,原址重建蜀汉三国时期武候诸葛“旱八阵图”;修缮、维护清真寺建筑;加强遗址及清真寺道路、生态环境建设。(5)天府怡都休闲观光走廊

整体规划城太路交通干线两侧的休闲观光走廊建设。(6)龙王镇客家风情

重点加强李家客祠、薛家宗祠、客家碉楼、龙王祭祀等客家文化开发建设,西江河沿岸田园水景风光、西江河橡胶水坝、泰山石桃花源风景区、翠子坛姜太公垂钓台、西江河沿线野生鱼垂钓等景点建设。(7)西江月生态休闲农庄

重点建设欢乐水上大世界、西江月风情街、川西民居建筑、丰收狂欢广场、农业、农事体验园等

(8)九峰山田原休闲山庄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休闲农庄文化品位、经营理念、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软环境建设。(9)清泉花园沟观光采摘园

扩大观光采摘园建设,按照果园田园化设计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平建设观光采摘园,加强果园内外道路、景观、饮食、民居建筑、农家卫生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10)姚渡龙门山观光采摘园

扩大观光采摘园建设,按照果园田园化设计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平建设观光采摘园,加强果园内外道路、景观、饮食、民居建筑、农家卫生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11)福洪杏花村观光采摘园

扩大观光采摘园建设,按照果园田园化设计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平建设观光采摘园,加强果园内外道路、景观、饮食、民居建筑、农家卫生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

第四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2016-2020)

***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35户834人。2014年建档立卡197户769人,脱贫105户388人。2015贫困户92户381人。经过自然增减,2016年贫困户92户380人,年底脱贫2户8人。预计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耕地面积4400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红葱、红蒜、红秃头为主,胡麻、扁豆、大豆等作物为辅。草原面积77320亩,以养羊业为主。为了促进***村经济发展,按期实现脱贫目标,经过***村“两委”开会讨论,制定本次经济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美丽乡村

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三五”时期南部山区整体搬迁、整体脱贫摘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根据武威市保护生态的区域政策,我村要积极动员群众向黄花滩移民开发区县内生态移民,在新的地点建设新家园。

3、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改变2015年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状。

四、发展途径

(一)充分利用村互助资金协会。2016年初,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财政支撑50万元,村民自愿缴纳互助金3.75万元。2016年发展会员71人,发放贷款总计35.7万元,预计收缴占用费1.502万元。本着互助资金协会“为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和目标,互助社会员和村“两委班子”积极动员和宣传互助资金协会相关政策,计划2018年实现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移民搬迁脱穷,下山入川致富”,只有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才能改变本村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传统放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两年内脱贫。

第五篇:xx村发展规划

xx村发展规划

长沙县田汉村发展规划

(20**-20**)

长沙县田汉村位于长沙县东北部,是老一辈艺术家田汉同志的故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水田3368亩,林地600亩。现有33个村民小组,970户,总人口3360人。

一、主要优势

(一)人文优势。田汉村是老一辈艺术家田汉同志的诞生地,田汉故居修葺一新,历史文物保存完好。田汉村是长沙县果园镇青少年活动阵地和艺术培训中心,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二)组织优势。田汉村现有党员137人,其中女党员18人,村支两委文化层次和思想觉悟较高,搭配合理,管理能力较强,深受村民信赖。

(三)地域优势。田汉村所属果园镇,与黄花镇、星沙镇、安沙镇紧紧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二、薄弱环节

(一)基拙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村级经济需扶强拓宽。部分道路需进行硬化,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田汉故居的周边环境需进一步完善,故居需修整,人文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稻谷、生猪”是全村的基本劳作模式,没有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突破。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以劳务输出为主。

三、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1基础设施基本完善。①进村入组公路实现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以上,主要干道实现绿化、亮化。②完成全村主要河渠、水坝的护砌整修。③村民庭院、公共活动场所实现园林化。

2村民收入明显增加。①引进企业落户,增加本村劳动力就业机会。②开发田汉公园,建设以公园为依托,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③全村通过劳务输出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④重点引进3——8家企业,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培育村集体经济,同时解决部分村民单一务农问题,激励全村群众勤劳致富,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800.元以上。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①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将田汉小学建设成市级标准的中心学校,完善学校综合大楼,规划建设体育场地,完善学校绿化设施。②村卫生所,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O0%③基本建立养老制度,孤寡老人实现集中养老。④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村民达到80,以上,畜禽饲养全部达到人畜分离标准。

4民主管理规范有效。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作用发挥良好,达到村发展规划由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订,村重点事项安排由村民决策监督小组决策与实施,村级重大建设项目由村民监事会进行监管,村财务支出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的标准要求。

5乡风村尚健康文明。村规民约健全,教育调处机制完善,村民遵纪守法无刑事案件,团结互助。计划生育合格率达到100%,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二)发展步骤:

20**年:科学制订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村容村貌。完善田汉故居修缮,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名人氛围,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着力抓好经济建设,提升村集体经济能力。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加大对田汉小学的建设力度,完成学校综合楼等设施建设;新征土地2亩,投资70万元,新建学校田径场和校园绿化。②建设“田汉公园”,并以田汉公园为依托,建成集休闲、钓鱼、会议、旅游、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星级休闲农家乐。③力争引进1-2家企业落户村工业小区,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④修缮田汉故居,完善故居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宣传田汉的革命精神,做好田汉同志诞辰110周年庆典活动,提升田汉村名人故里的影响力,充分挖掘村文化资源。⑤争取开通田汉村自己的网页,宣传村的文化、经济、政策、环境等。

20**年:形成主导产业,建立增收机制。

下载xxx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x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xxx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夯实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有关精神,结合我村实......

    **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规划**村根据这两年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究,现制定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1、**村全村人口731人,耕地面575积亩,贫困户22户,低保户33户,全村......

    **村产业发展规划

    庙街乡胡沟村2019年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胡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同步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舞钢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舞钢市委员会舞钢市人民政......

    村发展规划报告

    xxx村发展规划报告xxx村位于随洪公路边,汉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年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顺利建成了村村通公路,极大的改善了村民......

    村三年发展规划

    村三年发展规划 (2016年——2018年) 一、 基本情况 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22户,1082人,党员30人,低保户1户3人,五保户1户1人,贫困户1户1人,残疾人31人。2016年新农合参保955人,养老保险......

    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Xx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2011——2015) 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农民致富、农业振兴、......

    卧龙村产业发展规划

    新铺镇卧龙村产业发展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乡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短的二十个字,高度概......

    XX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XX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XX村根据这几年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究,现制定了全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宋洛村全村人口1405人,耕地面积5458亩,低保户128......